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
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分析

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分析COPD肺心病心衰是常见病,电解质检测仪呼吸衰竭(呼衰)是COPD肺心病心衰晚期的主要合并症,当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心衰时,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据国内综合报道,其发生率达7816% ~95145%。
本文就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发生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COPD呼衰肺心病心衰住院病人68例,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42~85岁。
都有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肺气肿病史,其中有长期吸烟史42例,全部病例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6,肺心病符合诊断标准。
二、方法对68例肺心病患者,在本院实验室检查的数据及诊治过程收集资料进行了统计处理。
44例病人入院时已有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24例入院后出现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
低氯28例,低钾17例,低钠33例,低氯且低钠21例,低氯、低钾且低钠12例。
其中42例病人伴有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7例病人伴有肺性脑病, 14例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
三、结果经过对68例病人综合分析统计,结果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9712%,另外低氯占91%,低钾占26%,高钾1311% ,低钠98%。
酸碱失衡其中呼吸性酸中毒62%,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占34% ,呼吸性碱中毒占1315%,呼吸性酸中毒并发代谢性酸中毒占1316%。
讨论COPD肺心病呼衰心衰并酸碱失衡及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肺心病的治疗效果,有时危及生命[2]。
根据本组临床资料,COPD肺心病呼衰心衰合并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9712%。
COPD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的ò型呼衰、缺氧和CO2潴留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原因。
呼吸衰竭、单纯呼吸性酸中毒常伴有血电解质改变。
由于血氢离子浓度增加,细胞内外K+、Na+离子交换,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或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急性发作时,血K+浓度升高; Cl-因转移至细胞内,血Cl-相应下降;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进食差,利尿剂应用可使血K+正常或降低,并常出现低钠、低镁血症。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

的是沙特美罗/丙酸氟替卡松,其中沙美特罗为长效β2受体促活剂[4],可作用于气道平滑肌上的β2受体,帮助更好促进支气管扩张;而丙酸氟替卡松则可参与到多个气道炎性反应,降低炎性细胞活性帮助减轻炎性反应㊂而噻托溴铵则是临床上新研制的一类抗胆碱性药物,能够极具选择性地作用于气道上的M3受体[5],降低胆碱能神经上的张力作用,使气道能得以持续扩张㊁降低气道阻力,从而达到改善通气功能的治疗目的㊂将二者联合用于治疗,可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疗效,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㊂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比分析发现,联合组的FVC㊁FEV1及FEV1/FVC均显著高于单一组水平,且联合组有相对更低的SGQR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还有学者在临床研究中证实,在不良反应方面,二者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的发生率对比无确切意义;而在本次研究中病患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证实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适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㊂ 综上所述,对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予以噻托溴铵联合SM/FP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还可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㊂4 参考文献[1] 刘前程,李荆萍.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0):1351-1353.[2] 金忠富,何小花,王玲霞.噻托溴铵吸入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 (12):1075-1078.[3] 何光辉,黄民强,伍北寿.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查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6):158-161. [4] 白显利.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中重度COPD 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12):43-48.[5] 谢刚强,唐 甦,马军党,等.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稳定期疗效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7):931-933,936.[收稿日期:2018-04-23 编校:李晓飞]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周楚林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湖北 罗田 438600)[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伴随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的治疗效果㊂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伴随有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共100例㊂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㊂对照组采取酚妥拉明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㊂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对于慢性肺心病患者采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来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治疗有助于患者缓解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㊂[关键词] 肺心病;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疗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属于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肺部发生了慢性病变,由于肺动脉高压导致心脏发生了右心室肥厚的病变㊂慢性肺心病患者发病时呼吸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进行性发展,一般的状态是不会出现组织缺氧的,但是如果在静息的状态下需要通过肺通气进行呼吸,那么患者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器官组织缺氧,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㊂根据研究显示,对于慢性肺心病还会有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症状出现,要采取高效的治疗措施,常见的方法有多巴酚丁胺㊁酚妥拉明药物治疗[1]㊂本研究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2016年~2017年慢性肺心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伴有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症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为50例㊂年龄61~88岁,平均(75.1±5.3)岁,病程3~25年,平均(10.1±13.7)年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为缓解呼吸困难治疗雾化吸氧,药物为沐舒坦,30mg/次,3次/d㊂雾化吸入采用硫酸沙丁氨醇作为雾化药物,与5ml生理盐水融合后供患者吸入治疗[2]㊂注意雾化吸入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在雾化完成后可服用少量的温开水,可以避免鹅口疮发生㊂结束治疗后,清理雾化吸入面罩等器具,防止交叉感染㊂对照组给予10mg酚妥拉明,加用250ml的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15~ 20滴/min㊂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20mg多巴酚丁胺,加用250ml的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15~20滴/min㊂1.3 疗效判定:主要分为三个等级:痊愈㊁显效㊁无效㊂痊愈:患者无肺部哮鸣音,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得到缓解;显效:患者有轻微肺部哮鸣音,呼吸衰竭能够得到一定缓解;无效:患者伴有很严重的肺部哮鸣音,呼吸衰竭未缓解㊂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分析数据,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肺功能指标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2.2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研究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如下表2㊂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无效总有效研究组5033(66.0)15(30.0)2(4.0)48(96.0)对照组5021(42.0)16(32.0)13(26.0)37(74.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表2 治疗后肺功能对比(x±s)组别例数呼吸频率(次/min)动脉氧饱和度(%)VC(L)FVC(L)IC(L)MVV(L)对照组5019.13±1.2395.1±1.4 3.18±0.91 2.40±0.63 2.25±0.9080.12±33.12研究组5015.40±2.3798.0±1.2 3.82±0.46 2.96±0.59 2.63±0.8587.06±37.28 t值9.719.219.678.399.949.94P值<0.05<0.05<0.05<0.05<0.05<0.05 注:VC: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IC:深吸气量;MVV:最大自主通气量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循环受到了较大的阻力,导致呼吸障碍,在长期作用下肺动脉出现高压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就会引起心脏病变㊂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右心室肥厚扩大[3],病情严重时患者会出现肝脏肿大㊁全身浮肿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㊂慢性肺心病代偿期表现为心功能失常,继而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通常使用多巴酚丁胺联合酚妥拉明方法进行治疗㊂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使用酚妥拉明治疗,该药物为α1⁃受体阻滞剂,同时可以兴奋β⁃受体,具有血管扩张作用,同时起到正性肌力作用,可以降低肺循环阻力[4],减轻心脏负荷㊂研究组加用多巴酚丁胺,该药物是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扩张肾小动脉,有效缓解心力衰竭[5]㊂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能够起到协同作用,可以显著改善呼吸衰竭㊁心力衰竭症状,适用于联合使用㊂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肺心病患者采用多巴酚丁胺联合酚妥拉明来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这种治疗有助于患者缓解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㊂4 参考文献[1] 黄彩娟.慢性肺心病160例多巴酚丁胺治疗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17(10):112-113.[2] 陈 勇.多巴酚丁胺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重叠综合征的短期疗效[J].临床荟萃, 2016,31(8):886-888.[3] DO Neurology.Clinical trial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nimodipine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hemorrhagic stroke[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7,4:354-357.[4] 刘伟霞.无创正压呼吸机对慢性肺心病缓解期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7-8.[5] 张 琼.酚妥拉明联合多巴酚丁胺在稳定期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5):735-737.[收稿日期:2019-04-23 编校:王丽娜]。
心衰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1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参与呼吸运动的任一环节,包括呼吸道,肺组织,中枢神经,运动神经,肌肉,胸廓的病变,都会导致呼吸衰竭。
分五点:(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炎症痉挛、上呼吸道肿瘤、异物、舌根后坠(昏迷患者)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肺炎、重症肺结核、肺气肿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缺氧或缺氧合并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病变肺血管栓塞、肺梗死、肺毛细血管瘤,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廊胸膜病变胸廊外伤、畸形、手术创伤、大量气胸或胸腔积液等,因胸廊活动和肺扩张受影响,导致通气减少及吸入气体不均,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急性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某些突发的疾病如呼吸阻塞、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呼衰,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抢救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
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O2、CO2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1.1临床表现(1)呼吸困难发憋、呼吸费力、喘息常为主要主诉,表现在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通过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患者资料7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以及IS用力呼吸气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通过中医辨证方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治疗;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类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且反复性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患者出现通气障碍导致慢性消耗使其发生呼吸衰竭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2]。
本文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患者资料7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患者资料7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41-69岁之间,平均(60.5±6.4)岁,患者的病程时间在4-9年之间,平均(7.7±2.9)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41-71岁之间,平均(60.6±4.2)岁,患者的病程时间在4-11年之间,平均(7.7±2.8)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可以进行比较。
心肺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病例讨论

讨论
治疗 1.急性加重期 (1)控制感染 参考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常用的有
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原则上选用窄谱 抗生素为主,选用广谱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可能的继发真菌感染。 (2)氧疗 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控制心力衰竭 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 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水肿消退,肿大的肝缩小、 压痛消失。不需加用利尿剂,但对治疗后无效的较重病人可适当选用 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 (4)控制心律失常 一般心律失常经过治疗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可 自行消失。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 2.缓解期 采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措施,目的是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 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逐渐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恢 复。
讨论
概念: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 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 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 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病发展缓慢,临床 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 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 器官损害的征象。
讨论
讨论
肺心病肺气肿晚期主要有2种表现: 1.呼吸衰竭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
展时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各 种精神神经障碍症状,称 为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语言障碍,并有幻觉、 精神错乱、抽搐或震颤 等。动脉血氧分压低于3.3kPa(25mmHg)时,动 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9.3kPa(70mmHg)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更明 显, 出现神志淡漠、嗜睡,进而昏迷以至死亡。 2.心力衰竭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患 者出现气喘、心悸、少尿、紫绀加重,上腹 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甚 至呕吐等右心衰竭症状。体检示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心前区可闻 奔马律或有相对性三尖 瓣关闭不全引起的收缩期杂音,杂音可随病情 好转而消失。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肝肿大伴 压 痛,肝颈反液压征阳性,水肿和腹水,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课件

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左心衰时常伴有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可加 重心衰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致命
。
房颤
部分急性左心衰患者可出现房颤, 导致心房内血液淤积,影响心脏排 血量。
传导阻滞
心衰患者可能出现传导阻滞,导致 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影响心脏节律 。
心源性休克
血压下降
酸中毒
心源性休克时,心脏排血量减少,血 压下降,可能导致器官灌注不足。
端坐呼吸
患者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 ,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
阵发性呼吸困难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 痰。
咳嗽咳痰
咳嗽
为心衰的早期症状,常于夜间发生。
咳痰
为心衰加重的表现,痰液呈白色浆液性泡沫状,有时带血。
咯血
• 咯血:为心衰加重的表现,可出现痰中带血或大 咯血。
胸痛
• 胸痛:为心衰加重的表现,可出现胸部压迫感或钝痛。
04
急性左心衰的预防与护 理
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
通过有效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降低急 性左心衰的发生风险。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以减轻心脏负 荷。
合理饮食
定期检查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避免摄入 过多的水分,以减轻心脏负担。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 及时发现心脏病变,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02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进 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如使用呼 吸机等。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快速给予强心药如洋地黄类药 物,以增强心负荷,缓解水肿等症状。
对于严重高血压患者,可使用 降压药物如硝普钠、乌拉地尔 等,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
一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查房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2018, 46(10):760-789.
2、密切监测尿量、体重、血钾等电解质、还要注意酸碱及渗透压的平衡。 3、称体重:早餐前、穿相同的衣服、排空二便,通常使体重每日下降0.5-1kg左右。 4、在负平衡下应注意防止发生低血容量、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等。同时限制钠摄入<2g/d.
容量管理的注意事项
5、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如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等)者,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 1500ml以内,不要超过2000ml。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约500ml,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为 1000~2000ml/d,甚至可达3000~5000ml/d,以减少水钠潴留,缓解症状。3~5d后,如肺 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少水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1]。
护理评价 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
PART 04 疾病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
动脉血
动脉血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静脉血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静脉血
各级静脉 全身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2、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肺部毛细血管
进行气体交换
肺静脉
心力衰竭的定义及病因
• 定义: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 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 留。
老年性心力衰竭120例临床分析

。高血 压既 是病 因又 是诱 因 , 压治 疗可 降 14 方 法 所有病例均常规应用利尿剂 、 . B受体 阻断剂 、 血管 紧 竭治疗的重要 环节0
增 从而改 善心力衰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酸酯类 、 内酯 , 硝 螺 必要时加强心剂及血管扩 减轻 心力 衰竭 时心脏排血 阻力 , 加心排 血量 ,
【 摘要 】 目的 分析老年性心力衰竭的临床 特征 和治疗特 点。方法 对老年性 心力 衰竭 10 患者的 临床 资料进行 2例
回顾性 分析 。结果 基础疾病 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 、 肺源性心脏病 、 心肌病 常见; 因以肺部 感染 、 诱 心律失常 、 老年性心力 衰竭 易被 误诊和 漏诊 , 临床上 需认 识其特 点, 进行 综
张剂。 2 结 果
竭。肺 源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 的治疗重点是控制肺部感染 , 改 善通气换 气功能 , 解除缺氧状 态。另外 , 防肺部感染 也是 防止 预 需早期合理使用抗 生素。 显效 : 心功 能改善 2级或 2级 以上 ; 效 : 有 心功 心力衰竭的重点 , 3 2 2 合理用药 ① 老年人各脏器 的生理功能均有减 退 , .. 对药 必须倍加注意。发生心 力衰竭 时常用 的洋地黄宜量小 , 剂量应 为 正常的 13—12 / / 。如慢 性心力 衰竭 宜采用 维持 量 , 要 注意个 但 体差异 。②利尿剂是老年人心力衰竭 的首选药物 , 老年患 者肾 但 功能不 良, 对水 、 电解 质及 酸碱平 衡 的调节 功能 降低 , 过度 利尿
胆囊炎、 肝硬化等消化 系统疾病 。④ 并发其他 器官功 能障 均7. 0 5岁。冠心病 5 例 , 2 肺源性心脏病 3 , 3例 心肌病 2 6例 , 风 胃炎 、 碍, 如慢性支气管炎、 肺部感染或 肾功能 衰竭及 电解 质平衡 紊乱 湿性心脏病 5例 , 其他心脏病 4例。 心力衰竭表现易被 并发症 的临床表现掩盖 。⑤部分老年心力 表现 为心悸、 短 4 气 5例 , 夜间 阵发性 呼吸 困难 时 , 衰竭患者 主要表现为多汗或 大汗淋漓 , 这是 由于心力 衰竭时 , 交 3 , 8例 心律失 常 1 , 4例 咳嗽 、 咳痰 1 , 3例 双下肢 水肿 5例 , 头晕 、 感神经活性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 增加所 致 。⑥ 可出现心 房纤 嗜 睡、 反应迟钝 3例 , 腹胀 、 恶心 2例。 1 2 临床表 现 . 13 诊 断依据 . 易忽视 心力 衰竭 的存在 。 10例住 院后根据病 史 、 2 查体 、 X线胸 片及 B超 颤等快速 心律失常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误诊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就其与误诊疾病的临床特点相似性展开分析。
结果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分为五类:(1)发作性呼吸困难,呈端坐位,活动及平卧时加重,伴或不伴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5例;(2)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3)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被误诊为胃炎7例;(4)有眩晕感,伴随头痛、失语现象,幻听、幻视等,且情绪暴躁,被误诊为精神疾病5例。
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较高,是老年人致死的常见病症之一,咳嗽、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头痛、失语、幻听、幻视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通过全面检查,经确诊后,尽早接受治疗。
标签: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老年人;临床特点
心力衰竭亦称为心肌衰竭,由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引起心脏血液输出量降低所致,包括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
呼吸衰竭由因多种原因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功能障碍,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伴或不伴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等Ⅲ。
据相关数据显示,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伴有呼吸衰竭,二者联合,其临床特点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炎,乃至精神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相似,因此,临床上误诊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就我院误诊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误诊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9岁;左心衰竭12例,右心衰竭10例,全心衰竭8例;病程3个月~9年;病史:有高血压伴心肌缺损病史21例,冠心病病史14例,扩张型心肌病病史5例。
1.2 方法
1.2.1 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支气管哮喘的显著特点为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或不伴咳嗽、咳痰,常于夜间发作,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大汗淋漓,与急性左心衰发作相似。
五种情况下,支气管哮喘会导致呼吸衰竭:(1)死腔样通气不充分;(2)阻塞性通气障碍;(3)气体弥散障碍;(4)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衡;(5)限制性通气障碍。
1.2.2 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的临床特点为:咳嗽、咳痰,喘憋,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已发展为肺心病患者,如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右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即心肺双衰。
1.2.3 与胃炎的关系
胃炎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与右心衰竭或全心衰时腹腔脏器瘀血的表现基本类似。
1.2.4 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脑细胞乏氧和(或)合并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眩晕感,伴随头痛、失语现象,幻听、幻视等,且情绪暴躁,与精神疾病相类似。
2 结果
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分为五类:(1)发作性呼吸困难,呈端坐位,活动及平卧时加重,伴或不伴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5例;(2)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3)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被误诊为胃炎7例;(4)有眩晕感,伴随头痛、失语现象,幻听、幻视等,且情绪暴躁,被误诊为精神疾病5例。
对患者行抗心力衰竭对症治疗两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心率水平趋于正常,肺部水泡音消除,无浮肿迹象为治疗有效。
3 讨论
心衰合并呼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咳痰,咳白色黏稠痰液,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较大;急性左心衰发作时,临床特点为:多于夜间发作,端坐呼吸伴或不伴咳粉红色泡沫痰,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可能较大;慢性心衰主要表现为夜间平卧时咳嗽,可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医师来说,导致误诊发生的几率较大,为了有效降低误诊率,在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为患者开展全面、细致的检查,对该病产生的病理基础予以明确,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可掌握收缩期静脉血流的逆向流速,若患者心室舒张功能障碍,采用此方法,可了解心房收缩到舒张全过程所需的时间,有利于心室舒张功能的测定。
因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炎,乃至精神疾病的某些临床特点相似,诊断过程中,容易造成误诊,以上为典型心衰症状,针对不典型心衰,可查脑钠肽明确。
各种心血管病,严重时均会导致心力衰竭,尤其是当气温升高时,患者的机体因散热,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向体表聚集,以致心脏、大脑等部位血液供应不
足,针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其血氧得不到及时补充,致使心脑细胞大量受损和坏死。
同时气温高情绪容易失控,继而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频率加快氧气需求量增大未及时补充,则引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初期阶段其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即使患者因剧烈运动产生喘息、气短等症状,一旦运动停止,症状随即缓解或消失,因此应加强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以免误诊。
目前临床上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加以诊断的准确率较高,操作简便,且对隐性心衰亦能辨别,另外对查明心力衰竭原因的患者,观察其有无体循环淤血的症状;若患者出现肺部脏器淤血症状,则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的症状,胃肠道症状是由胃肠道瘀血、乏氧引起,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现象,其临床表现也与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类似。
行肝肾功能、静脉压等常规检查,根据心力衰竭程度,辨别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呼吸衰竭按照动脉血气,可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受损,血流比失衡;Ⅱ型呼吸衰竭主要变现为肺泡通气不足,换气功能受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按患病时间,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诊断依据包括电击、溺水、药物中毒、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必要时,可行血气分析,以增大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较高,是老年人致死的常见病症之一,咳嗽、胸闷、心悸、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头痛、失语、胸部疼痛为其主要临床特点,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通过全面检查,经确诊后,尽早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