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案

合集下载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内容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内容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内容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提案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提案:
1. 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和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2. 建议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3. 倡导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网络游戏市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4. 提出制定促进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推广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5. 提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6. 提出加强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增强社区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7. 倡导加强老年人健康照护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机制,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提案内容,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提案涉及面广泛,旨在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021年优秀政协提案范文

2021年优秀政协提案范文

2021年优秀政协提案范文20XX年政协优秀提案1第20xx0002号提案案例名称:关于加强乡镇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建议提案人:姚恒银、黄晓玲、梁川、廖淑慧、龙建平、高洁、陈星、钟晓义、倪根金(共9人)分类:文化教育处理类型:未分配主办单位:内容:一。

我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基本成效近年来,我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

省财政投入9亿元,支持粤东、粤西北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按照省标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基本实现了全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的任务,形成了省、市、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县、镇、村。

全省万人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189平方米。

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是我省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资本投资不平衡。

粤东、粤西北欠发达地区财政基础差,文化建设资金相对不足。

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很难满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2)设施分布不均。

粤东、粤西北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还比较薄弱。

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分布不均。

乡镇公共文化设施相对简单,内容较少。

(3)缺乏文化人才。

因此,基层乡镇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不足,素质不高,影响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4)需要提高认识。

一些地方领导对经济发展的重视超过了对文化建设的重视。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上级文化部门的事。

他们有“等待和依赖”的想法。

他们对工作不热情。

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建设滞后,标准低。

三、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建议(1)重点加强镇一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关键是要弥补不足,特别是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文化服务资源的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市县文化设施相对较好,但对于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来说,市县距离较远,难以享受到文化服务的便利。

在村级,由于经济条件差,一些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很难建成功能相对齐全的文化站。

关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

关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

关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在谈到公共文化服务时,大家心里有没有想过,资源配置这个话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深奥?别担心,咱们就像喝茶一样,轻松聊聊。

优化资源配置,就像整理家里的杂物,让每样东西都能派上用场。

这不仅关乎资金的问题,更是我们文化生活的灵魂所在。

想想看,咱们的社区有没有那种文化活动?要是有,但大家都不知道,岂不是跟没用一样?咱们怎么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呢?得把资源整合得当。

就像厨房里的调料,放在一起才好做菜。

文化资源也是一样,图书馆、文化中心、活动场地,这些地方的资源如果能共享,那就太棒了。

我想起了邻居阿姨,前几天她跟我说,她想学跳舞,但附近没地方。

唉,这可不行,咱们得想办法把资源都用上,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

那些文化活动的宣传也得跟上。

不能让大家只在朋友圈里刷到旅游的照片,而忽略了身边的文化盛事。

比如,社区的小型音乐会、书画展,这些活动可得宣传得热火朝天,才能吸引大家走出家门,享受一下文化的盛宴。

就像老话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看见了,才更有参与的欲望。

咱们还得关注每个年龄段的需求。

年轻人喜欢的,未必是老年人能接受的。

就好比冰淇淋和汤圆,虽然都是美味,但谁都知道,夏天吃冰淇淋爽快,冬天来碗汤圆更暖心。

公共文化服务得为每个人准备一份合适的文化菜单,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道菜。

说到文化活动,不得不提的就是互动性。

大家想想,参与感有多重要?像前几天我去参加一个社区的亲子活动,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家长们也跟着热闹。

活动的内容也简单,大家一起做手工、画画,家长和孩子齐心协力,乐在其中。

这样的活动,才能让人觉得文化服务不再是冰冷的,而是热乎乎的,充满温情的。

咱们也不能忽视那些偏远地区的文化服务。

大城市的资源多,乡镇呢?许多地方的孩子连图书馆都没见过。

就好像一片荒漠,缺乏滋润。

我们得把文化的种子撒到每个角落,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在文化的阳光下。

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流动图书馆等方式,让那些地方也能享受到文化的盛宴。

关于民生的政协提案范文

关于民生的政协提案范文

关于民生的政协提案范文关于民生的政协提案范文1提案第xxx号案题: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的提案提出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分类:文教办理类型:未分派承办单位:内容:____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把文化自信提升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____总书记在11月30日上午开幕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再一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总书记把文化的力量提升到了新高度,为文化建设和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南。

文化自信是民族的灵魂支柱,而基层社区文化建设更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我省基层社区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丰富多样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开展,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根据省民政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提供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省已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02个,村(社区)文化室27383个,农家书屋20106家,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189平方米。

省财政也加大了基层文化建设投入,2012年起省财政每年下达农村文体协管员专项补助资金2500万元,有16815个行政村聘用的文体协管员得到了专项补助,全省注册文化志愿者达81586人。

一、存在问题基层社区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投入不够,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不足,供给较为单一xxx年,我省人均文化事业费39.42元,排名全国15位,2014年,我省人均文化事业费为42.17元,排名全国第17位,2015年,我省人均文化事业费为49.71元,排名全国第15位。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是指在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条件下,建设一个覆盖城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其目的是促进城乡居民共享文化资源,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和实施。

首先,要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城市部分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学习和文化娱乐需求。

农村部分应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提供农民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

其次,要推动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共享。

城市的文化资源要向农村延伸,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同时,农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也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城市居民了解和传播乡村文化提供机会。

第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的文化服务人才,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要注重培养基层文化骨干,提高其文化服务水平,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第四,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信息化建设,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文化服务的统一性和便利性。

同时,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要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和参与度。

同时,还要大力推广优秀文化作品和项目,提高文化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文化生活新提案

为文化生活新提案

为文化生活新提案
根据上述参考信息,我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推动文艺作品质量提升,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

同时,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

2.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3.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 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鼓励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5.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文化权益保障,确保人民群众在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6. 提高农村文化供给:关注农村地区文化需求,增加农村文化供给,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7.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格监管文化市场,整顿文化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8.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关于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

关于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

关于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874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文化部会同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财政部办理提案人:言恭达主题词:文化事业,财政政策提案形式:个人提案内容: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承担这一重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此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近年来,许多地方以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创新力为核心,以形成当地人民高度文化自觉为方向,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热情高涨,全社会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一些地方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民间文艺团体活跃基层在许多地方的定期广场演出、群众文化周周演、“剧(节)目走进社区、村镇”等特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这些演出都充分调动了民间文艺团体以及民间文化人士积极参与,营造了基层文化的活跃氛围。

(二)特色文化场馆建设初显成果一些地方积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借助社会力量,鼓励和扶持集体或个人兴办各种图书馆、博物馆。

如江苏常州市现有民营博物馆10多家,图书馆4家,美术馆近10家。

该市还充分调动民间力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5月29日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正式开馆,汇集了常州市12个国家级、38个省级和40个市级,共计9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构筑公共文化新空间,营造文化新场景 提案

构筑公共文化新空间,营造文化新场景 提案

构筑公共文化新空间,营造文化新场景一、概述公共文化空间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文化传承、创新和交流的使命,也是社会各界共享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自觉的重要载体。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文化空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裙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新场景,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二、加强公共文化空间规划设计1.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挖掘现有城市空间资源,创新设计公共文化空间,使之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2. 在文化设施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与人文特色,促进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3. 引进优秀的文化建筑设计方案,通过国际化、专业化的团队,为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赋予更多的创新元素。

三、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1. 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的均衡布局,让公共文化空间覆盖更广泛的城市区域,满足不同人裙的文化需求。

2. 建设多种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满足人们对于知识、艺术、历史的需要。

3.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互联互通,使之形成网络化的运营模式,提供更便捷的文化服务。

四、拓展公共文化活动内容1. 创新公共文化活动形式,引入国际视野和前沿理念,提升公共文化活动的品质和影响力。

2. 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举办更多的传统文化展览和活动,让城市居民在享受现代文化的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开展多样化、丰富化的公共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推进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1. 建设数字化公共文化评台,整合文化资源,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

2. 引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向数字化转型,提高文化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水平。

3. 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为市民打造更加便利的文化体验。

六、加强公共文化空间管理1. 健全公共文化空间管理体制,加强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公共文化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01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文化部办理
提案人:施耀忠
主题词:文化,建设,社区服务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

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对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提高整个城市的创造力、竞争力和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社区文化经费保障、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社区文化资源提供、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努力破解瓶颈制约,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仍面临很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文化设施缺口较大,全国6524个街道中,共建有街道文化站4545个,没有文化站的占30.33%;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没有文化活动室的占54.74%。

二是社区文化投入严重不足,全国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获财政拨款4.08亿元,平均每个活动室仅1.08万元,按城镇人口计算人均仅为0.7元。

三是社区文化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不足,社区文化骨干队伍缺少专业培训,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刚刚起步。

四是社区文化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文化人才、文化设施没有进行有效整合,不能形成整体优势,造成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

五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较低,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脱离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缺乏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

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

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繁荣社区文化,促进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社区文化建设规划
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社区文化建设规划,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完善社区文化建设财政投入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发改、财政、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履行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统筹部署宣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作协等人民团体在
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所承担的工作,避免多头各管、缺乏协调所带来的行政资源浪费,从政策、资金、制度上推动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
要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办法,加快推进以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室等为主体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

要千方百计地用活用好用足现有的社区文化设施,提高社区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杜绝外包私用,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变成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等低俗文化和有害文化的传播基地。

要倡导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文化设施,实现文化设施资源共享。

三、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以业余骨干为主、专业人员为辅的社区文化辅导员队伍,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负责组织、指导社区文化活动,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要培育具有社区特色、业务精、素质高的社区文化骨干队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服务,增强社区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要充分发挥社区内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人才集聚的优势,将社区内单位的文化骨干融入社区文化队伍,提升社区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容
要坚持贴近社区实际、贴近社区居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区文化活动,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结合,从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等方面充实社区文化内容,以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形式进行社区文化传播,想社区居民之所想,应社区居民之所需,解社区居民之所盼,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保持社区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五、推动社区文化服务创新
要根据社区区位、社区内单位、社区居民的文化优势,举办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特色文化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各种有品位、有特色的历史文化社区、科普社区、生态社区、园林社区、茶文化社区等。

要组织国内外文化艺术团体来社区交流,开展高雅艺术、经典艺术进社区活动,从总体上提高社区居民的欣赏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品位。

要以信息化为基础,搭建社区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和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让社区文化信息化服务融入社区居民生活。

六、完善社区文化宣传网络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设立社区文化建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报道社区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典型经验,介绍国内外社区文化建设的做法和发展趋势,反映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心声,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疑释惑,组织探讨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模式,增强社区居民文化追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发展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要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共青团、高校、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强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招募选拔、组织管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队伍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要动员社区文化志愿者和离退休文化工作者,开展针对城市低收入居民、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城市弱势群体的社区文化活动,扩大社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要鼓励高校、院团的文化人才,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来源:中国政协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