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的和平利用及其双面性资料.

合集下载

核能的和平利用

核能的和平利用

深地质处理
问题
如何将核废料送入太空 ? 钚、铯以及锶本身就是有限资源 ,是裂变反应的燃料。 埋入地下约5公里处,如何操作?如何回收? 海床下储存需要在水下钻孔 ,存在泄露可能性。 在海洋处理核废料的做法也有违国际惯例。采取这种处理方式需要修改国 际协议 冰原会发生移动,导致放射性物质会像冰山一样在海洋中漂浮。
湖州师范学院-伍涛
足球场看台下的第一座核反应堆
The Chicago Pile-1
1942年12月2日下午,美国 费米实验室在芝加哥大学的 足球场西看台下的网球场, 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 “芝加哥”第一号(CP-1) 开始运行,揭开了人类利用 原子能的序幕。
“人类于此首次完成自 持链式反应的实验并因 而肇始了可控的核能 释放。” “反应堆之父”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量和能量转化公式
湖州师范学院-伍涛
射线类型
种类 α
β
符号 电荷 质 量 (e) ( u ) 4He +2 4.00279
e± ±1 5.486×10-4
β
α

质 子

p
0
+1
0
1.007276
中 子
n
0
1.008665
湖州师范学院-伍涛
α,β,γ射线穿透物质能力
密 封 源
危险废 物
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 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 的废物。
湖州师范学院-伍涛
核电 站放 射性 废物 处理 系统
湖州师范学院-伍涛
放射性废物处置
高放及α废物
地质处置
中低放废物
近地表处置
极低放废物
掩埋

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

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
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
汇报人: 2023-12-01
contents
目录
• 核能利用概述 • 环境保护背景与意义 • 核能利用技术 • 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 核能利用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 结论与建议
01
核能利用概述
核能定义与特点
核能定义
核能是一种能源形式,它利用原 子核的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的 能量。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环境问题已经对全球生态系统造 成了严重的影响,如物种灭绝、 生态失衡等。同时,环境污染也 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
量。
环境问题的挑战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期投入和 持续努力,需要政策、技术、资 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同时 ,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
努力。
核能利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缺点
放射性废料处理困难:核废料具有放射性,处理和储存都需要特殊的 技术和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高:核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如核泄 漏、核辐射等。
核扩散风险:核能的和平利用与军事利用之间存在潜在的冲突,存在 核扩散的风险。
02
环境保护背景与意义
环境保护的定义与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定义
核裂变技术限制
由于核裂变会产生放射性 废料,因此在使用核裂变 技术时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问题。
核聚变技术
核聚变技术定义
核聚变是将轻原子核聚合 成重原子核的过程,这个 过程中也会释放出大量的 能量。
核聚变技术应用
核聚变技术主要应用在未 来的能源供应和科学研究 等领域。
核聚变技术限制
由于核聚变需要高温高压 等极端条件,因此实现商 业化还需要解决许多技术 难题。
核能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015第九章核能的和平利用

015第九章核能的和平利用

第九章核能的和平利用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迅猛发展的重要阶段,但这种发展主要依赖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自然资源。

而这些有限的、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无法长期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能源需求。

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2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的时间不超过100年,石油和天然气将在21世纪末趋于枯竭。

尽管煤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据世界能源大会提供的资料,世界煤炭的探明可采储量约为9.842×1011t,但也只可供人类开采200余年。

到2500年左右化石资源将消耗殆尽。

在人们将这些化石资源转换成能源并加以利用的同时,也给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如人类大量消耗的有机矿物,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多达2.10×1010t,并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还伴随有其它有毒物质SO2、NO x产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有限的能源储量已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涨的需求,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

为了应对能源供应紧张和能源消耗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等情况,应充分利用现有传统能源、研究节能新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开展能源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的,通常是指核能(裂变能和聚变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海水温差发电等。

此外,对于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变其使用方式的技术如磁流体发电、煤的汽化和液化等,则是新的能量转换技术,也属于新的能源技术范畴。

当今,石油价格的上涨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尽管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海水温差发电等绿色能源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但是,上述这些能源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诸众多因素限制,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应用。

目前,只有核能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且安全经济的能源。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讲义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讲义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讲义核能,这个在现代科技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能源形式,既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也引发了人们对环境的深深思考。

一、核能的基本原理与利用形式核能的产生源于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反应。

裂变过程中,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而聚变则是将轻原子核聚合在一起形成较重的原子核,同样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目前,核电站是核能利用的主要形式。

核电站通过控制核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

相比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核电站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

首先,核能的能量密度极高。

少量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大量的电能,这使得核能在供应大规模能源需求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其次,核能发电相对稳定。

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能够持续稳定地输出电能,为电网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

二、核能利用对环境的积极影响核能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核能的一大贡献。

与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发电方式不同,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这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

此外,核能的利用还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相比于化石燃料,核燃料的储量相对丰富,并且其开采和使用过程对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影响较小。

三、核能利用带来的环境挑战然而,核能的利用并非毫无弊端,也给环境带来了一些挑战。

核废料的处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核废料具有放射性,需要经过妥善的处理和存放,以防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的危害。

目前,对于高放射性核废料的长期处置方案仍在探索和研究之中。

核电站的运行安全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虽然核电站采取了多重安全措施,但一旦发生严重的核事故,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将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核事故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四、核能利用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核能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核能的利用和核武器的威力

核能的利用和核武器的威力

核能的利用和核武器的威力核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在能源、医学和科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核能的利用也带来了核武器的威力,并引发了人们对于核能的争议。

本文将探讨核能的利用以及核武器的威力,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一、核能的利用核能是一种高效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可广泛应用于发电、温暖和制造等领域。

首先,核能发电是目前最为成熟和广泛使用的核能利用方式之一。

核能发电使用核反应堆将铀和钚等核燃料进行裂变,从而产生高温和高压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核能发电具有高能源转换效率、低碳排放以及稳定供应等优势,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核能在医学和科学领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碘-131可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氧-15可用于心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核技术还应用于种子改良、食品辐照和碳14测年等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核武器的威力核武器是一种毁灭性极强的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和摧毁力。

核武器的威力主要来自核裂变或核聚变的过程。

核裂变是指重元素核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而核聚变是指轻元素核融合形成较重的核,在此过程中同样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武器所产生的爆炸威力来自于核裂变和核聚变过程释放出的能量,其摧毁范围和杀伤力极其广泛。

核武器的威力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核武器的爆炸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引发核辐射和核冬天等灾难性后果。

核辐射会导致人类和生物遭受放射性污染,引发癌症和遗传疾病等后果。

而核冬天则是指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尘埃和烟雾覆盖大气层,阻碍阳光照射,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对农作物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三、核能与核武器的平衡核能的利用和核武器的威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平衡。

核能的利用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核能的和平利用[1](1)1

核能的和平利用[1](1)1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words (1)引言 (1)1.核能的潜力 (2)2.核能的和平利用的的四个主要方面 (3)2.1核电站 (3)2.2核潜艇与核动力航空母舰 (4)2.3核医学 (5)2.4核能在治理污染方面的应用 (7)3核能的发展前景 (8)结语 (9)参考文献 (9)核能的和平利用与发展前景摘要:本文介绍了核能的潜力,核能利用的四个主要方面:核电站,核潜艇与核动力航空母舰,核医学,核辐照对环境的治理,说明了核能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核能,核电站,核潜艇,核医学,核辐照。

Peaceful use of nuclear energy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otential of nuclear power, nuclear power use four main aspects: nuclear power stations, and nuclear submarines nuclear-powered aircraft carrier, nuclear medicine, nuclear irradi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hat the nuclear power use bright prospect of development.Keywords:nuclear power, nuclear power station, a nuclear submarine, nuclear medicine, nuclear irradiation.引言核能指的是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之所以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均可释放能量,原因在于中等质量的核的比结合能是最高的(即中等核所含能量是最低的),一旦重核裂变变为中等核或者氢核聚变变为中等核,如果要再得到核燃料,就必须向反应体系供应能量。

核能的和平利用及其两面性

核能的和平利用及其两面性

核能的和平利用及其两面性资料整理:孙留辉(城建学院机械11-04)摘要: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各国发展的主要问题,核能的发现及其利用对于解决能源问题起着至关重要地位。

如何高效率的使用核能,避免核泄漏给环境及其人类带来的危害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核能;和平利用;利与弊;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方程E=mc²,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常量。

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

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

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

根据这一反应机理,通过现代技。

可以和平的利用核能进行发电,满足其用电需求。

一·核能的和平利用运用核能进行发电是有效利用核能的最好实例。

(一)核电的产生及发展1951年美国首次在爱达荷国家反应堆试验中心进行了核反应堆发电的尝试,发出了100千瓦的核能电力,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迈出了第一步.此后不久,1954年6月,原苏联在莫斯科近郊粤布宁斯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向工业电网送电的核电站,但功率只有5000kW.1961年7月,美国建成了第一座商用核电站——杨基核电站.该核电站功率近300MW,发电成本降至9.2美厘/度,显示出核电站强大生命力.今天,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能源洪应的矛盾日趋突出,同时,传统的能源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因此,不仅缺乏常规能源的国家如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发展核电站,而且常规能源煤、石油、水电等非常丰富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也在大力发展核电站.截止1995年全世界运转的核电站总数达438座.其中美国运转的核电站总数达109座,核发电量创下6730亿千瓦小时的最高记录,在美国电力生产中核电比例达22.5%.法国核发电量比前年增长4.9%,达3580亿千瓦小时,运行中的56座核电站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76%,而且去年出口核电达700亿千瓦小时.核电已成为法国第六大出口产品.日本,由于其常规能源资源短缺,对核电的开发大为重视,目前运转中的51座核电站,供应全国28%的电力总需求,而且日本有关部门计划到2000年将核电量提高33%.(二)核反应堆与核电站能维持可控自持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原子能工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当时全力制造核武器以满足军事需要.50年代以来,原子能用于和平事业有了飞速发展,所以核反应堆类型和数量增多.按照核反应堆的用途分类,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类:(1)生产堆.主要用于生产易裂变材料和其他材料,或用于工业规模的辐照,称为生产堆.50年代建成的第一批石墨水冷堆和天然重水堆,都是生产军用239Pu,也就是使天然铀中大量的238U在堆内吸收中子转化成239Pu.239Pu 是一种易裂变物质,可用作核武器原料,此外,还可把Li放在堆内受中子辐照而产生氚(H),氚是氢弹的重要原料.(2)试验堆.主要是为取得设计或研制一座反应堆或一种堆型所需的堆物理或堆工程数据而运行的反应堆.例如用于核物理、放射化学、生物、医学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等,也可以用于反应堆元件、结构材料考验以及各种新型反应堆自身的静、动态特性研究等等.(3)用于生产动力(发电、推进、供热)的反应堆称为动力堆,如核电站、核供热、核潜艇等所用的反应堆就是这种类型.目前常用的动力堆型分为四大类:a.石墨气冷堆——包括最早的镁诺克斯堆,改进型气冷堆及高温气冷堆.该反应堆是以石墨为慢化剂,气体作冷却剂的堆型.镁诺克斯(Magnox)堆以天然铀为燃料,燃料包壳是镁诺克斯镁合金,用二氧化碳冷却.镁诺克斯进一步发展为高温气冷堆(HTGR).它以氦为冷却剂避免了CO2对石墨的腐蚀作用,取消了用金属材料制成的燃料包壳,其燃料是碳化钠及碳化针混合物的颗粒(100—400μm),燃料颗粒弥散在石墨中,制成燃料元件,装入石墨砌块的燃料孔道中.由于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中子的经济利用及运行温度,致使高温气冷堆热效率提高40%以上.此外高温气冷堆燃料中的钍是增殖原料,它可使反应堆获得较高的转换比目前我国清华大学核研院对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b.轻水堆轻水堆有两种类型,一是沸水堆,一是压水堆.两者均用轻水作慢化剂兼冷却剂;用低富集度二氧化铀制成芯块,装入锆合金包壳中作燃料,沸水堆不需另设蒸汽发生器、但由于蒸汽带有一定的放射性,对汽轮机的厂房要屏蔽,同时对检修增加了困难.据统计,当今核电站的80%为压水堆.我国秦山一期和大亚湾核电站均属此类.“九五”期间秦山二期工程、广东核电站以及辽宁核电站也将采用压水堆.c.重水堆重水堆是以天然铀作燃料,以重水堆作慢化剂的堆型.它是加拿大重点发展的堆型,以坎都(CANQL)型为代表.由于它用数百根压力管代替整体的压力容器,压力管可以成批生产,易于保证质量,在扩大堆容量时只须多加压力管数,有利于标准化.压力管内,可以实现不停堆装卸料.这样可控制各燃料棒束达到均匀的燃耗深度,有利于充分利用燃料,减少停堆时间,提高反应堆的有效利用率.而且重水堆采用天然铀为燃料,无需设立浓缩铀工厂,对分离能力不足的国家,发展此种堆型特别有利.我国“九五”期间,秦山核电三期工程将引进加拿大的重水堆.重水堆所用重水价格昂贵,防止泄漏及回收泄漏出的重水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d.钢冷快堆钠冷快堆就是钠冷却快中子堆在核能发电问题上,必须考虑增殖问题,否则对核燃料资源的利用是极为不利的.增殖堆的采用,可以将核燃料资源矿大数百倍快堆是利用中子实现核裂变及增殖.而前述石墨气冷堆,轻水堆和重水堆,都是热中子堆.对每次裂变而言,快堆的中子产额高于热中子堆,且所有结构材料对快中子的吸收截面小于热中子的吸收截面这就是实现增殖的原因.钠冷快堆用金属钠作冷却剂.钠在98℃时熔化;883℃时沸腾,具有高于大多数金属的比热和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价格较低,适合用作反应堆的冷却剂.国际快堆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据报道,1995年8目29日,日本文殊28万千瓦快堆以5%的额定功率——l.4万千瓦并入电网.我国开发快堆技术始于60年代中后期,已取得丰硕成果.1987年底已将快堆纳入“863”高技术研究计划,计划2015年建成并推广单推功率100—150兆瓦的模块式快堆电站到2025年建成和推广增殖性能的1000—1500兆瓦的大型快堆.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堆,相应的核电站的系统和设备有较大的差异.以压水堆为例,核电站是由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核反应堆是核电站动力装置的重要设备,同时,由于反应堆内进行的是裂变反应.因此它又是放射性的发源地.一回路系统由反应堆、主循环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和相应的管道、阀门及其他辅助设备所组成,它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回路,将核裂变所释放的热量以水蒸汽形式带出.二回路系统是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并在停机或事故情况下,保证核蒸汽系统的冷却.辅助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反应堆和回路系统能正常运行,为一些重大事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及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的措施.我国的原子能科学技术,虽然起步晚,但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具有雄厚的基础.60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和研制成核潜艇.至今,原子能开发利用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它为核电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3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并网发电成功.1993年底,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已经成功运行.1995年,秦山核电站发电22亿千瓦时,大亚湾核电站已超额完成了100亿千瓦时的发电任务,这样,我国在1995年核发电已达到122千亿瓦时。

和平利用核能

和平利用核能

能源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然而在传统的能源构成中,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都有其局限性。

例如,煤炭和石油发电时,在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化石资源的同时,放出的废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使人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恶劣;另外大量的燃料需求又给交通运输部门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而水力发电方面,因为目前只有江河发电形成规模,其它尚未达到工业利用程度,所以,水力资源的发达程度就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

而核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它利用地球中蕴藏丰富的放射性同位素铀的裂变反应产生的巨大的能量来发电,效率既高又不污染环境。

理论上说,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所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随着世界各国环境意识的加强,核能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被认识到,各国对发展核能的投入也呈稳定上升的趋势。

相信在下个世纪中,核能必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优秀的能源形式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和造福于人类。

核能的和平利用,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十分重视核能的开发利用,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能源领域研制开发三种先进反应堆,它们是快中子堆、高温气冷堆、聚变-裂变混合堆。

目前,核裂变能已经为人类提供了总能耗的6%。

而当将来利用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产生的核聚变能得到工业应用后,人类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

核聚变能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在一起时,由于发生质量亏损而放出的能量。

核聚变的原料是海水中的氘(重氢)。

早在1934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奥利芬特和哈尔特克就在静电加速器上用氘-氘反应制取了氚(超重氢),首次实现了聚变反应。

尽管海水里的氘只占0.015%,但由于地球上有巨大数量的海水,每升海水中所含的氘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所放出的能量,所以可利用的核聚变材料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和平利用核爆炸举例
主要方面
1.特大规模工程爆破 2. 用于扑灭突发性自然灾害 3. 用于保护环境和排放废料 4.用于地震勘探 5.用于核爆氘能能源 6.用于拦截外星撞击地球 7. 用的和平利用
3-1核电产生及利用现状
1951年,美国首次在爱达荷国家反应堆试验 发出了100千瓦的核能电力,为人类和平利 用核能迈出了第一步.
1954年6月,原苏联在莫斯科近郊粤布宁斯 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向工业电网送电的核 电站
1961年7月,美国建成了第一座商用核电站 ——杨基核电站.
1-2 核能的发展
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898年 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 1902年 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 1905年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 1914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 荷单元,称为质子。
核能的和平利用及其双面性
目录
Contents
核能的简介和利弊概述 三个核电站的事故 核能的和平利用
01 Part One 核能的简介和利弊概述
1-1 核能简介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 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
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 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 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许,随着一声震天 动地的巨响火光四起烈焰冲天,火柱高达30 多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其厂房屋顶被炸飞,墙壁坍塌.当时前苏联官 方说事故中有31人当场死亡.200多人受到严 重的放射性辐射.
日本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 引发高达10米的强烈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下属的 福岛核电站一二三号运行机组紧急停运,反应堆控制 棒插入,机组进入次临界的停堆状态。在后续的事故 过程当中,因地震的原因,导致其失去场外交流电源, 紧接着因海啸的原因导致其内部应急交流电源(柴油 发电机组)失效,从而导致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功能全 部丧失并引发事故。
1-3 核能的利弊
1.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暂时没有
其他的用途。

4.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 便,

5.核能发电,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1-3 核能的利弊
1.核能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
3-2核反应堆与核电站
核反应堆分类
1、生产堆. 2、试验堆 3、动力堆 (a.石墨气冷堆 b.轻水堆 c.重水堆 d.钢 冷快堆)
核电站分类
1、水压堆核电站 2、沸水堆核电站 3、重水堆核电站 4、快堆核电站
3-3 和平利用核爆炸
核爆炸的威力比炸药爆炸大得多而且核爆炸释放
能量的速率特别快,比炸药快十万倍。因此, 核爆炸作功能力非常之大,简直达到了惊人 的地步。用于和平建设,它可以改变自然环 境,移山填海,创造人间奇迹。
1935年 英国物理学家查得威克发现了中子。 1938年 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194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 应堆。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 本的广岛和长崎。
1954年 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 克核电站。
美国的三里岛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的三里岛核电站第2组反应堆的操作室里,红灯闪亮, 汽笛报警,涡轮机停转,堆心压力和温度骤然升高, 2小时后,大量放射性物质溢出。 6天以后,堆心温 度才开始下降,蒸气泡消失--引起氢爆炸的威胁免除 了。100吨铀燃料虽然没有熔化,但有60%的铀棒受到 损坏,反应堆最终陷于瘫痪。
扰。
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5.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6.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
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02 Part Two 三个核电站的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