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处理和分析地面、大气和水体等目标的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环境监测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实时监测、数据的快速获取和分析,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而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信息,实现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中的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及时发现和跟踪大气污染源,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环境的污染和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对水体质量、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中的蓝藻、浮游植物等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及时预警水环境问题,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遥感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壤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对土壤类型、土壤湿度、土壤质地等信息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关键指标,帮助农业部门科学施肥、合理种植,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四、遥感技术在植被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的生长状态和覆盖情况对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植被的遥感影像数据,实现对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态、植被类型等信息的监测和评估。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覆盖率的变化、草原退化的情况等,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五、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城市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环境,各种先进的技术应运而生,其中遥感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就像是一双“千里眼”,能够让我们从遥远的地方获取大量关于环境的信息,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而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使得它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气中气溶胶、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信息。
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它们会影响大气的能见度和气候。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气溶胶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来确定其浓度和分布。
对于臭氧这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其在大气层中的垂直分布和浓度变化,帮助我们了解臭氧层的状况以及臭氧污染的趋势。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沙尘暴等天气现象,为提前预警和应对提供重要依据。
在水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同样大显身手。
它可以对水体的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如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透明度等。
叶绿素浓度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遥感影像的光谱分析,可以估算出叶绿素的浓度,从而了解水体的营养状况。
悬浮物浓度会影响水体的浊度和光学特性,遥感技术能够根据水体反射光谱的变化来推算悬浮物的含量。
另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水域的范围、水温和水流量等,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监测河流、湖泊的水位变化时,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面积、连续的观测数据,帮助我们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为防洪抗旱、水资源调配等决策提供支持。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能够对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等进行监测。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植被的反射光谱特征来估算植被的类型、覆盖度和生长状况。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保护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遥感技术的应用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关于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一、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意义1.1 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态系统的总和,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当前,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能够及时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面和大气等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能够实现对地表、植被、土壤、水体等环境要素进行快速、高效、大范围的监测,并能够获取环境信息的时空分布特征。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覆盖的信息,并通过遥感图像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时间段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
通过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植被覆盖监测植被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植被覆盖的信息,包括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植被高度等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覆盖监测,可以实现对植被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信息支持。
2.3 水体监测水体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水体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的时空分布信息,包括水体的面积、水质、水流方向等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进行水体监测,可以实现对水体环境的全面监测和评估,为水体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地面物体的电磁辐射信息,进行远距离观测和测量的技术手段。
它具有高效、快速、全面的特点,因此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气污染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气中的气体和颗粒物的光谱信息,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大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情况,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气候变化研究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表面温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情况,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质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的光谱信息,实现对水质的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大范围内的水质情况,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水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土壤污染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土壤的光谱信息,实现对土壤污染物的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内的土壤污染情况,为土壤修复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土地利用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生态系统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物种分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物种的分布和数量情况,为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物种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变化,为制定物种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进行非接触式、远距离、全方位的数据采集和信息获取技术。
该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手段,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1.环境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及大气环境的全方位监测。
例如通过卫星图像可以检测出自然灾害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也可以监测大气温度、雾霾、污染物等,从而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资源管理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覆盖、自然资源、能源资源等进行监测与分析,促进对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
例如卫星遥感图像可以检测土地变化,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监测能源资源,如矿物燃料、气体等,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3.城市规划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和建筑物分布进行监测与分析,以帮助城市规划部门更有效地规划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例如卫星遥感图像可以检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和覆盖范围,同时也可以对城市中的建筑物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帮助规划部门更好地规划城市的新增建设项目。
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超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高分辨率方向不断发展,目前的民用卫星已经可以获得亚米级分辨率的数据。
超高分辨率数据的获得可以更精细地识别建筑物、植被、水体等地貌特征,同时也可以对城市交通、排污口等进行更精细的监测。
2.多谱段遥感目前卫星遥感技术的数据获取主要还是针对可见光谱段,但是可见光谱段的数据并不能满足所有需求。
因此,未来卫星遥感技术将会向多谱段方向不断发展,包括红外波段、微波波段等,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并促进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
3.算法目前卫星遥感数据需要经过多次处理才能得到可用结果,而这些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和开发已经逐渐成为成熟的领域。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其灵活、高效、实时等特点,为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和发展前景,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一、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利用搭载在无人机上的遥感设备进行环境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目前,无人机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植被监测等方面。
通过对环境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多光谱数据的采集,无人机遥感可以实现对环境信息的全面、快速和精准获取。
二、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优势1. 灵活性: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灵活地获取环境数据,无需受地形、道路等因素的限制。
这一特点使得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具有优势,例如山区、森林等难以到达的地区。
2. 高效性: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而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环境数据采集和处理,提高了监测效率,降低了监测成本。
3. 实时性: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并传输环境数据,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实时的监测手段和决策依据。
在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迅速响应,提供及时的支持。
4. 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设备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对环境监测具有更精准的刻画能力。
这对于监测目标细节的分析和特征提取具有重要意义。
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1. 水质监测: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域的高分辨率影像和水质参数数据,辅助监测水体的透明度、叶绿素含量等水质指标。
通过无人机的快速响应和广域覆盖,可以在水质突变事件发生时及时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预警。
2. 土壤监测: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壤的多光谱数据,并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土壤质地、水分含量等指标。
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环境科学、气象科学、地质探测、城市规划等领域,环境遥感监测技术都能够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监测手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概述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卫星、无人机等远距离观测手段获取大气、地表、水体等环境参数数据的技术。
它具有数据量大、信息丰富、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可以实现对环境状况的全面监测和分析。
目前,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光谱遥感、辐射遥感、激光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等。
光谱遥感是利用光谱特性获取地表覆盖类型、土地覆盖程度、植被状况等环境信息的遥感技术。
在环境遥感监测中,光谱遥感技术常用于监测植被覆盖变化、水体富营养化、土地退化等问题。
辐射遥感是指利用地球表面和大气层所辐射出的电磁波信息获取环境参数的遥感技术。
它可以监测大气温度、悬浮颗粒物、气溶胶、臭氧等大气成分的浓度分布情况。
激光遥感是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空间地物高程、三维形态和建筑物属性等信息的遥感技术。
在城市规划领域中,激光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建筑物高度测量、三维地球模型制作等方面。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获取地表物理参数的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质探测和大气探测等方面。
二、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1)大气环境监测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可以用于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监测大气中的气体浓度、悬浮颗粒物等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大气污染事件,保障公众的健康。
同时,还可以用于大气质量评估和分析,为制定环境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水环境监测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可以用于水体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水体中的营养盐、有机物质等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等问题,保证水环境的安全。
同时,还可以用于水资源的监测和利用,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3)地面环境监测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可以用于地面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遥感技术在城市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污染监测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治理城市污染,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应运而生,遥感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大面积、快速的监测手段,在城市污染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技术是通过传感器从远距离接收和记录目标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目标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在城市污染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和航空遥感数据。
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等优点,能够对城市进行大面积的宏观监测;航空遥感则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获取更详细的城市污染信息。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大气污染是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中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可以反演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气溶胶光学厚度是指气溶胶对太阳光的消光作用,它与颗粒物的浓度密切相关。
通过建立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地面实测颗粒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估算出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分布。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在特定的波长范围内具有特征吸收光谱,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光谱分析,可以获取它们的浓度信息。
三、遥感技术在城市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城市水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遥感技术在城市水污染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城市地表水的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水体的颜色、透明度、温度等参数来判断水质状况。
例如,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水体颜色发生变化,通过遥感影像可以识别这种变化,从而判断水体是否受到富营养化污染。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城市污水排放口的位置和排放情况,为污水治理提供依据。
对于城市地下水的监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面沉降、土壤湿度等参数间接反映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点,是实现宏观、快速、连续、动态监测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阐述了遥感监测技术概述,在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中的应用,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境;污染;遥感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也时有发生。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获取环境信息的有力手段,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极有效的技术。
运用遥感技术监测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状况,正确评价环境质量,寻求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遥感技术概述
1.1基本概念
遥感技术是从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
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
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
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
1.2特点
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质量高,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等优势,还能发现用常规方法往往难以揭示的污染源及其扩散的状态,因此遥感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监测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其最重要的作用是不需要采样而直接可以进行区域性的跟踪测量,快速进行污染源的定点定位、污染范围的核定、大气生态效应、污染物在水体、大气中的分布、扩散等变化,从而获得全面的综合信息。
2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远距离不直接接触物体而识别、测量并分析目标物性质的技术,根据所利用的波段,遥感监测技术主要分为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热红外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三种类型.当前,遥感的应用已深入到农业、林业、渔业、地理、地质、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地球资源勘探、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和军事侦察等诸多领域。
3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
3.1水环境污染遥感监测
对水体的遥感监测是以污染水与清洁水的反射光谱特征研究为基础的,可以采用以水体光谱特性和水色为指标的遥感技术。
遥感监测视野开阔,对大范围内发生的水体扩散过程容易通览全貌观察出污染物的排放源、扩散方向、影响范围及与清洁水混合稀释的特点.从而查明污染物的来龙去脉。
3.1.1泥沙污染及水体浑浊度分析
水体中泥沙含量增加使水反射率提高.随着水中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及悬粒径增加,水体反射量逐渐增加,反射峰亦随之向长波方向移动,即红移.又由于水体在0.93~1.13μm附近对红外线吸收多,不适宜作悬浮泥沙浓度的判定波段.定量判读悬浮泥沙浓度的最佳波段应在0.65~0.85μm之间。
3.1.2城市污水监测
城市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带有大量有机物,它们分解时耗去大量氧气,使污水发黑发臭,当有机物严重污染时呈漆黑色,使水体的反射率显著降低,在黑白像片上呈
灰黑或黑色色调的条带.使用红外传感器,能根据水中含有的染料、氢氧化合物、酸类等物质的红外辐射光谱弄清楚水污染的状况.水体污染状况在彩红外像片上有很好的显示,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污染物运移的情况,而且凭借水中泥沙悬浮物和浮游植物作为判读指示物,可追踪出污染源。
3.1.3废水污染和水体热污染调查
废水由于水色与悬浮物性状千差万别,特征曲线上的反射峰位置和强度也不大一样。
废水污染一般用多光谱合成图像进行监测,有的根据温度的差异也可用热红外方法测定.热污染使用红外传感器,能根据热效应的差异有效地探测出热污染排放源,热红外扫描图像主要反映目标的信息,无论白天、黑夜,在热红外像片上排热水口的位置、排放热水的分布范围和扩散状态都十分明显,水温的差异在像片上也能识别出来.利用光学技术或计算机对热图像作密度分割,根据少量同步实测水温,可正确地绘出水体的等温线.因此热红外图像能基本上反映热污染区温度的特征,达到定量解译的目的。
3.2大气污染遥感监测
大气遥感是利用遥感器监测大气结构、状态及变化。
对于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微量气体成分具有各自分子所固有的辐射和吸收光谱,可以通过测量大气的吸收及辐射的光谱而从其结果中推算出来。
3.2.1有害气体的监测
人为或自然条件下产生的so2、氟化物等对生物肌体有毒害的气体,通常采用间接解译标志进行.植被受污染后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下降,其颜色、纹理及动态标志都不同于正常的植被,如在彩红外图象上颜色发暗、树木郁闭度下降、植被个体物候异常等,利用这些特点就可以间接分析污染情况.对于地面污染,例如农田遭受污染之后,作物的生长将起特殊变化,地下水的污染也会引起地面植被的变化,与正常生长区的作物有不同的光谱表现.多光谱成像仪能监测这些变化,从而圈定地面污染分布范围,进一步对地面污染预防规划。
3.2.2臭氧层监测由于臭氧对0.3μm以下紫外区的电磁波吸收严重,因此可以用紫外波段来测定臭氧层臭氧含量的变化.在2.74μm处有个吸收带,可以用频率为11083mhz的地面微波或用望远镜来测定臭氧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又由于大气中臭氧含量高则温度高,又可以用红外波段来探测。
4发展趋势
遥感影像获取技术方面,随着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开发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资源遥感对高精度遥感数据要求的提高,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总发展趋势。
雷达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影像的获取能力以及对一些地物的穿透能力,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必将是当前及今后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遥感信息模型的发展方面,遥感信息机理模型的发展和拓宽,特别是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与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综合应用也将是一个重要研究和应用方向。
将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ps)、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技术集成,利用环境污染遥感监测集成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智能化程度,从而大扩展环境监测的应用范围,开发集gps、rs、gis、es于一体、适合环境保护领域应用的综合多功能型的遥感信息技术,也将是今后环境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5结束语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应依托我国的对地观测技术和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计划,同时充分利用国际上资源环境卫星系统,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大力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监测网点和常规监测方法,采用遥感技术与
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我国的环境污染遥感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晓雪.基于遥感技术的环境监测应用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4)
作者简介:
刘越超(1994,7),男,汉族,吉林四平人,本科,研究方向:遥感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