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小故事300字

《武则天小故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武则天的小故事。
武则天呀,那可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她是咱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有一次,武则天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她的聪明和勇敢。
当时,家里来了一位很有名的相面先生,看到武则天,就说这个小姑娘将来不得了,有大出息。
后来,武则天进宫了。
宫里的生活可不容易,但是她很聪明,也很会察言观色。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回,皇帝让大家都来献计策,怎么能让国家更好。
别人都不敢说话,武则天却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皇帝对她刮目相看。
再后来,武则天一步步地掌握了权力。
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她都没有退缩。
比如说,有一些大臣反对她,说女人不能当皇帝。
武则天可不怕,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让那些大臣们都服服帖帖的。
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也做了很多好事。
她重视人才,只要有本事,不管出身怎么样,都能得到重用。
有个穷书生,本来没什么希望当官,但是因为才华出众,被武则天发现了,最后做了大官,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
同学们,武则天是不是很厉害呀?《武则天小故事》同学们,咱们接着来看看武则天的小故事。
首先呀,武则天很会用人。
有个叫狄仁杰的大臣,为人正直,武则天特别信任他,有什么大事都跟他商量。
我听说呀,有一次狄仁杰生病了,武则天还亲自去看望他,让人很感动。
然后呢,武则天对农业也很重视。
她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农民种地,还减免了一些税收,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一些。
比如说,有个地方遭了灾,武则天马上派人去送粮食和衣服,帮助那里的百姓度过难关。
还有啊,武则天对文化也很感兴趣。
她让人编写书籍,还鼓励大家写诗。
有一次,宫里举办诗歌比赛,很多人都来参加,热闹极了。
而且,武则天自己也很努力学习。
她经常看书到很晚,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就像有个晚上,外面下着大雪,武则天还在屋里认真读书。
同学们,武则天的故事是不是很精彩呀?。
武则天轶事典故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皇帝,她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武则天的轶事典故:
1. 借刀杀人:武则天在夺权过程中,巧妙地利用矛盾,借他人之手消灭异己。
她曾派部将王孝贞进攻庐江流民李贞等人的起义军,同时密令长江下游的扬子县令诱杀李贞父子。
对于另一将领琅邪王李冲,她则派“酷吏”制造流言蜚语,把李冲描绘成欲取武则天而代之的“反武”黑手,迫其自杀。
通过这一系列“借刀杀人”的计谋,武则天成功地消灭了异己势力。
2. 女皇试太子:武则天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需要选拔忠于自己且具有才干的人来担任官职。
因此,她对官员的选拔十分严格,甚至还进行了一次“试太子”的活动。
她让太子处理政务,考察其才能和品德。
试太子期间,太子处理政务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认可,这也为武则天选拔忠于自己且有才干的官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 武则天与狄仁杰:狄仁杰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多次为朝廷效力。
武则天曾问狄仁杰:“你心中有没有可以取代我的人选?”狄仁杰回答说:“君臣名分,古有定则,天下神器,非可轻也。
”这句话表明了狄仁杰对君臣名分和天下大业的重视,也表明了他对武则天统治的忠诚。
4. 武则天与佛教:武则天是一位信仰佛教的女皇帝,她大力推广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和佛像。
她还亲自撰写了《大云经神咒》等佛经,以证明自己称帝的合理性。
在她的推动下,佛教在唐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5. 石淙会饮:武则天曾与重要大臣在石淙会饮,赋诗作歌,传为千古佳话。
这些轶事典故展现了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政治家的高度智慧和才干,也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情感和趣味。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古代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古代历史上唯⼀的正统⼥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彟次⼥。
⼗四岁时,进⼊后宫,为唐太宗才⼈,获赐号“武媚” 。
唐⾼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宗并称“⼆圣”。
⾼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下⾯⼩编给⼤家讲⼀讲古代历史上唯⼀的正统⼥皇帝武则天的故事。
古代历史上唯⼀的正统⼥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即甲申年⽣,并州⼈,中国历史上唯⼀的正统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聪敏美貌的⼥皇帝,是属“猴”⼥中的“齐天⼤圣”。
她⾃幼窈窕灵巧,贞观⼗⼀年⼊宫为才⼈,侍奉唐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年⽅14岁,⼈称“武媚娘”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太⼦李治被他的魅⼒弄得神魂颠倒。
唐太宗死后,李治继位,是为⾼宗,⽽武⽒照例⼊感业寺为尼姑,她的哭泣引得⾼宗为之对泣。
由于后、妃之间的争⽃武⽒得已重⼊宫,封为"昭仪",他⽤尽⼼机赢得⾼宗专宠,反⼿为云,覆⼿为⾬,迷惑⾼宗废掉王皇后,让她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武则天精明聪慧,善于权谋,兼通⽂史书法,具有⼀个卓越的政治家的才⼲。
她不满⾜后宫⽃争的胜利,有⼼参与朝政。
开了让百官朝拜新皇后的先例,⾃显庆元年,即公元656年起,便与⾼宗共决国事,当时称为“⼆圣”。
唐⾼宗⽣性懦弱,缺乏主见,⼀切听武后裁决。
经过⼀番⽃争,武则天终于击败了以顾命⼤⾂国舅长孙⽆忌为代表的门阀集团,权倾朝野,称为天后。
唐⾼宗于公元683年病例终,武后第三太⼦李显继位为中宗。
武则天以皇太后⾝份临朝称制。
不久,废中宗⽽⽴第四⼦李旦为睿宗。
⾯对皇族诸王与朝野的反叛,她淡然⼀笑,果断地调兵遣将,迅速平定了徐敬业等⼈的叛乱,显⽰出特有的魄⼒和⾼度的军事指挥才能。
好的确“⼼⽐天⾼”,要得到⼀切⾄⾼⽆上的荣耀。
公元688年,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公元690年,宣布改制,⾃称"圣神皇帝",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代⼥皇。
关于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的故事关于武则天的故事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品才人,赐号武媚。
小编收集了关于武则天的故事,欢迎阅读。
故事一入宫之前,武则天的生活并不如意。
他的少女时期随做官的父亲在四川生活,后来,父亲去世,同父异母兄长对她们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则天在长安和姐妹、母亲有过一段很艰难的生活。
到了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太宗听说武则天美貌出众,于是将她召进宫中做了才人,这是级别很低的嫔妃,这时的武则天只有十四岁。
不过在封建社会,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都要出嫁了。
进宫之后,太宗赐给她武媚的称号,所以人们都叫她媚娘。
由于他性格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宠爱。
这使得武则天进宫十二年后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当然也没有改变、提升。
武则天的机会来自于太宗的儿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
在太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至于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在历史典籍中一般是不记载的,现在一些历史小说的描写有它的合理性,但毕竟是文学的创作,不能全信。
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隐讳的说法是驾崩。
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他们都是皇帝的“东西”,即使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动。
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后,并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想出来。
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
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
这就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一次极好体现,自己喜欢的事,即使祖先有过训令禁止,也可以找个借口去做。
故事二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品才人,赐号武媚。
太子李治一次在宫中遇见武才人,见她美貌,多看了几眼,武氏报以媚笑,两人眉眼传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氏在感业寺削发,当了尼姑。
李治即位,为高宗。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登基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
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故事。
武则天,本名武曌,生于公元624年,她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
的家庭,从小就聪慧过人,深受父母宠爱。
然而,她的人生轨迹却
因为一场政治联姻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嫁给了唐太宗李世
民的三子李治,成为了皇后。
然而,李治早逝,武则天被迫守寡,
但她并没有因此沦为平庸的宫廷妇女,而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
政治手腕,逐渐跻身于朝廷的高层。
在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的政治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她以
才智和果断的手段,成功地掌握了朝政大权,成为了实际上的皇帝。
她废黜了李治的儿子,即位为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由女
性建立的朝代——周,自己成为了周武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繁荣。
她注重教育,提倡科举制度,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使得当时的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她还重用贤臣,推
行宽政,使得百姓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武则天并非一帆风顺。
在她晚年,因为一系列政治斗争,她的地位受到了动摇,最终被迫禅让给自己的儿子,结束了她在政
治舞台上的辉煌。
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是一个女性,却凭借自己
的才智和勇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皇帝,她的执政手段和
政绩也是不可忽视的。
她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对她本人的赞美,更是对她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是对中国
历史的珍贵记录。
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的故事武则天的故事【武则天的故事一】武则天的肚量如果有谁痛骂我们,我们必须会怒火中烧。
可武则天看到骆宾王讨伐自己的檄文时,不但没有发怒,反倒欣赏起他的文采来,她感慨道:“这样有才能的人流落到那边去了,这是宰相的过错呀!”换了别人,早打听好骆宾王家的地址,派人拿他的人头去了。
此外,哪怕是至亲至宠,武则天也不会任其为所欲为。
一天,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大摇大摆地从朝堂经过,遇见宰相苏良嗣。
苏良嗣骂他无耻,还打了他十多个嘴巴。
薛怀义找武则天诉苦,满以为武则天会为他出气。
不料,武则天却说:“你进宫见我应走北门,南宫是尚书们出入的地方,你冒犯了他们,他们是有权管事的。
”武则天毕竟是武则天,她能分清什么是国事,什么是家事,两者孰轻孰重,她心里透亮。
不像慈禧,为了给自己做寿,海军军费都可挪用。
还有一次,大臣李昭德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权势太重,恐有篡位危险。
但是武承嗣却反咬一口攻击李昭德。
武则天得知后说:“我任用李昭德才觉安心,他替我分忧,你怎能和他比较?”君主如此,谁能不肝脑涂地地效命?有武则天情结的人可分为两等:第一等是用心机夺了政权,混个垂帘听政的资格,但于国无功,甚至有罪,如慈禧;第二等是有权术,有势力,但于国不利且不得善终,如武则天的儿媳韦皇后、女儿太平公主、孙女安乐公主,都曾效法武则天,但最后不是被杀就是自杀。
有武则天的野心,没有她的潜质;有武则天的残忍,没有她的肚量。
这就是许多人想当武则天,最后连慈禧都不如的原因。
【武则天的故事二】武则天识小人武则天晚年时,各地天旱灾害不断。
信佛的武则天下令赈灾的同时颁布了一条禁屠令,禁止民间屠宰牲畜。
慑于武则天威严,全国上下无不遵守。
恰在这时,开国元勋秦叔宝家的孙媳妇一胎双子,喜事临门,摆了个满月酒宴请百官。
席间,秦叔宝突然想起了“禁屠令”这事儿,心中不免惴惴。
于是敬酒时对百官说:“若说禁屠令,这天不该有此宴。
可老母亲晚年喜得俩曾孙,实在高兴。
既然各位来了还期望尽情喝酒的同时,多多包涵!”在场的人无不答应。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武则天

三一文库()〔中国古代名人故事:武则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你对她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武则天的写作素材,欢迎查阅,谢谢。
1、武则天简介武则天(624~705)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名瞾。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父士彟,贩卖木材的大商人,隋末为鹰扬府队正,与李渊有交往,李渊晋阳起兵后,士彟从至长安,贞观(627~649)中,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母杨氏,隋室疏宗。
2、武则天趣事▲(1)武后怕猫传说武则天施展手段取得皇后地位以后,原来的王皇后和萧妃被囚于冷宫中。
这冷宫全部密封了起来,只在墙壁上留有一个孔,用来传送饭食。
高宗虽然废了王皇后和萧妃,对她们仍然念念不忘,有一次他偷偷地跑去看望她们两人,王皇后对高宗说:“若是皇上还念旧情,使我们两人能重见天日,那就求皇上把这座院子取名为回院。
”谁知高宗皇帝的这次会见不但没有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反使她们惹下杀身之祸。
已经权柄在握的武则天怎能容忍王,萧复出,危及自己的地位呢?因此,当武后知道高宗皇帝探望冷宫后,大为震怒。
她瞒着皇帝传令将王、萧二人杖责一百,并残酷地砍去手足,扔入酒瓮中。
没几天,王、萧二人就命赴黄泉了。
萧淑妃死前一直咒骂武则天,说道:“阿武妖狐,这样凶残地置我们于死地。
愿我以后转世为猫,阿武转世为鼠,我世世代代。
咬断她的喉咙。
”萧淑妃的诅咒,使武则天心惊肉跳。
从此以后,她总是在梦中看见王、萧的鬼魂出来作祟,她们就像死时那样恐怖。
武则天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就劝高宗皇上移居东都洛阳,终生不归长安。
从此,武后一见到猫就担惊受怕,她在洛阳期间,严禁宫中养猫。
▲(2)天后好谄武则天在朝廷中地位日渐巩固后,在宫中与高宗皇帝并称“二圣”,被高宗皇帝封为“天后”。
也许是女人的天性使然,她特别爱听好听话,于是就有好事之徒想方设法讨好她。
有一次,襄州人胡延庆用朱砂调漆,在一只大乌龟的腹部写着“天子万万年”,以此冒充天生神物进呈朝廷。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武则天,唐朝时期的皇后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嫂嫂,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女性身份登上皇帝宝座的人物。
她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
本文将为您讲述武则天的历史故事,探索其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
一、早年经历武则天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她聪明才智、好学勤奋,早年间便展现出了杰出的能力。
因其美貌,她被选入宫廷,担任皇帝的嫂嫂,成为宫廷中备受瞩目的存在。
二、政治崛起在唐太宗去世后,武则天与后来的唐高宗结婚,并产下两个儿子。
然而,武则天的政治野心远不止于此。
她善于把握政局,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权谋实现自己的野心。
武则天凭借其聪明才智以及对政治的敏锐洞察力,逐渐获得宫廷内部的影响力,成为唐朝的统治者之一。
她聘任了一批贤能之士,实施一系列政治改革。
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举措,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改善了贫困人民的生活,并采取措施削减皇族的财富。
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唐朝的社会进步。
三、文化繁荣武则天的统治时期,也是唐朝文化繁荣的时期。
她注重教育,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为了提升国家的文化底蕴,武则天大力资助文学和艺术,鼓励文人墨客的创作。
她邀请了一大批文人入宫创作诗歌和文章,开创了摇曳多姿的盛唐文学时代。
四、神话与传说武则天的历史故事也伴随着许多神话和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传说是关于她与一只白色蛇精的故事。
传说中,武则天被蛇精附身,得到了超凡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在男权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传说既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对女性的压迫,又突显了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的非凡力量和智慧。
五、余音绕梁武则天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统治成就和政治理念对中国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她作为一位女性统治者的光辉形象也给后世女性带来了重要启示,激励他们追求真理、争取平等权益。
总结起来,武则天是一位极具历史意义的女性,她的政治才能和对文化的推动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则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千百年来,历代英豪无不是为了争夺这壮丽山河,从而使人间战火连绵。
但一时的太平盛世也使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千百位帝王,有功有过。
有的略输文采,有的治理不当,有的大智若愚,有的国法严明。
她,有着苏东坡的大气,有着李白的豪气,有着李清照的才气,有着历代帝王的霸气。
她,挥一挥衣袖,轻轻的使盛唐续上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笔。
这一笔惊天动地,绝彻今古。
她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
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于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
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
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
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把一代王朝治理为世界强国。
但在1000多年的历史评论中,有的称她为淫荡凶狠的女人,有的赞她为明察善断的君主。
如此相悖的评价,一则侧重于女人的“妇德”,一则侧重于帝后的政绩,各执其理,莫衷一是。
出生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
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
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
入宫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则天长得明媚娇艳,楚楚动人,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称武媚娘。
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
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邀宠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十年多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
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找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
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号称“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
当时武则天侍候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
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
”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
这也正是武则天的的一条驭政之道。
出家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干被废,晋王李治被立。
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
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的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回宫永徽二年(651年)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宫。
这年武则天26岁,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
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
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争宠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
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妃,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同时皇帝又应武则天的请求,追赠武德功臣屈突通等13人官爵,其中包括武则天的父亲。
这一举动使王皇后大为震惊,当初武则天仅仅是个先朝宫女,今天突然变成生有皇子的昭仪,而且出生于开国元老之家,这时的王皇后深切的感受到武则天的威胁,于是她与武则天之间开始产生了地位与感情上的矛盾。
封后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入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
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
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
”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鸩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
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排除后患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
《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
他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插销对她们的处分。
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
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大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
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掌权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则天代理朝政。
但武则天生性霸道,故每当决事,高宗每每受制于武则天,高宗非常不满,于是在麟德元年(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
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则天即已接到消息。
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
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即被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必在帘后操纵,天下大权完全归武后掌握,甚至连生杀大事都由武后决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从命,所以,朝廷内外都称为“二圣”。
天后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繁重的国事必须由武则天来决断。
于是武则天又有了新的想法。
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撺掇高宗以孝顺的名义,把祖宗封了个遍。
追尊唐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他的皇后窦氏为太穆神皇后;追尊唐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
于是为了避讳,唐高宗自称天皇,武皇后改称天后!可见武则天这时的欲望有多大!不仅仅是这样,武则天还上书唐高宗,提出十二条改革措施,向全天下颁布了她的政治纲领。
历史书一般把它叫做建言十二事。
这十二件事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施惠百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劝课农桑,轻徭薄赋。
停止对外作战,减少公共工程。
把京城老百姓的徭役给免了。
第二方面:笼络百官。
从提高官员的待遇入手。
给八品以上的官员涨工资,给才高位卑、长期得不到晋升的中下级官僚升官。
第三方面:提高母权。
如果母亲去世,父亲还在世,也要为母亲守孝三年。
第四方面:取悦皇帝。
第一,王公以降皆习《老子》。
第二,提倡节俭,要求服务于宫廷的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奢侈品。
当时皇后的裙子一般是十三个褶,可武则天只穿了七个褶子的裙子。
提倡节俭。
建言十二事使武则天的威望更加提高了。
称帝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
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
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
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
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后来武则天废除李旦,自己决定当皇帝,立其为太子。
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
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
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武后称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
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
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选太子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
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
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
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认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为此事。
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仗。
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仗死,余党散去。
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方州设计召回李显。
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晓。
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成,忧愤成疾而死。
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
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
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入史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
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
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等迎李显太子,杀张宗昌、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
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
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
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
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
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宫,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
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
享年82岁。
遗照:去帝号,归乾陵合葬。
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以赦免。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因为她触犯了家族天下的传统,打倒所有的反对者,当了女皇帝,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指责为“狠毒、淫荡、杀人如麻”的暴君。
但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