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形容零陵古城

形容零陵古城

形容零陵古城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零陵古城的历史背景
2.零陵古城的文化内涵
3.零陵古城的建筑风格
4.零陵古城的现状与保护
正文
零陵古城,位于我国湖南省永州市,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古城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零陵古城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城内的古建筑、历史遗址众多,如文庙、武庙、零陵楼等,都是历史的见证。

此外,零陵古城还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柳宗元、张栻等,他们的文化精神对古城的文化内涵起到了丰富和提升的作用。

零陵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北方的雄伟壮观,又有南方的细腻精致。

古城墙巍峨壮观,城内的古建筑布局严谨、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零陵古城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城的历史文化,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投入和保护力度,对古城进行了修复和改造。

如今,零陵古城的历史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古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说,零陵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建筑风格独特的古城。

第1页共1页。

永州介绍-永州简介PPT(经典版)

永州介绍-永州简介PPT(经典版)

永州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国以来,永州已有2100 多年的建制史。此外,永州还是怀素、黄盖、周敦 颐、李达、陶铸等历史名人的故乡。 永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境 内通过湘江北上可抵长江,南下经灵渠可通珠江水 系,自古代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是湖南通往广西、 海南、粤西及西南各地的门户。
3、旅游景点
大泊水瀑布
大泊水瀑布风景区位于永州市江永县城北11公 里的千家峒瑶族乡,大泊水瀑布是全世界瑶胞 寻根访祖的圣地,称为瑶族古都千家峒,也早 在98年就被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景区。
3、旅游景点
舜皇山
舜Hale Waihona Puke 山位于永州市的东安县境内,舜皇山层峦 叠翠,峰险、瀑布纵横、溶洞状丽,山、水、 石、林巧合成景,岩、泉、树、藤自然成趣。 同时是省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3、旅游景点
舜源峰
九嶷山的主峰,舜源峰海拔610米,是九嶷山 九峰中,最高的山峰,它巍然耸立,极目远眺, 莽莽群山,登临峰顶,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 奔腾而来,使人叹道有“万里江山朝九嶷”之感。
4
美食文化
东安鸡
此菜色泽鲜艳,肉质鲜嫩,酸辣爽口,肥而不 腻,食多不厌,香气四溢,营养丰富,香、甜、 酸、辣、嫩、脆六味俱全。
3旅游景点九嶷山的主峰舜源峰海拔610米是九嶷山九峰中最高的山峰它巍然耸立极目远眺莽莽群山登临峰顶绵延起伏如千帆竞发奔腾而来使人叹道有万里江山朝九嶷之东安鸡此菜色泽鲜艳肉质鲜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腻食多不厌香气四溢营养丰富香甜辣八豆鱼头腌后的蓝山一级辣八豆很鲜用来蒸洞庭湖大鱼头鱼头更加鲜嫩欲与洞庭鱼头王平分秋椒盐兔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
谢谢大家
永州城市介绍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2002-2008年度)成果湖南科技学院汇编二零零九年十月目录永州历史文化成果概述 (Ⅰ)第一编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目录1.舜文化研究成果 (6)2.柳宗元文化研究成果 (9)3.周敦颐文化研究成果 (13)4.女书、瑶文化研究成果 (15)5.潇湘(零陵)文化研究成果 (17)第二编永州当代文学著作目录 (20)永州历史文化成果概述“永州是本书,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书”,“看永州就是看文化”等等一类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永州得名始于隋代。

隋文帝时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

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今双牌县永江乡一带),开皇九年(589年)撤零陵郡,置永州总管府。

将永远的山水寄寓于是州,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蕴涵!1993年,道县玉蟾岩考古发掘出打制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大量的动物骨骼、螺壳以及少量的植物果核,共约1万件。

还有最珍贵的陶片和两颗稻谷,经测定,陶片与稻谷都在距今14000年左右。

零陵区黄田铺镇石棚,棚基系天然平整巨石,三柱墙石承托的棚顶为重达10吨以上,被考古人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永州的历史文化,贡献了新的文明辉煌。

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始祖舜帝首倡孝道,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舜文化道德精神成为奠定东方宗法社会文明框架的基石。

柳宗元在永州一滞十年,融情怀于山水孜孜探求,推动唐代哲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与韩愈共同掀起拯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并影响中国上千年,成为永州山水铸就的一代思想文学宗师。

南岭山地最大一支少数民族的瑶族文化,在江永、道县相邻的地方长期流传一种世所罕见的特殊文字,其字形倾斜呈菱形,由〃、—、︱、∕、о五种基本笔形构成,书写方式自上而下,从右至左。

因仅在妇女范围内使用,被称为女字,通称女书。

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古狂僧怀素的草书文化,散落于潇湘山水之间的碑刻文化,发源于月岩濂溪的周敦颐理学文化,以及祁剧、武术、风味饮食、衣冠服饰、民俗风情等等,都是永州的人文奇葩。

永州八记作者

永州八记作者

永州八记作者永州八记作者:关于永州八记的起源与作者简介引言:永州八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它承载着永州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被誉为永州地方史志的瑰宝。

本文将重点介绍永州八记的起源与作者,揭示其在文化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一、永州八记的起源永州八记是明朝末年,清朝初期的文学作品,名称来源于霍山医生严显斋所编纂的《永州八记》一书。

该书以实地调查为基础,记录了永州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地理特征等丰富的内容,被誉为永州史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在明朝末年,永州地区经历了战乱与动荡,各种文学作品开始重视地方史志的编纂与收集。

严显斋以医术出众、善于感悟,深入人民间进行实地调查与文献搜集,并结合自身亲身经历,将自己的见闻与感悟编纂成《永州八记》。

这部作品以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描绘,深入人心,成为永州地区的人文瑰宝。

二、永州八记的作者严显斋简介严显斋,字公农,号胥斋,别称严方斋,明末清初永州(今属湖南)人。

他是霍山人,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在医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永州第一名医”。

严显斋精于内科,深入研究中药学,不仅擅长治疗疑难杂症,还对永州地区的气候与土地进行深入研究,对永州地区的自然特征与文化底蕴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以医者的聪明才智,观察力敏锐,深入人民间进行实地调查,广泛搜集与整理史料,努力还原永州地区的真实面貌,为永州地区的历史研究与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永州八记在文化史上的价值与意义1.地方文化的珍贵记录:永州八记真实记录了永州地区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地理特征等诸多内容,为后世了解和研究永州的地方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是永州地方史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永州八记集中反映了明末清初永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对于认识和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图文并茂地展示永州的历史文化。

3.保护与弘扬地方文化:永州八记堪称永州地方文化的瑰宝,通过对永州地区的历史特色进行深入挖掘,更好地保护和弘扬永州的历史与文化,激励人们对永州地区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永州民俗艺术考察报告

永州民俗艺术考察报告

湖南省永州市民俗艺术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12年1月18日~25日考察地点:湖南省永州市境内指导人:李炅老师报告人:唐尚林、曹莲英报告撰写:一、考察内容与预期目标。

此次考察由同学自行组织。

对于考察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因而确立了一下四大考察内容。

(一):考察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

永州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永州历史文化悠久,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桥两千多处,舜帝陵、盘王殿、柳子庙、怀素园、浯溪碑林、瑶族祖居地千家峒、女书等,在国内外享誉盛名。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东三面环山、向东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的南缘。

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奇峰秀岭逶迤蜿蜒。

湘江与潇水在永州市区内交汇。

语言主要是以永州话、西南官话、湘语等为主。

(二):民俗活动。

在永州瑶族聚居地区有“盘王节”、“耍春牛”,在宁远县九嶷山曾多次举行公祭舜帝大典。

此次考察选取在农历年前,有“小年夜”“除夕”等活动。

(三):俗民信仰。

民俗艺术是民俗生活的艺术外化,民俗信仰在俗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正是因为在各种俗信力量的支持下,才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四):民俗工艺的创作者——手工艺人。

(糖画、女书)民俗艺术作为反映俗民生活的艺术行为和艺术品,其创作者的创作观,艺术转换观、技术和材料的选择、技巧的运用等,均属于深入民俗艺术的原始资料。

二、考察所用的方法。

由于此次可看的内容特别丰富,但由于时间紧迫,因此有些地点无法前去。

因此须有正确的调查方法。

(一)实地调查。

也称田野作业的方法,包括测量,绘图,摄影等方法的运用,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

(二)访谈与观察。

在调查活动中,通过报告人的翻译,主动与当地人沟通,了解他们的看法。

并在参与过程中,客观地观察对象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三、考察过程:在这次考察前,据报告人唐尚林说,柳子庙坐落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是永州人民为了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筑建的。

寻根溯源论虞舜——《寻根文学与舜文化根源性地位》《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悟读

寻根溯源论虞舜——《寻根文学与舜文化根源性地位》《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悟读
7 I文 学 8
修身 、孝 ’ ‘ 以齐家 、忠 ’ ‘ 以治国 、仁 ’ ‘ 以平天下 、和 ’ ‘ 以育万物” 的核心价值观。 楚文化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合一人神” “ 是也 。 陈
仲庚先生考证 , 火神祝融在楚文化中起着核心作用 :
原 始先 民本 就 尊 火官为神 圣 ,而楚人 又尊之 为 先 祖 ,这就 使得祝 融在 楚人 的 眼 中有 了双 重 的光环
《 寻根 文 学与舜 文 化根 源性地 位》 9页 3
火的 刚柔相 济 、 以柔克 刚的特 性 , 映在认 识论 反
陈忠实《 白鹿原》 曾轰动文坛 。 对于这部作品 , 褒
上, 就是 朴 素 的辩证 法思 想 ; 映在 方 法论 上 , 是 反 便
原 则性 与灵 活性 的 结合 。
— —
舜也!于此 ,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 “ 之根 源交通 , 传承推演, 相依相伴 、 互补双赢之进程, 可知矣 ! 关键词 : 舜文化 源与流 寻根 文学 和谐境界 中图分类号 :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6 9 (0 )6 0 7 一 4 I7 2 C 10 — 0 7 2 1 O — 0 8 o 1 作 者简介 : 吴同和 (9 1 )江苏兴化 市人 , 级教师 , 南省永州市历 史文化研究学会 常务理事 , 14一 , 特 湖 湖
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理事 , 湖南科技学院客座教授。
舜文化是我国思想文化 的源头之一 , 为孔孟等
颖, 义理之明确 , 考据之精当, 辞章之畅达 , 均颇见功 力, 可予读者以全新的感知和深沉的思考 。
(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
文化 的演变史 ,将学人的研究成果与 自己的独特感 悟结合起来 , 引经据典 , 博采众长 , 常有惊人见解和 睿智之语; 通过对 当代颇有影响的几部小说的解读 , 阐述了“ 寻根文学” 的特质和传承轨迹 , 提出“ 寻根文

永州八记文档

永州八记文档

永州八记引言永州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永州的历史记载了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这些记载被称为永州八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永州八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背景永州作为湖南的一个地级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永州八记是永州历史上的重要记载,记录了永州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成为研究永州历史的重要资料。

这八记分别是:“禹贡”,“商山旅居”,“张子敬乞师义丐”,“韦荣,韦溷事”,“维讳真开始荐贾谊之世”,“孙贺,张裕居桃源与葫芦谷”,“唐时峒中群杂根据记”和“城盟斗”。

内容禹贡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治水英雄,在永州留下了不少传说。

其中一条记载是他曾经在永州借用了当地居民的船只来灌溉水田,解决了永州地区的旱情,被称为“禹贡”。

商山旅居商山是永州的一个著名景点,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背景。

据记载,东汉末年时期的一位道士曾在商山居住修道,并留下了许多有关修炼方法和仪式的记录。

张子敬乞师义丐张子敬是永州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他曾在永州巡游时遇到一位行走江湖的义丐,向他乞求传授武艺。

义丐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张子敬以此经验研究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武功,成为永州武术的奠基人。

韦荣,韦溷事韦荣和韦溷是永州历史上著名的父子官员。

他们在唐朝时期先后担任永州的知州职位,为永州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韦荣曾开拓川黔通道,促进了永州的经济繁荣,而韦溷则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儒学。

维讳真开始荐贾谊之世这是一段记述永州历史上的政治斗争的记载。

据言,当时有一位叫做维讳真的官员开始向皇帝荐举贾谊,以希望能推动永州的政治改革。

然而,这个推动过程却充满了波折和矛盾,最终以失败告终。

孙贺,张裕居桃源与葫芦谷桃源和葫芦谷是永州的两个著名景点,也是永州历史上的一个故事记载。

据说,孙贺和张裕两位文人在永州漫游时发现了这两个地方,被其美景所吸引,从而留下了一段关于这两个地方的描写。

唐时峒中群杂根据记这是一篇记述永州地理和民俗风情的文章。

永州市地名的语言和文化分析的开题报告

永州市地名的语言和文化分析的开题报告

永州市地名的语言和文化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文化多样性日益受到重视,对地名语言和文化的研究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地名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产物之一,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名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发掘出地名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也为保护地名文化资产提供了指导。

永州市是湖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境内有许多古代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而其地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和文化元素。

因此,本文拟对永州市的地名语言和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提高对永州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水平,同时也为永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 探究永州市地名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和文化价值,展示永州市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2. 发掘永州市地名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为保护永州市文化遗产提供指导。

3. 增强对永州市地名文化资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为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

4. 为永州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参考,拓展永州旅游资源内涵,增加旅游文化价值。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地名语言和文化分析法等方法,从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多维度进行地名语言和文化的研究。

具体步骤包括:1. 收集永州市地名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古籍、地志、民间资料等。

2. 进行永州市地名的野外调查,了解地名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

3. 通过对永州市地名文化内涵的分析和解读,发掘其中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等信息。

4. 探究永州市地名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等方面的关系,并揭示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5. 结合实地考察和地名文化分析,提出永州市地名保护的建议和方案。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根据永州市地名文化的内涵和语言特点,全面掌握永州市地名文化的发展趋势。

2. 明确永州市地名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等方面的关系,揭示其文化价值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11 2002-2008年度成果湖南科技学院汇编二零零九年十月 2 目录永州历史文化成果概述…………………………………? 第一编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目录 1.舜文化研究成果………………………………………6 2.柳宗元文化研究成果…………………………………9 3.周敦颐文化研究成果…………………………………13 4.女书、瑶文化研究成果………………………………15 5.潇湘零陵文化研究成果…………………………17 第二编永州当代文学著作目录………………………20 3 永州历史文化成果概述“永州是本书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书”“看永州就是看文化”等等一类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永州得名始于隋代。

隋文帝时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

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今双牌县永江乡一带开皇九年589年撤零陵郡置永州总管府。

将永远的山水寄寓于是州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蕴涵 1993年道县玉蟾岩考古发掘出打制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大量的动物骨骼、螺壳以及少量的植物果核共约1万件。

还有最珍贵的陶片和两颗稻谷经测定陶片与稻谷都在距今14000年左右。

零陵区黄田铺镇石棚棚基系天然平整巨石三柱墙石承托的棚顶为重达10吨以上被考古人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永州的历史文化贡献了新的文明辉煌。

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始祖舜帝首倡孝道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舜文化道德精神成为奠定东方宗法社会文明框架的基石。

柳宗元在永州一滞十年融情怀于山水孜孜探求推动唐代哲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与韩愈共同掀起拯八代之衰的古文运动并影响中国上千年成为永州山水铸就的一代思想文学宗师。

南岭山地最大一支少数民族的瑶族文化在江永、道县相邻的地方长期流传一种世所罕见的特殊文字其字形倾斜呈菱形由〃、—、、?、о五种基本笔形构成书写方式自上而下从右至左。

因仅在妇女范围内使用被称为女字通称女书。

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古狂僧怀素的草书文化散落于潇湘山水之间的碑刻文化发源于月岩濂溪的周敦颐理学文化以及祁剧、武术、风味饮食、衣冠服饰、民俗风情等等都是永州的人文奇葩。

永州是中华民族稻作、制陶、道德、女书、瑶文化之五源对古代东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位于永州潇湘河畔的湖南科技学院一直重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

从1981年学校原零陵师专成立的第一个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机构——柳、何柳宗元、何绍基研究室为标志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

尤其是2002年学校升本以来确定了特色名校打好永州文化研究这张牌以促进永州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战略。

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从理性上加强了对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意 4 义先后开设了永州历史文化系列选修课程。

建立起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所形成了强势的永州历史文化研究团队结出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

舜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现任所长为陈仲庚教授。

研究所围绕舜帝及其有关的各种文化资源和相关理论而开展研究。

2006年下半年在研究所的基础上申报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07年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批准成立基地负责人为管天球教授首席专家为陈仲庚教授。

自成立以来舜文化研究所成员已出版著作2部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8项校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48篇荣获市、省级成果奖2项开展学术讲座12次。

柳宗元研究所现任所长为翟满桂教授。

目前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6人。

客座教授4人。

自2002年以来柳宗元研究所已出版著作18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8项校、市级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82篇荣获市、省社科成果奖4项开展学术讲座7次。

2004年3月柳宗元研究会和研究所成员接待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考察采访制作成专题节目向海外播出。

2005年4月相继协助湖南卫视、经视频道的《走进大湘南》节目组录制了《永州人文——柳子庙》以及湖南政法频道录制了《捕蛇者说》。

以柳宗元研究所为支撑的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柳学研究”被评为2006年人文社科学报“全国百佳”特色栏目。

柳宗元研究所先后举办国际、国内及省内学术研讨会5次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等海内外柳学研究专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使永州成为了享有国际性声誉的柳学研究阵地。

女书暨瑶文化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4年现任所长为蒋诗堂副教授。

研究所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硕士4人。

研究所以综合研究为灵魂以女书语言文化和瑶族民间艺术文化为重点而开展研究。

自研究所成立以来该所成员先后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0项校、市级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42篇荣获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成果奖3项开展学术讲座7次。

周敦颐研究所正式成立于2005年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理学与儒学、国学与经学、湖湘文化与永州地方文化。

研究所目前有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现任所长由张京华教授担任。

自成立以来周敦颐研究所成员主持省级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荣获主讲国际性学术报告开展学术讲座参加省、国家及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 5 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潇湘文化研究以研究潇湘文化为宗旨主要研究方向有怀素何绍基书法文化、浯溪摩崖碑刻文化等。

自2002年以来潇湘文化研究的成员已出版著作6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7项校、市级课题11项发表学术论文44篇荣获市、省级成果奖4项。

近几年永州作者接连出版了几套有关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一是2002年吕国康等“柳宗元研究”丛书的出版。

二是2003年蔡自新主编的“潇湘文化丛书”一辑六种由珠海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荣获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三是2006年张泽槐、胡功田总编的“永州文化丛书”一辑六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荣获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四是2007年高建华、黄小明主编刘翼平策划的“零陵文化丛书”一辑五种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荣获永州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五是张泽槐先生主编的《舜帝陵丛书》一辑四种由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资助、方志出版社出版。

六是近些年来永州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和文学著作共达四百多部。

国盛文兴昭示着永州的历史文化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勃兴而欣欣向荣。

现将近六年来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辑录如下以飨各位代表其目录电子文档请上湖南科技学院校园网查询。

羽佳 6 第一篇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目录舜文化研究成果一、论文汇总 1 杜方智《党德建设与舜道德文化建设》《德治理念》2002 2 杜方智《大舜论〃舜德千秋》海南出版社 2002 3 王田葵《论舜文化特征与舜帝精神》《舜德千秋》 2002 4 王田葵《解读九疑靠不住靠得住》《舜德千秋》 2002 5 王田葵《再造一个武陵源式的旅游胜地》《求索》2002年舜文化专辑 2002 6 王田葵《舜帝“明德”与“当代德识”》《德治理念》 2002 7 陈仲庚《“孝感天地”与群体意识的模铸》《德治理念》 2002 8 潘雁飞《舜与礼乐教化及文化建设》《广西社会科学》 2002 9 周甲辰《论舜帝之和》《零陵学院学报》 2002 10 尤慎《尧舜统治之比较》《德治理念》 2002 11 尤慎《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舜德千秋》 2002 12 翟满桂《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湖南社会科学》2002 13 翟满桂《我看舜文化》《永州日报》 2002 14 王田葵文化多元背景中舜文化价值及其开发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七届国际大会书面发言论文 2003 15 尤慎据夏商目年表估定舜帝纪年零陵学院学报 2003 16 杨金砖解读何绍基《咏九疑》诗永州日报 2003 17 周甲辰舜有二妇论零陵学院学报 2003 18 周甲辰舜封象第论零陵学院学报2004 19 翟满桂对舜文化的追溯与思考精神文明导刊 2004 20 杨金砖神奇的传说与悠扬的故事零陵学院学报 2004 21 陈仲庚“双边”的仁学内涵——“唐虞之道”与“孔孟之道”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22 陈仲庚舜文化道德的现代性——读《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教育双周刊 2005 23 杨金砖九疑: 灵魂与精神的归宿现代语文 2005 24 杨金砖寻访愚溪永州日报 2005 25 杨金砖读王田葵《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永州日报 2005 7 26 王田葵舜帝葬所新考辨——兼谈钱穆先生〈苍梧九嶷零陵地望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27 王田葵舜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演进新国学研究2005第一辑 2005 28 王田葵论舜文化特征与现代精神九疑山志 2005 29 尤慎春秋及其以前舜帝传说新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6.03转载 2006 30 尤慎新世纪舜文化研究的两大创获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1 潘雁飞舜文化的学术建构与人的自觉——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2 潘雁飞屈原赋中的舜帝意识云梦学刊2006 33 赵雨云舜花与舜草的溯源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 34 陈仲庚文化寻根与舜文化研究——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5 翟满桂舜父瞽叟非盲者议船山学刊 2007 36 翟满桂关于上古传说时代的文明嬗演的现代解读求索 2007 37 杨金砖虞舜对潇湘文学的豁蒙求索 2007 38 莫顺斌明德以化国体——简论舜帝德教思想在当代德育中的价值希望月报2007.9上 2007 39 杨增和舜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生态伦理观理论界 2007 40 陈仲庚舜文化作为文化根脉的地位舜文化论文集 2008 41 周甲辰舜之为帝论文史哲 2008 42 翟满桂舜文化对?笫阑橐黾彝ス叵档挠跋?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3 张京华《娥皇女英名称小考》《黄石学院学报》 2008 44 张京华《2007舜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5 黄阳艳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6 莫顺斌以孝德化育民族——简论舜德文化与家庭教育《教育前沿》 2008 47 莫顺斌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48 朱雪芳从杨时书信看尧舜之道——以中和为例新亚论丛 2008 二、著作汇总 1 王田葵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上海三联书店 2005 2 陈仲庚舜文化论文集吕芳文陈仲庚尤慎周亚平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 三、获奖汇总 1 翟满桂舜文化是中华道德文明之源永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 8 2 翟满桂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之源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6 四、课题汇总 1.潘剑锋07CZX019 湘社科办200712号孝道与中国农村养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07-09 2.翟满桂 05JA720007 教社政司函2005217号舜文化与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 06-08 3.翟满桂 07YBB204 湘哲社领200713号舜文化与上古时代道德文明研究省社科基金07-09 4.陈仲庚 07JD35 湘哲社领200714号舜德文化传统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省社科基金 07-09 5.杨金砖 07YBB202 湘哲社领200713号元结与潇湘文学研究省社科基金 07-09 6.周甲辰 07C320 湘财教指200738号湖湘文化精神与毛泽东的诗词创作省教育厅一般 07-09 7.王田葵 07WK23 舜帝陵与舜文化研究省社科基金 07-09 8.黄阳艳 07XKYTB003 民俗学视野中的九疑山舜文化圈研究院级青年课题 07-09 9.张京华 08JD34 湘哲社领200811号虞舜与湘妃——古代爱情典范与现代家庭和谐研究省社科基金 08-09 10.朱雪芳 08C358 湘财教指200871号周敦颐《通书》思想与生命存在教育厅一般08-10 11.黄阳艳 08C354 湘财教指200871号零陵民俗中的舜文化内涵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教育厅一般 08-09 五、讲座汇总 1 唐凯麟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湖南师范大学博导、教授 2006 2 王泽应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湖南师范大学博导、教授 2006 3 张怀承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湖南师范大学博导、教授 2006 4 陈科华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湖南工业大学教授 2006 5 王田葵舜帝与九疑山中文系教授 2004 6 张恒俊舜帝与零陵的渊源经管系副教授 2004 7 王田葵舜帝与九疑山及其文化产业开发中文系教授 2005.11.30 8 尤慎春秋及其以前舜帝传说考中文系教授 2005.11.2 9 王田葵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研讨会中文系教授 2005.10.29 10 陈仲庚湖南省舜道德文化研讨会舜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2006 9 11 王田葵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汉语言文学系教授 2006 12 周甲辰舜帝传说与中国文化院办教授 2008.12.5 柳宗元文化研究成果一、论文汇总 1 翟满桂《柳宗元在永州的私人交往及其对创作的影响》韩国《中国散文论丛》 2002 2 翟满桂《柳宗元之“柳东河“柳柳州”称谓辩》《江汉论坛》2002 3 翟满桂《中唐南贬士子与骚怨精神》《中国文学研究》 2002 4 翟满桂《中国.永州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零陵学院学报》 2002 5 翟满桂《柳宗元“永州八记”赏析》8篇《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2002 6 翟满桂《柳宗元在永州的诗歌创?餍睦怼?《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 2002 7 翟满桂《柳宗元在永州的行踪》《永州日报》 2002 8 翟满桂《清明如镜钴姆潭》《永州日报》2002 9杜方智《山水得名非公谁与破荒烟》《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2002 10 陈仲庚《柳宗元永州山水诗歌赏析》5篇《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2002 11 陈仲庚《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欣赏》《柳宗元永州诗歌欣赏》 2002 12 孙文清《柳宗元与永州山水》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 13 夏卫平《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5篇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002 14 夏卫平《柳宗元与永州山水》2篇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002 15 曾金秋《论柳宗元对永州旅游文化资源的提升作用》《黄冈师院学报》 2002 16 李芸《再读〈捕蛇者说〉》《现代语文》2002 17 尤慎《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共七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002 18 杜方智从柳宗元著作看永州民俗文化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 19 杜方智永州柳学研究的发展与打算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 20 杜方智“一代文章万古传” 柳宗元诗文研究 2003 21 曾金秋柳宗元的旅游思想湖南社会科学 2003 22 翟满桂中国永州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遗产 2003 23 翟满桂柳宗元在水州的心境与诗歌创作零陵学院学报 2003 24 翟满桂山水绿潇湘情—柳宗元《渔翁》赏析永州日报 2003 10 25 翟满桂近二十年柳宗元研究之回顾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 2003 26 杨金砖解读柳宗元的《行路难》现代语文 2003 27 夏卫平柳宗元种植诗的特征零陵学院学报 2003 28 夏卫平论柳宗元山水观零陵学院学报 2004 29 尤慎谈柳宗元的〈驳复仇议〉零陵学院学报 2004 30 杨再喜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韵文学刊 2004 31 王涘海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2003年理事年会综述零陵学院学报教科版 2004 32 翟满桂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零陵学院学报 2004 33 翟满桂柳宗元毛泽东论述最多的一位古代人物零陵学院学报 2004 34 胡清华《永州八愚辨》之辨柳宗元研究 2005 35 翟满桂柳宗元的成就与湖湘文化的关系文史博览 2005 36 翟满桂柳宗元与杜甫柳宗元研究 2005 37 翟满桂这是严肃智者的现代神话柳宗元研究 2005 38 翟满桂柳学领路人——吴文治先生二三事柳宗元研究 2005 39 杨金砖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现代语文 2005 40 夏卫平略论柳宗元的忧患意识文艺报 2005 41 夏卫平执着精神的守护文艺报2005 42 夏卫平柳宗元的浪漫精神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 43 夏卫平柳子人生的爱与忧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44夏卫平柳宗元的永州意识学术论坛 2005 45 夏卫平论柳宗元的补天理想学术论坛 2005 46 夏卫平柳宗元的创新意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47 夏卫平论柳宗元创作中的讽喻形象柳宗元研究 2005 48 夏卫平山水游记的魅力味、深、新柳宗元研究 2005 49 夏卫平柳子山水感悟柳宗元研究 2005 50 王田葵瞧着皇上的脸色——柳宗元的精神症候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51 杨再喜第三届柳宗元国际讨论会综述中国韵文学刊 2005 52 王洪臣柳宗元佛教思想对其诗文创作的影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53 杜方智“有漏皆苦”“何苦前行”--鲁迅、柳宗元与佛文化关系比较之上篇长沙民政职院学报 2005 54 杨再喜从柳宗元看历史文化名人的广告效应商场现代化 2006 55 杨再喜柳宗元由何处改贬永州辨现代语文 2006 56 杨再喜探析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聊城大学学报 2006 11 57 杨再喜走向柳宗元接受史研究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6 58 王涘海柳宗元研究1980-2005 南海出版公司 2006 59 翟满桂潇湘话语下的柳宗元与杜甫中国文学研究 2007 60 伍金辉柳宗元诗歌用韵考现代语文 2007 61 胡水姣论柳宗元的法治思想湖南科技学院报 2007 62 杨再喜柳宗元接受史上的重要传承者黄庭坚湖南科技学院报 2007 63 谢水顺论柳宗元的法治思想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64 谢水顺柳宗元对法理学的贡献中国经贸2007 65 翟满桂湖湘诗人屈原与柳宗元的精神对话中韩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66 翟满桂柳宗元lt守道论gt诠释柳宗元研究 2008 67 杨金砖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莫逆之交读者 2008 68 周玉华元结、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蕴情差异性探析湖湘论坛 2008 69 杨再喜唐五代时柳宗元的寂寞境地和接受语境社会科学家 2008 70 杨再喜论唐宋时影响柳宗元文学接受的三个因素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71 杨再喜柳宗元诗歌传播接受的开创者梅尧臣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 72 杨再喜诗情与友情的楷模——刘禹锡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中国韵文学刊2008 73 杨再喜柳宗元接受“拐点”的开拓者王安石社会科学辑刊 2008 74 杨再喜严羽《沧浪诗话》与柳宗元诗歌之接受北方论丛 2008 75 杨再喜杜牧的“韩柳”并称论与柳宗元的文学接受时代文学 2008 76 杨再喜唐宋柳宗元接受之比较广西社会科学 2008 77 杨再喜刘克庄《后村诗话》与柳宗元诗歌之接受柳宗元研究 2008 78 杨再喜晚唐五代的柳宗元接受柳宗元研究 2008 79 江建高贬时弊与抒孤愤--柳宗元寓言散文略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80 周玉华论柳宗元对元结山水游记艺术之接受柳宗元研究 2008 81 周玉华唐代山水游记人文精神论文学界 2008 82 翟满桂屈原的〈天问〉与柳宗元〈天对〉论略文学遗产2009 二、著作汇总 1 翟满桂《一代宗师柳宗元》岳麓书社 2002 2 杨金砖《柳宗元永州诗歌赏析》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 3 陈松柏《柳宗元与永州山水》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 4 翟满桂辞典《柳宗元大辞典》黄山书社 2004 5 李钟麟《柳宗元官德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6 12 6 王涘海《柳宗元研究1980-2005年》南海出版社 2006 7 杨金砖翟满桂等《柳宗元研究》学刊1-13期柳宗元研究学会柳宗元研究学刊2001-- 至今 8 《柳宗元集》汇校、汇注、汇评柳宗元研究会及研究所编待出版三、获奖汇总 1 翟满桂一代宗师柳宗元湖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四等奖 2003 2 翟满桂一代宗师柳宗元永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4 3 翟满桂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湖南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年会三等奖 2004 4 翟满桂从柳文化谈永州的城市品牌省城市文化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二等奖 2006 5 翟满桂柳宗元与永州旅游开发研究方案永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8 四、课题汇总 1 李钟麟柳宗元官德及现代价值湘科院 2003 2 李钟麟柳宗元官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省教育厅 2004 3 翟满桂柳宗元与湖湘文化研究省教育厅 2004 4 翟满桂柳宗元湖南十年创作年谱省社科联2004 5 翟满桂柳宗元与永州的旅游开发研究市科技局 2004 6 唐波柳宗元政治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探析湘科院 2006 7 周玉华元结、柳山水游记散文比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