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群力新区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方案设计(土人)

合集下载

优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优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2016/5/4
6
建1302-2班 李元端
功能设计
城市涝灾已成为困扰着中 国各大城市,北京、上海、 杭州等地的雨后“看海” 已成雨季无奈风景。涝灾 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社会经 济损害,并危及生命。城 市雨洪公园的诞生,为解 决城市涝灾指明了一条出 路,一条通过生态和景观 设计来解决常规市政工程 所没能解决的更有效的途 径。
目录
2016/5/4
巴黎贝西公园
公园简介 功能分区 设计手法
9
建1302-2班 李元端
公园简介
贝西公园紧邻巴黎12区,邻近且平行于塞纳河,其东北部是贝西 住宅区,东南部是休闲商业区,西南向与国家图书馆隔江相望, 西北部是法国财政大楼和贝西体育馆所在之处,其东北方不远处 有一个火车站;铁轨和临河的蓬皮杜高速路将公园、住宅区、休 闲商业区包围住
2016/5/4
10
建1302-2班 李元端
贝西公园结构
轴线

草坪

花坛
水渠
花园
2016/5/4
11
建1302-2班 李元端
功能分区
根据功能需要大致把公园分为三个区,动区、过渡区、静区。动区以 公共活动为主;过渡区以游览参观为主;静区以休憩观赏为主。
动区
过渡区
静区
2016/5/4
12
建1302-2班 李元端
2016/5/4
3
建1302-2班 李元端
该项工程有着先 天的雨水条件,当 地的年降雨量平均 为567毫米,却集中 在6至8月。而本地 处于低洼平原地带, 历史上洪涝灾害严 重。所以为雨水利 用工程提供了资源, 2009年俞孔坚受当 地政府委托,承担 了群力新区的一个 主要公园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尝试——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湿地公园设计探索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尝试——哈尔滨市群力新区湿地公园设计探索

关键 词 : 湿 地 公 园 自然 循 环 过 滤 系统
水体净化
生 态 系统
0 引言 2 0世纪 末期 以来 , 中国 的湿地 规 划项 目也越 来越 多 ,
地 区的碳 化合物用 气体 的浓度 、 为城市生 产氧 气 : 大量 吸 收 城 市辐 射 , 调 节空 气温度和 湿度 , 改 善城市 气候环 境。
城 市湿 地 公 园 的景 观 尝试
哈 尔 滨 市群 力 新 区湿 地 公 园设计 探 索
丁 芸 ( 大 连市建筑 设计 研究院 有限 公司)
2 . 2 调节 气候 , 除低 污 染及减 小城市 热 岛效应 利 用花 园中植 物 的光 合作 ,蓄 水特性 和滤水 性能 等植 存 在着 相 互 作 用 、 相 互 制 约 的 复 杂 关 系。 群力 新 区湿 地 公 园 的 主题 是 物 生态 习性 以及 它对温度 、 辐射和 空气湿 度 的调 节能力 、 吸 生态环境, 生 活 在 湿地 中的 动 物 和植 物 是 这 里 的主 角 , 设 计 中通 过 多 尘能力。 利用植 被光 合作 用特性 , 能够有效地调 节城市 核心
群 力新 区湿地 公 园 的主题 是生 态环 境 , 生活在 湿 地 中 的动物和 植 物是 这里 的主 角 , 人 作 为来访 者 在公 园里 活动
以不 干扰 动植 物 为前 提 , 通 过 对公 园 的造 访 , 引 发 人 们 对 : 于 二 生命 、 自由和 环境 的 思索。 设计 中通 过 多种 元素 的综 合
与 城市 中心 区相邻 , 处于 城市 上水 , 上风向; 西 临长 岭湖 风 在 哈尔滨 的旅 游体 验 ;缓 解现存 自然湿地 保 护 区的压 力 ; 景 旅游 区 , 秉承 天籁 , 自然生 态优 良。南 靠机 场 高速 公路 , 成 为 独特 的教育 、 解释 和 资 源 中心 ; 支 持 国际 重 要 湿地 的 东 接 城市 快 速 路 二环 路 , 西连 环 城 高 速 路 四环 路 , 规 划 三 保护: 提供环 境 教育机 会和 加 强公 众对 重建 自然柄息 地 的 环 穿 行其 间 , 为城 市 新地 标 , 四面 纵横 , 八 方通 达 , 是

优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PPT

优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PPT
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
目录
设计背景 设计方式 功能设计
设计背景
地点: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 设计:中国北京大学和北京土人景观设计学院 客户:群力新城政府
该项目是中国首个雨水利用公园,项目从 2006 年开始,在位于 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建设,这个雨水利用公园总占地27平方公里, 建筑面积 3200 万平米,规划 13-15 年时间全部建成,将近有 30 万人 口。新区绿地面积占 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
贝西公园结构
轴线

草坪

花坛
水渠
花园
功能分区
根据功能需要大致把公园分为三个区,动区、过渡区、静区。动区以 公共活动为主;过渡区以游览参观为主;静区以休憩观赏为主。
动区
过渡区
静区
动区从贝西公园体育馆底部到花坛北
端,周边建筑包括体育馆、美国中心和 以步行桥与公园联系的国家图书馆这些 尺度较大的公共建筑。为了配合这些建 筑的体量和功能,公园设计采取了大尺 度的划分,安排了树阵、大草坪和台地 上的人工跌水等。这一区域视线开阔, 空间开敞,以体育,游戏等活动为主, 形成气氛热闹的公共活动区
【整体鸟瞰图】 【平面图】
设计方式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探索了一条通过景观设计来解决城 市雨洪问题的创新方法:即建立城市“绿色海绵”,将雨水资源化,使 雨水发挥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补充地下水,建立城市湿地, 形成独特的市民休闲绿地等等。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目前已经 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功能设计
城市涝灾已成为困扰着中 国各大城市,北京、上海、 杭州等地的雨后“看海” 已成雨季无奈风景。涝灾 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社会经 济损害,并危及生命。城 市雨洪公园的诞生,为解 决城市涝灾指明了一条出 路,一条通过生态和景观 设计来解决常规市政工程 所没能解决的更有效的途 径。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3
建1302-2班 李元端
静区在花坛以南和贝西购物村以
北的区域,这一部分的空间尺度与 花坛接近,但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大 树、增加了植物的种植密度、同时 利用了静态水体等设计元素,所以 这一部分空间气氛非常安静,活动 也以静态的小坐、休息、观赏、散 步等为主,同时与周围的居住建筑 共同形成安静的生活休闲空间
2016/5/4 Wednesday
9
建1302-2班 李元端
贝西公园结构轴线园来自草坪林花坛
水渠
花园
2016/5/4 Wednesday
10
建1302-2班 李元端
功能分区
根据功能需要大致把公园分为三个区,动区、过渡区、静区。动区以 公共活动为主;过渡区以游览参观为主;静区以休憩观赏为主。
动区
过渡区
•利用轻巧的天桥将公园在长轴方向上的主要道路连接起来为实
2016/5/4 Wednesday
18
建1302-2班 李元端
总结
通过对历史的保留和历史元素的运用唤醒对历史的回忆 利用一虚一实的手法巧妙地将被道路分割的公园紧密的联系在 一起 可以自由出入的大草坪更人性化的设计,使公园的实用价值更 高 大台地的设计完美解决高速的噪音干扰,营造安静的休闲空间, 同时解决厕所、设备用房、停车等空间
7
建1302-2班 李元端
目录
2016/5/4 Wednesday
巴黎贝西公园
公园简介 功能分区 设计手法
8
建1302-2班 李元端
公园简介
贝西公园紧邻巴黎12区,邻近且平行于塞纳河,其东北部是贝西 住宅区,东南部是休闲商业区,西南向与国家图书馆隔江相望, 西北部是法国财政大楼和贝西体育馆所在之处,其东北方不远处 有一个火车站;铁轨和临河的蓬皮杜高速路将公园、住宅区、休 闲商业区包围住

优秀城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优秀城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2016/5/4
10
建1302-2班 李元端
贝西公园结构
轴线

草坪

花坛
水渠
花园
2016/5/4
11
建1302-2班 李元端
功能分区
? 根据功能需要大致把公园分为三个区,动区、过渡区、静区。动区以 公共活动为主;过渡区以游览参观为主;静区以休憩观赏为主。
动区
过渡区
静区
2016/5/4
12
建1302-2班 李元端
? 动区从贝西公园体育馆底部 到花坛北端,周边建筑包括 体育馆、美国中心和以步行 桥与公园联系的国家图书馆 这些尺度较大的公共建筑。 为了配合这些建筑的体量和 功能,公园设计采取了大尺 度的划分,安排了树阵、大 草坪和台地上的人工跌水等。 这一区域视线开阔,空间开 敞,以体育,游戏等活动为 主,形成气氛热闹的公共活 动区
——家湿
——
优 秀
巴地哈 景
黎公尔 观
贝园滨 案
西群例
公力分
园国析
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
目录
设计背景 设计方式 功能设计
2016/5/4
2
建1302-2班 李元端
设计背景
地点: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 设计:中国北京大学和北京土人景观设计学院 客户:群力新城政府
该项目是中国首个雨水利用公园,项目从 2006 年开始,在位于 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建设,这个雨水利用公园总占地27平方公里, 建筑面积 3200 万平米,规划 13-15 年时间全部建成,将近有 30 万人 口。新区绿地面积占 16.4% ,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
2016/5/4 Wednesday
20
建1302-2班 李元端

浅析哈尔滨群力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规划

浅析哈尔滨群力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规划

浅析哈尔滨群力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规划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

城市湿地公园以生态保护为主,是城市的生态景观格局重要节点,本文对群力湿地公园的生态本底进行分析,提出现有问题,通过生态保护与政策扶持使公园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湿地一、城市湿地公园概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对湿地和湿地公园的定义如下:湿地:本办法所称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滨岸海域。

城市湿地公园:本办法所称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二、群力湿地公园概况哈尔滨市群力湿地公园始建于2008年,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齿轮路与东明大街交叉口处。

园区内自然湿地23.1 hm2,人工水面2.26 hm2,人工绿地6.2 hm2,其他用地2.64 hm2。

三、湿地公园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主要问题(一)湿地面积减小与外界生态联系被切断以及景观的破碎化现状场地周边被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尤其是城市交通干道阻隔,与外界生态系统缺乏联系。

(二)生物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加大,特别是湿地被开发,进入湿地周边从事生产等活动的人口不断增多,湿地的生物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湿地生态需水面临的问题公园内湿地现有补水手段主要为雨水以及打井,地下水补给较少,公园与外界水体被道路四面切断,造成水源补给不稳定和不断减少,同时由于气候干旱加重将导致湿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四)周边场地施工作业对场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与污染公园周边为道路用地、商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它们都处于兴建或待开发阶段,频繁的施工作业对湿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群力雨洪公园

群力雨洪公园

项目名称:群力雨洪公园建筑师:俞孔坚项目地点:中国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项目时间:2010年2006年,位于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市的东部新城——群力开始建设,总占地2733公顷。

在接下来的13到15年里,将有3200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部建成,约30万人将在这里居住。

仅有16.4%的城市土地被规划为永久的绿色空间,原先大部分的平坦地将被混凝土覆盖。

当地的年降水量是567mm,60%-70%集中在6-8月份,历史上该地区洪涝频繁。

2009年中,受当地政府委托,北京土人景观承担了这个新城中心一个主要公园的设计,占地34.2公顷,原为一块被保护的区域湿地。

受周边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发展的影响,湿地面临着严重威胁。

最初委托方只要求设计师能想办法维护湿地的存在,土人的设计改变了为保护而保护的单一目标,而是从解决城市问题出发,利用城市雨洪,将公园转化为城市雨洪公园,从而为城市提供了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它可以收集、净化和储存雨水,经湿地净化后的雨水补充地下水含水层。

由于在生态和生物条件上的改进,该雨洪公园不仅成为了城市中一个很受欢迎的城市游戏绿地,并从省级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城市湿地。

该项目中,创新性地运用了许多设计战略:1.保留现存湿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

2.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宝石项链,作为核心湿地雨水过滤和净化的缓冲区,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

沿湿地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收集新城市区的雨水,使其经过水泡系统,沉淀和过滤后进入核心区的自然湿地。

不同深度的水泡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开启自然演替进程。

高低不同的土丘上密植白桦林((Betulapendula),步道网络穿梭于丘林和水泡之间,给游客带来穿越林地的体验。

水泡中设临水平台和座椅,使人们更加贴近自然。

3.高架栈桥连接山丘,给游客们带来了凌驾于树冠之上的体验。

优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ppt

优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ppt

2016/5/4 Wednesday
20
-
【整体鸟瞰图】
/5/4 Wednesday
5
【平面图】
-
设计方式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探索了一条通过景观设计来解决城 市雨洪问题的创新方法:即建立城市“绿色海绵”,将雨水资源化,使 雨水发挥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补充地下水,建立城市湿地 ,形成独特的市民休闲绿地等等。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目前已 经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2016/5/4 Wednesday
7
-
总结
该项目的设计与建造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作出了贡献,同时为 哈尔滨新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并带给人们更多的 生态体验。本项目告诫社会更多人们参与关注雨水利用,注重 生态建设,将雨水利用与生态修复有机的结合起来。
2016/5/4 Wednesday
8
-
—— ——
分优
秀 巴 哈
黎尔

贝滨 西群

公力 园国

家 湿

地 公


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
目录
设计背景 设计方式 功能设计
2016/5/4 Wednesday
2
-
设计背景
地点: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 设计:中国北京大学和北京土人景观设计学院 客户:群力新城政府
该项目是中国首个雨水利用公园,项目从 2006 年开始,在位于哈 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建设,这个雨水利用公园总占地27平方公里, 建筑面积 3200 万平米,规划 13-15 年时间全部建成,将近有 30 万人口 。新区绿地面积占 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
2016/5/4 Wednesda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现状湿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侵蚀严重,面积逐年缩减。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补水 量不足,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目前已处于水生演替后期阶段,湿地景观面临消逝的局 面。该湿地为城市建成区中宝贵的生态资源,但已被建设用地割裂为湿地孤岛,与城市生态系 统缺乏联系,需要进行生态保护及恢复,并适当的丰富其生态服务功能。 二、项目目标 (一)保护遗存湿地的 长:孔祥斌 景观设计师
规划总工程师:韩晓晔 注册规划师、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
景观总工程师:宋本明 景观设计师、硕士
项目负责人:宋本明 景观设计师、硕士 李宏丽 景观设计师
项目组成员:张文娟 景观设计师、硕士 孟繁鑫 景观设计师 孟祥芸 景观设计师 李 果 生态规划师、硕士 张 莉 规划师、硕士 官苗苗 景观设计师 徐 波 景观设计师 袁文宇 景观设计师、硕士 何 冲 建筑师 凌 宏 建筑师 陈 枫 建筑师

项目名称:哈尔滨群力新区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方案设计 委托单位(甲方):哈尔滨综合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乙方):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资质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05) 建筑工程设计资质等级:乙级 建筑工程设计证书编号:013151-SY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资质等级:乙级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11005750-6/2
编制时间:二零零九年九月


图纸目录
第一部分 总体定位
一 项目背景………………………………………01 二 项目目标 1 湿地恢复的选择………………………………02 2 湿地演替过程及恢复目标……………………03 三 项目定位………………………………………04
第二部分 问题与策略
一 场地面临的几大问题…………………………05 二 策略……………………………………………06
第三部分 场地认知
一 区域背景分析 1 区域位置………………………………………11 2 区域自然条件…………………………………12 3 区域历史文化…………………………………13 二 场地周边现状分析……………………………14 三 场地现状分析…………………………………15 四 场地适宜性分析………………………………16
哈尔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发展 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这片广阔的黑土地堪称中国最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各种 食用和纺织用农作物。 (三)历史文化条件
哈尔滨在三千多年前就是北方少数民族--满族的先祖肃慎居住地,具有悠久的北方少数民 族聚居的历史。哈尔滨一度成为被沙皇俄国统治的国际都市,大量多国侨民长期在这里居住生
近年来,黑龙江流域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有关部门及科研、教学单位的积极协 助下,多次开展湿地资源及野生动物的调查和科研工作,查清了本区湿地面积及分布情况。到 2003年底,已建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3个,总面积608.3万公顷,占全国湿地保护区面积的 38.0%,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处,并且有6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4处保 护区被列入“东北亚鹤类保护网”,3处保护区被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名录。 (二)哈尔滨湿地现状
附:专题研究 ——哈尔滨群力新区湿地公园原生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

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 总体定位 一、项目背景 (一)黑龙江湿地现状
黑龙江流域地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带,其湿地类型全,具有12种淡水湿地类型。湿 地面积大,且相对集中分布于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地和西部的松嫩平原及东部的三江平原,其 中,天然湿地面积达600.9万公顷,人工湿地(水稻田)199.8万公顷(2002年统计)。 由于工农业发展、城市开发、气候变化、降水减少、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黑龙江流域湿 地出现了湿地面积锐减、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害、湿地功能减退、湿地景观消 失等危机。
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 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湿地心脏---纳入城市生态体脉 湿地遗产---延续场地历史记忆 都市绿肺---创造城市中央公园 湿地模型---构建城市湿地保护方法
第二部分 场地认知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是 黑龙江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沿边开 放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始于1990年,连续举办了十五 届的 “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为哈尔滨市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俄罗斯等独联 体国家和东欧等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正在向国际博览会迈进。 哈尔滨群力新区湿地公园是城市开发建设中遗存下来的原生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和 景观意义,湿地公园的建立对于原生湿地的保护、恢复并使其在城市中发挥作用,有着重要意 义。 二、区域背景分析 (一)区位

长:俞孔坚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总 建 筑 师:刘德华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一级注册建筑师
总 规 划 师:彭德胜 高级城市规划师 注册城市规划师
总 工 程 师:诸耀明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一级注册建筑师
城市规划设计专用章: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如何处理湿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湿地能 够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条件。现状湿地已被周边的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城市交通干道包围、 阻隔,不仅与外界生态系统隔断了联系,更受困于城市当中,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使湿地免 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与侵蚀,构建一个完整的湿地系统。 (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现状湿地位于群力新区东区的中心位置,周边集合了文化娱乐、商业、居住等各类用地,这 就决定湿地公园要为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同时自 身又要抵抗这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为市民留住一片天然的生活净土。 (三)公共开放空间分析
群力新区规划建设了大量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基本满足了新区市民健身、娱乐、科普、文 化体验等各种服务功能。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它保护优先的发展模 式,恢复先行,同时一定程度并且有选择的为市民提供科普、休闲等活动功能。 四、现状场地分析 (一)历史沿革
群力新区生态湿地公园位于群力新区东区建设的中部位置,被新区建设的内河水系环绕,与 新区规划建设的其余11个公园共同组成新区的绿地系统,有良好的区域绿地环境。 (一)交通分析
场地三面与城市干道相接,西为齿轮路、南接东明大街、东连龙葵路,其中齿轮路已经开 通,全长2272米,承接二环路与三环路,是群力新区连接哈西工业园区、机场路方向的快速交 通干道。交通便利,路网格局完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城市的干扰,所以需要在湿地外 围建立与城市之间的缓冲带,同时也作为天然湿地的保护屏障来保证湿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用地分析
第四部分 总体方案
一 设计依据与原则………………………………17 二 概念构思 1 细胞的概念及原理……………………………18 2 细胞学说对场地的启发………………………19 3 场地功能结构模式的建立……………………20 三 总体布局 ……………………………………21 1 人工湿地系统…………………………………30 2 空中栈桥系统…………………………………35 3 地形系统………………………………………41 4 边界系统………………………………………43 5 原生湿地系统…………………………………47 四 景观交通分析…………………………………48 五 景观功能分析…………………………………49 六 景观视线分析…………………………………50
场地内群落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湿地本身的补水量不足及木本阶段演替的加 剧,湿地内生境已遭破坏并退化,如何恢复退化生境、设计合理的群落结构、补水增湿、新投 放动植物及微生物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引导群落自循环与演替是湿地生态恢复的核心和重 点内容。 (三)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天然湿地,在不断发展建设的城市当中弥足珍贵,是城市的天然绿肺,具有高效能的生态价 值,同时是市民休闲活动的特色景观。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 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 三、项目定位
哈尔滨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山野披绿、满城丁香;夏季清 凉宜人、休闲避暑;秋季秋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雪韵冰情。全年平均气温为 3.1℃,极端最高气温为36.2℃,最低气温为-41.4℃。年平均降水量567毫米,无霜期150天, 结冰期190天。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 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 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 最大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 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 米。
哈尔滨现有湿地12.5万公顷。在这些湿地中,万亩以上的大面积平原湿地12块,总面积6万 公顷,主要分布在双城、呼兰、巴彦、通河、木兰、宾县的松花江沿岸江河交汇地带;零星山 间湿地6.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阿城、依兰等县(市)的山间河谷地带。截至今年,哈尔滨市已建 成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白鱼泡国家湿地公园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初步恢复旧日哈市周边湿 地生态环境。 (三)群力新区湿地现状

活;他们的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等都带进了哈尔滨,使哈尔滨的城市建筑,人的思想意识、生 活方式、语言等方面都留有西方文化色彩,如人们称面包为“列巴”,“东方莫斯科”、“东 方小巴黎”也正是人们从城市意象、市民生活方式等方面观察之后而对哈尔滨的高度概括。哈 尔滨的冰雕在世界享有盛名,在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冰灯博览会、 太阳岛公园荟集着冰雕、雪塑精品,向世人展示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艺术。 哈尔滨具有本土文化和西洋文化交汇重叠的文化特色,是一座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型历史 文化名城。 三、外部环境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