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

合集下载

大鼠肾移植模型建立的进展

大鼠肾移植模型建立的进展


大 鼠肾移植术式繁 多, 肾动 脉 、 脉 、 但 静 输尿管重 建 的 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 动脉重建 的方法有: ①肾动脉端端 吻 合; ②供肾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 u 吻合;  ̄C f ④ 肾动脉 内支架管吻合 。 静脉重建 的方法有: ①肾静脉端 端吻 合; ②供肾静脉与受体后腔静脉端侧吻合; u 吻合。输 ③cf 尿管重 建的方法 : 输尿管带 膀胱瓣 吻合; 内支架管吻 ① ② 1麻 醉意外 : ) 术中呼吸骤停多与麻醉不 当有关。 具体的 量要 自己体会, 正确操作可获满意的麻醉效果 , 且实验动物
N .6 o" 1
大 鼠 肾移 植 模 型 建 立 的 进展
张盛 成 柯
( 中南大学湘雅移植 中心 , 湖南
长沙 ,10 3 40 1)
【 摘要 】 目的 建立大 鼠肾移植模型 。 方法 用大鼠作 为供体和受体, 采用原位低温灌注, 原位修剪, 血管吻合 , 微 输尿管带膀
胱瓣与膀胱 吻合 。结论 此模型的建立技术成熟 , 操作者便于掌握, 鼠存活率高 , 大 符合肾移植实验研究的需要。
以肝素盐水冲洗血管 内防止空气及血栓 ) 。恢复血流灌注 , 观察有无漏血 。于受体右 肾肾蒂部预留体外 结扎线, 术后 2~3 d结扎以代替 肾切除。分离 膀胱 于顶 部切 开一小 口与 原供 肾输尿管之膀壁以 5— 0肠线连续缝合 。术后处理: 保
影响因素 的有效方法。
近端下端切断后外套袖套备用 , 于腹主动脉远端 ( 肠系膜下 动脉水平 以下保 留长的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剪开一斜行切 , 口插入头 皮针管 以 4C 2 Um 肝 素的器官 保养液进 行  ̄含 5 /l 原 位灌注 , 剪断腹主动脉近端内放置硬膜外导管作支架 , 继 续分离输尿管至膀胱 , 带膀胱一起剪除备用 , 肾放置于小 供 肾袋 中 , 菌冰覆盖 , 无 放置冰箱 中备用。 22 受体手术: . 受体 鼠作腹部正中切 口, 露腹膜后组织 , 暴 分 离左 肾动脉及输尿管并先后断扎 ( 留原左 肾静脉至最 保

移植肾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的病理学

移植肾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的病理学

第12卷 第2期2021年3月Vol. 12 No.2Mar. 2021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T 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 ,TCMR )是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类型[1-2],其明确诊断必须借助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诊断。

2019年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摘要】 T 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 )是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效应机制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急性排斥反应类型。

2019年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根据免疫损伤病变的特征将TCMR 分为急性TCMR (aTCMR )和慢性活动性TCMR (caTCMR )。

本文对TCMR 的基本定义、移植肾Banff标准中TCMR 病理学的研究历程和TCMR 的基本病变及其诊断分级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TCMR 提供依据,以预防其进展为caTCMR ,进而保障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关键词】 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 T 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慢性移植物血管病(CAV );慢性移植物损伤指数(CADI );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动脉内膜炎【中图分类号】 R617,R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1)02-0003-09移植肾T 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的病理学郭晖·Banff移植病理学·【Abstract 】 T cell-mediated rejection (TCMR) is one of the main mechanisms of rejection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which is also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acute rejection. Based on Banff classification on allograft pathology (Banff classification) in 2019, TCMR can be divided into acute TCMR (aTCMR) and chronic active TCMR (caTCM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mune lesions. In this article,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TCM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CMR pathology according to Banff classification for renal allograft, and the basic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diagnostic grading of TCMR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CMR and prevent the progression of TCMR into caTCMR, thereby guarantying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both the renal allograft and recipient.【Key words 】 Banff classification on allograft pathology (Banff classification); T cell-mediated rejection (TCMR);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 Chronic allograft vasculopathy (CAV); Chronic allograft damage index (CADI); Tubular atrophy; Interstitial fibrosis; EndoarteritisPathology of T cell-mediated rejection in renal allograft Guo Hui.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stitute,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Wuhan 430030,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GuoHui,Email:**************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1.02.003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9PT320014)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郭晖,研究方向为移植病理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Email :**************郭晖.移植肾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的病理学·135·第2期标准)根据免疫损伤病变的特征将TCMR分为急性TCMR(acute TCMR,aTCMR)和慢性活动性TCMR(chronic active TCMR,caTCMR)[3]。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李衡 纳宁 黄正宇 缪斌
【 摘要 】 目的
赵大强 华学锋
洪良庆
探讨促红细胞 生成 素 ( 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 ,E P O )对大 鼠移植 肾缺血 一 再灌注 损伤
采用 B N大 鼠和 L e w i s 大 鼠,分别随机分为实验
( i s c h e m i a —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第 4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器 官 移 植
Or g a n Tr ns a pl a n t a t i o n
Vo L4 NO . 5 Se p. 2 01 3

实验研究 ・
促 红 细胞 生 成 素对 大 鼠移 植 肾缺 血一 再灌 注 损 伤 的 防护 作 用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e c t o f 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 o n g r a f t i s c h e mi a -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 ̄ L f t e r r e n a l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i n
组 和对照组 ,每组各 l 5只 。B N大 鼠作 为供 体 ,L e is大 鼠为受 体 ,建立 单侧 原位大 鼠肾移植 模 型。 w
实验组受体大 鼠术后立 即腹腔 注射重组 人促红 细胞 生成素 ( r e c o m b i n a n t h u ma n 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 ,r h E P O) 1 0 0 0 U / k g ,对照组 大鼠同样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 水 。两组 受体 大 鼠在 术后 5 d剪尾 取血 ,检 测血

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两种切肝方法的比较

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两种切肝方法的比较

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两种切肝方法的比较宋军;丁志龙;徐为;李文美;李向农;王学浩【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and available 30% small-for-size rat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 Methods 30% small-for-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Kamada' s two-cuff method without arterial reconstruction. 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40) , 30% liver transplantation using right lobe, caudate lobe and triangle lobe graft; group B (n =40) , 30% liver transplantation using a median lobe graft. Three-day survival and technical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to group B, the time for liver lobe reduction in the group A was shorter ( P < 0. 01) , and inferior vena cava stricture was fewer ( P < 0.05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hree-day survival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 P > 0. 05 ). The incidence rate of liver cross-section bleeding, bile leakage and infec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Using improved method of lobe resection, a more viable and effective 30% small-for-size rat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 with a right lobe, caudate lobe and triangle lobe graft can be established.%目的探讨建立理想的成功率较高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可靠方法.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非动脉化法建立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组分为两组:A组,右叶+三角叶+尾状叶做供肝的30%小体积肝移植组,共40例;B组,中叶做供肝的30%小体积肝移植组,共40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d生存率.结果 A、B组切肝时间分别为(11±3)、( 14 ±3) min,P<0.01;术后发生肝后下腔静脉狭窄分别有2例、8例,P<0.05;术后3d生存率分别为53%(21/40)、40%(16/40),P>0.05;断面出血、胆漏和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技术改良,可以以右叶+三角叶+尾状叶为供肝建立稳定的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1(051)052【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肝移植;模型,动物;小体积;大鼠【作者】宋军;丁志龙;徐为;李文美;李向农;王学浩【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近年来,供肝短缺促使活体肝移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开展。

大鼠肾衰实验报告

大鼠肾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鼠肾衰竭模型的建立方法;2. 观察肾衰竭大鼠的病理变化;3. 探讨肾衰竭大鼠的肾脏功能改变。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200-220g;2. 实验试剂: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蛋白定量试剂盒;3.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离心机、生化分析仪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建立肾衰竭模型:采用5/6肾切除术方法建立肾衰竭模型。

具体操作如下:(1)大鼠麻醉后,消毒腹部皮肤;(2)切开腹腔,找到左肾;(3)切除左肾上、下极;(4)缝合腹腔,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 观察指标:(1)血清Scr、BUN、尿蛋白定量;(2)肾脏病理变化;(3)肾脏功能。

4.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中药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8周。

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5.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四、实验结果1. 血清Scr、BUN、尿蛋白定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P<0.01);(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Scr、BUN、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P<0.05)。

2. 肾脏病理变化:(1)正常组肾脏组织结构完整,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无明显病变;(2)模型组肾脏组织结构破坏,肾小球萎缩,肾小管扩张,肾间质纤维化明显;(3)治疗组和对照组肾脏组织结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肾小球萎缩减轻,肾小管扩张减少,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降低。

3. 肾脏功能:(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功能显著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肾脏功能显著提高(P<0.05)。

五、实验讨论1. 肾衰竭模型的成功建立:通过5/6肾切除术方法成功建立了肾衰竭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肾脏组织结构破坏,肾脏功能降低,符合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的研究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的研究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的研究项亮亮;侯杰;王婕;焦成斌【摘要】目的:探讨用肝癌H22细胞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将肝癌H22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建立异位移植模型;抽取腹水中癌细胞接种于小鼠肝实质内,建立原位移植模型.结果:移植后10d可扪及肿瘤生长,模型成功率94.4%;晚期自发转移率79.4%,腹水产生率35.3%,无自发消退;移植瘤保持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高分泌及γ-氨基酰转氨酶(γ~GT)同工酶阳性的特点;模型平均自然生存期28d.结论:小鼠肝癌原位模型成功率高,易于制作,生物学特征符合模拟人类肝癌在体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可成为今后人类研究肝癌的重要动物模型.【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5(038)006【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肝癌;H22细胞;原位移植模型;小鼠【作者】项亮亮;侯杰;王婕;焦成斌【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1]。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为肝癌临床的治疗提供基础依据,而肝癌动物模型一直是肝癌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工具。

目前有关人肿瘤转移模型大多是用裸大鼠、裸小鼠,动物肿瘤则多数是用Wistar或SD大鼠建立的,而用小鼠建立原位肿瘤移植模型国内外报道较少。

小鼠作为一种更经济,易饲养,易获得的实验研究载体,在发挥其普遍应用性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作为一种新型的动物模型是否能更好地模拟人肝癌在体内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过程,本实验将研究报道如下。

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

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

17 . )d,s nf a t h r rta hti ecn o o p( 8 9±7 6 i ic nl sot nta t ot lg u 1 . gi y e h nh r r . )d.Co cuin Lvrt npa tt nf m d n r sa n lso ie aslnai o o o t r o r Wi r rt t rcpet D rt cnrsl i ct eet n rat n hc ysrea n ielmo e i eerho c t rjcin as o eiin as a eutn auerjci e ci ,w i ma ev sa d a S o o h dl n rsac faue eet o
T eT i fl td H si l U a—e nv ri h hr A ie opt ,S N Y t nU iesy,Gun zo 16 0,C ia d i a a s t aghu5 0 3 hn )
【 btat O jc v T sbi oe o au e co foht i le asl ti a . tos A s c】 bef e oet lham dl f ct retno r o pc i rtnpa a o i rt Me d r i a s e j i t o v r n tn n s h
c nrl ru a sd t b e e te i o t o p w su e oo s r h mmu etlrn e e u t T e s ria t f a n tee p r n o p w s( . og v n ea c .R s l h u v l i o f i h x ei t u a 7 4± o s v me g t r me g r

单人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难点及技巧的探讨

单人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难点及技巧的探讨

c p o p r t n t n n e a i tmewe e ( 7 2 ± 1 0 ) m i S ( 6 4 土 1 1 ) mi e t ro e a i i a d a h p t i r 2 . 2 o me e .3 nV 2.7 .6 n, ( O 5 士 3 1 ) mi S ( 8 1 ± 5.8 .O nV 4.8 3 7 ) mi , ( 1 6 .0 n 1 . O士 0 1 ) mi S ( 1 2 士 0 0 ) mi . Th u c s f lr t , o e we k s r i a a e o e mo t u vv l . 1 nV 1.8 .8 n e s c e s u a e n - e u vv lr t , n - n h s r i a
福建医药杂志 21 0 0年 6月 第 3 2卷 第 3期
F j nM e ,Jn 0 0 ui dJ u e2 1 ,Vo 3 ,No a l2 .
6 3
单 人 行 大 鼠原位 肝 移植 手术 难 点及 技 巧 的探 讨
福 建 医科 大学 第 一 临床 医学 院肝 病 中 心 ( 州 3 00 ) 黄 启 明 吴 燕 斌 福 50 5 刘景 丰 邱 明链
e a i g d fiu t s a d t c n q e .M e h d A o a f 0 d l l D a swe ea o t d Th d l se t b ih d wi e r tn if l e n e h iu s c i to s t tl 0 a u tmae S r t r d p e . emo e o 2 wa s a l e t r — s h f r d t — u fme h d b i g e o e a o n o b e o e a o s Fi y c s s o a r h t p c l e r n p a t t n r e — o me WO c f t o y sn l p r t r a d d u l p r t r . f a e f r to t o o i i r t a s ln a i s we e p r t v o f r d wi n i e y a h g o p Re u t I i g e o e a o r u n o b e o e ao sg o p, d n ro e a i n tme r — o me t u ad d e e e c r u . h sl s n sn l p r t r g o p a d d u l p r t r r u o o p r t i , e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鼠肾移植模型制作
大鼠肾移植模型目前仍是肾移植实验研究中非常有价值和常用的动物模型。

这一模型具有许多优点: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使建立稳定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成为可能;大鼠繁殖快,成本较低;有大批基因型明确的纯系大鼠供选择如SD大鼠、Wistar大鼠等。

这一术式的基本方法如下。

一、手术器械
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包,手术显微镜1台,自制S拉钩(用橡皮筋一端带弯成S形大头针)4个,眼科剪1把,其它外科器械若干及纱布、棉球、棉片和橡皮条等。

二、实验动物及麻醉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同一品系或不同品系的大鼠,一般8~10周龄,体重150~250g,供鼠雌雄不限,受鼠最好为雄性大鼠,供受者体重相仿。

腹腔注射0.3%戊巴比妥2ml/100g或氯胺酮
10mg/100g体重或已醚吸入麻醉均可。

三、供肾切取术
腹部正中切口,切开皮肤、腹直肌和腹膜,充分暴露左肾,以湿纱布覆盖周围组织器官。

1.供肾血管游离:使用棉签和无齿眼科镊钝性分离左肾动静脉及其分支,游离与其连接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结扎肾上腺动、静脉。

在游离完毕的左肾动脉上方和右肾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部和腹主动脉远端及左肾静脉上下方的下腔静脉各以1号细丝线围绕,勿结扎。

2.左肾原位灌洗:以Lee氏夹阻断左肾动脉下方的腹主动脉血流,以血管钳夹闭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远端,在肾动脉以下的腹主动脉上切一小口插管,注入500u/ml肝素等渗盐水2ml使全身肝素化,然后相继结扎左肾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和左肾静脉以下的下腔静脉,在左右肾静脉开口之间剪断下腔静脉,进行低温灌洗。

用4℃等渗盐水10ml/min自腹主动脉插管处推注,灌洗5分钟,见左肾和附属血管完全苍白,停止灌注。

3.输尿管、膀胱分离:以小弯蚊式钳轻轻提起膀胱底,钝性分离膀胱和输尿管,并逐渐延伸至左肾门,注意适当保留部分输尿管周结缔组织(其内有输尿管滋养血管),整块剪下左肾肾血管、灌洗段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左输尿管及膀胱,立即置入4℃平衡盐溶液中保存。

4.供肾处理:4℃平衡盐溶液冰浴中修剪供肾血管、输尿管和膀胱。

把连接肾动脉的腹主动脉修剪成一3×2mm2的椭圆形动脉瓣,并将连接左输尿管的膀胱亦修剪成直径3mm的膀胱瓣。

四、供肾原位移植术
受者麻醉后,将肠管推向右侧,湿纱布保护内脏器官和周围组织,用自制拉钩牵引暴露左肾及其周围组织。

1.受者血管游离:如前述钝性分离左肾动、静脉及其分支,并分离此处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和左输尿管肾门端,仔细除去左肾动脉根部腹主动脉血管外结缔组织,并结扎此处腹主动脉分支。

用眼科剪锐性分离左肾,4号丝线结扎肾动、静脉远心端和左输尿管肾门部,将连有左肾动脉根部的腹主动脉完全分离,小心去除血管外结缔组织,并结
扎此处分支血管。

2.重建血管:将供肾置于腹部切口左侧缘,医用冰棉片覆盖供肾,术中若发现冰屑融化,需不断补充。

在分离好的腹主动脉上下方各置一Lee氏夹,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结扎并剪掉左肾动脉残端,在此处制备与供肾动脉瓣一致的纵行切口,肝素(25IU/ml)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内残余血,用连续缝合法端-侧缝合腹主动脉瓣与受者腹主动脉纵行切口;肾静脉口径较大,可在显微镜下做供受者之间肾静脉端-端吻合。

动静脉吻合完毕,同时松开远近端血管夹,开放血流,移植肾色泽逐渐红润,明亮,肾动脉搏动明显,肾静脉充盈,表示血运顺畅。

如有漏血,以棉球轻压片刻,即可止血。

血供好的供肾可见输尿管开口处尿液逐渐流出,输尿管营养血管供血良好。

3.尿路重建:观察供肾血运良好后,即行输尿管膀胱瓣和受者膀胱吻合术。

常规采用端-端吻合或端-端套管吻合及带膀胱瓣的端-侧吻合,现多采用后一术式。

在受者膀胱顶部剪一直径2.5cm切口,调整好供肾输尿管位置,勿扭曲,以6-0无损伤缝线间断全层缝合,完成后再次检查供者输尿管是否扭曲。

移植术毕,缝合腹壁切口。

输尿管膀胱瓣与受者膀胱吻合示意图
受者自体肾切除:多主张择期手术,术后3天即可切除自体右肾。

其它肾血管重建方式:主要为袖套法,供者血管从袖套管穿出并外翻,受者血管套入袖套,两者结扎即可。

这种方法强调不需显微外科器械。

另外,供者肾静脉带下腔脉瓣(袖片),在肉眼下亦可直接吻合。

大鼠肾移植模型是一难度较大的显微外科手术,一般需3-6个月的显微外科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术中应注意:按照血管外科技术要求精细分离供受者相关血管;供者肾的原位灌洗,尽可能减轻热缺血损伤;肾血管和输尿管吻合注意勿扭曲。

五、手术常见并发症:
1.麻醉意外:术中呼吸骤停多与麻醉不当有关。

乙醚麻醉可控性较好,正确操作可获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实验动物术后苏醒较快。

2.吻合口出血: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与针距过大,边角处漏针,血管壁撕裂等技术因素有关。

出血过多时需补针。

3.血栓形成:多为静脉血栓,与血管内膜受损,血管外脂肪结缔组织残留,吻合口张力过大和血管扭曲有关。

4.感染:因手术是在清洁而非无菌条件下进行,感染时有发生,可在腹腔内注射青霉素40万U预防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