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矿测试分析技术
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可以为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测和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实验方法、仪器设备、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阐述。
一、实验方法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性质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等。
常用的物理性质测试包括密度测定、磁性测量、硬度测量、可溶性分析等;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有火花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检测、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结构分析的方法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石英晶体微衍射分析等。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准确地分析岩矿样品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性,为推断矿床的性质和成因提供重要信息。
二、仪器设备现代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离不开先进的仪器设备的支持。
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电子探针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离子体质谱仪、火花光谱仪、样品制备设备等。
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而且使得我们可以更快速、更全面的了解样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三、应用领域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 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可以通过对矿床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性的全面分析,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 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可以对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精准预测,在防灾减灾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环境保护: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可用于对污染物和重金属的检测,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4. 工程建设: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可用于对建筑材料、隧道、桥梁等工程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性进行分析,帮助工程师设计和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工程结构。
四、发展趋势1. 微型化、智能化:岩矿分析和测试技术将朝着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更小巧、更精准的仪器将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度。
分析地质岩石矿物分析测试技术

分析地质岩石矿物分析测试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采矿业及相关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岩矿分析鉴定是各种地质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地质研究工作者通过针对岩石矿物进行分析和测试,就能够全面的获知岩石矿物具体的组成成分和工业价值。
通过真实的数据反映该区矿产资源是否具有很好的开发意义,科学谋划采矿投资,将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应当加快对岩石矿物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
标签:地质岩石;矿物分析;成分;测试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矿产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
为了做好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研究人员需要对地质岩石矿物的分布特点、规律以及成因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因此,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至关重要。
对地质岩石矿物分析测试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地质岩石矿物的特征和种类地质岩石矿物主要在地壳的内部活动,是由多种元素经过特定的规律和方式组合而成的全新聚合物。
在不断发生地质作用的过程中,地质矿物聚合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岩石矿物,而在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地质活动类型地带,所形成的地质岩石矿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岩石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含量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而组成不同岩石的矿物元素也存在着相对较多的区别。
根据现有的相关资料统计可知,已经掌握的矿物类型多达3000余种,而人们实际生产和发展过程当中使用到的矿产往往只有几百种。
例如,石英、赤铁矿等的含氧矿物,方解石等的碳酸盐矿物,云母金石,以及其他不同的金属元素。
想要全面的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的矿物资源,专业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全面地提升地质岩石矿物分析测试的整体水平和效率,从而为岩石矿物的利用和开采提供更多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数据。
2、地质岩石矿物分析测试技术2.1样品分析专业分析人员在进行岩石矿物的分析和测试之前,必须要根据相关的要求采集矿物的样本,然后再将样本保存在专业容器当中,并送到相应的检测实验室交由专业的分析人员来完成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在岩矿测试中的应用简述

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在岩矿测试中的应用简述【摘要】岩矿测试在矿产资源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则是现代岩矿测试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在岩矿测试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同时指出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整体分析技术可以全面了解岩矿的基本成分,而微量分析技术则能准确检测微量元素。
两者结合能够提高测试的准确度和全面性。
现有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分析速度慢、成本高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岩矿测试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岩矿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未来岩矿测试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
【关键词】岩矿测试、整体分析技术、微量分析技术、结合应用、优势、局限性、发展趋势、未来展望、技术支持、岩矿开发、发展方向1. 引言1.1 岩矿测试的重要性岩矿测试是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矿石样品的详细分析,可以获得关于矿石成分、品位和矿物组成的信息,为矿山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岩矿测试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盈利能力和资源开发的效益,因此岩矿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岩矿测试,可以了解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含量、矿石结构和物理性质等重要指标,为矿石的选矿和加工提供信息支持。
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岩矿测试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准确判断矿脉的产状和规模,为矿床的评估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岩矿测试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矿石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可以预测矿石的矿化情况和可能的环境影响,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数据。
岩矿测试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准确、全面的测试分析,才能有效地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1.2 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的介绍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是岩矿测试中的重要手段,它们为岩矿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以及其他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数据。
整体分析技术是指对岩矿样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对颗粒大小、形态、颜色等整体性质的分析。
岩矿分析测试技术概述

六、本课程的安排
六、本课程的安排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岩矿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 次 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岩矿分析测试技术概述 X射线衍射分析发展概况 X射线物理学和X射线衍射在晶体中的衍射 粉晶衍射仪和物相分析 单晶衍射分析原理 电子探针分析原理 差热分析原理和热重分析 透射电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微形貌分析 选区电子衍射分析 2 2 2 2 2 2 4 2 2 2 讲课 讲课 讲课 讲课 讲课 讲课 讲课 讲课 讲课 19-233 10月16日4节 10月16日 10月23日4节 10月23日 10月30日4节 10月30日 11月6日5节 11月20日5节 11月20日 学时
岩矿分析的发展
• 随着技术科学的发展,微束技术(X射线束、 电子束、激光束、离子束)在岩矿鉴定中的 应用,现今已经可以精确地确定矿物微区化 学成分、内部结构、晶系,晶胞参数等,对矿 物表面进行的精细扫描,已可精密测量矿物 表面元素组成、价态、表面形貌,并绘出矿 物的三维图像(地球科学辞典)。 地球科学辞典)
2
11月13日
逸夫实验楼312室
分两组。2学时/组
13
差热和热重分析
2
11月27日
教2楼101室
分两组。2学时/组,每组14人。
14
透射电镜形貌分析
2
12月4日
教2楼101室
分两组。2学时/组
15
电子衍射分析
2
12月4日
教2楼101室
分两组。2学时/组,每组14人。
七、参考书及资料
书目: 书目 1、廖立兵、王丽娟、尹京武、方勤方,《矿物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第三阶段
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在岩矿测试中的应用简述

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在岩矿测试中的应用简述岩矿是地球表面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岩矿的性质和成分的分析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在岩矿测试领域。
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能够对岩矿中的元素、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等进行精密的分析,为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的原理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岩矿样品中的元素、化合物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和测试的一种综合技术。
整体分析是对总量进行测试分析,而微量分析则是对痕量的元素进行测试。
这两种分析技术都是基于先进的分析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光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的。
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样品制备,包括取样、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等;二是分析测试,包括使用各种分析仪器和设备进行测试,如原子吸收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
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光谱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2. 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3. 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导法、电动势法等。
4. 核素分析方法: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等。
5.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
以上方法都是根据岩矿样品的性质和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的,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准确可靠的岩矿成分和性质信息。
1. 岩矿成分分析: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可以对岩矿样品中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成分进行精确分析,包括分析矿石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2. 岩矿结构分析:通过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对岩矿中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岩矿的形态、晶体结构和成因等信息。
3. 岩矿特性分析:对于不同种类的岩矿样品,可以利用整体与微量分析技术来进行鉴定和分类,分析其物理化学特性和地质特性。
岩矿测试技术状况分析及解决办法探讨

岩矿测试技术状况分析及解决办法探讨采矿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其发展对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作为采矿业一个重要环节,岩矿测试分析技术影响着采矿业科技水平的高低。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一些较先进分析测试设备应用于岩矿测试分析之中,极大的促进了其发展速度。
本文就是在介绍我国岩矿测试分析技术现状基础上,对两种重要的操作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标签:岩矿测试分析方法探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其发展模式已由对矿业无限开采向着科学开采发展,这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岩矿的测试分析。
伴随着国内科技水平和国外先进测试分析设备的引入,国内岩矿测试分析技术不断更新。
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测试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促进了我国采矿行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岩矿测试分析技术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岩矿勘探以及地质学研究方面的不断深入,使得国内岩矿测试分析技术水平提高迅速。
岩矿测试技术包括古代研究、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三种。
在宏观研究方面,主要以天文学角度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地球为研究单元,将地球与宇宙中其他星球进行对比分析。
宏观研究方法具有问题解决方法独特和思维视野宽广等特点。
通过宏观研究,既可以把抽象问题宏观化处理,又可以详细了了解地球内部各种信息。
在微观研究方面,主要以微观世界为研究单元,常将宏观问题微观化分析处理。
在古代研究方面,以岩矿测试分析技术为准,对岩矿进行分析,通过推理对其当时生态、环境、外在气候等进行研究。
伴随着国内地质勘查技术精细化,以及国外先进测试分析设备的不断引进,岩矿测试分析目标已由原来以宏观和微观分析为主向着对岩矿化学和物理特性进行分析转变。
同时,未来岩矿测试分析不但在岩矿外在表面、新貌特征以及元素组成方面更加精细化,而且可以明确岩矿所处地质的气候特征、外在环境属性以及地质构成等。
此外,岩矿测试分析技术在样品后处理和保护方面,以及图像三维式发展方面等都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岩矿分析与鉴定

岩矿分析与鉴定1. 引言岩矿分析与鉴定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以及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鉴定,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岩矿分析与鉴定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常见的岩矿鉴定技术。
2. 岩矿分析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岩矿分析与鉴定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岩石和矿物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定。
它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设备,通过观察岩矿的形态结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以及测量其物理性质和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来确定岩矿的种类和特征。
3. 岩矿分析与鉴定的方法3.1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光学显微镜观察法是岩矿分析与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放大岩矿的形态结构细节,观察样品的颜色、晶体形态、结构和纹理等特征,来推断其矿物组成和岩性类型。
该方法适用于对透明或半透明的岩矿样品进行分析和鉴定。
3.2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电子显微镜观察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观察方法,可以观察到更加微小的岩矿颗粒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可以分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和晶体缺陷。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对于矿物的颗粒大小、结构形态和晶体结构等特征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3.3 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利用X射线与岩矿样品相互作用产生衍射现象来分析和鉴定岩矿的方法。
通过测量和分析样品的衍射图样,可以确定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学参数,从而推断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类型。
该方法对于非晶态材料的分析和鉴定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4 物理性质测量法岩矿的物理性质测量是通过对样品的密度、硬度、磁性、电性等物理性质的测量,来推断其成分和属性。
例如,通过测量岩矿的密度可以推断其成分的含量和类型,通过测量岩矿的硬度和磁性可以推断其矿物的种类和性质等。
4. 岩矿分析与鉴定的应用岩矿分析与鉴定在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现在岩矿分析测试技术

高精度、高灵敏度分析技术
提高分析的精度和灵敏度,满足对痕量和超痕 量元素的分析需求。
快速分析技术
开发快速分析技术,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分析通量。
未来岩矿分析测试技术的展望
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减少人工操作,提高 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多技术融合
岩矿分析是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为地质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等领 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岩矿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阶段
早期的岩矿分析主要依赖于简单 的化学试剂和定性分析方法,如
颜色反应、沉淀反应等。
近代发展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矿分析逐 渐引入了光谱、质谱等现代分析技 术,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
质谱分析法
质谱仪分析
通过质谱仪对岩矿样品进行质谱实验,获得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信息。
同位素质谱分析
利用同位素质谱仪对岩矿样品中的同位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确定其同位素组成 和比例。
其他分析方法
1 2 3
电子探针分析
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岩矿样品进行微区化 学成分分析,确定其元素分布和含量。
热分析法
发展趋势
未来,岩矿分析测试技术将继续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二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 化分析;三是拓展应用领域,如环境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岩矿分析测试技术 的全球化发展。
02
岩矿分析测试技术方法
光学分析法
01
02
03
显微镜观察
利用显微镜对岩矿样品进 行形态、结构、构造等特 征的观察和分析。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同位素比质谱仪及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摘要同位素地球化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它不但成为研究各种基础地球科学问题的手段,而且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方面开始发挥关键作用。
同位素质谱分析测试技术是同位素研究的基础。
新的测试技术的创立,新的测试仪器的研制,原有仪器设备和测试方法的改进是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依托。
本文通过对同位素质谱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解释过程及最新发展和成果进行综述评述了同位素质谱分析测试技术中常用的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法、激光探针质谱、离子探针、热电离质谱法和高精度质谱计分析同位素的原理、应用范围、存在问题和研究进展;以熟悉和掌握同位素质谱技术为目的;加深了对同位素质谱技术的认识,并就该技术在近几年的前沿发展获得了很好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进展一、同位素质谱仪1.1 同位素质谱仪的发展历史1912年:世界第一台质谱仪装置问世20世纪40年代:质谱仪开始用于测定同位素20世纪50年代:质谱仪开始用于分析石油20世纪60年代:研究GC-MS联用技术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质谱仪开始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1.2 同位素质谱仪简介质谱法是一种按照离子的质核比(m/z)大小对离子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质谱法的作用是:①准确测定物质的分子量;②根据碎片特征进行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分析时,首先将分子离子化,然后利用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的性质,把离子按质荷比大小排列成谱,此即为质谱。
1.3 同位素质谱仪的分类单聚焦质谱有机质普双聚焦质谱按用途分无机质谱按原理分四极质谱同位素质谱飞行时间质谱回旋共振质谱气质联用按联用方式分液质联用质质联用二、同位素质谱分析2.1 概述仪器分析通常按照最后测量过程中所观测对象的性质进行分类。
质谱法(Mass Spectroscopy)就是其中的一类分析方法。
质谱分析是一种物理分析方法,它是利用元素质量于电荷比的关系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利用仪器测定物质的同位素组分及其比例,可用于定性分析、同位素分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测定。
这种仪器就是质谱仪。
按照检测方式,质谱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照相法同时检测多种离子,称为Mass Spectrograph,现已被淘汰;另一类是用电子学方法检测离子,称为Mass Spectrometer。
后者目前已被广泛用来精确测量元素的同位素组分,通常所说的质谱仪主要是指这一类。
2.2质谱仪的工作原理质谱仪是一类能使物体离子化,并通过适当的电场、磁场将它们按质荷比分离、检测分析的仪器。
当被测样品在离子源中被电离后,产生各种带正电荷的离子。
在加速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离子束射入质量分析器。
在质量分析器中,由于受磁场的作用,入射的离子束会改变运动的方向。
当离子的速度和磁场强度不变时,离子作用等速圆周运动,其轨迹于质荷比(即质量对电荷的比值)的大小有关。
不同的离子会按其质荷比的大小分离运行,然后记录成质谱图。
质谱(Mass Spectrum,简称MS)是指所记录的这些离子的相对丰度按照其质荷比分布的曲线。
根据谱线的位置及相应离子的电荷数,可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谱线的黑度或者相应离子流的相对强度,可进行定量分析。
那是Mass Spectrograph的处理结果。
而目前常用的Mass Spectrometer则用检测器将分离后的离子接受、经放大器放大信号、送计算机处理、得出各类参数。
2.3质谱仪的基本结构虽然质谱仪有多种类型,但基本上都可分为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三大部分,其中包括了电气系统、真空系统、放大器;此外,还有进样系统和计算机等支持。
1)进样系统:进样系统是把待测样品导入质谱仪系统。
主要可分为手动人工进样系统和自动进样系统。
以往手工进样只能一个一个的分析,计算机的应用再加上自动进样系统,使得仪器分析实现了自动化。
进样系统2)离子源:离子源在质谱仪中的作用是使被测物体离子化,加速并使离子会聚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能量的离子束。
按离子产生的方式不同,离子源的种类有:电子轰击源,激光电离离子源、表面热电离离子源、高频火花源、场致电离源、ICP离子源和离子轰击源等多种,被用于不同的分析目的。
其主要特点:碎片离子多,结构信息丰富;不能汽化的样品不能分析;有些样品得不到分子离子。
3)质量分析器:质量分析器又称质量分离器,是质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目的是将来自离子源的离子,按照质荷比的大小分开。
质量分析器有较多种类,主要包括单聚焦分析器和双聚焦分析器。
其主要特点:仪器结构简单,不需要磁场、电场等;扫描速度快,可在10-5 s内观察到整段图谱;无聚焦狭缝,灵敏度很高;可用于大分子的分析(几十万原子量单位),在生命科学中用途很广。
4)真空系统:离子源的真空度应达到10-3-10-5Pa,质量分析器应达到10-6Pa。
真空装置包括机械真空泵,扩散泵和分子涡轮泵。
5)检测器:检测器是用来接收、测量和记录已经分离离子的系统。
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照相法和电测法两类。
2.4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可测量范围、分辨率、灵敏度和精度1)可测量范围:仪器能够处理的最轻和最重离子的质量范围,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amu、道尔顿dalton或用质量数来表示。
MAT252可测量的质量数范围为2~150.2)分辨率:一般认为,两个相等强度的相邻峰,当两峰间的峰谷不大于其峰高的10%时,这两峰就算已经分开。
如果质谱仪刚好能把相邻的、质量分别为M和M+△M的两个质谱峰分辨出来,我们就定义M/△M为仪器的分辨率。
质量差△M越小,分辨率M/△M就越高。
MAT252质谱仪对碳、氮、氧、硫的分辨率为200。
3)灵敏度:灵敏度又有绝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和丰度灵敏度之分。
绝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检测的最小样品量,一般以多少个分子能产生一个离子表示。
相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同时检测的大组分于小组分的含量比值。
6)精度:指一段时间内连续测量所得结果重复性的指标。
三、分析过程质谱仪有很多类型,就同位素分析而言,也有不同的方法。
而且根据测试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配置的辅助设备和处理样品的方法也大不相同。
有分析固体样品、液体样品的,也有分析气体样品的;有测量氢同位素、氮同位素、硫同位素的,还有测量氧、碳同位素的。
这里主要介绍碳酸盐中的氧、碳稳定同位素。
3.1研究目的和样品选择样品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分析前,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样品。
比如,为了研究全球温度变化历史、全球冰量变化,人们通常用有孔虫作为测量的对象。
有孔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它的壳体通常由碳酸钙组成。
由于它壳体的同位素于周围水体的同位素能保持平衡,壳体的同位素变化能反映其生存期间的环境变化,所以用它的壳体作为同位素研究的材料。
3.2分析过程①、进样:是指化合物通过汽化引入离子室②、离子化:在离子化室,组分分子被一束加速电子碰撞(能量约为70eV),撞击使分子电离形成正离子M —— M+ + e或与电子结合,形成负离子M + e —— M—③、碎片形成:离子因撞击强烈而形成碎片离子④、荷电离子被加速电压加速,产生一定的速度v,与质量、电荷及加速电压有关zH=1/2mv²(1)⑤、加速离子进入一个强度为H的磁场,发生偏转,半径为r=mv/zH (2)将(1)(2)合并:m/Z=H²r²/2V (3)当r为仪器设置不变时,改变加速电压或磁场强度,则不同m/z的离子依次通过狭缝到达检测器,形成质量谱,简称质谱。
四、同位素质谱仪在地质工作中的意义由于同一元素的同位素之间存在的质量差别,导致了它们物理化学性质的微小差别;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中,同位素的组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根据这种变化,人们不仅可以推测地质体的来源,而且可以推测所经历过的地球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比如温度、冰量和盐度等的变化历史。
此外,还可以根据氧同位素变化的规律建立起氧同位素年代表。
地质体中存在许多放射性同位素,这些同位素与绝对年龄息息相关。
由于放射性同位素按一定的半衰期衰变为稳定同位素,可以根据母体衰减和子体积累的情况,推测地质体的形成时代,所得的年龄就是通常所称的绝对年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现代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也向着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同位素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同位素地质学已经发展成为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五、同位素质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质谱技术作为分析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同位素的发现开始的,并伴随同位素的研究、应用而发展。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J.J.Thomson在1913年用他的简陋抛物线装置无意中发现惰性气体氖的两条谱线,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成果标志着质谱技术的开始,而Thomson的抛物线装置被公认为是现代质谱仪器的雏形。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核工业部门率先引进同位素质谱仪器;紧跟其后,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方法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地矿部、农业部等部委的相关单位实验室建立。
与此同时,大型同位素质谱仪在我国开始批量生产,基本满足了当时我国科研、生产分析工作对质谱仪器的需求。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仪器制造业的发展,质谱技术已经超越同位素质谱范畴,它的应用几乎拓宽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
同位素地球化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它不但成为研究各种基础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手段,而且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方面开始发挥关键作用。
同位素质谱分析测试技术是同位素研究的基础。
新的测试技术的创立,新的测试仪器的研制,原有仪器设备和测试方法的改进是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依托。
因此发展同位素质谱测试技术始终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技术上的每一项突破往往会为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1] 祁景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2[2] 冯增会.张展适.同位素质谱分析测试技术进展,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1期[3] 刘炳寰等.质谱学方法与同位素分析.北京出版社,1983,7[4] 杨承宪等.第二届全国质谱学会议资料选编.原子能出版社,1982,10浅析同位素比质谱仪及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学院:地球科学学院专业:地质工程姓名:赵旭辰学号:20140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