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文言文《 伊索寓言》:意拾喻言(清朝)小古文 趣味文言文

合集下载

意拾喻言

意拾喻言

《意拾喻言》1、说谎昔有牧童,为人牧羊于野,童又无知,辄戏言曰:“狼来矣!狼来矣!”众奔出视之,狼固无有也。

众归后,不意果有狼来,童急曰:“狼来矣!狼来矣!”众以其谎也,不理之,致羊为狼食尽。

悲夫!世之好说谎者,平素人皆知其诈,虽真遇急难,求人援手,而人亦不信之矣。

2、鸦狐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3、豺烹羊盘古初,鸟兽皆能言。

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比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

”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矣。

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则变羞为怒,责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

”遂烹之。

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即此之谓也。

4、杉苇刚柔夹岸相映:一边杉树参天,一边芦苇点水,杉苇朝夕相见。

一日,其杉讥诮(qiào)其苇曰:“看你体如柔丝,性如流水,每每随风而舞,风东则东,风西则西,毫无刚气,何如我正直不屈,岂不快哉!”苇曰:“刚柔各有所长。

吾虽懦弱,究可免祸;汝虽刚强,犹恐安身不牢。

”一日,飓风骤起,其芦苇左右掀翻,终无大害;而杉树早已连根拔起矣!5、磨牙野猪常于树下磨其两齿,锋锐已极。

狼见而问曰:“汝常在此磨牙,当此太平盛世,欲何为哉?”猪曰:“汝不智之甚!岂未闻古人云安不忘危、有备无患?凡事豫则立,以防不虞。

汝想猎犬来时,仓皇之下,尚能磨齿应敌呼?是以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

中国古代寓言与伊索寓言故事(精选15篇)

中国古代寓言与伊索寓言故事(精选15篇)

中国古代寓言与伊索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与伊索寓言故事(精选15篇)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寓言与伊索寓言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国古代寓言与伊索寓言故事篇1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

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

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

把它放了吧!”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中国古代寓言与伊索寓言故事篇2齐景公让弓匠为他做一张弓,弓匠做了三年才完成。

齐景公拉弓射箭,连一层牛皮的箭靶也穿不透。

齐景公大怒,要处死那个弓匠。

弓匠的妻子前来求见齐景公,说:“我是蔡国人,嫁给这个弓匠为妻。

这张弓,是我丈夫用泰山之南坚韧的柘木、燕国的牛角、楚国的麋鹿的筋、黄河里的鱼胶制作而成的。

这四样东西,都是天下最精良的做弓材料,做成的弓射箭不应该只穿透仅有一层牛皮的箭靶。

并且我曾听说,奚仲发明的车子不能独自行走,莫邪剑尽管非常锋利,也不能独自斩断东西,必须有人正确使用才行。

射箭的方法,应左手稳稳地像靠着石头;右手好像拉着树枝,手掌好似握着鸡蛋,四根手指像折断的木棍;右手发箭,左手根本不受影响,这才是射箭的正确方法啊。

古文版的《伊索寓言》

古文版的《伊索寓言》

古文版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在1840年被翻译到了中国,最初的译名是《意拾喻言》翻译者是一个英国人,名叫罗伯特.汤姆,他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是为英国人学习汉语提供方便。

有意思的是,这个叫罗伯特.汤姆的洋人翻译时使用的语言是文言,每篇寓言的寓意还引用中国的名言、谚语、俗语加以阐发,于是乎,故事中的狼、小羊、狐狸、乌鸦、老鼠等都说起了中国的古话,满口之乎者也,幽默风趣。

说谎昔有牧童,为人牧羊于野,童又无知,辄①戏言曰:“狼来矣!狼来矣!"众奔出视之,狼固无有也。

众归后,不意②果有狼来,童急曰:“狼真来矣!”众以其谎也,不理之,致羊为狼食尽。

悲夫!世之好说谎者,平素人皆知其诈,虽真遇急难,求人援手,而人亦不信之矣。

选自《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海国妙喻》①辄:常常,总是。

②不意: 出乎意料。

1.“狼来矣”和“狼真来矣”在读法上应有所区别,你觉得该怎样读牧童的这两句话呢?前面是戏言,装出来的着急;后面是急曰,狼真的来了,应读得非常着急,惊慌失措。

2.请用“~~”画出寓言的寓意,并将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世上那些喜欢说谎的人,平时人们都知道他们的谎言,虽然真的遇到了紧急情况遇到了危险,求人们帮忙,但是人们也都不会再相信他们了。

鼠防猫鼠受害于猫久矣!一日,群鼠聚议曰:“吾辈足智多能,深谋远虑,日藏夜出,亦可谓知机①者矣!却难免猫之害,须设一善法,永得保全,庶可安生矣。

”于是纷纷献策,皆格碍②难行。

乃后,一鼠献曰:“用响铃系于猫颈,彼若来,吾等闻声,尽可奔避,岂不善哉?”众鼠拍手叫妙,曰:“真善策也!”于是莫不欣然,各以为得计。

其中有不言者,众问之曰:“汝不言,宁谓此法不善乎?”曰:“善则善矣,但不知持铃以系其颈者谁也?请速定之。

”由是,众鼠面面相覷,竟无言可答。

噫!坐而言者,不能起而行,诚可恨而亦可怜。

选自《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意拾喻言》①知机: 指有预见,能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征兆。

②格碍:阻碍,障碍。

1. 从前的人写文章,最喜欢用“四字词”“四字句”,这是由汉语的特点造成的。

必备小古文 (1)

必备小古文 (1)

附件3:小学生小古文诵读篇目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bàn)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

种类繁(f án)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

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

【文白对读】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

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

种类繁多。

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单元《荷》【文言文】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gěng)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ǒu)。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三单元《日月星》【文言文】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

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第四单元《龟兔竞走》【文言文】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mián)。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xǐng),则龟已先至矣(yǐ)。

——选自《意拾喻言》【文白对读】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第六单元《孔融让梨》【文言文】融四岁,与诸兄共食梨,融辄(zhé)引小者。

伊索寓言之《意拾喻言》

伊索寓言之《意拾喻言》

《意拾喻言》是晚清第一个伊索寓言汉译本,由英国人罗伯聃(Robert Thom)和他的中文老师蒙昧先生合作翻译。

《意拾喻言》问世后受到中国读者、来华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的一致欢迎,维持了60余年的独尊地位。

[叙余作是书,非以笔墨取长,盖吾大英及诸外国,欲习汉文者,苦于不得其门而入。

即如先儒马礼逊所作《华英字典》,固属最要之书,然亦仅通字义而已。

至于词章句读,并无可考之书。

故凡文字到手,多属疑难,安可望其执笔成文哉。

余故特为此者,俾学者预先知其情节,然后持此细心玩索,渐次可通,犹胜傅师当前,过耳之学,终不能心领而神会也。

学者以此长置案头,不时玩习,未有不浩然而自得者。

诚为汉道之梯航也,勿以浅陋见弃为望。

知名不具意拾喻言小引意拾者,二千五百年前,记厘士国一奴仆也。

背驼而貌丑,惟具天聪。

国人怜其聪敏,为之赎身,举为大臣,故设此譬喻以治其国。

国人日近理性,尊之为圣。

后奉命至他国,他国之人妒其才,推坠危崖而死。

其书传于后世,如英吉利、俄罗斯、佛栏西、吕宋,西洋诸国,莫不译以国语,用以启蒙,要其易明而易记也。

正文豺烹羊盘古初,鸟兽皆能言。

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

豺欲害其羊,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此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

”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乃变羞为怒,责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汝亦有罪也。

”遂烹之。

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即此之谓耳。

鸡公珍珠昔有雄鸡于乱草中寻食,忽获明珠数颗,光芒灿目,叹曰:“惜哉!如此宝物,委于泥中。

人或见之,不知贵重何似。

今我得之,一无所用,反不如一粟之为美也。

”俗云:“何以为宝?合用则贵。

”是也。

狮熊争食《山海经》载,狮子与人熊同争一小羊,二物皆猛兽,各逞其雄,劲敌终日,卒之彼此皆受重伤,甚至各不能起。

适来一饿狐,见二兽皆惫,顺手而得之,曰:“多费二公之力!”扬扬而去。

必备小古文(1)

必备小古文(1)

附件 3:年级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小学生小古文诵读篇目篇目1.菊2.荷3.日月星4.龟兔竞走5.芦花6.孔融让梨7.雨8.雪1.猫捕鱼2.猫斗3.狐假虎威4.第 14 课《盘古开天地》5.学习 ( 子曰 : ”” )6.第 21 课《南辕北辙》7.语文园地六《惊弓之鸟》8.共工触山1.山川之美2.鸦狐3.自相矛盾4.大禹治水5.豺烹羊6.语文园地六成语《推敲》7.郑人买履8.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鹏程万里》1.秋2.狐与葡萄3.第 9 课《杨氏之子》4.第 10 课《晏子使楚》5.语文园地三成语《舍本逐末》6.语文园地六成语《大公无私》7.鹿照水8.《咏雪》第一单元《菊》【文言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 bàn)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 zhě)、或红。

种类繁( f án)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溢( yì):原义是水漫出来。

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 zhě):红褐色。

【文白对读】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

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

种类繁多。

菊花很耐严寒 , 当严霜降临的时候 , 其他的花都凋谢了 , 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单元《荷》【文言文】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gěng)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ǒ u)。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三单元《日月星》【文言文】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

(完整版)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完整版)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伊索寓言四则文言文

伊索寓言四则文言文
以下是四则伊索寓言的文言文:
1. 《龟与兔赛跑》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2. 《蚊子和狮子》
蚊嚬于狮子,狮子弗得止。

蚊又嚬于蜘蛛,蜘蛛弗得止。

蚊因喜曰:“吾今乃知所以制之矣。

”以其言告人,其理亦通于天下矣。

3. 《朋友与熊》
两个人相与言曰:“若一人说:‘我将往南山行。

’则彼必起而随之。

若一人说:‘我将往北山行。

’则彼必不起而随之。

”问其故,答曰:“以我言南山,则彼必以为可得而获也;以我言北山,则彼必以为难得而获也。

此之谓信之不笃。


4. 《农夫与蛇》
农夫见蛇冻僵,怜而收之入怀。

蛇得暖气苏醒,咬破农夫之喉。

农夫临终痛苦曰:“我真该死!怜恶人,善不终!”
以上四则寓言都是通过简短的故事来揭示深刻的道理,引人深思。

文言译本 伊索寓言

以下是《伊索寓言》的部分文言译本:
1. 驴与虫
驴行野,闻草虫鸣,悦之,欲效其声。

问曰:“尔食何物,能鸣若是?”虫曰:“余饮露耳。

”驴以为露可食,乃不食草,但饮露。

旬日,驴病饿而死。

2. 蚂蚁与蝗虫
冬,蚂蚁出曝晒其蓄藏之粟,而他虫饥来而食。

谓蚂蚁曰:“何不食余粟,可以养身长饱?”蚂蚁曰:“吾储粮以备冬,余生在世者,皆吾子也。

吾宁忍饿以长存乎?”
3. 农夫与狼
农夫耕田于野,得狼尾,因置怀中。

少顷,狼自怀中扭身跃出,疾走而逸。

农夫急欲追之,然见其已远,遂反归家。

人言:“狼无伤人之性,乃农夫自卫之强。


4. 狐狸与乌鸦
有饿狐行野,见乌鸦衔肉,欲夺之。

乃诈称曰:“闻君有佳音之妙,特来一聆。

愿君勿拒。

”乌鸦信之,遂开声。

其肉坠地,狐得而食之。

谓鸦曰:“将复有羡君之声者,切勿信之。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5. 牧童与狼
牧童牧羊于野,戏言:“狼来矣!”急奔林中。

众闻其言而出视,果无狼。

少顷,狼果来矣,急曰:“狼真来矣!”众以为其又言而无信也,遂不之理。

致羊尽为狼食。

悲夫!世之好说谎者,平
素人皆知其诈,虽真遇急难,求人援手,而人亦不信之矣。

狐与葡萄课件.ppt

• 以之为食(一拍)
• 垂涎久之(二拍)
古文版《伊索寓言》 ——狐与葡萄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 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 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曰:“似 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 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古文版《伊索寓言》 ——狐与葡萄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 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 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曰:“似 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 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 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 之谈也。
狐狸与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 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 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失望了,只好转身离 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 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那些无能为力的人,看到别人 有才能时,想到自己根本不能与他 相比,就恶意中伤,以此来求得心 里安慰,真所谓是一种虚伪的表现。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 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 之谈也。
注解: • 大快朵颐:是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也可用来形容食物鲜美。 • 噫(yī):感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唉”。
“之”字活用:
《蝉与狐狸》 ————“早就听到先生的歌声美妙,我为这仰慕已
久,今天能亲耳恭听,必定以这为荣。”
要求:请您用上“之”试试能不能改成文言文。
万紫千红 累累可爱 大快朵颐 望则生怨 怨则生怒 怒则生诽 无所不至 口是心非 庸夫俗子 才德出众 诋毁交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拾喻言《意拾喻言》是晚清第一个伊索寓言汉译本,由英国人罗伯聃(Robert Thom)和他的中文老师蒙昧先生合作翻译。

《意拾喻言》问世后受到中国读者、来华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的一致欢迎,维持了60余年的独尊地位。

[1]目录1全文o 1.1叙o 1.2意拾喻言小引o 1.3正文▪ 1.3.1豺烹羊▪ 1.3.2鸡公珍珠▪ 1.3.3狮熊争食▪ 1.3.4鹅生金蛋▪ 1.3.5犬影▪ 1.3.6狮驴同猎▪ 1.3.7豺求白鹤▪ 1.3.8二鼠▪ 1.3.9农夫救蛇▪ 1.3.10狮驴争气▪ 1.3.11狮蚊比艺▪ 1.3.12狼受犬骗▪ 1.3.13驴穿狮皮▪ 1.3.14鸦插假毛▪ 1.3.15鹰龟▪ 1.3.16龟兔▪ 1.3.17鸡斗▪ 1.3.18黑白狗乸▪ 1.3.19狐指骂蒲提▪ 1.3.20孩子打蛤▪ 1.3.21蛤乸水牛▪ 1.3.22鹰猫猪同居▪ 1.3.23马思报鹿仇▪ 1.3.24蜂针人熊▪ 1.3.25猎户逐兔▪ 1.3.26四肢反叛▪ 1.3.27鸦狐▪ 1.3.28裁缝戏法▪ 1.3.29洗涤布各业▪ 1.3.30瓦铁缸同行▪ 1.3.31狐与山羊▪ 1.3.32牛狗同群▪ 1.3.33眇鹿失计▪ 1.3.34愚夫求财▪ 1.3.35老人悔死▪ 1.3.36齐人妻妾▪ 1.3.37雁鹤同网▪ 1.3.38鸦效鹰能▪ 1.3.39束木譬喻▪ 1.3.40大山怀孕▪ 1.3.41猎主责犬▪ 1.3.42战马欺驴▪ 1.3.43鹿照水▪ 1.3.44鸡抱蛇蛋▪ 1.3.45鼓手辩理▪ 1.3.46驴犬妒宠▪ 1.3.47报恩鼠▪ 1.3.48蛤求北帝▪ 1.3.49毒蛇咬锉▪ 1.3.50羊与狼盟▪ 1.3.51斧头求柄▪ 1.3.52鹿求牛救▪ 1.3.53鹿入狮穴▪ 1.3.54日风相赌▪ 1.3.55农夫遗训▪ 1.3.56狐鹤相交▪ 1.3.57车夫求佛▪ 1.3.58义犬吠盗▪ 1.3.59鸟误靠鱼▪ 1.3.60驴马同途▪ 1.3.61驴不自量▪ 1.3.62驯犬野狼▪ 1.3.63狼计不行▪ 1.3.64狼断羊案▪ 1.3.65愚夫痴爱▪ 1.3.66鸡鸪同饲▪ 1.3.67纵子自害▪ 1.3.68指头露奸▪ 1.3.69鸦欺羊善▪ 1.3.70业主贪心▪ 1.3.71杉苇刚柔▪ 1.3.72荒唐受驳▪ 1.3.73意拾劝世▪ 1.3.74野猪自护▪ 1.3.75猴君狐臣▪ 1.3.76牧童说谎▪ 1.3.77人狮论理▪ 1.3.78鼠妨猫害▪ 1.3.79星者自误▪ 1.3.80鳅鲈皆亡▪ 1.3.81老蟹训子▪ 1.3.82真神见像2参考文献全文叙余作是书,非以笔墨取长,盖吾大英及诸外国,欲习汉文者,苦于不得其门而入。

即如先儒马礼逊所作《华英字典》,固属最要之书,然亦仅通字义而已。

至于词章句读,并无可考之书。

故凡文字到手,多属疑难,安可望其执笔成文哉。

余故特为此者,俾学者预先知其情节,然后持此细心玩索,渐次可通,犹胜傅师当前,过耳之学,终不能心领而神会也。

学者以此长置案头,不时玩习,未有不浩然而自得者。

诚为汉道之梯航也,勿以浅陋见弃为望。

知名不具意拾喻言小引意拾者,二千五百年前,记厘士国一奴仆也。

背驼而貌丑,惟具天聪。

国人怜其聪敏,为之赎身,举为大臣,故设此譬喻以治其国。

国人日近理性,尊之为圣。

后奉命至他国,他国之人妒其才,推坠危崖而死。

其书传于后世,如英吉利、俄罗斯、佛栏西、吕宋,西洋诸国,莫不译以国语,用以启蒙,要其易明而易记也。

正文豺烹羊盘古初,鸟兽皆能言。

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

豺欲害其羊,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此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

”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乃变羞为怒,责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汝亦有罪也。

”遂烹之。

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即此之谓耳。

鸡公珍珠昔有雄鸡于乱草中寻食,忽获明珠数颗,光芒灿目,叹曰:“惜哉!如此宝物,委于泥中。

人或见之,不知贵重何似。

今我得之,一无所用,反不如一粟之为美也。

”俗云:“何以为宝?合用则贵。

”是也。

狮熊争食《山海经》载,狮子与人熊同争一小羊,二物皆猛兽,各逞其雄,劲敌终日,卒之彼此皆受重伤,甚至各不能起。

适来一饿狐,见二兽皆惫,顺手而得之,曰:“多费二公之力!”扬扬而去。

二兽眼睁睁无以为法,任其取去。

悔之曰:“何不割而分之,强如受此欺侮之气!”俗云:“鹬蚌相缠,渔人得利。

”是也。

鹅生金蛋主条目:生金蛋的鹅愚民家养得一鹅,日生一蛋,验之,乃金蛋也,喜不自胜,忖曰:“吾视其腹便便,其中不知何许?宰而取之,当得大富。

”遂杀之剖其腹,一无所有。

正所谓:“贪心不足,本利俱失。

”是也。

犬影主条目:狗和影子昔有犬过桥,其口咬有肉一块,忽见桥下有犬,口咬肉。

不知其为影也,遂舍口之肉而奔夺之,几乎淹死。

其真肉已随流水去矣。

欲贪其假,反失却其真,世人多有类此。

狮驴同猎大禹时,狮子与笨驴同猎得一羊,论理则当平分。

惟狮贪心顿起,遂曰:“吾乃兽中之王,理应多分一股。

”驴不敢驳。

狮犹不满意,又曰:“所得之羊,皆我之力也,又应多分一股。

”驴知势不可争,亦强从之曰:“请即分之。

”狮心仍不足,愤然而起曰:“分则不分,力大者得之。

”于是全得。

驴则逡巡退让,悔曰:“强弱不可同事,此我之误也。

”俗云:“世事让三分,莫道人强我弱之谓也。

”豺求白鹤神农间有豺食物骨骾在喉不能出,无可以救。

自思必须鹤嘴方可。

乃恳其鹤曰:“先生其嘴甚长,弟受骨骾之患,求先生贵嘴向喉一拔,自当重报。

”鹤则如其所请,即拔救之,曰:“谢我之物安在?”豺曰:“汝得脱身已属万幸,犹欲谢乎!若再多言,是欲为吾喉中之物也?”俗云:“过桥抽板,得命思财。

”正此之谓也。

二鼠村落中有二鼠,本属亲谊。

一在京师过活,忽一日来村探旧,村鼠留而款之,所出之食粗臭不堪。

京鼠曰:“汝居无华屋,食无美味,何不随我到京一见世面?”村鼠欣然同往。

及到京,果然食用皆异。

一日二鼠同酌,蓦来一雄犬,几将村鼠攫去。

村鼠大骇,问曰:“此处常有此害乎?”曰:“然。

”村鼠辞曰:“非我之福也,与其彷徨而甘旨,孰若安静而糟糠!”俗云:“宁食开眉粥,勿食愁眉饭。

”即此之谓也。

农夫救蛇主条目:农夫和蛇旷野外有冰僵垂危之蛇,卧于草中。

适农夫过而动怜,急取而怀之。

蛇得暖复元,即就其胸中咬之。

农悔曰:“救得彼命,失却己命,何其愚哉!”原毒物之不当救也。

曾闻“养虎为患”,其不然乎?诚哉!“江山易改,性格难移。

”非妄言也。

狮驴争气狮为兽中最恶,驴为兽中最驯。

一日,彼此争气。

其狮自忖曰:“吾乃兽中之王,与此区区者较长短乎?胜之亦不足贵。

”遂舍之。

俗云:“大人不怪小人。

”之谓也。

狮蚊比艺狮子与蚊虫,一大一小,相去天渊。

一日,蚊谓狮曰:“闻大王力大无穷,天下无敌。

以吾观之,究系钝物,非吾之对手也。

”狮素勇猛,从未闻有欺他者,今闻蚊言,大笑不已。

蚊曰:“如不信,请即试之。

”狮曰:“速来,无得后悔!”于是张口舞爪,左支右盘不能取胜。

殊蚊忽然钻入其耳,复攻其鼻。

狮觉难受,摇头搔耳,终不可解,甚不耐烦,乃输服曰:“今而后吾知斗不在力,在于得法而已。

如兵法,不论多寡,若无行伍,虽千万人不足畏也。

”狼受犬骗罗浮山下,兰若幽栖,小犬守于门外,适来一狼,攫而欲啖之。

犬跪而请曰:“念犬年轻瘠瘦,即奉大王烹之,亦不敷一飧之饱。

何不俟我肥壮,然后食之,岂不善哉!”狼信而释之。

越年余,狼寻此犬,见犬躲于主人之内室。

狼以手招之,犬曰:“我知之矣,不必等候。

此后大王若遇别犬求赦,切不可信。

吾乃惊弓之鸟,讶钓之鱼,一之为甚,岂可再乎!无劳盼望!”狼悔曰:“十赊不如一现,即此之谓也。

”驴穿狮皮驴穿狮子皮,众兽见则畏惧而奔避之。

驴则自以为能,目无忌惮。

一日欢呼大叫,声入各兽之耳,始知其为驴也。

所避之兽群起而杀之。

一旦,粉身碎骨,是驴之不慎故也。

使驴若能知机,终身不叫,则驴身狮势,岂不快哉。

甚矣,假威风之不能长久也。

俗云:“狐假虎威。

”其驴露出马脚来而弄巧反拙矣。

鸦插假毛鸦拾各鸟翎毛,自插其身,居然一彩鹊也。

凡鸟见之,必恭敬而礼焉。

其鸦自以为乐,不觉欢鸣其呱呱之声。

众鸟怪异,于是莫不知其为鸦也。

遂群啄之通身之毛,不分真假尽被拔去。

如世人每有借光之事,多从言语中败露者岂鲜哉!鹰龟龟见鹰高飞万仞,甚为希奇。

一日恳其鹰曰:“先生翱翔云汉,亦当怜我高不满寸、身不离地,肯教我飞乎?”鹰辞曰:“飞禽走兽,各有所长,非汝所能也。

”无如龟恳再三,鹰则衔其头而提飞之。

飞至半空曰:“我放汝,速当试之,果能飞否。

”遂放口。

其龟自半空中跌下,身破骨碎矣。

可见物各有其品格,人各有其身分,如事不量力,岂不受害乎。

俗云:“飞不高,跌不伤。

”是也。

龟兔主条目:龟兔赛跑禹疏九河之时,凡鸟兽鱼鳖,纷纷逃匿。

适兔与龟同行,其兔常骂龟曰:“吾见行之迤逦慢顿首者,莫如汝也。

何不如我之爽快麻利,岂不便捷乎?”龟曰:“汝谓我迟迟吾行者,何不与汝相赌乎?”遂指一处曰:“看你与我谁先到此,则为胜。

”兔乃忻然共赌。

兔思龟行如是之慢,殊不介意,行至半途,不觉昏然睡去。

及醒,其龟已先到矣。

悔之曰:“宁可耐而成事,莫恃捷而误功也!”骄兵必败,其是之谓乎?鸡斗无稽村外有两雄鸡相斗,卒分胜负。

其胜者立于高处扬扬自啼。

适有鹰飞过,而闻鸡声,遂攫而去之。

其负者反得安然。

可知两雄不并立,世事岂能预料,朝暮宜自慎,荣辱不足忧。

所谓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得意须防失意时,即此之谓也。

黑白狗乸黑狗将诞栽子,苦无地方,乃求其白狗曰:“汝有空房,借我诞育,则感德于无既矣!”白狗许之。

于是育得诸儿,渐次长成,嗷嘈聒耳。

白不耐烦,即对其黑曰:“汝已养大诸儿,可以去矣。

”黑者曰:“汝能驱逐诸儿,汝当自便,犹恐反为诸儿所逐矣。

慎之!”白叹曰:“受恩不报非君子,况恶报乎!”俗云:“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是也!狐指骂蒲提主条目:狐狸与葡萄狐经蒲提架下,渴欲啖之,因其架太高,跳跃而摘之不得,遂怅怅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抑知酸正可以生津而止渴,不过因其不得而反骂之耳。

俗云:“皆因自己无能,反说他人无用。

”世间无日不如是也。

孩子打蛤水塘有小蛤顽跳,适有小童一队游玩至此,见而取石掷之。

老蛤出而劝曰:“众小官恳勿掷石!此系汝等顽意,倒系我等性命矣。

”俗云:“无心放炮,玉石俱焚。

”又云:“万物伤残只供一笑。

”是也。

蛤乸水牛蛤仔在田玩耍,见水牛来,羡曰:“大牛来矣!”其乸好高自大,闻羡水牛,颇不称意,乃鼓其气,以为大似水牛,问其子曰:“汝说大水牛,比我如何?”仔曰:“差得远也!”又鼓其气,再问曰:“何如?”曰:“仍未及也。

”于是鼓之不歇,卒至身破殒命。

俗云:“妄自尊大,取死之道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