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修订稿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实践与体会

目前 在全 县农业 生产 中, 一家 一户 的生产经 营状 况 占相 当大 的 比重 , 与机械 化育插 秧要 求 的规 模化 这 生 产存 在一 定 的矛盾 。
机械 化插秧 可 以有效 地控 制苗 数及 其均 匀度 , 机
插 秧 的每 亩基 本苗 较少 ,而 且 田间苗相 对均 匀一 致 ,
个 体间 差异 小, 以有效 避免 个体 间争 光争 肥情况 的 可
2 推 广 机 械 化 插 秧 技 术 的 体 会
作者简 介 : 赵建 亚 ( 7 - , , 士 , 艺师 , 1 4 )男 硕 9 农 泗洪 县农 业委 员会 、 技 中心 副主任 。 农
2 0 0 l 1
2 1 强 化 领 导 、 重 宣传 . 注
农 田生 产 的人员年 龄偏 大 , 机械 化育 插秧技 术没 有 对 充 分 的认 识 , 为机 械化 插 秧 要花 大 本钱 , 认 而且 操 作
起 来 较 繁琐 ,不能 用 发展 的眼光 看 待机 械 化插 秧 技
术 。
农 业机械 化 是实现 农业 快速 、 效、 耗 、 准化 高 低 标 生产 的基本 条件 , 是农 业现 代化 的重 要标 志 。水稻机 械化插 秧完 全不 同于传 统 的手工 插秧 , 可极 大地促 它 进水稻 生产 机械 化 、 模化 , 规 标准 化 的发展 , 高农 业 提
113 机械 化 插秧具 有 “ .. 六省 ” 两增” 点 和“ 优
碍 了水稻 的生产 与 发展 。水 稻机 械 化 育插 秧 技 术 是 运用 一套专 门的育秧设 施 , 以插 秧机代 替 手工 的一 种 水稻机 械化 种植 技术 与方 式 。近 年来 , 洪县按 照 中 泗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标准版)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
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
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
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
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
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
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
我市水稻机械插秧推广的做法与体会

工插秧 每亩节 支 2 O元 。从 测产验 收的情 况看 : 紫泥镇 机插秧 亩 有效 穗 2 50 000 亩 , 穆平 均粒 数 10 5 每 5 . 粒。 结实 率 8 . % , 6 7 千粒 重 2 . g 理 论产 量 7 7 7 87 , 6.l
6亩左右 , 可替代 6 劳动力。 0个
( ) 稻 机 插 秧 的 效果 2水
领导和专家的精彩 授课 , 现场学 习 和 实践 了水 稻机 插 育秧 新技术 , 观 了杂交 水稻 机械化 播 种、 参 育秧 、 机插 秧等演示 , 而提 高 了对水 稻 机插 秧工 作的 认识 和关 从 键技术 的掌握 , 全市 两个 水稻 机插 秧示 范点 试验 工 为
具体的试验和推广 过程 中积 累了一 定 的经 验 , 同时 也 遇到了一些困难 , 并得到 了一些 体会 。
2 水 稻机 插秧 推广 的配 套做 法
水稻饥扫 化插 秧技 术 是一 个新 生事 物 , 打好这 定 为
l 水稻机插 秧 的优 势 和效果
() 1 水稻机插秧 的优势
示范推广 的实践 进 一步 表 明 。 稻机插 秧是 一项 水
能力的提高将发挥重要作用。
和不懈地探 索创新 , 稻 机械 化插 秧技 术 在示 范点 上 水 取得成 功 , 现 了 水 稻 机 械 化 插 秧 历 史 性 的 突 破。 实 20 05年早季 以来 。 海市的隆教 乡、 泥镇 等乡镇先后 龙 紫 进 行机插 的试验 和推 广 , 得 了初 步 的成 效 。我们在 取
机插水稻推广的实践与体会

() 带 动型 : 2示范 镇西 村农 业 主任 周建 平 , 头 购 带 买 2台插 秧机 为农 民服 务 ,06年共 在 镇西 、蒋 上 20
两村机 插 2h 4 m ,还 从 武 进 引 进 3台插 秧 机 机 插
1.h 滕村 副 主任 姜 亚 庆 、 队会 计姜 岳 明 , 购 33m ; 联 各 插秧 机 1台为农 民服 务 , 既发挥 了示 范带 动 作用 , 也
的 2 %。其 中三灯 寺 、 8 张埝 、 大南 3个 村机 插秧 面 积
已超过各村水稻面积的 6 %。 0 6 0 2 0 年该镇新推广插
秧机 4 3台 , 使全 镇插 秧机 总 数达 到 了 8 O台 , 插秧 机
已推 广到 全 镇 1 村 56个组 , 手插 秧 、 8个 9 与 直播 稻 相 比 , 现 出省 T节 本 、 害轻 、 表 病 生长 清秀 、 产量 高 等 优 势 , 步得 到农 民的认 可 。8月 1 逐 7日, 水稻专 家 凌 启鸿 教 授 视察 该 镇 国家 粮 食 丰产 T 程 示 范方 现 场 ,
杭 玉 巧 , 国祥 孙
“ 面推 广机 插 秧 , 全 5年告 别 手插 秧 ” 是 丹 阳市 , 皇塘 镇 水稻 机插 秧 推 广 的 5年奋 斗 目标 。2 0 0 6年 , 该镇 机 插秧 推广 面积 达 00 .8万 h m ,占水稻 总 面积 秧, 就省 1节本增 产 上 , _ 全镇 农 民可增 收 8 0万元 一 0 12 增加 了创收 渠道 。 . 农户 购机 积极 性普遍 高涨 至 20 0 6年 , 皇塘 镇机 插农 户共 有 7 O户 , 中拥 其 有 2台插秧 机 以上达 1 , O户 今年 平均 每 台机栽插 秧 93 m ,以育秧 栽 插成 本 6 5元/m 、机 插 费 1 0 . h 7 h 0 5 元/m 计 , 台机 可创利 7 0 h 每 4 0元 。经 过 2年机 插秧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的实践与体会

一
育秧 、统 一 插 秧 的模 式 运 作 ,为全 县 完 成机 插
秧 推广 任 务 起 到 了重要 作 用 。在 工作 中注 重工 作
机 制 的创 新 ,根据 乡 ( )村 实 际 发展 状 况 与经 镇
连云港市新浦区茶叶机械推广应用探讨
业 和社会 主义 新农村 建 设 。
( )为 实现 水 稻 增 产增 收 提 供保 障 。机械 化 2
插 秧 可 以有 效地 控 制 苗 数 及 其 均匀 度 ,有 效避 免
保 证 该 工作 能够 顺 利 开 展 ,泗 洪 县 政府 分 管领 导 多 次 召 开 水 稻 机 械 化 育 插 秧 专 门 会 议 , 周 密 部 署 , 明确 分 工 。利 用 电视 、广 播 、 报纸 和 散 发宣
在 一定 的矛盾 。
化 、标 准 化 的发 展 ,提 高 农 业 生产 水 平 ,提 高农
民生 活 质 量 ,加 快 农 业 现 代 化 进程 ,推 动 现代 农
2 推 广机 械 化 插 秧 技 术 的体 会
2 1强化 领导 ,注重 宣传 . 为 让群 众 更 深 入地 了解 水 稻 机 械化 育 插秧 ,
工 插 秧 ,它 可极 大 地 促 进 水 稻 生产 机 械 化 、 规模
实际 的育 插秧 技术 。
( ) 门独户生产现状的影响。 目前在全县 3 单
农 业 生 产 中 ,一 家 一 户 的 生产 经 营 状 况 占相 当 大
的 比重 ,这 与机 械 化 育插 秧 要 求 的 规模 化 生产 存
传 资 料等 形 式 进 行 宣传 发动 ,营造 推广 水 稻 育插
水稻机插推广工作有感

2 6 南日 农囫 0・ 04
譬 有感
昊小安 江 面 省
灰讥玷
点 工 作要 注意 相 对集 中 。第一 , 械 插 机 水 稻 机 插 技 术 当 前 作 为 水 稻 机 械 化 生 产 的
“ 颈 ”环 节 正 在 全 省 各 地 如 火 如 荼 地 开 展 , 者 瓶 笔
取 秧 面 积 可 以 变 得 更 小 , 且 可 调 (以 适 应 常 规 并
台 , 有 利 用好这 个 平 台 , 民和基 层组 织 才会 积 只 农 极 参 与 配 合 , 能 有 一 个 良好 的 社 会 氛 围 。 是 当 才 这 前 农 机 推 广 要 十 分 注 意 的 问 题 ,我 们 要 力 戒 农 机 老大 、 自成 体 系 的 夜 郎 自大 的 做 派 , 根 本 上 把 机 从 插 变成 农业 部 门乃 至政 府 的声 音 。更何 况 借 用农 业 推 广 平 台 , 以利 用 更 多 的 农 艺 科 技 人 员 资 源 , 可 把 好 育 秧 和 大 田管 理 的 技 术 关 ,这 是 农 机 技 术 人 员 在 短 期 内 无 论 怎 样 学 习也 难 以达 到 的 。 以说 , 可 只 有 利 用 好 这 个 平 台 ,在 技 术 上 可 以达 到 事 半 功 倍 的效果 , 是 水稻 机 插工 作 本身 特点 决定 的。 这 二 、 坚 持走市 场 化运 作 的路 子 。 机推 广部 要 农 门 要 学 会 转 变 角 色 ,要 从 单 纯 传 授 机 插 技 术 转 变 到 帮 助 农 机 手 自觉 依 靠 机 插 技 术 发 家 致 富 上 来 。 从 选 点上 、 策上 、 调关 系上 帮助 农 民走 集 约经 政 协
营 产 业 化 发 展 的道 路 。 学 会 调 动 农 民 的 积 极 性 , 要 发挥 农 民的创 造性 。 其 要 吸纳 农机 大户 、 粮大 尤 种
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几点体会

■
随着农业 产业 结构调 整 步伐 的加快 , 农村劳动力
大量 向二 三 产业 转 移 , 农 忙 季 节 劳动 力 紧张 、 成 本
升高 。 近年来 , 陕西 省南郑县水稻栽插 时劳 动力 日
值高达 4 5 ~ 6 0 元 。 因此 , 实现 水稻 生 产机 械化成 为
2009 02 .
农 机 科 技 推 y-
AG R ICU LTUR EM ACH INE R yY , -" E C HNO( LOG ~E XT E N S IO N
Q’E逆
三 、 技术试 验是基础
南郑县属 单季杂交 中晚稻 区 , 需 要 解决 长秧 龄 的
控秧 和茬 口 以及 均匀播种和精量取秧等问题 , 领导 小 组 及 时组 织 县 农机 管理 站 、 农 技 中心 等单位主 要 技术
人 员 , 到外省学 习经 验 , 加强对技术人员 的培训 , 对 杂交 中晚稻 的不 同播期 、 不 同播量 、 药物控制 秧苗秧
功效 。
一 、 领导 重视是 关键
南郑县 成立 了 由县 政 府领 导 任组 长 , 相 关 部 门人
员 为 成员 的领 导 小 组 , 成立 了 由农 机 、 农 艺 等 专业 技
术人 员组 成的技术实施小组 , 对机插秧技术 的试 验示
范推广起 到 了关键 的保障作用 。
二 、
群众认可 是前提
农 民是新技术 、 新 机 具 的应用 者 , 推广机 插秧技 术要 让农 民亲身感受机插秧 的优势 , 认识 到机插秧 的 好处 , 才能调 动他们应用 机插秧技术的积极性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龄 、 机插取秧量 的调 整等技 术进 行 了认 真试 验研 究 , 逐 步探索出 了适 宜南郑县 的软盘育秧和 机 插秧 技 术要
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经验与体会

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经验与体会作者:刘冰岩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2期刘冰岩(安徽省颍上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安徽颍上 236200)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大、产量高。
但是,水稻的种植条件和劳动强度与其他作物相比也最高。
特别在沿淮、江淮地区,一麦一稻的轮作方式显得尤为突出。
在三夏季节,劳动力紧张,加之外出劳务的人员逐年增多,水稻生产机械化问题迫在眉睫。
打破水稻插秧机械化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全过程中的瓶颈,推动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大面积实施,发挥机械化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巨大作用,彻底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当前农机推广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颍上县从2003年开始,在全县进行水稻插秧(育秧)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
该项技术应用了插秧机代替人工插秧的水稻移栽种植方式,主要包括适宜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技术,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技术,插秧机操作使用技术等内容。
强化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以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为核心,实现育秧、插秧、大田管理等各项技术的有机配套,实现水稻生产高效、优质、增产的目的。
育秧方式区别于传统的育秧技术,采取软盘育秧和双膜育秧技术。
实践证明,此项技术的实施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 效率高常规育秧手插最熟练的农民每人每天最快只能插1亩秧,而最小型的插秧机(如东洋PF455S)每小时可插秧2~3亩,是人工的20~30倍,高速插秧机每小时可插秧7~10亩,最高的可达每小时15亩。
并且夜间也可作业。
2 质量好机插秧的秧苗株距、行距一致,并可根据水稻品种的不同,按照种植合理密度的要求调节株距。
栽插秧苗的深浅一致,并可调节,实现浅栽不漂秧,从而达到保株、保穴、浅插促分蘖的目的。
调节取秧量的多少是针对不同品种每穴秧苗棵数而设定的功能,从而达到合理密植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罗文超: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体会
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市水稻种植靠人工栽插,手段落后,作业艰苦,效率低下,农民群众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要求日益迫切。
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与农艺配套,利用插秧机械把水稻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能满足农艺栽培要求的插秧机,其配套技术是适合插秧机使用的规格化水稻秧苗的培育方法。
为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这一难题,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在区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2001——2003年间,我们对水稻机械化栽插技术进行了引进试验。
引进韩国东洋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并摸索出与插秧机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培育技术。
通过试验,我们认为,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地区适应性好,技术先进,技术性能和作业质量能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栽培要求,与之配套的简易田间规格化毯状秧苗的培育技术非常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成熟,便于推广
该项技术既适应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分散种植需要,也适应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的需要。
它的推广应用,可使水稻
单产提高10%左右,并可使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变,将广大稻农从繁重的手插秧劳动中解放出来,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二、PF455S型手扶式插秧机技术先进,技术性能、作业质量完全满足我市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
(一)株距和取苗量等技术指标可量化调节,能完全满足农艺提出的基本苗栽培要求
基本苗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插秧苗合理的基本株数。
它对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基本苗的实现是靠单位面积上所插穴数和每穴所插株数来决定的。
不同的水稻品种则有不同的指标。
而PF455S手扶式插秧机行距固定不变,株距有3档可调,再加上取苗量可通过纵横送秧调节机构进行30种量化调节,完全能满足不同品种的基本苗要求,因而易使水稻获得稳产,高产。
这种机器的量化调节作业是人工手插作业无法相比的。
(二)标准的插秧深度,符合现代水稻浅栽理论
现代水稻栽培提倡浅栽,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低节位分蘖优势而获得高产。
浅栽是早发的必要前提条件,浅栽的技术指标是表土以下2~3厘米,并非越浅越好,大于3厘米,小于2厘米,对水稻的高产都是不利的,仅仅1厘米左右的深浅变化,人工插秧不易掌握,
而PF445S型手扶式插秧机的标准插秧深度就为厘米左右,就能很好地满足浅栽这个技术要求。
同时,该机还设计有液压仿形和插深控制系统,保证总体插秧深度的一致性,这也是人工手插难以办到的事情。
(三)宽行、窄株距栽培规格设计,符合我国水稻栽培最佳配置方式
在基本苗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栽培行、株距的配置方式不同,则水稻产量就有所不同。
因为行、株距规格不同,则形成的生态小环境则有所不同,如植株间的光照、通风条件和湿度等。
目前,我国移栽稻的行、株距配置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行、株距相等的正方形栽插方式;第二种是行距较宽,株距较窄的长方形栽插方式;第三种是宽窄行相间,株距不变,形成双行并列,也称宽窄行方式。
实践证明,第二种即宽行、窄株距栽插方式是最佳的配置方式,它形成的生态小环境最好,最利通风透光,改善光能利用率,调节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PF455S型插秧机正是按照这种栽插方式设计的,符合我国水稻栽插农艺要求。
三、机插秧苗培育技术成熟、简单、易学、易掌握
机插秧苗的培育技术是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与常规育秧相比,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其技术成熟与否是推广机插秧成败的关键。
与PF445S型插秧机配套的育秧技术,是简易田间培育技术。
它不用厂房、温棚,不需要设备,而是直接在田间制作苗床、播种、保温、保湿、出苗、绿化并炼苗,与常规育秧相仿,简单、易学、易掌握,技术非常成熟。
只要按照育秧规程操作,一般农户均可轻松培育出适合机插要求规格的秧苗来,对培育过抛秧秧苗的农户那更是轻而易举。
但需要强调的是:1、种子必须进行技术处理。
因机插秧播种密度大,要求成苗率高,总体素质均衡,所以必须进行精选、消毒、浸种、催芽等技术处理;2、为减少漏插,播种特别讲求分布均匀,尽量避免稀密不均状况;3、若是旱育:①为防立枯病,应特别重视苗床、营养土和覆土的消毒处理;②为保顺利出苗和出苗整齐,苗床、营养土水分含量应达80%以上;③为促进盘根,充分发挥旱秧优势,在苗期管理过程中,表土不发白、秧苗不卷叶就不必补水。
4、若是湿润育秧,为防烂根死苗,两叶期前不能建立水层;5、若机插面积大,应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机手熟练程度和田块具体情况,作好合理的分期播种工作,免插超龄秧。
我们开展机插秧技术试验工作及摸索的相关技术规范,得到了市局的肯定,并于今年10月在我站举行了全市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会。
总体讲,水稻机插秧技术成熟,效益明显,加快发展势在必行,全国许多省市已走在我们前列。
加快推行机插秧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重庆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相信,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坚定信
心,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成功。
(沙坪坝区陈家桥农机站工程师罗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