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诗词名句增加文学底蕴

合集下载

引用古诗名句,让语言更灵动

引用古诗名句,让语言更灵动

引用古诗名句,让语言更灵动1. 引言1.1 引用古诗名句,让语言更灵动的重要性在写文章时,引用古诗名句可以让语言更加灵动,这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古诗名句的优美词藻和深刻内涵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引用古诗名句可以提升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字更加优雅和生动。

古诗名句是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之作,在文章中嵌入这些经典之句,不仅可以展现出作者的文学修养,也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增添情感共鸣。

古诗名句不仅具有修辞功能,还能够丰富文章的意境和表达效果。

通过引用古诗名句,作者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古诗名句所包含的许多情感和情绪也可以通过文章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悟。

古诗名句还常常具有象征意义,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和深度,让文章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使用古诗名句时,需要注意保持文学气息与整体风格的一致。

合理灵活地运用古诗名句,可以让文章更加流畅自然,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引用古诗名句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不要破坏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

引用古诗名句让语言更灵动,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1.2 古诗名句在文章中的运用古诗名句在文章中的运用,是为了增加文学气息,丰富文章表达,使语言更加灵动。

古诗名句凝练精美,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产生共鸣和共情,增加文学品味和阅读乐趣。

在文章中适当引用古诗名句,可以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使文字更加生动和富有韵味。

古诗名句常常蕴含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古诗名句的修辞功能也非常强大,可以通过对比、排比、隐喻等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诗名句的象征意义也是其在文章中运用的重要价值之一。

通过引用古诗名句,作者可以借用名句所代表的意象和符号,来突显文章的主题和意境,使之更加丰富和深刻。

在使用古诗名句时也需要注意注重整体语言风格的统一,避免造成画蛇添足、破坏文章的整体氛围。

化诗入文——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化诗入文——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用诗句写景,境界优美
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患得 患失后,深谙自己的心跳。是“荣辱不惊,看庭 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潇 洒,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坚强。用旁观的 眼神,才能揣度出事物的美丑并不因为自己的情 思而偏移,才能顿悟:自己的心态才是最准确的 一面镜子。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霄”中收获一份乐观,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 缘身在最高层”中品读一份自信;用旁观的眼神, 就成了哲人心中的一缕情思,成为后人仰望的一 种超凡的高度!
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秾烈。“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 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 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 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 楚动人,也很美。
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这种表 达过于直白,会让人感觉有些幼稚。
第二个层次是诗句后面有一定阐 述(或解说)。
如:
①“生命就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 心’ 的无奈与感伤。” ②“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如: ①美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亮丽,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润万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 满皇都的烟柳,牵来了一片撩起闲绪的朦胧。可是那 飘逸的太白,为我拉来了九天的银河,三千尺的飞流? 把我带到那爱晴柔的树阴下,静看满塘接天莲叶、映 日荷花的,可是潇洒的杨万里?更让我醉心啊,乘上 落霞,与孤鹜齐飞;泛舟秋水,共长天一色。

化用诗句的好处和表达效果

化用诗句的好处和表达效果

化用诗句的好处和表达效果化用诗句的好处和表达效果化用古诗词,对于写作具有很大的好处和表达效果,具体如下:1.凝练语言古诗词中的语言,经过数百年甚至千年的沉淀,早已凝练成为了一种优美的艺术。

化用这些语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智慧和世界观,也可以让我们的文笔更加凝练、雄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简短而又有力,富有感染力。

我们可以将其化用于现代写作,以此凝练出与古人不同的文学艺术风格。

2.提升文化底蕴熟读古诗词,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让我们在写作时更加灵活运用语言,达到丰富作品内涵、拓宽思维视野的效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话,灵动而又婉转,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人生百态、情感纷扰。

运用古诗词中的语言,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底蕴,还可以让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3.增强写作效果古诗词中,有很多写景、抒情的优美语言,可以运用于写作,让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话,通过明亮、温暖的语言描绘出了春江的美丽景色,让人们感到心旷神怡。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运用这样的语言,增强作品的描述效果。

4.传承文化化用古诗词,可以传承中华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句话,充满典雅和优美,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写作中化用古诗词,除了提升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外,更是一种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

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这些优美的语言,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化用诗句的好处和表达效果

化用诗句的好处和表达效果

化用诗句的好处和表达效果化用诗句是指在写作中引用古诗词中的某些句子或词语,以达到表达的效果。

化用诗句的好处和表达效果是多方面的,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1. 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化用诗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更具有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气息,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2. 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化用诗句可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古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古诗词,可以让文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感染。

3.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化用诗句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动性。

古诗词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古诗词,可以让文章更具有表现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意思。

4. 增强文章的语言美感化用诗句可以增强文章的语言美感,使文章更具有美感和韵律感。

古诗词是语言美学的代表,其中蕴含着优美的语言和韵律感。

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古诗词,可以让文章更具有语言美感,让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吸引。

5. 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化用诗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使文章更具有思想性和深度。

古诗词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古诗词,可以让文章更具有思想深度,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

6. 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力化用诗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力,使文章更具有情感性和感染力。

古诗词是情感表达的艺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感受。

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古诗词,可以让文章更具有情感表达力,让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感染。

7. 增强文章的文学价值化用诗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价值,使文章更具有文学性和价值。

古诗词是文学艺术的珍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古诗词,可以让文章更具有文学价值,让读者更容易欣赏文章的文学之美。

善引诗词厚底蕴

善引诗词厚底蕴

善引诗词厚底蕴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是语言的精华,词采的宝库,它对于文章创作有着非凡而绝妙的效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文采。

要有好的文采,在文中引用古典诗词是一种便捷的手段。

善写文章的人,常在自己的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古典诗词来表情达意,使文章词采华美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作文在语言运用上有明显的突破,精美丰富的语言成了新亮点,其中用诗词增添文采展示底蕴的手法较普遍。

下面这些精美语段就是从中挑出的“宝贝”,请认真欣赏吧!一、由诗词引出叙事1、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然而,夕阳下互相搀扶的老夫老妻却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

2、他厌弃官场的腐朽,“举世混浊我独醒”的他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行,在“众鸟高飞尽”的敬亭山“举杯邀明月”……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她用四射的才情吟诵着秋的壮阔,畅谈着秋的蕴籍,谱写着一曲激荡澎湃的秋的颂歌。

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自唐古拉山脉,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浇灌出华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淡淡的月光中,听喜鹊喳喳,品夜半蝉鸣,心中总是溢满喜悦和幸福。

6、从小,我就向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我的梦中小屋就在大草原上。

7、走进桃花源后,诗人最为兴奋。

晨光中,他漫步桃林,看到含苞待放、娇颜尽展的桃花,赞叹道:“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

”月夜时,他顺着小溪而行,望着蜿蜒的小溪,听着潺潺的水声,不禁吟诵起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借诗词抒发情感1、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回于“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的绮丽风光,穿梭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廊,或许这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丽景象,或许还有人愿再作一次“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妙论。

化诗入文——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 副本分析

化诗入文——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 副本分析

东风破 方文山 词
•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 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 忍苛责我
•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 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 错过
•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 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 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作细浪,乌蒙当作泥丸,战火硝烟的背景中,闲庭散步似 的迈过无数如铁的漫漫雄关,所有的艰险与挫折,只是你 枝干的寒雪,抒写你风采和超凡的智慧。挺立绝壁之巅, 你给后人留下永不可企及的高度,使整整一个民族,和着 东方红的旋律,高吟“待到山花烂熳时,他在丛中笑。” 笑出的是坦荡的梅魂。
时光的凸透镜不断改变着时代的焦距,而我们正站
于是在你自己连衣食都成问题时,高呼“独使至尊
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在屋顶茅草被席卷时,高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你瘦小 的躯壳里藏着一季大唐的芬芳,一腔博大的爱意,那是永 恒的梅之神韵呵!
梅魂 你站在悬崖百丈冰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因为这样的气魄,所以艰难的长征中,你把五岭当
2、生命就是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 心”的无奈感伤。生命
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生命就 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坚韧顽强。
3、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 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 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 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 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的追求。
•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 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人情感的物象。

高考作文如何妙借古诗文出彩

高考作文如何妙借古诗文出彩

』-_‘。

‘。

’。

‘‘I_-_--._--___●●___-●‘●‘●高考作文如何妙借古诗文“出彩"口刘波妙用古诗文可以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一)化用或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

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之功。

如200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以“忙”为话题,一考生化用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拟出标题“忙兮忙兮奈若何”。

用冷静、严肃的笔触批判了现代都市文明带来的浮躁的“忙”。

发出了对这些缺乏人文关怀的“忙碌”无可奈何的感叹,结尾扣题,使文章在严肃的思考之余又产生诗意的美感。

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

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

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g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开头意蕴深刻,诗意灵动。

文章收尾处引用古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01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

01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

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就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使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的厚度。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讲讲如何在文章语段中使用诗词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

一般可以围绕话题,发散思维,搜寻相关的诗词,排比成文。

比如下面关于“生命”主题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诗人的诗句对“生命”作了解释: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直接引用诗词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这四位诗人的形象,而排比成文更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跃然纸上”。

再比如作文《望月》中的一个片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对诗句的引用和评价淋漓尽致地将作者对诗词的分析鉴赏和感悟能力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那轮万古的明月高悬在我们的上空,使我们遥想百年、千年之前古人的梦想,使文章有了深刻的文化思考。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用诗词增添文学底蕴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我国古代诗歌薪火相传,前人给后人影响,后人运用变化,又造出许许多多美好的句子来,正如宋代朱熹所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这种模仿创造,就是化用。

比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化用了屈原《国殇》中的“子魂魄兮为鬼雄”;李煜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了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毛泽东亦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前人诗句一经其点化,往往境界顿然开阔,与原意趣旨大不相同。

比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一唱雄鸡天下白”就是化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但李诗抒写的是个人忧怀,毛泽东的词句表现的则是全国人民迎接光明的欣喜之情,其境界超拔得多。

2009年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其中“明年春色倍还人”语出唐朝诗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杜诗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温家宝巧妙化用,给人们带来了融融的暖意和春天的气息。

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化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底蕴,用诗词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意境、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笔者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常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夯实文化底蕴,提升精神境界,加强古诗名句的积累与梳理,学以致用,适当、巧妙地将所积累的古诗名句运用于作文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佳作层出不穷。

举例如下:
而我读你,读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大千世界,深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时间观念,从此我再也不会“凄凄惨惨戚戚”地埋怨光阴一去不复返,而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前,挖掘柳暗花
明的那一个村。

尽管病树在前头,但我坚信周围万木春。

当然我也有感到失落的时候,因为你的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足以让我“暂凭杯酒长精神”。

我的前途一路都有阳光,正如你所说的“一江春水流,万点黄花坠”,老骥尚有日行千里的壮志,而我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就更应该拥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那一股豪情。

(学生习作《读你》)
闻着书页上的墨香,默默的读着那一排排的文字,品味着其中的情节,为书里的人物命运而欢乐或悲伤,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慨叹,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高歌,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发几声叹惜。

这些不就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吗?每当这时,相信你会由衷的感觉到,读书是一种特殊的情趣,让人体味到一种超然的享受。

(学生习作《读书就是生活》)走过了芳草碧如丝、杨柳依依的早春三月,走过了芙蓉低低蔓立、香樟笑风的仲夏六月;走过了满山枫叶红、菊花瘦黄的孟秋九月,却走不过蒹葭苍苍、小雪纷飞的寒冬十二月。

那里,你曾在水一方浅唱一曲采菱歌;那里,你曾在水之湄纱裙飘飘泛涟漪;那里,你曾在水之沚用胭脂染红了黄昏……
忘不了,你回眸的一笑,在深冬的蒹葭下,请让我为你谱写一曲白若蒹葭的恋歌……(学生习作《课文中的爱情》)
成功往往在下一个转角,只要你坚持;幸福总是在暴风雨过后,只要你相信。

就像在困难中会遇到转折一样,我们也有权利相信:柳暗花明,终有一村。

(学生习作《柳暗花明》)
诗化语言的积累取之于生活这一“活水”。

只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还是能找到很多作文素材。

课内古诗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诗歌鉴赏常识的积累,有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

注重对古诗本身及古诗所蕴涵的文化背景的积累,注重对古代圣贤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定能使学生受益多多。

“人心各异,如同其面”,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小世界,对于生活的感悟也是不同的。

只有在生活中多准备些“锦囊”,博采众长,重视积累,才能活学活用,在作文中才能厚积薄发。

当然,在作文中化用古诗名句,前提条件是符合文章思想感情的抒写,我们反对纯粹为了语言出彩和增强文化底蕴而不加选择地胡乱“化用”。

让我们先来欣赏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间的两段。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绿色,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

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丝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原文是从历史、文学、自然、人类无不因“多彩而精彩”四个层次展开论证的,这里选的是中间两个层次。

屈指一数,四段文字,一共用了七处引用,而用引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且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不仅让人呼吸到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而且为文章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

五.引在结尾。

诚信,又回来了……不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燕子,希望你不再离去,永远留在这个温暖如春的世界!
雨的语言是丰富的。

它可以是漫卷诗书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绵绵春夜;它可以是点点离人泪,倾诉在韦庄孤寂的夜晚;它可以是映照玉壶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龄送别友人的挥手之间;它可以是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绿在崔颢寻寻觅觅的乡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