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小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

合集下载

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

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

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摘要:小井眼开窗侧钻井工艺技术的运用,分析小井眼侧钻井实际固井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难点,提出解决小井眼开窗侧钻井固井工艺技术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对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引言国内多数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在长时间的开发生产中由于套管变形、损坏、井下落物施工、井下水锥、气锥各方面影响导致油井已经不能正常生产,为降低钻井成本,开发油田潜力,国内开始广泛研究推行小井眼开窗侧钻井。

1小井眼水平井技术简介小井眼水平井技术是指用直径小于等于6″的井眼穿过目的层,井斜不小于86°,并保持这一角度直至打完水平段的一种钻井技术。

具有小井眼井和水平井的双重优点,具有机械钻速高、钻井成本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少等优势,在老油田加密井开采剩余油、老井和报废井改造再利用,以及特殊油气藏资源的开采中得到广泛应用。

小井眼钻井技术在国外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使用该项技术,节约了钻井成本,20世纪60年代前后是国外小井眼技术发展的高峰期,世界上各石油公司共钻超过3200口小井眼井,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进入21世纪前后,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小井眼技术未得到足够重视,技术也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直到近10年来,各老油田开发进入后期和国际油价的下跌,小井眼技术和小井眼水平井技术再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除了在1000m以内浅井中得到应用,在垂深超过3500m的深井中也得到较大范围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小井眼水平井钻井优势2.1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外针对小井眼钻井技术的研发进展飞速,从小井眼钻井钻机、配套工具(井口、防喷、井下动力钻具)到小井眼钻井的整套技术(井控技术、固井技术以及钻井液优化等),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小井眼钻井技术安全高效地发展。

2.2环保压力减小国内外对钻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非常重视,常规钻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钻屑、废油、泥浆以及钻井液,还有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都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地层钻井技术研究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地层钻井技术研究

从 表 1中 可 以 看 出 , HJ T6 3 7 G 钻 头 较 HJ T 5 3 7 G 钻 头 使 用 时 间 明 显增 加 。2号 钻 头 是 第 1只
HJ T6 3 7 G 钻头 ,由于对 钻 头判 断 缺 乏 把 握 ,在 纯 钻 进 6 9 . 5 h后 起 钻 检 查 钻 头 ,发 现 起 出钻 头 完 好 。5
难 ;②石 炭系 地层 钻进 易斜 ,钻具 失效 事故 频繁 ;③ 部分 石炭 系地层 裂缝 发育 ,井 壁稳 定性 差 ,且 石炭
系地 层岩 性都 是硬 脆性 的火 成岩 ,受 到碰撞 、挤 压 等外力 作用 时容 易产生 掉块 ,复杂情 况多 。
2 钻头选型
胜 利渤海 钻井 2 O 1 2年 在 乌 尔 禾 西 北 部 的 哈 山 3井 进 行 了 针 对 石 炭 系 地 层 的 钻 头 优 选 研 究 。 哈
田在 西部新 区的勘探 步伐 。因此 ,提高 石炭 系地 层 的钻井 速度 ,对 于加快 西部 新 区勘 探 开发步 伐具 有重
要 的实 际意义 。由于石 炭系 的地 质特征 , 钻 井 面 临 的技 术 难 点 主要 体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① 火 成 岩类 , 包括 安 山岩 、玄武 岩等 岩石 坚 硬 ,机 械 钻 速极 低 ,牙轮 钻 头 损 坏严 重 ,钻 头 使 用 寿 命低 ,钻 头 选 型 困
井石 炭 系 ( 1 5 O ~1 1 8 2 m) 平 均 机 械 钻 速 3 . 0 7 m/ h ;红 1 井自2 4 6 7 m 进 入 火 成 岩 ,钻 至 2 6 8 4 I T I 平 均 机 械
钻速 4 . 0 3 m/ h 。各井 因埋 深不 同 ,钻井 速 度 差 异 较大 ,但 整体 机 械 钻 速还 是 偏 低 。严 重 制 约 了胜 利油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区块钻井提速发展方向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区块钻井提速发展方向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区块钻井提速发展方向作者:袁赞兵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7期袁赞兵(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一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摘要】直井的防斜打直、打快,对于提高深井、超深井及各种复杂结构井的机械钻速,保证井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全球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将更加突出,深井、超深井不断增多,使得钻井科技工作者在技术方面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技术难题,需要认真规划、研究并解决。

要提高该区块的钻井速度,就必须通过技术进步、积极推广钻井新技术和科技攻关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钻井速度慢;井斜;钻具组合;随钻测斜;乌伦古地区;提速从准格尔盆地乌伦古地区目前钻井施工现状来看,受地层因素的特殊性的影响,钻井速度太慢始终是这一区块钻井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其中井斜又是制约准格尔盆地乌伦古区块钻井速度的提高的关键,严重影响钻井速度,导致这一区块深井的钻井周期都比较长,从而造成成本浪费。

因此,准格尔盆地乌伦古区块钻井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钻井提速问题。

1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地区钻井速度慢原因分析1.1地层因素影响钻井速度的提高白垩系、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底部砂砾岩较发育,严重影响牙轮钻头和PDC钻头的使用寿命。

此外,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成岩较厚、可钻性差、裂缝发育,钻进过程蹩跳钻现象严重,影响了PDC钻头的使用,同时因蹩跳钻严重导致牙轮钻头掉齿现象也特别严重,在牙轮钻头的选择方面也受很大的限制;而滴水泉组泥岩段同样比较厚且致密。

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准格尔盆地乌伦古区块钻井速度的提高。

1.2井斜影响钻井速度的提高根据本区块完钻井的实钻数据和地质设计提供的资料,本区块存在地层倾角,此外,由于岩石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即各方向强度存在差异,钻进往往沿着强度最低、可钻性最好的方向进行,而预定的钻进方向往往和可钻性最好的方向不一致,因此,受岩石的各向异性特别是受地层倾角的影响,导致本区块的完钻井都存在井斜超标的现象。

浅谈小井眼水平井开窗侧钻钻井技术

浅谈小井眼水平井开窗侧钻钻井技术

浅谈小井眼水平井开窗侧钻钻井技术摘要:石油的开采经历了较长时间,许多油井的情况发生变化,出现老化、报废的情况。

现代的技术发展,小井眼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逐步的成熟,为解决油井老化或者报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充分利用该技术能够提高老井的产量及生产效率,恢复报废井。

本文简单阐述了小井眼水平井开窗侧钻钻井技术的概念;工程方案设计,包括侧钻方式选择、井眼轨迹设计、钻具组合及钻井参数设置、测量作业等,并提出了几点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控制、摩阻及扭矩控制等,为从事小井眼开窗侧钻钻井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油田小井眼水平井开窗侧钻钻井技术研究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企业的发展,产业不断扩张,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激增。

石油产业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社会形势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油田的开发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在开采过程中,油井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使得需要多油井的产量降低,而被迫停产,设备老化,甚至直接报废等,尤其是西部地区,地层情况十分复杂,周边的环境较为恶劣,在进行勘探及开发时存在较多的困难。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即是较为先进的技术之一,其能够提高老化油井的产量,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一、小井眼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概述小井眼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属于较为新型钻井技术,其综合了定向井技术、水平井技术、小井眼钻井技术等,基本上可以视为钻井工艺发展水平的代表技术。

该技术作用在于能够恢复各种油井的生产效率,包括停产井、套损井、报废井、低产井等,并适用于开发各个类型的油藏,有效的降低油田的综合开发成本。

对于老化的油井,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结构优势,如原有的场地、地面的配套采输设备、成熟的操作流程等,深入开发油藏,有效降低钻井费用,减少套管使用费,避免了地面建设费的投入,从而控制了建设成本,也极大的缩短了施工周期,并有助于保护环境,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1]。

二、小井眼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方案设计1.侧钻方式选择侧钻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常用的侧钻方式可以分为段铣侧钻及开窗侧钻两种,二者的优势及缺点均有不同,具体内容如下:①段铣侧钻先在设计侧钻的位置,利用段铣工具铣掉一段套管,注入水泥,再利用侧钻钻具,以定向钻井的方式,打出新的井眼。

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在TKCH井的应用

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在TKCH井的应用

该技术在TKCH井的 应用可以提高油气 产量,降低钻井成 本,提高钻井效率 。
侧钻短半径水平 井钻井技术是一 种在现有井筒内 进行侧钻,形成 短半径水平井的
技术。
技术原理主要包 括:侧钻工具、 短半径水平井钻 井工具、水平井
钻井技术等。
侧钻工具主要 包括:侧钻头、 侧钻杆、侧钻
马达等。
短半径水平井钻 井工具主要包括: 短半径水平井钻 头、短半径水平 井钻杆、短半径 水平井钻井泵等。
减少钻井时间:侧钻 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 术可以缩短钻井时间, 从而降低钻井成本。
提高钻井效率:侧钻 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 术可以提高钻井效率, 从而降低钻井成本。
减少钻井设备损耗:侧 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 术可以减少钻井设备损 耗,从而降低钻井成本。
提高钻井安全性:侧钻 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 可以提高钻井安全性, 从而降低钻井成本。
添加 标题
注意事项:在应用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 术时,需要注意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 免发生井筒坍塌等事故。
提高钻井效率:缩短钻井时间,降低钻井成本 提高钻井质量:减少井壁坍塌、井漏等事故发生 提高钻井安全性:减少钻井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 提高钻井环保性:减少钻井过程中的污染和排放
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提高了TKCH井的采收率 技术特点:提高了钻井效率,降低了钻井成本 应用效果:提高了TKCH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技术优势:提高了TKCH井的采收率,降低了钻井风险
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提高了 TKCH井的产量
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提高了 TKCH井的钻井效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降低了 TKCH井的钻井成本
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提高了 TKCH井的钻井质量

对小井眼水平井开窗侧钻钻井技术解析

对小井眼水平井开窗侧钻钻井技术解析

对小井眼水平井开窗侧钻钻井技术解析作者:孔锦炜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36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钻井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小井眼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应用,为解决油井老化或者报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主要就小井眼水平井开窗侧钻钻井技术进行解析。

[关键词]小井眼水平井开窗侧钻钻井技术中图分类号:TE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069-01油田的水平井在长时间的使用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停、报废等现象,使得石油资源无法充分开发,需要对该类水平井实施有效的修复措施,让老化的油井重新进行正常生产活动。

小井眼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技术在解决该类问题上十分有效,其是属于综合性钻井技术,具有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及环保等优势,能够以较低的费用及简单的工序充分利用原油井的场地、设备等,修复套管受损、停产或者报废的油井,使之重新进入生产状态,充分开发各类油藏、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及单井的产量。

一、开窗侧钻概述先对套管的尺寸、过往的使用情况及磨损状态等因素,再根据上述情况确定某一位置,使用斜向器和开窗铣锥将其打磨成窗口形状,再利用侧钻钻具在新的位置打出新的井眼。

该技术造作较为简单方便,但是套管会对测量仪器产生磁干扰,因此在钻井过程中,钻至距离设计窗口约20米的位置,还需要使用陀螺测斜仪测量方向,确保钻井位置及方向没有偏离,需要消耗较高的成本。

二、相关设计及控制1、轨迹设定保障开窗侧钻水平井眼的施工不出现意外情况,提高施工质量,应保障井眼轨迹的合理性。

小井眼开窗侧钻水平井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考察油层性质,遵守方便开采的原则、一般水平井的特性,及套管体上开窗及定向井段的斜率高、井眼尺寸小、井段的控制长度较短等特性,还需要对原井眼的斜度、方位、走向轨迹进行参考并与新井眼的斜度、尺寸、进行对照,综合的设计出其三维轨迹,便于控制新井眼走向,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将其设计为三增轨道,井段的中部所需的斜率较小,将其视为调整部分,如果所需斜度较高的第一段及第三段出现误差时,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

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为例

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为例

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为例张晓明【摘要】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是带气顶、边水的层状构造砂岩油田,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断层发育且油气水关系复杂.K-190S井是Konys油田的一口短半径侧钻水平井,设计、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短半径侧钻技术恢复老井产能,挖掘下达乌尔组油层潜力.K-190S井存在井眼尺寸小、造斜率高、循环压耗高、摩阻扭矩大等钻井难点.根据钻井施工难点,结合地质油藏特点,对井身结构、井眼轨道剖面、钻井参数等进行了优化.优化钻具组合避免井下复杂情况发生;进行轨迹预测研究防止轨迹失控,确保中靶率,使钻头在油层中钻进;优选合适钻井参数和钻进方式以达到井身轨迹的平滑.通过利用井身轨迹控制技术、摩阻扭矩分析技术和安全钻进技术,成功解决了钻井难题,从而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5(012)011【总页数】5页(P47-51)【关键词】Konys油田;短半径;小井眼;水平井;轨迹控制;钻井技术【作者】张晓明【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研究生院,湖北荆州434023;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3.1套管开窗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集开窗侧钻井技术、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和小井眼钻井技术的优越性于一体,具有有效预防复杂层位引起的井下复杂情况,可有效缩短钻井总进尺,较小的靶前距有效提高靶前认识程度等优点[1]。

基于以上优点,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充分利用原井眼进行侧钻,扩大资源动用规模,提高采出程度,减少投资,提高效益。

1 油藏概述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发现于1985年,1997年正式投入工业开发,当前综合含水率在37%左右。

位于南图尔盖盆地南部阿雷斯库姆坳陷,具有断坳地质结构,属于加里东期和海西期褶皱带结合部,是由前古生界和下古生界的褶皱基底、侏罗系断陷和白垩系坳陷等3个构造层组成。

DX1709小井眼侧钻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

DX1709小井眼侧钻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

DX1709小井眼侧钻水平井轨迹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05-06T02:27:26.29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2期作者:李峰,树平,地力木拉提·热西提,那春雨,邹明[导读] DX1709井是为了提高滴西14二叠系梧桐沟组下气层产能和储量动用李峰,树平,地力木拉提·热西提,那春雨,邹明中国石油西部钻探井下作业公司摘要:DX1709井是为了提高滴西14二叠系梧桐沟组下气层产能和储量动用,而进行的一口侧钻水平井。

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井眼小,水平位移长,钻井难度较大,定向井钻井过程中存在机械钻速慢、钻压传递困难、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限制了定向井在开发钻井中的效益。

通过研究分析该区域地质特征、钻井难点以及已钻邻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在该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为该区域侧钻水平井单井安全提速创效工作积累了经验,对于其它类似区域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平井;技术难点;轨迹控制;提速一、区域地质概况滴西地区梧桐沟组气藏位于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东南部的滴南凸起西部,该区二叠系梧桐沟组地层与上覆三叠系百口泉组地层整合接触,与下伏石炭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为梧一段(P3wt1)和梧二段(P3wt2)两个亚组,其中气层分布在梧桐沟组一段(P3wt1),地层分布稳定,厚度在60m~80m左右(见附图5)。

DX1709井是滴西17石炭系气藏部署的一口开发井,位于滴西176岩体西北部。

2014年4月4日开钻,6月10日完钻,完钻井深3800m,完钻层位石炭系巴山组。

该井二叠系梧桐沟组和石炭系均见油气显示,其中二叠系梧桐沟组钻遇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砂岩,电测解释气层2段6.6m,石炭系巴山组钻遇储层岩性主要为玄武岩,电测解释气层5段32.6m。

2014年7月~8月该井在石炭系巴山组、二叠系梧桐沟组试气,试气结论分别为“含气水层”和“气层”。

滴西14二叠系梧桐沟组气藏东部试气结果显示,DX1709井日产气仅1.856×104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小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
为落实排66区块地质储量,部署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首口短半径水平井——排664侧井,Φ244.5mm技套内侧钻Φ152.4mm井眼。

文章介绍了轨道优化设计、石炭系地层侧钻方法、降低测量仪器磁干扰技术、钻具组合优化配套和井眼净化等工艺技术。

该井的成功钻探不仅落实地质储量,同时为后续开发井提供了施工经验和技术支持。

标签: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地层;小井眼;短半径;水平井
1 简介
排664断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车排子凸起北部,勘探程度较低,加上地质结构复杂,石炭系的岩性序列、储集空间、储盖组合、油藏类型等方面的资料缺乏,勘探成果难以突破。

因此,在排664井老井眼基础上,利用小井眼短半径技术侧钻对目的储层进行勘探落实。

该技术的实施不仅避开了上部复杂层段,而且降低勘探费用,缩短钻井周期,该井为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地层小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首次成功实施。

2 主要技术难点
排664侧井是在排664井Φ244.5mm技术套管下部裸眼段侧钻Φ152.4mm井眼短半径水平井,自侧钻点以深均为石炭系地层,主要技术难点有以下几点:(1)石炭系侧钻困难,石炭系火成岩硬度高、可钻性差、侧钻困难;为减小套管磁干扰影响,侧钻点下压4m,提高了侧钻后轨迹控制难度。

(2)套管(老技套)被磁化导致随钻仪器测量数据不准确,设计磁场强度为57μT,但实钻测量场强为100μT。

(3)造斜率要求高,设计造斜率达80°/100m。

(4)水平段长,设计水平段长529.52m,水平位移600m;钻压传递、钻进困难,根据摩阻扭矩模拟计算350m之前比较好控制,后续井段难度大[1]。

(5)岩屑返出能力差。

由于技术套管尺寸Φ244.5mm,侧钻井眼尺寸Φ152.4mm的现实情况,环空返速低,岩屑返出难;井眼小,钻进时间长,易形成岩屑床。

3 井身结构及井眼轨道优化设计
3.1 井身结构设计
根据老井的井身结构,结合地层特点、地层压力及钻井技术状况,参考已钻井实钻井身结构,以有利于安全、优质、高效钻井和保护油气层的原则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地层的不确定性,以保证完成钻探目的。

3.2 井眼轨道优化设计
为降低技套磁干扰。

直井段多钻进4m左右,至井深889m开始侧钻;按降
低侧钻段、着陆井段造斜率的原则,经过轨道优化设计及摩阻分析对比,轨道类型为直-增-增-增-稳(水平段),三个造斜段为造斜率60°/100 m 、92°/100 m 、63°/100 m,水平段稳斜角为86.94°。

4 石炭系小井眼短半径钻井技术
4.1 小井眼硬地层侧钻技术
排664侧井侧钻井段为裸眼井段,地层为石炭系,地层硬度大,可钻性差。

采用3.5°单弯动力钻具配合牙轮钻头进行侧钻。

为使大度数单弯动力钻具顺利通过Φ244.5mm套管,采用了柔性钻具组合,下钻过程中严禁转动钻具。

钻具下井后,控制钻具下放速度,严禁猛刹猛放,并时刻注意指重表读数变化[1]。

钻具下至定向侧钻位置,缓慢开泵,待泵压正常后,开始定时、定井段进行划眼造槽作业,在新井眼设计侧钻方位0°处进行划眼造槽作业。

侧钻钻进参数:钻速为第1m为4h/m,第2m为2h/m,第3m为2h/m;钻压:第1m为0t,第2m为1t,第3m加压至2-4t;排量15-16L/s,控时钻进3m后,改为控压钻进,以4t钻压钻进6m至900m。

侧钻过程中,保持每米捞1包岩屑,以对比分析侧钻效果,根据钻屑中地层岩屑含量变化,及时调整钻进参数和施工措施,直至全部为新地层岩屑为止。

井深899m处返出岩屑显示100%为新地层,本井侧钻一次成功。

4.2 降低套管磁干扰技术
因老井技套在作业后被磁化,纵向上对随钻测量仪器干扰距离增大,根据现场测量计算最小磁干扰距离为8.21m,技套与测量仪器距离分析对比表2。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多项措施:采用最小磁干扰距离为5m的随钻测量仪器;现场分析初步判断老技套为干扰源,因此采用定向钻具扫塞,下压侧钻井深,拉大套管与仪器的距离,并分析该措施可行性及操作方法;针对侧钻井深下压的实际情况,对原轨道优化重新计算;另外,如果上述技术措施无法消除磁干扰的情况,紧急准备陀螺仪器及相关配套设备,并制订了施工方案。

按照既定措施采用定向钻具扫塞至井深889m,套管鞋与测量仪器的距离增加至8.21m 时,磁场强度测量值恢复正常,开始侧钻作业。

4.3 短半径钻井技术
对轨道优化后,形成了造斜率60°~92°~63°/100 m的三段增斜设计,采用Φ120mm螺杆钻具,根据造斜率情况下入合理钻具,定向段分别采用了3.5°侧钻、2.75°增斜和1.5°中间段调整的不同度数的螺杆钻具完成定向增斜段的施工作业,水平井段采用1.25°单弯螺杆钻进,满足钻进性能及轨迹控制要求。

出于对钻具强度及高造斜率井眼轨迹控制的考虑,造斜段宜以滑动钻进为主、旋转钻进为辅的方式进行,旋转钻进可以有效传递钻压、消除摩阻、清除岩屑床等[2]。

螺杆钻具在石炭系地层中实钻造斜率和设计造斜率对比情况,见表3。

实钻情况表明,在石炭系地层中3.5°单弯最大全角变化率可达129°/100m。

4.4 长水平段钻井技术
水平段井眼轨迹圆滑状况对井眼的延伸和摩阻扭矩都有很大影响,故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的关键是保证井眼轨迹的圆滑,避免大幅度调整,主要技术措施有:(1)在钻达设计井深前提下,针对各种钻具组合,进行各种工况摩阻扭矩理论计算对比分析,优选出的优化钻具组合-复合钻杆钻具结构;结合逐次增加小钻杆的技术措施,克服钻压传递和钻进的难题。

钻具组合:Ф152.4mm3A-HJ517G (11*3)+Φ120mm动力钻具×1.25°+311×310回压阀+MWD坐键短节+Φ88.9mm 无磁承压×1根+Φ88.9mm钻杆×48根+311×410转换接头+Φ127mm加重钻杆×15根+Φ127mm钻杆现场实钻情况基本保证每趟钻进进尺和轨迹控制目的。

(2)为了充分发挥螺杆钻具的性能和提高钻井速度,综合考虑设备性能、携岩及钻压有效传递的需要,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井眼轨迹,坚持少滑动、多旋转、微调勤调等原则。

通过滑动降斜与复合导向相结合的方式保持井斜角在设计数值左右小幅度变化,复合钻进平均增斜率在2~4°/100 m,每次滑动降斜控制在5 ~7 m 左右,避免大幅度调整,保证了井眼轨迹圆滑,相应降低了井眼的摩阻系数。

整个水平段总进尺486m,其中滑动钻进进尺52m,仅占总进尺的10.69%。

(3)现场作业过程中,牙轮钻头寿命限制单趟钻进尺在40-70m之间,必须起钻更换新钻头,起到了通井、清除岩屑床作用,确保井眼暢通,保障了水平段的施工安全。

每趟钻逐次增加小钻杆长度,保证中和点处于新加钻具内,防止发生钻具疲劳破坏,确保现场施工的时效[3]。

4.5 井眼清洁技术
针对排664侧井井身结构特殊、石炭系地层硬脆性突出、造斜率达、水平段长等特点,井眼清洁问题尤为突出。

(1)优化钻具结构,提高环空返速。

由于技术套管尺寸Ф244.5mm和侧钻井眼尺寸Ф152.4mm的现实情况,环空返速低,岩屑返出难;小井眼水平段长,钻进时间长,易形成岩屑床。

在排量16L/s的情况下,钻井液在不同井段的环空返速对比见表4。

钻井液在不同井段上返速度不一致,存在高-低-高的速度差别,在低返速井段岩屑返出能力差,已形成沙桥,存在卡钻风险。

因此,采用复合钻杆钻具结构,全面考虑接入小钻杆长度,逐次增加小钻杆数量;水平段钻进,定时、定进尺搞短起下,破坏岩屑床。

保证有效安全钻进和进尺最大化。

(2)优选钻井液体系。

经过优选配比,采用低固相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保證石炭系硬脆性地层短半径水平井钻进,同时具有良好的携岩能力、润滑性能、封堵防塌性能及流变性能。

低固相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5%土粉+(0.3-0.6%)干粉+(0.5-1%)降虑失剂+(3-5%)油基润滑剂+(0.3-0.5%)烧碱+(2-3%)防塌剂+(1-2%)无水聚合醇+(0.3-0.5%)生物聚合物+(0.3-0.8%)聚阴离子纤维素满足了井眼清洁、降低摩阻扭矩的要求,确保井眼稳定,安全钻进。

5 结束语
(1)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地层利用老井眼在Φ244.5mm技套内,石炭系地层侧钻Φ152.4mm井眼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可行;(2)常规单弯螺杆可以满足该区块石炭系地层全角变化率达1.2°/m短半径水平井施工。

(3)水平井段采用低度数螺杆钻具复合钻进和滑动钻进相结合效果比较理想;采用复合钻杆钻具结构,结合逐次增加小钻杆的技术,可以满足稳斜和轨迹调整要求,同时减小摩阻和有效防止起下钻遇阻和遇卡等复杂事故的发生。

(4)建议类似的老井侧钻可以从提高排量、引进中空转子螺杆和配合变径稳定器等方面提高机械钻速。

参考文献
[1]刘仕银,王龙,毛鑫,等.塔河油田6区小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探讨[J]. 钻采工艺,2013,6(3):21-23.
[2]陈世春,王树超.小井眼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11,9 (5):11-14.
[3]唐洪林,唐志军,闫振来,等.金平1井浅层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08,12(6):11-15.
作者简介:尹祖龙(1976-),男,1998年毕业于胜利石油学校钻井专业,工程师,现从事钻井工艺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