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钾片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氯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氯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氯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9年12月筛选病例,至2021年12月得到样本96例,分组时以接受氯沙坦治疗的样本为对照组(n=48),以接受厄贝沙坦治疗的样本为观察者组(n=48),分别与治疗前后测量其疾病相关指标并做差异比较。
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疾病相关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较氯沙坦疗效而言,厄贝沙坦可有效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及尿酸水平,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氯沙坦;厄贝沙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且以老年人居多,虽然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由遗传易感性及多种环境原因共同引起[1],而高尿酸血症则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的前提下其血尿酸水平仍高于标准的一种综合征,通常与遗传易感、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这两种疾病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临床治疗时不仅要稳定其血压还要降低其血尿酸水平,且为探究氯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本次研究对2019年12月~2021年12月间的96例样本加以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样本数为96例,均选自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分组时以接受氯沙坦治疗的样本为对照组(n=48),以接受厄贝沙坦治疗的样本为观察者组(n=48),随后对其基础资料做统计分析。
观察组:男女比=29/19、平均年龄(67.23±2.44)岁、平均病程(5.33±1.22)年;对照组:男女比=25/23、平均年龄(68.26±2.38)岁、平均病程(4.27±2.14)年;组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自愿参与研究且无恶性肿瘤。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9月第8卷第3期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gram (Electronic Edition) September 2019, Vol.8 No.3·141·
犯。当前临床还没有完全明确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因,病变出现 早期多在外耳道局限存在,之后病变不断进展会导致乳突、鼓 室、鼓膜受侵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面神经、外半规管、硬脑 膜等受侵犯[5]。本组患者及骨壁,一些患者鼓室盾板 表现出从外向内的进展性破坏。
参考文献 1 王海国, 董雪莲, 顾宝林. 闭合式乳突根治术并鼓室成形术
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8, 30(10): 1360-1361. 2 尹德佩, 朱慧娥, 马慧敏. 儿童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 [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 32(19): 1502-1503, 1506. 3 刘及江, 汪祖益, 何兴波. 外耳道成形术治疗复发性外耳道 胆脂瘤8例的疗效分析[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 18(5): 343-345. 4 柴向华, 廖光美, 张淑贤. 外耳道胆脂瘤并发中耳乳突炎10例保 守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8, 26(4): 257-260. 5 翟建光, 谢凤利, 吕少岚. 侵及中耳的III期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 方法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7): 794-795. 6 邓志华, 王建洪, 邹爽. 耳内镜下经外耳道治疗上鼓室胆脂瘤疗 效观察[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 16(4): 262-265. 7 刘勇, 李娜. 自体移植外耳道后壁重建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 胆脂瘤的效果观察[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 30(2): 50-53. 8 宋忠义, 于学民, 王春芳. 累及鼓室和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的手 术治疗[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 32(12): 937-940. 9 Dähn J, Anschuetz L, Konishi M, et al. Endoscopic ear surgery for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 [J]. Otol Neurotol, 2017, 38(5): e34.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确诊的高血压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患者80例,60~75岁不限性别。
男38例,女42例,年龄60~75岁(68.5±8.9岁),坐位舒张压90~115mmHg及坐位收缩压≤200mmHg,均符合1999年WHO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
服药方法:8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50mg/日,依那普利组给予依那普利10g/日,2周为1疗程,观察期间两组均不使用利尿剂、降尿酸药物以及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同时观察两组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和血尿、尿酸水平的变化,空腹血糖、肝肾功能、血脂。
结果氯沙坦降压效果平稳,与依那普利比较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氯沙坦组用药2周后,血尿酸即出现明显下降,同时伴24小时尿酸排出量增加和24小时尿蛋白排出減少,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均无明显作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一直被认为对维持心脑肾血管自身稳定,尤其对血压的调节有重要意义,因此一直为临床广泛关注。
由于目前广泛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并不能完全阻止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且常见不良反应,如干咳、皮疹、高血钾、肾功能减退等,从而促使人们对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产生了兴趣。
氯沙坦是最新的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的竞争性拮抗剂,为非肽类物质,它可选择性与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Ⅱ型结合而发挥作用,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相比有明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高血压与肾脏病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能导致肾动脉硬化,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终末期肾脏病变(ESRD)。
各种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病等,都可导致肾实质性高血压,引起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及肾小球缺血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进一步损伤肾脏,形成恶性循环。
微量的白蛋白尿是肾脏损害的最早临床征象,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微量蛋白尿患者在5~10年内有20%~40%发展为蛋白尿,高血压会加速微量白蛋白尿和肾损害的进展。
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研究

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研究目的探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50 mg,每日1次,连用4周;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 mg,每日1次,氨氯地平2.5 mg,每日1次,连用4周。
每周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血尿酸各1次,观察期4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尿酸(UA)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治疗组SBP、DBP治疗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U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应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运用。
标签:原发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氯沙坦钾;氨氯地平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将增加冠心病发生的机会。
因此,治疗高血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应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3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继发性、恶性、急进性高血压及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药物过敏史及妊娠、哺乳期妇女。
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5~72岁,平均(56.23±8.21)岁;其中1级10例、2级22例、3级高血压28例。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女性> 3 5 0 u m o l / L即可诊断。排除标准 : ① 肾功能不全 , 即血清肌酐> 2 6 5 u m o V L; ②急性严重心脑血管 疾病 ; ⑧对 本药 物过敏 , 不耐受及不 合作 的患者 。 按随机数分配法分为两组 : 氯沙坦组 3 8例 , 男性 2 O例,
摘要 : 目 的 观 察 氯 沙 坦 对 高血 压 合 并 高 尿 酸 血 症 患 者 的 降 压 和 降 尿 酸 ,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将 7 6例 高 血 压 合 并 高尿 酸 血 症 患 者 随 机 分 成 两 组 : 氯 沙坦组 3 8例 , 口服 氯 沙 坦 5 0  ̄ 1 0 0 mg / d ; 依 那普利组 3 8例 , 口服 依 那 普 利 1 0  ̄ 2 0 mg / d, 药 物 剂 量根 据 血 压 水 平 调 整 , 治疗 l o w, 测定两组治 疗
2 . 2不 良反 应 服药期 间 ,氯沙坦 组头晕 2 例 ( 5 . 2 %) ,头痛 1 例 ( 2 . 6 % ) , 卡托普利组咳嗽 6 例( 1 5 . 8 % 1 。经对症处理 后症状 消失 : 两组 患者治疗 前后空腹血糖 、 肝 肾功能等检查结果无 明显差异f O . 0 5 ) o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P < O . 0 5 ) 。③ 氯 沙坦 组 头 晕 2例 ( 5 . 2 9, 头 痛 1例 ( 2 . 6 9, 卡 托 普 利 组 咳嗽 6例 ( 1 5 . 8 9 。结 论 氯 沙坦 不 仅 能有 效 降压 , 而 且
能 明 显 降低 血 尿 酸 水 平 。合 并 高尿 酸 血 症 的 高血 压 患者 可 优 先 选 用 氯 沙 坦 疗 后 比较 。
a t =1 . 2 2 3, P a > 0 . 5; b t =1 . 2 1 0, Pb > 0 . 5; c t =l 1 . 6 9, P c < 0 . 0 5
氯沙坦钾与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皮祖细胞的修复作用的对比分析

氯沙坦钾与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皮祖细胞的修复作用的对比分析洪雁;赵梅【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氯沙坦钾与坎地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祖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氯沙坦钾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酯口服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及颈动脉损伤面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内皮祖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损伤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与颈动脉损伤面积呈负相关关系(r=-0.298,P<0.05).结论:氯沙坦钾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内皮祖细胞的修复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坎地沙坦酯.【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4)011【总页数】3页(P1621-1623)【关键词】氯沙坦钾;坎地沙坦酯;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内皮祖细胞【作者】洪雁;赵梅【作者单位】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三亚572000;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三亚5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1;R589.7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
若高血压患者没有得到有效降压治疗则可能出现高尿酸血症等并发症,而高尿酸血症是较常见的内分泌性代谢疾病,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
有研究结果显示,有30%左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高尿酸血症[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是目前有效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相较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可有效避免干咳等不良反应[3-4]。
阿利沙坦酯与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的影响

阿利沙坦酯与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合并尿酸血症患者分别应用氯沙坦。
阿利沙坦酯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选80例高血压合并尿酸血症患者,以参照组和研究组区分,每组40例,分别予以氯沙坦和阿利沙坦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血压、血尿酸、治疗效果、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水平、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阿利沙坦酯对于控制高血压合并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高血压;尿酸血症;阿利沙坦酯;氯沙坦;疗效;血压水平高尿酸血症与嘌呤代谢障碍有关,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与血压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需要应用具有降血压、降血尿酸水平效果的药物,以此控制患者病情进展,促进预后改善。
本次研究主要对氯沙坦和阿利沙坦酯两种药物展开药学分析,并通过对照试验对比两种药物应用在高血压合并尿酸血症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尿酸血症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共80例,根据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
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有24例、16例,平均年龄为(57.8±5.4)岁,平均病程(5.6±2.3)年;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有19例、14例,平均年龄为(58.2±5.6)岁,平均病程(6.2±2.4)年。
基础数据经组间比较后差值不大,P>0.05。
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具体内容且征得患者同意;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③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同时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②合并器质性疾病;③存在严重精神疾病。
1.2 治疗方法参照组予以氯沙坦(生产企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mg*7片/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371)进行治疗,需50mg/次/d口服,需坚持治疗3-6周。
氯沙坦钾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及尿酸的影响

氯沙坦钾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及尿酸的影响都丽娜【摘要】目的分析氯沙坦钾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及尿酸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非洛地平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氯沙坦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尿酸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SBP、DBP、UA水平分别为(136.4±8.0)mm Hg、(98.5±7.6)mm Hg、(438.8±51.2)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37.9±8.2)mm Hg、(99.1±7.3)mm Hg、(437.7±52.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SBP、DBP、UA水平分别为(124.6±7.4mm Hg、(75.6±5.9)mm Hg、(357.4±33.3)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37.3±9.6)mm Hg、(85.7±7.3)mm Hg、(427.6±47.5)μmol/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BP、DBP、UA水平降低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氯沙坦钾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降低尿酸水平,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28【总页数】1页(P73)【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氯沙坦钾;高尿酸血症;效果【作者】都丽娜【作者单位】东港市中心医院药剂科西药房,辽宁东港 11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人们水平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