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业中的传感器应用

合集下载

智慧农业智能传感器在农业中的应用

智慧农业智能传感器在农业中的应用

智慧农业智能传感器在农业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农业正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新趋势。

而智能传感器作为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农业的各个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智能传感器在土壤监测中的应用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智能传感器可以对土壤的多种参数进行精准监测。

例如,土壤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这对于合理灌溉至关重要。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往往凭借经验来判断是否需要灌溉,这种方式容易导致灌溉不足或者过度灌溉。

过度灌溉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可能使土壤养分流失,甚至造成土壤板结。

而智能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精确地告诉农民土壤当前的湿度状态,使得灌溉量能够被精准控制,既保证作物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土壤养分传感器也是智能传感器在土壤监测中的重要应用。

它可以检测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

通过土壤养分传感器,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

比如,当传感器检测到土壤中氮元素含量较低时,就可以适当施加氮肥,这样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因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精准的施肥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智能传感器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智能气象传感器能够对温度、湿度、光照、风速、风向等气象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温度传感器可以及时发现气温的异常变化。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发育进程。

例如,在一些对温度较为敏感的作物如草莓的种植中,当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影响草莓的开花结果,智能温度传感器可以提前预警,以便种植者采取遮阳、通风等措施来调节温度。

湿度传感器在气象监测中同样重要。

空气湿度的大小会影响作物的蒸腾作用。

如果空气湿度过高,容易引发病虫害;如果湿度过低,作物可能会因水分蒸发过快而缺水。

通过湿度传感器,种植者可以根据湿度情况调整灌溉量或者采取除湿、增湿等措施。

传感器在农业中有哪些应用?

传感器在农业中有哪些应用?

传感器在农业中有哪些应用?一、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应用1. 精确测量土壤湿度:土壤湿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土壤湿度,及时调整灌溉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传感器通过监测土壤湿度,与自动灌溉系统相连,实现智能调控灌溉系统,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

3. 预警系统:当土壤湿度超出合理范围时,传感器可以发出警报,提醒农民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农作物。

二、气象传感器的应用1. 气象监测与预测:气象传感器可以测量气温、湿度、光照等气象要素,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帮助农民了解气候变化,提前做出调整策略。

2. 病虫害防控:气象传感器可以监测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根据气象条件提供的数据,农民可以合理安排农药喷洒等防治措施。

3. 合理施肥:气象传感器可提供气温、湿度等数据,根据气象条件,农民可以精确掌握植物对肥料需求的变化情况,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三、光照传感器的应用1. 光合作用监测:光照传感器可以监测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帮助农民控制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2. 植物生长调控:光照传感器可以监测光照的变化,根据光照条件调整植物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3. 室内种植系统:光照传感器在室内种植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实现精确控制光照参数,提高室内植物的生长效果。

四、气体传感器的应用1. 有害气体检测:气体传感器可以监测有害气体浓度,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有害气体泄露,保障生产安全。

2. 可燃气体检测:气体传感器可以监测可燃气体的浓度,如乙烯、丙烯等,及时发现燃气泄漏,提前采取措施,预防火灾事故。

3. 微气候监测:气体传感器可以监测气体成分,帮助农民了解微气候变化,掌握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五、无人机与传感器的结合应用1. 作物遥感监测:无人机配合传感器可以进行高空遥感监测,收集大面积农田的数据,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为农民提供决策参考。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智能农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智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并介绍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损耗、改善生产环境等方面的优势。

一、农田监测与控制在智能农业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农田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通过在田地中布设大量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以及作物生长状况。

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这些数据,农民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农田的实时情况。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农民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对农田中的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等进行实时调控。

比如,当土壤湿度过低时,系统可以自动启动灌溉设备进行浇水;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系统可以自动开启通风设备进行降温。

这样,农民可以实现对农田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提高农田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

二、物联网畜牧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农业中的另一个应用是物联网畜牧业。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牲畜的实时监测与管理。

通过在牲畜身上佩戴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牲畜的体温、心率、运动等参数,以及喂食、饮水等行为。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农民的手机或电脑上,农民可以随时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

在畜牧业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用于牲畜的定位与追踪。

通过在牲畜身上植入无线传感器节点,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到牲畜的位置,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丢失或者遭受损害。

同时,在牲畜圈养过程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用于监测圈舍的温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为农户提供科学的养殖环境。

三、病虫害预警与防控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农业中还可以应用于病虫害的预警与防控。

通过在农田、果园等地区布设大量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到农作物生长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因素。

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可以及时判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并预警农民。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智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感器技术作为智能农业的关键技术之一,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而且能够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二、农田环境监测传感器农田环境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参数,如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光照强度等,并将数据传输给农民或农业专家。

农民可以根据传感器数据调整灌溉和施肥的时间和量,确保作物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此外,传感器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监测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以及病虫害的预警,提前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防止作物遭受损失。

三、作物生长监测传感器作物生长监测是智能农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如生长速度、生理指标、叶片光合作用等。

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农民可以了解作物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例如,当作物叶片出现黄化现象时,传感器会发出警报,农民可以及时调整施肥和喷药的方法和量,避免作物受到伤害。

四、农机智能化传感器农机智能化是智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技术在农机智能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农机上,实时监测农机的工作状态和环境参数。

例如,传感器可以监测农机的燃油消耗情况,为农民提供决策依据,调整农机的工作方式,提高燃油利用率。

此外,传感器还可以监测农机的运行速度、温度、湿度等参数,为农民了解农机工作情况提供数据支持。

五、无人机农业监测传感器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传感器技术在无人机农业监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无人机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对农田进行高精度的遥感监测。

通过传感器,无人机可以获取农田的多光谱图像,用于分析和判断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地块的病虫害情况。

传感器还可以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并提供相应的灌溉建议,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灌溉计划。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智能农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全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

传感器技术作为智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知农田的水分、温度、光照等环境指标,以及作物的生长状况,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以下是几个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1. 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农业中,农民主要依赖经验和观察判断土壤湿度,而智能农业中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则能准确测量土壤的湿度水平。

通过将土壤湿度传感器埋入土壤中,农民可以实时获取土壤湿度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调整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或灌溉不足的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大气温度传感器:掌握农田的大气温度情况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智能农业中的大气温度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农田的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农民的智能设备上。

农民通过查看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如寒潮或高温天气,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

同时,温度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控制温室的温度,使农作物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光照传感器: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智能农业中的光照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农田的光照情况,并将数据反馈给农民。

农民通过查看光照传感器的数据可以了解到农田的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作息时间。

此外,光照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控制智能温室内的灯光系统,调节光照强度,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4. 土壤肥力传感器:土壤肥力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肥料施用方式主要依靠农民的经验和感观判断,容易造成过量或不足的施肥问题。

智能农业中的土壤肥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土壤的肥力状况,如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关键养分的含量。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发生着变革。

近年来,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能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

传感器如同农业生产中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实时感知和收集各种农业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关键信息,为精准农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智能农业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

首先,它被用于监测土壤的状况。

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灌溉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土壤养分传感器能够检测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为精准施肥提供依据,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在农业温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温室环境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在温室内布置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室内的环境状况,并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

比如,在温度过高时及时通风降温,湿度不足时进行加湿处理,为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光照传感器也是智能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可以测量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帮助农民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和遮阳措施,确保作物能够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

除了环境监测,传感器技术还应用于作物生长监测。

例如,植物生理传感器能够监测作物的茎流、叶绿素含量、叶片温度等生理指标,反映作物的水分状况、光合作用效率和健康状况。

通过这些数据,农民可以及时发现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如补充水分、防治病虫害等。

在农业灌溉系统中,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精度。

流量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灌溉水的流量,压力传感器则能监测管道中的水压,确保灌溉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均匀灌溉。

此外,传感器技术还在农业病虫害监测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声学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可以捕捉害虫的声音和图像特征,实现对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和监测,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传感器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智慧农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传感器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传感器可以帮助农民收集有关土壤、气候、水资源和农作物状态等方面的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从传感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传感器的种类及其特点、传感器技术带来的好处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传感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传感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可以用于土壤监测、气象监测、水资源监测、植物监测等方面。

其中,土壤监测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检测土壤的水分、温度、电导率等参数,为农业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气象监测是通过传感器检测气温、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要素,为农业生产提供气候信息;水资源监测则是通过传感器检测水质、水位、水温等参数,为农业灌溉提供决策支持;植物监测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检测植物的生长状态和需求等信息,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

总体来说,传感器技术可以为农民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使得农业生产更科学、更高效、更经济。

二、传感器的种类及其特点传感器种类繁多,主要根据测量目标不同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根据测量原理不同则可以分为电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磁阻传感器、光耦传感器等。

各种传感器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有的通用性较强,有的则专业性较强。

下面我们列举几种比较常见的传感器,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特点:1. 温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各种不同温度范围内的温度。

常见的有热电偶、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2. 液位传感器:可以测量液体的液位和流量等参数。

常见的有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压电式液位传感器、浮球液位传感器等。

3. 光学传感器:可以测量光、色、亮度、反射等光学参数。

常见的有光照传感器、光反射传感器等。

4. 气压传感器:可以测量气体的压强和流量等参数。

常见的有差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5. 湿度传感器:可以测量湿度、水分含量等参数。

常见的有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电阻式湿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场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场中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农场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农业领域也迎来了智能化的变革。

传感器技术作为智能农场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更高的效率、精准度和可持续性。

传感器技术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像是农场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和收集各种环境和生物信息。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空气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等。

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农民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决策,实现精准种植和管理。

在智能农场中,土壤传感器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应用。

它们被埋在土壤中,能够准确测量土壤的水分含量、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关键指标。

比如,通过水分传感器,农民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给农作物浇水,浇多少水,避免了过度浇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土壤板结,也防止了浇水不足导致的农作物缺水。

养分传感器则能告诉农民土壤中缺乏哪些养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的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酸碱度传感器可以帮助农民调整土壤的酸碱度,为农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除了土壤传感器,气象传感器在智能农场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们可以监测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和光照强度等气象因素。

这些信息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例如,在高温干旱的天气条件下,农民可以提前采取灌溉和遮阳措施,保护农作物免受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在冬季来临前,根据气象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农民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收获和储存,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另外,植物生长传感器能够直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

这些传感器可以测量农作物的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从而判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程度。

如果发现农作物生长缓慢或出现病虫害的迹象,农民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施肥、喷药或调整种植密度,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智能农场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还不仅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农业中的传感器应用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设施农业用传感器的分类
设施农业传感器的品种较多,按其检测参数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用于检测土壤温度,一般使用的有效温度范围在10~40℃(土壤热容积较大,温度变化不是很明显),安装在作物根部土壤中,以测量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土壤温度及浇水后土壤的温度变动情况。

根据温室或大棚长度安装2~4个不等,安装时根据不同作物根系深度确定埋土深度。

2.
用于检测设施农业的空气环境温湿度,一般使用的有效温度范围在0~50℃,有效湿度范围在30~90%。

大部分安装在温室、大棚或畜禽舍中空气流通较好的遮阳处,一般根据温室、大棚或畜禽舍长度安装1~4个不等,以避免空气流通差导致的局部小气候效应。

3.
用于检测土壤中水分含量,便于及时和适量浇灌。

目前有两种表示方式,其一为容积含水量,即V/V%,其二为质量含水量,即M/M%,大部分产品以容积含水量表示,一般有效范围在10~70%。

因不同土质能容纳水量不同,故不同土质在浇灌等量水后,所显示的容积含水量会有不同。

根据温室或大棚长度安装2~4个不等,安装时根据不同作物根系深度确定埋土深度。

4. CO2含量传感器
CO2含量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CO2含量,便于决定是否增施气肥或需通风换气。

一般以ppm为单位,有效范围在100~1000ppm之间。

可以用在温室、大棚中,也可以用在密封/半密封的畜禽舍中。

温室、大棚中主要检测有光照情况下CO2含量是否低于作物光合作用的最佳浓度,在畜禽舍中主
要检测密封环境下CO2浓度是否超出影响畜禽能生长发育的最大浓度,以便于及时通风换气。

独栋温室、大棚或畜禽舍安装1个即可。

含量传感器
NH3含量传感器用于检测畜禽舍环境中NH3的含量,以决定是否需要通风换气和清除粪便。

一般以ppm为单位,有效范围在0~100ppm之间。

养鸡场应用居多,尤其是蛋鸡场,因为鸡的消化系统不能完全消化饲料,大量蛋白质通过粪便排出后,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变为NH3,而NH3又是影响鸡蛋产量的关键因素,一旦NH3浓度超过一定值,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甚至不产蛋,需要数周后才能恢复。

一般安装1个即可。

6.光照度传感器
光照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物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以决定是否需要遮阳或补光。

单位lux(勒克司),有效范围在200~200000Lux。

一般安装在温室、大棚中,用来检测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是否满足最基本需要或是否达到作物的最佳生长状态,如与CO2传感器联合使用,可以为何时增施气肥提供参考。

安装时考虑向阳并且避免被遮挡。

一般安装1个即可。

7.营养元素传感器
营养元素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物生长环境中N(氮)、P(磷)、K(钾)的含量,以决定是否需要施肥。

一般用于检测无土栽培环境中所调配的营养液中营养元素含量,或根据流回的营养液中元素的吸收情况决定营养元素的调配比率,也可用于普通大棚或温室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检测。

二性能要求
由于设施农业用传感器是在系统中发挥作用,因此传感器的性能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长期稳定性好
农业用传感器的使用环境比工业更恶劣,如高温、高湿。

传感器长期稳定性要更高,需要解决涉及传感器稳定性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工艺等。

2.能适应系统要求
设施农业的实质是实现人为调节和控制作物生长环境条件,是通过一个闭环系统来实现的。

传感器的性能都应该与控制系统相适3.优良的性能价格比
由于用量较大,因此必须要求其价格较低廉,否则难以推广。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三.新型传感器在农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多学科交叉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诞生与发展。

这些新型传感器在农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1.光纤传感器
通常光纤传感器可以分为功能型 ( 传感类) 和非功能型 ( 传光型) 两类。

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耐高温、耐腐蚀、易变形和无源等特性,它在农业上的典型应用是在农田水利设施中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水渠的裂缝状进行监测,但因成本收益问题,目前更多地则是应用在大坝安全检测中。

在育种、温室大棚种植和农产品储藏方面,用光纤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温度信息,用光纤气体传感器测量 CO2等气体的浓度,以保证环境条件达到所需的最佳状态[1]。

此外,以光纤传感器为探头的光纤光度分析仪器在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刘燕德等[2,3]利用光纤传感器在非接触式水果品质检测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 MEMS微电子传感器
MEMS ( 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 微机电系统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涉及电子、机械、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等多种学科与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 MEMS 加工制备的新一代传感器件,在传输前可进行信号的放大,减少干扰和传输噪声,提高信噪比。

同时,芯片上集成有反馈线路和补偿线路,可有效地改善输出的线性度和频响特性。

MEMS传感器有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微机械角速度传感器、微型压力传感器、微型磁传感器、微型光传感器、微型热传感器、微型气敏传感器、微型化学传感器、微型生物传感器和微型电场传感器等。

MEMS 传感器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制造超光谱成像系统上,利用超光谱成像技术可以随时观测货架上食物的霉变情况,也可用来鉴定商品商标的真伪。

光子学和MEMS 领域的先进研发机构Infotonics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研制了一种基于电容率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视并固定牛奶中的病原体,如发生固化,病原体附着在传感器阵列的分子探针上,引起电容发生变化,用其和参考传感器的电容作对比,则可证明病原体的存在。

这在检查奶牛乳腺炎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较早发现病症,减少奶农损失[4]。

3.仿生传感器
仿生传感器,是一种采用新的检测原理的新型传感器,它采用固定化的细胞、酶或者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与换能器相配合组成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是近年来生物医学和电子学、工程学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

这种传感器的特点是性能好、寿命长。

在仿生传感器中,比较常用的是生体模拟的传感器。

仿生传感器是目前的热门研究领域,机器人传感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机器人传感器的功用包括自身运动状态的检测和外部环境信息的感应两方面,机器人内部传感器按用途分为位置检测传感器、位移检测传感
器、角位移检测传感器、速度检测传感器、加速度检测传感器和力检测传感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业采摘机器人的出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农业采摘机器人根据作业对象和环境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传感器以提高其感知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采摘过程中按照操作顺序可分为视觉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和避障传感器等[5]。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的果蔬采摘项目有番茄、黄瓜、葡萄和柑橘等,棉花等作物的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也正在研制中。

南京农业大学王玲近日就成功破解了采摘机器人对于棉花品级视觉识别的关键技术———田间子棉品级识别,为解决机器人采摘棉花的效率与品质问题,改变我国棉花收获长期依靠手工作业的现状,以及推动棉花定级仪器的面世做出了贡献[6-7]。

4.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在农业领域中的一个新的重要应用是土壤化学中对诸如pH 值的直接测量。

土壤测试结果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生产质优、味美的食品至关重要。

用于测量土壤中某些离子活度(H+, K+, NO3-, Na+等)的电化学传感器有如下两类:1)离子选择电极和2)离子选择性场效应管(ISFET) 传感器。

这两类传感器也被用于监测植物对离子的摄取。

营养成分的摄取速度取决于植物对营养的需求,此种需求与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植物体的营养状况有关。

多数常量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的吸收过程都很活跃。

监测植物体或生长系统的离子浓度可以帮助农民制订施肥策略和提高产量。

离子选择电极已经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离子的检测。

它们可用于土壤和作物(如土豆[8-9]和蔬菜)中氮元素的监测,以便进行施肥管理[10]。

植物或土
壤中的离子(例如碘离子、氟离子、氯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和镉离子等)可以用离子选择电极进行测定,以便对植物的新陈代谢、营养以及植物中所存在的重金属离子的毒物等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