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玲《洛阳诗韵》最新PPT 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洛阳诗韵公开课课件

PPT学习交流
13
洛阳古 她有“天下第一寺”——白马寺
白
白
马
马
白
寺
寺
马
的
的
寺 的 鼓
白 马
金 刚
楼
白
白
马
马
寺
寺
的
的
齐
香
云
炉
塔
PPT学习交流
14
洛阳美 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
荷国 苞色 牡天 丹香
荷苞虽小情意重,一只荷苞一片心。
二 乔
PPT学习交流
桃 花 遇 霜
15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PPT学习交流
27
2、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 人的笑靥。
明确:连用两个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洛阳的雄浑和动 人的特点。
3、当你沿着香山寺、白居易墓、宾阳洞、药方洞、万佛 洞、奉先寺一一游赏时,你将会如品诗韵、如临仙境,一 轴六代九朝的画卷,一部中华名族的文化史,正徐徐向你 展开。
PPT学习交流
25
赏析语言、三品诗韵
1、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写下 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2、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 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
3、当你沿着香山寺、白居易墓、宾阳洞、药方洞、 万佛洞、奉先寺一一游赏时,你将会如品诗韵、如临 仙境,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一部中华名族的文化史, 正徐徐向你展开。
馈赠 (kuìzèng) 邙山 (mángshān)
笃诚 (dǔchéng) 贬谪 (biǎnzhé)
谙熟 (ānshú) 氤氲 (yīnyūn)
《洛阳诗韵》课件

导入文本 走进文本 叶文玲 研习文本 探究文本 课文总结 肥西花岗职业高级中学 解正礼
白马寺
白马寺的白马
白马寺的钟楼
白马寺的金刚
白马寺的香炉
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
牡丹园
唐三彩骏马
唐三彩骆驼
唐三彩人物
龙门石窟
奉先寺
东方的维娜斯
返回
走进作者————
叶文玲, 年生, 叶文玲,1942年生, 年生 现代女作家, 现代女作家,长期 (24年)在河南工 年 作,曾任浙江省作 协主席。 协主席。 作品《叶文玲文集》 作品《叶文玲文集》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
①、第6自然段在文中结构的作用是什么?和下文的关系如何? 自然段在文中结构的作用是什么?和下文的关系如何? 明确:过渡段,和下文是总分的关系(总领下文)。即第6 明确:过渡段,和下文是总分的关系(总领下文)。即第6自 )。即第 然段相对于下文是总述,下文各段是分述。 然段相对于下文是总述,下文各段是分述。 ②、课文第7—15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并找出每一个层次 课文第7 15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 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 的中心句。 的中心句。 明确:四个层次,各层的中心句分别是“洛阳古,她有“ 明确:四个层次,各层的中心句分别是“洛阳古,她有“天下 第一寺的白马寺” 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 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 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洛阳奇, “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洛阳奇,更 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返回
课文总结 ———
游览洛阳就像在品味一首诗的韵味。 游览洛阳就像在品味一首诗的韵味。 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 她诗意浓郁,韵味悠长; 她诗意浓郁,韵味悠长;作者对洛阳的悠 悠情思, 悠情思,正是表达了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 族文化的挚爱。 族文化的挚爱。
白马寺
白马寺的白马
白马寺的钟楼
白马寺的金刚
白马寺的香炉
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
牡丹园
唐三彩骏马
唐三彩骆驼
唐三彩人物
龙门石窟
奉先寺
东方的维娜斯
返回
走进作者————
叶文玲, 年生, 叶文玲,1942年生, 年生 现代女作家, 现代女作家,长期 (24年)在河南工 年 作,曾任浙江省作 协主席。 协主席。 作品《叶文玲文集》 作品《叶文玲文集》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思考:
①、第6自然段在文中结构的作用是什么?和下文的关系如何? 自然段在文中结构的作用是什么?和下文的关系如何? 明确:过渡段,和下文是总分的关系(总领下文)。即第6 明确:过渡段,和下文是总分的关系(总领下文)。即第6自 )。即第 然段相对于下文是总述,下文各段是分述。 然段相对于下文是总述,下文各段是分述。 ②、课文第7—15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并找出每一个层次 课文第7 15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 自然段可分为几个层次 的中心句。 的中心句。 明确:四个层次,各层的中心句分别是“洛阳古,她有“ 明确:四个层次,各层的中心句分别是“洛阳古,她有“天下 第一寺的白马寺” 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 第一寺的白马寺”、“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 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洛阳奇, “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洛阳奇,更 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返回
课文总结 ———
游览洛阳就像在品味一首诗的韵味。 游览洛阳就像在品味一首诗的韵味。 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 她诗意浓郁,韵味悠长; 她诗意浓郁,韵味悠长;作者对洛阳的悠 悠情思, 悠情思,正是表达了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 族文化的挚爱。 族文化的挚爱。
洛阳诗韵公开课课件

丰富的修辞手法
洛阳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 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
音韵的美感
洛阳诗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 过对音韵的精心安排和运用,使得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独 特的音乐美。
结构的巧妙安排
洛阳诗在结构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往往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使 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完整介绍
曹植创作《洛神赋》的时代背景 及个人经历。
洛神形象分析
通过对洛神形象的描绘,展现曹 植对美的追求和才情横溢。
诗赋艺术特色
探讨《洛神赋》在辞藻、音韵、 结构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曹植其他作品欣赏
简要介绍曹植其他代表作品,如 《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等。
《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壮志
韵”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 思考,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启
发。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 借鉴,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
学素养。
老师点评及总结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 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
通过老师的点评和总结,学生可以更 加深入地了解“洛阳诗韵”的内涵和 魅力,激发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 和兴趣。
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洛阳文化特色及影响
洛阳文化特色鲜明,以河洛文 化为代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文 化遗产,体现了古代中国的艺 术、宗教和建筑成就。
洛阳的牡丹文化、茶文化、饮 食文化等也具有独特魅力,吸 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对景描写手法运用
01
02
03
细腻入微的描绘
洛阳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 人文景观的细致刻画,展 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洛阳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 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
音韵的美感
洛阳诗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 过对音韵的精心安排和运用,使得 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独 特的音乐美。
结构的巧妙安排
洛阳诗在结构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往往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使 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完整介绍
曹植创作《洛神赋》的时代背景 及个人经历。
洛神形象分析
通过对洛神形象的描绘,展现曹 植对美的追求和才情横溢。
诗赋艺术特色
探讨《洛神赋》在辞藻、音韵、 结构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曹植其他作品欣赏
简要介绍曹植其他代表作品,如 《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等。
《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壮志
韵”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 思考,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启
发。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 借鉴,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文
学素养。
老师点评及总结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 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
通过老师的点评和总结,学生可以更 加深入地了解“洛阳诗韵”的内涵和 魅力,激发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 和兴趣。
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洛阳文化特色及影响
洛阳文化特色鲜明,以河洛文 化为代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文 化遗产,体现了古代中国的艺 术、宗教和建筑成就。
洛阳的牡丹文化、茶文化、饮 食文化等也具有独特魅力,吸 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对景描写手法运用
01
02
03
细腻入微的描绘
洛阳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 人文景观的细致刻画,展 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洛阳诗韵公开课ppt课件

李白《洛阳陌》
王之涣《登鹳雀楼》
虽然此诗并非专为洛阳而作,但其中 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名 句,却让人联想到洛阳的壮丽景色和 悠久历史。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对洛阳的怀念之情 ,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 的追求。
03
洛阳名胜古迹与诗词关系
龙门石窟与诗词创作
龙门石窟的雄伟壮观为诗人提供了无尽 的灵感,如唐代诗人杜甫的《龙门》一 诗中描绘的“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的壮阔景象。
石窟中的佛教造像和壁画艺术,激发了 诗人对宗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如白居 易《游龙门奉先寺》中的“欲问前朝事
,今朝意气何”的哲理探讨。
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为诗 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如唐 代诗人刘禹锡的《龙门游眺》中对历史
变迁的感慨。
白马寺与诗词意境
白马寺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为诗人提供了独特的创作灵感,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描绘。
诗人许浑在诗中抒发了对洛阳故 城的怀古之情,表达了对历史变
迁的感慨。
诗中描绘了洛阳故城的荒凉景象 ,如“禾黍离离半野蒿”、“昔 人城此岂知劳”等,表现了历史
的沧桑。
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唐代社 会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
判。
其他洛阳诗词赏析
杜牧《洛阳秋夕》
诗中描绘了洛阳秋天的美丽景色,表 达了作者对洛阳的热爱之情。
洛阳诗韵公开课ppt 课件
目录
• 洛阳历史文化背景 • 洛阳诗韵赏析 • 洛阳名胜古迹与诗词关系 • 洛阳民俗风情与诗词表现
目录
• 当代洛阳诗词创作现状与展望 • 互动环节:学生朗诵自己喜爱的洛阳诗词
洛阳诗韵课件

叶文玲自幼酷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在县办的《玉环 报》上发表《夫妻间的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 说。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 文玲文集》出版。 《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 短篇小说奖并《当代》荣誉奖)、散文集有《梦 里寻你千》、 《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
洛阳诗韵
叶文玲
作者简介
叶文玲,女,当代小说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 浙江玉环人。1957年毕业于楚门中学,考取黄岩一 高,因受哥哥叶鹏错划右派株连而辍学,即在故乡 担任幼儿园教养员、小学教师、农场职工等职。
1962年迁居河南郑州,先后在郑州金水区工业办公 室、郑州金笔厂、郑州机械工具厂任干部、冲压工、 生产科计划统计等职,工作期间坚持业余创作。
长篇小说有《父母官》、《太阳的骄子》、《无梦 谷》、《秋瑾》等。《无梦谷》发表后,曾引起强烈 反响,在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 创作杰出成就奖”后,再获浙江省优秀文艺作品奖; 1997年叶文玲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 奖——突出成就奖”。
叶文玲的小说主要表现普通人的命运和心灵
洛阳古
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
白马寺的白马
白马寺的钟楼
白马寺的金刚
白马寺的香炉
洛阳美
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
洛阳绝
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洛阳奇
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奉先寺
卢舍那佛像
东方的维娜斯
奉先寺天王及力士
奉先寺正壁左菩萨
宾阳洞
万佛洞
请同学们谈谈《洛阳诗韵》的含义。
洛阳简介
洛阳原名雒(luo)邑,为西周时周成王所建,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 洛水之北而得名。以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 被称为“九朝古都”。(公元23年,绿林军所立的更 始帝刘玄政权也建都于此。) 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 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 汉明帝时建白马寺,为我国最早的佛寺。
2024年《洛阳诗韵》课件

15
洛阳诗歌的艺术特色
2024/2/29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洛阳诗歌注重形式美,追求对仗工整 、音韵和谐。诗人们运用各种修辞手 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营造出 优美的诗歌意境。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洛阳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以真 挚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激情与感伤。同 时,他们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 物形象,营造出深远的意境,让读者 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联想。
2024/2/29
缅怀历史与文化遗迹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诗人们常常通过怀古 主题的诗歌,缅怀历史与文化遗迹,表达对过去的追忆和敬仰。
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在怀古主题的诗歌中,诗人们还常常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他们通过对 比古今的巨大差异,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16
04
洛阳诗歌代表作品欣赏
2024/2/29
17
《诗经》中的洛阳诗歌
01
02
03
《周南·关雎》
描述洛阳地区的美景和人 们的情感生活,展现了古 代洛阳的浪漫气息。
2024/2/29
《小雅·鹤鸣》
以洛阳为背景,表达对逝 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 感慨。
《小雅·采薇》
描述洛阳地区采薇女子的 生活场景,展现古代女子 的勤劳和美丽。
汉代辞赋家如贾谊、司马相如等人的 作品中,常有对洛阳的描绘和赞美。
汉代文人五言诗与洛阳
文人五言诗在汉代逐渐成熟,洛阳作 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成为文人五 言诗的重要题材来源。
2024/2/29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诗歌
2024/2/29
建安文学中的洛阳诗篇
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歌作品中,有不少以洛阳为背景,表现了战乱 时期洛阳的沧桑变化。
洛阳诗歌的艺术特色
2024/2/29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洛阳诗歌注重形式美,追求对仗工整 、音韵和谐。诗人们运用各种修辞手 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营造出 优美的诗歌意境。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洛阳诗歌注重情感表达,诗人们以真 挚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激情与感伤。同 时,他们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 物形象,营造出深远的意境,让读者 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联想。
2024/2/29
缅怀历史与文化遗迹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诗人们常常通过怀古 主题的诗歌,缅怀历史与文化遗迹,表达对过去的追忆和敬仰。
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在怀古主题的诗歌中,诗人们还常常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他们通过对 比古今的巨大差异,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16
04
洛阳诗歌代表作品欣赏
2024/2/29
17
《诗经》中的洛阳诗歌
01
02
03
《周南·关雎》
描述洛阳地区的美景和人 们的情感生活,展现了古 代洛阳的浪漫气息。
2024/2/29
《小雅·鹤鸣》
以洛阳为背景,表达对逝 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 感慨。
《小雅·采薇》
描述洛阳地区采薇女子的 生活场景,展现古代女子 的勤劳和美丽。
汉代辞赋家如贾谊、司马相如等人的 作品中,常有对洛阳的描绘和赞美。
汉代文人五言诗与洛阳
文人五言诗在汉代逐渐成熟,洛阳作 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成为文人五 言诗的重要题材来源。
2024/2/29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洛阳诗歌
2024/2/29
建安文学中的洛阳诗篇
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歌作品中,有不少以洛阳为背景,表现了战乱 时期洛阳的沧桑变化。
《洛阳诗韵》PPT说课稿PPT讲稿思维导图[PPT课件白板课件]
![《洛阳诗韵》PPT说课稿PPT讲稿思维导图[PPT课件白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a6c67f4b35eefdc8d333d4.png)
设计意图 用猜谜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 兴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预期效果评价
介绍知识,加深印象
1、你说我说,走进洛阳。 2、教师归纳提炼,出示多媒体,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把自己收集的材料表述出来,既能锻 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能进一步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 继续锻炼他们的收集能力并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家乡或居住地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预期效果评价
本文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培养学生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作为组织和引 导者来参与课程的教学,试图用多种方 式和多媒体等平台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 洛阳,了解“诗韵”,激发他们对我国 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并锻炼他们的合 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精读课文,细评诗韵
1、诵读入手,细析情感 分析本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并用原文回答作者对洛阳的情感,并理解“特殊况 味”的所指。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答案,重视文本本身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预期效果评价
精读课文,细评诗韵
2、品味语言,体会感受 学生齐读文章1-5段,选出其中觉得最优美的句子, 并说明原因,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教师对个别语 句要进行分析和品评。
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归纳能力,最后教师归 设计意图 纳让学生对课题中“诗韵”的内涵有更深刻的
认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预期效果评价
在了解了洛阳的“诗韵”后, 请课前分组的小组派代表来讲讲除 洛阳外其他古都的情况,尤其是如 今的地位和变化,介绍他们和洛阳 不一样的“况味”。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预期效果评价
介绍知识,加深印象
1、你说我说,走进洛阳。 2、教师归纳提炼,出示多媒体,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把自己收集的材料表述出来,既能锻 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能进一步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 继续锻炼他们的收集能力并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家乡或居住地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预期效果评价
本文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培养学生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作为组织和引 导者来参与课程的教学,试图用多种方 式和多媒体等平台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 洛阳,了解“诗韵”,激发他们对我国 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并锻炼他们的合 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精读课文,细评诗韵
1、诵读入手,细析情感 分析本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并用原文回答作者对洛阳的情感,并理解“特殊况 味”的所指。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答案,重视文本本身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预期效果评价
精读课文,细评诗韵
2、品味语言,体会感受 学生齐读文章1-5段,选出其中觉得最优美的句子, 并说明原因,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教师对个别语 句要进行分析和品评。
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归纳能力,最后教师归 设计意图 纳让学生对课题中“诗韵”的内涵有更深刻的
认识。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目标定位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预期效果评价
在了解了洛阳的“诗韵”后, 请课前分组的小组派代表来讲讲除 洛阳外其他古都的情况,尤其是如 今的地位和变化,介绍他们和洛阳 不一样的“况味”。
最新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洛阳诗韵4课件PPT.ppt

—
洛 阳 诗 韵
叶 文 玲
• 作者介绍 • 题解 • 课文内容 • 字词 • 内容分析 • 写作特点 • 课堂练习 • 小结 • 板书
作 者 简 介
叶文玲,1942年生,著名女 作家,长期在河南工作,曾任浙 江省作协主席。代表作有长篇小 说《无梦谷》、《秋瑾》、散文 集《不了情》等。
题解
本文选自《叶文玲文集》,是一篇抒 情散文。
地;我在不止一个外国
朋友的柜厨中,看到了它们的风姿。去年,当我告别
中原时,谙熟我心思的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
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真是“愿借明驼千里足”送
我还故乡呢!
洛阳奇,更因她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这个在洛阳市南 12公里的去处,有与洛阳同样古香古色的名字:伊阙。
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夹峙伊水,岚气氤氲,翠 峰如簇,北流入洛的伊河,烟柳重,春雾薄,鱼浪起,千片雪。 看惯了黄河的浊黄,你定要惊异这伊水怎会如此澄碧;见多了 黄土地的苍凉,你更会讶然这龙门两山竟夺得千峰翠色,春意 乱生;而教你真正称奇的,当然还是那浩大辉煌的石窟。
在河南的24载中,洛阳是我去的 最勤的地方,特殊的机遇和亲缘,使 我对洛阳十分偏爱。我总觉得这个九 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4),不然的话, 历代文人墨客,也不会把对洛阳的赞誉, 写进千首万阕诗词里了。
“陆机入洛,噪起才名。”——30年前,我曾抄录 这一古句,慰勉当时发落邙山的兄长。我对这个东汉、 魏晋、隋唐时代的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有着 笃诚(5)的崇拜。洛阳,光名字就是古色古香(6),充满文 情 和诗意的;洛阳,历代才俊辈出7), 在东汉时就有过3万
内容分析
1.总写对洛阳的偏爱,直接抒发对洛阳的浓烈感情。(感受) 2. 交代洛阳的地理位置,突出它在黄河沿岸各城市中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第一寺”
文化使者
(2)为什么只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 真切实在?
中国佛教之源
研读赏析 第二部分
(1)洛阳美,作者写了哪些与牡丹有关的美事美景?
奉为市花,牡丹花会,牡丹园,洛水之畔看牡丹。
(2)聪明的洛阳人”是怎样“古戏今做” 的?
把不肯献媚而被武则天贬谪的牡丹奉为市 花,并发展成域外海内的文化盛事。
研读赏析 第一部分
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的原因是什么? 1.特殊的机遇和亲缘; 2.洛阳的特殊况味。
研读赏析 第二部分
1.作者选取了哪 些代表性景点来 叙写?它们的特 征是什么?
研读赏析 第二部分
2. 洛阳的文化景点还有哪些?
研读赏析 第二部分
(1)白马寺的“古”体现在哪儿? 石塑白马有什么象征意义?
你说我说 走进洛阳
1. 历史 2. 诗句 3. 美食 4. 景点 5. 典故……
知人论世 介绍作者
叶文玲,1942年生, 长期在河南工作,曾任浙 江省作协主席。作品《叶 文玲文集》等。
自由诵读 理清思路
本文思路: (一)(1~5)抒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果) (二)(6~15)叙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因)
拓展延伸 介绍家乡
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如果让你来介 绍你的家乡,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1.拓展思路,自由发言。 2.可进行情景模拟,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外地游客做义务 导游,介绍你的故乡。
课堂小结 升华主题
一座城市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就会 显得厚重而有品味。洛阳就是这样一座充满 着深厚历史感、又饱含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历 史名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激越雄 浑的史诗,韵味无穷。
研读赏析 第二部分
(1)作者写唐三彩描绘其哪些特点?从历史、色彩、造 型三方面讲述。
历史:1300年; 色彩:赭、白、绿; பைடு நூலகம்型:优美、生动、逼真。
(2)唐三彩的用途是什么?
文化使者、馈赠亲友
研读赏析 第二部分
作者是怎样从山水和石窟两方面来讲述洛阳之奇的?
山水之奇(龙门两山与黄土地,伊水与黄河的对 比)
石窟之奇(历时久,数量多,浩大辉煌) 雄奇的奉先寺 卢舍那塑像 沿途壮美大观
研读赏析 第二部分
找出最后一段点题句,明确文章标题“诗韵”的内涵。
你将会如品诗韵、如临仙境,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一部中 华民族的文化史,正徐徐向你展开……”
洛阳具有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 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