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钢筋计算(绝对受用)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c.顶层锚固长度: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②边、角柱锚固长度: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三级抗震:max(1.5Hb,5 00)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板钢筋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 0,板厚)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独立基础钢筋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2.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X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Y 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外侧钢筋根数:2根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 S-1。
楼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四节 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三、板的标注
2、有梁板的标注 1)集中标注
第四节 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1)集中标注
注写要求: ①贯通筋上部和下部分别注写,以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 部与上部; ②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 时以X&Y打头; ③当为单向板时,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 ④当在某些板内(例如在悬挑板XB的下部)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 Xc,Y向以Yc打头注写; ⑤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设计者应注明配筋 间距的定位尺寸; ⑥当贯通筋采用两种规格钢筋“隔一布一”方式时,表达式为 Axx/yy@xxx,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二者间距为xxx,直 径xx的钢筋间距为xxx的2倍,直筋yy的钢筋间距为xxx的2倍。
LB1计算过程
支座负筋总结
2、板顶钢筋计算 3)板顶贯通钢筋:(单跨板)
单跨板顶钢筋长度=2*伸入支座长度+板内净尺寸 伸入支座长度:①hb-保护层-梁角筋D>lab, 0.3lab(0.6lab)+15d; ②hb-保护层-梁角筋<lab时,0.3lab(0.6lab)+15d; 或者可以按③ (hb-保护层-1/2梁角筋D+15d) 钢筋数量计算参考板端负筋钢筋根数计算
1、板底钢筋计算—受力钢筋
不同支座的锚固长度
第四节 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四、板的钢筋计算
1、板底受力钢筋计算 布筋范围: ①距离端部为50mm 或者为一个保护层 ②距离梁角筋为一个 1/2个板筋间距
布筋范围=净跨-50*2(2个保护层) 或者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柱板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

② 加密区箍筋根数,按规定加密区 离支座750mm,则:
N1=〔(0.75-0.05)÷0.1+1〕×6 = 48 (根)
③ 非加密区箍筋根数
N2=〔 (4-0.225-0.2-0.75×2) ÷0.2-1 〕×2+(3.76-0.4- 0.75×2)÷0.2-1=29(根)
④ 箍筋质量(Ф8)
M3 =(48+29)×1.524×0.395×2 = 92.70 (kg)
(2)沿短方向钢筋ф 8@200 ℓ2 =2.5 +0.24 -0.02×2+2 ×6.25 ×0.008 =2.8(m) N1=(1.3+1.76-3×0.12-0.1×2)÷0.2+ 2 =15(根) L2 =2.8×15 =42(m) (3)负弯矩筋ф 6 负筋长度=图示平直部分长度 +2(板厚-2C-1.75d) ① 左右两边负筋长度
板、柱、梁 钢筋工程计算
【例1】计算钢筋混凝土 板的钢筋用量。
〖解〗 1. 计算钢筋长度,现浇板砼强度等级C25, 保护层厚度C=20mm。 (1)沿长方向钢筋ф 8@200 ① 单根钢筋长 ℓ1 = 1.3+1.76-2×0.02+2×6.25×0.008 = 3.12 (m) ② 根数 N1=(2.5-0.24-0.1)÷ 0.2+1= 12(根) ③ 钢筋长 L1 = ℓ1 N1 =3.12×12 =37.44(m)
N8 =(3.06-3×0.12-2×0.1)÷0.2+2 = 15(根) 总长L8 =0.828×15=12.42(m) (5)断面2’–2’肋梁 (120㎜×240㎜) ① 4ф 12钢筋总长 L9 =(2.5+0.24-0.02×2+6.25×2×0.012) ×4 =11.4(m)
② 箍筋ф 6@200 ℓ10 =(0.12+0.24)×2-8×0.03+ 18×0.006 = 0.588(m) N10=(2.5-0.24-2×0.05)÷0.2+ 1=12(根) L10= 0.588×12=7.06(m)
主体工程计量与计价—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端支座处直锚时,计算长度=板净跨长度+la×2 端支座处弯锚时,计算长度=板净跨长度 +(梁截面宽度-保护层 +15d) ×2 注意:
➢ 起步距离为s/2,s为钢筋间距。
4.板顶非贯通钢筋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在端支座处,la ≤ 支座宽- 保护层厚度c,板顶非贯通筋直锚, 锚固长度取 la 即可; 在端支座处,la > 支座宽- 保护层厚度c,板顶非贯通筋弯锚, 锚固长度为支座宽- c + 15d; 中间支座处,贯通布置。
注意:
➢ 起步距离为s/2,s为钢筋间距。
5.板顶非贯通钢筋上分布筋的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 分布筋与另向支座负筋搭接150mm ➢ 分布筋靠支座边起步距S/2
计算长度:
分布筋长度=板的跨度(净跨)-两端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支座边)+150 ×2
6.板顶中部温度筋的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 温度筋与支座负筋搭接 ll
现浇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1.现浇板钢筋分类
现浇板钢筋
板底贯通钢筋 板顶贯通钢筋 板顶非贯通钢筋:支座负筋、分布筋 板顶中部温度筋
2.板底贯通钢筋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板下部贯通纵筋:在支座处的直锚长度≧5d且至少到梁中线。
计算长度:
=板净跨长度+ max(5d,梁宽/2)×2 注意: ➢ 板底贯通钢筋为光圆钢筋时,两端需加两个
4.板顶非贯通钢筋构造与长度计算 计算长度:
端支座处直锚时,计算长度=延伸长度(梁边)+la+板厚度- 保护层厚度×2 端支座处弯锚时,计算长度=延伸长度(梁边)+(梁截面宽度-保护层 +15d) +
板厚度- 保护层厚度×2 中间支座处,计算长度=延伸长度(梁边)+支座宽度+(板厚度- 保护层厚度×2)×2
板钢筋的计算方法

天天(论坛版主) 加关注等 级:地区:石家庄发帖数:626回复数:128帮筑币:760魅力值:1650 发表于:2013-01-05 15:04:43 举报 引用 只看该作者 回复次数:19 查看次数:855 楼主 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 (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框梁支座宽/2,5d )+弯钩×2 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墙支座宽/2,5d )+弯钩×2 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圈梁支座宽/2,5d )+弯钩×2 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120,板厚)+弯钩×2 (二)、 底筋根数 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面筋计算 (一)、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gt;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c.顶层锚固长度: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②边、角柱锚固长度: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max(10d,75)b。
柱宽;h。
柱高;c.柱保护层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当hc—保护层&lt;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
5hc+5 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根数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三级抗震:max(1。
板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练习
1、请画负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1、单跨接150mm 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方式一: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 方式二: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1、单跨板底筋布置示意图
50
练习
1、请画板及其底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板底钢筋并与手工对量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负筋长度的计算04G101-4 P30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带栏板的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雨蓬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04G101-4P27
★软件重点功能
1、自动布置最小板 2、跨板钢筋的布置 3、平行边布置受力筋 4、XY方向布置受力筋 5、按弧线布置放射筋 6、查看板的布筋范围 7、查看受力筋布置情况 8、查看板内钢筋
面筋长度=弯勾+锚固长度+挑板净宽-保 护层+(板厚-保护层*2+5d)
钢筋工程—板的配筋与计算

钢筋工程—板的配筋与计算一、板内钢筋类型:二、板平法: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3、原位标注中负筋线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尺寸三、板受力筋: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
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
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通常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四、板负筋:板负筋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通常算法);2)板厚-保护层(04G101-4);3)支座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4)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2*保护层;5)支座宽-保护层+板厚-保护层;6)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保护层·端支座板负筋长度的计算锚入长度的计算方法:1)La(通常算法/04G101-4);2)0.4La+15*d(通常算法)在计算锚入长度时有些图纸也规定按伸至梁外边向下弯折,通常算法为“梁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也有伸过支座中心线即向下弯折的,通常算法为“梁宽/2+板厚-2*保护层”另外端支座板负筋同面筋。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同板受力筋五、板分布筋:板分布筋计算:·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规范不同、地区不同、设计院不同、施工单位不同……都会导致分布筋长度计算的方法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归为下列三种算法: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一定的长度,如150、300mm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为什么用“负筋板内净长”,而不扣除起步距离?原因是分布筋是自外向内布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带栏板的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雨蓬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04G101-4P27
★软件重点功能
1、自动布置最小板 2、跨板钢筋的布置 3、平行边布置受力筋 4、XY方向布置受力筋 5、按弧线布置放射筋 6、查看板的布筋范围 7、查看受力筋布置情况 8、查看板内钢筋
小结
计算板钢筋时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你在应用软件计算板钢筋时的心得?
第五章 板钢筋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
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6.25d *2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04G101-4P25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计算
2、双跨板钢筋的计算
分布筋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弯勾*2 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 (向上取整) 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 (向上取整)+1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练习
1、请画负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 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方式一: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 方式二: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
面筋长度=弯勾+锚固长度+挑板净宽-保 护层+(板厚-保护层*2+5d)
平面图
5、悬挑板钢筋计算-两端
剖面图
5、悬挑板钢筋计算-两端
面筋长度=水平长度+(板厚-保护层*2+5d)*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面筋计算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面筋长度=弯勾+锚固长度+水平段长度+(板厚-保护层*2+5d)
练习
1、请计算板的负筋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温度筋长度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温度筋根数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练习
1、请画板的温度筋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平面配筋图
2、双跨板钢筋的计算
剖面图
2、双跨板钢筋的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2、双跨板钢筋的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负筋的锚入长度计算
锚入长度=锚固长度La 锚入长度=0.4La+15d 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 锚入长度=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保护层*2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练习
1、请计算板的中间支座筋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3、多跨板钢筋计算
平面配筋图
4、悬挑板钢筋计算-一端
剖面图
4、悬挑板钢筋计算-一端
面筋长度=净跨+锚固长度*2+弯勾*2
剖面图04G101-4 P28
4、悬挑板钢筋计算-一端
面筋长度=弯勾+锚入长度+水平长度+板厚-保护层*2+5d+搭接 长度*搭接个数
面筋根数=(挑板长度-保护层*2)÷间距+1
分布筋计算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分布筋长度=水平长度+弯勾*2
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间距+2
双层双向钢筋计算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面筋直接锚入板内
6、纯悬挑板钢筋计算
练习
1、请计算纯悬挑板的钢筋 2、与软件进行对量
底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二)04G101-4P36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矩形洞边长和圆洞直径大于300但不大于1000时补强 钢筋构造
洞口构造(二)04G101-4P36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构造
矩形洞和圆形洞加强筋构造图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板式阳台板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1、单跨板底筋布置示意图
50
练习
1、请画板及其底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板底钢筋并与手工对量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负筋长度的计算04G101-4 P30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2号轴线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筋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弧形板钢பைடு நூலகம்计算
7、异形板钢筋计算
板上开洞平面布置图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洞口构造(一)04G101-4P35
8、板中开洞钢筋计算
矩形洞边长和圆洞直径不大于300时钢筋构造(受力 钢筋绕过孔洞,不另设补强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