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径
雨水回收与利用

过去我们在城市建设中,总是强调排水的重要性,然而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们应该更新理念,将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去回收利用。
采用必要的雨水回收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是相当有益的。
在场地设计中,一方面考虑雨水回渗补充地下水,另一方面通过场地内的竖向设计,收集部分雨水,作为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的补充。
具体来说,雨水除了可以作为街厕冲洗用水外,也可作为其它用水如空调冷却水、消防用水、洗车用水、花草浇灌、景观用水、道路清洗等均可使用,甚至可以经消毒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从长远看,雨水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利用雨水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洪、营造地表水文景观、改善小区周边环境,也有利于增强居民爱水和节水意识,而且还可以改善市内的局部热岛效应。
这样可以使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的目的,保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概述雨水回收与利用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雨水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绿色建筑对雨水利用的要求,探讨了绿色建筑中雨水利用的几个要点,最后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雨水回用技术应用中的成功范例。
一、从雨水回收利用的现状看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城市原先的水文循环路径发生改变,给城市水生态带来一系列影响,改变了原有城市水体自然循环路径,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如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出1℃~3℃,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局部天气异常,并且这一现象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地表雨水径流系数和径流量的提高,地下水入渗量的减少,使得地下水得不到充分涵养.还有部分城市为满足用水量需要而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枯竭、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和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地面塌陷和沉降等情况,雨水利用能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有效补充地下水,防止地下漏斗扩大和地面下沉.雨水利用减少了城市雨水的外排量,直接减少了雨水径流挟带的污染物数量,使得进入城市水体的面源污染大为减少,促进了城市水环境的改善。
市政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规范要求

市政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规范要求市政公共空间设计的规范要求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交通规划等。
这些规范要求旨在确保公共空间的安全、舒适和可持续性,同时满足社区居民和市民的需求。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市政公共空间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建筑设计规范要求1. 建筑物材料选择:建筑物材料应具有耐久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在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2. 建筑高度限制: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和景观要求,建筑高度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3. 空间布局:公共空间的建筑布局应合理,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活动。
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例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4. 消防安全:建筑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包括灭火设施、逃生通道等。
应确保公共空间的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
二、景观设计规范要求1. 植被选择:植被的选择应根据城市气候和环境特点进行,注重适应性和生态效益。
应充分考虑到植被对人们的舒适感和城市生态的贡献。
2. 绿化覆盖率:公共空间的绿化覆盖率应达到一定比例,以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环境。
应合理规划绿化带、绿地和公园。
3. 水资源规划:应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和利用、水景设计等。
应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4. 防污染设计:公共空间应考虑到污染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例如隔离带、噪声屏障等,以减少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三、交通规划规范要求1.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应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供便利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并设置合适的交通标识和交通设施。
2. 公共交通规划:应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并提供舒适、便捷和可靠的公共交通服务。
3. 车辆停车:应合理规划车辆停车位,并为残疾人和车辆共享服务留出足够空间。
4. 交通安全措施:应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行人过街设施,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总结:市政公共空间设计的规范要求涉及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交通规划等多个方面。
雨水的景观设计

雨水的景观设计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雨水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雨水既可以用于满足城市需要的供水,又能够在景观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雨水的景观设计,包括其意义、原则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一、雨水景观设计的意义雨水景观设计是指利用雨水资源,创造出美丽、舒适、生态的景观空间。
它不仅有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还能够实现雨水的积蓄与利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雨水的景观设计,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雨水景观设计有助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合理设计雨水景观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地率,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减少热岛效应。
雨水汇集至景观空间中的湖泊、水系等水体中,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为城市创造出湖光山色、水光潋滟的自然景观。
其次,雨水景观设计可以弥补城市生活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可以降低城市对于自来水等传统水资源的需求,缓解水资源供应压力,实现节水效果。
最后,雨水景观设计能够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
景观设计师可以利用雨水资源创造出水景、草坪、花园等观赏性较高的场景,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同时,这些景观还为城市带来了充足的新鲜空气,营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
二、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雨水景观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实现最佳效果。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雨水景观设计原则。
1.水的流动性。
在设计雨水景观时,应考虑到雨水的流动路径,合理设计水体的走向和流动方式。
例如,可以设置人造瀑布、喷泉等水景,使雨水在景观空间中形成流动的动态效果。
2.水的营造性。
通过合理设计,可以让雨水在景观中形成湖泊、池塘或人工水系等水体。
这些水体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吸引野生动植物栖息,增加生态多样性。
3.水的节约性。
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是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之一。
景观设计师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植物、冲洗道路等需求。
海绵城市措施及作用

海绵城市措施及作用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将自然地表的水循环特征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设施,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滞留、渗透和净化,从而减少城市洪水、改善水质,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水资源。
下面将介绍海绵城市的措施及其效果。
1.雨水资源利用:海绵城市将雨水作为可再生的资源,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既能减少城市供水压力,又能节约水资源。
城市可以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和储存雨水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绿化、城市工业用水等用途,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
2.绿色屋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以提倡使用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通过种植植物来覆盖建筑物的屋顶,能够起到保温隔热、降低气温、净化空气、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作用。
绿色屋顶可以减少雨水径流量,提高雨水的保持和净化能力,从而减少城市的洪水风险。
3.生态河道修复: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恢复和修复生态河道,使其保持自然的河道形态和水流特征,增加河道的水质净化能力。
同时,可以在河道两岸进行湿地恢复和绿化建设,增加湿地的水体供给能力,并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雨水滞留、调节气候、供养生态系统等。
4.雨水花园:在城市景观规划和建设中,可以建立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通过策划和设计城市园林景观,利用雨水的自然滞留、渗透和净化能力,将雨水自然地纳入园林景观中。
雨水花园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洪水风险,并提供公共休闲和娱乐空间。
5.雨水渗透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可以采用雨水渗透工程,将雨水引导到地下进行渗透,增加地下水的储存容量,提高城市地下水位,减少地表径流。
雨水渗透工程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沉渗井、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方式实现,降低城市洪水风险,提高城市抗洪能力。
6.暴雨过程预警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可以建立暴雨过程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和预测气象数据,及时预警城市暴雨,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暴雨过程预警系统可以为城市人员提供及时的灾害信息,帮助他们采取必要的避险和保护措施。
雨水排水方式

雨水排水方式雨水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在城市中,如何有效地排水,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对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雨水排水方式,并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一、雨水收集系统1. 雨水收集桶雨水收集桶是最简单常见的雨水收集方式。
将屋顶的雨水通过排水管道导入收集桶内,再利用收集桶中的雨水进行浇灌花园、清洗道路等,可以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优点: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适用于小面积的雨水收集。
缺点:容量有限,只适合于小规模的雨水收集,不能满足大规模的城市雨水排水需求。
2. 雨水收集池雨水收集池通常建在地下,通过地面排水系统将雨水引流至收集池,再通过过滤和净化处理,将雨水应用于景观绿化、公共厕所冲洗等,实现雨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优点:收集池容量大,可以满足较大规模的雨水收集和利用需求;经过处理后的雨水质量较高。
缺点: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
二、雨水渗透系统1. 雨水渗透井雨水渗透井是利用地下水渗透的原理,将雨水引导至地下水层,实现雨水的地下排水。
通常在需要排水的区域开挖井孔,将雨水通过沟渠引导至井内,再由井孔底部渗透至地下水层。
优点:能够减少地表径流和洪涝灾害,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能够补充地下水资源。
缺点:井孔渗透能力有限,适用范围受地下水层状况和井孔的设计限制。
2.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通过设置沉积池和渗透层,将雨水通过雨水花园进行净化和渗透。
雨水经过沉积池去除悬浮物和污染物,再通过渗透层渗透至地下水层,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水和净化。
优点:能够净化和回收雨水,改善城市水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空间绿化和景观质量;能够防止地表水的径流和污染。
缺点: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适用范围受地下水位和土壤渗透性的限制。
三、其他1. 雨水径流控制系统雨水径流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构建雨水收集池、储水塔、地下水库等设施,控制和延缓雨水的径流速度,实现雨水的集中储存和分流,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方法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方法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可再生的水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雨水并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人们开始重视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本文将探讨雨水的收集方法和利用途径,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雨水利用的实用指南。
一、雨水的收集方法1.屋顶收集屋顶是最常见的雨水收集场所之一。
我们可以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在屋顶上设置雨水管道和过滤设备,将雨水引导到储水装置中。
首先,确保屋顶表面清洁,以免污染雨水。
然后,选择合适的雨水管道和过滤器,用于过滤杂质和污染物。
最后,将雨水存储在合适的容器中,以备日常使用。
2.地面收集地面收集是指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来收集雨水,如雨水桶、水槽或蓄水池。
在雨水落地的区域设置雨水收集设备,通过直接向收集设施引导雨水,可以方便地收集并储存雨水。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平房、庭院或公园等户外空间。
3.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雨水资源的环保景观设计。
通过规划花园布局和地形,将雨水引导到植物根系区域,实现雨水的自然利用。
同时,合理利用土壤、植物和其他材料,促进雨水的反渗透和滞留,提高土地的保水性能。
二、雨水的利用途径1.灌溉雨水是一种理想的灌溉水源,因为它不含有害化学物质,适合植物的生长需求。
将收集的雨水用于花园、农田或公共绿地的灌溉,可以降低供水成本,并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
2.家庭用水经过过滤和消毒处理后,收集的雨水可以直接用于家庭的非饮用水需求,如洗衣、冲厕、清洁等。
这不仅可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还能节约水费和资源。
3.景观用水雨水还可以用于公共场所的景观灌溉和装饰。
通过将雨水流入喷泉、人工湖泊或水景等设施中,不仅可以增加观赏性,还可以提供鸟类及其他动植物的饮水地。
4.工业用水对一些特定的工业生产过程,尤其是不要求高纯度水的工业生产过程而言,雨水可作为替代的水源,以减少对地下水或自来水的需求,降低成本,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5.地下补给将雨水储存于地下水库中,可以为地下水补给提供一定的水源。
雨水花园生态策略

雨水花园是一种通过设计和规划,利用雨水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绿色空间。
它包括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再利用,以及通过植物和其他生态元素的引入来改善水文循环、净化水质、提高城市绿化率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雨水花园的生态策略:
1. 雨水收集与利用:设计雨水花园以收集和储存雨水,可以通过建立雨水池、雨水花园渗透带等方式。
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浇灌植物、冲洗道路,甚至用于建筑物的冷却系统。
2. 植物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旱耐寒的本土植物,有助于雨水花园的生态系统建设。
这些植物能够帮助保持土壤稳定、改善水质、提供栖息地,并在城市环境中提供美观的景观。
3. 生态滞留区:设计生态滞留区,通过绿化带和自然过滤方式,减缓雨水流速,提高水的渗透性,防止水污染和洪水的发生。
4. 土壤改良:采用透水性的土壤,有助于增强雨水的渗透能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减缓水流速。
5. 生态多样性:通过引入不同种类的植物、昆虫和鸟类等生物多样性,建立一个更为复杂和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雨水花园的生态服务功能。
6. 教育与社区参与:通过雨水花园项目,促进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和关注,增强社区的环保意识,并鼓励居民参与花园的建设和维护。
7. 艺术与文化融入:将艺术元素融入雨水花园的设计中,创造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公共空间,提升居民对环境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8. 定期维护与监测:确保雨水花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监测,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作,植物的健康生长,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策略,雨水花园可以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加绿地覆盖率等多重效益。
绿色街道_西雅图让雨水都慢下来_文竹

绿色街道——西雅图让雨水都慢下来文竹摘要:城市雨水问题困扰着国内外大多数城市,近年来城市内涝的新闻不绝于耳,下水道的成功建设真的可以解决城市雨水管理问题吗?这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吗?不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雨水管理方式才是至关重要的。
绿色街道的建设为城市雨水管理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方式,在国外绿色街道已经得到了一些的实践,从西雅图的SEA street分析建立绿色街道的过程,并以此寻找建设方法6个层次。
关键词:绿色街道雨水管理自然排水系统景观设计西雅图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街道空间,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道路工程师把旧时的泥巴小道改建成了柏油路,水泥路,于是我们再也不会因为下雨天的泥泞而难以行进了。
可是当从前的泥巴路变成柏油路后,雨水却再也无法自然的渗透到土壤,直接由城市工程排水系统排入河流里了。
城市因大量建设而得到扩张的同时,城市的自然地表已经被不透水的道路、建筑等硬质材料大面积覆盖了,造成了城市建成区内严重的内涝现象,雨水径流和雨水污染也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原本变得易行的道路重新寸步难行。
所以好好处理解决城市和雨水的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1 城市雨水的问题当国内面对暴雨天气还在吵嚷着需要好好建设下水道系统的今天,欧美国家已经把这项一向被认为文明先进的工程渐渐摒弃了。
1.1 雨水难以排出城市城市的大面积开发,下水道已经如蛛网般爬满城市地下空间了。
如台北的雨水下水道普及率就达到了98%,如此漂亮的数字只是源自于人们对水的恐惧,但如此漂亮的数字也没有能拯救水患的发生。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测算显示,在未开发利用土地的自然地表条件下,当降雨发生时,只10%雨量形成地表径流,50%雨量会形成下渗;而在城市开发建成区,当地表不透水面积达到75%及以上,面对同强度降雨,55%雨量会形成地表径流,只有15%雨量形成下渗,地表径流生成量显著增加,雨水自然下渗量显著减少1。
传统路面大多使用透水性交叉的材料,道路两旁的绿色边缘高于路面标高,道路丧失了对路面雨水径流的储存和管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雨水资源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间为方便居民使用, 往往采用大面积不透水的表面硬化设计,而在降雨的 情况下,这类城市公共空间极易产生区域径流,极端 情况下甚至发生城市洪水。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传统的解决方案多为集中汇集、集中排放,但这种 处理方式不仅没有做到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且改 变和破坏了界面原有的自然水文过程、容易诱发城市 面源污染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如在疏导过程中,局部加入消力池或小型 汇水槽,并对该设施进行造型设计或结合地形 设计以及植物栽植,形成导流渠、导流花园等 形式,这样既可以降低疏导过程中雨水径流流 速,也可以提升疏导沿程的景观效果。
(注:1、消力池:在泄水建筑物下游产生底流式水跃的消能 设施,使下泄急流迅速变为缓流。 2、数据谷景观方案中生态草沟,类似导流渠。)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 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
内容源自《中国园林》中一篇文献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一、术语解释 城市公共空间:指面向城市居民开放,供
其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广义上包括各种 提供公共生活场所的建筑物以及建、构筑物垂 直界面与水平界面围合而成的城市外部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2、使用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属于多空介质材料,其较强的空
隙渗透能力,为控制自身及周边不透水面积的 雨水径流提供了条件,可以应用在停车场、街 道、广场等硬质场地上。它能够有效减少雨水 径流量,补充地下水,同时能够通过垫层收集 系统回收入渗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四、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 结合雨水径流过程,探讨城市建成区内4类
常见城市公共空间:建筑物、场地、道路、城 市河道的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用途。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一)建筑物 从建筑物产生雨水资源的环节来看,主要包
括截留环节、疏导环节、末端蓄集环节。 1、截留环节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 1、源头环节管控:可通过对降雨承接面的设 计,将雨水资源就地滞留或消纳。
❖ 2、过程环节管控:可围绕雨水径流的疏导路 径进行设计,实现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消减 雨洪峰值、降低面源污染的形成风险等。
❖ 3、终端环节控制:可以通过对受纳水体的再 设计,降低其受污染程度和实现雨水资源蓄 存的生态化。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1、控制不透水铺装面积 在设计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量,合理
地设计不透水铺装的面积,通过缩减道路宽度 、控制活动场地铺装面积、增加植被等方式来 减少地表径流量。
(注:数据谷方案设计中26m双向4车道、16m双向2车道的设 计就从缩减道路宽度、增加植被方式来控制铺装面积,达到减 少地表径流量目的。)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3、末端蓄集环节 雨水资源在经过截留环节、疏导环节后,
最终要进入一个合适的末端蓄集场地。具体设 计中应根据可能的降雨径流量,在建筑物周边 合理布置末端蓄集场地,如雨水花园、雨水庭 院、景观水池等,实现符合建筑物室内外需要 的各种景观效果。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雨水花园
渗水口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屋顶花园
雨水链、 雨水消力池
导流渠、 导流花园
建
筑
雨
水
利
用
景观水体
示
意
图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案例一、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它是公共建筑及景观结合雨水利用的典范,所有 的景观用水都是来自雨水收集后的再利用。设计师将 适宜建设绿地的建筑屋顶全部建成绿色屋顶(截留环 节)。对于不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和绿色屋顶消化不了 的剩余雨水,通过专门设计的带有一定过滤作用的落 水管进入主体建筑及广场地下总蓄水箱(疏导环节) 。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三、雨水资源利用环节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的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该部分空间 不透水面的径流过程。目前,已有众多学者针对城市 建成区的雨水径流过程做了深入的研究,一致认为这 一过程基本可分为3个环节,即源头环节、过程环节 和终端环节。因此,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应围 绕这3个环节进行不同的设计和管控。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经过初步过滤和沉淀后,再经过地下控制室 的水泵和过滤器,将一部分水汇入建筑中的水 系统用于冲刷厕所、浇灌屋顶的花园草地;另 一部分水被送往地上的人工溪流和水池中的植 物和微生物的净化生境,进行二次净化和过滤 ,最终形成地面的不同水景(末端蓄集环节)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雨水净化的景观 展示途径由北侧水 面、音乐广场前水 面、三角形主水面 和南侧水面4部分 水景系统共同完成 。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水柱四溅的喷泉
错落有致的阶梯状水流
三角形人工城湖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二)场地 城市中具有大量硬质铺装场地,阻隔了雨水
的自然下渗过程,在面临暴雨时容易形成大量 的地表径流,若疏导不畅,便形成了场地积水 。因此,场地的雨水疏导和管理至关重要,在 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从以下3方面进行考虑。
(注:屋顶花园对屋顶的承重能力,植物的选择与培 育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房屋设计施工时,就要考 虑屋顶的承重和排水、防水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屋顶花园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2、疏导环节 针对这一环节中雨水资源的景观途径,应
从疏导路径和结构方面进行景观设计,适当加 入景观节点,从水流声、形等方面实现景观。
该环节的景观用途应充分考虑雨水资源的 收集利用,在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同时,提 高建筑物附加值,将源头环节的水资源合理利 用。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传统屋面只将其疏散排导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景观途 径
目前比较成功的屋顶景观途径为屋顶花园。 既可以保证减少屋面产流速度和径流量,也可 以使源头雨水被植物净化,增加建筑物的景观 生态效益,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绿量,改善人 居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