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

中国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各期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一、2001年5月首批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序号所在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所依托高校总序号1北京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12北京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23天津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津大学34沈阳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45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56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67上海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78南京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89南京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大学9 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10杭州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1011合肥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科技大学11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12 济南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大学1213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武汉大学13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14 长沙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南大学14 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15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南理工大学1516成都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大学1617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技大学1718重庆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庆大学1819昆明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云南大学19 昆明工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20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2021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2122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223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筹) 西南科技大学。
2023年国家大学科技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国家大学科技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国家大学科技园正成为新一代产业创新中心。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指为促进高等院校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高等院校设立的集科技孵化、技术服务、科技金融、科技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科技服务平台。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市场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规模不断扩大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大学科技园数量从550个增加到了2611个,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000万家。
据2019年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五个大学科技园跻身全球前十,分别是深圳市南山区高科技开发区、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上海浦东张江科技园、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深圳市福田区孙毓仁科技园。
二、孵化企业质量不断提升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以深圳市南山区高科技开发区为例,目前该科技园已孵化了各类企业近3000家,其中有深圳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4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8家、国家863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6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4个、深圳市工程实验室9个。
三、产业融合加速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不仅承载产业孵化的功能,还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政策创新的平台。
当下,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北京市中关村生命科技园吸引了一大批重点生命科学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生命科技产业聚集区之一;深圳市南山区高科技开发区推动了智能创新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中国最大的智能终端装备制造基地。
四、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与以往相比,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服务功能越来越丰富完善。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在技术、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国家大学科技园都提供了全面的服务。
例如,深圳市南山区高科技开发区在资金支持方面,引入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包括产业基金、企业上市、股权投资等领域,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在人才引进方面,科技园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以助力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OLOGY I N DUS TRY OF IN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办于1999年12月,2001年5月经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评估验收后,正式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并挂牌。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四川大学雄厚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逐步实现了“三基地、一中心”,即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心的目标。
构建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行政服务体系、投融资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致力于创业企业孵化、高新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目标。
以国际化战略为龙头,以支撑平台战略为基础,以辐射园区战略为外延,三大战略的实施为川大科技园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采用“专业化、法人化”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源,转化科技成果,通过设立各种专业公司的方式来实现各种功能,努力打造出一个特色鲜明、国内外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武侯孵化园项目效果图高新(南区)项目效果图展业大厦科华大厦C E C E ECH CH A1223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 O LOG Y I N DU S TR Y O F IN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功能: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资本运作科技园主要任务:将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孵化出一批高科技企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家;吸引海外学子归国创业,加强与国外先进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加快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平台:行政公务服务;教育培训;投资融资服务;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中介服务;网络化信息服务国际交流中心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孵化楼12C E C E EC H CH A。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001]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001]](https://img.taocdn.com/s3/m/2f2ce555f90f76c660371a9a.png)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提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 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 功能与定位第四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通道,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 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高校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入园创业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OLOGY I N DUS TRY OF IN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安徽省科技、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联合在肥高校共同建设,由一中心四分园组成。
创业孵化中心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安徽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安徽省创业辅导中心、高校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留学人员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园等。
近年来,已孵化科技企业200余家,有40余家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30多人(次)获得省(市)人才专项资金资助,有30家企业毕业。
在孵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10项。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园主要以学校成果为依托,引进外来投资在肥设立企业40余家,引进投资达4亿元,解决社会就业近2000人;诞生或支撑了科大创新、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科大立安等一批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
科大讯飞列入“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科大立安成为国内大空间火灾防范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和技术成功应用于奥运场馆、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场所。
C E C E ECH CH A90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 O LOG Y I N DU S TR Y O F IN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工大科技园有全资、参股企业30余家,近六年累计实现产值近12亿元,上缴税金6千多万元。
高科信息技术公司“C R I 2002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荣获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安徽江淮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汽车传动系制造关键技术”2005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工大复合材料公司研制的“J F390-1银碳石墨电刷”成功应用于“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工程。
合肥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8个国家甲级资质,并跻身76家国家骨干设计单位,与土木建筑科技企业等形成设计、施工、监理完整的产业链。
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
【年(卷),期】2024(37)5
【摘要】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于2000年6月,是武汉大学和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近24年发展,已成为湖北省创新创业创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大学实现产学研结合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创新创业企业样本、战略性新兴产业样本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样本等三大类“三创”(创新创业创造)样本最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创办国家大学科技园推动高技市术业发展--东北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实践与思考
2.竞争优势理论与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基于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调查
3.国家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路径——以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4.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5.创新发展国家大学科技园服务平台——以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名单

所在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依托单位批次北京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第一批北京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第一批天津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津大学第一批沈阳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第一批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批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批上海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第一批南京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第一批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杭州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第一批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济南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大学第一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南理工大学第一批成都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大学第一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技大学第一批重庆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庆大学第一批云南大学昆明工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批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第一批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一批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筹)西南科技大学第一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上海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大学第二批天津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开大学第二批上海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第二批秦皇岛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燕山大学第二批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理工大学第二批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第二批上海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华大学第二批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批长春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吉林大学第二批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第二批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邮电大学第二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科技大学第二批南京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批合肥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批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批长沙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批昆明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一批深圳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二批北京北师大-北中医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二批大连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第三批南昌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昌大学第三批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化工大学第三批兰州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大学第三批重庆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大学第三批郑州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等第三批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科技大学第四批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工业大学第四批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东理工大学第四批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厦门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厦门大学第四批滨州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石油大学第四批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交通大学第四批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农业大学第五批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北电力大学第五批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交通大学第五批廊坊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第五批沈阳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沈阳工业大学第五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东师范大学第五批上海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理工大学第五批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第五批无锡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南大学第五批中山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山大学第五批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五批兰州兰州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大学第五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人民大学第六批太原山西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北大学第六批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理工大学第六批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财经大学第六批上海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电力学院第六批南京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第六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常州大学河海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大庆大庆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庆石油大学第七批苏州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大学第七批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武汉华中科技的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第七批杭州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四批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四批常州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六批镇江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七批昆明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昆明理工大学第七批兰州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理工大学第七批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湖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湖南大学第八批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第八批武汉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武汉大学第八批沈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第八批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常州九所高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美术学院第八批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八批苏州纳米所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鞍山辽宁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辽宁科技大学第八批长春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长春理工大学第九批吉林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东北电力大学第九批大连大连交通大学科技园大连交通大学第九批青岛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山东科技大学第九批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园江西师范大学第九批上海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上海海洋大学第九批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上海体育学院第九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成都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西南石油大学第九批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北京林业大学第十批保定保定大学科技园保定大学第十批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东北农业大学第十批南京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南京邮电大学第十批南通南通大学科技园南通大学第十批无锡无锡传感网大学科技园中科院第十批淮安淮安市大学科技园淮安市大学第十批杭州中国计量学院科技园中国计量学院第十批福州福州大学科技园福州大学第十批南昌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科技园南昌工程学院第十批青岛青岛科大都市科技园青岛科技大学第十批洛阳洛阳大学科技园洛阳大学第十批石河子石河子兵团大学科技园石河子大学第十批桂林桂林大学科技园桂林大学第十批贵阳.贵州大学科技园贵州大学第十批宁波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第七批青岛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八批常熟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八批苏州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第八批温州温州市大学科技园第九批贵阳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园贵州师范大学第十批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第十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医学院西宁青海大学科技园青海大学第十批银川宁夏大学科技园宁夏大学第十批海口海南师范大学科技园海南师范大学第十批三亚琼州学院科技园琼州学院第十批。
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发展模式、行业政策及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发展模式、行业政策及产业现状分析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区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也是高校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
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我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各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还不完全成熟,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我国大学科技园自1991年起步以来,规模不断扩大,模式日益多元,已经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目前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有大学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产业主导型三种模式。
为了给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国家科研事业和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些关于税收、人才引进以及创新优惠等相关政策来激励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中国特设高等院校教育体系,国内大学科技园区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2001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决定了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22个大学科技园区。
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共建成并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共计1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累计创办企业数量超过一万家。
《2020-2026年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布在30个省、市以及自治区,其中华东、华北地区分布较为密集,京、沪、苏三地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占比在37%以上,空间分布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其中北京和江苏分别拥有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排名榜首,分别占全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的13.04%,其次为上海,拥有13家科技园,占比为11.30%,其他省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均在10家以下。
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完善转化和孵化机制,有力促进园区在孵企业稳步增加,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10127家,总收入达到325亿元,其中2018年新孵企业数为2720家,此外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科技企业培育壮大的重要载体之一,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一批经过孵化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毕业”,截至2018年底,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培育毕业企业10733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
44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5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建设地点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北京市 长春市 长沙市 长沙市 常熟市 常州市 成都市 成都市 成都市 大连市 大庆市 东营市 福州市 广州市 广州市 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 杭州市 杭州市 杭州市 合肥市 济南市 兰州市 兰州市 兰州市 绵阳市 南昌市 南京市 南京市 南京市 南京市
57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8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9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0
深圳虚拟国家大学科技园
61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2
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3
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4
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
65
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6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7
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3
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
24
大庆石油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25
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6
福州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27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8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9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0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1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2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3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34
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35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36
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7
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8
兰州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9
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0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1
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2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3
68
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9
新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0
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1
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72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3
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5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6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7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8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大学科技园
13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4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5
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6
湖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7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
18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 Nhomakorabea19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20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1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2
7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80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81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82
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
83
辽宁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8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85
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86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87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
宁波市 秦皇岛市 青岛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上海市 深圳市 沈阳市 沈阳市 苏州市 苏州市 太原市 天津市 天津市 天津市 乌鲁木齐市 无锡市 武汉市 武汉市 武汉市 西安市 西安市 西安市 厦门市 徐杨州凌市(西 安) 郑州市 重庆市 重庆市 鞍山市
序号
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
1
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
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8
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9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10
京师药国家大学科技园
11
阜新市(葫 芦岛) 昆明市 昆明市 镇江市
领域
有光电子照明、新型清洁能源、智能交通、电子政务、先进焊接技术、稀土功能材料等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在园区内转化孵 化
46
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47
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8
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
49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0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1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2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3
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4
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55
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5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