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要点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要点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这两个听起来就让人头疼的词汇,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老骨头”生病了。
那么,这两兄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别急,我这就给你们说说。
我们来看一下股骨颈骨折。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高级,其实它就是指股骨颈部位发生的一种骨折。
想象一下,我们的老骨头就像是一根棍子,而股骨颈部位就像是棍子的中间部分。
当这根棍子中间断了,那就相当于我们的老骨头中间断了,这就是股骨颈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因为他们的骨头变脆了,容易折断。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摔断了脖子”,其实就是说他摔断了股骨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股骨转子间骨折。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复杂,但其实它就是指股骨转子间的骨折。
想象一下,我们的老骨头就像是一个轮子,而股骨转子就是轮子上的两个小圆圈。
当这两个小圆圈中间断了,那就相当于我们的老骨头中间断了,这就是股骨转子间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因为他们的骨头比较结实,但是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也可能会断裂。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摔断了腿”,其实就是说他摔断了股骨转子间。
那么,如何鉴别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呢?这里有几个小技巧:1. 疼痛部位不同:股骨颈骨折通常会引起髋部或大腿前侧的剧烈疼痛,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则会引起膝盖后侧或臀部的疼痛。
2. 活动受限程度不同: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受伤后往往无法站立或行走,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虽然可以行走,但是会感到跛行或行走困难。
3. 外观特征不同: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和淤血,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则可能出现皮下出血或瘀斑。
4. 治疗方法不同:由于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症状和原因不同,因此它们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则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物理治疗等)来恢复。
了解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区别,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PFNA与LCP在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PFNA与LCP在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的应用
的开题报告
引言:
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是一种复杂的骨折类型,常见于老年人和高能伤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是治疗这类骨折的主要方式。
目前在手术治疗中,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PFN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近端股骨钉抗扭转系统)和LCP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锁定压力板),然而,两种方法对于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
问题:
PFNA与LCP在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如何?
目的:
探讨PFNA与LCP在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比较两者之间在手术治疗中的优缺点。
方法:
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PFNA和LCP在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研究和相关文献的查阅,对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预期结果:
预计PFNA较适合年龄较大及骨质较差的患者,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和创口大小,但术后的髋部疼痛等并发症较多;LCP则更适合年轻患者或骨质较好的患者,具有好的稳定性和刚性,但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
结论:
对于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选择内固定方法应结合患者的年龄、骨质、骨折类型和骨折颅端的情况等进行个体化选择。
在术前对两种方案及其优缺点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综合评估,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要点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要点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这是两种看似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骨折类型。
虽然都是发生在大腿骨上,但造成的后果却大相径庭。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种骨折的区别,让你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感到手足无措。
我们来看看股骨颈骨折。
顾名思义,这种骨折就是发生在股骨颈部的。
想象一下,你的大腿骨就像一根棍子,而股骨颈就像是棍子的顶端。
当这根棍子发生断裂时,你就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同时无法站立和行走。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因为他们的骨头变脆了,容易发生骨折。
所以,如果你发现家里的老人突然摔倒,出现严重的疼痛和无法行走的症状,一定要及时送他们去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股骨转子间骨折。
这种骨折发生在股骨的旋转部位,也就是大腿骨的两个端点之间。
想象一下,你的大腿骨就像一个圆环,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就是这个圆环上的一道裂痕。
这种骨折通常会导致腿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虽然这种骨折对老年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却是一个噩梦般的存在。
因为年轻人正值青春年华,如果长时间无法行走,不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年轻人出现腿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留下后遗症。
那么,如何区分这两种骨折呢?其实,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就能轻松搞定。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受伤者的行动来判断。
如果他们无法站立和行走,那么很可能是发生了股骨颈骨折;而如果他们可以尝试行走,但走起来非常困难,那么很可能是发生了股骨转子间骨折。
我们可以通过触摸受伤者的腿部来判断。
如果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和肿胀,那么很可能是发生了股骨颈骨折;而如果感觉到的是一条硬邦邦的“瘸腿”,那么很可能是发生了股骨转子间骨折。
我们还可以通过X光检查来确定诊断。
这种检查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准确率非常高。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从股骨小转子到股骨干中段与近端交界处的——也就是说,骨髓腔最狭窄的部位之间的骨折。
髋骨折的发生率占髋骨折的比例10%~34%。
其年龄分布为2组,20~40岁和60岁以上。
老年组骨折主要是由低能量创伤引起的,而年轻组骨折主要是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通常与其他骨折和损伤相结合。
作者报告了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死亡率,从8.3%~20.9%。
由于股骨转子下生理应力分布的特点,手术治疗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失用率高。
骨折发生后,在肌肉的牵拉下,股骨干短缩、外旋畸形、股骨头颈展、后倾。
因此,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目的是矫正股骨干内收、短缩、外旋、股骨头颈外展、后倾、外旋,恢复髋关节内收肌的张力,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因此,对股骨转子下生物力学特性的了解,对骨折类型的分析,以及对各种内固定物的应用和适应证的了解,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单纯股骨转子下骨折多见于年轻人,多由大直接暴力引起。
许多病例的骨折是粉碎性的。
伴有转子间骨折的转子下骨折可发生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由平地跌倒等轻微创伤引起。
转子下骨折后,近端受臀肌、髂腰肌和外旋肌的牵拉,向上、向内、向后移位,远端受内收肌和下肢重力的影响。
股骨转子下骨折后,局部疼痛、肿胀、急肢内收、短缩畸形、局部出血较多,常伴有失血性休克。
由于外力强,应注意多发性伤害和复合性伤害。
1、Seinsheimer分型Seinsheimer根据骨折块的数量,骨折线的位置和形状分为5型。
Ⅰ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Ⅰ型:骨折移位为两个骨折块,分为三亚型,ⅠA小粗隆下横行骨折;ⅠB螺旋骨折,小粗隆近侧骨折块,ⅠC螺旋骨折,小粗隆在远处骨折。
Ⅰ型:除粗隆下骨折外,还有三个骨折块,ⅠA,还有小粗隆骨折,ⅠB蝶形骨折块在粗隆下骨折中间。
Ⅰ型:有4个或更多的破碎性骨折。
Ⅰ型:粗隆下骨折伴有粗隆间骨折。
2、Russell和Taylor分型Russell和Taylor根据小粗隆的连续性和骨折线向后延伸至大粗隆累及梨状窝,提出了一种分类:Ⅰ型:骨折线延迟到梨状窝,ⅠA在型骨折中,折块和骨折线从小粗隆延伸到股骨峡部区域,可以在各种程度上粉碎骨块,包括双侧皮质骨块;ⅠB多骨折线和骨折包括在小粗隆至狭窄区域。
股骨转子下骨折科普宣传PPT课件

如何预防股骨转子下骨折?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必要 时采取药物治疗。
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股骨转子下骨折?
如何预防股骨转子下骨折? 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和避免吸烟等,有助于提高骨密度。
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股骨转子下骨折?
环境安全
为老年人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避免跌倒的风险 ,如清理家中障碍物、使用防滑垫等。
建议使用辅助器具如手杖或助行器,增加步行的 稳定性。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也可能增加骨折 风险。
为什么关注股骨转子下骨折?
为什么关注股骨转子下骨折?
影响
股骨转子下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 ,恢复期通常较长。
此类型骨折可能导致长期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严重时可引发并发症。
为什么关注股骨转子下骨折?
统计数据
根据统计,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 升,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
对于稳定性骨折,可能采用保守治疗,如卧 床休息和物理治疗。
如何治疗? 手术选择
不稳定性骨折通常需要手术,常见方法有内 固定术和关节置换术。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恢复功能。
如何治疗?
康复
骨折愈合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逐步 恢复行走和日常活动能力。
康复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专业康复师的指 导尤为重要。
何时就医?
检查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X光 、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早期诊断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何时就医?
急救措施
在等待就医时,应避免移动患者,保持其舒适, 并尽量减少疼痛。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指征
陈旧性骨折 伴有股骨颈、股骨头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骨折 合并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内固定失败
如何选择
新鲜骨折——内固定首选 严重骨质疏松 陈旧骨折 能获得良好复位 ——内固定 内固定失败 否则——关节置换 骨关节炎
患者,女性,76岁,肺部感染,外伤后5天 伴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选择
定义
股骨转子间骨折,也称粗隆间骨折,指股 骨颈基底到小粗隆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 为关节囊外骨折。最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 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诊断依据
1、有外伤史:老年人即使轻微的外伤,如从床上下地时,髋部扭伤,也可能 导致骨折。 2、症状 (1)病人多为老年人,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 (2)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3)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 3、体征 (1)检查时可见患侧大粗隆升高,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 (2)下肢90°外旋、短缩畸形明显。 (3)髋部前方局部压痛明显,压痛点多在大粗隆部。 (4)大粗隆有叩痛。 (5)下肢传导叩痛。 4、辅助检查 对疑有骨折的患者均应拍髋部正侧位X线片以明确诊断和分型。 特别注意小粗隆区骨折情况。若X线仍诊断不清,则需要行CT骨扫描以及三 维重建。
Parker,Gamma and other cephalocondylic intramedullary nails versus extramedullary implants for extracapsular hip fractures in adults.Coo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5
股骨转子间骨折诊疗技术要点

股骨转子间骨折诊疗技术要点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以下、小转子下缘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较股骨颈骨折高。
老年人的转子间骨折常在骨质疏松基础上发生,股骨上端的结构变化对骨折的发生与骨折的固定有较大影响。
转子部血运丰富,骨折时出血多,但愈合好,很少有骨不连发生。
一、损伤机制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时,负重侧下肢将承受过度外旋、内旋或内翻的传导暴力,或于跌地时大转子直接受力而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的股骨上端因骨质疏松而力学强度下降,骨折危险性明显增加。
转子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时,往往在小转子部形成高应力区,导致小转子或包括股骨距的蝶形骨折,或该部的压缩骨折——骨折近端嵌入远端,而将远骨折片内侧松质骨压缩,复位后可在远骨折端留下三角形骨缺损。
小转子区的蝶形或嵌插骨折,均可显著减弱股骨后内侧支柱的稳定性,复位后有明显的髋内翻倾向。
二、诊断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局部肿胀压痛,伤肢外旋一般较股骨颈骨折明显,可伴短缩内收畸形。
由于系囊外骨折且局部血供较丰富,伤后出血较多,加以患者多是老年人,应注意发生创伤性休克的可能。
三、分类(一)Evans分类法1.第一大类第一大类指骨折线从股骨大粗隆的外上方斜向内下方(小粗隆)。
该类又分为以下4型:(1)第I型:指通过大小粗隆之间的裂缝骨折,或骨折间移位不超过3mm者。
此型不仅稳定,且愈合快、预后好。
(2)第Ⅱ型:指大粗隆上方开口,而小粗隆处无嵌顿或稍许嵌顿(不超过5mm)者,伴有轻度髋内翻畸形。
此型经牵引后易达到解剖对位,且骨折端稳定、预后好。
(3)第Ⅲ型:于小粗隆部有明显嵌顿,多为近侧断端内侧缘嵌插至远侧端松质骨内。
不仅髋内翻畸形明显,牵出后,被嵌顿处残留骨缺损,以致很容易再次髋内翻,甚至持续牵引达4个月以上,也仍然无法消除这一缺损。
因此属于不稳定型。
此种特点在临床上常不被初学者所注意。
(4)第IN型:指粉碎性骨折,与前者同样属于不稳定型骨折,主要问题是因小粗隆部骨皮质碎裂、缺损或嵌入等而易继发髋内翻畸形。
股骨转子间骨折诊疗规范

股骨转子间骨折诊疗规范一、诊断:(一)、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998年第二版)1、老年人多见于跌倒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患肢不敢活动。
2、青壮年者多见于强大暴力损伤。
3、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大转子向上移位。
4、髋关节正轴位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临床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转子间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上方斜向小转子。
2、逆转子间骨折颈中型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下方斜向小转子。
3、转子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二、中西医辩证分型:(一)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病象: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期瘀血阻滞之象。
(二)中期:血瘀气滞型临床病象:伤后3~6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功能丧失未恢复,动则有疼痛感,舌质暗淡,脉弦细。
证候分析:伤后中期,经适宜的治疗及正气抗邪的作用下,使气血瘀滞逐渐消退,故肿胀逐步消退,疼痛减轻。
断骨初步连接而未坚,瘀滞虽消而未尽,故功能未恢复,动则有疼痛,舌质紫暗,脉弦细为气血仍有瘀滞之征。
(三)后期:肝肾亏虚型临床病象:伤后7~8周,疼痛已消,或年迈体弱,头晕目眩,腰膝瘰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年老体弱,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润清窍,故头晕目眩,“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肾精血不足,故腰膝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皆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之象。
三、中西医结合诊断(—)西医诊断:1、病名:股骨转子间骨折2、分型:(顺转子间骨折型、逆转子间骨折型、转子间下骨折型)如:股骨转子间骨折(顺转子间骨折型)(二)中医诊断1、病名:股骨转子间骨折2、分期分型;早期气血瘀阻型,中期血瘀气滞型,后期肝肾亏虚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骨科 郭建阔
精品课件
• 定义一般是指骨折线在小转子下5cm范 围内、小转子与股骨干峡部之间的骨折
精品课件
最常用的是Seinsheimer分型和 Russell-Taylor分型
精品课件
治疗
• 几乎都是不稳定,很难复位及固定,保守 满意率低 ,髋内翻、骨不连发生率高。
精品课件
内固定失败
精品课件
翻修
• • 有选择髓内,也有选择髓外的 • 翻修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解剖复位、提
供良好的力学稳定性、植骨及适当的生物 学刺激
精品课件
)
• 环扎的数量及间距有影响。
• Kim等经皮环扎髓内固定,均获得愈合,
(Ki )
精品课件
Gamma 钉配合环扎
精品课件
PFNA术中注意以下几点:
1、复位满意是成功的基础 2、进针点位置偏外易导致大转子劈裂, 偏 内从梨状窝进入易造成插入困难 • 3、长髓内钉更利于应力分散,远端长度建 议在骨折端以远 5 ~ 8 cm
• 手术仍是首选
精品课件
手术方式
• 主要分髓外系统及髓内系统,髓 外 系 统 有 动 力 髁 钢 板 ( DCS) 及股骨近端锁 定钢板 ( LPFP) 等; 髓内系统内固定有 Gamma 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
精品课件
Gamma 锁定板
精品课件
90度角钢板
精品课件
DCS
精品课件
• 尽管髓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好,切口创伤 小,但并没有证实髓内比髓外临床更好。 近年来,微创锁定板、LISS板等 临床 效果不错。陈松,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
精品课件
环扎
Yes or No
• 环扎对血运影响?一些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表明,骨膜血供是环形而非纵向行走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