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 糖
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低聚果糖,又称果寡糖或蔗果低聚糖,分子式(G-F-Fn,n=1,2,3,其中G为葡萄糖,F为果糖)。
是由1-3个果糖基通过β-1,2糖苷键与蔗糖中的果糖基结合而成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等一组低聚糖的总称。
其广泛存在于香蕉,大蒜,蜂蜜,洋葱等食物之中。
一、理化性质1.甜度和味质:纯度为50%~60%的低聚果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60%,纯度为95%的低聚果糖甜度约仅为蔗糖的30%,且较蔗糖甜味清爽,味道纯净,不带任何后味。
1,热值:体内测量的低聚果糖热值仅为1.5Kcal/g,热值极低。
2,粘度:在0~70°C范围内,低聚果糖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食品加工时容易操作。
3,水份活性:低聚果糖的水份活性与蔗糖相当。
4,保湿性:低聚果糖的保湿性与山梨醇、饴糖相似。
适用于保湿时间长的食品,以保证食品的货架期。
5,热稳定性:低聚果糖在120°C中性条件下,稳定性与蔗糖相近。
6,其他加工特性溶解性、非着色性、赋形性、耐碱性、抗老化性等优。
二、生理特性经过研究证实,低聚果糖具有多项生理特性:1.双向调节体内为生态平衡:促进双歧杆菌的迅速增殖,抑制外源致病菌和肠内腐败细菌的繁殖,减少肠内毒素的污染。
2.润肠通便:促进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垃圾,防止便秘、腹泻,改善肠胃功能。
减少有毒代谢产物,保护肝脏。
3.调节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
改善脂质代谢,改善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
4.促进人体内维生素B族合成: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
5.促进矿物质吸收:能促进食物中钙、铁、锌等矿物质及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改善营养不良,促进发育及预防骨质疏松症。
另外还有预防龋齿,防止肥胖等功效。
三、低聚果糖的安全性1982年,日本明治制果公司中央研究所对低聚果糖的安全性进行了急性毒理试验,亚急性毒理试验,下痢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果糖作为食品及食品配料具有安全性。
后来其一研究小组通过甲基化,气液色谱法(G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核磁共振(NMR)分析得出了微生物果糖转移酶生产的低聚果糖GF1,GF2,GF3的化学结构式,并明确了其作用机理。
低聚果糖

+ 3.甜度低,口味纯正,低热量
+ 4.吸湿性能好且易储存
+ 1.促进双歧杆菌增值 低聚果糖能够在大肠中快速、选择性地 培 养双歧杆菌,促使其在肠道内增殖,对肠道健 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 2.抗龋齿 + 3.降压降脂功效 低聚果糖不被人体吸收,不能由糖一脂代谢途 径合成脂肪,不会造成肥胖。亦不会引起血糖 和胰岛素升高,对受胰岛素控制的肝糖原的合 成无影响
+ 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是指
内切型菊粉(Endo—inulinase)作用于菊粉, 从菊粉分子内部随机切断糖苷键,得到蔗 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GF2、GF3、 GF4)等低聚果糖。(混合物)
+ 低聚果糖的普遍性质特点 + 1.稳定性好,耐高温,可适应常见的热工艺 + 2.常温及高温时,中性条件下稳定,低温耐酸
+ 1.期望进一步探讨低聚果糖的分离纯化工艺,为工业化生
产高纯度的低聚果糖提供参数。 2.低聚果糖由于其纯正清爽的甜味,众多优良的生理活性、 保健功能与其良好的加工特性,在世界各国都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消费资料表明,随着消费者对低热量食品兴趣的 与日俱增,低聚果糖在市场上的用量将会继续增长。尽管 用低聚果糖不能够取代蔗糖所拥有的使用广泛性,但就低 聚果糖本身而言,它们几乎就是蔗糖的替代品。此外,高 纯度低聚果糖产品也是糖尿病患者所需甜味剂的首选佳品, 因此高纯度低聚果糖3; 1.在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 奶制品:牛奶饮料、酸奶、乳酸菌饮料、奶粉等; 饮料:咖啡、茶饮料、清凉饮料、豆奶、酒类等; 糖果糕点:糖果、甜饼、面包、快餐、日式和西 式点心、果冻、布丁等; 其他:保健食品、肉食加工品、水产加工品、腌 菜、豆腐等。
果糖生产工艺

果糖生产工艺生产工艺2010-01-22 15:59:13阅读415评论14 字号:大中小订阅生产果糖的方法是用淀粉做原料,淀粉水解后经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转化为糖,其中含有42%的果糖和58%的葡萄糖,这种混合物称为果葡糖浆或高果糖浆。
一、葡萄糖和果糖异构化反应葡萄糖为醛己糖,果糖为酮己糖,二者互分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碱性异构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1、2烯二醇生成果糖、D、甘露糖,由于碱异构化达到反应平衡点所需时间长,转化率较低,糖的分解反应显著,还原糖损失过多,产生有色物质和酸性物质,影响颜色和味道,精致较困难,故在工业上未曾使用。
通过碱性异构化反应,葡萄糖转化成果糖的转化率一般约达2127%,糖分损失约1015%,采用较高的反应温度,较短的反应时间和较高的糖浓度,碱性催化效果有一定的提高,异构转化率可达到3335%,糖分损失为23%,在碱性催化剂中以氢氧化钠的催化效果较好。
2、葡萄糖异构酶反应葡萄糖在异构酶作用下可转变成果糖的,但这种催化反应是可逆的,即葡萄糖向也可以向果糖的转变,因此异构酶作用在理论上可使50%的葡萄糖转为果糖,达到平衡点。
葡萄糖异构酶在较高下可催化果糖发生异构生成阿洛酮糖和甘露糖,但在7或以下进行,只有微量的产生。
对食品应用无影响。
由于异构化最后阶段反应速度慢,为了抑制和降低糖的分解,减少糖分损失,一般在果糖含量达4243%便终止反应。
由葡萄糖向果糖转变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异构化反应温度升高,平衡点向果糖移动,但超过70 C以上进行反应时,酶易受热活力消失,糖分也会受热分解,产生有色物质,所以实际工业上的反应温度是有一定限制的。
硼酸盐能与果糖生成络和结构,使转化率提高到8090%,且硼酸盐能回收重复使用,可回收率还达不到规模生产的要求,影响实际应用效果。
二、果葡糖浆生产工艺在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作用下,葡萄糖液中的一部分转变为果糖,因为它的糖分组成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浆,故称为果葡糖浆。
浅谈低聚果糖的生理作用

浅谈低聚果糖的生理作用关键词: 保健食品低聚果糖双歧作用生理作用功能分析低聚果糖又称蔗果低聚糖,是在蔗糖(GF)分子上结合1~3个果糖分子的低聚糖。
果糖分子通过β-2-1键与蔗糖分子中的果糖基结合,分别生成蔗果三糖(GF2)、蔗果四糖(G F3)和蔗果五糖(GF4)。
低聚果糖通常是GF2、GF3、GF4的混合物。
低聚果糖被称为第三代保健食品的功能因子,它在食品加工方面不但具有蔗糖的优良性能,口感圆润,而且还具有多种试糖所不具有的优良性能。
其主要成分是存在于多种可食植物中精华——果寡糖(F ructooligosaccharides,简称FOS)。
自1950年Bacon等人发现由酵母作用于蔗糖可以转移果糖基而生成低聚果糖以来,人们研究了它的结构、性质,生理学功能和活性、自然存在状况、生产方法和反应机理等,并于1983年在日本实现了规模生产。
以商品低聚果糖的组成成分为标准,学术界对低聚果糖定义如下:低聚果糖是蔗糖分子中的D-果糖以β-(2-1)糖苷链连接1-3个果糖而成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和蔗果五糖及其混合物,它的相对分子量最多不超过823,分子聚合度应是2-7之间,平均聚合度为2.7。
从低聚果糖的结构特点看,具有如下特征:1.是一种具有一定分散度的,以果糖基为基本链节,以果糖基为基本链节,以β-(2-1)糖苷键彼此相连的聚合物。
2.分子链上含有一个葡萄糖端基。
3.结构简式可表示为:DFn,式中G=葡萄糖基,F=果糖基,n=2-7。
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东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原料和方法不完全相同。
一是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及国内以具有果糖基转移活力的酶作用于蔗糖生产低聚果糖的方法,简称酶法;二是法国、比利时以植物菊粉萃取的工艺方法。
其中酶法生产工世其产物主要为聚合度n=2-4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分子量更大的蔗果糖极少,而含低聚果糖的菊粉萃取工艺产物主要为聚合度n=2-7,其基本生理功能与酶法低聚果糖相似。
果糖的作用与功效

果糖的作用与功效果糖是一种天然的单糖,它是水果中最主要的糖分,也是人体内产生的重要糖源之一。
果糖的作用和功效广泛,不仅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还有利于新陈代谢、减肥、保护肝脏和心脏等。
首先,果糖是一种高效的能量来源。
人体摄入的果糖能迅速被肠道吸收,并转化为能量,供给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
相比于葡萄糖,果糖可以更快速地被转化为能量,减少葡萄糖摄入量对血糖的影响,有益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其次,果糖对新陈代谢有积极的影响。
果糖可以促进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帮助维持血糖稳定。
同时,果糖不会引起血糖的快速上升,减少胰岛素的剧烈波动,有助于预防胰岛素阻抗和代谢综合征。
此外,果糖还可以促进钠离子的排出,有助于降低体重和血压。
此外,果糖对减肥有一定作用。
果糖具有高甜味,相对于其他糖类来说,味道更甜,需要的摄入量较少,可以满足人体对甜味的需求。
相对于其他糖类,果糖的卡路里含量较低,而且食用后不会引起葡萄糖的剧烈上升,因此更适合作为减肥期间的甜味选择。
另外,果糖还有助于保护肝脏和心脏的健康。
果糖可以促进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储存,防止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此外,果糖还可以提高胆固醇代谢,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过量摄入果糖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研究发现,高果糖饮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等问题。
因此,在摄入果糖时应适度,无论是天然的水果中的果糖还是工业化加入的果糖,都需要控制摄入量,保持膳食均衡。
综上所述,果糖作为一种天然的单糖,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功效。
它不仅能为人体提供高效能量,还有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帮助减肥、保护肝脏和心脏的健康。
但是,过量摄入果糖同样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掌握适量摄入的原则非常重要。
果糖的作用功能主治是什么

果糖的作用功能主治是什么一、果糖的作用功能果糖,也称为水果糖,是一种自然存在于水果和植物中的单糖。
与葡萄糖相比,果糖具有较低的血糖指数和较高的甜度,因此在食品加工和糖尿病患者饮食中被广泛使用。
果糖具有以下的作用功能:1.提供能量:果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它能够被迅速吸收和利用,为身体的各种代谢过程提供能量。
2.代谢调节:果糖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胰岛素的使用。
3.改善肝脏功能:果糖可以通过改善肝脏的代谢功能,减少脂肪的积聚,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4.调节胃肠功能:果糖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增加益生菌的功能,有利于改善消化功能和保护肠道健康。
5.维持水果的新鲜度:果糖具有保湿效果,可以延长水果的保鲜期。
二、果糖的主治果糖具有多种主治功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降血糖:果糖的血糖指数较低,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糖类替代品,能够控制血糖水平的上升,降低胰岛素的需求。
2.改善肥胖:与葡萄糖相比,果糖的甜度更高,所需的摄入量相对较少,可以减少摄入的糖分和热量,有助于减轻体重和控制肥胖。
3.保护肝脏:果糖可以改善肝脏的代谢功能,减少脂肪的积聚,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保护肝脏的健康。
4.促进肠道健康:果糖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增加益生菌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提高消化功能,维护肠道健康。
5.保持皮肤健康:果糖能够增加皮肤的水分含量,保持皮肤的湿润度,减少干燥和脱皮,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和光泽。
6.增加免疫力:果糖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果糖具有多种作用功能和主治功效,在饮食调节和保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极高摄入果糖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适量食用还是更为合理和健康的选择。
水果糖的工艺

水果糖的工艺
水果糖的工艺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新鲜、成熟、品质良好的水果作为原料,如苹果、草莓、桃子等,然后进行清洗、剥皮、去核等处理,使其适合加工成糖。
2. 制浆:将处理后的水果经过破碎、搅拌等工序,将其制成浆状物。
3. 熬煮:将制浆的水果放入熬煮锅中,加热并搅拌,使水果中的果胶溶解,同时将水分逐渐蒸发,浆状物逐渐浓缩。
4. 添糖:在浓缩的水果浆中加入白砂糖,并继续加热搅拌,使糖溶解并充分混合在水果浆中。
5. 搅拌:继续搅拌使糖和水果浆充分混合,并达到所需的糖浆状。
6. 冷却:将煮糖浆倒入准备好的模具中,然后静置冷却,使其凝固成糖块。
7. 切割:将凝固的糖块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如方块状、长条状等。
8. 包装:将切割好的水果糖进行包装,常见的包装有小包装袋、塑料罐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水果糖制作工艺可能有所差异,也可能会添加一些其他的原料或辅料,以使糖的口味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硫酸铜和果糖的化学反应

硫酸铜和果糖的化学反应
果糖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己酮糖。
存在于蜂蜜、水果中,和葡萄糖结合构成日常食用的蔗糖。
果糖中含6个碳原子,也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它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还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
本尼迪特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它与醛或醛糖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
它是由硫酸铜、柠檬酸钠和无水碳酸钠配置成的蓝色溶液,可以存放备用,避免斐林溶液必须现配现用的缺点。
本尼迪特试剂与斐林试剂只适用于还原性糖(如葡萄糖)的鉴定,不用于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的鉴定。
果糖里含有酮羰基,果糖属于多羟基酮类。
正是由于这些羟基与酮羰基的相互作用,才导致果糖具有还原性。
本来酮基是没有还原性的,但是在碱性条件下,果糖可
以通过差向异构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和甘露糖(果糖在稀碱溶液中可发生酮式-烯醇式互变,果糖的酮基不断地转化成醛基,而土伦试剂和费林试剂都是碱性试剂,故酮糖能被这两
种试剂氧化,所以碱性条件下的果糖溶液是有还原性的。
或者说多羟基对酮基的影响使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和被新制
的Cu(OH)⏫氧化,只不过反应条件略高。
而果糖在酸性条件下几乎不显还原性。
果糖的还原性与葡萄糖的还原性是不一样的。
葡萄糖的还原性是由于其中的醛基,氧化后的产物是羧基。
葡萄糖与菲林试剂的反应方程式结构简式方程式:
2 CH₃(CH₂OH)4CHO + 2Cu(OH)₂ --> (CH₃(CH₂OH)₄COO)₂CU + Cu₂O(红色沉淀) + 2H₂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糖果糖中含6个碳原子,也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它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果糖还能与葡萄糖结合生成蔗糖。
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3~105℃,它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果糖是最甜的单糖。
果糖一种提炼自各种水果和谷物,全天然、甜味浓郁的新糖类,因不易导致高血糖,也不易产生脂肪堆积而发胖,更不会产生龋齿,而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
果糖主要产自天然的水果和谷物之中,具有口感好、甜度高、升糖指数低以及不宜导致龋齿等优点。
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8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所以在同样的甜味标准下,果糖的摄入量仅为蔗糖的一半。
而与合成的代糖相比,果糖在营养性与安全性上则可靠得多。
可以说,果糖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安全、最健康的糖之一。
果糖的口感和风味果糖温度越低,甜度越大,即在口感上越冷越甜。
果糖与其它糖品相比,在口中的甜味感来得快,消失也快。
果糖的甜味峰值比食品的其它风味出现早。
当食品的其它风味峰值出现时,果糖的甜味感已经消退,这样不会遮掩食品的其它风味,能与各种不同的香味和谐并存,因此不会因为加入了果糖而覆盖和混淆了其他果品的原味。
相比之下,蔗糖的口感来得慢,去得也慢,在口中甜味要30秒后才消失,食品香味释放时,正是蔗糖甜味的峰值区,而被蔗糖甜味所掩盖。
果糖的这种特性可以使它用于果汁和果汁汽水,如菠萝汁,山楂汁,芒果汁,梨汁等,可保持果肉鲜艳、果香明显。
用于糖果、糕点加工,可保持果品的原汁原味。
用于含酒精饮料,如果酒、汽酒、药酒和其它配制酒,可以保持酒品的特色味道。
果糖的溶解吸热很大,入口后从口腔中吸收热量多,因此会给人冰凉的感觉。
果糖的这种特性很适用与清凉饮料,碳酸饮料,果酒中,用果糖(高果糖浆)配制的汽水、饮料,入口后给人一种爽口提神的清凉感。
在饮料中用果糖作甜味剂,在口感上可以提高饮料档次。
果糖的吸湿性和保湿性果糖还具有良好的吸湿性。
在糖类中,果糖的吸湿性最强,很容易吸收水分。
果糖良好的吸湿性使它可用于需要保湿的食:如面包,糕点,糖果的加工。
在糖果中应用果糖,可防止结晶和返砂,特别适用于高级糖果、巧克力。
在面包,糕点中使用果糖,可使糕点质地松软、久贮不干、保鲜性能优良,可明显提高产品档次和延长货架保存期。
此外,果糖是单糖、易于酵母利用、发酵速度快, 果糖受热易分解,易与氨基酸发生焦化反应,因此果糖应用于焙烤食品(如面包)时,不仅可达到松软可口的效果,还能增加表层黄亮色泽和浓郁的焦香味。
果糖的吸湿性使它还可作为化妆品、烟草的保湿剂。
果糖的渗透性和溶解性果糖是单糖,分子较蔗糖小,渗透压比蔗糖高出一倍,能较快地穿透细胞组织,有利于抑制食品表面微生物生长,防腐性能好。
果糖的溶解度高,在水中扩散速度快,难结晶,在20 ℃时,溶解度为蔗糖的1. 9 倍,葡萄糖的3.7倍。
这对于加工果脯、果酱、水果罐头、蜜饯等高糖渍食品十分有利,不仅能保留果品的风味本色,还可防止其表面干涸翻砂,具有较好的保藏效果。
果糖的冷冻性能果糖溶液的冰点比其他糖品(如蔗糖)低,3%的果糖溶液冰点是-5℃,而3%的蔗糖溶液冰点是3℃。
果糖的这种特性使它在应用于冰淇淋和其他冷饮加工时,不会形成坚硬冰块,可以避免出现冰晶,使产品质地柔软。
而且果糖在低温时口味更好,使产品细腻可口,口味长久,回味无穷。
在所有糖类,糖醇类甜味剂中,果糖控制冰晶生成的性能最好。
因而要减少冷冻食品中冰晶的形成,果糖是最好的选择。
果糖作为甜味剂的特点果糖在食品中主要是作为甜味剂使用的。
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甜味剂有20 余种,可分为以下几类:1)单糖,二糖类,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木糖等天然糖类。
2)低聚糖类,主要有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乳果糖,低聚木糖,乳酮糖,棉子糖,水苏糖等。
3)糖醇类,包括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醇,乳糖醇,赤藓糖醇,木糖醇等。
4)化学合成甜味剂,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
这几类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有显著的不足。
这些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这些缺点主要有:1)单糖,二糖,低聚糖,糖醇类的甜度比较低,达到同等甜度的使用量大。
2)合成甜味剂甜度很高,但很多产品具有苦涩味和金属味,味道不纯等,需要添加甜味抑制剂和填充剂。
3)低聚糖类,糖醇类的生物稳定性较差。
化学合成甜味剂一般稳定性较好,但也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
如阿斯巴甜不耐高温及酸性条件,不能用于长时间加热的焙烤食品,不少甜味剂不能用于酸性食品等。
4)糖醇类食品吸湿性较大,粘度低,给食品加工带来影响,无法用在干燥的固体食品上。
5)糖醇类不易吸收,摄取过量会引起腹泻或肠胃不适,如胀气,疼痛,打嗝等。
6)合成甜味剂的产品安全性仍受到怀疑。
7)低聚糖类,三氯蔗糖,部分糖醇类产品的价格较高。
相比之下,果糖综合了几类甜味剂的优点,是很好的通用性甜味剂。
1)甜度高,用量少,不需添加特殊助剂(化学合成甜味剂的优点)2)其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人体摄入不会引起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波动(糖醇类,化学甜味剂类的优点)3)在肝脏中代谢快,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合成肝糖元迅速,可改善肝功能,保护肝脏(低聚糖类的优点)4)不易发生蛀牙(糖醇类的优点)5)天然糖类,绿色安全(糖,糖醇,低聚糖类的优点)6)风味口感好(部分糖醇,低聚糖的优点)果糖还具有很好的甜味协同作用,可同其它甜味剂混合使用。
这种协同机制在果糖与其它高甜度化学合成甜味剂白糖的混合使用中显得更加突出。
一方面可使甜味剂甜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可减少或清除糖精钠或蛋白糖的苦涩味和其它不良后味。
果糖产品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类:1)果葡糖浆通常经酶法生产的含果糖42%的果葡糖浆,也称为高果糖浆。
经过进一步分离出葡萄糖,得果糖质量分数90% 的果糖浆。
质量分数90 % 的果糖浆再和适量质量分数42 % 果糖产品混合,可得到果糖质量分数55 % 的糖浆。
工业称上述3 种高果糖浆分别为F –42(HFC-S42),F –90(HFC-S90) 和F – 55(HFC-S55)。
这三种产品都是液体,其中HFC-S42含果糖42 %,葡萄糖52-55 % ,低聚糖6-8 %,固形物含量71%。
HFC-S55含果糖55 %,葡萄糖40 % ,低聚糖4 %,固行物含量77%。
HFC-S55含果糖90 %,葡萄糖8 % ,低聚糖1 %,固行物含量80%。
2)结晶果糖这是果糖含量95%以上的结晶固体。
按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做出含量98%甚至99%以上。
其中葡萄糖含量都只有千分之几的水平。
结晶果糖与果葡糖浆的区别果糖产品现在有果葡糖浆,结晶果糖两种形式。
虽然它们都具有果糖的特性,在具体应用中仍有诸多不同之处。
1)加工特性果糖是易吸湿,难结晶的糖类。
结晶果糖是高纯度(97%以上)的果糖,是细小的粉末状晶体,而果葡糖浆是果糖含量42%,或者55%,90%,其他成分主要是葡萄糖,还有少量的低聚糖。
因为果糖含量低,不能结晶,因此果葡糖浆是粘稠的混合液体。
因为果葡糖浆是液体状的食品添加剂,因此无法用在干燥不含水分或者外形坚硬的固体食品上,如硬糖果,香脆食品,粉末饮料,硬烘焙制品等。
这些场合只能用结晶果糖。
果葡糖浆的主要应用场合是液体饮料。
相反,凡是可使用果葡糖浆的场合,也都可以使用结晶果糖。
只要制品中有少量水分,结晶果糖就可以迅速溶解分散。
2)运输存储特性果葡糖浆是液体,运输贮存需要罐装。
果葡糖浆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果葡糖浆在低温时(低于26 ℃)容易结晶,给低温远途运输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避免结晶,要求果葡糖浆运输时,储料罐必须保温在27-35 ℃。
这样储料罐必须使用带加热,温控的不锈钢专用罐。
即便如此,在我国北方,天气较冷,很容易发生散装罐车运输的果葡糖浆结晶的事,还需要加热去结晶。
果葡糖浆结晶还会发生在加工过程中,使其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结晶的糖块会堵塞管道、喷口。
在加工温度较低的连续化生产线中使用果葡糖浆,就要经常停下来,用热水清除这种堵塞。
果葡糖浆长期放置,易于微生物滋生发酵。
不仅储罐要定期清洗,连食品加工设备也要经常清洗。
结晶果糖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运输存储过程中,结晶果糖是密封袋装,只要包装袋不破损,就不会吸潮变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只有结晶果糖溶解后,就不会再返回结晶。
可见,使用果葡糖浆的物流成本比较高,运输加工都有一定困难。
一些客户因此对果葡糖浆印象不佳,不愿意使用果糖产品,实际上只要改用结晶果糖,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3)生化特性结晶果糖是纯的果糖。
果葡糖浆只含有部分果糖,还含有大量葡萄糖。
纯果糖所具有的优点,如口感,风味,渗透性,吸湿性等,果葡糖浆也具有。
但果葡糖浆中还有大量葡萄糖,给果糖带来的好处打了折扣。
例如,果糖的甜味感可以很快消失,不遮蔽食品特色风味,可葡萄糖的甜味消失得慢,仍然给口感带来了不良影响。
而从生化角度上看,果葡糖浆就没法发挥果糖的优势了。
糖尿病人服用结晶果糖后的升糖指数仅20左右,而服用F-55的果葡糖浆升糖指数会达到50-60,几乎与服用蔗糖的升糖指数60-70一致。
显然,糖尿病人食品中应该使用结晶果糖,使用果葡糖浆就失去了意义。
综合起来看,结晶果糖才是纯的,真正的果糖。
可以认为果葡糖浆是低档,低成本的果糖制品。
果葡糖浆生产技术相对简单,成本低,目前产量用量远远大于结晶果糖。
但果葡糖浆不能充分发挥果糖的优点。
很多情况下还是要用结晶果糖。
从果糖商品化的历史上,可以看出,上世纪六十年代,果葡糖浆首先开始大规模生产,并投入应用,在食品领域逐步替代蔗糖。
上世纪八十年代,结晶果糖的生产技术取得突破,商品化的结晶果糖登场,以纯果糖无可比拟的优势又开始逐渐替代果葡糖浆,并且还开辟了许多新的应用领域。
因此,果葡糖浆可看作是过渡性的产品,结晶果糖替代果葡糖浆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果糖的应用前景自六十年代果糖产品商品化以来,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食品工业的广泛需求,使果糖产品增长速度达到惊人的程度。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将果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生产中。
果糖浆的消费量也呈较快的增长形式。
一些发达国家在糖果与饮料中基本不用蔗糖而用果糖。
如加拿大法律规定,所有饮料必须使用果葡糖浆。
美国是最大的果糖(以果葡糖浆为主要形式) 生产和消费的国家,果糖消费量已占食糖总量的40 %。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美国饮料、食品和甜点行业,蔗糖原料已经完全由果糖替代。
到1994年美国每年耗用蔗糖200 多万吨的碳酸饮料已全部使用F —55 果葡糖浆。
以美国两大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为例,1981 年两大饮料公司决定在本土生产的饮料中使用F —55 型果葡糖浆代替50 %的蔗糖,1984年起已全部改用F —55 型果葡糖浆。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甜味剂统计:在1975 年至1995 年的20 年间,世界果葡糖浆产量从70 万吨猛增到1010 万吨,占世界食糖消费从1 % 增至8.8 %,占到了这20 年间食糖和高果糖浆的消费增长量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