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过滤与蒸发
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

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学科,在高一必修一中,我们开始了化学知识的系统学习。
这一阶段的知识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关键的知识点。
首先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安全至关重要,进入实验室要遵守规则,比如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要了解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等。
过滤和蒸发是两种基本的分离提纯方法。
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用于从溶液中提取溶质,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蒸馏则可以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比如制取蒸馏水。
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分离溶质,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接下来是“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把微观粒子的数量和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1 摩尔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都约为 602×10²³个,这个常数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通过物质的量,可以方便地进行有关计算,比如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是 n = m / M。
气体摩尔体积(Vm)用于衡量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所占的体积,标准状况下(0℃、101kPa),Vm 约为 224 L/mol。
物质的量浓度(c)则是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 c = n / V。
然后是“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一步分类,如氧化物、酸、碱、盐等。
分散系是一种混合物,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这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简便方法。
“离子反应”也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非电解质则不能。
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结合或交换,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通常是生成沉淀、气体、水等。
上海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上海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这门自然学科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上海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1)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2)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4)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5)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上海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检验类型鉴别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推断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
检验方法① 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② 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③ 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④ 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常见气体检验方法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
高一化学必修一(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思考: 溶解 → 过滤 → 加热浓缩 → 过滤都用到 玻璃棒 的仪器是 ;
边加热边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溅出 。
[例题2](教材:交流与讨论2) 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晶体,根据溶解性表 的溶解度曲线,设计实验方案提纯硝酸钾。 实验方案: 加水溶解 → 加热浓缩 → 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烘干 → 重复实验2~3次。 [问题交流] : 如何判断沉淀是否已经洗涤干净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AgNO3溶液,无沉 淀产生表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 过滤、洗涤 → 重复实验2~3次。
具体操作方法: 溶解: 往混合物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如果没有难溶性物质则无需过滤。 过滤:
加热浓缩: 将溶液转移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 并用玻璃棒搅拌。 如右图装置 冷却结晶:加热至溶液中出现较多量晶体 (或液面出现晶膜),停止加 热,冷却至室温。 过滤、洗涤: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 1、过滤: ① 目的: 分离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的混合物。
② 仪器:普通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 台(带铁圈)、滤纸(实验用品)
③ 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靠”、“二低” 三靠:烧杯尖嘴部分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滤纸三折叠处 漏斗管口尖嘴部分紧靠烧杯内壁 二低:滤纸边沿低于漏斗边沿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沿
水银温度计
冷凝剂出口
蒸馏烧瓶
冷凝管
接液管
沸石
冷凝剂入口
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 蒸馏烧瓶侧管口处(支管口处) 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 防止爆沸液体溅出 冷凝剂的流向: 自下而上 6、纸上层析(指导阅读教材,作适当解析)
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 7、洗气: 注意; 气流方向是长进短出, 气体不溶于广口瓶中的液 体、也不与该液体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过滤和蒸发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和提纯(除杂)的方法有哪些?
过滤、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 和溶液)、蒸馏、萃 取、洗气等
原物质 NaCl
提纯 方法
◇应用范围 (原理) ◇仪器用品 ◇操作要点 ◇注意事项
杂质 类别
粗 盐 提 纯
泥沙
◇应用范围 (原理) 不溶性 除杂 ◇仪器用品 杂质 方法 过滤 ◇操作要点 ◇失误分析
杂质 CaCl2、 可溶性 除杂 化学 ◇除杂原则 杂质 类别 MgCl2、 杂质 方法 沉淀 ◇除杂原理 ◇试剂选择 Na2SO4 法 ◇除杂顺序
物质溶解性口诀 常见酸类都易溶 碱类易溶钠钾钡 注:Ca(OH)2微溶 钾钠铵销盐全溶 盐酸盐中银不溶 硫酸盐除钡皆溶 注:Ag2SO4微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注意标“一”的物质
杂质 CaCl2、 可溶性 除杂 化学 ◇除杂原则 杂质 类别 MgCl2、 杂质 方法 沉淀 ◇除杂原理 ◇试剂选择 Na2SO4 法 ◇除杂顺序
原物质 N(原理) ◇仪器用品 ◇操作要点 ◇注意事项
杂质 类别
粗 盐 提 纯
泥沙
◇应用范围 (原理) 不溶性 除杂 ◇仪器用品 杂质 方法 过滤 ◇操作要点 ◇失误分析
课前准备: 1、课本 2、基础训练 3、第二课时学案 4、课堂笔记本
认识几种仪器
※记忆仪器组 合时请遵循: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的顺序记忆 ※考试答卷书 写时也按这个 顺序来写
从生活中来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 几种物质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 提纯: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 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质.所以提纯也叫除杂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化学基本实验方法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一节:化学基本实验方法课时:第二课时编号:2学习目标1.掌握过滤、蒸发基本操作2.常用离子检验方法学习重点难点:过滤蒸发的操作学习任务:一.过滤与蒸发1.过滤——适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
(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过滤时,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水,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内的三层滤纸的一边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烧杯内壁相接触。
以上就是平常所说的“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适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1)主要仪器: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b.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较多固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c.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上水引起蒸发皿破裂。
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石棉网上。
3.利用所学知识完成P5实验1-1.并思考:1.粗盐水过滤后,滤液仍浑浊,请分析可能的原因?2. 整个过滤蒸发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整个过滤蒸发过程中:过滤(1次):引流;蒸发(2次):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转移固体二.SO42-的检验(P6实验1-2)1.试剂:盐酸、BaCl2溶液2.现象:有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3.化学方程式:BaCl2 +H2SO4 ===BaSO4 ↓+2HCl4.问题探讨:(1)在试样中是否含有某种物质时,每次应取少量进行检验,而不能将检测试剂一次全部加入到待检测的试样溶液中,为什么?因为检测试剂不可能只用于一次实验,你第一个实验就把试剂全部用完,那么在做之后的实验的时候,就没有试剂可以用了. 而之后是会有继续的实验证明试剂的成分的.(2)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方案检验某试液中是否含有SO42-,评价下列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记忆口诀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记忆口诀分离提纯方法口诀(1)过滤操作口诀漏斗烧杯玻璃棒,三样仪器不能少。
一贴二低三要靠,滤渣记得要洗涤。
解释:1、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斗指漏斗;架指漏斗架。
这两句说明了过滤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漏斗、漏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并且强调滤纸折叠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一样(这样可以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过滤之前要静置:意思是说在过滤之前须将液体静置一会儿,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
3、三靠两低不要忘:意思是说在过滤时不要忘记了三靠两低。
三靠的意思是指漏斗颈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壁上,要使玻璃棒靠在滤纸上,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两低的意思是说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所倒入的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2)蒸发操作口诀皿架玻棒酒精灯,加热搅拌不放松。
液体少时停加热,熄灯之后余热干。
(3)蒸馏操作口诀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
碎瓷用来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
解释:1、隔网加热冷管倾:冷管指冷凝管。
意思是说加热蒸馏烧瓶时要隔石棉网(防止蒸馏烧瓶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在安装冷凝管时要向下倾斜。
2、上缘下缘两相平:意思是说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3、热气冷水逆向行:意思是说冷却水要由下向上不断流动,与热的蒸气的流动的方向相反。
(4)萃取操作口诀萃剂溶剂互不溶,溶解程度大不同。
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要分清。
解释:1、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2、充分振荡再静置:意思是说在萃取过程中要充分震荡,使萃取充分,然后静置使溶液分层。
3、下放上倒要分清:这句的意思是说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从漏斗脚放出,而上层液要从漏斗口倒出。
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教案

高中化学过滤和蒸发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过滤和蒸发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过滤和蒸发的操作方法
3. 学会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
教学内容:
1. 过滤和蒸发的原理介绍
2. 过滤和蒸发的实验操作
3. 实验数据分析及实验总结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真空漏斗、过滤纸、三角瓶、烧杯、电热板等
2. 实验试剂:可溶性固体和溶液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
1. 过滤实验操作步骤:
a. 准备漏斗和过滤纸
b. 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
c. 收集过滤液,留下固体
d. 将固体干燥或称重
2. 蒸发实验操作步骤:
a. 将溶液倒入烧杯中
b. 将烧杯放在电热板上加热
c. 记录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d. 观察溶液蒸发后的残留物
3.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a. 记录过滤和蒸发的实验数据
b.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过滤和蒸发的应用规律
4. 实验总结及反思:
a. 总结过滤和蒸发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b. 探讨过滤和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设计不同条件下的过滤和蒸发实验,加深理解
2.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讨过滤和蒸发在各种实际情况下的应用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实验总结和分析进行评价
扩展阅读:
1. 《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手册》
2. 《化学实验技术》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高一化学必修一过滤与蒸发ppt课件

1.检验SO42-要排除Ag+、CO32-、SO32-等的干扰。
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1)向未知液中加入足量盐酸(除去Ag+、CO32-、SO32-); (2)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应过滤,保留滤液,弃除沉淀; (3)向滤液中或未出现沉淀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 证明未知液中含有SO42-。
①Na2CO3必须加在BaCl2之后 ②盐酸必须最后加,加盐酸前必须过滤,并且加入的盐酸要适量,调节溶液的PH至中性。
2、你还记得以下离子的检验吗?
试剂
检验H+ :
紫色石蕊溶液
检验OH- :
酚酞溶液
现象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检验CO32- : 检验CI- :
先加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稀硝酸和AgNO3溶液 NaCl + AgNO3 = AgCl↓+ Na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22源自2. Cl-的检验方法: 操作:先加入稀HNO3酸化,再加入几滴AgNO3溶液。
现象: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gCl)。
结论:存在氯离子。 注意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
二、检验SO42-要注意的问题及正确操作步骤
第 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思考?
怎样淘金?淘金者是利用了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出来?如 果有铁屑和沙的混合物,采取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1. 在含金的沙里用水洗去沙就得到了金。淘金者根据金以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子大的性质, 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子中分离出来。
13
思考交流 1、如何检验过滤蒸发后的粗盐中的含有硫酸盐?
①取样 ②溶解 ③加稀盐酸 ④加BaCl2溶液 •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考虑试剂加入的用量及加入的先后顺序
⑵加入你选择的试剂除掉杂质后,有没有 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把它 们除去?
有
引入了Ba2+、OH-、CO32-
NaCl溶液(Mg2+、Ca2+、SO42- ) 讨论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
BaCl2 ——NaOH——Na2CO3—— HCl BaCl2 ——Na2CO3——NaOH—— HCl NaOH——BaCl2——Na2CO3——HCl 试剂加入顺序:
蒸发
可溶固体与溶剂的分离
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 架台(带铁圈)
装置
注意 事项
①要做到“一贴”、“二 低”、“三靠”; ②必要时要洗涤沉淀物(过 滤器中); ③过滤后的溶液若仍浑浊 ,需重新过滤,直到滤液 澄清
①加入的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 积的2/3。 ②蒸发过程要不断搅拌,有大 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 余热蒸干
①Na2CO3必须加在BaCl2之后 ②盐酸必须最后加,加盐酸前必须过滤,并且加
入的盐酸要适量,调节溶液的PH至中性。
2、你还记得以下离子的检验吗?
试剂
检验H+ :
紫色石蕊溶液
现象 溶液变红
检验OH- : 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检验CO32- :
先加盐酸,产生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检验CI- :
第 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思考? 怎样淘金?淘金者是利用了什么 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出来? 如果有铁屑和沙的混合物,采取什 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1. 在含金的沙里用水洗去沙就得到了金。淘金 者根据金以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子大的性质, 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子中分离出来。
③热的蒸发皿不可直接放在实 验桌上,要垫上石棉网。
过滤需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②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上 ③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过滤操作
思考交流:
玻璃棒在溶解、过滤、蒸发时的作用是什么?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2.可以用磁合物中各
成分彼此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 留下来,并恢复到原状态,得到 比较纯净的物质。
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只要
求保留我们需要的成分,而杂 质可不是原状态,以得到纯净 物质的过程。
物理方法: 过滤、蒸发、结晶法、蒸馏、萃取等
泥沙
NaCl、CaCl2、MgCl2、硫酸盐溶液 蒸发
NaCl、CaCl2、MgCl2、硫酸盐晶体
思考交流 1、如何检验过滤蒸发后的粗盐中的含有硫酸盐?
①取样 ②溶解 ③加稀盐酸 ④加BaCl2溶液
•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2-?
试剂: 稀盐酸 BaCl2溶液 (酸化的作用:排除Ag+、 SO32- 、 CO32-干扰) 现象:若先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存在SO42-
化学方法: 转化法(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或水等
易分离的物质)
思考?
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较多杂质, 如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 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等。请设计实验 方案,由粗食盐提纯氯化钠。
步骤
现象
1、溶解:用药匙取约4克 粗盐加入到约12ml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之 溶解,直至粗盐不再溶解
2
思考:
1、若要继续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应加入什么试 剂?
杂质 加入的试剂 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 过量 BaCl2溶液
Na2SO4+BaCl2
= BaSO4↓+2NaCl
MgCl2 过量
NaOH溶液 MgCl2+2NaOH
= Mg(OH)2 ↓ +2NaCl
CaCl2
过量 Na2CO3溶液
CaCl2+Na2CO3 =CaCO3 ↓ +2NaCl
♣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只有AgCl和BaSO4
(二) 除杂
物质除杂的一般原则: •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 •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 •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易分离) •易复原(被提纯物易复原)
除杂思路:
选择那些易与杂质反应,生成易分 离的沉淀、气体、水或我们需要物 质的试剂作为除杂试剂。
除杂注意事项
粗盐溶解,液体浑浊
2、过滤:用玻璃棒将粗盐 滤纸上残留泥沙,下面的 水引流到过滤器中,若滤 烧杯得到澄清溶液 液浑浊,再过滤一次
3、蒸发:将滤液转移到蒸 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 蒸发皿中得到白色固体 棒不断搅拌,待出现较多 晶体时停止加热
方法
过滤
适用范 围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主要 漏斗、烧杯、玻璃棒、铁 仪器 架台(带铁圈)、滤纸
除杂试剂需过量 过量试剂需除尽,最终不引人新的杂质 去除多种杂质时需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如何除去粗盐晶体中的可溶性杂质 (CaCl2、MgCl2、硫酸盐)?
1、应该加什么试剂? NaCl( Mg2+ 、Ca2+ 、 SO42- )
OH- CO32- Ba2+
NaOH Na2CO3 BaCl
稀硝酸和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NaCl + AgNO3 = AgCl↓+ NaNO3
2. Cl-的检验方法:
操作:先加入稀HNO3酸化,再加入几滴 AgNO3溶液。 现象: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gCl)。
结论:存在氯离子。 注意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
二、检验SO42-要注意的问题及正确操作步骤
1.检验SO42-要排除Ag+、CO32-、SO32-等的干扰。
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1)向未知液中加入足量盐酸(除去Ag+、CO32-、SO32-); (2)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应过滤,保留滤液,弃除沉淀; (3)向滤液中或未出现沉淀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 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未知液中 含有SO42-。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防止局部过热,出现飞溅
(一)过滤与蒸发
过滤的目的(适用范围):
将溶液与难溶性固体分离
蒸发的目的(适用范围):
从溶液中分离出可溶性的固体溶质
思考:P6 (3)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 净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 没有除去?
粗盐(泥沙、NaCl、CaCl2、MgCl2、硫酸盐) 溶解 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