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湿地公园设计

序言现代城市环境已经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市民对于户外活动空间的追求,亲近绿色环境的渴求,追求宜人空间的梦想使得现代城市公共绿地的形式日益丰富。
城市湿地生态公园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类型,兴起于国际社会对全球生态危机高度关注的背景之下,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梅瑶炯,2006)一、苏州文昌公园的开发背景(一)城市概况1、位置: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或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378平方公里。
2、人口:全市总人口600万,其中市区人口200余万。
3、区划:辖8区5市:平江、沧浪、金阊、吴中、虎丘、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以及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和张家港五个县级市。
4、历史: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
四周城墙开有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
古城遗址至今依稀可寻。
城内府衙、兵营、库房、作坊、市场、民居、和娱乐地布置井然。
古城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整体呈长方形双棋盘式。
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上溯到七千年前。
苏州现有69座古典园林,其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最著名。
苏州园林藏而不露,为退避尘嚣的场所。
它们揉合了道、释、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园林艺术充分代表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其造诣之高,世无伦比。
(二)气候条件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设计应用的探讨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设计应用的探讨城市湿地景观公园是利用城市中的湿地资源打造而成的公园,将湿地生态系统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打造具有自然、生态和休闲功能的公共绿地。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湿地景观公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学习科普和生态教育的场所。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功能布局和景观要素等方面对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设计应用进行探讨。
在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生态原则,公园的设计应尊重和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
其次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园设计应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并考虑公园的可持续运营和管理。
最后是人文原则,公园设计应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创造丰富多样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功能布局应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一方面,公园应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包括游憩区、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区等,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公园还应提供学习科普和生态教育的功能,设置生态展览馆、科普教育区、生态步道等,为市民提供学习和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机会。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景观要素是其设计的核心。
景观要素包括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水体处理、道路设置等。
在空间布局方面,公园的景观要注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根据湿地的特点设置不同功能区域。
植物配置方面,应选择适应湿地环境的植物,保护和恢复湿地植被,增加湿地景观的美观性和生态性。
水体处理方面,应合理规划湖泊、河流等水体,营造水景效果,并加强水质净化和保护工作。
道路设置方面,应考虑交通流线与景观的结合,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方便市民出行和观赏。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设计应遵循生态、可持续和人文原则,合理布局不同的功能区域,注重景观要素的处理。
通过这些设计应用,可以提高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的生态功能、休闲功能和教育功能,满足市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eb50ed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7.png)
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湿地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湿地与湿地景观水是生命之源,在物种起源到发展,都离不开水的痕迹。
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
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之中,有“无园不水”的说法,“山水相依”“依山傍水”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的基本规律。
湿地景观就是利用现代的生态学原理和园林设计手法,重建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湿地景观的自然风光,给民众提供亲水、娱乐的场所。
2湿地景观的作用2.1净水排污城市湿地景观对净化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速,有些城市的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湿地资源可以通过其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
我国目前常用的是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这两种湿地景观对改善水污染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
2.2调节气候调节区域的气候,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相关科学数据表明,湿地中含有的炭素占陆地生物圈的3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湿地公约》都强调,湿地对区域气候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
湿地中,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作用和其水分蒸发,都使得大气和湿地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由此带动周边气候的转变。
2.3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是非常稳定并且复杂的,湿地是遗传基因的仓库和许多生物演替的场所。
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场所,还为许多珍贵的濒危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为许多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繁殖的场所。
所以说,湿地是当之无愧的“物种基因库”。
2.4丰富园林内容过去,大多是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不太重视湿地景观的,即使有些许水景,也没有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其园林设计主要是针对陆地而言。
而湿地景观的形成,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范围扩大到了地球第二大生态系统,并扩宽了园林理论的研究范围。
目前,全世界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趋势就是复兴城市滨水区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从大量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来看,要建设城市滨水区和湿地景观,不单单需要大量的绿地建设,还需要根据湿地生态系统固有的特性来进行绿化。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摘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整个景观学各类设计中,是复杂、综合、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它是多学科、多方面问题的体现,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格局。
本文通过湿地公园进行了生态景观设计展开分析,希望对同行业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湿地;生态景观设计一、城市湿地公园概念与特质湿地公园景观是在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基础上,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在湿地保育区以外建设的具有生态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适宜公众游览的以湿地为主题的游憩空间。
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是湿地公园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水域景观、岸带景观及近岸陆域景观3部分构成;湿地公园内可展示的生物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植物景观和湿地动物景观;湿地文化景观就是立足湿地特有的生态特征,体现区域的传统民俗和风土人情等地方特色,展示在湿地环境中特有的场景、意境。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根据“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规定: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它既不是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公园,它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
城市湿地公园深受居民欢迎,主要因为其具有不同于一般性公园的特质,它除了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游憩等基本功能外,还在自然生态、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目标及原则1、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目标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运用对湿地公园景观构成要素组合,来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单元和划分丰富多彩的湿地空间,实现展示湿地自然特征,示范湿地合理利用,传播区域湿地文化等要求。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精选)(一)2024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精选)(一)引言概述:湿地公园是一种自然保护和城市绿化的重要载体,其景观设计方案能够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创造出宜人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休闲空间。
本文将通过分析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的五个大点,探讨如何打造宜人的湿地公园。
正文:1. 优化湿地公园布局与规划- 定义主题和目标:湿地公园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城市需求来确定主题和目标,例如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供多功能休闲空间等。
- 划定区域和功能区: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划分出湿地保护区、游憩区、教育区等功能区域,并在布局中合理安排各个区域的位置。
- 考虑访客流线与可达性:优化公园的访客流线,确保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并提供便捷的交通、停车和出入口设施。
2. 打造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 增加湿地景观的展示:通过合理布置观景台、步道和观鸟塔等设施,提供观赏湿地生物和自然景观的机会,增加湿地公园的吸引力。
- 引入湿地植物与动物:根据当地湿地生态特点,合理选择并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植物与动物,增加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 设计湿地水景:通过合理设置湖泊、河流和小溪等水体,增加湿地公园的景观层次和水景欣赏价值。
3. 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设施与活动空间- 设计开放的休闲空间:在湿地公园中设置开放的草坪、广场和休闲椅等设施,提供舒适的休息和聚会空间。
- 建设儿童游乐区: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和攀爬框架等,提供儿童乐园的感受。
- 提供户外运动设施:考虑到人们的运动需求,设计篮球场、足球场和健身器材区等设施,以促进公众的健康活动。
4. 融入科普教育与文化元素- 设计科普教育设施:在湿地公园中设置科普教育展示馆、生态实验室和专题展区,让公众了解湿地生态环境和保护知识。
- 开展生态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生态教育活动,如观鸟讲座、植物标本制作和野外探险等,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 引入文化元素: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如传统建筑、雕塑和艺术装置等,丰富公园的文化氛围。
浅谈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从湿地公园的的分区及植物景观设计入手,详细介绍了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 分区设计,植物景观设计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wetland park zoning and plant landscape of design,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plant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the following is only for reference.Keywords: wetland park, partition design, plant landscape design1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概述在充分掌握当地湿地植物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首先要理解总体规划的意图,明白设计的主题,选用适宜的种类,依照变化与统一、协调与对比、对称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等植物造景原理进行生态设计,充分展现植物个体美和群体美。
2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分区设计2.1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植物景观该区域以保护和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群系为主,以求满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保留自然的原始风貌,植物景观建设效果方面着重实现湿地的生态效益。
该区域只允许公园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进入,避免游客的干预。
2.2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植物景观该区域植物景观的构建是在保留自然湿地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充实和完善,但要注意控制,避免引进植物种类的过度繁殖,造成生物入侵。
公园游客主要是观赏该区域优美的湿地风景,而不能过多的活动于其中,该区域的设立避免了游人活动对保护区及恢复区的影响,起着缓冲衔接的作用。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普洱思茅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指导教师:***艺术学院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然遭到了破坏,湿地逐渐在减少,因此对环境保护的行动迫在眉睫.本方案是对被破坏的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尽可能使其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
在“原始生态”的基础上,以"生态、自然、保护”为设计理念,将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重点进行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关键词:湿地,恢复,自然PU'ER SIMAO RIVER WETLAND ECOLOGICALLANDSCAPE DESIGNSchool of Fine Arts,Design Art Specialty,Design Environment,MengWendiTutors:Shi Kuan,Assistant School of Fine ArtsAbstract: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 common goal for all of us。
However,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due to various reasons, naturally been destroyed,wetlands gradually reduced, so the action is immin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program is being destroyed wetland restoration design,as it returns to the state before being destroyed。
浅述湿地公园园林景观设计

浅述湿地公园园林景观设计1、对湿地的思考“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
《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
“城市湿地”,受城市化的影响,其往往与城市接触地带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斑块之间的连接度下降,但是其核心区湿地面积较大,生境较为完整,物种也较为丰富多样;就气候状况而言,它更能影响城市区域的水热状况,调节城市气候的能力更强。
“城市湿地”以人为干扰为主,其治理方式主要是以政府行政指令为主,城市居民协同参与维护“城市边缘湿地与城市接触部分受城市生产,活动干扰较大,生态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性波动较大,其核心区的生物生境较完整,类似于自然湿地”因此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由政府治理为主,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湿地保护,另一方面又必须由专家指导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育。
2、设计理念及原则2.1设计理念弹性发展原则湿地不仅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以综合整治为前提,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都要在湿地弹性恢复范围之内,给湿地留有后续发展的空间2.2设计原则生态优先原则湿地是水的载体,水又是湿地之源,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
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在保持湿地生态安全水平这个总原则下进行,不违背湿地的循环规律,不进行毁坏性的景观建设3、湿地保护开发案例分析如香港湿地公园:环境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3.1背景介绍: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万平方米。
这座公园是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
它充分发挥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这些截然不同并可能相悖的多种功能,因此在香港或整个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个人对湿地公园的看法,我觉得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大自然,对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尊重大自然、融合大自然才是最好的作品。
1、对湿地的思考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
《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
“城市湿地”,受城市化的影响,其往往与城市接触地带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斑块之间的连接度下降,但是其核心区湿地面积较大,生境较为完整,物种也较为丰富多样;就气候状况而言,它更能影响城市区域的水热状况,调节城市气候的能力更强。
“城市湿地”以人为干扰为主,其治理方式主要是以政府行政指令为主,城市居民协同参与维护“城市边缘湿地与城市接触部分受城市生产,活动干扰较大,生态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性波动较大,其核心区的生物生境较完整,类似于自然湿地”因此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由政府治理为主,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湿地保护,另一方面又必须由专家指导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育。
2、设计理念及原则
2.1设计理念
弹性发展原则湿地不仅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
城市湿
地植物景观设计,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以综合整治为前提,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都要在湿地弹性恢复范围之内,给湿地留有后续发展的空间
2.2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湿地是水的载体,水又是湿地之源,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
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在保持湿地生态安全水平这个总原则下进行,不违背湿地的循环规律,不进行毁坏性的景观建设
3、湿地保护开发案例分析
如香港湿地公园:环境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
3.1背景介绍: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万平方米。
这座公园是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
它充分发挥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这些截然不同并可能相悖的多种功能,因此在香港或整个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块土地将称为生态缓解区,以补偿因天水围的都市发展而失去的湿地,并且成为缓冲地带,分隔天水围与后海湾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和东北面的米埔沼泽区。
香港利用发展新的旅游景点和设施以确保香港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以香港丰富的湿地自然遗产包括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地,将其
定位为旅游设施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即以现有的生态缓解区规划为基础,创造一个以湿地保护为主题的大众旅游、教育和社区场所。
3.2项目概况: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后海湾南岸,尖鼻咀半岛东南方,天水围新市镇北部,毗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
这个区域内有农业活动,包括渔塘、蚝场及其它耕作农地。
每年有超过l2万只季候鸟在这里过冬或作迁飞时的中途休息站。
香港湿地公园拥有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及农村特式,为湿地公园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景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亦充分利用这些优点,丰富访客的体验。
3.3规划设计内容:
湿地公园占地约60公顷,主要由天水围生态缓解区所建造的人工湿地所构成。
公园大致分为两部分:
(1)访客中心。
湿地公园的访客中心位于公园入口处,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其中包括5个以湿地功能和价值为主题的展览廊:湿地知多少、湿地世界、观景廊、人类文化、湿地挑战;一个可容纳200人次的放映室;课室及资源中心;餐厅;礼品店及儿童游戏区。
(2)湿地保护区。
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公顷,由不同的再造生境构成,包括淡水沼泽、储水湖、芦苇床、草地、矮树林、树林、红树林以及人工泥滩。
访客设施集中在保护区北部连接访客中心的地方,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及观鸟屋为访客及学生提供认识湿地的机会。
3.4规划设计理念:
香港湿地公园的宗旨是加强市民对东亚湿地及其它地区湿地的认识和了解,并争取市民支持和参与湿地护理工作。
香港湿地公园亦将为香港市民及海外游客提供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
服务市民、游客及对野生生物和生态学有专门兴趣的人士。
展示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强调必须予以保护。
主要目的通过提供一个有别于一般观光地方的景点,以扩展游客在香港的旅游体验。
同时切合本港居民的康乐活动需求。
提供可与米埔沼泽自然护理区相辅相成的设施。
提供教育机会和加强市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4、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4.1植被演替原则
湿地是能够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植物种类,植物不仅是造景的基本元素,具有景观意义;还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之一,具有生态意义。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要依据植被演替规律,设计出最优的植物群落结构,以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来满足湿地不同的生态景观要求,保持群落的长期稳定性。
景观构成城市湿地的景观建立在对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最大限度地理解之上。
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的结构之间的协调,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目的]。
城市湿地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的设计必须适应自然景观原有设计,使人为引入景观元素所带来的副作用最小,以保证景观
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在进行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其植物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要求,不同于一般的植物设计。
城市湿地植物景观构成依据城市湿地的特殊环境主要由水生植物景观和湿生植物景观组成。
4.2水生植物景观
水生植物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材料。
按照水生植物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水生植物分为:挺水型、浮水型、漂浮型和沉水型4类。
水生植物景观是以适生的、具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为材料,科学合理地配置水体并营造景观,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韵、线条、色、色彩等自然美力求模拟并再现自然水景,最终达到自身的景观稳定
湿生植物景观湿生植物是指湿地水际岸边的植物和生态交错带的部分水生植物(包括陆地上的乔、灌、草、花木)。
岸边环境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岸边环境的设计,是湿地景观设计需要精心考虑的一个方面。
湿生植物景观是以不同的湿生植物选择和配置,来建立一个陆地和水面过渡的自然植物景观,营造湿地景观的自然野趣,既加强了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能充分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
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5、结语
个人对湿地公园的看法,我觉得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
大自然,对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尊重大自然、融合大自然才是最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