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产业分布

合集下载

中国四大产业基地分布图

中国四大产业基地分布图

二、辽中南工业基地(含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大连等一系列工业城市),该地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特点: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能源、治金、机械、石油、化工等。

如鞍山一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和石油加工工业、辽阳的化纤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

发展条件:①区内丰富的资源与能源;②便利的交通;③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④技术力量雄厚;⑤农业发达等,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能源与水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发挥重工业基地优势;更新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适当限制耗能大和本地缺乏原料资源的工业发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和优化环境。

二、京津唐工业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为顶点的三角地带,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纺织等工业,它是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特点: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区内约90%的工业集中在京津二市,以冶金(钢铁)、化工、机械、轻纺(纺织)、食品等工业为主。

唐山地区的采煤、冶金、陶瓷等工业比发达。

发展条件:①区内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铁、石油、海盐资源,有统一的电网,紧靠山西能源基地,);②有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并有输油管道联结东北、华北的油田;③接近消费市场;④技术力量雄厚;⑤农业基础好。

因此,工业发展条件好。

发展方向: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

三、沪宁杭工业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点的三角地带,还包括苏州、无锡、常州、熹兴、宁波、南通等城市,也称长江三角洲),它是我国第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全国产业带分布变化趋势

全国产业带分布变化趋势

全国产业带分布变化趋势全国产业带分布变化趋势引言产业带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以特定产业为核心的集聚区域。

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全国产业带的分布也发生了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趋势对于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全国产业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国产业带发展历程全国产业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规划和建设。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布局规划,如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

这些规划的实施促进了一些地区的产业聚集和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地区之间的产业差距。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全国产业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全国产业带现状1.沿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是全国产业带中最早形成和最为成熟的一个产业集聚区。

这个产业带涵盖了中国东海岸线5个省份,包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

沿海经济带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拥有一大批的港口和航运基地,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2.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全国产业带中另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

这个产业带贯穿了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从上海开始一直延伸到重庆。

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其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交通和物流等领域。

这个产业带与沿海经济带相互衔接,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制定的重点战略之一,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这个产业带涵盖了中国西部的5个省份,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领域是资源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等。

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新的资源矿产等方式,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4.北部沿海经济带北部沿海经济带是全国产业带的新兴区域,主要包括辽宁、天津和山东等地。

北部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受到了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

中考地理考前地图填充图册 专题15 中国的产业 (填图讲练课件)

中考地理考前地图填充图册 专题15 中国的产业 (填图讲练课件)
【答案】 (1)秦岭 淮 400(2)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3)旱地 小麦 水田 水稻(4)内蒙古 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 新疆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青海 青海牦牛 西藏 西藏牦牛、藏山羊(5)东北 西南 东南 舟山渔场
1.农业
1.读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分布图,填空。工业基地:A.__________工业基地 B.__________工业基地C.__________工业基地D.__________工业基地
典题练习
【答案】 沿海分布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②京津唐 沪宁杭 京沪 沪杭 市场广阔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B 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金沙江、雅砻江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成昆线等铁路线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读我国简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世界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铁路线由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构成.(2)如果几年后你到上海上大学,从乌鲁木齐出发坐火车,经过最近的铁路线依次是: ________线、 ________线、 ________线.(3)由乌鲁木齐到昆明旅游,主要乘坐火车,应先坐________线到达________ (城市),转入 线到达________ (城市),再坐________线和 ________线到达昆明.(4)图中四个主要的铁路枢纽分别是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 ,D ________ .
【答案】A.甘肃、新疆B.河套灌区 C.汾渭平原 D.东北平原E.黄淮海平原F.长江流域 G.华南
1.农业
2.读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示意图,填空牧区:①__________牧区 ②__________牧区 ③__________牧区 ④__________牧区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先进技术为基础,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的产业。

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地域广泛。

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布局,但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

这些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较早,产业链较为完善,创新能力较强。

而相对落后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第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与政策导向有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例如,国家设立了一系列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园区,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还受到人才和资金的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较高,而人才又倾向于选择发展机会更多的地区。

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往往集聚在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

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到资金的流入,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具有地域广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与政策导向相关和受人才和资金影响等特点。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也要注重解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均衡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的共同繁荣。

工业产业分布情况汇报稿

工业产业分布情况汇报稿

工业产业分布情况汇报稿近年来,我国工业产业分布情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从地域分布、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工业产业分布情况。

首先,地域分布方面,我国工业产业呈现出东中西部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东部地区集中了大量的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为代表的工业集聚区。

中部地区以武汉、郑州等城市为中心,发展出一批新兴产业,如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

西部地区则以成都、重庆等城市为核心,发展出一批资源型产业和装备制造业。

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产业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也在不断趋于均衡。

其次,产业结构方面,我国工业产业呈现出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传统制造业在东部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东部地区则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工业产业分布也在逐步调整和完善。

最后,发展趋势方面,我国工业产业将继续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行。

一方面,我国将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另一方面,我国将进一步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促进工业产业分布更加均衡,实现全国工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总之,我国工业产业分布情况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工业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以上汇报能够对大家对我国工业产业分布情况有所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我国工业产业实现更加均衡、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陶瓷企业全国产区的分布

中国陶瓷企业全国产区的分布

中国陶瓷企业全国产区的分布中国的陶瓷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陶瓷的现代化进程却不足30年的历史。

尤其是中国的建筑陶瓷产业,只是在近10年的时间内才得到快速发展的。

中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相当于欧洲的面积,所以陶瓷产业分布的跨度比较大。

目前,中国的建筑陶瓷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的广东佛山、福建晋江、华东上海周边、山东中部,以及近几年才兴起的东北沈阳、华南的江西中西部、华西的四川夹江地区、河北等几大陶瓷产区。

这些产区的年产量已达25亿平方米,占了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以广东佛山最为有代表性,产量占到中国建筑陶瓷产量的60%以上。

中国的建筑陶瓷产业的兴起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当时的特点是由台资企业在华东的上海、苏州一代设厂生产,而佛山依托当地的资源以及当时政府的政策扶持,发展了一大批民营陶瓷企业。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华东地区的诺贝尔、冠军、亚细亚等,广东的代表有东鹏、鹰牌、新中源、新明珠等。

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大批的陶瓷厂开始兴建,据统计,仅在佛山石湾一带陶瓷厂就超过400家。

这些企业除了一部分企业依靠中国大陆快速兴起的房地产行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国内市场外,有相当多的企业靠为国外客户做OEM为主要业务模式。

(一)广东产区广东是中国陶瓷墙地砖的发源地,目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主要生产基地在佛山。

佛山陶瓷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还是产品配套等方面来说,在各大产区中都属一流,引领了中国建陶的潮流。

总的来说,佛山产区主要有以下优势:1、产品创新的优势佛山陶瓷除了质量好、花色品种丰富、配套齐全之外,产品创新也是佛山陶瓷的强项。

综观中国几大陶瓷产区,其新产品、新花色、新工艺、新装备基本上都来自佛山,可以说,佛山陶瓷引领潮流,代表中国建陶业的发展方向。

2、人才优势佛山聚集和培养了中国陶瓷业最庞大的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形成了佛山陶瓷强大的人才优势,从而确保了佛山陶瓷在各产区继续领先的地位。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单元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单元复习)-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主要产业 农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农作物包括 粮食作物 和 经济作物 。 2.粮食作物以 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 为 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 饲料 和 工业原料。 3.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
中国的主要产业 粮食作物的分布
4.1 《农业》
1.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小麦 , 居民的主食是 面食 ; 2.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居民 的主食是 大米 。 3.南北方粮食作物的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一线。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由于行 业整体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技术创新动力,平均利润率仅为5.1%。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局部示意图及嘉兴气候资料图
(1)嘉兴市位于 浙江 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
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2)嘉兴成为“丝绸之府”的自然原因
中国的主要产业
4.2 《工业》
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写出图中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性质: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基地 ②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工业布局要因地制宜,需要考虑资源、人口、市场等因素。读辽中南工业基地
中国的主要产业
例题分析
D 1.我国淡水鱼生产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南地区
D.长江中下游流域
下图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2.甲处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发展(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中国大陆分省产业结构分析(人均GDP前十省份)

中国大陆分省产业结构分析(人均GDP前十省份)

中国⼤陆分省产业结构分析(⼈均GDP前⼗省份)国民⽣产总值是⽤来反映⼀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的参数,⽽⼈均国民⽣产总值则背⽤来反映⼀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产效率。

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经济体了,但是中国的⼈均GDP的才在6000-7000美元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均GDP有着5-8倍的关系。

⼈均GDP不能作为⼀个绝对的参数来衡量富裕程度,但是能够起到⼀定的参考价值。

⼈均产值前⼗省份从⼈均产值前⼗名的省份分布我们可以看到,除内蒙外,其余省份都分布在靠近东部沿海地区,⾼速的⼯业化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往来是这些地区⽐整个内陆地区拥有更⾼的产业效率的基础。

⼈均产值前⼗的省份,其⼈均产值都超过了全国的⽔平。

在总产值排名前⼗的⽣分钟,只有⼴东、⼭东、江苏、浙江、上海、辽宁进⼊了⼈均产值前⼗的省份。

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的⼈均产值排在前三位,更加说明⼤型都市拥有更⾼的产业效率和富裕程度。

江苏、浙江的⼈均产值超过了⼴东,也从另⼀个⽅⾯反映出这两个地区产业发展⽔平总体来说⾼于⼴东。

经济总量并不能完全反映地区经济的全貌⼈⼝分布情况对⽐全国⼈⼝的情况,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安徽、湖北等六个⼈⼝⼤省,并没有进⼈⼈均GDP 前⼗。

⼈均⼈⼝前⼗⼈均收⼊前⼗省份的城镇⼈⼝不仅都超过了50%,更是都超过了全国的城镇⼈⼝⽐例。

⼴东、江苏、浙江、福建都超过了60%,上海、北京、天津更是接近80%。

更快的⼯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同时也推动了产业效率和⼈均产值得增长。

总产值增速从各省⽣产总值增速来看,上海、北京、浙江、⼴东、⼭东五省2005年-2014年的复合平均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天津、内蒙古、辽宁、福建的复合平均增长率⾼于全国⽔平。

从年增长率的⾓度看,09年,各省也都受到了世界经济的的影响出现了增速下滑的情况。

⽽天津、内蒙古、辽宁三省在14年的增速凑出现⼤幅度下滑,这种增速下滑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还是需要后⾯的实际情况进⾏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产业分布以全国地理中位线的北纬35°线为界此界以北为北方区域此界以南为南方区域。

在工业生产领域,南北区域基本上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已形成的“南轻北重”的特征。

1999年轻重工业比重北方区域为33%:67%,而南方区域为48%∶52%;在全国轻工业总产值中北方区域占30%,而南方区域所占份额高达70%。

这种“南轻北重”的工业分布格局,也主要是由于能源、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煤炭、铁矿、石油这些最基本的重工业原料主要分布在北方,因而北方历来都是我国最主要的重工业基地地方政府投资重点也常常放在重工业领域,由此必然形成“南轻北重”的工业布局。

但随着我国铁矿、石油等资源短缺状况加剧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我国已经并将继续坚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南方的沿海和沿长江地区出现了利用国外资源加快发展重工业的势头。

同时,北方地区也在加紧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轻工业。

因此,从未来发展看,“南轻北重”的工业格局会逐步发生变化..1.ICT产业制造业集群点评ICT制造业包括除家用视听设备以外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和以四川、陕西为主的西部地区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地。

这些地区的集群都具有关联企业集中、生产规模大和配套能力强的特点。

典型的产业集群有天津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上海的计算机及配件产业集群等。

其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区,利用本地的要素禀赋和历史文化优势,积极地引进外部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鲜明的外部嵌入型产业集群的特点,该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和比重与产品出口所占比重都长期大于全国其他地区。

而部分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则主要以军工电子产业为主,具有自主研发、自成体系的特点,属于内生发展型的产业集群。

2.传媒业集群点评传媒业包括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及音像业。

我国的传媒业集群都分布在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比较高的省会大城市。

根据其发展特点分为:一是信息中心型。

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城市,各地海量的信息都聚集于此。

因此,吸引了大批传媒企业进驻。

二是历史传统型。

沈阳、杭州、武汉、南京、西安,这几座城市都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历史名城,是传统与时尚激烈碰撞的汇聚点。

三是电视影视中心型。

随着近几年来影视、电视剧市场的繁荣,长春、无锡等这几座城市以影视公司和影视基地为依托,形成了影视产业集群。

3.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业集群点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包含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纺织业、服装制造业、皮革羽毛绒制品业。

我国的纺织服装及毛皮制造产业集群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五省,其他零星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

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区、杭嘉湖地区、宁波、温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个别县、镇或村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纺织服装企业集群。

现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重心已经从上海、青岛、天津等大城市的传统基地转移到如星星之火般出现在广大小城镇、农村的产业集群。

其主要原因:一是纺织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广大的劳动力,加之东部沿海这些城市经济开放程度较高,有着现代化的产业技术与专业服务,使得劳动力、资本、专业技术能够有效组合,大大降低了生产开支成本;二是东部沿海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得原材料和产成品能方便的运输,还能大量的出口;三是当地政府提供了土地、工商管理、引导服务等支持政策,促进了集群地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

皮革羽毛绒制品行业属于产业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中部的河北、河南,西部的重庆、宁夏。

4.非金属制造业集群点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主要包含非金属建筑材料业、陶瓷及其制品业、玻璃及其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属于资源禀赋型,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分布比较广泛,但是也有一定的特点:一是东部沿海地区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集中度最高,特别是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当地工商业传统的影响,形成专业化分工,劳动力密集的专业镇、专业村;当地开放活跃的经济环境和政府宽松的产业政策,促使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和迅速集中。

二是中部地区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和四川境内。

从城市分布构成来看,也集中靠近材料消费需求较大的城市。

尽管这些区域资源丰富,但是集群发展缓慢。

有以下原因:缺乏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指导;当地配套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更难以进行技术创新。

由于建材、陶瓷、玻璃产业集群对资源的依赖较强,因此有从东部转向中西部的趋势,但是需要中西部城市要不断完善自己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起活跃有序的市场环境,吸引资金和相关产业的进入,快速提升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5.机械制造业集群点评机械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电气及器材制造业(除家电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我国机械制造业分布广泛,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东北、山西、湖南、湖北这类重工业基础雄厚的地区有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大中型企业周围聚集了一批产业配套的企业。

如今问题是这类政府主导型集群核心企业组织结构复杂,产品没有竞争力,导致整个集群发展缓慢。

二是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在改革开放初期,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一批港台企业,并刺激了当地民营机械企业的发展,由于当地各种配套产业发展也较快,因此机械制造产业链还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诸多行业,其集群层次也较高,正处于集群发展的高端。

但是,沿海城市重工业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也不再具优势,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正有向中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

6.家电制造业集群点评各类家用电器制造业,包括家用电力器具、照明器具、家用视听设备的产业集群。

我国家电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胶东半岛,其中以广东、浙江、山东几省最为明显。

除此之外,在中西部的部分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这些地区的家电行业中不仅有着较大的生产规模,而且集中了大量的相关企业,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抓住机遇,以优惠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在发展“三来一补”经济的基础上形成了家电产业集群。

而胶东半岛的产业集群形成则属于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型。

在政府的适当引导下,以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为核心,建立了一批相关行业企业,进而促进了配套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能在竞争中不断创新和升级的产业集群。

与此类似的还有西部绵阳地区的以长虹集团为核心的家电产业集群。

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群点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摩托车自行车制造、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

铁路机车制造产业集群属于轮轴式的产业集群,是依靠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

其分布地也是重工业较发达的东北和中西部城市,依托当地在国内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领域有先进研制能力的骨干企业,吸引聚集了大量的相关配套企业,已逐步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摩托车及自行车产业集群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广东、西部的重庆。

其集群主要是建立在农村、乡镇工业基础上。

我国的船舶制造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由于这些地区沿海的优势并且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集群属于高技术产业集群,其分布集中在科技研究能力较强的沈阳、成都、西安等。

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在五大区域: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津京地区和华中地区。

长江三角洲区以上海为龙头,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公司,均数量多、实力强,整车产量、零部件产值、成本控制、新产品推出、吸引外资各方面均在国内汽车产业集群中遥遥领先。

珠三角经济相对发达,地处沿海,改革开放早,市场发育程度高,市场化意识强,引进了本田、丰田、日产,形成了各自配套的整车制造产业链。

津京地区,依靠北京巨大的消费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国际跨国汽车公司,加上天津的港口优势,其集群优势相当明显。

东北地区是国家最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地区,汽车产品的上游产业重工业基础雄厚,其集群发展有一定空间。

华中地区也是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较好,围绕东风雪铁龙公司,汽车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

我国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刚呈雏形,有待于产品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实现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促进集群的不断发展。

8.金属制品业集群点评我国的金属制品产业集群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在河北、湖南也有零星分布。

按照各集群的发展模式,把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划分为:一是历史传统型。

河北衡水市安平县丝网业已有500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这样的基地还有永康五金、水口龙头等。

二是市场主导型。

金属制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农民通过模仿与学习,以2~3人组成的家庭工厂就开始了产品的生产,形成了金属制品的专业镇、专业村,随着发展形成了上下游产品及各类配件齐全的产业集群,也带动了一批品牌企业的崛起。

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由于金属制品产业集群内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度攀升,造成产品生产的饱和现象,加上土地、原料的稀缺,必定造成集群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从而会削减集群竞争力,最后导致集群的消亡。

因此如何进行集群内部制度创新,已经成为金属制品产业集群的首要问题。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集群点评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

我国的竹木加工产业集群集中于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其他分散于中部的河北、湖北等。

家具制造产业集群集中在广东、福建,其他分散在中部的河北、辽宁、浙江。

其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和装修业的飞速成长激活了我国家具市场,东南沿海是我国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因此吸引了台湾、香港家具制造商和配套企业大量设厂。

二是家具制造业需要相关的配套产业形成低成本的产业链。

广东、福建有相当的纺织、木材加工、小五金制造业基础,并且有着当地活跃、成熟的销售市场为依托,使得该地的家具产业都已形成上百亿元产值,上中下游产业链衔接,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集群形态。

10.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集群点评我国的软件和计算机产业集群多依托于城市,主要分布在各省会城市和各省内的一些大型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济南等地的集群规模较大,发展较快。

这种分布特点是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的。

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对于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要求都较高。

大型城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在知识储备和人才培养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