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3课《最后一课》课件(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 朴站起来!
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 灭的!
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再读课文,注意要把握好 情感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感叹句、设问句、 反问句、褒贬词和修辞手法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 思想感情的作用。 2、感受闻一多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
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 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
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
嫁祸于共产党。
造谣污蔑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
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 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 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2、了解文本内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 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3、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导学卡
时间代表效率,时间就是生命!请同学们珍惜时间! 1、认真阅读文章,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 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讲演中,闻一多先生一再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他是从哪几个方面痛 斥的?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 文章中找答案。 2、思考后把答案写下来,完成后举手示意。 3、组长组织组员移位合作学习本课的内容,讲解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并准备 上台展示。 4、随机挑选小组展示今天的收获,要求讲解本课的知识点,并总结答题技巧。 5、展示后完成教师当堂布置的练习题。
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
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 灭的!
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再读课文,注意要把握好 情感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感叹句、设问句、 反问句、褒贬词和修辞手法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 思想感情的作用。 2、感受闻一多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
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 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
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
嫁祸于共产党。
造谣污蔑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
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 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 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2、了解文本内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 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3、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导学卡
时间代表效率,时间就是生命!请同学们珍惜时间! 1、认真阅读文章,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 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讲演中,闻一多先生一再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他是从哪几个方面痛 斥的?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 文章中找答案。 2、思考后把答案写下来,完成后举手示意。 3、组长组织组员移位合作学习本课的内容,讲解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并准备 上台展示。 4、随机挑选小组展示今天的收获,要求讲解本课的知识点,并总结答题技巧。 5、展示后完成教师当堂布置的练习题。
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
《最后一课》ppt课件(24页)

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分为: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自读课文 ;思考:
1.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
2.据此&;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上学路上 序幕 ➢第二部分:上课之前 开端 ➢第三部分:最后一课 发展 ➢第四部分:散学时刻 高潮、结局
3.你认为小弗郎士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弗郎士形象——具体
1.我这些课本;法语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 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 舍不得跟他们分手了&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 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 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
作者介绍 背景分析 检查预习 课文分析
都德1840~1897;法 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 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 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 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 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
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 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 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 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3.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 容易;挺容易&
4.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 德国话唱歌吧”
小弗郎士形象——概括
1.初识小弗郞士;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孩子& 2.课堂上的小弗郎士是一个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孩子& 3.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duó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自读课文 ;思考:
1.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
2.据此&;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上学路上 序幕 ➢第二部分:上课之前 开端 ➢第三部分:最后一课 发展 ➢第四部分:散学时刻 高潮、结局
3.你认为小弗郎士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弗郎士形象——具体
1.我这些课本;法语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 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 舍不得跟他们分手了&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 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 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
作者介绍 背景分析 检查预习 课文分析
都德1840~1897;法 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 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 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 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 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
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 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 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 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3.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 容易;挺容易&
4.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 德国话唱歌吧”
小弗郎士形象——概括
1.初识小弗郞士;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孩子& 2.课堂上的小弗郎士是一个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孩子& 3.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duó
最后一课PPT课件

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Hale Waihona Puke 、郝叟老头和其他人为什么坐到教室来?
体现了人们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5、交代课前情景有什么作用?
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学校后,发现的种种 不平常的现象。通过小弗郎士对教室情景的 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 悲愤的氛围。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 之势,预示着将出现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
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 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是 “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离别讲台的 那一刻残酷地来到了,心情悲愤,百感交加, 语言难以表达沉痛的心情,两个破折号则可以: 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3、这句话是运用了什么描写, 然后他呆
有什么作用?
在那儿, 头靠着墙
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
心理、 语言、细节描写等。
(3)小说情节的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有序幕和尾声。
(4)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小说分类按篇幅分: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4、从文章第一部分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
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 有为之所动。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 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
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时的 心理活动。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 敌人的恨──一切环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从文章第一部分归纳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
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
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Hale Waihona Puke 、郝叟老头和其他人为什么坐到教室来?
体现了人们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5、交代课前情景有什么作用?
这就是小弗郎士跑到学校后,发现的种种 不平常的现象。通过小弗郎士对教室情景的 感受,渲染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 悲愤的氛围。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 之势,预示着将出现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
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 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是 “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离别讲台的 那一刻残酷地来到了,心情悲愤,百感交加, 语言难以表达沉痛的心情,两个破折号则可以: 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3、这句话是运用了什么描写, 然后他呆
有什么作用?
在那儿, 头靠着墙
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
心理、 语言、细节描写等。
(3)小说情节的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有序幕和尾声。
(4)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小说分类按篇幅分: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4、从文章第一部分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
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没 有为之所动。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 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逃学的念头。
第4至6自然段,写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时的 心理活动。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 敌人的恨──一切环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从文章第一部分归纳小弗朗士的性格特征。
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后一课》的社会背景,
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2024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考前指导)课件(共41张PPT).ppt

6点:生物钟唤醒了朝气蓬勃的你 6点——7点:大声朗读作文素材 7点到7点40:吃饭、收拾考试物品 8点25入场前:快速浏览绿皮书、易错字
8点25:你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考场
让这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带你飞!
8点25——8点45:通过回顾各板块知识要点或回忆作文喜欢的名言让自己冷静下来,迅速进入考试状态。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个意识
整体意识:知背景,知作者情感态度 文本意识(语境):结合前后语句 题干意识:问什么答什么
(整体意识典型高考题)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到梨花屯去》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 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 4.全诗写诗人所内外的常见之物,人、常见之情,语言生动自然,情感真切动人。
• 5.本诗在用词上朴素平易,抒情委婉含蓄,虽然没有杜甫《登岳阳楼》中表现出的恢 宏气象,但也自有不凡的格调。
• 6、白诗和刘诗都是送别之作,都表达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极富感染力。
常考题型注意要点二:主观题答题策略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 上,抓关键点。 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题干 【第二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第三步】分点作答,有总结,有分析。 注意:做题思路不明晰的时候,破局之道在: 1、翻译诗句并分析情感。 2、答题要点还可考虑形象、手法、语言等几个角度。
8点45:分发答题卡:
方案一:有横线 观察题型有无变化
方案二:无横线 用铅笔轻轻打格,可参考一行8mm,若监考老师不允许打格,不必恐慌,停止即可,不
会造成任何影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最后一课》课件(共39张PPT)

作者简介
• 都德(1840~189 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 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 百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 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 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 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 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 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 《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 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 • • • • • • • 平时上课 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 静一点,静一点……’” 最后一课 气氛: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 的人。 教师:“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督学来校视 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我”迟到遭到先生的责骂。 今天,先生却很温和 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 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 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 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 •
同学们,当你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 当你还在沉迷在网络游戏的时候,当你在 教室里感受着学生生活的时候。可曾想过, 在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多少无名英雄战 死杀场。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来之不 易的和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现有的 幸福生活。你们是否知道,祖国的语言文 字也是开启民族大门的一把钥匙。
小说
• 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 生活的叙事作品。 • 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件 :第6课 最后一课(共24张PPT)

人物形象
• 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弗郎士
贪玩、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马虎、 不认真学习、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 不懂事,后来由于这是最后一课变成一 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 热爱祖国的孩子。
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 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 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 深的热爱。
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 感情 对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 失去的祖国的难舍。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 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 课前的环境描写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基础知识
宛转 祈祷 诧异 挟 懊悔 踱
整体感知
思考: 小说以什么线索?按什 么顺序安排情节?
•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ຫໍສະໝຸດ • 顺序:上学路上——上课——下课。
小说结构
开端: (1——6)写小弗郎士在上学 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发展: (7——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 “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 士的转变。 高潮和 (24——29)写韩麦尔先生悲 结局: 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划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
上学路上
课前 课上
幼稚,怕提问
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
下课
悲愤、懂事
爱 国 主 义
课堂上
平日上课
气氛 学生 老师 后排 板凳
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
• 一个普通的人 • 一个“可怜”的人 • 一个爱国者
韩麦尔先生
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ppt课件

相关历史事件
普法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法国在战争中的表现 和影响。
类似题材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最后一课》与爱国主义情怀
推荐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爱国情感表达方式。
《最后一课》与教育主题
推荐阅读《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以教育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思考教育 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培养爱国情怀。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情节梳理:四部分结构概述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与课堂情境描绘
交代小弗朗士迟到的 原因,展现其内心的 懊悔与自责。
描述普法战争背景, 展现课堂庄重、严肃 的氛围。
情节梳理:四部分结构概述
第二部分:小弗朗士的心理变 化过程
从最初的茫然、不解到逐渐意 识到最后一课的非凡意义。
描写小弗朗士对法语、对老师 的情感变化,展现其心灵成长 的历程。
《最后一课》与战争题材
推荐阅读《战争与和平》、《永别了,武器》等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战争对 人类的摧残和破坏,以及如何在战争中坚守人性和尊严。
05 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环 节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 2
问题1
《最后一课》中的主人公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 有哪些转变?这些转变对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创作背景
基于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洛林地 区的真实情况,通过一堂法语课 的场景,展现了当地居民对母语
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主题意义
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珍 视,以及对侵略战争的控诉和对民 族尊严的呼唤。
艺术特色
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 将一堂普通的法语课升华为民族精 神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 想深度。
普法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法国在战争中的表现 和影响。
类似题材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最后一课》与爱国主义情怀
推荐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爱国情感表达方式。
《最后一课》与教育主题
推荐阅读《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以教育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思考教育 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培养爱国情怀。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情节梳理:四部分结构概述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与课堂情境描绘
交代小弗朗士迟到的 原因,展现其内心的 懊悔与自责。
描述普法战争背景, 展现课堂庄重、严肃 的氛围。
情节梳理:四部分结构概述
第二部分:小弗朗士的心理变 化过程
从最初的茫然、不解到逐渐意 识到最后一课的非凡意义。
描写小弗朗士对法语、对老师 的情感变化,展现其心灵成长 的历程。
《最后一课》与战争题材
推荐阅读《战争与和平》、《永别了,武器》等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战争对 人类的摧残和破坏,以及如何在战争中坚守人性和尊严。
05 思考题引导与课堂互动环 节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 2
问题1
《最后一课》中的主人公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 有哪些转变?这些转变对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创作背景
基于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洛林地 区的真实情况,通过一堂法语课 的场景,展现了当地居民对母语
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主题意义
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珍 视,以及对侵略战争的控诉和对民 族尊严的呼唤。
艺术特色
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 将一堂普通的法语课升华为民族精 神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思 想深度。
最后一课--课件(完美版)ppt

最后一课
当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一个人 与一个国家相互的关系多么重大。
——老舍《猫城记》
最后一课
(法)都德
2024/9/1
了解作者
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 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1868年,长篇小 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 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 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 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品析句子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 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 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 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品析句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 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品析句子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 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
2024/9/1
活动环节
(一)理解文意 (二)评说人物 (三)探究价值
2024/9/1
理解文意 自读课文,试着给文章拟一个副标题:
一个
的故事
课文标题
最后一课
——一个阿尔萨斯省小孩的自叙
评说人物
小弗朗士
韩麦尔先生
品析句子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 心里想:“他们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 德国话唱歌吧!”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最 美观,最动听;我们必须牢牢地把它记 在心里,永远要学好它。只要牢牢记住 我们的语言,就像随时拿着一把通向世 界大门的爱国的钥匙。
课后作业
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 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 一句话,请你选择一个角色,以 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
当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一个人 与一个国家相互的关系多么重大。
——老舍《猫城记》
最后一课
(法)都德
2024/9/1
了解作者
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 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1868年,长篇小 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 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 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 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品析句子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 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 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 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品析句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 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品析句子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 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
2024/9/1
活动环节
(一)理解文意 (二)评说人物 (三)探究价值
2024/9/1
理解文意 自读课文,试着给文章拟一个副标题:
一个
的故事
课文标题
最后一课
——一个阿尔萨斯省小孩的自叙
评说人物
小弗朗士
韩麦尔先生
品析句子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 心里想:“他们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 德国话唱歌吧!”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最 美观,最动听;我们必须牢牢地把它记 在心里,永远要学好它。只要牢牢记住 我们的语言,就像随时拿着一把通向世 界大门的爱国的钥匙。
课后作业
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 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 一句话,请你选择一个角色,以 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我们怎样来表达爱国 之心?
• 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时代,我们 的民族正在蓬勃发展。 • 这种情感表现为——报国。
希望
拥有“最后一课” 意识, 做悔悟了的小弗郎士,我 们的民族会更加繁荣富强!
探究写法
各种人物描写手法 (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
2、 以 小
见大
老师、孩子
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拓展阅读训练——中华之歌 中华之歌,民族的象征! 远古的中华,勤劳耕耘的祖先,独特的儒家思想让我们的华夏文 明深刻而隽永!义勇军的无畏果敢,吹响了迎接新中国诞生的号 角!执著的探索,让我们最终________ (矗立 挺立 屹立)在 世界之林!海峡两岸,南亚丛林,北美唐人街,极地冰环,珠峰 探险。黄色皮肤,龙的传人!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民族魂!团 结的力量,让世界__________(刮目相看 拭目以待 侧目而视)! 炎黄子孙跳动的脉搏和火热的激情,难道不是胸膛里跳动着的一 颗火热的中华心吗! 中华之歌,东方明珠的奇葩! 广袤秀美的山川,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生命之源;涓涓河流,流动 着人脉和延伸的发展!感天动地般的美丽和娇艳是我们民族的祖 传! 滇池、漓江、石林,三山五岳是细腻的工笔画。绿岱妖娆妩媚红 黄,民族的色彩,吸引着无数爱美的眼睛! 黄河、长江、大海是豪放的中国油画。浓淡相宜,色彩独特。几 笔勾抹,跃然而上的大气磅礴,让国人热血沸腾,激昂向上!
能力拓展:
布置作业: 请你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 改写课文。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 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 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
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 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 描写
qiăng ( )强迫 帖(tiě)请帖 强( qiá ng )强大 jià ng ( )倔强 tiē ( )妥帖
(tiè )字帖
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 2.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
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三部分?据此复述课文情节.
一、第一部分(1-9): 课前
开端 发展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 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 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乊中,我 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 国。 ——裴多菲(匈牙利)
在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 一个“人”与一个“国家” 相互的关系是多么重大! ——老舍 《 猫城记》
都德
标题——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的
最后一堂法语课
一般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内容和范围 2.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3.一定程度暗示文章中心 4.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5.标明全文的线索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 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 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 了沦陷区的法国人们的悲愤和对祖国的 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集中表现法国人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拓展
• 1.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种爱 国主义情感。在民族危急关头, 它表现为——救国。 •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都德(1840~1897),法国小 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 《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 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 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 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乊围》由 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 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 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 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 集。
二、第二部分(10-23):课上
三、第三部分(24-29):课后
高潮、 结局
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平 气氛 时 最后一课
学生
老师
其他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小弗郎士 的句子,读一读,揣摩分析人物特点, 用下面句式说一说你的理解: 我眼中的小弗郎士是一个 的 人,作者主要运用_________方法描写小 弗郎士。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 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 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 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 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 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 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热爱祖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怀。 在学习了《最后一课》一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爱我 中华”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写名言】从古至今,许多仁人志士抒写了许多关于“爱国” 的豪言壮语,调动你的积累,写出三句反映爱国主题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 2.【讲故事】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留下了许多可 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你打算给大家讲谁的故事?请简要概括出 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跟帖子】在你们学校的网站上,一位同学发了“中学生应 该怎样爱国”的帖子,请你也来跟一条帖子。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duó
惩罚 督学 踱来踱去
hǎo sǒu
郝 叟 祈 祷
懊悔
à o
ché ng yà o shi qídăo
钥 匙
gĕng
哽
dū
膝头
xī
小 弗 郎 士
fú láng
ng)宁可 多音多义字: (nì 宁 ní ( ng)安宁
探究: 在上“最后一节课”前后, 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发生 了哪些变化?是什么促使小 弗郎士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走 近 韩 麦 尔 先 生
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觉得刻画韩 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句子,读一读,揣摩 分析人物特点,做上批注。 用下面句式汇报你的理解: 我认为精彩的句子有__________,表现了 韩麦尔先生的 特点,作者主要运用 _________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