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建筑中的作用
浅谈地下水作用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浅谈地下水作用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摘要:地下水常构成工程建设的不利因素,对地质环境和建筑物的低级稳定性均产生影响。
地下水可使地基软化,降低地基承受力;地下水常常是滑坡、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
因此,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研究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地下水工程建筑物基坑防治1、地下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由于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与各种岩土体相互作用,而岩土中的可溶性物质(很多是矿物)随水迁移、聚集,使地下水成为一种复杂的溶液,这种复杂的地下水溶液通常具有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和导电性等等的物理性质。
在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有:O2、N2、H2S、CO2等,地下水中气体分子能够很好地反映地球化学环境。
地下水中含有的离子有:地下水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离子有七种,即:Cl-、SO2-4、HCO3-、Na+、K+、Ca2+、Mg2+。
地下水中的化合物有:Fe2O3、Al2O3、H2SiO3等。
由于地下水具有如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因此在地下水中通常具有如下的化学性质:①.地下水的矿化度。
②.地下水的酸碱度。
③.地下水的硬度。
④.地下水的侵蚀性,具体地说,即为侵蚀性的CO2和游离的CO2。
另外,SO2-4与混凝土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结晶,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结构破坏,,也称为结晶式侵蚀。
另外,镁盐和混凝土中的Ca(OH)2作用,形成Mg(OH)2和易溶于水的CaCl2,而使混凝土结构破坏。
2、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的危害①.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影响极大,如地下水位上升,可引起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降低,在有地震砂土液化的地区会引起液化的加剧,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的地质作用。
再有,在寒冷地区产生地下水的冻胀影响。
其实就建筑物本身而言,若是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内发生上升变化,水浸湿和软化岩土,因而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则会产生过大的沉降,导致地基严重变形。
建筑给排水在建筑节能中重要性及实际应用

建筑给排水在建筑节能中重要性及实际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建筑节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建筑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节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建筑给排水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实际应用。
建筑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两部分。
供水系统主要用于向建筑物供应生活、生产和灭火用水,而排水系统则主要用于将建筑物内部的废水排出。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节能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节能的角度而言,建筑给排水系统对建筑的节能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给排水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表现在其对建筑节能性能的影响。
供水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建筑内部的供热和供冷系统的影响上。
合理的供水系统设计能够保证建筑内部的供暖和制冷系统的效率,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
而排水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则主要体现在其对建筑内部的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的影响上。
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能够保证建筑内部的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效率,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
建筑给排水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对建筑保温性能的影响。
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温隔热。
而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的内部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质量对建筑的保温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能够保证给排水管道的紧凑性和隔热性能,从而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能耗。
建筑给排水系统对建筑节能的影响还表现在其对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水资源已经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
合理设计的给排水系统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
建筑给排水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也表现在其对建筑安全性能的影响。
合理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能够避免建筑内部的漏水和结露,从而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建筑给排水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浅析建筑中水

浅析建筑中水1、前言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6%,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属世界上十二个贫水国家之一并且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用水量和废水量不断增加,造成城市水源水量日益不足,水质日趋恶劣,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大城市普遍的问题。
因此,发展建筑中水,加强污水回用,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又使污水有害变无害,实现污水资源化,既是保护环境、防治水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又响应了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2、建筑中水的相关概念2.1、定义建筑中水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其中以1965~1976年建设的芝山住宅大厦、大洋建筑阳光城等中水设施为代表,其特点是使污水与污染较轻的废水分流,经简化的处理后作为杂用水回用。
建筑中水系指建筑物内排放的各种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它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叫中水。
它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技术。
简单地说。
是把民用或建筑小区中人们生活中用过的或生产活动中属生活排放的污水冷却水等。
经集流、水处理、输配等技术措施。
2.2、中水水质中水用作建筑用水,其水质应符合表一所示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厕所便器冲洗、绿化浇水、洗车、清扫等生活杂用水以及有同样水质要求的其它用途的用水。
2.3、中水水源建筑中水水源可取自生活排水和冷却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①冷却水②淋浴排水③盥洗排水④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⑤冷凝水⑥游泳池排污水⑦洗衣排水⑧厨房排水⑨厕所排水。
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单一水源,大多有三种组合方式:①盥洗排水、淋浴排水与冷却水组合,通常称为优质杂排水,应优先选用,这部分水亦称作灰水。
②冲厕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的组合,通常称为杂排水,这部分水质未被粪便污染,亦称作灰水。
③包括冲厕排水在内的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这种水质最差,亦称作黑水。
浅析给排水工程在城镇建设中的重要性

浅析给排水工程在城镇建设中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城镇化建设中,市政工程对于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十分重要。
其中,给排水系统工程尤其重要,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城镇建设必须重视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保证给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和工程质量。
标签:给排水工程;城镇建设;重要性分析当前,给排水工程在城镇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导致在实际施工中也产生了一些质量问题,给城镇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便。
为了保证城镇居民的正常生活,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必须在城镇建设中全面做好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作。
本文以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为基础,对城镇建设中给排水系统的建设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给排水工程对城镇建设的作用(一)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与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合理成熟的给排水系统能够减少与建筑之间的冲突矛盾,减少外界因素对建筑施工的影响和限制。
在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的今天,城镇建设中建筑的修建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阻碍了建筑行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一些高层建筑不断兴起,建筑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
而且居民对于建筑的质量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使得建筑不得不与周边的环境相配合,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越来越复杂的排水管线,不断增加的用水总量,都给给排水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毋庸置疑,建筑的排水系统和供水系统是保障建筑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
而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又必须与周边建筑和其他公共设施的给排水系统保持一致,相互配合,才能提高给排水系统的工作效率。
如果能够在城镇建设中将给排水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就能有效解决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建设问题,使建筑的给排水纳入到城市总体的给排水系统中,既节约了大量的施工操作,也能够有效提高给排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从管理上实现集中管理,统一协调水资源,减少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当给排水系统得到妥善解决的时候,建筑行业的发展会更加繁荣。
水在造景中的作用

水在造景中的作用一、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造景中,水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在造景中的作用。
二、水的视觉效果1. 水能够反射周围景物,增加视觉效果。
2. 水可以形成镜面效果,使整个景观更加美丽。
3. 水可以改变光线的折射角度,营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三、水的声音效果1. 水流声可以降低环境噪音,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水流声可以带来舒适感和放松感,有益于身心健康。
四、水的生态效应1. 水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湿度。
2. 水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净化空气。
3. 水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五、水在建筑中的应用1. 水景设计可以增加建筑美感和价值,提升品质感。
2. 喷泉、瀑布等水景可以增加建筑的气势和威严感。
3. 水可以作为建筑物的降温系统,降低室内温度。
六、水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 水可以作为城市公园或广场的主要景观元素,吸引游客和居民。
2. 水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水可以作为城市防洪措施的一种手段,保障城市安全。
七、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1. 水景区是旅游业中的常见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2. 水上运动项目如划船、冲浪等也是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温泉、海滩等水资源也是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八、结语综上所述,水在造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视觉效果和声音效果外,它还具有生态效应和实用价值。
因此,在设计和规划景观时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五行与建筑了解五行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与意义

五行与建筑了解五行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与意义五行与建筑:了解五行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与意义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五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规划、设计和布局中。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代表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能量,相互之间相生相克,共同构成了世界的运行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五行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与意义。
一、金属性在建筑中的运用与意义金属性代表了坚固、稳定和收敛的能量。
在建筑中,金属性常被运用于墙壁、屋顶等结构部分。
金属性的建筑给人以稳定感和安全感,强调建筑的结实和耐久性。
同时,金属性的建筑也具有屏蔽和阻隔的作用,可以有效阻挡外界风雨和恶劣天气的侵害。
二、木属性在建筑中的运用与意义木属性代表了生长、扩张和活跃的能量。
在建筑中,木属性常被运用于梁柱、门窗等构件。
木属性的建筑给人以活力和温暖的感觉,强调与自然的联系和和谐共生。
木属性的建筑通常选择天然木材作为材料,营造出自然的氛围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水属性在建筑中的运用与意义水属性代表了流动、柔软和富有变化的能量。
在建筑中,水属性常被运用于水池、水景等部分。
水属性的建筑给人以舒适和宁静的感觉,营造出水流的声音和水面的反射。
水属性的建筑可以带来清凉和湿润的氛围,消除炎热的感受,提供人们一个舒适的休憩场所。
四、火属性在建筑中的运用与意义火属性代表了活力、热情和光明的能量。
在建筑中,火属性常被运用于灯光、壁炉等部分。
火属性的建筑给人以活跃和温暖的感觉,强调建筑的明亮和辉煌。
火属性的建筑通过灯光的照射和壁炉的燃烧,营造出温馨和浪漫的氛围,提供人们一个愉快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五、土属性在建筑中的运用与意义土属性代表了稳定、实际和厚重的能量。
在建筑中,土属性常被运用于地基、地板等部分。
土属性的建筑给人以踏实和安全的感觉,强调建筑的坚固和可靠性。
土属性的建筑通常选择实心材料,如砖石和混凝土,营造出厚重和稳定的氛围,提供人们一个平稳和安心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五行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与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精髓。
建筑工程水处理

建筑工程水处理在建筑工程中,水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建筑工程水处理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水处理的重要性、常见的水处理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建筑工程水处理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水处理已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建筑工程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建筑工程中用水广泛,包括供水、排水、消防水等各种用途。
然而,水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对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以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建筑工程水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用水成本,减少废水排放,促进水的循环利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常见的水处理方法1. 水质净化水质净化是建筑工程水处理的基本环节。
常见的水质净化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溶解气体去除等。
过滤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使水变得清洁透明。
沉淀是指通过加入沉淀剂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团,并沉淀到底部,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溶解气体去除则是通过通入气体或利用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溶解气体去除。
2.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为了确保水中的微生物得到有效控制,防止疾病传播。
目前常见的消毒处理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氯消毒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添加氯化物或次氯酸盐使水中的微生物受到破坏。
3. 循环水利用循环水利用是指将建筑工程中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于相同或相似的用途。
循环水利用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源的占用。
常见的循环水利用方法包括净化、消毒、再循环等。
三、建筑工程水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 高效节能未来的建筑工程水处理将更加关注节能的问题。
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优化水处理设备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 智能化管理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水处理将趋向智能化管理。
通过传感器、监测系统等设备的应用,实时监测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调节操作参数,提高水处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水体在建筑生态里面的作用

水体在建筑生态里面的作用水体在建筑生态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为建筑提供美观的景观效果,还可以调节建筑的气温和湿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下面将从水体的景观效果、调节气温湿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以及节能减排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水体在建筑生态中的一个显著作用是提供美观的景观效果。
水体可以被用来打造池塘、喷泉、水景墙等多种形式,为建筑增添了自然与艺术的美感。
水体的流动、潺潺声以及水面上的倒影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宁静与舒适感,使人们在喧嚣的城市中得到一份独特的放松和愉悦。
水体还可以调节建筑的气温和湿度。
在夏季,水体的蒸发作用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这种蒸发散热的作用被称为蒸发冷却效应。
通过合理设置水体的位置和面积,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此外,水体的蒸发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改善干燥的室内气候,使人们感到更加舒适。
第三,水体在建筑生态中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筑内部常常存在着各种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如甲醛、苯等。
而水体可以吸附和稀释这些有害物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另外,水体的流动可以增加空气的流通性,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带来新鲜的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人们因长时间呆在密闭空间中而导致的不适感和健康问题。
水体在建筑生态中的作用还体现在节能减排方面。
水体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降低建筑的热传递,从而减少建筑的能量损耗。
此外,通过合理设置水体的位置和面积,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供应给建筑的热水系统,实现太阳能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因此,水体在建筑生态中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可以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水体在建筑生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建筑提供了美观的景观效果,还可以调节建筑的气温和湿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实现节能减排。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合理利用水体,充分发挥其在建筑生态中的作用,将有助于创造更加宜居、环保、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在建筑中的应用前言:水与建筑的关系,即两者彼此之间的相对姿态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水是一种泛指、概念的内涵,外延较为模糊;建筑是具体的实在的。
因此,水和建筑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一.水作为一种创造元素水能激发建筑师的创造性,由于水的物质特性,使其具有丰富变化的形态、色彩和声音。
在中国的古代,水往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是抒发诗人情怀的对象之一。
对建筑师来说,水和建筑的结合同样能激发建筑师的创造思维,成就灵动的空间,,著名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常在建筑中引入水的参与,他认为“水具有刺激想象力,唤起各种可能性的不可思议的能力,水是没有色彩的物质,但是谁的世界又是具有无限的多彩,而水是照物之镜,是与人的精神相关的。
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
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
安藤忠雄在场里挖出了一个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
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
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
人们在这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
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
在这样的视景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道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
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
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
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
接着,人们从这里走下一个旋转的黑暗楼梯来到教堂。
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
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世俗和神明。
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
天籁之声使整个场所显得更加寂静。
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
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而无常变幻。
……赖特的流水别墅。
他从完全相反的方向出发,设计了凌驾于流水瀑布之上的流水别墅。
这里建筑与天然水结合得浑然一体。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
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的梦想,悬的楼板铆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
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赖特描述这个别墅是在山溪旁一个峭壁的延伸,生活空间靠着几层平台而凌空在溪水之上,在这个平台上,沉浸在瀑布的响声里能享受到极大的生活乐趣。
在这里,并不只是用围合空间来限定建筑形式,形成空间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介于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走道、桥、平台以及台阶。
流动的溪水及瀑布是建筑的一部分,永不停息。
这是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事实,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建筑像流水别墅这样完全且不可否认地依赖时间的历程。
触觉、嗅觉及听觉总是成为一个感受建筑及其布置的整体因素。
房间的对角则留有玻璃封闭的小窗,以免小溪的水声及水气渗入房间,通过它及悬挂的楼梯,使居住者从隐喻落到实际,以一种真正的运动感知方式经历与流水别墅的建筑的交流。
二水作为建筑空间的一种构成元素㈠水空间在东西方都有广泛的运用。
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应用最为经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北京颐和园,有很好的自然条件。
它北侧依山,南面临水。
全园总面积5000亩。
山上树木葱郁,水面开阔,占全园总面积的五分之四,这对全园小气候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
颐和园的园林建筑利用了这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建筑布局、景点的安排多是依山之势、依水之形。
依山多是高山崇阁,依次排列,层层向上,形成了高耸突兀之势;临水多为长廊小榭,十七孔桥把宽阔的昆明湖巧妙地勾画出多层次的水面,给人以幽远纵深之感。
颐和园的北山—万寿山、南水—昆明湖构成了全园的基本山水构架。
水面约占3/4,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约3000余间。
全园可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大区域。
风景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和后山三大部分。
园内建筑景观大多集中于万寿山南麓,佛香阁成为全园景色的构图中心。
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高41米,是模仿佛教仙境而建的,以高大雄伟的佛香阁为主的建筑群成为万寿山以南全园的主景和控制中心。
万寿山南部山脚下728米长的长廊成为山水之间良好的过渡,是我国最长的长廊。
万寿山的北部,则以汉藏风格的须弥灵境建筑群为中心,完整而又形象地表现了佛国的景象。
须弥灵境的北侧为后湖,湖面随山势曲折蜿蜒,忽阔忽狭,分成六个小湖,统称苏州河。
两岸仿苏州水乡风貌而建苏州街,这条水街两侧有餐馆、茶楼、钱庄、当铺、服装店、帽店、扇店等等,是皇室成员体验民情的娱乐场所。
昆明湖仿杭州西湖而建,有西堤六桥。
而湖中的三大岛南湖岛、藻鉴堂、治镜阁,则又是“一池三山”传统的再现。
位于万寿山东北角的园中园――谐趣园,始建于1751年。
虽说它是仿无锡寄畅园而设,但其趣更佳,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
㈡现今崇尚时尚的年代,许多建筑元素都被重新定义或被重新运用,水这一充满灵性的元素也似乎被赋予了新的功能。
作为表皮的“水”在建筑立面的处理,我们常常对建筑表皮加以处理,将立面附以装饰的元素。
作为维护结构的水。
你能想象到以后的建筑物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完全是由水做成的吗?目前美国科学家正在研究这样特殊的水建筑。
据悉,在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上,观众就将近距离感受这样奇特的建筑。
墙面由喷涌而出的水流组成,而内部结构与正常建筑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咖啡厅、展览空间,顶部照明设备等同样存在于水建筑中。
“水墙”还是一个巨大的“显示器”,其水流来自于数千个小喷头,喷头通过由电脑控制的传感器进行开关和速射,图像和文字在水墙上清晰可见。
传感器还可以感应到某个不断靠近的物体,并自动拉开水幕以便让其通过。
当观众从外面靠近水建筑的时候,电脑传感器会自动改变水流形状,水墙忽然出现一道门,观众穿门而入之后,传感器则会将“水门”关上。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栋占地5400平方英尺的“大块头”建筑可以在顷刻间消失不见,它的屋顶可以从16英尺的高处迅速降至地面,从而完成神奇的变身。
其中的奥秘是大楼的顶部有一个薄薄的水层,这个水层在巨型活塞的推动下可以上下浮沉。
提出这一设计理念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们表示,这个水建筑堪比“水晶宫”、“白城”等世界博览会历史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估计造价为300万美元。
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水和可持续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卡尔洛·拉蒂指出,这栋建筑全部采用循环水,从而提供一种蒸发冷却的效果,不需要空调来降温。
近年来建筑界的一个梦想便是设计出可变形、交互式、动态的建筑。
如果你利用砖等传统材料实现这一梦想,难度一定很大。
在现代的建筑中,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生态型越来越成为设计的重点,而水则是人性化、生态性的主要设计元素之一。
在建筑的室内外引入水,除了能丰富建筑的造型外,在空间环境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划分空间,引导人流,隔绝噪声,扩大空间,丰富环境色彩,遮挡光线,软化建筑实体,滋润绿化,以及增添环境气氛等。
三水最能表现各地的传统文化水最能表现各地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建筑中常用水创造传统的特色空间。
在中国古代就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绝唱,水成为古代文人骚客歌咏的主旋律之一。
因此,建筑设计中可以用水来创造建筑的文化性。
江南水乡古镇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理念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塑造了中国人理想的、文明、富足、诗意、和谐的居住环境,在中国历史城镇和建筑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遍布江南水乡的古镇,凝聚了江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江南文明的缩影。
近年来,周庄、同里、直、南浔、乌镇、西塘和朱家角这些江南水乡古镇声名鹊起,游客云集。
人们欣喜地发现——这里还有清涟的河水,广阔的田野,幽谧的街巷,古朴的民宅。
徜徉在石板路上,追寻古人留下的踪迹;驻足石拱桥上,欣赏旖旎的水乡风光,举目所见,是原存的历史沉淀,小憩品尝,是地道的家乡醇味。
小桥,流水,人家”是元曲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正可以作为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
桥,是构成水乡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水乡河多桥也多,像同里、直、古镇区域都只有一个多平方公里,桥却有四五十座。
桥是水陆交通的纽带,桥下要通船,要起拱,拱桥有圆孔和方孔。
朱家角的放生桥是明代修建的五孔大桥,气势雄浑。
桥在水陆交叉处,桥堍就成为镇上最活跃的场所,桥旁就筑起了桥楼。
在江南平坦的地平线上桥是制高点,拱背隆起,打破田野村镇的单调和平直,将远山和近水烘托得那般调和,把水路和陆路紧相连接。
站在桥上河街景色尽收眼底。
桥,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景物,秀水拱桥,石栏环洞,极富诗情画意,周庄的双桥因成名画而蜚声海内外。
水乡的民居以木构一、二层为主,为适应江南湿润的气候,布局多穿堂,有天井。
院落构造为木架、瓦顶、空斗墙、观音兜和马头墙,形成了高低错落、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
因水生存,营建了水街、石板路、石拱桥、石驳岸、石码头。
临水建房,出现水阁房、水墙门、水廊、水榭、水亭、水楼;建筑和水打成一片,人和水尽量亲近。
你看,周庄是前街后河,西塘沿河全是柱廊,南浔傍水尽是券门,乌镇临河的房屋索性跳出河面,做成水阁房,家家枕河而眠。
弯弯的河道,排排的廊柱,重重的券门,灵空的水阁,粼粼的倒影,是充满诗意的梦境。
结语水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传统形式水的运用,还是现今被赋予了新功能的水,这一灵性的物质总给我们以惊喜。
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长流不息,普及一切生物,凡是有水的地方我们总能感觉到生机活力。
水能屈能伸,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形状,容器是什么样的,自己的形状就变成什么样的,但最终的目的却是流必向下。
水能洗涤万物,循环水,可持续性又是它的另一特性。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很好地运用水的这些特性。
水亦动亦静,静态的水给人以宁静祥和,动态的水给人以欢喜活跃。
在高科技的帮助下,水的这些特性被更进一步地发挥,水与建筑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