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ppt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第4节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是怎么来的?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 和时间t ,根据v = s t 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路程s 和时间t 必须_____,即选定某路程s ,必须用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s 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金属片s2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实验步骤s 1金属片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l ,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 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l 。

同理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s 2t 2。

实验记录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m t1=3s v1=0.33m/s s2=0.5m t2=1.8s v2=0.28m/s后半段的路程:s 3=s 1-s 2=1m-0.5m=0.5m 后半段的时间:t 3= t 1- t 2=3s-1.8s=1.2s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1= s 3t 3=0.5m 1.2s =0.42m/s 平均速度要与相应的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可利用 计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20张PPT)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20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题引入
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
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 = 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

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停表来测量。
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长速度越大。
新课学习
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
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
学校的路程。课堂讲解Fra bibliotek知识点1:测量平均速度
例题1: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仪器:斜面、小车、金属片还有 停表
、 刻度尺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电子停表可以读到0.001s,
甚至1.0×10-6s或更小。
新课学习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
小的坡度。
新课学习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实验报表。
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④ 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⑤ 重复步骤②~④,进行第二次测量。
⑥ 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新课学习
在用上述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
速度v1、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
条可能的原因。
【解析】: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的路程不同、时间不同,路程越

《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运动的描述PPT

《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运动的描述PPT

4.重复步骤(2)、(3),获得 3~5 条纸带。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往后数 n 个点,n 个点
之间的间隔数为 n-1,纸带从打第 1 个点到打第 n 个点的运 动时间 Δt=0.02(n-1)s。 6.用刻度尺测量出第 1 个点到第 n 个点间的位移 Δx。
数据处理 1.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 使用 220 V 交流电源、复写纸或墨粉纸盘、导线若干、刻度尺、 纸带、坐标纸。
实验步骤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用导线与 6 V 的低压交流电
源的接线柱相连接,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的 下面(或把电火花计时器与 220 V 交流电源连接,把纸带穿好, 压在墨粉纸盘下面)。 3.接通电源开关,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 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一、滑动摩擦力 1.填一填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 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
会产生一种阻碍 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压力 的大小成正比,即 Ff=μF 压。
式中比例系数 μ 叫作动摩擦因数 ,它的值跟接触面的材料、粗 糙程度有关。 (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 相对运动 。
[解析] (1)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有电压合适的 50 Hz 低压交流 电源,计算速度时需要测量各点间的距离,因此还必须使用刻度 尺,故 A、C 正确。
(2)选取合适的 n 个点为计数点,有利于测量长度,能使平均 速度与瞬时速度更接近,以减小实验误差,选项 A 正确;使小车 运动得尽量慢些,打出的点较密,为减小测量误差,所取 n 会较 大,会使实验误差较大,选项 B 错误;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 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这样 可减小实验误差,选项 C 正确;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 同的长木板做实验,可使小车运动比较平稳,各点的瞬时速度与 实际更接近,可减小实验误差,选项 D 正确;若小车远离打点计 时器,且先释放小车后打开电源,会造成点密而少,给测量、计 算造成较大实验误差,选项 E 错误。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ppt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ppt
三、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复习
电源 性质 打点 频率 打点 方式 阻力 来源
电磁打点计时器 6V以下交流电源
电火花计时器 220V交流电源
打点时间间隔 0.02s, 打点时间间隔 0.02s,
频率50Hz
频率50Hz
振针通过复写纸在纸带 电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
上打点
带上成点
纸带与限位孔、限位盘 纸带与限位孔摩擦 的摩擦;振针与纸带打 点接触时的摩擦
2. 测平均速度(一段时间或者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x
?t
(1)要测的量:某段时间 ? t ,以及对应的位移 ? x
(2)关系式:v ? ? x ?t
3. 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
根据下面这条纸带,如何求 C 点的瞬时速度?
OA B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E
F
(1)
vC
?
xBD tBD
(2)
vC
?
xAE t AE
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更精确
复习 打 点 计 时 器 有 什 么 作 用 ?
1. 测时间(直接测出,电源频率 50 Hz,每隔 0.02 s秒打一个点)。 2. 测位移(直接测出)。 3. 测纸带的速度(间接测出),研究物体的运动。
1. 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
通过研究纸带,间接的反映物体运动情况: 1. 打出的点越密,则运动越慢; 2. 若打出的点间距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哪种方法求出的更准确?
如何测出某个点 E 处的瞬时速度?
D
F
D
F
DF
原则:准确性、可行性
v?
?x ?t
可以大致表示 E 点的瞬时速度,D、F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课堂第1-4课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课堂第1-4课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S2
t S3 1
t2
t3Βιβλιοθήκη 路路 程程((mm))s1=0.56 ss12==00..5268 s2=0.28
s3=s1– s2=0.28
运运动动时时间间((ss)) 平均速度(m/s)
t1=4 t2t=12=.48 t2=2.8
(m/vs1)=0.14 vv21==00..1104 v2=0.10
t3= t1– t2=1.2
实验步骤
①调节传感器的位置,使传感器的激光对准小车,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观察 计算机显示速度波形的变化情况。 ②将手掌放在位置传感器前,来回移动手掌,观察计算机显示速度波形的变化 情况。
实验结论
通过速度变化图像,我们发现小车的速度不断变大,后减为零。
通过速度变化图像我们发现手掌移动的速度在不断变化。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扩展性实验 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①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②测量人的手掌移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位置传感器、小车、斜面、计算机等。
小车
位置 传感器
实验装置 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 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计算机把在不同时间测出的运动物体的速度显示在屏幕上(横轴为时 间,纵轴为速度),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的速度是增大的、减小的还是不变的。
S1
S2
t 1
t2
路 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0.56
t1=4
v1=0.14
s2=0.28 t2=2.8
v2=0.10
探究思考
根据表格中测得数据, S1
你能否计算出下半程的
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___2_4___m/s
a.要提前做好分工协调(发令员、操作员、 计时员、记录员)。 b.每一组数据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 ②实验要求得到运动到底端和到中点两
实个验结要果分,两怎大么步办:?金属片卡在底端 测量完后,再将金属片卡在中部测 量。每次测量可测三遍以上。
实验步骤: 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
金属片
60
40 50
金属片
30 20
10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 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S3=S1-S2=0.3
运动时间(s) t1=4 t2=2.5 t3= t1- t2=1.5
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
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D.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E.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
入表格。
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
均值,得到结果。
问题2:想一想,超声波的测距原理在生活当中 常有见哪的些有应:用方式? ①道路交通限速时,用来测车速。 ②海洋深度测量、鱼群探测等。 ③蝙蝠确定前面的障碍物。
一.测量“斜面上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①原理与器材; ②方法步骤; ③误差分析与注意点。
二.实验的改进和扩展
超声波测距,计算机测量、显示速度。
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 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均速度是____________

+
1
2
设上、下半程的路程各为s,则对应的时间分别为:
t1=


、 t2=
1
2
由平均速度公式推出结果如下:


= =
2
1+2
=
2


+
1 2
=
212
1+2
3.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
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
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0.2s。
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
度v1=0.35m/s。
s1=0.70m
t1=2.0s
v1=0.35m/s
②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
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
属片的距离s2=0.35m.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
滑过斜面上半段s2所用的
如果障碍物质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物体移动的速度。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03
PART
课堂小结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测量
速度
测量平均
速度
现代测速
s
测量原理: v
t
测量的物理量:长度s、时间t
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用位置传感器测速
雷达测速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实验目的
①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②测量人的手掌移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器材
位置传感器、小车、斜面、计算机等。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2019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共22张PPT)

2019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共22张PPT)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
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m/s
24
教材习题答案 (见教材P25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测量刻小度车尺通过的 路 平程 均速s,度用v_. ______测量v小车运st 动的停时表间t,通过公式_________求出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S2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S1
金属挡板
s3 t3
t1
St22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测平均速度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1-s2
金属片
t3= t1-t2
s3 t3
s1 t1
s2 t2
【设计表格】
4.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 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解:实验步骤: ①用卷尺测量自行车前轮直径,算出轮子的周长C; ②在自行车前轮某处拴一红布条作为记号,推着自行车从家走 到学校,边推边数自行车前轮转动的圈数n; ③再利用公式s = nC求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答案不唯一)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v3

s1 t1
计s算2 . t2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 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总结: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要以听到撞击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一:怎样取相等的两段路程?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 好标记A、B、C
讨论二: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1)秒表的使用方法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 怎样测? 方法:t1 = tB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复位
计时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
计时吗?
方法:t2 = tC -tB
讨论三: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4.步骤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
段s1和s2,并标记A、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
点的时间tB,则t1 = tB ; (3)将金属片放在C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至C
9、苗木运输过程保持一定的水分,在 长途运 输的过 程中必 须及时 淋水, 注意轻 拿轻放 ,以防 止泥头 松散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7、要对植物进行不定期修剪,对不同 的植物 品种采 取不同 的修剪 方法, 包括拾 整枯枝 黄叶、 病虫害 的枝条 、徒长 枝等, 定期为 整形灌 木及地 被修剪 以保持 其植株 的美观 及线条 的优美 。
8、贯彻执行国家,地区对环保、劳动 安全、 工业卫 生、计 量、消 防的有 关规定 和标准 。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能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对速度的变化进行探究。 2.会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路程或时间分为若干段, 测量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 3.利用平均速度的思想研究物体的运动。
小游戏:谁反应快? 游戏规则: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 做好用手指夹住直尺的准备。当乙看到甲放开 手时,立即夹住直尺。双方交换,各做一次, 看谁反应快?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运动时间(s)
速度(m/s)
上半段 s1=
Hale Waihona Puke t1=v1=下半段 s2=
t2=
v2=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2.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 A.正在启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 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 秒”。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0.75 cm/s。
1.科学探究的环节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分析过程) 3.实验报告格式
问题1: 你凭什么说你(他)的反应速度快?说说你
的依据。 问题2:
自由下落的直尺做的是什么运动? 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1.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从公共信息源查

何 找有关的科学资料

集 数
图书馆
互联网
书店

2.通过实验收集数据
下面是从互联网查找的“世界飞人”北京奥运会短 跑冠军博尔特跑100米的研究资料: 从起点算起每10米所用时间分别是: 1.82 s、1.06 s、0.90 s、0.88 s、0.83 s、0.83s、 0.83 s、0.82 s,最后20m用了1.72 s,总成绩为: 9.69 s。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1.博尔特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2.他跑得最慢时是在第几个10 m? 3.最快时是在第几个10 m?
交流与合作
回到课前问题: 怎样才能证明我们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 来越大呢? 方案: 在操场跑道上量出100 m的路程,每隔20 m用石灰 做记号;选5名计时员分别站在20 m、40 m、60 m、 80 m、100 m处计时。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B.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确保 安全施 工,贯 彻执行 各项规 章制度 。
5、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厉行节约、 采取革 新、改 造、挖 潜措施 、减少 投资、 降低成 本。强 化现场 科学管 理、创 安全、 文明样 板工地 。
6、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度, 做好雨 季施工 安排, 确保均 衡施工 ,按时 完成工 期。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部颁有关基本 建设的 技术规 范、规 程。遵 循设计 单位技 术文件 上的质 量要求 ,实施 质量控 制及检 验。
2、统筹全局、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组织好 与有关 单位的 协作、 分期分 批配套 地组织 施工。
3、做好整体施工部署和分部施工方案 ,合理 安排施 工顺序 、组织 平行流 水立体 交差作 业,充 分利用 空间和 时间发 挥作业 面的使 用效益 。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 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 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
1.原理: v = s t
2.器材: 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 金属块
3.方法: 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 进行比较
点的时间tC , 则t2 = tC -tB ; (4)计算出s1、s2两段的速度v1、v2 。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1= tB = t2= tC–tB = s1= v1= s2= v2=
路程 (m)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运动时间(s) t1= t2=
速度(m/s) v1= v2=
进行实验 1.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 下,不能太快。 2.练习停表的操作:启动、停表、回表、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