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锚固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基础梁与承台钢筋锚固

基础梁与承台钢筋锚固

基础梁与承台钢筋锚固
基础梁与承台钢筋锚固
钢筋锚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混凝土构造物中,钢筋锚固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涉及基础梁和承台钢筋的锚固。

基础梁和承台钢筋锚固技术涉及锚固原则和方法,以及锚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以及锚固安装的正确执行。

基础梁
基础梁一般是用于连接承台和建筑物地基的梁,其主要功能是将地基负荷传递给框架结构或混凝土地基。

根据基础梁的结构特点,采用合适的钢筋锚固技术设计安装基础梁,以增强安全性能。

1.锚固原则
锚固原则是指在钢筋锚固设计中,承台与基础梁一般采用滑动锚固,应确保其安全性并考虑其变形特性。

2.锚固方法
锚固方法一般有滑动锚固和挤压锚固两种方法。

滑动锚固法是指将基础梁的钢筋与承台螺栓连接,在基础梁与承台之间设置滑动件,以实现滑动连接。

挤压锚固法是指用螺栓将基础梁的钢筋与承台紧密相连,以实现挤压锚固。

3.锚固材料选择
钢筋锚固时,应根据基础梁和承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锚固材料,以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一般采用高强度螺栓、不锈钢锚、箍筋和绑带等。

4.锚固安装
锚固安装时,应确保基础梁和承台的结合能够抵抗地基荷载,并保证钢筋锚固安装良好,以及滑动物体良好安装。

在安装时,应注意接触面的平整度,锚固件的位置的正确性,锚固件的型号和强度的选择,以及滑动物体的选择和使用。

钢筋锚固的原则

钢筋锚固的原则

钢筋锚固的原则: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且≥Lae的原则;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的原则;5、墙身的第一根竖向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竖向钢筋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的原则。

1、变截面柱墙插筋锚固为1.5Lae2、墙上柱纵筋锚固为1.6Lae3、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5、上柱直径大于下柱时应将下层柱的连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连接位置下移。

6、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全部伸入梁板内,长度为梁底以上1.5Lae。

也可采用12D(此时屋面梁上部弯折长度须为1.7Lae,避免节点顶部钢筋拥挤)和1.5Lae+20D(当柱外侧配筋率>1.2%)7、顶层中柱12D,当直锚长度大于锚固长度时可采取直锚。

8、暗柱和墙顶层锚固为Lae (自板底)。

9、框支柱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能通则通,弯锚部分伸入梁或板内Lae10、墙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长度取定:当满足直锚时为LAE,当不能满足直锚时为伸至端柱对边加弯折15D,平直段长度须>=0.4LAE11、剪力墙水平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面弯折。

12、转角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应连续通过。

1、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直锚时为>=Lae且>=0.5支座宽+5D。

2、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弯锚时为伸至柱纵筋内侧+15D弯折。

钢筋的绑扎、搭接、锚固、加密、保护、定位讲解

钢筋的绑扎、搭接、锚固、加密、保护、定位讲解

钢筋的绑扎、搭接、锚固、加密、保护、定位绑扎工艺:一、原材选用要求:1、绑扎丝:将单根钢筋绑扎成骨架或网片所用的材料称为绑扎丝,一般是经火烧、退火后的钢丝,称为火烧丝;也可用同规格的镀锌钢丝。

2、钢筋钩:钢筋钩又称为绑钩,如图(1)所示,它是用直径为12~16 mm、长度为160~ 220mm的圆钢制成。

制作的关键是将钢筋钩的弯钩与手柄成90°,这样在绑扎操作时比较省力。

为使钢筋钩在绑扎钢筋时旋转方便不磨手,可在钢筋钩手柄上加一个套管,如图(1)b所示。

另外,在绑扎钢筋时,为了使用钢筋钩扳弯直径小于6mm的钢筋,也可在钢筋钩末端开一道小扳口,如图(1)c所示。

在用量较多且没有机器加工条件的情况下,也可用直径6mm的钢筋制作简易式钢筋钩,如图(1)d所示。

图(1)钢筋钩二、长度选取及型号选用绑扎丝的规格是20~22号镀锌钢丝或绑扎专用的火烧丝。

当绑扎直径在12mm以下的钢筋时,宜采用22号钢丝(其直径为0.711mm);当绑扎直径在12~ 25 mm及其之内的钢筋时,宜用20号钢丝(直径为0.914 mm)。

绑扎楼板钢筋网片时,一般用单根22号钢丝;绑扎梁、柱钢筋骨架则采用双根22号钢丝。

绑扎丝要有合理的长度,一般以用钢筋钩拧2.5圈后,钢丝出头长度大约在20mm为宜。

钢丝太长,不但浪费,还会因外露在混凝土表面而影响构件质量。

钢筋绑扎丝的制备长度如下表所示。

钢筋直径/mm3-5 6-8 10-12 14-16 18-20 22 25 28 32 3-5 120 130 150 170 1906-8 150 170 190 220 250 270 290 32010-12 190 220 250 270 290 310 34014-16 250 270 290 310 330 36018-20 290 310 330 350 38022 330 350 370 400三、绑扎要求:1、绑扎事项: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通规中钢筋锚固问题

通规中钢筋锚固问题

通规中钢筋锚固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钢筋锚固的具体要求和规范可能会因地区、国家和工程类型的不同而有所 差异。因此,在进行钢筋锚固设计和施工时,应参考适用的通规和标准,并且由专业人员进 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பைடு நூலகம்
通规中钢筋锚固问题
3. 锚固间距:钢筋的锚固间距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通常,相邻的钢筋锚固点之间的 距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4. 锚固深度:钢筋的锚固深度是指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嵌入深度。通常,钢筋的锚固深度应 满足一定的要求,以确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
5. 锚固质量控制:在钢筋锚固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锚固的质量符合设 计要求和通规要求。这包括施工工艺、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控制。
通规中钢筋锚固问题
通规中的钢筋锚固问题是指在建筑工程中,钢筋的锚固设计和施工所需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钢筋锚固问题的通规要求:
1. 锚固长度:通常,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以确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 的粘结力。具体的锚固长度要求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和结构要求来确定。
2. 锚固形式:钢筋的锚固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弯曲锚固、粘结锚固、机械锚固等。具 体的锚固形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来选择,并符合相关的通规要求。

钢筋锚固口诀

钢筋锚固口诀

箍筋心法总诀二十二句 (2)支座上筋心法总诀 (4)吊筋心法总诀 (4)腰筋拉筋心法总诀 (5)非框架梁特征心法要诀 (6)梁标注心法总诀 (7)钢筋排布心法总诀 (8)框架梁加腋心法要诀 (9)柱标注心法总诀 (10)框架柱柱顶构造心法总诀 (11)柱根节点构造心法总诀 (12)板标注心法总诀 (13)平法板式楼梯心法总诀一十二段 (14)剪力墙心法总诀 (16)梁纵筋水平段长度“兜型筋调整值”口诀 (18)箍筋边长躲让歌诀 (18)洞口补强心法要诀 (20)墙壁特征歌诀 (21)赞美结构楼层表歌诀 (22)筋锚固插多深,钢筋锚固即本构件的钢筋伸入彼构件之内的全长度。

重点弄清伸入点位置。

直弯机械三锚分,钢筋锚固分为三种:直锚;弯锚和机械锚,在101-1图集第35页左侧部。

直锚查表按砼号, 101图集第33页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第34页,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乘以直径哪类筋,看上述两个表的左列,钢筋种类与直径,根据第1、2行的混凝土强度级。

直锚不够弯锚拐,当直锚构件宽度达不到规定尺寸时,应采用弯锚,钢筋端头加15d直钩。

零点四倍才是真,当采用弯锚时,其伸入支座内的长度,取0.4倍的锚固长度。

弯锚拐长十五d,当采用弯锚时,钢筋端头弯成直角钩,直角钩长为钢筋直径的15倍d。

上铁下铁力千钧,无论上排纵筋和下排纵筋,对于框架梁,在端头都要达到锚固数值。

机械锚固分三类,见101图集第35页左侧中部的3个小图形及说明文字。

斜钩钢板焊短筋,(a)为斜钩,(b)为钢板,(c)为短筋。

斜钩短筋长五d,(a)斜钩的平直段长度为5d,(b)钢板长宽5d,(c)短筋长度为5d。

零点七锚记在心,无论抗震与非抗震,锚入长度均0.7倍的锚固长度。

非框架梁直锚短,非框架梁的锚固长度和框架梁不是一样的。

十二倍d已够深,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锚固长度为其直径的12倍d。

腰筋构造十五d,构造腰筋的锚固长度为直径的15倍d。

腰筋抗扭同主筋。

有关钢筋锚固的构造原则

有关钢筋锚固的构造原则

有关钢筋锚固的构造原则:
优先采用平直段锚固,并且构件优先自锚
⑴水平直段优先,弯折段为辅助在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情况下,水平段的粘结能力起主导作用,弯折后的锚固效果还不足水平段的70%.
⑵构件内的钢筋锚固尽量在本构件内部完成原因是如果进入其他构建中锚固,一方面会造成其他构件内部钢筋密集,混凝土难浇筑,难振捣,另一方面,和其他构件的内部钢筋也会有位置打架的可能,所以要尽量避免当本构件锚固确实不能满足锚固长度的规范要求时,再被迫进入其他的构件内锚固,以补足长度要求。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广州陶粒厂广东陶粒厂 编辑:ejdnchh。

梁的锚固要求

梁的锚固要求
梁的锚固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拉受力要求:梁钢筋的锚固长度应足够长,以保证梁能够承受设计要求的抗拉力,避免钢筋的脱离或滑动。

2. 锚固长度计算方法: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一种是按照钢筋的屈服强度进行计算,另一种是按照构件的尺寸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

3. 结构形式和受力状况: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状况要求的钢筋锚固长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梁的中间支座部位可能需要更长的锚固长度,以保证梁的受力性能。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锚固要求,如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要求弯锚直段长度应大于等于0.4laE(laE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弯钩段为15d(d为钢筋直径)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

同时,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

总的来说,梁的锚固要求是为了保证梁与钢筋之间的可靠连接和力的有效传递,以确保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整理)钢筋锚固的基本原则

钢筋锚固的基本原则钢筋锚固的基本原则: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且≥Lae的原则;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的原则;5、墙身的第一根竖向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竖向钢筋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的原则。

1、变截面柱墙插筋锚固为1.5Lae2、墙上柱纵筋锚固为1.6Lae3、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5、上柱直径大于下柱时应将下层柱的连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连接位置下移。

6、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全部伸入梁板内,长度为梁底以上1.5Lae。

也可采用12D(此时屋面梁上部弯折长度须为1.7Lae,避免节点顶部钢筋拥挤)和1.5Lae+20D(当柱外侧配筋率>1.2%)7、顶层中柱12D,当直锚长度大于锚固长度时可采取直锚。

8、暗柱和墙顶层锚固为Lae (自板底)。

9、框支柱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能通则通,弯锚部分伸入梁或板内Lae10、墙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长度取定:当满足直锚时为LAE,当不能满足直锚时为伸至端柱对边加弯折15D,平直段长度须>=0.4LAE11、剪力墙水平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面弯折。

12、转角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应连续通过。

1、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直锚时为>=Lae且>=0.5支座宽+5D。

2、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弯锚时为伸至柱纵筋内侧+15D弯折。

钢筋的绑扎、搭接、锚固、加密、保护、定位.

钢筋的绑扎、搭接、锚固、加密、保护、定位绑扎工艺:一、原材选用要求:1、绑扎丝:将单根钢筋绑扎成骨架或网片所用的材料称为绑扎丝,一般是经火烧、退火后的钢丝,称为火烧丝;也可用同规格的镀锌钢丝。

2、钢筋钩:钢筋钩又称为绑钩,如图(1)所示,它是用直径为12~16 mm、长度为160~ 220mm的圆钢制成。

制作的关键是将钢筋钩的弯钩与手柄成90°,这样在绑扎操作时比较省力。

为使钢筋钩在绑扎钢筋时旋转方便不磨手,可在钢筋钩手柄上加一个套管,如图(1)b所示。

另外,在绑扎钢筋时,为了使用钢筋钩扳弯直径小于6mm的钢筋,也可在钢筋钩末端开一道小扳口,如图(1)c所示。

在用量较多且没有机器加工条件的情况下,也可用直径6mm的钢筋制作简易式钢筋钩,如图(1)d所示。

图(1)钢筋钩二、长度选取及型号选用绑扎丝的规格是20~22号镀锌钢丝或绑扎专用的火烧丝。

当绑扎直径在12mm以下的钢筋时,宜采用22号钢丝(其直径为0.711mm);当绑扎直径在12~ 25 mm及其之内的钢筋时,宜用20号钢丝(直径为0.914 mm)。

绑扎楼板钢筋网片时,一般用单根22号钢丝;绑扎梁、柱钢筋骨架则采用双根22号钢丝。

绑扎丝要有合理的长度,一般以用钢筋钩拧2.5圈后,钢丝出头长度大约在20mm为宜。

钢丝太长,不但浪费,还会因外露在混凝土表面而影响构件质量。

钢筋绑扎丝的制备长度如下表所示。

钢筋直径/mm3-5 6-8 10-12 14-16 18-20 22 25 28 32 3-5 120 130 150 170 1906-8 150 170 190 220 250 270 290 32010-12 190 220 250 270 290 310 34014-16 250 270 290 310 330 36018-20 290 310 330 350 38022 330 350 370 400三、绑扎要求:1、绑扎事项: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关于梁下部纵筋在支座的锚固或贯通问题

1、其实平法有个原则就是纵向受力钢筋:能通则通,图集中只是注明了该跨梁的配筋方式,具体施工时还是能通就通,只不过要注意钢筋的接头位置。

2、在实际施工中,一跨计算一个锚固是正常的,因为施工时钢筋象软件所设置的钢筋长度在施工中是无法施工的,但计算了钢筋锚固的接头,相应的钢筋的机械接头也相应的减少,总价区别不是很大的。

3、理论上同种型号筋遇支座是断开锚固的,没有那么长的通长钢筋不断开的,通长布置钢筋要加直螺纹套筒的量。

4、在实际施工中是按每跨锚固的。

5、断开是应为考虑施工方便,不断开钢筋进料较长不利于施工,你应该按断开计算给施工方。

5、参照03G101图集的要求。

关于《03G101-1》的解释2007年04月25日星期三下午03:56摘录部分:《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解释我收集到的03G101有关解释:梁下部钢筋本着能通则通的原则,CDF 老师请问03G101-1中P60页中的“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中的下部钢筋中没有画出贯通筋的钢筋。

这样我们在搞决算审计的过程中老是要有这方面的争论。

这一点和03G101中P45页“L配筋构造”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

如何解释下部的通长筋的布置?请予以赐教!!1、03G101-1图集第60页中的“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该图的重点是说明“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把它与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加以对比。

2、钢筋配置上的“能通则通”,是陈教授反复强调的原则,在图集里没有配套的图示说明。

而且,在施工实践中也因为钢筋“定尺长度”而带来许多问题,因为梁的下部钢筋的连接点是比较难以确定的。

对于“非抗震”的情况,可以避开“跨中Ln/3范围”进行钢筋连接。

对于“抗震”的情况,就复杂多了。

从前我们与陈教授有过讨论,也没有明确的结果。

现在抄录于下,供大家参阅:CDF:请教陈教授:梁下部纵筋在哪儿连接?(2004-3-8 18:34:14)这是一个施工实践中经常发生的问题:1、框架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下部纵筋如果规格、直径相同,应该尽可能贯穿支座,而不要在中间支座内锚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锚固的基本原则
钢筋锚固的基本原则:
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
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
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且≥Lae的原则;
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的原则;
5、墙身的第一根竖向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竖向钢筋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
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
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的原则。

1、变截面柱墙插筋锚固为1.5Lae
2、墙上柱纵筋锚固为1.6Lae
3、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
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
5、上柱直径大于下柱时应将下层柱的连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连接位置下移。

6、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全部伸入梁板内,长度为梁底以上1.5Lae。

也可采用12D(此时屋面梁上部弯折长度须为1.7Lae,避免节点顶部钢筋拥挤)和1.5Lae+20D(当柱外侧配筋率>1.2%)
7、顶层中柱12D,当直锚长度大于锚固长度时可采取直锚。

8、暗柱和墙顶层锚固为Lae (自板底)。

9、框支柱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能通则通,弯锚部分伸入梁或板内Lae
10、墙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长度取定:当满足直锚时为LAE,当不能满足直锚时为伸至端柱对边加弯折15D,平直段长度须>=0.4LAE
11、剪力墙水平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面弯折。

12、转角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应连续通过。

1、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直锚时为>=Lae且>=0.5支座宽+5D。

2、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弯锚时为伸至柱纵筋内侧+15D弯折。

平直段长度必
须>=0.4Lae,这是对设计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此条件,须用较小规格钢筋代替。

3、框架梁中间支座伸入支座内>= Lae且>=0.5支座宽+5D。

5、楼层高低跨梁低跨梁钢筋伸入高跨梁内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钢筋伸入高跨梁内为1.6Lae。

6、屋面框架梁上部钢筋在端支座的弯折长度为:1)伸到梁底;2)1.7 Lae;3)
1.7Lae+20D(梁上部纵筋配筋>1.2%)。

7、井字梁、次梁和纯悬挑梁下部钢筋伸入支座12D,当为光面钢筋时,直锚长度为15D.弧形次梁下部钢筋伸入支座为Lae。

8、纯悬挑梁、井字梁和次梁上部钢筋以及连梁端部为小墙肢时的上下钢筋取值同楼层
框架梁。

9、连梁满足直锚时伸入墙内的长度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撑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锚入墙内为LAE。

10、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均为15D,当梁侧面为抗扭腰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11、梁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12、基础梁外伸时钢筋弯折长度为12D,无外伸时为梁高1/2,多出部分钢筋弯折长度为15D。

13、高低基础梁低跨钢筋伸入高跨内Lae。

14、基础梁底部负弯矩钢筋自柱中心线向跨内延伸的长度为跨度/3且>=1.2LA+梁高
+0.5柱宽。

15、基础次梁无外伸时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基础主梁)内为>=12D且>=支座宽1/2。

基础次梁下部钢筋>=LA,外伸时上下部钢筋弯折12D。

16、板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内为LA,底筋伸入支座内>=5D且到支座中心线。

17、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上部钢筋和中部钢筋>=12D且到梁中心线,下部钢筋伸到梁箍筋内侧+弯折15D。

18、筏板外伸时上下钢筋弯折12D,U型封边筋长度:筏板厚-2*保护层+2*12D。

交错封边纵筋弯折长度:板厚1/2-保护层+75。

19、梁腋下部斜纵筋为伸入支座梁下部纵筋根数-1且不少于2根。

锚入梁内为LAE。

柱根判断:
1、柱根:有地下室时的柱根指的是基础顶面或基础梁顶面和首层楼面位置,无地下室无基础梁时指的是基础顶面,无地下室有基础梁时指的是基础梁顶面;
2、底层柱:有地下室时的底层柱指的是相邻基础层和首层,无地下室无基础梁时指的是从基础顶面至首层顶板,无地下室有基础梁时指的是基础梁顶面至首层顶板;
3、底层柱净高:有地下室时的底层柱净高指的是:基础顶面或基础梁顶面至相邻基础层的顶板梁下皮的高度和首层楼面到顶板梁下皮的高度,无地下室无基础梁时的底层柱净高指的是:从基础顶面至
首层顶板梁下皮的高度,无地下室有基础梁时的底层柱净高指的是基础梁顶面至首层顶板梁下皮的高度。

节点通常关系到多个构件的连接,它不可能单独存在。

首先确定它的归属,即节
点本体归属两类构件之一。

其次确定主次,即谁是支承体系,构件节点关联,最后可判断谁是谁的支座。

基础应在支承柱的位置保持连
续,柱应在其支承梁的位置保持连续,梁应在其支承板的位置保持连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