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人数统计等。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加减法概念时,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这说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情境化是非常必要的。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在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明确,特别是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示或教具操作,更直观地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的能力。
举例: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如果甲班有25人,乙班有20人,那么总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2.教学难点
(1)对加减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明白加减法不仅仅是数字的计算,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难点解析: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加减法的内涵。
(2)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对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产生混淆。
难点解析: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加强对各部分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学建模: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
难点解析: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
2.逻辑推理: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理和论证,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运算方法,其意义和作用在于求解数的增加和减少的操作,以及在实际生活和各个领域的应用。
加减法通过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改变数量的状态,计算出数的总和或差值。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为一个数,表示数的增加的运算。
在加法中,被加数和加数是两个基本要素,被加数表示待增加的数量,加数表示要增加的数量,它们之间的运算结果即为和。
加法运算符号是“+”,其运算规则是将两个数的数值相加得到和。
例如,2+3=5,表示将2和3这两个数相加,得到的和为5、加法是可交换的,即交换被加数和加数的顺序结果不变,2+3=3+2=5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表示数的减少的运算。
在减法中,被减数表示待减少的数量,减数表示要减去的数量,它们之间的运算结果即为差。
减法运算符号是“-”,其运算规则是将减数从被减数中减去得到差。
例如,5-3=2,表示从5这个数中减去3,得到的差为2、减法是不可交换的,即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顺序结果不同,5-3≠3-5加减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从定义来看,减法可以看作加法的逆运算。
对于两个数a和b来说,a+b=c等价于c-b=a,其中c表示两个数的和。
也就是说,如果知道两个数的和,通过减去其中一个数,可以得到另一个数。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数轴上的正向和反向运动来理解,加法是正向运动,减法是反向运动。
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来说,加减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初学习的运算方法,是孩子们认识和理解数的增加和减少的重要途径。
通过解决日常问题,如购物结账、算账等,孩子们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实际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加减法作为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价格计算、资产负债表的计算、利润和损益的计算等。
在科学领域,加减法是进行实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的重要基础。
在设计和建筑领域,加减法用于测量和计算尺寸、面积和体积等等。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知识集结知识元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二、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做一道减法题时,小军把减数的个位上的6看成9,十位上的3看成8,结果差是92,正确的答案应是_____。
例2.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_____。
例3.芸芸做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9看作8,十位上的6看作9,把另一个加数的百位上的5看作4,个位上的5看作9,结果和是1997,正确的结果应该是_____。
例4.'已知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612,你知道被减数是多少吗?'例5.'叮叮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看成6,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1错看成4,得到和为923.正确的和是多少?'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二、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数叫做商.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某手机生产厂原计划5天生产完手机1600部,实际4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部?'例2.'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知识点归纳

《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的关系:5、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加数+加数=和①被减数-减数=差②和-加数=另一个加数②被减数=差+减数③减数=被减数-差知识点二、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4、乘法各部分的关系:5、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因数×因数=积①被除数÷除数=商②积÷因数=另一个因数②被除数=商×被减数③除数=被除数÷商知识点三、四则运算以及它的运算顺序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括号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分别写作( )、[ ]、{ } 。
3、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①: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式子。
从左往右运算,先算小括号的,再算中括号的,最后算大括号的。
步骤②:没有括号,也要从左往右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与0相关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2、当被减数等于减数,它们的差等于0 。
3、一个数和0相乘,还得0 。
4、0除以一个非0得数,还得0 。
5、0不能为除数。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进行叠加的计算方法。
它的意义在于求出两个数相加后得到的总数。
加法常用于计算两个物体的数量总和,例如:两个篮子里分别有3个和5个苹果,通过加法可以得知总共有几个苹果。
此外,加法也常用于计算连续发生的事件总数量,例如:一天内一共有10个人来到图书馆,想要知道图书馆一天内总共有多少人访问,可以使用加法运算。
2.减法的意义:减法是指将一个数值从另一个数值中减去的计算方法。
它的意义在于求出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
减法常用于计算减去一部分后,剩余的数量或差额。
例如:小明手里有10块钱,花掉了2块钱,想要知道还剩下多少钱,就可以使用减法运算。
此外,减法还常用于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距,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6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50厘米,想要知道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就可以使用减法运算。
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各部分包括被加数、加数和和。
被加数是指待求和的数,加数是要加到被加数上的数,而和是指被加数和加数相加后的总数。
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和加数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数,它们通过加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和是两个数相加后的结果。
例如:3+5=8,在该加法运算中,“3”和“5”是两个加数,通过加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8”就是它们的和。
2.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各部分包括被减数、减数和差。
被减数是指被减去的数,减数是要减去的数,而差是指被减数减去减数后的结果。
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和减数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数,它们通过减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差是被减数减去减数后的结果。
例如:8-5=3,在该减法运算中,“8”是被减数,“5”是减数,通过减法运算符“-”连接在一起,得到的“3”就是它们之间的差。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小学教育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小学教育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们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加法的意义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
通过加法,学生可以学会将物体或概念进行合并或连接。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计算购物车里物品的总价格时,我们需要使用加法。
通过加法的应用,学生可以掌握数值概念,理解数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减法的意义是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差值。
减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整体被分成几个部分的概念。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从零花钱中减去购买零食的开销时,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剩下的金额。
通过减法的概念,学生可以理解数值之间的相对大小,以及数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加法和减法也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如进位和借位。
进位意味着在加法中,当两个数的和大于等于10时,我们需要将进位数加到较高的一位上。
借位意味着在减法中,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我们需要向前一位借位。
这些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位的价值和数值的表达方式,培养他们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们不仅仅是数学计算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正确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并为未来学习更高阶的数学概念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互动新授(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类型一:转换式子 课本P3
575
2468
课本P4
350-203=147 350-147=203
67-12=55 12+55=67 850-611=239 611+239=850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类型二:验算
课本P4
530
530-340=190
Hale Waihona Puke 551 551-254=297
488 488+98=586
814 + 1142 = 1956
加数 加数 和
和 = 加数 + 加数
加数、加数、和
下面的等式中哪是加数,哪些是和?
1+2=3 28 + 19 = 47 100 + 200 = 300 250 + 120 = 370
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814 + 1142 = 1956
1956 — 814 = 1142
被减数 减数 差
1956 — 1142 = 814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和 — 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 加数 + 加数 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 = 被减数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被减数 = 减数 + 差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一章 四则运算
•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含有关0的运算) •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 解决问题
加、减法的意义 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什么是加法? • 什么是减法? • 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 • 如何运用?
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73
257 257+455=712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类型三:应用题
课本P4
(1)全天的门票=上午的+下午的 (2)下午的票数=全天票数—上午的 (3)运来的总数=卖出+剩下的 (4)女生人数=总人数—男生人数
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类型四:灵活运用 课本P4
500 200
328 651 154
357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