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第四极!数说成渝城市群的前世今生》
中国经济第四极

中国经济第四极2012年11月28日10:47来源:时代周报作者:翁一字号:T|T中国经济第四极改革开放的30年,某种程度上可以解读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环渤海湾城市群三大经济区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
三大经济区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谁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各地摩拳擦掌、竞逐激烈。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市群发展是此轮竞争的核心与关键。
成渝“双核”发力,定局西部开发成都和重庆,作为西南中心,亦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这两个城市为核心组建的城市群极具问鼎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潜质,其发展水平也直接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成败。
刘世庆:成渝经济区有望问鼎中国“第四极”根据现在的发展态势,成渝经济区在未来十年,经济总量有可能占到全国的10%左右。
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总量上,对于做强川渝、带动西部、呼应东部、贡献全国,将作出更好更大的成就。
成渝经济区有望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之后,成为中国新的最大的经济增长极。
>>详细中三角:托起中部崛起的重任所谓“中三角”,是指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的三个经济圈,即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圈、湖北的武汉经济圈,以及江西的环鄱阳湖经济圈。
“中三角”正在崛起,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中国经济的又一增长极。
有学者提出,中三角或将成为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详细叶青:中三角将引领未来30年发展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中国希望培育一个新的城市群为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动机已十分明显。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三省一区、成渝经济区在中国形成一个巨大的环形经济圈,但这其中尚缺一个中心经济区。
推动中三角城市群,形成我国中部地区鼎足而立的“大金三角”,是推动中部崛起的重大机遇。
>>详细东北经济一体化带来新机遇从2010年4月开始的东北四省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两年多时间里已经取得不小成绩:四省区合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和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
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作文

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作文要说这成渝地区,那潜力可真是像深埋地下的宝藏,越挖越让人惊喜!我前段时间去了成渝地区游玩,那一番经历让我对它的经济发展潜力有了特别直观和细致的感受。
我先到的是成都,刚出火车站,就被那热闹的景象给震住了。
大街小巷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街边的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我走进一家卖担担面的小店,店里的老板热情得很,一边熟练地煮着面,一边跟我唠嗑。
他说:“这几年成都发展得快哟,来旅游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我这小店的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好。
”我看着他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我接着去了春熙路,那可真是购物的天堂。
各大品牌的商店琳琅满目,人潮涌动。
不仅有本地的顾客,还有很多外地甚至外国的游客。
我注意到,这里的商场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高,装修精美,服务周到。
在一家服装店里,我听到店员跟顾客介绍说,他们品牌之所以在成都开这么大的店,就是看中了成渝地区消费者的强大购买力和对时尚的追求。
从成都坐高铁去重庆,一路上我就在想,重庆又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呢?刚到重庆,我就被那独特的地形给吸引住了。
高楼大厦依山而建,道路蜿蜒曲折。
我坐着出租车,司机师傅一路给我介绍着重庆的变化。
他说:“以前这些山坡坡上没多少房子,现在全是高楼大厦,发展太快咯!”我去了解放碑,那里是重庆的商业中心之一。
周围的写字楼里进驻了众多的企业,有金融的、科技的、文创的等等。
我跟一个在写字楼上班的年轻人聊了会儿,他说:“成渝地区的政策越来越好,吸引了很多企业入驻,就业机会也多了起来,我在这里工作,感觉未来充满了机会。
”在重庆的夜市里,灯火辉煌,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生意兴隆。
我跟一个卖麻辣串的摊主聊天,他说:“以前我就是摆个小摊,挣点辛苦钱。
现在政府支持我们搞夜市经济,规范管理,还给我们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我这收入可比以前高多了。
”除了商业的繁荣,成渝地区的交通发展也让我印象深刻。
成渝城市群

4.开始出现人口流动,中东部大量人口流入重庆、成都等城市。
5.修建了大量基础交通设施,为成渝地区城市间的经济交往提供 了有力条件。
改革开放前:
1.此时期属城市群发展第一阶段,由于国家大力恢复经济生产, 成渝地区的城市在稳定环境及国家整体规划下得到快速发展, 此时期成渝地区各自等级的城市开始了分化发展,仍以重庆与 成都为区域经济中心。
成渝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自然地理以资源环境
主要讨论:
一、成渝城市群范围界定与分级 二、成渝城市群发展历程 三、成渝城市群的区域基础 四、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 五、成渝城市群的发展现状 六、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 七、成渝城市群的发展趋势
成渝城市群范围界定:
成渝城市群,横跨四川省和重庆市,以成渝 经济区为依托,以为成渝两市为双核,主要范 围包括四川省内的成都、绵阳、德阳、乐山、 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广安、 达州以及重庆主城九区、涪陵、合川、永川、 江津、大足、垫江、璧山、铜梁、万州等。在 国家层面上,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已经纳入 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中。
2020/1/27
多角度来看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空间来看,成渝城市群位于中国中 心地带,它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西藏,东邻湘鄂,处 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较四周发达,具较强 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从东中西三大区域看,它通过长江可贯 通中东,直至沿海最发达地区。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无 论战争样式怎样变化,成渝经济区始终是祖国的战略后方和 国防安全基地;从西部大开发的角度看,北部的西陇海兰新 经济带和南边的南贵昆经济区只有点状的城市而没有密集的 城市群,以成渝经济为核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可推动这两个 成长中经济区的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
中国区域经济第四极——成渝二级城市群的构建与城乡统筹改革策略

中国区域经济第四极——成渝二级城市群的构建与城乡统筹改革策略何独明;谷继建【期刊名称】《农业现代化研究》【年(卷),期】2009(30)3【摘要】两个层次推进中国区域经济第四极(即成渝)"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城市乡村各自独立发展且各有自己的现代化指标,属于浅层次模式;二是城乡互为一体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乡关系良性互动的深层次模式.为此,本文提出建立6个二级城市群的建议,即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城市群、渝遂(宁)广(元)泸(州)内(江)自(贡)宜(宾)城市群、渝永(川)江(津)合(川)南(充)城市群、眉(山)雅(安)乐(山)城市群、达(州)万(州)广(安)城市群、成(都)眉(山)内(江)渝广(元)遂(宁)城市群(同时也是本区域一级城市群);并从行政特立与割划、经济产业结构的合成、农民意识形态的同化、措施责任法律化、非正式制度的文化激活、城际交通一体化方面,提出了成瀹二级城市群与城乡统筹的策略.【总页数】5页(P257-261)【作者】何独明;谷继建【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重庆,402160;重庆文理学院,重庆,402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相关文献】1.西南地区成渝城市群发展研究——关于构建“双核+三带”模式的成渝城市群的思考 [J], 孟祥林;2.成渝二级城市群与城乡统筹改革的策略 [J], 谷继建;何独明3.基于"椭圆城市群"的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J], 刘晓鹰;王亚清4.西南地区成渝城市群发展研究——关于构建“双核+三带”模式的成渝城市群的思考 [J], 孟祥林5.中国第四极·世界城市群——2019成渝经济区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质】成渝-打造极轴区联动的中国经济“第四极”-范文word版 (1页)

【优质】成渝:打造极轴区联动的中国经济“第四极”-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成渝:打造极轴区联动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成渝:打造极轴区联动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为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四川政府对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提出建设“一极一轴
一区块”的总体区域发展格局:一极,即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主要包括成都、
德阳、绵阳、眉山、雅安市及资阳、遂宁、乐山的部分县(市、区);一轴,
即成渝通道发展轴,主要包括自贡、宜宾、南充市及泸州、内江、乐山、遂宁、广安的部分县(市、区);一区块,即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主要包括达州市及
广安、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的部分县(市、区)。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一是
做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形成
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二
是促进成渝通道轴经济发展,促进成渝两极要素流动;加快发展环渝腹地区块,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三是深入推进川渝合作,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开放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构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的三大经济增长极,均落户东南沿海。
而
在西部内陆地区,成渝两地因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正因如此,学者将成渝经济区称为中国经济格局中的“第四极”。
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发展

一年后签订的《重庆—成都经济合作会谈纪要》,提出携手打造“成渝经济走廊”,第一次提出“成渝经济”这个概念。
又过了两年。2003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研究》指出:“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口与城镇数量最密集区域,也是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区域。建议加快整合成渝地区,使重庆增长极转化整合成一条巨大的增长轴,并使此增长轴具有两个单增长极所不具有的功能。”
成渝经济区的历史发展
成渝核心城市--重庆
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地处中国西南。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重庆亦有雾都、渝都、山城、桥都等别名。2013年,香港发布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重庆市列第十位。
成渝核心城市--成都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核心城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平原腹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 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13,2014两度登上《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城市榜首。
成渝-打造极轴区联动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成渝:打造极轴区联动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成渝:打造极轴区联动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为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四川政府对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提出建设”一极一轴一区块”的总体区域发展格局:一极,即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主要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市及资阳、遂宁、乐山的部分县(市、区);一轴,即成渝通道发展轴,主要包括自贡、宜宾、南充市及泸州、内江、乐山、遂宁、广安的部分县(市、区);一区块,即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主要包括达州市及广安、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的部分县(市、区)。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一是做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二是促进成渝通道轴经济发展,促进成渝两极要素流动;加快发展环渝腹地区块,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三是深入推进川渝合作,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开放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构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的三大经济增长极,均落户东南沿海。
而在西部内陆地区,成渝两地因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正因如此,学者将成渝经济区称为中国经济格局中的”第四极”。
成渝如何炼成全国城市群消费“第四极”?

成渝如何炼成全国城市群消费“第四极”?作者:李周羲来源:《产城》2020年第11期商业地标的人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面镜子。
进入11月,即使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下午,从位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29层的仲量联行成都分公司窗口往下看,依然可以清晰观察到这一成都繁华商圈攒动的人群。
仲量联行以房地产领域专业服务和投资管理闻名全球,背后支撑则是对商业地产上下游、办公市场、零售物业市场等领域的透彻研究。
据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前8个月,疫情影响下的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已由负转正,较去年同期实现正增长。
与之相隔300多公里的重庆在消费方面的恢复速度同样可喜,两市增速均位于全国前列,展示了这两座西部“双子星”的经济活力与韧劲。
“成渝已经稳坐中国城市群消费第四极。
”仲量联行日前发布的《弯道超车,成渝稳坐中国城市群消费第四极》中提出这一观点,仲量联行华西区研究部负责人朱建辉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直是仲量联行认为的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最具有市场竞争力、人口吸附能力和产业发展潜力的城市群,在多重机会窗口叠加下,两地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风口。
”仲量联行对成渝双城的研究始于2012年,如果时间追溯到更早,2005年仲量联行便成立了成都分公司(同时也是华西区总部),2011年成立重庆分公司,参与两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朱建辉指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下,除了产业与地区协同发展,仲量联行还重点关注了两地消费、金融、人口流动等,这些因素是商业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构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底层支撑,“而相关数据表示,在这些方面,成渝能够碰撞出可喜的化学反应。
”西部“双子星”,撬动国内经济的新支点《产城》:从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到2016年印发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再到2020年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唱好“双城记”一直是推进两个西部中心城市迈步世界级城市群的主流声音,川渝两地协同发展有哪些基础?可以从哪些方向率先突围?朱建辉:经济层面,从可比范围来看,成都和重庆在西部基本实现了并驾齐驱,成都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分别为1658.1万人、1.7万亿元,重庆主城都市区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分别为2027万人和1.8万亿元,2019年成渝地区实现GDP近7万亿元,经济总量占西部比重达33.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第四极!数说成渝城市群的前世今生
前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城市群将成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主要形态,未来的生产力布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将围绕城市群进行。
近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指出要“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
“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
”三大国家战略拉开了中国城市群发展大幕。
同时由于城市群内部分工定位不同,城市发展阶段不同、需求不同导致出投资价值的明显差异,以城市群视角进行城市价值的解读成为城市研究的必然趋势。
2016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68号),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后,获中央批复的第四个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发展情况如何?是否真正在经济、产业、交通、人口等维度上实现了真正的融合?本文将通过梳理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划及发展现状,一窥成渝城市群的真正面貌。
图:成渝城市群夜光图
一、发展历史
二、发展规划
整体规划
图:成渝城市群规划范围
图:成渝城市群产业园区
成渝城市群将重点布局优势产业集群,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共建产业园区。
在支持重点园区发展上,控制园区数量、提升园区质量,做大做强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一批产值千亿百亿级园区。
图:成渝城市群交通情况
未来,成渝城市群将以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重庆、成都两大核心,建设以高铁、城际和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交通路网结构,尤其是高铁方面将有大动作,无论是城市群内部还是对外,高铁铺设密度将大幅提升。
借由高铁铺设,成渝与中国东部地区的联系将得到极大增强,自贡、泸州等城市更是首开高铁,交通通达性明显好转,成渝内部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更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
另外,成都新机场将于2020年建成,届时成都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城市,客运、货运吞吐量将有显著提升,坐稳西部地区门户地位,其在西部的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三、发展现状
为对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进行判断,我们选取了重庆主城、成都、绵阳、宜宾、南充、泸州、达州、乐山、遂宁、资阳、万州、仁寿、简阳等城市及区域作为研究样本,从经济、产业、交通、人口、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横向对比入手,结合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案例分析,客观评价成渝城市群的发展阶段。
⏹经济: 经济资源多集中于成渝两地,内部城市梯度有待完善
图:2016年成渝城市群代表城市GDP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016年成渝城市群代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重庆、成都经济资源最为集中,与其他城市差距明显。
这说明了成渝城市群是以成渝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双核心城市群(成渝两市GDP比重接近60%,固定资产投资也超过50%),它们是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核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成渝城市群缺乏介于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大城市,城市群等级序列不完整,缺乏次增长极。
而简阳、仁寿、万州等区域与其他城市在总量上有更大差距。
⏹产业: 成渝产业协同作用尚未真正发生,与周边城市尚未形成产业联动
表:核心城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的城市主导产业
数据来源:各市十三五规划及产业规划从成渝两大核心城市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川渝两地的产业布局趋向于相同性质,明显表现在IT产业这方面,两地都不希望放弃发展自己的产业。
在多个维度的产业分工上,川渝两地依然存在直接竞争。
例如在汽车产业上,成渝两地几乎有相同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若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形成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
表:各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的城市主导产业
数据来源:各市十三五规划及产业规划
从周边城市规划的主导产业来看,传统优势产业以各自为战为主,缺乏联动,新兴产业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
成渝城市群内正在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医药、化工、农副、能源以及服务业的集聚地和以重庆为核心的制造业、物流运输基地,但区域内其他城市存在明显不足的协调性分工,再加上两地行政体制差异,给城市间产业的横向交流造成了障碍。
另外,城市群区域内的产业在部分城市已达到一定的集聚效果,
但由于周围城市不具备配套的产业链条以及合理的产业分工,最终导致扩散和集聚效应不能完全发挥。
图:2016年成渝城市群代表城市三产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产业结构上,成都和重庆两市大体呈现“321”的模式,而其他城市均呈现“231”的结构,城市与城市之间存在产业趋同的现象。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生产效率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程度较低;第二产业比重虽然最大,但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注重资本和技术的先进制造业所占比例较低;第三产业产值不高,其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多集中于批发、餐饮等低端的服务业。
交通: 城际交通通道尚未真正成型,100km半小时通勤圈有待完善
⏹房地产市场: 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差距明显
图:2016年成渝城市群代表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差明显缩小是反应城市群真正形成的重要指标,价格差的缩小甚至会先于产业融合出现。
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差据明显,反应核心城市需求外溢程度不高。
⏹人口: 人口外溢尚未真正发生,强核阶段特征明显
图:成渝城市群人口情况对比
注:
2016年简阳由资阳划归成都,故资阳常住人口增速为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成都、重庆主城展现了较强的人口聚集能力,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城市周边,两地对四川省内人口具有较强吸引力。
随着成、渝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高铁的开通,在西部地区,两地的就业吸引力将稳步提高。
未来城市群人口将继续向成渝两地聚集,这种聚集不仅是周边区县人口的聚集,还包括外来人口的聚集。
发展现状小结:强核特征明显,核心城市需求流动仍集中在城市内部
四、未来展望
从城市发展的客观情况来看,成都重庆“双核独大”状态还将持续一段的时间,成渝城市群真正形成产业联动,城市融合发展,还有很多路要走。
但从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近期规划建设目标,以及各城市对于成渝城市群规划的响应程度上来看,川渝合作正在进一步加快,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如泸州已经开建计划总投资超66.4亿元的有轨电车项目,来带动轨道交通、机车维修、机车核心零部件等关联产业发展;南充也顺势而为,提出了实施“155”发展战略,建设成渝第二城的奋斗目标……成渝城市群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第
四极”指日可待!
表: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及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