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血管彩超的动态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动态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动态研究进展

采用 。但部分学者认 为它所确 定 的标 准不 能涵 盖高血 压 病 的主要 中医证类 。程 文江 等… 调查城 乡原发 性高血 压 病 中医证类分布时 , 把其分为阴虚 阳亢证 、 肾阴虚证 、 肝。 阴
阳 两 虚 证 和 痰 湿 中阻 证 4类 。基 于 此 种 情 况 , 题 组 采 用 课
中心 , 京 北 10 0 07 0
2 I 高血压病 中医常见证 类 .
10 2 009
对4 9篇 文 章 中 的 中 医 证
1 北京 中 医药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 京 北
类 进 行 提 取 统 计 , 有 不 同证 类 名 称 5 共 6种 , 一 证 类 具 有 同
作者简介 : 丽颖 (9 2 ) , 王
时, 能更 接 近 原 本 的 复 合 状 态 。
2 结 果
※ 项 目来 源: 中国中医科学 院基本科研业务费 自主选题 资助项 目
( 号 :Z 06 2 Z 2 0 ) 国家 9 3计 划 : 血 压 病 痰 瘀 互 结 中 编 Z 20 0 9,0 16 , 7 高 医病因学研究( 编号 :0 6 B 0 8 5 20 C 5 4 0 ) △ 通 讯 作 者 : 国 中医 科 学 院 中医 临 床 基 础 医 学 研 究 所 标 准 规 范 中
《 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 中高血压 病的证 类诊
断 标 准 是 目前 比较 公 认 的诊 断 标 准 , 为 多 数 临床 研 究 所 并 病 例 数 的原 发 性 高血 压 病 文 献 4 9篇 。
12 病 例 纳 入 及 排 除 标 准 ① 符 合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 O) WH 高血压病诊 断标准 或 《 国高血 压 病 防治指 南 》 中

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H 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与临床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性别间多种相关危险因素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方法]选取高血压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患者215例,按中医证型分为两个亚组,痰瘀互结证组117例,非痰瘀互结证组98例(对照组)。

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 )、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载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PG )、血尿酸(UA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体重指数(BMI )、腹围(AC ),对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两组间在Hcy 、TG 、TC 、Lpa 、FPG 、UA 检测指标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DL 、HDL 、BMI 、AC 检测指标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两组男性患者对比,Hcy 、TG 、TC 、Lpa 、FPG 、UA 、HDL 检测指标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DL 、BMI 、AC 检测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两组男性患者BMI 指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两组女性患者对比,Hcy 、TG 、TC 、Lpa 、UA 、HDL 、LDL 、BMI 、AC 检测指标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女性患者FPG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1)LDL 、HDL 水平、肥胖(BMI ≥28)可能是H 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相关危险因素。

2)男性H 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超重(25<BMI <28)或肥胖(BMI ≥28)和LDL 水平升高;而女性患者可能逐渐表现出空腹血糖(FPG )的改变。

关键词:H 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相关性;危险因素;性别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43(2017)01-0029-04H 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曾洁1,何佳2,张莉晶1(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乌鲁木齐830001;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乌鲁木齐830001)*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211C144)。

高血压病从痰瘀论治的理论研究

高血压病从痰瘀论治的理论研究
痰 浊 而 成 痰 瘀 同病 。
待 深入 , 痰瘀应不 仅仅局限于 血脂 、 血液流 变学的检测 , 痰瘀 如 蕴久 , 转化为毒 , 可 损伤 络道 , 故现代西 医所说 的血栓前状态 标
志物 、 内皮 因子 、 血管重构 、 动脉粥样斑块 、 炎性 反应及胰 岛素抵 抗等都属其范畴 。 2 4 临床应 用 . 沈绍 功L _ 1 教授 认为 , 床诊 断首 先强调 辨证 0 临 论治方可见效 , 即辨证为先 、 辨病 为辅的原则 。首先应分清痰瘀 之轻重 , 舌苔厚腻而质 暗淡不 紫者 , 为痰重瘀轻 , 当以祛痰为主 , 佐 以活血 ; 反之 , 紫暗伴有 瘀斑 , 舌 而苔 薄腻 者 , 为瘀 重痰 轻 , 当 以活血为主 , 以祛痰。 以沈 师降 压四物 汤( 芎 、 佐 川 钩藤 、 泽泻 、 莱菔子 ) 为基础方进行加 减L 1 。①分 清寒热 虚实 , 辨明痰瘀 轻 重: 苔白为寒 , 应用鹿角霜 、 川断 、 蛇床子温通 ; 苔黄为热 , 应用蒲 公英 、 连翘 、 丹皮 、 栀子 、 制军清 热。苔薄 为虚 , 阴虚 者应用 杞菊 地 黄汤加减 , 阳虚者上方加川 断 、 蛇床子阴 中求 阳; 苔腻为实 , 用 温胆汤加减 。痰重在 温胆汤 的基础 上酌加 茵 陈、 泽泻 、 藻 、 海 生 龙骨 、 生牡蛎 , 并加一味丹参化瘀 ; 重以膈下逐瘀汤加减 , 瘀 并加 莱菔 子 、 全瓜 蒌佐 以祛痰 L 。②健脾 和 胃 , 护中焦 : 7 J 顾 实者 当 以 温胆汤绝生痰之源 ; 虚者 当合并保和丸开 胃口。③疏肝潜 阳 , 条 畅气机 : 疏肝用柴胡 、 白芍 、 白菊花 、 夏枯草 、 川楝子 、 炒橘核 ; 潜
维普资讯
CHI NES J E OUR NALOF I NTE ATI GR VEMEDI NEON C CI ARDI O一/ ERE ROVA C C B S U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相应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相应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相应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的健康,其病因很复杂,现代医学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常常出现药物副作用、反复发作等问题。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高血压病是外感邪气郁火之气所致,病理机制主要表现为痰瘀互结,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压升高。

因此,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以舒肝解郁、化痰行气为治疗原则的中药方剂,成为了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针对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相应的临床研究尚不够充分,研究方法和标准也有待完善,如何探究传统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对于促进中西医结合、开发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新药物和新方剂,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以高血压病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采用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研究相应的方证临床特点、中药治疗原则及方剂组成。

研究方法:1. 回顾性病例研究:在医院中筛选出符合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的病例,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分析研究中药方剂的功效、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2. 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选取符合入研条件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中药方剂治疗和西药治疗的比较,观察研究各组的生命质量、血压变化、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差异。

3. 动物实验:采用实验动物建立高血压模型,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观察其对高血压的改善作用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三、研究预期结果1. 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和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比较,发现中药方剂治疗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

2. 通过动物实验的观察,更加深入地研究中药方剂治疗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的作用机制,发现其具有调节心血管、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3. 提出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方证的临床应用标准和治疗方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意义和创新点1. 通过挖掘传统中药方剂的治疗原则和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现代化、个性化治疗思路,提高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应用水平。

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关键 词 】 高血 压病 ;痰 瘀 互 结 ;综 述
【 中图分类号】R 2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1 5 1 ( 2 0 1 3 ) 0 7 — 0 1 2 7 — 0 3
Adv a nc e me nt i n r e s e a r c h o f t r e a t me nt o f phl e g m a nd b l o od s t a s i s p e h V pe r t e ns i O n wi t h t r a di t i o na l Chi ne s e me d i c i ne
( 广西 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0 )
【 摘 要】 研 究表 明 , 高血压与痰瘀 关 系十分 密切 ,而随着生活水平改 变, 痰瘀互结 已成为 高血压病的主要 常见中 医 证型,
文章就近十年来痰瘀 互结型高血压病 因病机 、相 关客观指标、 中医药治疗进展作 一综述 。
b l o o d s t a s i s h a s b e c o me a ma j o r c o mmo n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s y n d r o me . Th i s a t r i c l e r e v i e w s t h e f o l l o wi n g : t h e p a s t d e c a d e , p h l e m g a n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t y p e o f h y p e t r e n s i o n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 r e l a t e d o b j e c t i v e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 Ch i n e s e me ic d i n e t r e a t me n t p r o g r e s s .

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hs-CRP、esRAGE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hs-CRP、esRAGE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hs-CRP、esRAGE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简称MS)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征为血糖水平升高、脂质异常、高血压等。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改变,导致M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痰瘀互结证(Phlegm-stasis and Blood-stasis Syndrome)则是中医学上的病证类型,往往伴随代谢综合征发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S和代谢异常与痰瘀互结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而hs-CRP和esRAGE则被认为是MS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因此,通过研究MS与痰瘀互结证发生的联系,探究hs-CRP、esRAGE在痰瘀互结证中的作用,可以对于M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目的:探究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hs-CRP、esRAGE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以临床诊断为基础,选择符合MS诊断标准的痰瘀互结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种检查手段测量患者的身体指标,如BMI、血压、体脂肪率、空腹血糖水平、血脂水平等,并分析痰瘀互结证患者中hs-CRP、esRAGE水平的变化。

最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MS与痰瘀互结证发生的相关性,以及hs-CRP、esRAGE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预期结果: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MS与痰瘀互结证之间的相关性,深入分析hs-CRP、esRAGE在痰瘀互结证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为M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意义:痰瘀互结证在MS中的发病和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hs-CRP和esRAGE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此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的开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确MS的相关机制和病因,提高对代谢性疾病的认识,更有助于临床应用于相关治疗和预防,从而有效地降低M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四诊指标关系研究_王建华

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四诊指标关系研究_王建华

摘 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中医四诊指标的关系。方法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
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及痰瘀互结兼夹其他证
患者 298 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关联规则 Apriori 算法挖掘高血压与
诊断标准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依据中华 医学会 2007 年公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 指南》;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依据《2007 中国慢性 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动脉粥样硬化性 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依据 1995 年中华医学会制 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参照《中国脑血 管病防治指南》(2005 年)。纳入标准 :①符合冠心 病心绞痛,同时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2~8 周)诊断标准 ;② 35 岁<年龄< 85 岁 ;③签署 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 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高心病等非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②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 血性心肌病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③脑栓 塞、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 ;④ 除动脉粥样硬化以外其它原因的脑梗死,如动脉炎、 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代谢障碍、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血栓性栓塞、颅内血管畸形、脑淀粉样变性等 ; ⑤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 诊断、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者 ;②观察中自然脱落
究。E-mail :yangguanlin945@。
66
15 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research methods were rmation of 198 cases of HB who were syndrom of turbi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and its intermingling syndromes were collected,including general condition,risk factors,syndrome diagnosis,etc.Apriori algorithm of association rules were used. Result :Rules,whose the support degree was greater than 10% and the minimal confidence degree was 40%,were digged out.There were 8 rules in inspection,2 rules in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26 rules insymptoms and signs,7 rules in tongue and pulse.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tension and primary four diagnostic indicators of syndrom of turbi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of angina pectoris complicated with atherosclerotic 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close.

观察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

观察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

观察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发布时间:2021-10-28T05:22:13.1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5期作者:邱新英[导读] 目的观察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邱新英杭州市上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杭州310008【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

方法选择2015年01月-2020年10月本院纳入的68例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并将其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治疗),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较参照组的血压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高(P<0.05)。

结论通过给予高血压患者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治疗,其血压水平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高血压;中危和低危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中通常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同时还会伴随血管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发病率及死亡率都相对较高。

高血压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障碍以及脑卒中的重要危险性因素,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为了可以对高血压中低危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有研究发现[1],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在临床中能够取得非常明显的应用效果,因此本文旨在观察自拟涤痰化瘀补肾汤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压作用,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01月-2020年10月本院纳入的68例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

参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18例和16例,年龄均值为(59.25±1.42)岁,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19例和15例,年龄均值为(59.51±1.20)岁。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耳鸣、头痛、腰膝酸软、肢体乏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 t Dy an c Clnc lS u y s ; n f i ia t d i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 眩晕” 头痛” “ 范畴, 中医认
为, 高血 压 病 的形 成 是 一 个 长 期 的 病 理 生 理 过 程 ,
瘀 论述 最 多¨ 。高 血 压 不 仅 是 多 种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的重 要 病 因 , 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也
( 1 4 % ) Co c rigt h e r ts,h u e fa n r lyw srd c dt 9 cs s 4 . 3 )rm 5.3 . n enn oteh at e tten mb ro b omai a e u e o2 a e ( 1 4 % f t o
及结构血管超声 的动态变化 , 以揭示其发生发展规 律及 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 根据舌诊 、 脉诊及 主症辨证共入组 8 2例患者 , 中给予 7 其 0例痰瘀 互结证 患者祛 痰化瘀 、 毒调络 方加减 治疗 , 解 连续 3 个疗程后观察 患者症状 、 血压变化及心 脏 、 颈动脉 血管形 态变 化。结果 3个疗 程后 , 高血压 病痰瘀 互结 患者 在颈动脉超声检测 中异常者 由 3 ( 14 %) 6例 占5 .3 降至 3 3例 ( 7 1 %) 在心脏检测 中异 占4 .4 ,
p t r / y d o c o d n o p t r / y d o i e e t t n S s t ip a h o rl t n b t e h a t n s n r me a c r i g t at n s n r me d f rn i i O a o d s ly t e c reai ewe n t e e e f ao o d v lp n l fte d s a e a d at r s l r ss M e h d Ac o d n o t e tn u n u s ig o i e eo me tr e o ie s n r i ce o i. u h eo to s c r i g t h o g e a d p le d a n ss a l a h i e e t t n o i y tms 8 a e e e i cu e . ft e 7 a e f h n ea t n o swel st e df r n i i f f ao ma n s mpo , 2 e s sw r l d d O m, 0 c s so e itr c i f n h t o p l g a d sa i p t r/s n r me wee te t d wi h dfe o mu a i ih fr s l ig p l g a d h e m n tss a t n y d o r r ae t t e mo i d f r l n l to e ovn h e m n e h i g
素 J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 , 精神压力 的增 大 , 活规 律 的失 衡 , 生 高脂 血 症 、 高尿 酸 症 的患 者 日 益 增多 , 质 暗 、 舌 舌苔 腻 的患者 占多数 人 群 , 因此 , 痰 瘀互结 在 高血 压病 的发生 发展过程起 着关 键作 用 , 祛 痰化瘀 、 瘀 同 治 法 治疗 高 血 压 的临 床疗 效 日益 凸 痰 显 。我们对 8 高血压病患 者进行 了 3个 月 的系统 2例
不是单一因素 , 而是 由素体 、 精神 、 饮食 、 劳欲等多 种 因素 交互 作 用 所 致 , 中病 理 因 素 以风 、 、 、 其 火 痰
基金项 目: 国家 93重 点基础 研 究 发 展计 划 子 课 题 ( o20C 540 ) 7 N .06 B0 85 中国 中医科 学院 优势 病种课 题 ( oC A 0 Y 01 N . MC S8 04 ) 作者单位 : 中国 中医科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 北京 1 00 07 0 通讯作者 : 韩学杰 , m i xei a @16 ci E al uj h n 2 .o : e n
teit h n i ma—me ilt ik e s o ao i r l n h o mai n o t e o tu l g e o h a i o h da h c n s fc rt a t z d e  ̄a d t e f r t f ah r mao s p a u n t e b ss f t e o
常者 由 3 ( 2 8 % ) 0例 占4 .6 降至 2 9例 ( 4 .3 ) 占 1 4 % 。结论
兼夹颈动脉粥样硬 化早期表现患者较为有效 。
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证患 者经痰瘀 同治法
干预后 , 以明显改善患者 的症状 , 可 提高心脏舒 张功能 , 少动 脉 内一 中膜 增厚 、 减 粥样斑 块形成 , 于 对
smula e u e v lo hlg a t ss Th st r p sef ci e fr t a in sc mbi d t t e a l i t n o s r mo a fp e m nd sa i . i he a y i fe tv he p t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 o o ne wi h e ry h
sa i , eo iia in a d rg l tn e s l. t rc n iuo s3 一 s si n te t n ,h y t ms, o d p e — t ss d txfc to n e u ai g v s es Afe o tn u e so r a me t t e s mp o blo r s

1 42 ‘ 0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 1 年第 6卷第 1 01 2期
w。 dJunl fn r e rdt n1 n s m dcn 2 1 V o.6, .1 r ora o It a dTai0a adwet Meii l gt i e e 0 1 1 N。 2



sa e ma iet to fc r t t r s lr ss t g n fsa in o a oi ahe o ce o i . d
【 yw r s H pr ni ;n rc o fP lg n t i; er ad C r i C lrUt snc Ke o d 】 ye e s n It at no hem a dSa s H a n aod oo laoi t o e i s t t r
patr /s d o mpr v s a pa e l n t y te n yn r me i o e p rnty i he s mptm s,nc e s sdisoi un to ft e r n e u e o i r a e a t lc f ci n o he h a ta d r d c s
世 界 中 西医 结 合杂 志 2 1 0 1年第 6卷第 1 2期
Wol Junl fnert rdt nl n s r dc e 2 1 ,o 6 NJ 2 r ora o It a dTaioa adWet nMein 0 V 1 , 【1 d g e i e i 1 . .
临 床研 究 ・
高 血 压 病 痰 瘀 互 结 证 患 者 血 管 彩 超 的 动 态 临 床 研 究
韩 学 杰 李娜 丁 毅 刘颖 王 丽颖 宇文亚 史楠 楠 沈 绍功
【 摘要 】 目的 观察 高血 压病 痰瘀 互结证患者经方证对应 汤剂治疗 后其颈动 脉 内膜 、 心脏功 能
【 s at Obet e oosretednmi cagsi aod edr r m,er fnt nad Abt c】 r jci T be h ya c hne ncr i n at i ha c o n v v t eu tu i
v s u a tu t e i lr s ni ts n t e te t e to pet n in o h ne a to fp l g a d sa i a c l rsr cur n u ta o c e t i h r am n fhy re so ft e i tr ci n o h e m n tss
cr i r r laoi t tten m e o bomat w srd cdt 3 ae ( 7 1 % )rm 3 ae ao dat ut snc e , u br fanr ly a eu e o 3 css 4 . 4 t e y r s h i f 6 ess o
fr3 s s ins,ft e paint t y re so ft ne a to fp l g a d sa i ten s n r m e,n o e so o h te s wih h pet n in o he i tr c in o h e m n t ss patr / y do i
HA u j , IN , NG YiL U Yig WAN i ig YU We N X e~ i L a DI ,I n , e G L —yn , n—y , HI n—n n S EN S a aS Na a , H h o—g n og (ntueo ai R sac nCiia Me iie C iaAcd myo hn s dclS i c s B in 0 7 0) Istt fB sc eerhi l cl dcn . hn a e fC ieeMe ia ce e , ej g10 0 i n n i
3 ae ( 2 8 % ) Co cu in T e itre t n o y e e so fte itrcin o he m n tss 0 c ss 4 . 6 . n lso h nevni fh p r nin o h nea t fp lg a d sa i o t o
s r n r h lgc lc a g s i h e r a d c r t rey w r b e v d Re u t Af r t e t ame t u e a d mo p oo ia h n e n t e h a n a oi a r e e o s r e . s l t d t s t h r t n e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