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荧光灯镇流器工作原理分析文档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荧光。
其主要部分包括灯管、起动器和电子镇流器。
1. 灯管:荧光灯的灯管内部充满了稀薄的气体,一般是汞蒸汽和一小部分惰性气体(如氩气、氖气等)。
灯管内壁涂有荧光物质。
2. 起动器:位于荧光灯两端的起动器由电源供电,当开关通电时,起动器产生高压电流。
3. 电子镇流器:起动器驱动电子镇流器工作。
电子镇流器用来提供稳定的电流,以控制荧光灯的工作状态。
荧光灯的工作过程如下:
1. 当电源通电时,起动器产生高压电流,使灯管两端的电极之间形成高电压区。
在高电压区产生的电场加速自由电子,使其获得足够的能量。
2. 加速的自由电子碰撞到灯管内的汞蒸汽原子,把原子激发到高能级。
激发态的汞原子很快失去能量返回基态,释放出紫外线。
3. 紫外线穿过灯管内壁的荧光物质,使其发生荧光,产生可见光。
不同的荧光物质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 电子镇流器提供稳定的电流,保持荧光灯稳定工作。
总结起来,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放电激发荧光物质,产生可见光。
与普通的白炽灯相比,荧光灯效率更高,寿命更长,并且能够节约能源。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深入剖析荧光灯的工作原理现在的荧光照明随处可见--办公室,商店,街道....甚至在家里都可以发现它的存在。
尽管它们随处可以见到但它的工作原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
究竟在这些白色的管里面发生了什么了?为了理解荧光灯就要对光本身有所认识。
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由原子释放出来的。
它是由许多微小类似粒子的小团组成的,这些类似粒子的东西有能量和动量但没有质量。
这些粒子叫做可见光子,是光的最基本单位。
当电子受到激发的时候原子就会释放出可见光子。
如果你已经知道原子是如何工作的话,那你也就知道电子是围着原子核走来走去的负极电荷粒子。
原子的电子有着不同等级的能量,主要取决几个因素,包括它们的速度和离原子核的距离。
电子不同的能量等级占有不同的轨函数和轨道。
通常来说,有着大能量的电子就会离原子核更远。
当原子得到或失去能量的时候,是以电子移动表示变化。
当有某些东西将能量传到原子的时候---以热量为例子--电子可以暂时被推进到一个更高的轨道(远离原子核)。
电子只是在这一轨道位置停留极短时间:几乎马上就被退回到原子核,到达它的原始轨道上。
这时电子就以光子的形式放出额外的能量。
发光的波长取决于有多少能量被释放出来,这也就取决于电子所在的轨道位置。
因此,不同类的原子就会释放出不同类的可见光子。
换句话说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受激发的原子种类决定。
这几乎是在所有光源的最基本工作机制。
这些光源的主要不同是在于激发原子的过程。
在白炽灯光源里,原子是由通过加热来激发;而在灯管里,原子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激发。
荧光灯的中心元件就是它的一个密封的玻璃管。
这个管含有少量水银和惰性气体,通常是氩惰性气体元素,这种惰性气体要保持非常低压。
管也含有荧光粉,在玻璃管内单独涂上一层荧光粉。
玻璃管两端各有一个电极,是连接到电流用的。
当你开灯的时候,电流就会穿过电路流到电极。
有相当大的电压流过电极,所以电子会穿过来自管中的一端的气体到达另一端。
这个能量的变化会将管内的水银从液体变为气体。
镇流器基本原理

镇流器是光照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元件, 要更好的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我们需要先了解荧光灯的工作原理.1.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1.1 发光原理通电后,荧光灯就能发出光,那么光是怎么产生的呢? 光是通过原子来发射出来的,如图1所示:1.微粒与原子撞击,激发原子.2.原子中的电子在撞击中接收到能量,从原来的低能量轨道旋转跳到高能量轨道.3.因为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受激发的电子又跳回原来的低能量轨道,这个时候它会释放能量,这种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1.2 荧光灯的结构基本的光照明系统如图2所示:荧光灯是一种气体放电灯. 它有一对电极(electrode), 分别在灯管的两端. 在灯管里还有微量的液态水银(mercury)和低压气体(通常是氩气insert gas). 灯管的内表面有磷(phosphor),它是用来把紫外线转换成可见光的. 电极做成灯丝的样子, 在启动过程中会对它进行预热(预热启动荧光灯), 这样它就更容易发射出电子,以降低启动电压. 启动后灯丝依旧保持高温,以发射电子.图3是荧光灯内部结构:1.3 荧光灯的启动过程Step 1(图4):1.对荧光灯通电, 灯丝预热,灯丝里的自由电子(E)发射到灯管里面,电离气体.2.电子流通过电离的气体, 电子和离子快速的从灯管里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3.电子流的能量把水银从液体转换成气体.Step 2(图5):1. 快速移动的微粒(电子和离子)与气态的水银原子撞击, 激发水银原子.2. 在被激发的原子里,电子从原来的低能量轨道旋转跳到高能量轨道.3.因为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受激发的电子又跳回原来的低能量轨道, 这个时候它会释放能量,这种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 但是这种光不是可见光,而是紫外线.Step 3(图6):1. 释放出来的紫外线光子撞击灯管内表面的磷.2. 而磷原子在撞击中接受到能量,里面的电子从原来的低能量轨道旋转跳到高能量轨道.3. 因为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受激发的电子又跳回原来的低能量轨道, 这个时候它会释放能量,这种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 这种光就是可见光.下图7展示了整个荧光灯的启动过程:1.4 镇流器的作用在灯没有启动的时候,没有电流直接从灯丝的一端流到另外的一端, 灯的等效电阻接近无限大。
荧光灯镇流器工作原理

荧光灯镇流器工作原理
荧光灯镇流器是一种用于稳定荧光灯电流的电子装置。
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
1. 荧光灯工作原理:荧光灯是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辐射来激发荧光粉发光。
荧光灯需要较高的电压来启动放电过程,但一旦放电开始,电流会迅速增大。
2. 镇流器作用:荧光灯需要稳定的电流供应才能正常工作,而电源提供的电流波动较大。
因此,荧光灯镇流器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控制电流,使其能够始终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以确保荧光灯正常工作。
3. 电感器原理:荧光灯镇流器通常包含一个电感器。
电感器是一种能够抵抗电流变化的元件,它能在电流改变时产生一个电磁感应电动势,从而阻碍电流的变化。
通过适当选择电感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电流的稳定控制。
4. 电容器原理:荧光灯镇流器还通常包含一个电容器。
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荷的元件,它能够在电源电压波动时释放或吸收电荷,从而缓冲电源电压的变化。
通过适当选择电容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电压的稳定控制。
5. 反馈控制原理:荧光灯镇流器还使用反馈控制技术来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通过将输出电流与参考电流进行比较,并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稳定控制。
综上所述,荧光灯镇流器通过电感器、电容器和反馈控制技术等多种元件和技术手段,实现对荧光灯电流的稳定控制,从而确保荧光灯能够正常工作。
荧光镇流器的工作原理

荧光镇流器的工作原理
荧光镇流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如下:
1. 利用气体放电原理- 在荧光镇流器内充入惰性气体,通入电流会使气体发生离子化,形成放电。
2. 电流限制作用- 放电会使气体产生电离而导电,但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放电自行熄灭,实现限流。
3. 负温度系数- 放电时,气体温度升高,电阻降低,当电流过大时,温升效应明显,起到自限流作用。
4. 双向限流- 荧光镇流器内部对称,能对交流电路进行双向限流。
5. 稳定作用- 内部构造简单,可作定值稳定器使用,对线路起稳压保护作用。
6. 指示作用- 放电时发出易见光,起到过流指示作用。
7. 故障预警- 光亮度与电流大小对应,可对电路过载或故障作提前预警。
8. 长寿命- 气体封闭,寿命长,维护简单。
综上,荧光镇流器通过气体放电原理实现两项基本功能——限流和指示,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电气保护装置。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

常用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电路与应用1.1采用逐流电路的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电路1.采用逐流电路的30W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电路该电路如图1所示,电子镇流器主振荡级选用双向触发二极管组成的半桥逆变自激振荡电路。
为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采用了逐流滤波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该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由二极管VD5、VD6、VD7及电容C1、C2等元器件组成。
这里,利用逐流滤波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使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由0.6提高到0.95。
图1 采用逐流电路的30W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电路电容器C3起滤除电磁谐波干扰的作用,使输入电源的总谐波失真减至最小。
电容器C7同样具有滤除谐波干扰的功能,对加至荧光灯负载的射频干扰有很好的衰减作用。
在双向触发二极管DB3回路中串联低值电阻R3,可有效地降低触发电路的浪涌脉冲电流对DB3的冲击,起到了过电流、过电压限幅的作用。
所以,锯齿波发生器的启动电容器C4的容量才可以加大,以延长荧光灯灯管的预热启辉时间。
串联谐振电容器为两个同容量、同耐压值的电容器C8、C9的串联。
这样相应地提高了串联谐振电容器的总耐压值,以确保串联谐振电容器可靠工作。
该电路的主要电气参数如表1所示,电路元件表如表2所示。
2.采用逐流电路的20W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电路该电子镇流器电路如图2所示。
高频电感L1为射频干扰抑制电感,与高频滤波电容器C9相配合,能有效地滤除半桥功率逆变电路中产生的高次谐波脉冲干扰电流对电网的污染,降低了电子镇流器使用时对其他家用电器的射频干扰。
图2 采用逐流电路的20W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电路整流二极管VD5、VD6、VD7与电解电容器C1、C2构成无源逐流滤波电路,改善了普通桥式整流、单电容滤波电路使交流输入市电电流波形严重畸变的弊端。
无源逐流滤波电路与L1、C9相配合,可以使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5。
图2中的VT3、VT4构成该电子镇流器的过电压、过电流故障保护电路。
当电子镇流器电路的主振电路正常工作时,并联在直流回路里的电阻R10、R11 起分压作用,在电阻R11上分出的电压给钳位二极管VD11提供一个反偏电压,使二极管VD11截止。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原理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原理荧光灯电子镇流器是一种用于荧光灯的电子设备,它主要用于提供稳定的电流,以确保荧光灯的正常工作。
在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中,有许多复杂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这些元件和电路共同协作,以实现对荧光灯的电流控制和调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的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设备的工作原理。
首先,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电子元件和电路来控制电流的大小和稳定性。
在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中,有一个称为电子变压器的元件,它可以将输入电压转换为适合荧光灯使用的电压。
此外,还有一些电容器和电感元件,它们可以帮助稳定电流,并滤除电路中的杂散信号和噪音。
通过这些元件和电路的协作,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流,确保荧光灯的正常工作。
其次,荧光灯电子镇流器还利用高频振荡电路来提供交流电源。
在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中,有一个称为反激振荡电路的元件,它可以将直流电源转换为高频交流电源。
这种高频交流电源可以提供给荧光灯管,使其正常发光。
同时,这种高频振荡电路还可以帮助提高荧光灯的发光效率,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
最后,荧光灯电子镇流器还利用控制电路来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在荧光灯电子镇流器中,有一些称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电流控制电路的元件,它们可以监测和调节电流的大小,以确保荧光灯的稳定工作。
这些控制电路可以根据荧光灯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电流的大小,以提供最佳的照明效果和能耗控制。
总的来说,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利用电子元件和电路,通过电压转换、高频振荡和电流控制等原理,实现对荧光灯的稳定供电和高效工作。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荧光灯电子镇流器。
t5灯管原理

t5灯管原理
T5灯管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采用了特殊的工作原理。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荧光效应和电子激发。
首先,当T5灯管的电源接通时,电流会通过灯管两端的电极。
其中,灯管内一端的电极是阴极,而另一端的电极是阳极。
接下来,由于阴极上的电流通过电子发射,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然后被加速,穿过灯管中的低压电弧区域。
在穿过电弧区域的过程中,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并将部分能量传递给气体分子。
在这些碰撞的作用下,气体分子的电子被激发到一个高能级,该高能级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不久之后,这些激发态的气体分子会返回到低能级,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发出,并形成我们所见的荧光。
同时,为了保持荧光效果的稳定性,T5灯管中添加了一种称
为荧光粉的物质。
这些荧光粉会吸收内部电弧产生的紫外线,并转换成可见光。
这样,荧光粉的存在可以提高T5灯管的亮度,并使其光线更加均匀和柔和。
总而言之,T5灯管通过电子激发和荧光效应,将电能转化为
可见光。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T5灯管能够提供高效节能的照明
效果,成为现代照明领域中的重要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杰瑞特科技原厂研发镇流器方案,搭配我们自己的ic与mos管配套使用,可达到点灭次数15000次以上,高功率因数等特点。
深圳杰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张罗生(先生)
工作原理
荧光灯镇流器有电感式镇流器和电子式镇流器。
电子镇流器因具有高效、节能、重量轻等特点,而越来
越被广泛使用。
电子镇流器是将市电经整流滤波后,再经DC/AC电源变换器(逆变)产生高频电压点亮灯管。
其特点是灯管点燃前高频高压,灯管点燃后高频低压(灯管工作电压)。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具有电压馈电半桥式逆变器类型的电子镇流器。
现以该类型逆变器为例,介绍电子镇流器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典型电路组成
典型的电压馈电半桥式逆变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BR及C1构成整流滤波电路。
R1、C2及VD2构成半桥逆变器的启动电路。
开关晶体管vT1、VT2,电容器C3、C4及T1构成振荡电路。
同时VT1、VT2兼作功率开关,VT1和VT2为桥路的有源侧,C3、C4是无源支路,L1、C5及FL组成电压谐振网络。
二、工作原理
在给电子镇流器加市电后,经BR整流C1滤波后,得到约300V的直流电压。
电流流经R1对启动电容C2充电.当C2两端电压升高到VD2的转折电压值后,VD2击穿.C2则通过VT2的基极-发射极放电,VT2
导通。
在VT2导通期间半桥上的电流路径为:+VDc-C3-灯丝FL1-C5-灯丝FL2-振流圈L1-T1初级线圈Tla-VT2-地。
电流随VT2导通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流过Tla的电流在T1的两个次级线圈T1b和T1c 两端产生感应电势。
极性是各绕组同名端为负。
T1c上的感应电势使得VT2基极的电位进一步升高。
V12集电极电流进一步增大,这个正反馈过程,使VT2迅速进入饱和导通状态。
V12导通后。
C2将通过VD1和VT2放电。
T1c、T1b的感应电势逐渐减小至零。
VT2基极电位呈下降趋势,ic2减小,T18中的感应电势将阻止IC2减少,极性是同名端为正。
于是VT2基极电位下降,VT1基极电位升高,这种连续的正反馈使VT2迅速由饱和变到截止。
而VT1则由截止跃变到饱和导通,半桥上的电流路径为:+VDc—VT1-T1a-L1-灯丝FL2-C5-灯丝FL1-C4-地。
与VT2情况相同,正反馈又使得VT1迅速退出饱和变为截止状态。
VT2由截止跃变为饱和导通状态。
如此周而复始,VT1和V12轮流导通,流过C5的电流方向不断改变。
由C5、L1及灯丝组成的LC网络发生串联谐振。
C5两端产生高压脉冲,施加到灯管上,使灯点燃。
灯点燃后L1
起到了限流的作用。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电路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