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家庭观的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及原因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及原因摘要家庭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缩影,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的单位。

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研究体系的核心,它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他们在社会中的言语和行为,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价值观,但是,由于地理、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的不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家庭价值观。

本论文通过比较性探讨,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价值观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人们了解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家庭价值观,逐渐熟悉、接受,最后慢慢交融贯通。

文章从家庭价值观所涉及的范畴,婚姻、两性角色、家庭教育等方面作了如下分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研究家庭价值观的背景,其中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简述了家庭,价值观以及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定义。

第三章介绍中美对婚姻、两性角色及家庭教育的不同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从家庭模式、宗教、历史三个角度分析造成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的原因。

最后一章结论,简述研究的内容,提出如何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对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帮助人们在跨文化环境下对其进一步了解,避免在交际过程中产生失误,其意义深远重大。

关键词:家庭价值观;两性角色;教育;婚姻;成因On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Reason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ValuesAbstractFamily is the basic miniature of the social economic activity, and it is the basic unit that constitutes the society. Family value is the core in the research of cultural values, and it has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 of the members in the family. The values of family members have direct effect on people’sbehavior and thinking. That is to say, the values of the society rely on people’s family values in a larg e degree.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religion and belief, different nations have their own family values. A clear and direct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values can bridge over their communication gap. As a result, people start to acknowledge the existence of the two different family values, gradually get familiar with them, admit them and then finally melt.The paper analyzes family valu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marriage, gender roles and family education.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studi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on family values including present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main contents and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Chapter two manifests the definitions of family, values, and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values. The paper elaborates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gender roles, marriage and family education in Chapter three. Chapter fou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family model, history and history. Then conclusion in Chapter four, which tells the contents briefly, puts forward how to erect correct concepts about family values. This article aims at showing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values, benefiti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under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 thus in case of mistak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family values; gender roles; marriage; family education; reasonOn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Reasons between Chinese andAmerican Family ValuesIntroduction。

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现代社会有两种主要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延伸家庭。

一对夫妇加上儿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是延伸家庭。

中国人比较注重“养儿防老”,但这句话在西方意义并不大。

西方家庭多为核心式,儿女成人后一般都自立门户,三代同堂极为少见。

当代中国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三口之家”愈来愈多,但三代同堂仍大量存在。

在西方,独立性的培养始于孩提时代。

当小孩周岁时,许多父母就给他们安排一个单间,有意让小孩从小习惯自己的小天地,这大概算是向个人独立迈出的第一步。

学生勤工助学都很普遍,除资助自己上学或挣点零花钱外,更主要的是从小改变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

有的去快餐店、加油站服务,有的为人送报、照看小孩,有的为人铲雪、代扫落叶,等等。

做父母的认为,小孩靠自己劳动挣钱有助于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从小培养起自立的意识。

子女18岁成年后就独立在外闯荡,或上学,或工作,他们宁愿租房也不愿与父母同住,他们认为与父母同住是不可思议的。

很多西方年轻人认为中国父母长期和已婚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匪夷所思。

美国的父母也丝毫没有将子女留在身边尽孝的念头,他们鼓励成年子女独立生活,认为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搬出去住。

平时子女和父母外出共同就餐,侍者也会很自然地询问是否分开付账。

美国人认为,生儿育女是自己的事,父母没有为子女当保姆的义务,如果麻烦父母帮忙带一天小孩,也应按照社会上的劳务费标准支付费用。

美国法律规定父母抚养子女是必尽的义务,但没有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积淀极厚,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子女哪怕另设门户之后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去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代父母付钱也理所当然。

西方人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关涉。

同时,中国人的传统关系是互补性的,即通常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研究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同国家的家庭对于教育的观念和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两种特点,两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以跨文化视角,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差异和共性。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1. 教育目标的不同中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更加注重学业成绩的取得,家长常常会要求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认为这是孩子成功的标志。

文化传统和历史原因造成了中国家庭对于学业的重视,因此孩子的学业成绩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

而美国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美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上,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兴趣和才华,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在社会中融入。

2. 家长期望的不同中国家长往往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社会的精英。

家长会给予孩子较多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督促他们不断进步。

相比之下,美国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幸福感和成长过程中的乐趣。

他们更加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通过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

中国家庭教育的方式往往比较传统,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以权威的身份来进行指导和约束。

家长通常会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要求,对孩子的学习进度进行监督。

而美国家长更加倾向于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他们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探索来学习和成长。

虽然中美两国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差异,但也不乏共性之处。

1. 家长的爱和关怀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爱和关怀都是不变的。

无论在哪个国家,家长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陪伴者,他们都会付出努力来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

2. 培养孩子的好品德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

无论是中西方文化,都重视孩子的诚实、守规矩、尊重他人等品德素养,这都是全球范围内普遍认可的教育观念。

《2024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研究——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范文

《2024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研究——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范文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研究——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突出。

本文以电影《别告诉她》为研究案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中美家庭文化的差异,以期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二、电影《别告诉她》背景与主题《别告诉她》是一部以家庭为中心的电影,通过讲述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的生活故事,展示了中美两国家庭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家庭文化差异的宝贵素材。

三、中美家庭文化差异分析1. 家庭观念与价值观:中国家庭重视家族荣誉和传统价值观,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责任。

而美国家庭更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相对较为清晰。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表现为中国家庭成员对家族事务的共同参与和对长辈的尊重,以及美国家庭成员对个人空间的追求和独立性的强调。

2. 沟通方式与表达习惯:中国家庭倾向于采用委婉、含蓄的沟通方式,强调和谐与团结。

而美国家庭更倾向于直接、坦率的表达方式,注重个人意见的传达和交流。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表现为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以及美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坦诚和直接性。

3. 家庭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规矩,强调服从和尊重。

美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表现为中国家庭对孩子的严格管教和期望,以及美国家庭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

四、电影《别告诉她》中的文化解读电影《别告诉她》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中美家庭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这些差异和冲突不仅体现在家庭观念、价值观、沟通方式和教育方式上,还涉及到社会习俗、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

通过电影的呈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美家庭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五、结论通过对电影《别告诉她》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美家庭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家庭观念、价值观、沟通方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成因及对策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成因及对策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成因及对策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成因及对策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然而,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了解这些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种差异。

首先,文化差异是导致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家庭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强调孝道、家庭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

而美国家庭注重个人独立性和自由意志,鼓励孩子追求个人价值和发展潜能。

这种文化差异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式。

中国家庭更强调孩子的纪律、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而美国家庭更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社会环境是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中国面临的人口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使得中国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在中国社会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被看作是实现社会流动和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相比之下,美国社会更加注重孩子的幸福感和自我实现。

美国父母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而非仅仅追求学业成绩的优异。

此外,家庭结构和父母角色的不同也是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家庭以父权制为核心,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权威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而母亲则更注重子女的日常照顾和教育。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更加强调平等和共同育儿责任。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加注重合作与沟通,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和决策。

针对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增进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促进教育文化交流,借鉴对方家庭教育的优点和经验。

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各有特色,相辅相成。

通过交流,可以使家长意识到自己文化中的强项和不足之处,从而借鉴对方的优点改进自身。

其次,提升家长教育意识和能力。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决定的。

因此,加强家长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

最后,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动。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而家庭教育方式又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视角出发,对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异同,并探讨其原因及影响。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 教育理念美国家庭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的理念更侧重于传承和继承,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学业成绩和社会责任感。

2. 教育方式美国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倾向于采用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而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父母更注重规范和约束,通过严格的家规和教育方式来塑造孩子的品德和行为。

3. 家庭角色在美国,父母更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和互动,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而在中国,父母在家庭中通常扮演着更为严格的角色,对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更多的干预和指导。

三、文化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1. 文化传统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平等,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

这种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

2. 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对家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在美国,成功被视为个人能力和努力的结果,而在中国,成功往往被视为个人品德和家庭荣誉的体现。

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在家庭教育方式和目标上的不同。

四、结论及建议通过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异同及原因。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实现。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使孩子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一、本文概述家庭教育,作为个体成长的摇篮和社会文化的基石,对儿童的性格塑造、价值观形成和人生观念有着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方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了广泛讨论。

本文旨在浅析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主要差异,通过对比两国的家庭教育理念、实践方式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以期增进对两国教育文化的理解,并为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多元视角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中美家庭教育的传统理念进行概述,分析两国在家庭角色定位、教育目标设定等方面的异同。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和统计数据,展示中美家庭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教育方式、亲子互动模式等。

然后,本文将从社会文化层面探讨导致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包括历史传统、社会价值观、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对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进行反思,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借鉴彼此优点,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儿童全面发展。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各自家庭教育的方式和理念。

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家庭伦理、孝道、尊重和服从长辈等观念,这些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传统上,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礼仪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子女对家庭的忠诚和孝顺。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家庭教育往往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鼓励子女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历史较短,更多地受到西方个人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影响。

在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权利。

因此,美国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决策能力和创新精神。

美国家长倾向于鼓励子女追求自己的梦想,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美国的家庭教育也强调尊重个体的差异和个性发展,鼓励子女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一、本文概述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体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文化的传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旨在揭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的特色及其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家庭教育的多元性,同时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跨文化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总体特点,然后分析两者在家庭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促进国际间的教育交流,推动家庭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二、中美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源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

在中国,家庭教育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家长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塑造孩子未来的关键。

他们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

中国家长倾向于为孩子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期望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的家庭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尊重长辈、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则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美国家长更倾向于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他们强调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活动和学科,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所在。

美国的家庭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和志愿者工作。

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两国社会文化的不同特点。

在中国,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家庭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期望和责任。

家长们普遍认为,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

而在美国,由于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家长们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

他们认为,孩子的兴趣和梦想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差异并不意味着一种观念优于另一种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一个家庭的组合形式、信仰、家规、习惯以及家庭成员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不受到传统、价值观等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对中美家庭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也研究了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

关键词:家庭观社会文化差异
引言:
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于家庭生活。

家庭,作为人类最初的对外形式,就像一座人类大工厂。

个性是个人对其成长环境特殊反映的总和,文化构成了每一个社会特定的行为方式。

由于文化的制约起源于家庭,我们先从两种家庭体系入手进行比较,了解中美两国家庭观的差异,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

1中美两国的现代家庭观比较
1.1现代家庭制度。

美国的家庭模规模最大的是核心家庭。

由父亲、母亲和两三个孩子组成。

通常都有自己单独的住所,家庭其他成员的经济独立。

亲属仍旧被看作家庭的一员,但是不承担直系亲属的基本的家庭义务。

现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美国夫妻都是上班族。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现代家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夫妻平权制家庭。

在这种家庭模式中,夫妻之间和父子之间的关系具有了平等的性质,亲属关系也具有了双向性。

而在城市中,则以现代夫妻平权制家庭为主。

2核心型小家庭。

这是指由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现代核心型家庭通常包括三个阶段:从结婚成家到生育小孩的两人家庭,从小孩出生到结婚分立的两代人家庭,小孩分立以后的两人家庭或空巢家庭。

3亲家庭和双亲家庭。

4.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养育子女成本的增加和观念的变化,无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也会有所增加。

1.2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美国人的价值观在家庭中受到热烈欢迎。

许多家庭治家都很民主。

家中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平等的观念常常存在于美国的家庭中。

孩子们把父母当成好朋友。

夫妇经常彼此分担家务。

青年一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和结婚的对象。

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自由和权利是美国现代家庭所注重的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父母关心子女,子女尊敬父母,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思想差距和矛盾时,做子女的会主动同老人交谈,逐步消除矛盾。

子女在婚姻大事上,会主动征求父母的意见,并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

父母也会体谅子女的心情,不再过度强迫和包办。

这些变化是因为经济上的发展给了人们更多独立的空间,使得孩子不再过度依赖家长,而是有了自己的观念和思想。

1.3现代家庭的功能。

美国的现代家庭已转型为更广义的文化实体,人们在文化生活中寻找各种娱乐,而不是一个宗教和教育机构。

更重要的是,虽然它仍是一个居住单位,已不再是全家一起围绕父亲转的家庭类型。

构建家庭的基础是团结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利益而非个人意愿和社会责任。

美国家庭成员的主要义务不是促使家庭成为一个社会或经济组织,也不是给家庭带来荣耀。

从家庭对社会和家庭成员所起的作用来看,中国现代家庭的功能一般来说有5个方面:经济功能。

生育功能。

扶养和赡养功能。

教育功能。

现代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的部分功能发生外移,如经济功能中的生产功能、教育功能、赡养功能已经部分地转移到社会,由社会的专门组织如生产组织、学校和养老院等机构来承担,而家庭的感情功能等却在日益增强。

2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
正是由于家庭制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因而造成了东西方社会发展
的不同路径和不同结构,产生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征。

正是由于家庭在东西方社会构造中的不同地位和发展路径,既使得中国社会的历史形态不同于西方社会。

家庭制度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并不是孤立的,它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变迁。

在东西方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家庭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造成东西方社会和文化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

中国社会构造的根基在家庭,西方社会的根基在个人,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而重家庭生活,借伦理而组织社会,消融了个人和团体的对立,因而被称为“伦理本位”的社会;西方人重集团生活而轻家庭生活,靠宗教(基督教)来统慑个人,凝聚社会,从而确立了个人的独立地位和自由权利,因而被称为“个人本位”的社会。

不同的发展路径,决定了东西方人文性格和社会制度的重大差别。

作为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西方社会是建立在个人独立、平等和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基础之上的。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个人及其自愿结成的组织和团体获得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并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家庭则隐没于这对立的两极之中,其地位很低,作用很小,人们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家庭观念,其行为既也不遵循什么家庭伦理,一切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为转移。

因而,家庭作为一种独立制度安排似乎缺乏必备的特征和条件,家庭关系如同一般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夫妻关系主要是一种两性关系,父子交往也缺少亲情关系的内容,往往变成一般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于是出现了很多中国人很难理解实则很合逻辑的现象,正是由于西方人家庭的这种特征,不仅形成了家庭中人与人的平等关系,而且限制了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的范围,有利于家庭以外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活动的发展,既推动了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社会合作的扩大,又促进了市民社会和立宪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其负面效果是导致了家庭伦理的破坏和亲情关系的泯灭,造成了家庭的不稳定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生。

与西方社会不同,作为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中心,按家庭伦理扩展而组织的。

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一个决定的要素。

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单位、社区,在一定意义上是家庭的放大,国家的政治生活也渗入了家庭的影响,家庭观念是中国人的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

由于用家庭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察和组织社会,对待社会生活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因而,消融了家庭与家庭以外的社会的界限,既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合作的扩大,也阻碍了市民社会的形成和立宪政治的发展。

结语:家庭问题是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之一,由于家庭制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因而造成了中美两国社会发展的不同路径和不同结构,产生了中美文化的不同特征。

因而了解中美家庭观差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美文化,而且还能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根源,从而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不断促进和加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 孙致礼《美国风情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2] 赵艳萍《文化与交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恩铭《美国文化与社会》[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 吴斐《美国社会与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