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博弈论复习
(完整word版)经济博弈论期末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经济博弈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零和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可能的博弈。
2、常和博弈:是指各博弈方的得益之和是一个非零常数的博弈。
常和博弈中各博弈方之间利益关系也是对立的,博弈方之间的基本关系也是竞争关系。
3、纳什均衡:在博弈G={}n n u u S S ,,;,,11 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1,,n s s 中,任一博弈方i 的策略*i s ,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1*1*1,,,,,ni i s s s s +- 的最佳对策,也即()()**1**1*1**1**1*1,,,,,,,,,,,,n i ij i i n i i i i s s s s s u s s s s s u +-+-≥ 对任意i ij S s ∈都成立,则称 ()**1,,n s s 为G 的一个纳什均衡。
4、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包含混合策略的策略组合,构成纳什均衡。
5、纳什定理:在一个有n 个博弈方的博弈G={}n n u u S S ,,;,,11 中,如果n 是有限的,且i S 都是有限集(对i=1, ,n ),则该博弈至少存在一个纳什均衡,但可能包含混合策略。
(这个定理就是说,每一个有限博弈都至少有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6、帕累托上策均衡:是指帕累托效率意义上的优劣关系,因此用这种方法选择出来的纳什均衡,也称为“帕累托上策均衡”。
7、风险上策均衡:如果所有博弈方在预计其他博弈方采用两种纳什均衡的策略的概率相同时,都偏爱其中某一个纳什均衡,则该纳什均衡就是一个风险上策均衡。
8、子博弈:由一个动态博弈第一阶段以外的某阶段开始的后续博弈阶段构成的,有初始信息和进行博弈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9、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如果在一个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的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满足,在整个动态博弈及它的所有子博弈中都构成纳什均衡,那么这个策略组合称为该动态博弈的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文为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旨在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经济博弈论的相关知识。
文章将根据考试题目的要求,按照合适的格式进行撰写,内容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
一、选择题1. 经济博弈论的基本假设是:A) 理性决策者B) 非合作C) 不确定性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解析:经济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包括理性决策者、非合作和不确定性等。
这些假设是经济博弈论分析的基础。
2. 下列哪个是经济博弈论的应用领域?A) 国际贸易B) 市场竞争C) 拍卖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 所有选项都正确解析:经济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以及拍卖等。
经济博弈论可以用来研究各种经济行为和现象。
二、判断题1. 在博弈论中,合作是最优策略。
答案:错误解析:在博弈论中,最优策略取决于具体的博弈形式和博弈规则,有时候合作不是最优策略,而是采取非合作的策略更有利。
2. 零和博弈是一种非合作博弈。
答案:正确解析:零和博弈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即参与者的利益完全相反,一方的获利必然导致另一方的损失。
三、问答题1. 解释什么是纳什均衡。
答案: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选择了自己的最佳策略,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有动机改变自己的策略。
简而言之,纳什均衡是一种稳定状态。
2. 请举一个领域中应用博弈论分析的具体案例。
答案:拍卖是一个应用博弈论分析的具体案例。
在拍卖中,卖方和买方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出价和投标策略,博弈论可以用来分析参与者之间的竞争策略和最终成交价格等。
四、计算题1. 考虑一个两人零和博弈,支付矩阵如下所示:| | 策略A | 策略B ||-------|-------|-------|| 策略X | 2 | 0 || 策略Y | 1 | 3 |请计算纳什均衡解。
答案:策略X和策略B是一个纳什均衡解,因为在这个解中,第一个玩家选择策略X而第二个玩家选择策略B时,两个玩家都无动机改变自己的策略。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博弈的概念: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它包括四个要素:参与者,策略,次序和得益。
2.一个博弈的构成要素:博弈模型有下列要素:(1)博弈方。
即博弈中决策并承但结果的参与者.包括个人或组织等:(2)策略。
即博弈方决策、选择的内容,包括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或多种行为的特定组合等。
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范围称策略空间。
每个博弈方各选一个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
(3)进行博弈的次序:次序不同一般就是不同的博弈,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
(4)得益。
各策略组合对应的各博弈方获得的数值结果,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非经济利益折算的效用等。
3.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合作博弈: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非合作博弈: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
主要区别:人们的行为互相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假设博弈方是两个寡头企业,如果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协议,联合最大化垄断利润,并且各自按这个协议生产,就是合作博弈。
如果达不成协议,或不遵守协议,每个企业都只选择自己的最优产品(价格),则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团体理性(效率高,公正,公平)非合作博弈: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可能有效率,可能无效率)4.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完全理性:有完美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不会犯选择行为的错误。
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判断选择能力有缺陷。
区分两者的重要性在于如果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那么他们的策略行为和博弈结果通常与在博弈方有完全理想假设的基础上的预测有很大差距,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博弈分析可能会失效。
所以不能简单地假设各博弈方都完全理性。
5.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个体理性:以个体利益最大为目标;集体理性: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
第一章课后题:2、4、56.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设定一个博弈必须确定的方面包括:(1)博弈方,即博弈中进行决策并承担结果的参与者;(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即博弈方行为、选择的先后次序或者重复次数等;(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弈方行为或最终利益的了解程度;(6)行为逻辑和理性程度,即博弈方是依据个体理性还是集体理性行为,以及理性的程度等。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解析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博弈的概念: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它包括四个要素:参与者,策略,次序和得益。
2.一个博弈的构成要素:博弈模型有下列要素:(1)博弈方。
即博弈中决策并承但结果的参与者.包括个人或组织等:(2)策略。
即博弈方决策、选择的内容,包括行为取舍、经济活动水平或多种行为的特定组合等。
各博弈方的策略选择范围称策略空间。
每个博弈方各选一个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
(3)进行博弈的次序:次序不同一般就是不同的博弈,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面都相同。
(4)得益。
各策略组合对应的各博弈方获得的数值结果,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非经济利益折算的效用等。
3.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合作博弈: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非合作博弈: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
主要区别:人们的行为互相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假设博弈方是两个寡头企业,如果他们之间达成一个协议,联合最大化垄断利润,并且各自按这个协议生产,就是合作博弈。
如果达不成协议,或不遵守协议,每个企业都只选择自己的最优产品(价格),则是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团体理性(效率高,公正,公平)非合作博弈: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可能有效率,可能无效率)4.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完全理性:有完美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不会犯选择行为的错误。
有限理性:博弈方的判断选择能力有缺陷。
区分两者的重要性在于如果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那么他们的策略行为和博弈结果通常与在博弈方有完全理想假设的基础上的预测有很大差距,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博弈分析可能会失效。
所以不能简单地假设各博弈方都完全理性。
5.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个体理性:以个体利益最大为目标;集体理性: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
第一章课后题:2、4、52.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设定一个博弈必须确定的方面包括:(1)博弈方,即博弈中进行决策并承担结果的参与者;(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即博弈方行为、选择的先后次序或者重复次数等;(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弈方行为或最终利益的了解程度;(6)行为逻辑和理性程度,即博弈方是依据个体理性还是集体理性行为,以及理性的程度等。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

《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经济博弈论》期末考试复习一、导言在当今的经济学领域中,博弈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策略行为深入理解的理论框架,而且还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许多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
在本次复习文章中,我们将逐步探讨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以及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二、基本概念1、博弈:指的是一组决策者,他们根据各自的知识和信息,在给定的规则下,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2、策略:策略是决策者针对其他决策者可能采取的行动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3、均衡:当所有参与者在其他人的策略中选择最优策略时,就达到了博弈的均衡状态。
三、理论与应用1、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纳什均衡是一种稳定的策略组合,其中每个参与者都采取了最优策略来应对其他参与者的策略。
2、零和博弈(Zero-Sum Game):零和博弈是一种博弈,其中一方的收益必然等于另一方的损失。
例如,棋类游戏就是零和博弈的典型例子。
3、非零和博弈(Non-Zero-Sum Game):在非零和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不是完全相等的。
例如,国际贸易就是一种非零和博弈。
四、案例分析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些概念。
假设两个国家在进行贸易谈判。
每个国家都有两种策略:开放贸易(Open Trade)或关闭贸易(Closed Trade)。
如果两国都选择开放贸易,则双方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然而,如果一个国家选择开放贸易,而另一个国家选择关闭贸易,那么选择关闭贸易的国家将获得额外的收益,而选择开放贸易的国家则会遭受损失。
在这个例子中,开放贸易和关闭贸易就是策略,而每个国家都试图在考虑对方策略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五、结论通过本次复习,我们深入理解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并探讨了它们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博弈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来分析策略行为和竞争环境,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现象。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博弈论复习..

1.1.7 博弈的主要方面〔要素〕
►博弈的挨次〔Orders〕:行为决策挨次,不同的博 弈挨次产生的博弈结果可能会不同。 ►博弈方的得益〔Payoffs〕:对应于各博弈方的每一 组的可能决策选择,都应当有一个结果表示该策略组 合下各博弈方的所得或所失。“这些”所得所失就是 博弈方的得益,也叫做“支付”。 通常来说,一个博弈,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确定各博弈方 的得益。博弈的多样性也都是由得益的多样性产生的。
39
1.2.1 囚徒逆境
1.囚徒逆境的根本模型 〔1〕囚徒逆境的根本模型是 塔克 1950年提出的。 〔2〕主题: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 〔3〕囚徒逆境博弈的主要方面〔要素〕: ►局中人:两个共同作案的囚徒;囚徒1、囚徒2; ►策略集合:{坦白,不坦白}; ►博弈的挨次:双方同时选择策略; ►博弈方的得益:如下页得益〔支付〕矩阵中所示。
罗斯
沙普利 20
1.1.3 博弈论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2023年,来自法国图卢兹大学的法国教授让-梯假设尔 (Jean Tirole)因其对市场力气和管制的争论分析获得诺 贝尔经济学奖。
梯假设
21
1.1.4 纳什的故事
《 美 丽 心 灵 》
22
1.1.4 纳什的故事
1928年6月13日,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诞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美国较穷的州〕 的布鲁菲尔德市。20岁,1948年9月入普林斯顿 大学作争论生;22岁,1950年获数学博士学位, 并留校任讲师一年。23岁,1951年到麻省理工学 院任教,直到31岁,1959年因精神分裂症而离职。 66岁,199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50年月,合作博弈论鼎盛时期,讨价还价模型 —纳什〔1950〕和夏普里〔1953〕,核的概念— 吉利斯和夏普里〔1953〕;
经济博弈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博弈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约翰·纳什C. 保罗·萨缪尔森D. 米尔顿·弗里德曼答案:B2. 在完全信息博弈中,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的策略和收益函数了解多少?A. 完全不了解B. 部分了解C. 完全了解D. 只了解自己的收益函数答案:C3. 以下哪个是博弈论中的基本概念?A. 边际成本B. 边际效用C. 策略组合D. 机会成本答案:C4. 囚徒困境中,如果两个囚徒都选择不合作,他们将面临什么结果?A. 获得最大利益B. 获得最小利益C. 获得中等利益D. 无法预测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博弈论中的策略类型?A. 纯策略B. 混合策略C. 随机策略D. 固定策略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答案: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结构分析、拍卖理论、竞争策略、合作与联盟形成、公共品提供、以及政策制定等。
博弈论帮助经济学家理解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行为,预测市场动态,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7. 解释什么是“零和博弈”。
答案:零和博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博弈,其中参与者的总收益为零。
这意味着一个参与者的收益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个参与者的损失,整个博弈的总收益是不变的。
这种博弈通常涉及到竞争关系,而非合作。
8. 描述“重复博弈”的特点。
答案: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的博弈结构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复进行多次。
其特点包括参与者可以学习对手的行为模式,策略可能随时间调整,以及长期合作的可能性增加。
重复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往往更加复杂,因为参与者需要考虑未来博弈的影响。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9. 假设有两个公司A和B,它们可以选择高成本生产(H)或低成本生产(L)。
如果两个公司都选择H,它们各自获得利润为100万元;如果都选择L,各自获得利润为50万元;如果一个选择H而另一个选择L,选择L的公司获得150万元利润,而选择H的公司则亏损50万元。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1. 博弈论中,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非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没有约束性协议的博弈,每个参与者都独立地选择自己的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而合作博弈则允许参与者之间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共同合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2. 什么是纳什均衡?答案: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优策略,并且考虑到其他参与者的策略后,没有参与者有动机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
3. 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有何不同?答案: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收益总和为零,即一个参与者的收益必然导致另一个参与者的损失。
非零和博弈则是指参与者的收益总和不为零,参与者之间可能存在合作共赢的情况。
4. 如何判断一个博弈是否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答案:可以通过构建博弈的收益矩阵,然后寻找每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策略给定的情况下的最佳响应策略。
如果存在一组策略,使得每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策略不变的情况下,都没有动机改变自己的策略,那么这个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
5.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与纯策略纳什均衡有何不同?答案:纯策略纳什均衡是指参与者在均衡状态下选择的策略是确定的,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则是指参与者在均衡状态下选择的策略是随机的,每个策略都有一定的概率被选择。
6. 什么是支配策略?答案:支配策略是指在博弈中,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某个参与者选择该策略都能获得比其他策略更好的结果。
7.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说明了什么?答案:“囚徒困境”说明了即使合作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利,但由于缺乏信任和沟通,参与者可能会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策略,导致集体结果不是最优的。
8. 什么是博弈论中的“倒后归纳法”?答案:“倒后归纳法”是一种解决动态博弈的方法,通过从博弈的最后阶段开始,逆向分析每个阶段的最优策略,直到博弈的初始阶段。
9.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结构分析、拍卖理论、合同理论、产业组织、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博弈论》复习精要一.题型分值:1.名词解释:4分* 5 = 20分; 2.判断题:2分* 10 = 20分;3.简答题:7分*3=21分;4.计算题:9分*1+10分*3=39分.二.名词解释(4分* 5 = 20分,5题,共20 题)1.博弈:指策略对抗,或策略有关键作用的游戏;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它组织,面对一定的坏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2.博弈论(Game Theory):指系统研究各种各样博弈中参与人的合理选择及其均衡的理论,该理论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博弈中各参与人的策略和得益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3.策略:博弈中各博弈方的选择内容(每个博弈方可选策略不一定完全相同,即不一定对称)4.得益:各博弈方从博弈中所获得的利益(利润、收入、量化的效用、社会效益、福利等,有效用,有损失)5.上策均衡:一个博弈的某个策略组合中的所有策略都是各个博弈方各自的上策,必然是该博弈比较稳定的结果。
6.严格下策:不管其它博弈方策略如何变化,给一个博弈方带来的收益总是比另一策略给他带来收益小的策略。
(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7.划线法:指用策略之间的相对优劣关系,而不是绝对优劣关系来进行博弈选择以求纳什均衡的方法。
(划线法的思路是先找出每个博弈方针对其他博弈方所有策略(或策略组合)的最佳对策,然后再找出相互构成最佳对策的各博弈方策略组成的策略组合,即纳什均衡)8.纳什均衡:使每个参与人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的策略组合。
9. 反应函数:指一博弈方对另一博弈方每种可能的决策内容的最佳反应决策所构成的函数。
10.帕累托上策均衡:指多重纳什均衡中给所有博弈方带来的得益都大于其他所有纳什均衡带来的得益的那个纳什均衡。
11. 风险上策均衡:如果所有博弈方在预计其他博弈方采用各种策略的概率相同时,能给博弈方带来最大期望得益,且被各博弈方偏爱策略组合。
12.逆推归纳法:指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
13.子博弈:指由一个动态博弈第一阶段以外的某阶段开始的后续博弈阶段构成的,有初始信息集和进行博弈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能够自成一个博弈的原博弈部分。
14.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指如果一个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中,各博弈方的策略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满足,在整个动态博弈及它的所有子博弈中都构成纳什均衡。
15. 重复博弈:指基本博弈重复进行构成的博弈过程。
(无限,有限次重复博弈)无限次重复博弈:一个基本博弈G一直重复博弈下去的博弈,记为G(∞);16.触发策略:指两博弈方先试探合作,一旦发现对方不合作则也用不合作报复的策略。
17.有限次重复博弈民间定理:设原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均衡得益数组优于w,那么在该博弈的多次重复中所有不小于个体理性得益的可实现得益,都至少有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极限的平均得益来实现它们。
18.最优反应动态:指少数有快速学习能力的有限理性博弈方之间的反复博弈和策略进化调整的动态机制。
19. 复制动态:指学习速度很慢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和策略进化调整的动态机制。
20.进化稳定策略(ESS):指群体的大部分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策略。
三.简答题(7分*3=21分,3题,共15 题)1.设定一个博弈模型必须确定哪几个方面(简答热点)答:博弈模型方面:(1)博弈方;(2)策略(空间),即博弈方选择的内容,可以是方向、取舍选择,也可以是连续的数量水平等;(3)得益或得益函数,即博弈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相应后果、结果,必须是数量或者能够折算成数量;(4)博弈次序;(5)信息结构,即博弈方相互对其他博弈方行为或最终利益的了解程度;(6)行为逻辑和理性程度,即博弈方是依据个体理性还是集体理性行为,以及理性的程度等。
2.博弈有哪些结构内容分类方法,有哪些主要的类型(简答热点)答:①根据博弈方行为逻辑,是否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分为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两大类;②根据博弈方的理性层次,分为完全理性博弈和有限理性博弈两大类,有限理性博弈就是进化博弈;③根据博弈过程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宑和重复博弈三大类;④根据博弈问题的信息结构,博弈方是否都有关于得益和博弈过程充分信息,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几类;( ⑤根据得益的特征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⑥根据博弈中博弈方的数量可将博弈分为单人博弈、两人博弈和多人博弈;⑦根据博弈方策略的数量;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两类。
)3.有限次重复博弈和无限次重复博弈有何区别这些区别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简答热点)答:从研究对象和问题特征看,有限次重复博弈研究的主要是有明确结束时间的(合作、竞争等)关系,无限次重复博弈研究的主要是没有明确结束时间,或者较长期的关系。
从分析方法的角度,动态博弈和重复博弈分析中常用的逆推归纳法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无法直接运用,因为没有最后一次重复。
因此无限次重复博弈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构造法,即根据特定效率意义等构造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此外,也可以运用某些技巧解决问题,如利用三阶段讨价还价博弈分析无限阶段讨价还价博弈的技巧。
从博弈的结果看,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效率往往高于有限次重复博弈,有些在有限次重复博弈中无法实现的效率较高的结果,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有可能实现。
例如囚徒的困境型博弈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和有限次重复博弈就体现了这种差别。
两类重复博弈民间定理的差异也说明了这一点。
最后,在重复次数不多的有限次重复博弈中不一定要考虑得益贴现问题,在无限次重复博弈问题中这是必须考虑的。
上述区别在理论方面对我们最主要的启发是重视有限次和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区别,区分研究这两类博弈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方面的主要启发是促进和保持经济关系的长期稳定性,对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等常常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囚徒的困境”的内在根源是什么举出现实中囚徒的困境的具体例子。
答:“囚徒的困境”的内在根源是在个体之间存在行为和利益相互制约的博弈结构中,以个体理性和个体选择为基础的分散决策方式,无法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并实现整体、个体利益共同的最优。
简单地说“囚徒的困境”问题都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引起的。
现实中“囚徒的困境”类型的问题是很多的,例如厂商之间的价格战、恶性的广告竞争,初等、中等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等,其实都是“囚徒的困境”博弈的表现形式。
5.什么是博弈博弈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博弈:博弈就是策略对抗,或策略有关键作用的游戏。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坏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一个博弈必须包含博弈方、策略空间、博弈的次序和得益(函数)这几个基本的方面,信息结构、博弈方的行为逻辑和理性层次等,其实也是博弈问题隐含或者需要明确的内容。
博弈论:系统研究各种各样博弈中参与人的合理选择及其均衡的理论。
(该理论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博弈中各参与人的策略和得益相互依存、相互依赖)6.上策均衡、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和纳什均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上策均衡是各博弈方绝对最优策略的组合,而纳什均衡则是各博弈方相对最优策略的组合。
因此上策均衡是比纳什均衡要求更高,更严格的均衡概念,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不一定是上策均衡。
对于同一个博弈来说,上策均衡的集合是纳什均衡集合的子集,但不一定是真子集。
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与上策均衡分别对应两种有一定相对性的决策分析思路: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对应排除法,即排除绝对最差策略的分析方法;上策均衡对应选择法,即选择绝对最优策略的均衡概念。
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和上策均衡之间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互补充,因为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不会消去任何上策均衡,但却可以简化博弈。
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与纳什均衡也是相容和补充的,因为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把严格下策消去时不会消去纳什均衡,但却能简化博弈,使纳什均衡分析更加容易^7.为什么说纳什均衡是傅弈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答:之所以说纳什均衡是博弈分析(非合作博弈分析)最重要的概念,主要原因是纳什均衡与其他博弈分析概念和分析方法相比,具有两方面的优秀性质:第一是一致预测性质,一致预测性是纳什均衡的本质属性;第二是普遍存在性。
纳什均衡是惟一同时具有上述两大性质的博弈分析概念,而且它也是其他各种博弈分析方法和均衡概念的基础,因此纳什均衡是博弈分析中最重要、作用最大的概念。
8.找出现实经济或生活中可以用帕累托上策均衡、风险上策均衡分析的例子。
答:帕累托上策均衡通常在分析存在多重纳什均衡,不同纳什均衡之间有优劣关系的博弈问题时有用,因此适合用来讨论现实中我们常说的共赢、多赢可能性或者条件等。
例如两个企业之间的技术、投资合作,劳资关系,或者两个国家之间政治、军事和外交冲突等往往都可以用帕累托上策均衡槪念进行分析。
风险上策均衡通常是在有一定不确定性,而且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客观因素、环境因素的博弈间题。
例如人们对就业行业和职业的选择,人们在银行存款和股市投资之间的选择,以及投资和产品、技术开发方面的决策等问题都可以用风险上策均衡概念进行分析。
9.多重纳什均衡是否会影响纳什均衡的一致预测性质,对博弈分析有什么不利影响答:多重纳什均衡不会影响纳什均衡的一致预测性质。
这是因为一致预测性不是指各个博弈方有一致的预测,而是指每个博弈方自己的策略选择与自己的预测一致。
对博弈分析主要的不利影响是,当博弈存在多重纳什均衡,而且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时,会造成预测分析的困难,影响以纳什均衡为核心的博弈分析的预测能力。
存在帕累托上策均衡、风险上策均衡、聚点均衡或相关均衡的可能性,并且博弈方相互之间有足够的默契和理解时,多重纳什均衡造成的不利影响会较小。
10.博弈求解法:①上策均衡;②严格下策反复消去法;③划线法;⑤箭头法;⑥反应函数法。
11.动态博弈分析中为什么要引进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它与纳什均衡是什么关系答: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即动态博弈中具有这样特征的策略组合:它们不仅在整个博弈中构成纳什均衡,而且在所有的子博弈中也都构成纳什均衡。
在动态博弈分析中引进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概念的原因在于,动态博弈中各个博弃方的行为有先后次序,因此往往会存在相机抉择问题,也就是博弈方可能在博弈过程中改变均衡策略设定的行为,从而使得均衡策略存在可信性问题,而且纳什均衡无法消除这种问题,只有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能够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