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

合集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ppt课件(图文)pptx

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ppt课件(图文)pptx
传播蜡染技艺。
学校传承
将蜡染技艺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
进行传承。
蜡染的保护措施与政策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蜡染技 艺进行保护,打击侵权行为。
资金扶持
设立专项资金,对蜡染技艺的 传承、保护和发展给予资金支 持。
建立档案
对蜡染技艺进行建档立卡,记 录其历史渊源、工艺流程、传 承谱系等信息。
01
02
03
图案丰富多样
包括几何图形、动植物、 人物故事等,构图饱满, 形象生动。
色彩鲜艳明快
以蓝白为主色调,搭配红 、黄、绿等鲜艳色彩,形 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寓意深刻
图案和色彩往往承载着民 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具有 深厚的文化内涵。
蜡染的艺术风格与流派
民族风格
蜡染作为一种民间工艺,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 同民族的蜡染风格各异。
博物馆展览
通过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展览,向公众展示蜡染的历史、技艺和文化 内涵,提高人们对蜡染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将蜡染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推 动蜡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旅游推广
在旅游景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地,开展蜡染制作体验、蜡染产品展 示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促进蜡染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脱蜡
染色完成后,将布料 放入热水中煮洗,使 蜡质融化脱落,露出 图案。
蜡染的技法与技巧
01
02
03
04
线条表现
通过运用不同粗细、长短的线 条,表现出图案的轮廓和细节

色彩搭配
根据图案需求和审美原则,合 理搭配色彩,营造出和谐、美
观的视觉效果。

蜡染的简单介绍

蜡染的简单介绍

蜡染的简单介绍蜡染是一种传统的染色技术,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悠久的历史。

它是一种将蜡烛融化并涂在织物上,然后将织物浸入染料中的方法,以实现一种独特的图案和颜色效果。

蜡染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后来传播到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

在这些地方,人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来进行蜡染。

在印度,人们使用蜜蜡和天然染料来制作蜡染,而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人们使用蜡和人造染料来进行蜡染。

在非洲,人们使用蜡和泥浆来制作蜡染。

蜡染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人们需要准备一块织物和一些蜡。

织物可以是棉布、丝绸或麻布等,而蜡可以是蜜蜡、蜂蜡或石蜡等。

然后,人们将蜡烛融化并用刷子或铅笔将蜡涂在织物上。

涂蜡的部分将被保护起来,不会被染料渗透。

接下来,织物被浸入染料中,染料会渗透到未被蜡保护的部分。

最后,织物被晾干并去除蜡,这样就可以看到蜡染的图案了。

蜡染的图案和颜色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和工艺来实现。

最常见的技术是涂蜡和浸染,但也有其他技术,如绑扎、打结和刮蜡等。

通过这些技术,人们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花朵、动物和几何图形等。

颜色方面,蜡染可以使用天然染料或人造染料,可以实现丰富多彩的效果。

蜡染不仅可以用来染织物,还可以用来染制其他材料,如纸张、木材和皮革等。

在不同的文化中,蜡染被用于制作服装、家居用品和工艺品等。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装饰和艺术价值。

蜡染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艺,它需要人们熟练掌握染料的使用和蜡的涂抹。

同时,蜡染也需要人们具备艺术和创造力,以创作出独特和美丽的图案。

在现代,蜡染已经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手工艺活动,许多人喜欢亲自尝试蜡染,以体验其中的乐趣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蜡染是一种传统而独特的染色技术,它通过涂蜡和浸染的方式,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颜色效果。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装饰和艺术价值。

蜡染需要人们具备耐心、技巧和艺术创造力,同时也是一种受欢迎的手工艺活动。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苗族蜡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

以下是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1. 使用天然染料:苗族蜡染使用的是天然的植物染料,如靛蓝、茜草、紫梗等,这些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性能。

靛蓝是一种常见的蓝色染料,用于制作蓝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清新淡雅的艺术效果。

茜草是一种红色染料,常用于制作红花或红底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

紫梗则是一种紫色染料,常用于制作紫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高贵典雅的艺术效果。

2. 以蜡为防染剂:苗族蜡染使用的是天然的蜂蜡或石蜡作为防染剂,这些蜡在低温下会凝固,而在高温下则会融化。

蜡染艺术家通过在布料上涂蜡,形成各种图案或花纹,然后在染料中染色。

由于蜡具有防水的性能,因此染料无法渗入涂有蜡的部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花纹或图案。

3. 手工精细:苗族蜡染是一项手工精细的技艺,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艺术家根据设计图纸或灵感来源,在布料上用蜡刀蘸取熔化的蜡液进行描绘,每一刀都要准确无误,线条流畅自然。

染色时也需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以保证颜色均匀、鲜艳。

4. 图案精美:苗族蜡染的图案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常见的图案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这些图案都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传统信仰。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构图方式,创造出丰富多彩、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展现出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5. 环保可持续:苗族蜡染使用的天然染料和蜂蜡等材料都是可再生资源,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对环境友好。

此外,蜡染布料上的花纹可以通过洗涤和摩擦逐渐磨损,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

这种环保可持续的特点使得苗族蜡染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苗族蜡染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欣赏苗族蜡染,不仅可以领略到其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艺术魅力,更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蜡染ppt课件

蜡染ppt课件

不同地域特色蜡染品种
贵州蜡染
介绍贵州地区的蜡染特色 ,如苗族蜡染的图案和色 彩,以及其在贵州文化中 的地位。
云南蜡染
讲解云南地区的蜡染风格 ,如大理白族蜡染的工艺 特点和图案设计。
其他地域蜡染
简要介绍其他地区的蜡染 特色,如四川、湖南等地 的蜡染品种和风格。
名人名作欣赏与解读
名人名作介绍
列举几位著名的蜡染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简要介绍其艺术风格和 成就。
选择有潜力的学徒,通过口传心授、手把手教学的方式传 承技艺。
群体传承
在特定地域或社群内,多人共同参与蜡染制作,互相学习 、交流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署
普查与记录
对蜡染技艺进行全面普查,记录工艺流程、材料配方等关键信息 。
建立档案库
整理普查资料Leabharlann 建立蜡染技艺档案库,方便后续研究和保护。
传承人认定与扶持
03
蜡染品种与风格
Chapter
传统民间蜡染风格介绍
民间蜡染的起源和历史
01
介绍民间蜡染的悠久历史和传承,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重要地位。
传统民间蜡染的图案和色彩
02
详细讲解传统民间蜡染常见的图案和色彩,如花鸟鱼虫、山水
风景等,以及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传统民间蜡染的工艺流程
03
介绍传统民间蜡染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布料准备、蜡液制作
政策法规对产业影响解读
政策法规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工艺振兴的政策法规,为蜡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保障。
行业标准规范
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蜡染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

蜡染的名词解释

蜡染的名词解释

蜡染的名词解释蜡染,是一种源自古老传统的染色技艺,通过涂抹蜡在织物上形成阻隔,使蜡未被染色的区域在后续染料浸泡中得以保持清晰,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花纹和图案。

这门技艺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如印尼的巴厘岛、印度的卡拉巴里、非洲的尼日利亚等地均有相应的蜡染工艺。

蜡染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埃及时期。

古埃及人将蜂蜡混合植物树脂,涂抹在织物上,以实现部分染色的效果。

而到了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蜡染工艺得以发扬光大,当地人将蜡和热蜡熔体混合,用画笔或者特制的工具将蜡涂抹在棉、丝等织物之上,再进行染色。

这种蜡染技艺被称为“巴厘蜡染”,具有鲜艳多彩的特点,成为了巴厘岛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

在蜡染工艺中,最核心的步骤就是涂蜡。

在纹样设计之前,制作人需要将蜡加热至液态,然后使用画笔或者其他工具将蜡涂抹在织物上。

这一工序要求工匠们持有稳定的手艺和审美素养,因为涂蜡的过程不可逆转,任何小的错误都会对最后的染色成果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蜡染除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外,近年来亦融合了现代技术的发展,例如数码印刷和机器的辅助。

这些技术的引入使蜡染工艺更加多样化,同时也将其应用范围扩大至家纺、服装等领域。

蜡染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效果。

在经历了染色和脱蜡的步骤后,织物上的蜡便被清除,让原本未被染色的部分呈现出饱满的颜色,与染色区域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使得织物上的花纹和图案更加立体感和层次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

而且,由于每个手工制作的蜡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性也增添了其艺术价值。

蜡染作为一门传统工艺,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还融合了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创意。

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蜡染被视为宗教仪式中的重要工艺品,在庆祝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在尼日利亚,蜡染则成为了当地人纹身和服装装饰的一种方式,展现着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豪感。

蜡染作为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术,承载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它不仅仅是一种制作工艺,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蕴含着生活的艺术与智慧。

蜡染课程ppt课件

蜡染课程ppt课件
详细描述
对称的图案给人以平衡和稳定的感觉,而平衡的图案则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和层次感。在蜡染过程中,需要注意图 案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确保其对称与平衡,提升作品的艺术美感。
色彩搭配与运用
总结词
色彩搭配与运用是蜡染艺术的又一重要元素。
详细描述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能够直接影响蜡染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情感表达。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突出作 品的主题和氛围;而巧妙的色彩运用则能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蜡染过程中,需要根据创作 意图和布料特点选择合适的颜色和搭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蜡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体现了人类对 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023
PART 02
蜡染制作流程
REPORTING
材料准备
染料
选择天然植物染料,如 靛蓝、茜草红等,确保
安全无毒。
布料
选用质地细密、吸水性 好的棉布或麻布,便于
上色和呈现图案。

采用蜂蜡或石蜡,熔点 适中,便于制作蜡模。
2023
PART 03
蜡染技巧与难点解析
REPORTING
蜡温的控制
总结词
蜡温的控制是蜡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蜡染的效 果和质量。
详细描述
蜡温过高会导致蜡液过快地融化,使得图案模糊不清;而蜡 温过低则会使蜡液难以渗透到布料中,导致颜色不均。因此 ,在蜡染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蜡温,以保证蜡染效果的完 美呈现。
涂蜡
用蜡刀将熔化的蜡均匀涂在布 料上,形成一层薄薄的蜡膜。
冷却
待蜡膜冷却凝固后,用热风枪 轻轻加热,使蜡膜变得柔软。
刻画图案
在蜡膜上刻画出之前设计的图 案,注意力度和线条流畅。

蜡染技法介绍

蜡染技法介绍

蜡染技法介绍
蜡染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纺织工艺,以其独特的纹理和色彩效果而闻名。

以下是蜡染技法的介绍:
1. 材料准备:蜡染的主要材料是蜡和布。

蜡通常由动物脂肪或植物蜡制成,具有良好的粘性和可塑性。

布料一般选择天然纤维,如棉布或麻布,以保持其柔软性和透气性。

2. 画蜡:在布料上绘制图案是蜡染的关键步骤。

画蜡时,使用特制的铜刀或竹刀,蘸取熔化的蜡液,在布料上描绘出所需的图案。

蜡液在布料上凝固后,形成一层透明的蜡膜,起到防染作用。

3. 染色:将画好的布料放入染缸中,进行染色。

染缸中的染料通常是天然植物染料,如靛蓝、茜草等。

染色过程中,蜡膜可以阻止染料渗透到图案之外的布料上,从而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

4. 去蜡:染色完成后,将布料取出,用热水或蒸汽加热,使蜡膜软化并溶解。

然后用水冲洗布料,去除残留的蜡质,露出底下的图案。

5. 晾干:将去蜡后的布料晾干,即可得到具有独特纹理和色彩效果的蜡染作品。

蜡染技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纹理效果丰富多样,色彩鲜艳且持久。

同时,蜡染工艺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蜡染手工课件ppt

蜡染手工课件ppt

蜡染产业的未来展望
培养传承人才
重视蜡染技艺的传承,通过培训 、教育等方式培养新一代蜡染传
承人。
拓展国际市场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蜡染推向 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知名度。
创新商业模式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定制化服务 、线上线下结合等,满足消费者多 样化的需求。
谢谢
THANKS
文化内涵深厚
作品应充分体现蜡染的 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传递民族文化和历史信
息。
作品评价的方法与指标
主题内容评价
评价作品的主题是否鲜明,内 容是否具有深度和意义。
技艺水平评价
评价作品的蜡染技艺是否精湛 ,线条、色彩、细节处理是否 到位。
创意性评价
评价作品的创意是否独特,是 否具有新颖性和突破性。
文化内涵评价
02 蜡染制作材料与工具
CHAPTER
染料与颜料
染料
用于给布料上色,常见的有靛蓝 、藏红等植物染料。这些染料在 水中溶解后,能将布料染成各种 颜色。
颜料
与染料相似,但颜色更为鲜艳, 且颜色种类更多。它可以直接涂 在布料上,不需经过水煮。
蜡与蜡刀

蜡染的主要材料,通常使用蜂蜡或石 蜡。蜂蜡的质地较软,容易操作;石 蜡的质地较硬,但价格更便宜。
尝试使用新型材料和工艺 技术,丰富蜡染的表现形 式和创作手段,提高生产 效率。
跨界合作与创意应用
与时尚品牌合作
创意家居用品
与时尚品牌合作,将蜡染应用于服装 、配饰等领域,拓展市场应用范围。
将蜡染应用于家居用品,如桌布、窗 帘、抱枕等,丰富家居装饰风格。
与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
与其他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共同创 作跨界作品,激发创意火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染蜡染简介làrǎn传统苗族蜡染蜡染[wax printing;batik] 染布工艺。

先用液状蜡将图案绘制在布上,再经染色后除去蜡质而成。

我国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

用熔化的黄蜡在白布上绘制图案,染色后煮去蜡质,就呈现出白色图案。

始于汉代,盛于唐代。

蜡染(batik),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蜡染,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蜡染的传说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

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

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

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

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很不好看。

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

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

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

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

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及与之杂居的布依、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

蜡染的起源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丝、染色当时都设有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主持生产靛青的“蓝尹”工官。

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

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

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581--907年)。

这里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一代传一代,可以说,从我国的染织技术开创时,蜡染就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称之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蓝色蜡缬毛织物蓝色蜡缬棉织品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公元400—421年)蓝色缬绢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

这批遗存的蜡染实物中,北朝的和西凉的蜡缬织品都是深蓝色地现白花,纹样光洁清晰,古朴典雅;唐代的蜡缬绢和蜡缬纱的地子,有棕、绎、黄、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纹。

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而且流行很广,已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

这里的少数民族以蜡染作主要装饰的有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的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

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蜡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蜡染图案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而布依族则喜用几何图案。

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蜡染的发展与变迁随着苗乡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使人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传统手工产品受到了中击,因此现代苗族人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苗族社区的过剩劳动力大批加入全国劳动力迁移大军,黔东南的苗族村寨中,60%的青年人外出打工,在工作的同时,他们也逐渐接受了发达地区的价值观念。

另外,随着电影、电视等传媒深入到苗乡,拉近了边远地区与文化中心地区的距离,也加速了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

"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传统的文化传承机制之所以能有效运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传统文化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世代相传的。

"过去由于居住在高山峡谷中的苗族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只能是祖辈所创造的文化。

但是当他们有条件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后,就有了比较和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念就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

尤其是年轻人的求富意识和求知意识在外界信息的强烈j中击下表现得分外突出,他们对生存、对美、对快乐都有了与祖辈完全不同的理解。

随着外界信息的传入,年轻人价值观的变化和他们对所处的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与几十年前相比,苗族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但改变更大的是他们的心态。

以前苗族妇女画蜡染没有功利的目的,艺术劳动和生产劳动完全一致,可以说那时的苗族蜡染是一种地道的生产者为本身需要而创造的生产者的艺术。

当我们翻看苗族妇女出售的蜡染时,凭直觉就可明确地判断出这是新的还是老的。

她们的前辈在淡泊平静的心态之下点蜡,'每一笔都透着灵气,构图也用心良苦,整个画面精致而饱满。

现在尽管还有画的不错的妇女,但比起人人都是点蜡高手的时代来说,苗族蜡染无疑呈退步趋势。

经济时代改变了她们的价值观,近年来画的蜡染多是草草了事,制作速度较快,笔画也显得粗糙。

所以由于苗装的文化功能逐渐减弱,费工费时的服饰工艺也就逐渐衰落。

但新的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拓展,使苗族服饰工艺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得到了肯定,服饰工艺的传承不仅关系到苗族服饰文化的保存,也关系到了苗族人谋生技能的延续,因此可以说包括苗族蜡染文化在内的服饰工艺文化比苗族其他文化因子的发展机会更多。

从审美角度来看,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_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完形关系。

这种"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心灵的联系,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的桥梁。

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

这种沟通作用使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标与角度,从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

从文化特性来看,苗族蜡染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已由原有功利内容的意念标记转化为用做欣赏的审美形式,人们在对这蓝白相间的幽远、神秘象征符号的联想与品评中,重新领悟并充实了它的内容。

当人们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去审视与评价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品时,它实际上已超脱了自身,作为一种艺术元素进入了现代艺术生活,实现了向新的文化氛围与审美境界的跨越,展示出新的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苗族蜡染在新时代的发展虽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同样也存在着机遇。

人类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逐渐开始了全球规模的文化交流。

现代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观正渐渐同化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这显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保持发扬,还是任其自生自灭。

虽然苗族蜡染文化已经引起文化界和艺术界的重视,但其传统的独特工艺、其毫无功利内容的图案形式以及其所独具的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否以完整的,不掺杂现代.。

诠释的方式保存下来,还需关注传统民族文化的人们进一步努力。

蜡染的种类贵州苗族蜡染目前的蜡染,大体可以分三大类:—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给自绘自用的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

另—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

第三类是以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蜡染画”。

这三大类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

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

]蜡染的工艺流程蜡染制作方法,是将白布平铺于案上,置蜡于小锅中,加温溶解为汁,用蜡刀蘸蜡汁绘于布上。

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溶化后即观出白色花纹。

蜡染的材料:贵州蜡染制作工具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

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

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

就是利用它的这一特点作为蜡染的防腐剂。

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

贵州盛产蓝草,这是一种蓼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

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

贵州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

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钢刀。

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钢制的画刀便于保温。

这种钢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

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

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贵州民间蜡染的制作方法和工艺过程:『1、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

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另外一些地区则不用花样,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3、染色』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