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观建筑特色
长春观观音殿详解

长春观观音殿详解祈求:平等、平安吉祥、消灾解难、健康长寿、子孙兴旺、财源广进,有求必应。
观音简介:观世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
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所以称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能化现三十三种身相,是一种对"真善美"的希望和追求,也是对大士慈航普度的伟大精神信仰和希翼。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有感必应,所求如愿,一切顺道。
建筑特色:观音殿位于长春观整体规划的第八进,是长春观的主体建筑,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整体为仿明清建筑,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屋顶为带斗拱的单檐四角歇山顶棚,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配饰“金龙和玺”彩绘,周匝汉白玉雕栏月台,内供奉南海观世音菩萨。
长春观供奉观音的原因:长春观之所以把观音殿作为主殿也是有渊源的。
长春观地处小南海地区,观音菩萨发下“长居南海愿”,修行期间普度了当地许多受苦受难的民众,当地民众比较信奉观音菩萨,所以长春观修缮了观音殿并把它作为主殿,同时,观音的前身是慈航大士,也称慈航真人,(在道教中,观音菩萨被称为慈航真人,)她乃是上古时期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修道、得道的女真,是元始天尊门下“十二金仙”之一。
她常常用丹药及甘露水来救人性命,被世人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慈航真人,因此,这也是在长春观中供奉观音的原因所在。
其他:长春观的第六进建筑—道观戏楼主要是为长春观主殿观音殿而建,每逢初一、十五和道教节日,都会在道观戏楼为观音菩萨唱戏。
观音殿与道观戏楼在一条中轴线上,观音菩萨直面戏楼。
香客们也可以通过点戏活动向观音菩萨祈福还愿。
济南长春观的建筑风格

济南长春观的建筑风格
济南长春观是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的一座古老的道观,始建于明代,是中国道教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之一。
长春观建筑风格独特,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是一座既具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价值的古建筑。
济南长春观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由南向北呈长条形状。
周围有墙围绕着,内有两个庭院,正殿前还有一座假山。
长春观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的特点,又融合了济南本地风格,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长春观内主要包括正殿、东偏殿、广场、后殿等建筑。
其中正殿是长春观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两进三间、五楼式建筑,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
正殿中央为“天地交泰”砖雕,左右两侧为玉皇大帝像和镇殿武将像。
正殿的屋顶上雕有鲤鱼、狮子、海马等图案,十分精美。
在建筑装饰方面,长春观以雕刻和彩画为主,颜色繁多,动态多样,既有繁琐的楹联和彩画,也有精细的石雕和木雕。
长春观的建筑风格很有特点,建筑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并反映了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审美趣味。
建筑顶部和门窗处都装饰有精美的石雕和彩画,这些画面都是根据传统故事和神话故事进行创作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长春观内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建筑细节设计,如庙门上方的“钉头狼烟”,说的是“靠山吃山,看山看岭”;宝殿上方的“有鸟飞过”,寓意着天生奇才,震撼人心。
总之,济南长春观的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建筑设计和装饰,反映了这些古代建筑的长足发展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欣赏和保护。
安阳长春观游记

安阳长春观游记我第一次来安阳长春观是在上高中时,学校组织参观的,第一次给我的感受其实也一般,也许是年代过于久远,安阳长春观建筑缺乏维护,看起来很破旧。
第二次是陪我奶奶来上香的,奶奶说安阳长春观已经翻修了今年五月开始营业的,说是去添添香火,祈福请愿。
不过这次去了之后,安阳长春观给了很大的震撼,翻修的确实不错,很大气,因此写下这篇游记。
我开车走到了安阳长春观,按照指示牌找到了停车场,这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很多的停车位,这点就赢得了我的好感,因为很多景区停车是很不容易的,更让我意外的是这里竟然不需要门票。
沿着广场左右两边的108步台阶行走而上,看到的是威严的山门,很威武。
穿过山门,到了由戏台、广场、敬香园等组成的戏楼,这里是游客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山门广场两侧设有供游客看戏、娱乐的休息台阶。
每逢六日、初一、十五或者神灵的生日这里都是免费唱戏的。
戏楼旁是两个左右对称的长廊,长廊看起来很不错,给人感觉舒服的布局。
走出长廊就是香客们的朝拜区了,最开始的就是灵官殿,内供奉王灵官神像,在灵官殿旁可以请香是不需要钱的,这让我很意外,不过我还是捐了一点。
灵官殿的右边是有安阳长春观一个粥棚,提供的24节气养生粥,喝了一碗,味道还可以,这个粥竟然也是免费提供的,我有点诧异了。
灵官殿左边是安阳长春观的著名的玉泉井,这次的翻修倒是把玉泉井都给保护起来了,还好还可以去喝,还可以打包带走,居然还是免费的。
灵官殿后面就是观音殿,服务人员介绍也观音殿也就叫慈航殿。
整个殿宇给我的感觉很恢宏。
顺着观音殿后面两侧的33步汉白玉台阶上去是长春观的玉皇殿。
玉皇殿是两层中式仿古建筑,也是长春观的最高建筑。
在一层供奉有三清、财神、药王等神像;第二层供奉有玉皇大帝、四御、福禄寿喜、文昌、三霄等神像。
玉皇殿下面还有一个丘祖殿,也就是丘处机修炼的地方,里面给我感觉很朴素,没有什么的奇特的。
在游览完全部的殿宇,我和奶奶又回到了粥棚喝了一碗粥,这次喝的比开始喝那一碗的味道不一样,后来从工作人员哪里了解到,每一锅粥都是不同配方的,因此味道就不一样了,之后就回到停车场,我还以为会有很贵的停车费,结果竟然是免费停车,感谢安阳长春观。
长春观:一个可以让你沉浸在道教文化中的好地方

长春观,香火很盛,晚上灯 光开启后非常漂亮!
元代丘处机建立的全真教派 道观,但是感觉很一般,路 过就看看吧。
武汉市内的寺庙很多,道观 的话,印象中就这一家。门 票是10元,坐公交在大东门 下车就可以了!
离着武昌火车站很近,也就 两站路左右,离着黄鹤楼也 就一两站路!
• 武汉市内唯一的道教宫观,距离武昌火车站、黄鹤楼都不远,如果有空可以去看看
不仅是一座道教修身养性、礼神朝真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处风景清幽、 建筑典雅的游览胜地。其历史悠久,风景清幽,山势峻美,福地洞天,就 连远在江西的庐山历史上也设有长春观的下院。相传古代,此地为湖汊, 因多松树而称之为“松岛”。楚地崇巫,甚有影响。故秦汉以后,此地有 “先农坛”、“神祗坛”、“太极宫”之称,即王侯祭祀天地、祖先之地。 据传道教始祖老子曾应弟子之邀赴庐阜“会五老”,到了江南鄂州即西转 而到湖港之乡、双峰山麓的长松岛。人们为了纪念他,附会说此松岛为长 松岛,建老子宫以示纪念。南宋的朱熹在他的《鄂州社稷坛记》中真实地 记载了这块风水宝地:“城东黄鹄山,废营地一区。东西十丈,南北倍差, 按政和五礼画为四坛”。元初时,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号长春子, 创道教十方丛林制度多次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封赏,掌管天下道教。于是 丘处机便派弟子至荆湖之地的武汉创办道教丛林,弟子为纪其事,在松岛 修建长春观,祭奉长春真人。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为长春真人圣诞,长春观 要举行隆重盛大的丘祖会,武汉民俗称之为“迎春会”,也称“燕九节”。
• 本来也应该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还是全国重点道教宫 观。不过好像全国很多地方道教宫观搞得都不如佛教寺庙, 这里的人气相比归元寺也差了很多。
• 长春观离黄鹤楼不远,坐地铁到武昌火车站步行约15分钟可 至。长春观是门下弟子纪念祖师丘处机而命名的,但始建于 秦汉。去的时候香客不多。
中国十大知名道观之武汉长春观

中国十大知名道观之武汉长春观长春观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导致其影响不断扩大,历史上有名的道教人物都与其有关,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本期就让小编带来大家去领略一下中国道观大全中武汉长春观的独特魅力,感受他的人文情怀和历史厚重感吧!一、武汉长春观的简介长春观,中国着名的道教场所之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该地区现存的唯一此类建筑,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道观坐落在武汉市内双峰山南侧,传说道教的祖师老子曾经在这里停留,早在公元前3世纪这里就开始有道教建筑出现。
元朝时,全真派着名的代表人物丘处机来到这里修炼和传教,使它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因为丘处机被称为长春真人,所以道观就称为长春观。
自建立以来,长春观的影响就不断扩大,在明朝和清朝又继续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它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太清殿、三皇殿等,布局紧凑,规模宏大。
在观内建筑七真殿旁边,有一处功德祠,墙壁上镶嵌着一幅天文全景图,是着名道士立理安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对研究古代天文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现在,长春观不仅是当地的道教活动中心,还是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每年有许多游人和信徒前来朝拜。
二、武汉长春观的历史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蛇山)中部,是我国道教着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
称“江南一大福地”.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北宋期间,双峰山建有元庆观,嗣承江西阁皂符箓金丹教义,布施于鄂州,为天师道扬,元初在此建长春观。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和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曾进行维修和重建,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战火。
同治二年(1863年),龙门派十六代传人何合春自武当山来此,发愿重修长春观。
他得到官员和士绅的赞助,募得款项,仿明代建筑模式,以斗拱铆榫纯木结构重修三皇殿、紫微殿、玉皇阁、来成楼及殿后登山石级,使殿堂焕然一新,“庙貌森严,回复旧观。
话说武汉双峰山上长春观

话说武汉双峰山上长春观1883年地图上的长春观长春观位于蛇山尾部大东门外双峰山南坡,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
称“江南一大福地”。
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2015年,长春观。
田联申摄元初时,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号长春子,创道教十方丛林制度多次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封赏,掌管天下道教。
于是丘处机便派弟子至荆湖之地的武昌创办道教丛林,弟子为纪其事,在松岛修建长春观,祭奉长春真人。
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为长春真人圣诞,长春观要举行隆重盛大的丘祖会,武汉民俗称之为“迎春会”,也称“燕九节”。
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龙门宗的创始人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
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
始称长春观。
长春观历史悠久,道学渊源,风景清幽,建筑典雅,被武汉市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仅是一座道教修身养性、礼神朝真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处游览胜地。
江西庐山历史上还设有长春观的下院。
长春观在明世宗年间就“仙真代出,为湖北丛林特著,屋宇间,道友万数,香火辉煌”。
观内珍藏之全套明版《正统道藏》,解放前是全国唯一四部之一。
著名的音韵学者钱大昕,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来长春观查阅《道藏》,在来成楼写下《三洞旋华序》。
这时长春观被誉为“江楚名区,道子云集之处,黄冠皈依之所”。
同治四年(1865 年)在北京白云观主持传戒的张耕云大律师,应长春观监院于本贤、金教法之邀,不远千里来观开坛说戒。
1952年天门县龙镇出家的 22 代龙门正宗传戒律师高嗣授与监院侯永德携手开坛说戒,度弟子454人。
黎元洪赠匾“大愿圆满”萧耀南赠匾“道岸同登”。
长春观处武昌要冲,观宇建筑遭兵燹又屡次重建。
清末太平军与清军曾三次争夺武昌城,长春观为其大帅指挥部,又因太平军信基督教,视佛、道二教为异端,逐毁长春观、宝通寺。
清王朝在湖北督办军务的钦差大臣官文的七律诗《观焚》乃绝好之见证:古观焚如岁月迁,问谁火里种青莲。
长春观历史及简介

长春观历史及简介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hú)山(蛇山)中部,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
称“江南一大福地”。
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丘处机道号“长春子”命名。
历史沿革北宋期间,双峰山建有元庆观,嗣承江西阁皂符箓金丹教义,布施于鄂州,为天师道扬,元初在此建长春观。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和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曾进行维修和重建,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战火。
同治二年(1863年),龙门派十六代传人何合春自武当山来此,发愿重修长春观。
他得到官员和士绅的赞助,募得款项,仿明代建筑模式,以斗拱铆榫纯木结构重修三皇殿“紫微殿”“玉皇阁”来成楼及殿后登山石级,使殿堂焕然一新,“庙貌森严,回复旧观。
”民国14年(1925年)侯永德任监院期间,得到督军萧耀南士族项竹坪的损资而修藏经阁。
1926年北伐战争中,北伐军叶挺独立团驻扎在长春观,这里成为前线指挥所。
藏经阁“来成楼”三皇殿均遭炮弹击损,后由省主席夏斗寅出资恢复原貌。
1931年,侯永德道长又谋得夏斗寅的支持损资,对道观进行大规模的修缮,长春观建筑群格局终于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对原在黄鹤楼旧址的吕祖阁拆迁,遂由政府拔款,将吕祖阁的神像等迁入长春观,并对长春观进行维修。
“文化大革命”中,长春观受到冲击,神像被捣毁,宗教活动被迫停止。
1982年政府拔款,重修长春观殿宇,重塑神像,1984年宗教活动得以恢复并对外开放。
该观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龙门宗的创始人丘处机(公元1148年-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
始称“长春观”。
长春观历史悠久,道学渊源,被武汉市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仅是一座道教修身养性、礼神朝真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处风景清幽、建筑典雅的游览胜地。
其历史悠久,风景清幽,山势峻美,福地洞天,就连远在江西的庐山历史上也设有长春观的下院。
安阳长春观简介

安阳长春观简介
安阳长春观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道教圣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善应镇南海路1号,距离安阳市大约25公里。
它不仅是我国北方的重要道教圣地之一,而且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而闻名。
安阳长春观的自然风光秀丽,四季各有特色,包括春天的百花、夏日的瀑布、秋天的枫菊和冬季的雪景,被誉为“春看百花夏观瀑,秋赏枫菊冬望雪”的美誉。
景区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包括朝觐区、仙人谷、南山、北山和石羊谷等。
植被覆盖率高,达到了80%,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体验。
此外,景区还设有玉皇殿、玉泉井、道观戏楼、原始人洞穴等著名的景点,以及宗教朝觐区和后山景区,后者包括爱情旅游线路、亲子游和家庭游景观带等设施。
安阳长春观不仅是一个宗教信仰、养生度假和休闲娱乐的综合旅游景区,也是一个集烧香祈福、登山玩水于一体的好地方。
在这里,游客可以在导游的带领下登上108阶长台阶,体验道教文化的深刻内涵。
同时,景区内的玉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有益,被称为“圣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安阳长春观曾在历史上非常繁荣,尤其是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烟霞的大师在此主持,他的博学多才和对百姓的帮助使他深受爱戴,被视为神明。
他还擅长医学、天文和农业等多方面知识,为当地人民解决了许多问题。
安阳长春观也因此成为了道教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了众多的高道在此讲经论道。
目前,安阳长春观已经对外开放,并在2014年5月1日开始对游客免费开放,成为了一个适合全家出行的旅游目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长春观建筑特色
安阳长春观位于安阳县善应镇西约1公里处的白玉山腰上,周围环境风光秀丽,山青如黛,水流卧波,潺潺溪流,依依杨柳,一派美丽的自然风光。
长春观红墙绿瓦、亭台楼阁就掩映于苍松翠柏当中,点缀于三山环抱之间,给人一种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建筑美感。
长春观愿景呈现
打造一处拥有环形景观路线、九进院落景观框架,零距离接触道文化,体验人与自然的道教圣地。
长春观的建筑思想
长春观在其布局、体量、结构上除十分鲜明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思想、建筑格局和建筑方法,同时也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太上老君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见《道德经》)。
“道”为宇宙万物之根本,而人则应当效法大而无垠的宇宙自然。
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讲得更加明确:“天与地法,上下相应:天有子,地亦有子;天有午,地亦有午;天有坎,地亦有坎;天有离,地亦有离,其相应若此矣。
是故丑未者,寅之后宫也。
申者属卯,侯王之婿也。
”经中将天地与人事相互对应的“天人对应”思想,是长春观建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也是长春观建筑的重要特点。
《云笈七签·二十八治》云:“谨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申时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
“治”是五斗米道政教合一的管理机构,也是早期道教祭神之场所,它的建制便是按照天象方位之原则而设立的。
长春观便本着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的思想,顺乎“自然”之规律来建造。
长春观根据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即天南地北,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的布局,使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都设在中轴线上。
两边则根据日东月西,坎离对称的原则,设置配殿供奉诸神。
这种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尊者居中”的等级思想。
对称的建筑也表现了追求平稳、持重和静穆的审美情趣。
在大的丛林,道众住房多在宫观之东部。
按照阴阳五行思想,东方作青龙,
为木,属阳,正符合道士修炼达到“纯阳”,返还于“道”的目的。
西跨院则为配殿,或是作为云游道众和香客们的临时客房。
大多数宫观的建筑格局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
道教认为这种格局对应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
大的宫观由数进四合院、三合院纵向铺开,层层院落依次递进,形成鳞次栉比的发展势态。
道教认为这样可以聚四方之气,迎四方之神,也便于区分神的等级。
一些大宫观山门前建有影壁和棂星门,道教认为影壁可以藏风聚气,还有避邪的功能;棂星门是道士们观星望气,迎候神仙之处。
又有说法,棂星门为宋人祭祀灵星之坛。
长春观建于山中,故其大门称为“山门”。
山门多为三个门洞,这样既符合对称的格局,又寓示进山门,过了三界(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才称得为真正出家道士。
道教建筑的规制
长春观的建筑规制为三个部分,道家文化展示区、长春观修炼区、长春观塔林区。
从牌楼到第五进建筑区域为长春观道家文化展示区,第五进至第九进建筑区域为长春观修炼区。
总体布局气势恢宏,错落有致,景色优美。
道文化展示区,由雕饰精美、叠砌考究的影壁,三门四柱七楼式牌楼,直径三米,全国最大的风水球以及一至五层仿古建筑组成。
其中影壁诉说着古朴、牌楼绽放着大气、风水球点缀着灵气,仿古建筑上演着文化,给长春观装饰了很多奇幻有神秘的色彩。
修炼区为五至九进的建筑群;第五进建筑为山门:由主门楼和两座侧楼及城墙组成,主楼面阔五间,四面出廊,屋顶为带斗拱的重檐四角歇山顶棚,侧楼为重檐四角歇顶的双层建筑,面阔为三间;第六进至第九进为主体建筑群,整个区域呈现太师椅的形状,依次为戏楼、灵官殿、观音殿和玉皇殿。
该区域已经开始动工建设,主体工程到年底即可完工。
塔林区在这里与另外两山上的古亭起到了一个平衡长春观风水的作用。
长春观建筑结构
长春观的建筑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即以木架为骨干,墙壁用砖砌,用瓦盖屋顶,而墙壁隔扇仅作为内外间隔之用,不负屋顶重量。
这种木架结构是在柱顶架梁,再于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亡一层梁上立脊瓜柱,搭成一个木构架。
在两组构架之间,用枋横向连接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再装檩,这些
檩除排列承托屋面重量的椽子外,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
殿式建筑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用以承托梁头、枵头和支撑出檐的重量,出檐越远,斗拱的层数也越多。
斗拱除负重外尚有装饰作用,同时斗拱层数的多少也是衡量建筑等级的标准之一。
大多数殿式殿堂用斗拱建歇山重檐屋顶。
屋檐伸出深远,且向上举折,加上鸱吻、脊饰,形成优美而多变的曲线,使本来沉重的大屋顶变得透逸典雅。
尤其是在直立厚重的墙壁和殿宇下宽阔的月台,或是崇台的衬托下,使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庄重和稳定;形成了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
安阳长春观最终的营造目标是一朝步入花卷,一日梦回千年,体检道教文化,感受奇幻又神秘的道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