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系统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电子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描述了在信号传输中由电磁场在电缆中引起的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缆和电磁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个理论的根本是在于电磁场的传播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出传输效率和电路中信号传播的延迟等结论。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描述复杂的传输线系统,以及信号的传播机制和特性。

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磁场、电路参数、电路模型和信号传输。

其中电磁场涉及到电磁波的定义,以及电磁波如何在电缆中传播。

电路参数涉及到传输线性特性,其中包括电阻、电抗和电纳,以及传输线的阻抗和频率特性。

电路模型描述了信号在电路中的传播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输线的性质,以及电路模型的参数如何影响信号的传播。

最后,信号传输涉及到信号的电压、功率和噪声,以及信号如何传播到另一端。

传输线理论的应用可以分为电缆和微波传输等两大类别。

电缆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电缆的阻抗、损耗、线形、幅值放大和信号延迟等参数,常用来研究电缆的电性和磁性特性,以及电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特性。

微波传输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微波传输线和微波设备的参数,用来研究微波系统的功率波形特性和传输系统的效率、噪声比等参数。

传输线理论的研究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如网络、无线电等。

网络中的应用涉及到以太网、光纤网络等,以及其对应的传输介质参数和性能。

无线电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电台、天线和通信电缆的传播特性,旨在研究信号如何在空中传播,以及传播距离和信号强度等参数。

综上所述,传输线理论是电子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可以应用于电缆、微波、网络和无线电等多个领域,以研究信号的传播机制和特性。

它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磁场、电路参数、电路模型和信号传输,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信号如何在介质中传播,以期获得更好的传输效率和信号延迟。

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工程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至关重要。

因此,课后答案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针对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进行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

1. 什么是信号的能量和功率?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有什么区别?答,信号的能量和功率是描述信号特性的重要参数。

信号的能量可以通过对信号的幅度平方进行积分求得,而功率则是信号的能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值。

能量信号是指信号的能量有限,而功率信号是指信号的功率有限。

在时域上,能量信号的幅度随时间趋于零,而功率信号的幅度在某一范围内变化。

2. 什么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答,线性时不变系统是指系统具有线性和时不变两个特性。

线性性质体现在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满足叠加和缩放的关系,即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对应于输出信号的线性组合;时不变性质则表示系统的性质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和易分析性等特点。

第二章传输系统。

1. 请简要介绍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

答,数字传输系统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最后再经过解码、重构等步骤将数字信号恢复为模拟信号。

数字传输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稳定等优点。

2. 什么是调制?调制的作用是什么?答,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数字信号通过改变载波的某些参数来实现信号的传输过程。

调制的作用是将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传输介质的特性。

调制技术有助于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同时也能够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第三章数字通信系统。

1. 请简要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数字通信系统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将要传输的信息经过采样、量化、编码等步骤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最后再经过解调、解码等步骤将数字信号恢复为原始信息。

最优传输理论

最优传输理论

最优传输理论
最优传输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如何最有效地传输信息。

它涉及到数据传输的几个重要概念,例如信道容量、信噪比、概率和熵。

最优传输理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信道容量来构建最优的传输系统。

最优传输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提高传输系统的效率,减少信息传输中的误差和失真。

这一理论的关键思想是,在信道内传输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紧凑,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传输中的误差和失真。

最优传输理论首先要求建立信道容量的模型,以便了解信道的特性和其传输性能。

信道容量模型的基本思想就是确定信道的最大传输量,以便在信道内尽可能传输更多的信息。

最优传输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信噪比,它反映了信息传输中信号与噪声的比率。

信噪比越高,说明信号越强,噪声越低,信息传输的效果就越好。

最优传输理论还涉及到概率和熵的概念。

概率是指在信道内传输的信息的概率。

熵是指信道内传输的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混乱程度。

通过概率和熵的分析,可以确定信息传输的最佳效果。

最优传输理论是一种基础性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最有效地传输信息。

它涉及到信道容量、信噪比、概率和熵等几个
重要概念。

最优传输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提高传输系统的效率,减少信息传输中的误差和失真。

通过这一理论,可以确定信道容量,以及传输信息的最佳效果。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简称TLT,是有限的电子单元电流和电压的研究,构成电子系统的基础。

TLT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设计和分析简单或复杂的电路,尤其是复杂的多路径电路,比如电磁波传输线和低频无线系统。

TLT涉及到不同电子元件的耦合和交互作用,这可能影响电路的性能。

TLT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对某种类型传输线的整体特性的理论分析,以及一种特定的传输线特性的数学模型。

首先,TLT涉及到分析整体电路特性,尤其是了解传输线阻抗和复数频率响应的表现。

传输线的阻抗取决于电流限制,因此,可以用它来确定一个传输线的最大功率。

此外,它也可以描述在特定频率下,传输线的特性是怎样的,也可以用这个技术来识别电路中的损耗和噪声。

其次,TLT提供了一种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征不同类型传输线的特性的方法。

通过用各种类型的装置,可以计算各个元件和电路参数,如电容或电感,可以进一步确定电路的性能。

TLT也可以用来模拟时变电路,以更准确地模拟传输线和系统的行为。

最后,TLT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关联性。

物理,光学和无线技术等领域,可以通过TLT来明确传输行为,以帮助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好的网络服务。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将机械和电气特性调整到要求的值,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总而言之,TLT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在设计电路时,
帮助我们分析电路特性,并保证传输可靠性与质量。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开发出质量良好的电路,还可以用来表征传输线的性能,以帮助改善系统的性能,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TLT的优点也可以用在更多其他领域,比如物理学,光学和无线电,从而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效果。

传输线理论基础知识..

传输线理论基础知识..
由上面式子可知,传输线上任意位置的复数电压和电流均有两部 分组成,即有
根据复数值与瞬时值的关系并假设A1、A2为实数,则沿线电压的瞬时 值为
现在研究行波状态下电压和电流的沿线变化情况。为讨论方便,距离 变量仍然从始端算起,由于U2 − Z0 I0 =0,A2=0,U r(z) =0。考虑到γ =α + jβ ,因此公式(2-14)和(2-15)简化为:
( 2)工作频带要宽,以增加传输信息容量和保证信号的无 畸变传输; (3)在大功率系统中,要求传输功率容量要大; (4)尺寸要小,重量要轻,以及能便于生产和安装。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需采用不同型式 的传输线。在低频时,普通的双根导线就可以完成传输作用,但是, 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 , 由于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增大使 它的正常工作被破坏 .因此,在高频和微波波段必须采用与低频时 完全不同的传输线形式)
解得:
将上式代入式(2-6)第一式和式(2-7),注意到l − z = z′ ,并整理求得
2.2.2 已知均匀传输线始端电压U1和始端电流I1
将z=0、U(0)=U1 、I(0)=I1代入式(2-6)第一式和式(2-7)便可 求得
将上式代入式(2-6)和式(2-7),即可得
2.3 均匀传输线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几种典型传输线的分布参数计算公式列于表1-1中。 表中μ0、ε分别为对称线周围介质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
有了分布参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均匀传输线分割成许 多微分段dz(dz<<λ),这样每个微分段可看作集中参数电 路。其集中参数分别为R1dz、G1dz、L1dz及C1dz,其等效电 路为一个Γ型网络如图1-1(a)所示。整个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是无限多的Γ型网络的级联,如图1-1(b)所示。

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核心基础课程,它涉及到了从噪声到网络线路的控制和处理,从而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1. 信号在信号与系统中,信号是指随时间或空间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或信息的载体,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

模拟信号是连续的信号,它在任意时刻都可以取到任意值,在信号处理时需要进行采样和量化。

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信号,它在某个时刻只能取到有限个值,因此可以用计算机等离散系统处理。

2. 系统系统是指任何接受几个输入信号,并通过某种处理机制产生一个输出信号的过程。

在系统中,可以将输入信号表示为x(t),输出信号表示为y(t),系统可以表示为y(t)=f[x(t)],其中f表示系统的处理过程。

在信号与系统中,可以对系统进行分类,比如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等。

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遵循叠加原理,时不变系统是指系统在时间轴上的平移不会影响系统的输出。

3. 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时间域信号转换到频域的数学工具。

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转换为复数域中的函数,方便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

同时,傅里叶变换还有反变换,可以将频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

因此,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信号与系统的应用1. 数字图像处理在数字图像处理中,需要进行图像采集、噪声去除、滤波等处理。

其中滤波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清晰度和保真度。

滤波可以使用很多信号处理方法,比如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维纳滤波等。

通过信号与系统的知识,可以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并对图像进行优化和增强。

2. 音频信号处理在音频信号处理中,需要进行音频采集、音调处理、混响效果添加等处理。

其中,音频滤波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可以过滤掉杂音和失真,使音频更清晰、更优质。

此外,在音频信号处理中,还需要进行谱分析和频谱设计。

(完整word版)信息论基础理论及应用

(完整word版)信息论基础理论及应用

信息论形成的背景与基础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实践可以说是传递信息的原始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传递信息的要求急剧增加。

到了20世纪20年代,如何提高传递信息的能力和可靠性已成为普遍重视的课题。

美国科学家N.奈奎斯特、德国K.屈普夫米勒、前苏联A.H.科尔莫戈罗夫和英国R.A.赛希尔等人,从不同角度研究信息,为建立信息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信息论是在人们长期的通信工程实践中,由通信技术和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相结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信息论的奠基人是美国伟大的数学家、贝尔实验室杰出的科学家 C.E.香农(被称为是“信息论之父”),他在194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1949年发表《噪声中的通信》,为信息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数学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论正逐渐突破香农狭义信息论的范围,发展为一门不仅研究语法信息,而且研究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科学。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通信理论为核心的经典信息论,正以信息技术为物化手段,向高精尖方向迅猛发展,并以神奇般的力量把人类社会推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是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而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就是立足于这个基本性质。

随着信息理论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概念的不断深化,信息论所涉及的内容早已超越了狭义的通信工程范畴,进入了信息科学领域。

信息论定义及概述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核心问题是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它主要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

基于这一理论产生了数据压缩技术、纠错技术等各种应用技术,这些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效率。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

传输码 型 的选择 主要考虑 几 点 :
量少。 ( 2)码 型中应包含定时信息 ,以便
( 码 中低 、频 量尽 1 型的频高分要 )
(篱 ] 羔
∽ ( … …
厂]
厂] I
。- - i
厂 1


于定 时提取 ,特 别是在 远距 离传 输 中 ,
为 了节 约 信道 资 源 ,定时 信 息 常 常 包
码 型 ,接收 端 发 生 一次 判 决 错 误 会 引 起 多个 二元码 的错 误 ,称为 误码 增值 。 误 码 增值 与 码 结 构 有关 ,应 采 取 适 当 的码 结构 来减 少误 码 增值 。 可见 ,传输 码型 的统计频谱应具 有
低 频截止 ,频 带 窄 、 易于 提 取 定 时 时
维普资讯


戈德 锐
1. 3 5基带传输码型
1 . . 数字 基带 信号 的常 用码 型 51 3
数字信号 传输 中 , 代码来表 示要 传输 的信息 。 用 通 常把表示 数字 信息 的数码 形式 称为 码 型 ,在 基带 传输 系统 中所用 的码 型称为 线路 码型 ,根 据线路 传 输 的要求 选择 合适 的码 型也称 为线 路 编码 。 在实 际的 基带 传输 系统 中 ,并非 所有 原始 基带 数 字信号 都能在 信道 中传输 ,例如含 有直 流和 低频 分 量的 、不便于 提取 同步信 息 的 、易于形 成码 间 串 扰的码元脉冲及码 型等 。因此 ,基带传输 系统首先面 临 的总是选择 什么样的信号形式 ,包括确 定码元脉冲 的波形及码元序列 的格 式 ( 型 ) 码 ,为 了在传输 信道 中获得 优 良的 传输 特性 ,一般 要将 信码 信号变 换为 适 合信道传输特性 的传输码 ( 叫线路码 ) 也 ,即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6-18 5
微波频率为300MHz~300GHz可分为分米波、厘 米波、毫米波。用于传输节目和进行卫星广播。 分米波:470MHz(0.64m)至958MHz(0.31m) 用UHF表示,它又分为Ⅳ、Ⅴ两个波段,可容纳56 个频道,主要用于地面电视广播 Ⅳ波段—470MHz(0.64m)至566MHz( 0.53m) 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13至24频道 Ⅴ波段—606 MHz(0.5m)至958MHz(0.31m) 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25至68频道 卫星广播通常使用C波段(3.7~4.2GHz)和Ku 波段(11.7~12.5GHz)。
二、天线的分类
天线品种繁多,以供不同频率、不同用途、 不同场合、不同要求等情况下使用。 按用途:可分为通信天线、广播电视天线、雷达 天线等; 按频段:可分为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微波天 线等; 按方向性:可分为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等; 按外形:可分为线状天线、面状天线等; 按极化:可分为圆极化、线极化(水平极化、垂 直极化)等。

O
r
y

x
2014-6-18
33
2、方向图
将方向函数用曲线描绘出来,称为方向图。 方向图就是与天线等距离处,天线辐射场大小在 空间中的相对分布随方向变化的图形。
2014-6-18
34
工程上常常采用两个特定正交平面方向图, 即E面和H面方向图。 E面即电场强度矢量所在并包含最大辐射方向 的平面;H面即磁场强度矢量所在并包含最大辐射 方向的平面。 E面即为包含z轴的任一平面,例如yoz面。而 H面即为x0y面,E面和H面方向图是指立体方向图 沿E面和H面两个主平面的剖面图。
2014-6-18
10
(2)白天和夜间要更换工作频率。由于电离 层的电子密度、高度在白天和夜间是不同的,因 此工作频率也应不同。在日出日落前后要更换工 作频率。 (3)传播不太稳定,衰落严重。由于电离层 的情况随年份、季节、昼夜和地理位臵的不同而 变化,因此天波传播不如地面波稳定,且衰落严 重。 (4)天波传播由于随机多径效应严重。 (5)电台拥挤、干扰大。尤其是夜间,由于 电离层吸收减弱,干扰更大。
2014-6-18 2
二、无线电波频段划分
波段指波长范围,频段指频率范围。
2014-6-18
3
三、广播电视频段划分
我国的广播电视波段(频段)划分如下:中 波(中频) 短波(高频)、超短波和微波。 中波(中频)——526.5kHz(570m)至 1606.5kHz(187m),主要用于国内的声音广播。 短波(高频)——2.3MHz(130m)至26.1MHz (11.5m),主要用于对国外的声音广播。
2014-6-18 6
四、电波传播特性
电波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地波传播、 天波传播、空间波传播和散射传播。 1、地波传播——弯曲地沿地球表面传播;
地波传播
2014-6-18 7
地波传播特性: (1)地面波传播采用垂直极化波。地面波的 传播损耗与波的极化形式有很大关系,计算表明 ,电波沿一般地质传播时,水平极化波比垂直极 化波的传播损耗要高数十分贝。所以地面波传播 采用垂直极化波,天线则多采用直立天线的形式 (2)传播较稳定。这是由于大地的电特性、 地貌地物等不会随时改变,并且地面波基本上不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故地面波传播信号稳定。 (3)有绕射损耗。障碍物越高,波长越短, 则绕射损耗越大。长波绕射能力最强,中波次之 ,短波较弱,而超短波绕射能力最弱。
2014-6-18
35
2014-6-18
36
方向图参数: 实际天线的方向图通常有多个波瓣,它可细 分为主瓣、副瓣和后瓣。 用来描述方向图的参数通常有: (1)零功率点波瓣宽度 用2θ0E或2θ0H(下标E、H表示E、H面):指主 瓣最大值两边两个零辐射方向之间的夹角。
传输系统基础理论
第一部分:电波传播理论
第二部分:天线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噪声与失真
第四部分: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与性能指标
第五部分: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与复用技术 第六部分: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第七部分:调制理论 第八部分:电气工作安全规程
2014-6-18 1
第一部分 电波传播理论
一、无线电波的频率和波长
16
五、各波段电波的传播特点 1、中波 白天,中波的天波受电离层D层的强烈吸收, 衰减很大,主要由地波传播。晚间D层消失,天波 由E层反射可传到较远距离。因此,在晚间可收听 到更多的中波电台的广播。地波的传播要受到地 面的吸收,所以中波电台的功率越大,传播的距 离越远。通常,中波电台所用发射天线为一直立 铁塔的塔身。铁塔高度通常为四分之一波长,即 几十米至一百多米,所辐射的地波约可传播200公 里。
2014-6-18
17
2、短波 由于短波的频率较高,地面对它的吸收更强 烈,因此短波在地波传播方式下只能传播几十公 里。但它的天波在电离层的损耗却较小,因而短 波主要由天波传播。由于电离层的电离程度和位 臵高度随昼夜、季节和纬度等变化,因而传播不 稳定,收听的信号忽强忽弱,称为衰落现象。短 波广播的发射天线尺寸比中波要短小得多,发射 机的功率也可以小得多。靠天波传播的距离很远 ,可达上万公里。
2014-6-18 28
三、天线辐射的基本原理
导线上有交变电流流动时 ,就会发生电磁波的辐射。 若两导线的距离很近,电场 被束缚在两导线之间,因而 辐射很微弱;将两导线张开 ,电场就散播在周围空间, 因而辐射增强。当导线的长 度 L 远小于波长 λ 时,辐 射很微弱;导线的长度 L 增 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导 线上的电流将大大增加,因 而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
2014-6-18 11
3、视距传播(空间波传播) 当电波的频率很高时,地波衰减很大,天 波又会穿透电离层不能反射回来,因而只能采 用视线传播,即在“看得见”的距离内进行直 线传播。
(a )
(b )
(c)
2014-6-18
12
视线距离: 在给定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高度H1、H2的 情况下,由于地球表面的弯曲,当收发两点A、B 之间的直视线与地球表面相切时,存在着一个极 限距离。在通信工程中常常把由H1 、H2限定的极 限地面距离A′B′=d0称为视线距离。当H1 、H2远 小于地球半径R时, d0也就是A、B之间的距离r0 ,而实际问题大多如此。
2014-6-18 30
2014-6-18
31
四、发射天线的电参数
描述天线工作特性的参数称为天线电参数, 又称电指标。它们是定量衡量天线性能的尺度, 用来衡量天线把高频电流能量转变成空间电波能 量以及定向辐射的能力。 (1)方向特性:方特性: (4)极化特性:极化、极化隔离度
Pr Sav 4 r 2 D=1的无方向性接收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积为
Ae 4
2
所以该接收天线的接收功率为
2 PL Sav Ae ( ) Pr 4 r
2014-6-18 24
于是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为
Pr 4 r L0 10lg 20lg dB PL

L0 32.45 20lg f ( MHz) 20lg r( km) 121.98 20lg r(km) 20lg ( cm)
无线电波是由频率很高的交变电流通过天线 辐射的结果,是一种电场和磁场的波动,所以又 叫电磁波。 波长是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为 米(m)频率是波在每秒钟完成的周期数,单位为 赫兹(Hz) 电磁波的频率f(Hz)、波长λ(m)与波速 υ(m/s)之间存在下述关系:υ= λ× f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约为3×108m/s。
2014-6-18
20
六、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自由空间又称理想介质空间(介质均匀、 电导率=0、相对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等于1), 即相当于真空状态的理想空间。 有一天线臵于自由空间A处,其辐射功率为 Pr,方向系数为D,在最大辐射方向上距离为r 的点M处产生的场强振幅为
60Pr D E r
2014-6-18 21
2014-6-18
32
1、方向函数
天线辐射出去的电磁 波虽然是一球面波,但却 不是均匀球面波,因此, 任何一个天线的辐射场都 具有方向性。 所谓方向性,就是在 相同距离的条件下天线辐 射场的相对值与空间方向 (子午角θ、方位角φ) 的关系
E ( r, ,
z
60 I f ( , ) r
2014-6-18
25
虽然自由空间是一种理想介质,是不会吸收 能量的,但是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导致发射天线 的辐射功率分布在更大的球面上,因此自由空间 传播损耗是一种扩散式的能量自然损耗。从上式 可见,当电波频率提高 1 倍或传播距离增加 1倍时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分别增加6dB。
2014-6-18
2014-6-18
29
对称振子是一种经典的、迄今为止使用最广 泛的天线,单个对称振子可简单独立使用,也可 采用多个对称振子组成天线阵。 两臂长度相等的振子叫做对称振子。每臂长 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全长为二分之一波长的振子 ,称半波对称振子。 另外,还有一种异型半波对称振子,可看成 是将全波对称振子折合成一个窄长的矩形框,并 把全波对称振子的两个端点相叠,这个窄长的矩 形框称为折合振子,折合振子的长度也是二分之 一波长,故称为半波折合振子。
2014-6-18
4
超短波(米波): 48.7MHz(6.16m)至223MHz(1.35m) 用VHF表示,它分为Ⅰ、Ⅱ、Ⅲ三个波段 Ⅰ波段—48.7MHz(6.16m)至92MHz(3.26m) 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1至5频道; Ⅱ波段—87MHz(3.5m)至108MHz(2.78m) 用于调频广播; Ⅲ波段—167MHz(1.8m)至223MHz(1.35m) 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6至12频道。
2014-6-18
19
4、微波 它可象光线一样聚成一条细束来传播,也是 按视距传播。微波可用来在两个地点之间传送节 目。由于微波的传播距离只有几十公里,而且会 受到传播路径中高大物体的阻挡,因此需要每隔 一定距离设一微波站,形成微波链路,将信号一 站一站接力传向远方,这种方式也称为微波中继 传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