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青海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合集下载

学习青海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青海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青海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学习青海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一毛泽东同志说:“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

”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坚决克服作风漂浮、工作不实,坚决克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坚决克服心态浮躁、好高骛远等不良作风,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让每一步脚印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好作风不会不请自来。

“固本培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激浊扬清”,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立规明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上率下”,领导带头立标杆、作示范……一系列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法论,保证我们党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需要用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敲,常抓不懈。

曾经的拉乙亥麻村贫困落后,在村党支部书记华格加的带领下,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全体党员同心协力,抓党建促发展,把一个班子战斗力不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治安混乱的落后村,转化为蓬勃发展、富裕和谐的先进村,发生了从“问题村”到“先进村”的巨变,同时也交上了一份“两学一做”的优异答卷。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贯彻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统一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紧扣主题深入“学”,“四个意识”显著增强;落细落小从严“管”,党内生活严格规范;聚焦问题及时“改”,基层党建不断加强;对照标准扎实“做”,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推动学习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员干部自觉解剖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查找自身存在的不符合党和人民利益要求的缺点不足,自觉清除思想上的灰尘杂质和心灵上的污垢,把好廉洁关、自律关,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始终保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已然形成,推动了各项事业不断走向前进。

认真贯彻党代会精神奋力实现新青海目标

认真贯彻党代会精神奋力实现新青海目标

认编者按对青海历史方位和外部环境的认识与判断省委党校吴玉敏首先,青海进入跨越式发展始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新世纪之后则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我省实现了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实现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特别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因为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层次不断提升、发展的优势逐渐显现、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发展的成果更多惠民、发展的环境愈发向好、发展的合力广泛凝聚、发展的引领更为有效、发展的保证更加坚强,青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其次,客观准确地把握省情,实事求是地对待发展中的问题,是更好地推动青海进步提升的必要前提。

我省仍然存在着发展不足、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任务艰巨;贫困发6月14日,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省社科联、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联合召开了省垣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

会上,与会领导、学者围绕党代会精神,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理论与实践的层面进行了热烈交流和深入研讨,取得了共识,凝聚了力量,坚定了信心,激发了干劲。

为更好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在实处,现将座谈会发言摘要刊登,以期更加深入地宣传阐释研究党代会精神,更加坚决地高举旗帜、奋发有为,干出一个新青海。

生率较高,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基层基础工作、干部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艰巨等问题。

青海所处的欠发达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

第三,在准确把握青海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同时,还要全面分析掌握所处的外部环境,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推动新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面向未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以战略眼光认清我省所处的外部环境。

第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拓展了青海发展的新空间,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二,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大潮,推动青海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三,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临近,引领青海发展实现新提升。

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

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

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作者: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7年第11期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西宁胜利闭幕。

省委书记王国生主持会议并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出部署。

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建军,省委副书记刘宁,省委常委王晓、公保扎西、滕佳材、张西明、王予波、严金海、王宇燕、于丛乐出席会议。

王国生指出,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

大会确立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省的首要政治任务。

全省上下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践行中央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总体要求,掀起我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潮,把全省各族人民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青海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王国生强调,要领导带头、抓好结合,深入系统学习十九大精神。

领导干部要自觉担负起示范引领、带学促学职责,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研读十九大报告,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气力、下功夫,同时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学习,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列出学习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省委中心组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真正成为学习的“示范班”。

全省领导干部培训班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培训效果。

统战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发挥优势,推动十九大精神学习培训向基层覆盖延伸。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在持续深入上下功夫。

把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学习新修订的党章结合起来,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真正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规范行动。

增进人民福祉,开创青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增进人民福祉,开创青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增进人民福祉,开创青海更加美好的明天作者:许籍尹陈奇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2017年第8期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深刻严谨地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准确清晰地提出今后五年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吹响了各项工作的冲锋号。

报告提出今后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一个个民生目标,让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本期昆仑讲堂·面对面栏目,记者采访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分党代表和基层党员干部,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悟,现予整理摘发,敬请读者关注。

生活幸福,才能彰显追求,这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最终目的。

民生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买菜到就业,从上学到看病,都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直接感受到,可谓是一分一厘、一草一木、一针一线、一砖一瓦都会牵动人心。

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更加富裕的新青海,就要使全省综合实力强起来,让各族人民过上有保障、有质量、有尊严的好日子。

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有效解决,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就业更加充分、居住更加舒适、出行更加便捷,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 年,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家住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城北村的陈孝德家新修的现代化房屋干净气派,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他激动不已:“如今的生活真是太好了,感谢党的政策,感谢政府的支持,帮我把家里的房子盖得这么好!”陈孝德以前的家,是土木结构的房子,屋内陈设简单、衣食简朴,如今陈孝德住的是现代化的大房子,一进屋“家和万事兴”的刺绣图装裱在墙上,电视里正在播着连续剧,新的沙发,新的茶几,房间里的一切都展现着新生活的美好。

是什么造就了这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循着郭勒木德镇开展精准扶贫的路子,我们看到的是郭勒木德镇党委、政府“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农村合作社,通过“手把手”“手牵手”搞好传帮带,实实在在地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是格尔木市党委、政府努力让广大老百姓继续共享发展成果,打通了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路子;是干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好作风,作风好则民心齐,民心齐则干劲足,干劲足则发展快。

善择诤友人生无忧

善择诤友人生无忧

畅所欲言Editor/陈奇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一个新青海?怎么能够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怎么能够在“两个百年目标”面前真正做到有信心、有底气、有保证?在新青海建设变动不居的岁月交替,用双手摩挲时光,用勤劳捍卫心志,用坚守笃定前行,自能做到不疑不惧。

而时时回望、反躬自省、扪心自问,在检视探查、明辨慎思中矫枉扶正、立德立行,在拾遗补缺、充电加装中增强智慧、提升能力,必能卓立潮头、恬然风流。

善择诤友人生无忧文•蔡建军“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党员领导干部社会交往不是个人小节,既要有原则,更要讲政治。

人是社会成员,不可能遗世独立。

党员领导干部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难免会有人际交往、人情往来。

正常的人情往来,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纽带。

《诗·小雅》云:“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说的是交友的重要性。

但领导干部手握至高无上的公权,掌握大量公共资源,肩负为公众服务的使命,责任重大,地位特殊,交什么样的人,怎样交往,事关个人政治前程,还会影响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老虎”“苍蝇”一起打,党员领导干部不断绷紧规矩纪律之弦,对人情“围猎”的一般“套路”、有形“陷阱”,大都能防微杜渐,可以识破抵制。

但是,一个人平日里嘘寒问暖,需要时随叫随到,大大小小家事热心张罗,这样“不走钱”“热心肠”“烧冷灶”“做长线”的“感情牌”,如果让人“心安理得”“麻木不仁”之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钻上“圈套”,上了“贼船”。

毋庸置疑,人的任何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利益的影子。

许多人都是为谋利才奔你的椅子而来的,并非想要交朋友。

而当利益与义气熔于一炉,掉入“陷阱”也就指日可待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这是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的告诫,也是他人生的经验之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21年前发表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我们必须过好‘两关’。

第一关是‘自我关’,第二关是‘人情关’,以上这两关,不是要不要过,而是非过不可。

中共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中共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中共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简历作者: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7年第06期王国生同志主要简历王国生,男,汉族,1956年5月生,山东东阿人,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现任十八届中央委员,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曾任山东省聊城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91年10月任聊城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高唐县委书记;1994年6月任聊城地委副书记、高唐县委书记;1995年1月任聊城地委副书记;1997年12月任山东省劳动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1998年6月任山东省贸易厅厅长、省政府财贸办公室主任;2000年1月任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书记;2000年8月任连云港市委书记;2001年11月任江苏省委常委、连云港市委书记;2001年12月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4年6月任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8年4月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2008年8月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兼省委党校校长;2010年9月任江苏省委副书记;2010年12月任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2011年2月任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2011年5月任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2016年6月任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2017年1月任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

王建军同志主要简历王建军,男,汉族,1958年6月生,湖北十堰人,1978年1月参加工作,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现任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曾任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干部二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室主任;1995年5月任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2000年4月任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党组书记,2000年12月兼任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04年3月先后任青海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办公厅主任;2005年8月任青海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2007年1月任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2010年9月任青海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西宁市委书记,2010年11月兼任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2011年12月任青海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2014年5月任青海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西宁市委书记、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2017年1月任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省委党校校长;2017年5月任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四个转变”助力青海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个转变”助力青海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专题策划Editor /陈奇面向新形势,立足省情实际,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提出未来五年青海将立足“四个转变”新思路,努力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的发展目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既是省委对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省各族群众的热切期盼。

青海当前的发展实践为“一个同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来,全省上下多年努力,抢抓时代和政策机遇,三江源区地区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系列生态工程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逐步完善,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呈现出特色优势明显、结构日趋合理、转型升级加快、要素逐步集聚等特点,绿色发展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以精准脱贫为重点任务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用九个“发展”来概括5年来的实践特征,充分表明青海的发展阶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优势性、稳定性、竞争性逐步增强,这些实践成果为下一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

面向未来,正如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指出的,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青海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青海只有立足省情谋新求变,才能实现既定目标,要努力在“四个转变”中谋划新思路、推动新发展、开辟新境界。

可以说,“四个转变”坚持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是青海“一个同步”目标实现的最有效路径。

首先,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是“一个同步”目标实现的责任担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面对生态保护这个大趋势、大战略,青海作为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经济总量和生态地位对国家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四个转变”助力青海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苏海红编者按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青海。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年1—4月民生十件实事进展情况的督查通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年1—4月民生十件实事进展情况的督查通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年1—4月民生十件实事进展情况的督查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17•【字号】青政办〔2017〕90号•【施行日期】2017.05.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年1—4月民生十件实事进展情况的督查通报青政办〔2017〕9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广电局、省体育局、省扶贫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残联、省妇联,青海保监局:为扎扎实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庄严承诺的民生十件实事,加快推动工作进度,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民生十件实事工作及任务分工的通知》(青政办〔2017〕13号)精神,近期,省政府督查室会同省委督查室、省交通运输厅、省科技厅等部门,采取书面普遍督查、电话跟踪督办、深入州县实地调研、现场查看以及暗访的形式,对各责任地区和责任单位民生十件实事任务进展情况进行了逐项对接,专项督查,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一、民生实事任务推进落实情况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全省民生十件实事共涉及47项具体任务,截至4月底,已完成12项,启动45项(但无实质性进展6项),未启动2项,其中,全省13项民生指标调标工作已完成10项。

从督查总体情况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全省“百日攻坚”行动的有力推动下,各责任地区和责任单位对各项工作抓得早、抢在先、落地实,民生十件实事推进有力,进展顺利,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省民生十件实事任务分解下达后,各责任地区和责任单位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从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履职尽责,及时研究部署,积极组织实施,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民生实事做实做好,令百姓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