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刊》格式投稿稿件模板
中文投稿邮件范文

中文投稿邮件范文篇一:投稿信模板投稿信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您们好!首先,非常荣幸和感谢您能于百忙之中接收和审阅我的稿件。
我系***大学(研究所)机械电子学院的一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
这篇稿子的内容是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和新的感想。
本着导师的期望和支持以及我对贵刊的敬仰和信任的态度,我把这篇稿件投到贵刊,得偿所愿,荣幸之至!再次希望专家、老师们能于百忙之中予以审阅。
学生真成期待您的答复,并向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祝专家、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意,阖家安康,福禄双至!此致敬礼!学生:***时间:***篇二:科学杂志投稿邮件格式尊敬的编辑先生/女士:您好!本人受所有作者委托,在此提交完整的论文《低铝硅比铝土矿降铁、脱硅试验研究》,希望能够在《化工矿物与加工》杂志发表,并且代表所有作者郑重申明:(1)论文成果属于原创,享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涉及保密问题;(2)相关内容未曾以任何语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没有一稿多投行为;(3)今后关于论文内容及作者的任何修改,均由本人负责通知其他作者知晓。
本人对上述各项负完全责任。
论文的主要内容简介:以某地铝土矿为研究对象,为了实现低铝硅比铝土矿降铁、降硅的目的,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采用磁选和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试验研究获得较好的工艺指标。
原矿铝硅比为3.28,磁选和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的选矿指标为铝土矿精矿铝硅比为9.07,Al2O3的回收率为51.66%,精矿中铁的含量为1.9%。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采用磁选和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试验研究获得较好的工艺指标,实现低铝硅比铝土矿降铁、降硅的目的非常感谢您审阅本论文,期待早日收到专家的审查意见。
若对于本论文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我联系。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者同意将该文版权(含各种介质的版权)转让给《化工矿物与加工》编辑部。
编辑部一次性向作者付清稿酬。
此致敬礼!投稿人:xx身份证号:所有作者姓名:xx ,出生年月:1990-06-20 ,学历:硕士生,研究方向:矿物分选,联系电话 xx,E-mail:xx篇三:投稿邮件格式电子邮件格式--------------------------------------------------------- 1、正文附件双发送:将邮件内容直接粘贴在邮箱里,并同时说明”附件作为备份”。
sci催稿信模板

sci催稿信模板尊敬的各位权威科学研究者:您们好!我是SCI期刊《XXXXX》的编辑。
《XXXXX》出版于xxxx年,发行于中国科学院,定位于中国期刊科学分类系统(CCF)分:XXXXX,是一本全英文的国际性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杂志计量认证团体已证实为:XXXXX。
《XXXXX》致力于成为一本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以满足科学界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深入剖析领域主题和跨领域问题研究所产生的需求。
此外,本刊还特别关注具有实用意义的理论价值,以及可指导学术教学和科学研究实践的技术解决方案。
我们诚挚欢迎国内外有志于在各相关学科领域发表论文的权威科学研究者踊跃投稿。
为此,我们竭诚提供完美的评审机制以及便捷的审稿流程,以确保每一篇投稿论文都能得到优先考虑以及快速进展。
仅需完成并上传简单的稿件表格,投稿者即可获得投稿记录,包括投稿检查、重复性筛查、评审处理等信息。
另外,此外,为方便投稿者查看审稿进展,我们的篇章工具也可为投稿者提供一站式开放追踪套件,随时追踪审稿情况和处理结果。
此外,作为科学贡献的肯定,投稿的论文如通过审稿而发表将有机会获得作者证书。
此外,我们提供发表免费服务,以减轻刊物费用以及推动原创性研究,同时也为投稿者提供不同形式论文投稿费优惠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投稿者,《XXXXX》邀请您加入众多权威评审专家,为投稿者提供客观完善的审稿服务,以确保投稿者能够及时获得优质的学术论文发表服务。
所有具有学术水平的权威科学研究者均可申请成为期刊的评审专家,只需填写相应的材料并提交评审申请,由主编亲自审阅,审核通过后,主编将联系您,安排具体的审稿工作。
本刊的宗旨是努力取得一流学术研究的成果,打造国际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竭诚欢迎各位有志于发表论文的科学家投稿《XXXXX》,并欢迎各位有志于参与审稿的评审专家加盟我们团队。
期待您的参与!致谢!主编XXX。
科学杂志投稿邮件格式

尊敬的编辑先生/女士:
您好!
本人受所有作者委托,在此提交完整的论文《低铝硅比铝土矿降铁、脱硅试验研究》,希望能够在《化工矿物与加工》杂志发表,并且代表所有作者郑重申明:(1)论文成果属于原创,享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涉及保密问题;(2)相关内容未曾以任何语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没有一稿多投行为;(3)今后关于论文内容及作者的任何修改,均由本人负责通知其他作者知晓。
本人对上述各项负完全责任。
论文的主要内容简介:
以某地铝土矿为研究对象,为了实现低铝硅比铝土矿降铁、降硅的目的,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采用磁选和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试验研究获得较好的工艺指标。
原矿铝硅比为3.28,磁选和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的选矿指标为铝土矿精矿铝硅比为9.07,Al2O3的回收率为51.66%,精矿中铁的含量为
1.9%。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
采用磁选和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试验研究获得较好的工艺指标,实现低铝硅比铝土矿降铁、降硅的目的
非常感谢您审阅本论文,期待早日收到专家的审查意见。
若对于本论文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我联系。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者同意将该文版权(含各种介质的版权)转让给《化工矿物与加工》编辑部。
编辑部一次性向作者付清稿酬。
此致
敬礼!
投稿人:xx
身份证号:
所有作者姓名:xx ,出生年月:1990-06-20,学历:硕士生,研究方向:矿物分选,联系电话xx,E-mail:xx。
cssci论文格式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cssci论文格式模板篇一:cssci《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稿格式要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稿格式要求在向本刊投稿之前,请您对照本要求修订文稿。
在本要求的最后附有稿件模拟样本。
1.题目文题和各级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代号等,同时提供英文题目置于文稿的最后。
2.作者姓名作者的真实姓名,姓在前名在后。
3.中文摘要一般控制在200个汉字以内,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详见《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
4.关键词每篇文章可选3~5个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术语。
5.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全称,职称或职务,作者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等,如果是在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还要注明xx学科专业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如有多名作者,简介中只介绍前3名作者的情况。
6.基金项目文章如系某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应在文题末的右上角加注*号,并采用脚注方式于篇首页脚处注明基金项目标准名称和项目编号。
7.正文正文篇幅一般控制在8000汉字(记空格,图标占位)以内。
内容力求有创新,有一定的理论或现实意义。
8.图图应有“自明性”。
图要编排序号(哪怕只有一个图),每一个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方。
9.表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哪怕只有一个表),每一个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方。
10.内容注释内容需要注释时采用脚注方式列于当前页的页脚处,文中须在注处右上角加注圆括号序号,即①、②等。
11.参考文献来稿引用他人观点或材料,须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秩序,采用尾注方式列于文后,文中须在注处右上角加注方括号序号,即[1]、[2]等。
如果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只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方括号序号外著录引文页码,如[1]73、[1]96等。
引文主要责任者姓前名后,超过3名者只著录前3名,后加“,等”;作者姓名是西文的,姓全部大写,名缩写。
中国科学院公文处理标准

ZKY中国科学院标准ZKY/B001-2005公文处理标准2005 - 11 - 18 发布2006 - 01 - 01实施中国科学院发布ZKY/B001-2005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科学院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本标准为第一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办公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批准。
本标准起草部门: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协助、田思维。
ZKY/B001-2005公文处理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科学院公文处理中收文、发文、行文、传阅、归档的基本要求。
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院部机关纸质公文处理执行本标准。
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院部机关电子公文处理参照执行本标准。
中国科学院直接投资控股企业公文处理参照执行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GB/T 9704-1999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院直属事业单位(简称单位)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分院、支撑机构和教育单位。
3.2 院部机关各部门中国科学院院部机关内设机构。
3.3 主要领导中国科学院及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院部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3.4 主管领导协助主要领导分管某项工作的负责人。
3.5 公文处理部门中国科学院办公厅,院直属事业单位、院部机关各部门负责公文处理的处室。
3.6 公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或特定效力,以规范体式表达的文书。
3.7 电子公文能被计算机处理、复制、存储和现代数据通信技术传输的公文。
3.8 文种文种即公文的种类。
本标准所称文种包括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
3.9 上行文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报送的公文。
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向国家领导机关报送的公文,院直属事业单位向院部机关报送的公文,院直属事业单位按要求向地方政府等报送的公文。
科学通报投稿格式

1题目:中国东部过去2000年百年冷暖的旱涝格局2作者:王某①*, 李某②, 张某①3①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730000;4②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5* 联系人, E-mail6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2012-02-03)资助7摘要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重建的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63个点(地区)旱涝等级数据及集成828条代用资料重建的最新中国温度变化最新序列,采用各级旱涝发生几率的比率差指标,9研究了百年尺度寒冷时段(440~540年、780~920年、1390~1460年、1600~1700年、1800~1900 10年)和温暖时段(650~750年、1000~1100年、1190~1290年、1900~2000年)的中国东部旱11涝格局。
结果发现,每个寒冷、温暖时段的旱涝格局虽各不相同,但在多数温暖时段,长12江以北地区总体偏旱、以南地区涝。
13关键词百年尺度冷暖时段旱涝格局中国东部过去2000年(3~5个)14山地冰川被喻为高山固体水库, 其规模较小而对气候波动变化十分敏感. 近年全球大15多数山地冰川出现加剧萎缩的趋势[1~3], 这是近年气候变暖的直接证据. 冰川萎缩的结果影16响到水资源和海平面[4,5]. 在我国西北干旱区, 冰川融水是维系下游绿洲的重要水资源, 冰17川融水平均占内陆河径流的22%, 个别河流如塔里木河高达40%[6]. 因而在未来气候变化18情景下, 预测山地冰川及其水资源变化不仅有科学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应用价值[7].191 方法与数据20冰川在重力作用下, 总处于运动状态, 其流场分布受冰川形态的控制. 因此发生在冰21川表面的物质积累和消融不断改变着冰川的形态, 进而促使冰川流场的不断调整. 如图1 22所示, 当冰川达到平衡状态时, 冰川消融区因消融量大于积累量而损失的物质, 会由冰川23上部积累区向下输送物质而得到补充. 当冰川积累区面积缩小, 向下输送的物质减少时, 24冰川消融区因得不到足够物质补给, 冰川消融区则会退缩减薄.252 冰川运动速度的数值模拟26为了计算1号冰川的运动速度, 需对方程(2)和(3)式求解. 1号冰川平均运动速度小于278m/a, 因此方程(2)中非常小, 同其它两项相比, 可以忽略, 则方程(2)变为应力平衡方程.28冰川表面压力与大气压力处于平衡状态, 冰川底部可以与冰床冻结成固定边界。
中国科技信息投稿模板

中国科技信息投稿模板中国科技信息投稿模板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推动科技信息的传播,我们特别撰写了以下内容,涉及了中国科技信息的发展、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传播以及科技信息投稿的规范。
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一、中国科技信息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创新力的增强,中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高的科技机构,它积极推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中国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和大学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创业,不断改进科学管理和技术贡献。
二、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传播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传播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
现在,通过互联网可以更轻松地分享科技信息。
科技网站为中国科技信息共享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中国科学院网站、科技论坛、科技博客和新闻。
这些网站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科技信息的传播还需要借助科技期刊和研究报告。
这些期刊和报告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科技信息和成果,提高科技研究的品质和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发布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国家之一,许多国际重要的科技研究刊物都进行了全文翻译并在中国发表,这对于世界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科技信息投稿的规范投稿是科技信息共享和传播的重要环节,对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促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投稿之前,应该了解一些基本规范。
这些规范有助于保证科技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1. 投稿应该遵循学术规范。
投稿应该具有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应该尊重学术界的规范和规则,不得抄袭、剽窃和伪造数据。
2. 投稿应该遵循期刊编辑规范。
投稿应该符合期刊的编辑要求和格式,尊重期刊的编审制度和流程,不得进行擅自更改或随意剪裁文章。
3. 投稿应该遵循道德规范。
投稿应该遵循研究伦理和学术道德规范,不得涉及人工干预、伦理争议、不公正竞争和侵犯版权等问题。
中国科学杂志格式要求

中国科学杂志格式要求
中国科学杂志格式要求是指在提交学术论文或研究成果至
中国科学杂志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格式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文章的可读性和规范性,使其符合学术出版的标准。
中国科学杂志要求文章以中文撰写,并采用标准的汉字和
汉语拼音。
标题应简明扼要,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主题。
除了标题外,学术论文通常还包括作者姓名、单位、邮件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应该按照特定的格式排列。
文章的正文应该分为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并
在每个部分之间使用适当的标题进行分隔。
引言部分应该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方法部分应详细描述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结果部分应以表格、图表或其他形式清晰展示研究结果,讨论部分则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
中国科学杂志对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也有严格要求。
引用
的文献应按照特定的顺序编号,并在正文中用相应的编号进行标注。
在文末的参考文献部分,应按照特定的格式列出被引用文献的详细信息,包括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出版年份等。
在撰写中国科学杂志的文章时,还要遵循学术道德的要求。
作者应保证所提交的文章原创,并遵守抄袭和学术不端的禁止原则。
中国科学杂志格式要求对于文章的组织结构、文献引用方
式和学术道德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目的在于保证文章的质量和规范性,使其达到学术期刊的要求,从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交流和传播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此处给出稿件联系人的姓名:xxx 手机:136xxxxxxxx 2016—2030年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建议*1(全文除题目外,其他中文用宋体,西文用Tiems New Roman)(题目:黑体三号)吴季1孙丽琳1**尤亮1曹松1白青江1邹永廖2张伟3(宋体,五号,两字名字中间空格,通讯作者**标出)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100190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3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北京100094(宋体,五号,居中)Prospect for Chinese Space Science in 2016—2030(Times New Roman,五号加粗,居中)Wu Ji1 Sun Lilin1You Liang1Cao Song1Bai Qingjiang1Zou Yongliao2ZhangWei3(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姓在名前)(1 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2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12,China;3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enter for Space Utiliz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94, China)(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Abstract After the half-a-century development, space science has not only explored and settled new frontiers, expanding human’s understanding about nature and human itself, but also lea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ace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also brought about a number of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which has been advancing national scientific, security, economic and social interest and human life quality. China has laid a certain foundation in space science research through 50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2011, the go-ahead of Strategic Priority Program (SPP) on Space Science marked that China's space science had entered a new stage. With an analysis of domestic space science status as the beginning, the paper poses the scientific questions to be addressed by Chinese space science community in 2016—2030, which is a) how did matter originate, how does it evolve and move? b)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lar system and human beings? Besides, The Chinese space science strategic goal is proposed, i.e. to make grea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nd achieve innovative breakthroughs by a series of scientific satellite programs and missions in frontier scientific fields, such a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the exploration of exoplanets and extraterrestrial lif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solar activiti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earth’s space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and evolution of the earth’s system, new physics beyond the current basic physics*资助项目: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4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xxxxxxx、xxxxxxxx)** 通讯作者修改稿收到日期:2015年12月2日theories, the law of mattermotion and the law of life activity in space environment, etc; and to drive the great-leap-forward of aerospace and related high technologies. In addition,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he space science programs and missions through 2030, and probes into the supporting technical capability.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eries of space science programs and missions, it is expected to make due contribution 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s civilization.Keywords space science, scientific questions, space programs and missions,planning proposal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Times New Roman,五号,与中文关键词对应)【摘要】半个世纪以来,空间科学不仅极大拓展了人类的认知领域,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而且牵引和带动了航天和相关高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安全、科技进步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同时通过大批创造性的发明和技术应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分析国内空间科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我国2016—2030年空间科学拟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提出了我国至2030 年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空间科学计划及所包含的科学卫星任务,并探讨了支撑和保障空间科学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与能力。
希望通过系列空间科学计划与任务的实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宋体,五号,1.5倍行距)【关键词】空间科学,科学问题,卫星计划和任务,规划建议(宋体,五号,3-5个关键词)DOI 10.16418/j.issn.1000-3045.xxxx.xx.xx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空间科学是以空间飞行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以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空间科学开展宇宙、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基本物理规律的前沿探索,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发现与突破不断涌现的热点学科。
21世纪以来,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越来越快,人类活动向太空的延伸也越来越深远,空间科学作为与重大科技突破和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能够引领密集技术创新的前沿交叉学科,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强国高度重视和争相支持的重要学科领域。
本文着眼于未来5—15年的发展,在分析国内空间科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2016—2030年中国空间科学拟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提出了中国至2030年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空间科学计划及所包含的科学卫星任务,探讨了支撑和保障空间科学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与能力。
1 国内现状(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研究方面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学科领域设置、科研队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学科领域齐全、人才队伍初具规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政策方面。
201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2011 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1](参考文献请用红色标出),确定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和原则,即: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和平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原则。
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
2011年9月和11月,先后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施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为后续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2]。
2012 年6 月搭载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的“神舟九号”飞船成功与“天宫一号”实施交会对接,中国实施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3]。
2013年6 月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神箭”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在轨飞行15天安全返回地面。
在探月工程方面。
2010年10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取了分辨率更高的全月球影像图和虹湾区域高清晰影像,开展了月球形貌、结构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微波特性和近月空间环境等研究工作,对月球的科学认知进一步提高,并成功开展环绕拉格朗日L2点等多项拓展性试验,为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