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唐永云
❖急危重症护理学 ❖ 其实是两门学科,急救护理和重症护理, 但这两门课又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以急诊急救护理为主,还有部分危重症 的护理知识。 ❖急诊和ICU是最早专科化的科室。 ❖有趣的,吸引人的课程。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 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 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 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 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学科。
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士培训及资质认证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格认证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国外培训:
正规教育+实践+继续教育
1、学历学位教育 2、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在职培训 3、专科培训,参加培训后获得专科证书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如美国
1、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设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 )课程。 2、急诊专科护士证书课程:急诊突发事件的评估及 确定优先事项、对医疗和心理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及 救生干预、创伤护理核心课程、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术 、儿科急诊护理课程、急诊护理程序等。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
急诊只是医院门诊的一个部门。 危重症只是将危重病人集中在靠近护士站的 病房或急救室,便于护士密切观察与护理;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80年代:
从大城市开始相继成立了急诊室、急诊科和 急救中心。 各地相继成立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
1982年,协和设立第一张ICU病床 1984年成立ICU
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圣经》(公元前1300年)

急危重症护理学考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考点

急危重症护理学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知识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转运救护,急诊科和ICU 负责院内救护。

3.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救护或现场救护,是指在进入医院前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

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的这一阶段的救护。

✓4.急救半径:是指急救中心(站)所承担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市区内不应超过5km,农村则不超过15km。

✓5.反应时间:是指急救中心(站)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

✓6.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急危重症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程序按情况补办。

✓7.重症监护病房:又称加强监护病房,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诊疗护理技术,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及护理的一种特殊场所。

✓8.心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不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缺氧。

✓9.心肺脑复苏:是通过机械、生理和药理学方法,是心搏和呼吸停止患者恢复生命体征的急救医疗措施。

✓10.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或现场急救,是指在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现场,由最初目击者通过徒手操作维持人体生命体征最基础的需要。

✓11.心脏电复律:是用除颤器产生高能脉冲电流通过胸壁或直接作用于心脏,消除各类快速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为窦性心率的方法。

12.中毒:某些物质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会损伤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之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单元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生命绿色通道” 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急诊的特点: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系统性院前急救(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救治的统称。

标准:1. 用最快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2. 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3. 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害事件发生是应急能力强4. 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任务:1. 平时对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3. 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4. 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5. 普及急救知识三要素:通讯、运输、医疗运转模式:独立型、指挥型、院前型、依托型医院急诊科:是EMSS 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是院前急救医疗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或急救。

医院急诊科任务:1. 急诊急救(急救是首要任务)2. 教学培训3. 科研4. 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运转模式:独立自主型、半独立型、轮转型ICU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监护病房):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ICU 的任务:1. 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患者提供高级监测治疗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 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预防并发症3. 最早时间捕捉到有重要意义的短暂动态变化并及时予以反馈,促进和加快患者的康复运转模式:专科ICU 、综合ICU 、部分综合ICU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和管理急救绿色通道: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念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教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这既适用于日常的急诊医疗,也适用于大型灾害和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是指对急、重、危伤病员在进入医院前所进行的医疗救护,包括伤员现场的医疗救护、运送及途中监护等环节。

4.心搏骤停指心脏在严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引起全身缺解或去除衣血缺氧。

5.多发伤: 同一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造成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创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是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

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①院前急救②急诊科救护③重症监护病房救护④灾难救护⑤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2.(一)院前急救的特点①社会性及随机性较强②时间紧急③流动性大④急救环境条件差⑤病种复杂多样⑥以对症治疗为主⑦体力强度大(二)院前急救的原则院前急救总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轻”。

①立即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区②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③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④争分夺秒,就地取材⑤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⑥搬运与医护一致性⑦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病情3.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取坐位4.这个题了解心搏骤停后,心泵功能丧失,血流停止,血氧浓度显著降低,全身组织器官均缺血缺氧,但体内各办概还脏器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

正常体温时,中枢神经系统对缺血、缺氧的耐受程度最差,所以在缺血、缺氧时最先受到损害的是脑组织。

一般心搏骤3~5s,病人即可出现头晕、黑朦;停搏10s左右可引起晕厥,随即意识丧失,或发生阿-斯综合征,伴全身性抽搐,由于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可同时出现大小便失禁;心搏骤停发生20-30s时,由于脑中尚存的少量含氧血液可短暂刺激呼吸中枢,呼吸可呈断续或无效呼吸状态,伴颜面苍白或发;停搏60s左右可出现瞳孔散为停搏4-6min,脑组组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数分钟后即可从临床死亡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急危重症护理学题库

急危重症护理学题库

急危重症护理学题库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急危重症护士资格认证: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是对急诊和危重正护士的从业资格进行的认证制度,即要求注册护士在经过专门培训获得证书后方可成为急危重症专科护士。

二、选择题1.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C)A.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的建立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克里米亚战争期间D.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的建立2.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何种仪器首次被用于病人救治(A)A.人工呼吸机B.血液透析机C.心电监护仪D.除颤仪E.输液泵3.美国医学会于何年正式承认急症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E.1974年4.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症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多少个学科(D)A.20B.21C.22D.23E.245.1983年,哪个学科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的学科(D)A.急诊医学B.院前急救医学C.灾害医学D.危重症医学E.急求医学6.在我国,急症医学何年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B)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E.1986年7.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何年正式批准设置急诊医学研究生点(D)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E.1986年8.我国第一张ICU病床建立于(B)A.上海中山医院B.北京协和医院C.广州珠江医院D.北京304医院E.四川华西医院9.美国的急诊和危重症护士执照有效期通常为(C)A.1年B.3年C.5年D.10年E.终身10.上海市急诊适任护士认证工作始于(E)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E.2006年三、简答题1.简述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起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 (3)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二)我国急危重症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 (4)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5)(一)院前急救 (5)(二)急诊科抢救 (6)(三)重症监护 (6)(四)急危重症护理培训 (6)(五)急危重症护理的科学研究 (6)三、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与资质认证 (7)(一)国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与资质认证 (7)(二)我国急危重症护士培训与资质认证 (8)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10)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环节与任务 (10)(一)院前急救 (10)(二)医院急诊科救护 (12)(三)重症监护 (12)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12)(一)国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12)(二)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14)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是研究各类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各种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与科学管理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促进急危重症患者维待生命健康、减少伤残和快速康复,以提高其生命质量,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伴随着急诊医学与危重症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科名称由急诊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演变为急危重症护理学,其内涵也不断拓展,现已成为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一节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的年代,1854-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南丁格尔率领38 名护士前往战地实施救护,通过将重伤员集中安置在靠近护士工作站的病房、加强对环境的消毒处理及营养支持等手段使前线的英国伤员病死率由42% 以上降至2%, 充分体现了护士在抢救急危重症伤病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主要研究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涵盖了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呼吸支持、心脏监护、神经监护、消化系统护理、肾脏护理等方面。

下面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以及教案。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知识点总结: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和变化。

(2)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肌力等方面的评估,判断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

(3)肺部评估:包括呼吸音、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4)心脏评估:包括心率、心律、心音的评估,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2.呼吸支持:(1)氧气给予: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决定给氧方式和浓度。

(2)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患者的呼吸状态和氧饱和度决定是否需要机械通气。

(3)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对呼吸道阻塞严重患者进行气道管理。

3.心脏监护:(1)心电图监测: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缺血。

(2)血钾监测:监测血钾水平,及时发现高钾或低钾情况。

4.神经监护:(1)瞳孔监测:监测瞳孔大小和光反应,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2)神经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肌力、反射等,判断神经系统功能。

5.消化系统护理:(1)肠内营养: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以维持营养平衡。

(2)胃肠减压:对于胃肠道积气或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胃肠减压以缓解症状。

6.肾脏护理:(1)尿量监测:监测患者尿液输出情况,及时发现尿量减少或增多的情况。

(2)肾功能监测:监测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2.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和护理技术。

3.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急危重症护理设备和药物。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述:(1)定义和范围(2)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的监测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 发展
• 起源: 19世纪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年代的急救护理实践
• 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前线的英国伤病员 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 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 发展
• 起源:20世纪初,急救护理进一步发展,危重症护理形成雏形
• 美国急诊护士认证条件:
①具有护理学士学位 ②取得注册护士资格 ③有急诊护理工作经历 ④参加急诊护士学会举办的急救护理核心课程学习并通过急诊护士资格 认证考试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
概念: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 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 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 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 学科。
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 学的起源与发展
目录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 发展
• 建立:
• 1980—1983年,原卫生部先后颁发了“加强城市急救工作 ”、“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的文件,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 学开始建立
• 20世纪80年代,各地相继成立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
• 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设立了第一张ICU病床
• 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成立了作为独立专科的综合性 ICU
教学形式:理论讲座、病例分析、操作示范、临床实践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 国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很多发达国家对急诊和危重症护士已实行资质认证制度 ,要求注册护士在经过专门培训获得证书后方可成为专科护 士。如美国、日本、英国、瑞典、奥地利、丹麦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国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 美国急诊专科护士培训
急诊突发事件的评估及确定优先事项 对医疗和心理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及救生干 预 创伤护理核心课程 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术 儿科急诊护理课程 急诊护理程序 ……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v 国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 日本急救护理专家教育
能力养
• 抢救技术能力 • 准确进行病情分类 • 调整治疗顺序 • 把握患者及家属需求并给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v 国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 日本急诊护士证书有效期
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每5年必须重新进行1次资格 审查。审查条件包括:实践(工作)时间、科研成绩、专 科新知识学习情况。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v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我国的急危重症专科护士资质认证尚处在尝试阶 段,没有统一的资格认定标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各 省市正在逐步开展急诊急救和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和 认证工作,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小结
1.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专科培训工 作的日益受重视,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 显出来
2. 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日益得到重视,各种培训项目 层出不穷,规范科学系统的培训仍是重中之重
3. 国际急危重症专科护士认证逐渐规范化,我国急危重症 专科护士认证日益兴起,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认证制度 仍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v 发展:
§ 1983年,急诊医学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 § 1985年,国家学位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置急诊医学研究生点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及灾难医学分会相继成立 § 中华护理学会分别成立了急诊护理和危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 § 1988年,第二军医大学开设了国内第一门《急救护理学》课程 § 国家教育部将《急救护理学》确定为护理学科的必修课程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v 发展:近30年
§ 1970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组建 § 1972年美国医学会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医学科学中的第23个专
业学科 § 1983年危重病医学成为美国医学界一门最新的学科 § 20世纪90年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
拓展至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救治、灾害医学等多 项内容 § 美国急诊护士、危重病护士学会相继成立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v 建立:
§ 1980—1983年,原卫生部先后颁发了“加强城市急救工 作”、“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的文件,急诊医学与急诊 护理学开始建立
§ 20世纪80年代,各地相继成立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 § 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设立了第一张ICU病床 § 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成立了作为独立专科的综合
性ICU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v 发展:
§ 1989年,卫生部将医院建立急诊科和ICU作为医院等级评定 的条件之一
§ 目前,各级医院已普遍设立了急诊科或急救科 § 全国各城市普遍设立了“120”急救专线电话,部分地区开
始试行多系统联动机制 § 2003年,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治体系
目录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v 国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20世纪30~ 40年代
开始专科护士 培训
20世纪60年 代
专科护士培养 制度发展(加 拿大、英国等)
1981年
日本制定了急 救护理专家的 教育课程和实 践技能标准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v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国内对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主要以在职教育为主, 安排急诊和危重症抢救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授课,培训 内容包括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v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n 理论教学:急诊或急救、危重症监护的所有内容、学科 发展与专科护士发展趋势、循证护理、护理科研、护理 教育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
§ 美国巴尔的摩医院建立了专业性的监护单位,并正式命名 为重症监护病房
§ 60年代末,大部分美国医院至少有一个ICU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v 起源:急救设备不断成熟
§ 心电监护、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机得以应用 § 70年代中期,西德召开了医疗会议,提出急救事业国际化、
国际互助和标准化的方针,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国 际间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号码及交流急救经验等
予援助
教育课程
• 理论课程 • 专业技术课程:抢救、分
诊和应急沟通技能
一、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v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培训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卫 生部要求,大力开展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领域的专科 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011—2015年,要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v起源: 19世纪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年代的急救护理 实践
§ 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前线的英国伤病 员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 地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v 起源:20世纪初,急救护理进一步发展,危重症护理 形成雏形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v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 2002年,中华护理学会与香港危重病学护士协会 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性的“危重症护理学文凭 课程班”,为期3个月,成绩合格的护士颁发“危 重症护理学业文凭证书”,这是全国范围内对危 重症护士认证工作的初步尝试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①具有护理学士学位 ②取得注册护士资格 ③有急诊护理工作经历 ④参加急诊护士学会举办的急救护理核心课程学习并 通过急诊护士资格认证考试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v 国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 美国急诊护士证书有效期
急诊和危重症护士执照有效期通常为5年,其间必须 要争取继续教育学分来保持执照的有效性,否则执照会 被取消或被迫重新参加资格考试。
§ 192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术后病房 § 1927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芝加哥建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了休克病房 § 1960年,几乎每所美国医院都建立了术后恢复病房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v 起源:20世纪50年代,危重症护理日益成形
§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形成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 衰竭患者的“监护病房”
v 我国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 2006年,上海市开始进行急诊及危重症适任护士认 证工作,对上海各级医院在急诊科或ICU工作2年 以上的注册护士,分期分批进行包括最新专科理论 学习、医院实训基地临床实践在内的培训,考核合 格发放适任证书
§ 2006年,安徽省立医院也建立了第一个急诊急救专 科护士培训基地,已培养大量急救专科护士
n 教学形式:理论讲座、病例分析、操作示范、临床实践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v 国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很多发达国家对急诊和危重症护士已实行资质认证制度 ,要求注册护士在经过专门培训获得证书后方可成为专科护士 。如美国、日本、英国、瑞典、奥地利、丹麦等国家。
二、国内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v 国外急危重症护士资质认证 § 美国急诊护士认证条件: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
概念: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 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 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 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 学科。
目录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