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大事件
图像的再现——波普艺术对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图像的再现 — 波普艺术对九十年 — _ 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李振宇 ( 肃省西北师范大 学美术 学院 70 7 ) 甘 3 00
摘 要 :九十年代 中国当代 艺术 的发展 显然得 益 于西方波普 艺 术 的影响,对于许 多许 多中国艺术 家来说 ,主要是 由于这种风格不仅在 艺术形态上与中国现有的 艺术规 范截然对 立,而且 能够把 艺术 家想直 接表 达的思想用形象表达 出来 ,同时,波普 艺术本 身所具有的融 合性 也 允许 艺 术 家 用 各 种 手段 对 现 成 品 进 行 复 制 ,符 合 多 数 艺 术 家潜 意 识 里对 写 实技 术 的偏 爱 。 关键词 :波普 艺术 ;图像 ;大众传媒 ;中国当代艺术
们的时代而吉,人1 能 I继续画油画并是一个坏结果,因为作 『 J I f 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 ,被 “ 降低到装饰 的功能上去是这种 艺术寿
终正 寝 的标 志 ,就 址这 个感 受指 导了我 的 一生 。” 当1 1 年 杜 尚 97 的作 品 《 便池 》 { 现 , h接 影 响 到西 方艺 术 作 品观念 上 的 改 小 『 『 变 ,西方 传 统艺 术 的边 橄 人地 拓 展 了 。波普 艺 术在 创作 方 法上 深 受 达达 主义 的 影 响 ,f它 又 足一个 新 的 艺术 流 派 ,波普 艺 术 的 l I 意义 不仅 体现 在 其艺 术i 张 中 ,也 体现 在现 实 性 的 图像领 域 ,沃 霍 尔 试 图像 杜 尚一样 去 颠 覆 艺术 与生 活 的边 界 , “ 艺术 即生 活, 生 活 即艺 术 ”,在 波 普艺 术 产生 之前 ,生活 和 艺术 的 界 限是分 明 的,现 代 派艺 术家 无 论怎 样 反传 统 ,仍把 艺 术 和生 活 分开 , 艺术 家在 苦 心经 营 一种 高雅 的精英 艺 术 。波普 艺术 的 出现 打破 了这 种 格局 。取 消 了艺术 和 生活 的 界限 ,高 雅文 化 与大 众 文化 不 断地 融 ‘ ,艺 术更 接近 大 众 。在 波普 艺 术家 认 为 ,艺术 作 品可 以直接 以 合 现 实生 活 中的物 品为题 材 ,甚 至 生活 中 的物 品也 可 以直 接 作为 波 普 艺术 作 品 。如 安 迪 ・ 霍 尔 。他 就 完 全 取 消 了艺 术 创作 中的 手 沃 工操 作 观念 ,直 接用 制 版 印刷 的方 法 把照 片 形象 移 到 画布 上 ,可 乐瓶 重 复 的排列 ,明星 梦露 的照片 成 了创 作 主题 和素 材 。在 沃 霍 尔看 来 ,重 复并 不意 味 着简 单 的再 现 ,这 里 面存 在着 一 定 的精 神 价值 和 思想 内容 。体 现 出 了西 方后 工业 社 会 的特 征 ,现代 工 业 就 是如 此 ,不 断重 复着 同一样 东西 。以简 洁 、直 观 的艺 术形 式 代 替 了深 奥 的艺术 。这些 波 普 的观念 深 深影 响 了一 些 中 国艺术 家 的创 作 ,并导 致他 们 开始 尝试 用 波普 的方式 进行 创 作 。如 谷文 达 、 吴 山专等 。但 波 普 画风 真 正兴起 于 九十 年 代 以后 , 并 以下广 义 、魏 光 庆等 艺 术家 为标 志 。 与美 田波 普不 刚, 中 国的波 普 艺术 家 更强 调 对具 有历 史 与政 治 含义 符 号 的借用 ,政 治波 普是 这 时期 l目现 1 l 代 艺术 中的一 个独 特 现象 , 它具 有 明显 的政 治含 义 ,但 实 际 表现 的不是 中 国现 实 的政 治 ,它 是一 种 图像 的艺 术 ,是 埘波 普 艺 术形 式 的仿 制 。王, 义 是成 功 “ 用 ”波 普 风格 创作 的艺术 家 ,对 他 利 而 言 ,波普 仅仅 是 作 为现 成 的艺 术形 式 ,而 不 是波 普 的本 意 ,大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在历史的年轮刚为20世纪最后的一个十年划上句号的今天,回头考察一下这段历史,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差异巨大、彼此矛盾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存在,都在这十年的现实舞台上拥有着自己的空间。
它们纠缠杂糅在一起,形成一道奇异的共生景观。
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孕育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一、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对当代中国美术,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火热记忆。
尽管到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在褒贬难辩的争吵中匆匆落幕。
但仍然给整个美术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对90年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隔十年,我们已经能以较为冷静客观的目光评价这场运动。
85新潮美术运动的起点是对“文革”期间美术异化为政治话语工具的反拨,是一次向美术艺术本体回归的潮流。
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整个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下,它迅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被卷入了一场民族精神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并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
“它所思考、关注与批判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所谓艺术问题,而是全部的文化社会问题。
85运动不是关注如何建立和完善某个艺术流派和风格的问题,而是如何使艺术活动与全部的社会、文化共同进步的问题。
因此,它对艺术的批判是同全部文化系统的批判连在一起的。
”1](p.206)80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年的“文革美术”话语权力压抑,获得解放的美术界表现出对美术艺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
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一时间成为潮流。
伤痕美术以写实再现“文革”现实为手段,突出它留给整个民族几代人的心理创伤。
它抛弃了“文革美术”虚假的“高大全”和“红光亮”模式,将目光对准普通人在这段历史中的生活场景,用冷、灰、暗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渲染记忆中的伤痛情感。
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何多苓的《我们曾经唱过这支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伤痕美术以有限的语言方式开启了新时期美术的情感表现闸门,将美术引领到关注人性深层感受的方向上来。
云南当代艺术大事件

云南当代艺术大事件(二〇〇〇至今)1. 创库与叶永青、唐志冈2001年昆明创库的创建改变了现实。
它的意义在于将一种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个人行动升华为一种集体浪漫主义的艺术蜜月,这是一种建立在城市有机体中的“异托帮”和另类存在。
的确,作为中国艺术家自主建立的第一个当代艺术自营社区,昆明创库的出现实在是具有开先河的意义,它是代表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当代艺术实验日常化、生活化、个人化与本土化这一重大转型的重要文化事件。
昆明创库绝非一种纯粹乌托邦的盲目冲动,叶永青等艺术家的行动让梦想照进了现实,这个别样的空间是真实的、实际存在的,它是流动的思想实验场域,既有形又无形。
我以为,对它的理解应该更多地与想象力、创造力、美学和精神性这些东西有关。
至少在2004年前,这种具有浪漫主义“异托邦”气质的昆明创库并不仅仅是一个可以从物理和结构意义上去界定的艺术空间。
它也是九十年代以来昆明这样一个拷贝现代化城市发生的少数几件可以影响外界的文化事件。
昆明创库唐志冈及其作品《儿童会议》叶永青及其作品《鸟》2.罗旭与“土著巢”相对于昆明创库艺术家的集体主义艺术蜜月,特立独行、永远无法被纳入艺术史写作的艺术家罗旭在昆明近郊的小石坝构筑了他自己的理想家园,这个被艺术家命名为“土著巢”的地方,最初的灵感来自于云南高原那些灵异的昆虫、疯狂生长的植物和艺术家的白日梦与妄想。
罗旭的建造符合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尺度与美学,这是一种将生活方式与艺术、建筑、植物、动物融为一炉的修行方式与艺术实践。
2002年的一个夏天,当我第一次看到罗旭在昆明郊野构筑的那个看上去象红土高原上的野生植物一样繁殖、生长的“城堡”时,我才意识到,所谓艺术,也应该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一样,有它自己的呼吸和生长。
在我看来,罗旭的那些鬼斧神工、匪夷所思的建造、还有发生在他身上的奇想与异行,无疑都与云南这方水土的滋养有关。
云南当代艺术中强大的生命意识的源头,正在于云南与众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四十年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四十年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起点。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蜕变和成长,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艺术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个融汇了传承和创新、融合了中西文化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四十年。
1978-1988 年代:探索与启蒙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探索与启蒙时期。
艺术家们开始提出艺术自由、表现自我的口号,他们试图摒弃政治意识形态的束缚,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进行探索。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艺术思想和理论,对外国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和借鉴。
这一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多呈现出批判现实的姿态,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感,作品多为油画和木刻等传统媒介。
中国当代艺术在这十年间开始呈现出异质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中国视觉艺术语言开始受到国际艺术潮流的影响,中国艺术家开始接触和了解到更多的海外艺术作品,对于传统艺术语言的拓展和转变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在这一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呈现出多种形式和媒介的混合和多元化,在形式和风格上呈现出更加复杂和丰富的图景。
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艺术思潮也开始在中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1998-2008 年代:市场化与全球化这十年是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当代艺术被全球市场接纳和认可的时期。
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吸引了国际艺术界的目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开始在国际间展示和交流。
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开始兴起,拍卖会、画廊等艺术交易平台开始崭露头角,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认可和追捧。
这一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国际化的姿态,他们开始将全球性的话题和问题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一种跨文化的叙事方式。
这十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崛起的时期,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尝试新领域和新媒介的时期。
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改革,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美术大事记

•中国美术大事记()作者:来源:中国美术馆时间:2005-7-221949年美术大事记3月23日中国木刻赴日本游动展在日本华侨学校举行。
春香港人间画会举行画展,展出会员30余人的木刻、油画、素描、漫画等约300幅。
本年中华艺术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方干民为会长。
红黄蓝画社在香港成立,由何磊发起组织。
7月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
出席代表650人,其中美术工作者代表88人。
大会主席郭沫若致开幕词,并作《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总报告,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到会祝贺并讲话,周恩来作政治报告。
19日大会闭幕,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7月2日全国文代大会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即第一届全国美展)在北平艺专开幕。
展出木刻、素描、国画、雕塑、漫画、年画、画报、油画、水彩、洋片等556件,展览会于16日结束。
7月21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
徐悲鸿当选为主席,江丰、叶浅予当选为副主席。
9月1日全国文代大会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移至上海展出。
《新中国版画集》印行。
9月15日上海美协举行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开渠,副主任委员米谷、陈烟桥。
10月14日广州解放不久,香港人间画会部分会员集体绘制毛泽东巨幅画像(高30米),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悬挂于广州爱群大厦。
11月14日上海连环画出版工作者联合会举行连环画座谈会。
11月26日中央文化部发布经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的《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
1950年美术大事记1月1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历代版画展览会。
1月8日上海市连环画作者联谊会成立。
1月17日南京成立革命历史画创作委员会。
2月1日中国美协机关刊物《人民美术》创刊,并发表有关“新国画运动”的文章。
2月1日上海美协、杭州美协在上海联合举办新年画展览会。
2月16日中国美协、新华书店总店在北京联合举办1950年全国年画展览会。
2月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成立。
3月2日中国美协召开年画座谈会。
中心主义下的边缘性——90年代云南当代艺术展作品解读

西 部 文化
中 心 主义 下 的边 缘 性
0年 代 云 南 当代 艺术 展 作
云南昆明 6 00 ) 50 0
【 摘
'
-
要】 本文通过解读“0 9 年代云南 当 艺术展作品” 代 艺术家的具体作品 , 阐释 了作 家在 以汉文化为主这个 大的环境下 , 坚持 了云南
5代 艺术 独 特 的 本 土性 。 以具 本 土 的 艺 术视 角和 深度 , 视 自 己 内心 的体 验 、 注 内在 的 精 神 , 重 关 以这 种 边 缘 性 的 状 态 来 描 述 他 们 所 存 在 的 这 个 时代 发 生 的事 情 与 变 化
【 关键词】 云南当代艺术 ; 中心主义; 边缘性 中 国汉文 化 自古 一直作 为一 个文化 标杆 存在 , 近代 中国艺 术虽 与 十 九世纪法 国作 家 巴尔 扎 克 的巨 作 《 间 喜剧 》 人 同名 , 巴尔 扎 克 有西方观 念 的植入 , 但仍逃 脱不 开这个 标度 , 于此 , 基 云南 当代 艺术 的《 间喜剧 》 人 展示 了法 国 社 会 的整 个 面 貌 , 其社 会 历 史 内容 可 以
归纳 为—— 贵族 衰亡 、 产者发 迹 、 钱罪恶 , 称为 三大主 题 。曾 资 金 被 晓峰这 次展 出的 作品选 取了 “ 资产 者发 迹 这一 主题 , 是 采取 “ 也 人 物集 中再现 的手 法 , 黄色 调 的 画 面 中 , 辆 豪 华 轿车 上 挤 着 几 个 一 中年 男子 满是得 意与贪 婪的 头与扒 车的 手 , 子头像 周围还 有一 些 男 术展 。 字 , 是车 内人的 对话 或是 自述 , 们像 是 要竞 相 从 豪车 中 爬 出来 像 他 这 次联展 的作 品虽然 呈现 出风格迥 异 的状态 , 但作 品所表 现 的 炫富 一样 , 人想 到 巴尔 扎 克 所表 达 的 思 想 : 金 钱犹 如 无 孔 不 入 让 “ 是个人 主义 以及 自己对这 个社 会 的感 受 , 从这 个 角 度说 , 属 于大 的黄 色魔 鬼渗 入 到全社会 的 各个 角 落 , 买了 当权 者 的 人心 , 大 又 收 使 背景 中心主 义中 的艺 术 。或 可说 是隶 属 于意 识 形态 的 二维 构 架 中 人物 堕落 为“ 衣冠禽 兽 。金钱 毒 染 了整 个 上 层建 筑 包 括 文 学 、 艺 的艺术 。 术的 神圣殿 堂 。金钱成 为国 家政治权 利 的杠杆 , 无所不 能 的真正 的 ” 段 玉海 、 罗旭 、 刘建华 、 李季 的作 品 , 以一 种男 性 主义 的 视 角来 主宰 。 武俊 这次 展 出的 作 品很特 别 , 是一部 关 于未 来 的科 幻 小说 , 像 描述这 个时 代所 发生 的 事 件。 段 玉海 的 《 代风 景 一我 》 , 色 时 中 红 的平涂 背景 , 印一样 的不 同 的毛 主 席 的头像 , 如 一个 符 号一 漂 亮的灰色 调 , 个画 面呈现 出一 种颠 倒 失重 的状 态 , 像烙 犹 整 画中 的 人和 样刺激 着我 们的 眼球 , 家身边 的对 象由 中国带有 民族 性的 姑娘换 物就 像是 在外 太空的环 境 中游走 的生物 , 开始就 不打 算跟 人 亲 画 从一 成了不 同国籍 的女性 , 用这 种 带 波普 式 的语 言 , 讲述 着 他身 边 所发 近 , 乎完 全是不 相干 的几个 物体 的组合 , 似 干净 而分 明 , 中那 个相 画 生的 变化 , 是这 个大时 代下整 个中 国的一 种状 态。 也 貌身 材姣好 的裸 体女 子 , 如她 身 边不 相 干 的不 锈 钢栏 杆 一样 , 一 像 罗旭展 出的作 品是 《 果盘》 《 子》 《 王》 以铜 和不 锈 钢 成 机器 人一样 冷静 而困 惑地 斜视 着 我们 , 乎 不带 一 丝人 类 的 感情 , 、椅 、大 , 似 寓示 型的雕塑作品,果盘》 《 在展厅的中间过道 , 半高的基座上是一个类 那棵 光秃 秃的只 有一截 的树 干根 部 , 着人 类赖 以生存 的大 自然 似容器 的盆 或是盘 子 , 闪 闪的 , 的造 型 , 人的 腿 , 光 鱼 女 或者 说 是 穿 已经 被冰 冷刚硬 的钢筋 混凝 土的城 市所 代替 , 再有 乡村 , 林 , 不 森 大 着鱼 造型 裙 子 的跳 芭蕾 的女 人 的 腿 。或 许 他 偏 爱 这 种 图 式 , 椅 山 , 《 乌语花 香 。 子》 也是 这样 的女人 腿的 造型 , 子 的背 部 是被 抽 象化 了 的人 的 上 椅 栾晓 杰 的作 品带 有一 种 自画像 的意 味 , 代性 的平 面感 , 涂 当 平 半身 , 壮 的腿和细 小的 脚是 写 实 的造 型 , 种 对 比手 法倒 是 很 能 似 的手法 , 粗 这 剪纸一 样的 造型感 , 同样 的人 物造型 , 没有 明晰 的面 部 特 突出他想传达的信息, 也有些母性崇拜的意味 , 就像儿时坐在母亲 征 , 是一 种对个 人甚 至是 一类 人 的 生存 体验 的表 达 , 这 一个 人 的 思 高大 温暖 的腿上 , 极具 安全 感 和 幸 福感 。 《 王》 大 是一 件 描 述 社 会 考 , 一个人 的孤 单 , 个人 的游戏 , 一 一个人 的挣 扎 , 个人 的娱 乐 , 一 自 现象 或可说 是描 述男性 心理 的作 品 , 被动 物化 了的男人 肩头 各 自坐 己跟自 己的对抗 , 这就 是现代 人生 活状态 , 我们 被 隔离 , 多 时候 我 大 着两个 身材 妖娆 的女人 体 , 男人 是铜 的材质 , 女人 是不锈 钢材 质 , 这 们都 是 自己。 种意 象化 的手法 给人 的感觉 很直观 。 唐 志刚这 次展 出的作 品是《 国童话 ・ 船 》 《 中 轮 、 中国童 话 - 睡 刘建华 的《 嬉戏 》 是几 个小型 瓷器 做成 的 穿裙 子 的女 人体 的 作 叶 》 这两 幅作 品中 人物 还 是 他惯 用 的 中 国儿 童 , 不 过 这 两 张 的 , 只 品 , 们像浮 雕一样 被不 规则 地挂在 墙上 , 她 看上 去十分 的疲 倦 , 一 风 景占 了很大 的比重 , 无 整个 画 面呈 现 出许 多 中 国画 的 感 觉 , 是 彩 像 例外 这些女 人都 没有头 部 , 见 作者 关 心 的并 不是 容 貌 , 娜的 身 墨 画 , 的调 子 , 色纯 粹 , 可 婀 蓝绿 用 画面 是一 种 更 为简 洁 回 归 的状 态 , 就 姿被 华丽 的礼服 衬托着 , 每个 人 都 只有 一 只脚 上 穿 了鞋 子 , 这种 衣 像 那个躺 在睡 叶 中 的小 孩 , 家 的 心 境变 化 可 见 一 斑 。莆 丽 亚 的 画 衫不 整的状 态好 像是 刚从某 个舞会 或者夜 场 中狂欢 回来 。 《 水》 浅 带有 一种 超现 实 主义 的梦 幻 色 彩 , 以灰 暗 色 调 的大 海 和 天 李季 的两幅 作品所 呈现 出面貌 虽然都 是人 类生存 的状 态 , 是 空 为背景 , 那一块 男人 和 女人 同在 的那 个 空 间是 彩色 的 , 但 海上 比较 一大 朵象征 爱情 的花 漂浮在 画面 上 主题 、 角却 不 同 , 视 之所 以说他 也是 男性 的视 角在 "4 , 因为他 的 有 意思 的是人 物是人 鱼的 造型 ,  ̄i 是 UZ 一个 在浩 爱 宠物 系列 , 无需多 言 , 的这 个 系列 很 直观 明 白地 表 达 了他 对当 下 方 , 红娘 人物 的形象 把两个 人联 系起来 , 瀚的 宇宙 中 , 情 他 部 分女性 的生 存状 态的看 法 , 养 宠物 亦为 宠 物 , 既 最终 还 是在 表 是 能让 生命变 得鲜 活生动 起来 的力 量。 达男 性主 宰这个 世界 的观点 。 同样 以 动物 和 人的 关 系为 主题 的 另 这 次展览 中另 一位女 性艺 术家是 孙 国娟 , 这次 展出 的作品 是 她 永远 甜蜜 》 系列 , 两张作 品 的背 景不 同 , 一张 是 在 室 内的 幅 作品 《 后的 大自然 草图 》 却 是 从环 保 的 自然 主义 角 度 出发 行 为图 片《 最 , 平面背 景 中 , 一张 是在大 自 然 的立 体环 境 中 。主体 是 一 样 的 , 端 她 的, 画面左 侧那些 被射 杀的 动 物看 起 来都 是 哺乳 类 动物 , 且 丝毫 而 没有 反抗 的能 力 , 是这 些不 同 性 别 国籍年 龄 的拿 枪 的 人类 , 右边 构 坐 在椅 子上 , 自然 , 美的微 笑 , 头到 脚涂 满了 白糖来 应和 她 优雅 甜 从 “ 本 但 图颇 像十 九世 纪西班 牙画 家 戈雅 的 《 88 5月 3日 的枪 杀 》 不 的主题 ,永远 甜蜜 ” 身就 是不现 实 的概 念 , 是 女性 乃 至 所有 人 10 年 , 禁让 我们 对人 类的残 忍心生 厌恶 , 尤其 是最靠 近观众 的这 两个拿 枪 类都一 直有这 种期 望 , 禁让 入感到 在这 样的笑 容后 面隐 藏了一 种 不 的小 孩 子 , 了作 者对人类 自 身命运 的思 考和担忧 。 表达 苦涩与 无 奈。 ( 下转 第 3 2页 ) 另一 位描 述社会 现 象 的 画 家是 曾晓 峰 , 的《 间 喜 剧》 他 人 系列
中国近现代艺术历程的时间轴

中国近现代艺术历程的时间轴20世纪初-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探索现代艺术的方式和表达方式。
- 1920年代:上海成为艺术中心,现代艺术在中国开始迅速发展。
- 192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为现代艺术提供了组织和交流的平台。
1930年代- 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战争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开始呈现出爱国主义和抗战精神。
-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艺术家积极参与抗战宣传和创作。
194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艺术开始受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
- 1949年后:中国艺术家开始探索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1950年代- 19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中国官方艺术的主导风格,艺术创作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指导。
- 1956年: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艺术家开始反思和探讨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1960年代-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艺术受到严重的打击和限制,艺术家遭到迫害和审查。
1970年代-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社会开始逐渐恢复稳定,艺术家重新获得一定的创作自由。
-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艺术开始接触国际艺术潮流,多元化的艺术表达逐渐兴起。
1980年代- 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的第一个国际展览“中国/Avant-Garde”在北京举办,标志着中国现代艺术的全球化进程。
- 1980年代后期:艺术家开始进行个体创作,涌现出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作品。
1990年代- 199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进入繁荣时期,中国艺术市场逐渐兴起,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艺术界获得认可。
- 1990年代后期: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引起全球关注,中国艺术家成为国际艺术市场的重要力量。
2000年代至今- 200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艺术持续发展,艺术家运用各种媒介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对社会、政治和文化进行反思和探索。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得到国际认可。
九零年代有哪些著名的艺术展览?

九零年代有哪些著名的艺术展览?一、震撼视听之《星光璀璨─九零年代音乐艺术展》《星光璀璨─九零年代音乐艺术展》是九零年代音乐文化的一次盛会,展览汇集了众多九零年代的音乐精华。
这场展览以独特的视听效果和创新的展示方式,展示了九零年代音乐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影响。
其中,周杰伦、林忆莲等乐坛巨星的作品更是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
二、艺术革新之《深入浅出─九零年代摄影艺术展》《深入浅出─九零年代摄影艺术展》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它展示了九零年代中国摄影艺术的新风貌。
通过展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展览向观众展示了摄影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新的创作思路。
在这个展览中,不仅汇集了许多国内顶尖的摄影师的作品,还有一些新锐的青年摄影师的作品,展示了九零年代中国摄影艺术的变革和创新。
三、创意卓越之《辉煌九零─九零年代艺术设计展》《辉煌九零─九零年代艺术设计展》以其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这次展览展示了九零年代的艺术设计成果,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时尚设计等多个领域。
展览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独特设计的作品,让观众眼前一亮。
在这次展览中,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机构的作品得到了高度赞赏和认可。
四、艺术传承之《再现经典─九零年代文化遗产展》《再现经典─九零年代文化遗产展》是一次重要的文化回顾展,它通过展示九零年代的文化遗产,让观众重新回味那个年代的经典作品和历史事件。
展览以丰富多样的展品,如电影、音乐、电视剧、图书等,将观众带回到九零年代的时光。
这个展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珍视九零年代的文化成果。
五、新锐艺术之《创意新潮─九零年代当代艺术展》《创意新潮─九零年代当代艺术展》是九零年代当代艺术的一次重要展览,展示了许多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和创作风格。
这个展览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运用多种媒介和技术,展示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这些创意新潮的作品引发了观众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对九零年代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月,由中国艺术批评家费大为策划的“中国明天”(ChineseDemainPourhier)在法国波利耶尔展出,此展被称为在西方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1991
1月,在中国,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试图突破保守主义的压力。“新时期艺术创作研讨会”在北京郊区的西山召开,参加者基本上为当代著名评论家。这次座谈会受到《美术》杂志的批评。
1994
缺乏政府支持和被大众文化拒绝的双重压力迫使前卫艺术家们选择另类渠道,如编辑杂志、书籍,或在家庭空间以及郊区农村举办展览。
5月,上海新一代装置艺术家的“1994阶段展”在华山艺校展览。
首都师范大学是唯一为前卫艺术提供公共展览空间的学院,这里举办的展览包括“艺术联展:中国、韩国和日本九四展”。
10月,政治波普艺术家参加了“第二十二届国际圣保罗双年展”,北京东村艺术家的行为作品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争议。(这里我也觉得 解释不了释不清楚,但很令人感到不适是真的。)
2000
本年度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11月在上海美术馆新馆开幕的“2000上海双年展”,其主题为“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美术馆开始关注国际背景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现象,显示了中国21世纪初“美术馆时代”的到来。同时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在“上海双年展”期间出现的前卫艺术的“外围展”。
1月国内出现了几个小型前卫艺术展。
1993
在受到全球化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前卫艺术开始针对由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引起的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行创作。这一点在“大尾象”群体的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由’后’89中国新艺术展 代表的中国前卫艺术引起了国际关注,1月 艺术家们受到意大利艺术评论家的邀请参加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这是中国新艺术首次进入西方重要的大型展览。
1997
本年度国际上举行的几个重要的国际中国艺术展包括:巴塞罗那的“中国前卫艺术展·莫尼卡世纪艺术展”、恩昆斯博物馆的“中国!”展、新加坡艺术博物馆的“市场行情”展、纽约巴洛克斯艺术博物馆的“对抗潮汐”展、维也纳分离画派博物馆的“移动的城市”展等。
1998
实验艺术展,中国艺术国际研讨会。
1999
亚洲和国际交流展在年内掀起热潮,年初纷纷开各种大型展览。
1990
理想主义的前卫艺术走向衰弱。
1月,《中国美术报》这份在前卫艺术中占据重要角色的周报被迫关闭。
前卫艺术在学院内仍然有所保留,出现了谨慎地讲激进主义和保守形式融于一体的折中主义。
5月,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刘小东举办了个人油画展,他被视为“新生代”的重要代表。另一个学术展览“女画家的世界”展出了喻红等八位女艺术家的作品。徐冰完成了他的装置艺术作品《鬼打墙》,材料是来自北京金山岭一段长城和一座烽火台的拓本。完成这一工程后随着徐冰移居美国越来越多的中国前卫艺术家离开中国寻找更宽松的环境,并将目光转向国际艺术舞台与市场。(实际上,尽管在国内他们的作品无法找到出路,却能够在国际上被接纳)
7月,“新生代艺术展”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这是新一代学院派画家的集体展览,包括“玩世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王劲松、宋永红和刘炜。
12月,由冯梦波、王蓬参与的装置艺术作品展在北京当代艺术画廊被官方关闭,这是自1989年以来第一次公开的装置艺术作品展。
1992
1月,1989年之后的第一次全国艺术大展——“首届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在广州举办,其目的旨在提高中国前卫艺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价值。展览中,一些艺术家(包括王广义)的作品充分展示了“政治波普”的风格。这是1989年之后的一个主要艺术倾向,但并不为官方所支持。“政治波普”艺术家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或文化大革命形象与毫不相干的美国波普艺术结合起来。在整个30世纪90年代早期,“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在国际艺术展上都颇受欢迎。
1995
没发生什么大事。
一些艺术家在继续寻找可以选择的展出空间,比如北京某废墟。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前卫艺术家在国际艺术市场的运作中提高了地位,但在国内却被忽略了。对国际艺术机构而言,中国极速进入全球经济的事实也将中国艺术送进了国际艺术的大市场。
1996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了一些当代艺术的展览。
算是平安度过没什么大事,蓄力待发的一年。
北京东村是继北京“圆明园画家村”后的又一个流浪艺术家的聚集地,它位于北京东郊长城饭店东侧约一公里的村落——大山子和四路居。两年前,蛰居在此的艺术家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的学生为主。随后,一些外地艺术家也投奔到这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行为艺术和观念艺术。
如今北京东村与“圆明园画家村”已经不复存在,部分艺术家已经搬到了宋庄,在那里建立了20世纪90年代极有影响力的画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