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一)
建筑力学与结构 教案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教案标题: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目标:1. 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建筑力学与结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述a. 建筑力学的定义和作用b. 结构的分类和特点c. 结构的力学基本原理2. 结构的力学分析a. 静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b. 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c. 结构的平衡条件和限制条件3. 结构的计算方法a. 结构的荷载计算b. 结构的内力计算c. 结构的变形计算4. 结构的设计原则a. 结构的安全性设计b. 结构的经济性设计c. 结构的美观性设计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建筑力学的基本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3. 介绍结构的力学基本原理,包括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限制条件。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结构受力分析练习。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结构的计算方法,包括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和变形计算。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结构计算的实例演练。
第四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讲解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设计、经济性设计和美观性设计。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一些实际建筑结构的设计案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例演练和设计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每节课结束时进行一些小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建筑力学》电子教案(1) 第十四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静定梁
• 当控制截面间无荷载作用时,用直线连接两控制截面的弯矩值,即为 该段的弯矩图;当控制截面间有荷载作用时,先用虚线连接两控制截 面的弯矩值,然后以此虚直线为基线,再叠加把此段梁看作简支梁在 控制截面间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从而作出最后的弯矩图。
• 应用叠加法作弯矩图一定要注意这里所述弯矩图的叠加是指竖坐标的 代数相加。
• 依据多跨静定梁的受力特点,内力计算的步骤如下:
• (1)先分析确定多跨静定梁的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画出层次图。
• (2)依据层次图,从最上一层的附属部分开始,依次计算各单跨静 定梁的约束反力。
• (3)绘制内力图,先分别绘制每段单跨梁的内力图,然后将每段单 跨梁的内力图连在一起,从而得到总的内力图。
第十四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平面杆系结构 静定梁 静定平面刚架 静定平面桁架 静定组合结构的计算 静定结构的特性
返回
第一节 平面杆系结构
• 杆系结构是由若干杆件所组成的结构,在土木工程、机械、船舶、水 利等工程中应用很广。若组成结构的各杆的轴线和作用在结构上的荷 载都在同一平面上,则所对应的结构就是平面杆系结构。若组成结构 的各杆轴线和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不在同一平面上,则对应的结构就 是空间杆系结构。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一)

教案教案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规范将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四类:甲类建筑——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如核电站、核设施、水库、大坝、堤防、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物质的设施等);乙类建筑——地震时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即生命线工程建筑,(如消防、急救、供水、供电、通讯等);丙类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如一般的公共建筑、住宅、旅馆、厂房等);丁类建筑—-抗震次要建筑,(如储存物品价值低的一般仓库,人员活动少的辅助建筑等)。
(4)抗震设防标准: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更高的要求;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更高的要求;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适当降低,但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1。
2。
4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所谓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如下:(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2)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3)选择技术上、经济上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教案教案况,结构选用材料的类型、规格、强度等级,构造要求,施工注意事项,选用标准图集情况等.2.2。
2.2基础图(1)基础结构平面图①基础结构平面图的组成基础结构平面图主要表示基础、地沟等的平面布置和做法。
一般由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组成。
②基础平面图的形成和作用基础平面图是假想用一水平剖切平面,沿房屋底层室内地面把整栋房屋剖开,移去剖切平面以上的房屋和基础回填土后,向下做正投影所得到的水平投影图。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一)

4•按照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不同, 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 砌体结构、钢结构、 木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类型。
1.1.2建筑结构的功能
(1 )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建筑物类型
一级 很严重 重要的房屋(影剧院、体育馆和高层建筑等) 二级 严重 一般的房屋 三级
不严重 次要的房屋
类另U 设计使用年限(年)
示例
1 5 临时性结构
2 25 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3 50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功能要 求。
(4)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
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如结构自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载等。
间接作用是指 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举例讲解
举例讲解
图1.10地震示意图。
《建筑力学与结构》单元1-1认识建筑力学与结构

希腊帕特农神庙
任务3建筑结构的分类 任务1 认识建筑力学与结构
建筑结构的分类
知识链接: 泰姬陵,是印度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而 建的巨大陵墓清真寺,于1653年建成,由殿堂、钟楼、尖 塔、水池等构成,建筑中央圆顶高六十二米,四周有四座 高约四十一米的尖塔,整座建筑体形雄浑高雅,轮廓简洁 明丽,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 为“印度的明珠”。
建筑力学与结构
01
02
03
目录
04
CONTENTS
05
06
07
08
项目1
引例
任务1 认识建筑力学与结构
任务1 认识建筑力学与结构
2011年7月,河北司机张某驾驶一辆重型牵引车,运送超载 装满的砂石至某工地,途径白河大桥时,白河桥瞬间呈“W”波浪 形整体坍塌,部分桥体折断。事后张某被判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 责任。很多人和张某一样,觉得超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但 是超载货车居然能压垮一座桥的桥梁,这怎么也让人不敢相信!
任务3建筑结构的分类
任务1 认识建筑力学与结构
建筑结构的分类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
预应力混凝土板
任务3建筑结构的分类 任务1 认识建筑力学与结构
建筑结构的分类
知识链接: 中信大厦位于天河CBD中心区,和广州塔遥相呼 应,占地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楼高391米,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由一幢80层 的摩天大楼(办公楼),两栋38层的副楼(国 际公寓楼),4层作为商场的裙楼以及地下2层 的停车场组成。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
建筑结构通常由水平承重结构体系、竖向承重结构体系和地 下结构组成,水平承重体系包括梁、板等,用以承受竖向荷 载;竖向承重体系包括柱、墙等,用以支承水平构件或承受 水平荷载;地下结构主要是指基础。
1建筑力学与结构(第3版)第一章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

在一般工程问题中,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保持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显然,平衡是机械 运动的特殊形态,因为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而运 动
才是永恒的、绝对的。
我们将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按照力系 中各力作用线分布形式的不同形式,将力系分为以 下内容:
(1)汇交力系: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
第四节 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一、物体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定义 在工程中,人们常常将若干构件通过某种连接方式 组成机构或结构,用以传递运动或承受荷载,这些机 构或结构统称物体系统。
2.脱离体 在工程实际中,经常有几个物体或几个构件相互联 系,构成一个系统的情况。例如,楼板放在梁上,梁支 承在墙上,墙又支承在基础上。 3.受力图 在脱离体上画出周围物体对它的全部作用力(包括 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种表示物体所受全部作用力 情况的图形称为脱离体的受力图,简称受力图。
(2)在梁的中点C画主动力F。
(3)在受约束的A处和B处,根据约束类型画出约束反 力。B处为可动铰支座约束,其反力通过铰链中心且 垂直于支承面,其指向假定如图 (b)所示;A处为固定 铰支座约束,其反力可用通过铰链中心A并相互垂直 的分力XA、YA表示。受力图如图 (b)所示。
此外,注意到梁只在A、B、C三点受到互不平行的三 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因此,也可以根据三力平衡汇 交公理进行受力分析。已知F、RB相交于D点,则A处 的约束反力RA也应通过D点,从而确定RA必通过沿A、 D两点的连线,可画出图 (c)所示的受力图。
2.拱
拱的轴线通常为曲线,它的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 下产生水平反力。水平反力的存在将使拱内弯矩远 小于跨度、荷载及支承情况相同的梁的弯矩(下图)。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案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类型:专业课2 学分64 学时授课教师:***授课专业:造价授课学期: 3选用教材:建筑力学与结构参考资料:钢筋混凝土楼(屋)盖课程教案第页熟记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的种类和伸入支座的要求图7.6 墙边和角部附加负筋7.123次梁的构造次梁的截面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15~1/20,梁宽为梁高的1/3~1/2。
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一般为0.6%~1.5%。
位于次梁下部的纵向钢筋除弯起外应全部伸入支座次梁的一般构造要求与第3章受弯构件的配筋构造相同7.124主梁的构造主梁的截面高度一般为跨度的1/8~1/12,梁宽为梁高的1/3~1/2。
主梁的一般构造要求与次梁相同。
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有可能在主梁上产生斜裂缝而引起局部破坏,所以,在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
图7.9 附加横向钢筋布置7.1.3双向板肋形楼盖(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双向板沿两个方向弯曲和传递荷载,即两个方向共同受力,所以两个方向均需配置受力钢筋(2)板底板面裂缝形状:板底中部裂缝沿45°角向板的四角扩展,板顶面四角产生环状裂缝(3)厚度:双向板的板厚不宜小于80mm。
为满足板的刚度要求,简支板板厚应≥l01/45,连续板应≥l01/50(4)支撑梁的受力特点:沿短跨方向的支承梁承受板面传来的三角形荷载,沿长跨方向的支承梁承受板面传来的梯形荷载。
7.2 装配式楼盖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课程教案第页目的与要求:了解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房屋的常用结构体系的特点及适用高度;理解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的受力特点、构造要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和抗震构造措施。
重点与难点: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的受力特点、构造要求和抗震措施。
《建筑力学与结构(上册)》电子教案 项目四 静定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任务一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4 )刚性连接.如图 4-3 ( d )所示,刚片 Ⅰ 、 Ⅱ 在 A 处刚性连接成 一个整体,原来两个刚片在平面内具有 6 个自由度,现在刚性连接成整 体后减少到 3 3.虚铰 • 两刚片用两根不共线的链杆连接,两链杆的延长线相交于 O 点,如图 4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对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如下: • (1 )判别体系是否为几何不变体系,从而决定它能否作为结构. • (2 )研究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以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 (3 )区分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以便在计算时采取不同的方法.
• 二、 平面体系自由度和约束的概念
• 一个刚片的位置,可由其上任一点 A 的坐标 x 、 y ,和过 A 点的任一 线段 AB 的倾角 α来确定,如图 4-2 (c )所示.所以,一个刚片在平面内 的自由度是 3 .
• 2.约束 • 凡是能减少体系自由度的装置,都称为约束.能减少一个自由度,就相当
于一个约束. • (1 )链杆———两端以铰与别的物体相连的刚性杆.如图 4-3 ( a )所
( a )中的铰 B 用两根链杆代替,也组成“无多不变”体系,如图 4-7 ( b )所示.甚至将铰 B 变为虚铰,也不改变结果,如图 4-7 (c )所示. • 因此,两刚片规则又可叙述为:两个刚片用三根不全平行也不全交于一 点的链杆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 (3 )复 铰———连 接 三 个 或 三 个 以 上 刚 片 的 铰.复 铰 的 作 用 可 以 通 过 单 铰 来 分 析.如图 4-3 (c )所示的复铰连接三个刚片,它 的连接过程为:首先有刚片 Ⅰ ,然后用单铰将刚片 Ⅱ 连接于刚片 Ⅰ , 再以单铰将刚片 Ⅲ 连接于刚片 Ⅰ .这样,连接三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 两个单铰.同理,连接 n 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 n -1 个单铰,也就相当 于 2 (n -1 )个约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新课导入: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在世界建筑历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建筑逐步发展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在城市规划、园林、民居、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古往今来,中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物,秦汉的万里长城、南北朝的寺观、塔楼和石窟,明清时代的故宫至今仍让人为之赞叹。
1.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1.1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1.建筑是供人们生产、生活和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2.各类建筑都离不开梁、板、墙、柱、基础等构件,它们相互连接形成建筑的骨架。
建筑中由若干构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作用的平面或空间体系称为建筑结构(图1.2)。
3.“作用”,是指能使结构或构件产生效应(内力、变形、裂缝等)的各种原因的总称。
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即习惯上所说的荷载,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系,如结构自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载等。
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4.按照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五种类型。
1.1.2建筑结构的功能举例讲解举例讲解举例讲解
教案
图1.10地震示意图
(2)震级和烈度
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
地震的震级M,一般称为里氏震级。
当震级相差一级,地面振动振幅增加约10倍,而能量增加近32倍。
一般说来,M<2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称为微震;M=2~4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M>5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烈度不仅与震级大小有关,而且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1.2.2地震的破坏作用
地震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造成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分为原生地震、次生地震,由地震造成的地面和房屋的破坏,主要表现有:
(1)地表的破坏现象
(2)建筑物破坏
①结构丧失整体稳定性。
②强度破坏。
③地基失效。
(3)次生灾害
1.2.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1)抗震设防依据
1.2.4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所谓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如下: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
(2)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
(3)选择技术上、经济上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教案
教学难点
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及识读方法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附记引例:工程中的图纸
同学们今后从事的建筑施工,就是将一套平面的图纸变成一栋建筑物。
一幢房屋
从施工到建成,需要有全套房屋施工图(即常说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水施工图、电施工图、暖通施工图)作指导。
在整套施工图中,建筑施工图处于主导地位。
结构施工图是施工的重要依据。
如何读懂它呢?
2.1结构施工图的内容与作用
结构施工图的重点是表达承重构件的布置和形状。
结构施工图是根据建筑要求,经过结构选型和构件布置并进行力学计算,确定个承重构件(基础、承重墙、柱、梁、板、屋架、屋面板等)的布置、形状、大小、数量、类型、材料以及内部构造等,把这些承重构件的位置、大小、形状、连接方式绘制成图样,用来指导施工,这样的图样成为结构施工图,简称“结施”。
2.1.1结构施工图的内容
2.1.1.1结构施工图的组成
结构施工图的基本内容包括:结构设计说明、结构布置图、构件详图。
(1)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说明是结构施工图的纲领性文件,它结合现行规范的要求,针对工程结构的特殊性,将设计的依据、对材料的要求、选用的标准图和对施工的特殊要求,用文字的表述方式形成的设计文件。
它一般要表述以下内容:
①工程概况,如建设地点、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抗震等级、荷载选用、结构形式、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砌体结构质量控制等级等;
②选用材料的情况选用材料的情况,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级别以及砌体结构中块材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等,钢结构中所选用的结构用钢材的情况及焊条的举例讲解
2.1.1.4钢筋的图示方法
表2.4 钢筋的表示方法
号名称图例说明
1钢筋横断面
2无弯钩的钢筋端部钢筋的端部用45 3带半圆形弯钩的钢筋端部
4带直钩的钢筋端部
5带丝扣的钢筋端部
6无弯钩的钢筋搭接
7带半圆弯钩的钢筋搭接
8带直钩的钢筋搭接
9花篮螺丝钢筋接头
10机械连接的钢筋用文字说明机械连接的方式
(或冷挤压或锥螺纹等)
表2.5 钢筋的画法
2.1.2结构施工图的作用
结构施工图是施工定位,施工放样,基槽开挖,支模板,绑扎钢筋,设置预埋件,
教案
上述顺序即为识读结构施工图顺序。
2.2.2混合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2.2.2.1结构设计总说明及图纸目录
结构设计总说明一般放在第一张,内容包括:结构类型,抗震设防情况,地基情况,结构选用材料的类型、规格、强度等级,构造要求,施工注意事项,选用标准图集情况等。
2.2.2.2基础图
(1)基础结构平面图
①基础结构平面图的组成
基础结构平面图主要表示基础、地沟等的平面布置和做法。
一般由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组成。
②基础平面图的形成和作用
基础平面图是假想用一水平剖切平面,沿房屋底层室内地面把整栋房屋剖开,移去剖切平面以上的房屋和基础回填土后,向下做正投影所得到的水平投影图。
基础平面图主要表示基础的平面布置以及墙、柱与轴线的关系,为施工放线、开挖基槽或基坑和砌筑基础提供依据。
③基础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基础平面图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如图2.3 基础平面图所示。
a.图名、比例、定位轴线位置及编号;
b.基础墙、柱、基础底面的大小、形状以及与轴线的关系;基础、基础梁及其编号、柱号、地坑、设备基础平面位置、尺寸、标高、基础底标高不同时的放坡示意图。
c.±0.000以下的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标高。
d.断面图的剖切位置线和编号,如图中的1—1,2—2等。
e.轴线尺寸、定位尺寸。
f.附注说明:基础埋置在地基中的位置,基底处理措施,地基的承载能力,对施
教案
上节课学习了基础平面布置图和基础详图,大家想知道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示基础平面布置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一、楼层、屋面结构平面图
1. 定义:用一个假想的水平剖切平面从各层楼板层中间水平剖开楼板层,得到的水平剖面图,称为楼层结构平面图。
2.作用:表示各层梁、板、柱、墙、过梁和圈梁等的平面布置情况,以及现浇楼板、梁的构造与配筋情况及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
结构平面图为施工中安装梁、板、柱等各种构件提供依据,同时为现浇构件支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提供依据。
3.楼层和屋面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照施工方法一般分为预制装配式和现浇整体式两类。
(1)预制装配式楼层(屋面)结构平面图
预制装配式楼层结构平面图是由许多预制构件组成,然后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组成楼盖。
这种结构施工图主要表示支撑楼盖的墙、梁、柱等的结构构件的位置,标注时直接标注在结构平面图中。
预制楼板结构平面图的内容:
图名、比例、、轴线、墙、柱。
梁、梁垫、过梁、圈梁。
预制楼板。
预制楼板多采用标准图集,因此在楼层结构平面图中标明了楼板的数量、代号、跨度、宽度和荷载等级,板的意义如下:
X YKB XX X X
荷载等级,如2表示荷载等级是2级
楼板的宽度,如5表示500mm
楼板的跨度,如33表示3300mm
预应力空心板
板的数量,如5表示5块
模板图表示构件的外表形状、大小、预埋件的位置等。
外形比较简单的构件,一般不单独绘制模板图,只需在配筋图中把构件的尺寸标注清楚就行,当构件比较复杂或有预埋件时才画模板图,模板图的外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
(2)配筋图
①图示内容和方法
配筋图包括立面图和断面图,主要表示构件内部的钢筋配置情况,它详尽地表达出所配置钢筋的级别、直径、形状、尺寸、数量及摆放位置。
②钢筋编号
构件中所配置的钢筋一般规格、级别、尺寸、大小不相同,为了有所区别,不同钢筋采用不同的编号表示。
③钢筋表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中,除绘制模板图、配筋图外,有时还需要配有一个钢筋用量表,在预算和工程备料中用,如表所示。
在表中需标明钢筋编号、直径、钢筋简图、钢筋长度、根数、总长度、总重量等。
三、楼梯结构详图
楼梯结构详图由楼梯结构平面图和楼梯结构剖面图组成,其主要内容。
(1)楼梯结构平面图,主要表明楼梯各构件,如楼梯梁、梯段板、平台板等的平面布置,代号,尺寸大小,平台板的配筋及结构标高。
(2)楼梯结构剖面图,主要表明构件的竖向布置与构造,梯段板和楼梯梁的配筋,截面尺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