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静帝宇文阐为什么禅位给杨坚?

合集下载

中国封建王朝亡国之君的十部退位诏书汇编评析.

中国封建王朝亡国之君的十部退位诏书汇编评析.

中国封建王朝亡国之君的十部退位诏书汇编评析本文区别于“十大”之类,整个中国历史上除十六国之外,通过皇帝退位改朝换代,并由官方正史可查的退位诏书,谨见这十份。

之所以在此归纳总结,是因为这是在世袭制社会中,一个特殊存在的禅让制度。

集中存在于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个较长的大分裂时期以及改时期前前后后的时间内。

在权臣当朝,皇室暗弱的年代,处于弱势的君王不得已把皇位禅让给大臣。

一般禅让诏书应有三份,第一份是由皇帝在禅位前首发退位诏书,自责罪过,宣布退位,然后在禅让大典上由主持仪式的大臣拟定一份禅让宝册(就是祷告祭文、史称奉册、或宝书等),而且是必须的一个程序。

新的皇帝登基后,再下一道诏书,宣布登基,内容不过是冠冕堂皇的自谦,然后册封百官,大赦天下一类。

本贴所归纳的退位诏书就是第一份旧朝皇帝的退位诏书。

本人通过各朝皇帝本纪,基本确立了这些诏书。

特归结于此,稍作汇编评析,与诸君共阅。

瑟瑟古风一册青,秋冬更替两太平。

百般复读百言叹,万里惆怅万里宁。

1、东汉禅位与曹魏退位诏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

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

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

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无穷。

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曹丕袭承王位。

至十月,在华歆等大臣的谋划之下,东汉献帝刘协禅位于曹丕,东汉亡国,立国196年。

曹丕迁都洛阳,改元黄初,国号魏。

这是自秦朝以来有史可查的第一部亡国天子退位诏书,但不在陈寿《三国志》原文,而是在袁宏汉记载之中,被裴松之注引。

这篇文章大赞命在曹魏,以追崇尧典为名将皇位禅让与曹丕。

2、曹魏禅位于西晋退位诏曰:“咨尔晋王:我皇祖有虞氏诞膺灵运,受终于陶唐,亦以命于有夏。

惟三后陟配于天,而咸用光敷圣德。

自兹厥后,天又辑大命于汉。

隋朝第一个皇帝是谁

隋朝第一个皇帝是谁

隋朝第一个皇帝是谁隋朝共存在了三十九年,隋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谁?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隋朝第一个皇帝杨坚简介,供大家阅读!隋朝第一个皇帝杨坚简介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杨坚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

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

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隋朝第一个皇帝杨坚物生平早年经历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

死后追赠太保,谥号桓。

不过据陈寅恪的考证,杨坚家族可能是山东寒族,其弘农杨氏的身份应出于伪托;而所谓杨元寿留镇武川亦是宇文泰为笼络部下感情而虚构之事。

日本学者布目潮沨则认为杨坚家族并非汉族。

天和三年(568年)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

他有“身在帝王边,如同伴虎眠”之感。

齐王宇文宪曾对武帝宇文邕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本来宇文邕对杨坚早存疑心,听宇文宪说后,疑心更重。

但是否立即剪除杨坚还犹豫不定,于是便问计于钱伯下大夫来和,来和也说杨坚不凡,但暗中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便谎称:"杨坚这人是可靠的,如果皇上让他做,带兵攻打陈国,那就没有攻不下的城防。

"为杨坚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北周皇帝宇文邕和杨坚是什么关系历史上宇文邕怎么死的

北周皇帝宇文邕和杨坚是什么关系历史上宇文邕怎么死的

北周皇帝宇文邕和杨坚是什么关系历史上宇文邕怎么死的宇文邕字祢罗突,为南北朝时期北周的的第三位皇帝北周武帝。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史上第二位统一了严重分裂的中国的皇帝。

乍看之下这二人似乎并无关系,然而值得说道的是,杨坚的隋朝可以说得上是从宇文邕,宇文家的手里来的。

那么为什么杨坚可以继承北周后的江山呢?宇文邕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死的?宇文邕和杨坚是什么关系杨坚本身是北周的大将军,执掌军权;杨坚的女儿又是北周的皇后,杨坚相当于北周皇帝的岳丈。

当时杨坚老婆独孤氏听说北周的皇帝要杀死她女儿,遂劝杨坚起兵,杨坚本身就有大志,遂起兵。

当初的宇文邕在位期间政治廉明,生活节俭,并且能征善战。

然而天妒英才,时年三十五的宇文邕却撒手人寰。

三十六岁正值壮年,想必若是宇文邕没有死的话,后来的历史将会是又一番的样子,而杨坚也未必会建立隋朝。

然而宇文邕却死了,而宇文邕死后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也就是北周宣帝。

然而北周宣帝继位之后荒淫无道,完全没有继承自己父亲的政治天分。

北周的大权终于渐渐地倾斜到了杨坚的手中,皇帝年幼,外戚做大;尽管朝中有些大臣不满,然而终抵不过杨坚手中的势力,再加上杨坚的女儿又是皇太后权力渐渐膨胀的杨坚终于逼迫宇文阐禅位于他。

而如果当初的宇文邕没有英年早逝,或许杨坚未必能建立隋朝;然而即便宇文邕没有在当时去世,宇文邕荒淫无道的儿子也未必能守住北周的这份基业。

杨坚篡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前2位皇帝都是早逝,第3位皇帝年幼,皇太后是杨坚的女儿又没什么权谋,北周大权旁落,杨坚把持朝政。

杨坚篡位前,用计将北周五位镇守全国的亲王骗回长安,一举杀害,扫平篡位最大障碍,然后又评定北周老臣子尉迟迥等的军事变动,最终坐稳皇位了。

(夏天)。

隋文帝杨坚怎么当上皇帝的

隋文帝杨坚怎么当上皇帝的

隋文帝杨坚怎么当上皇帝的杨坚,汉族,弘农郡华阴人,是隋王朝的开辟者,那么杨坚怎么当上皇帝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杨坚怎么当上皇帝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杨坚怎么当上皇帝的杨坚是汉族人,姓普六茹,弘农郡华阴人氏,杨坚是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也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即隋文帝。

北周政权的开国元勋乃是杨坚之父杨忠,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其中的一个,建功无数,是国家的顶梁柱,封号随国公,杨坚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学习如何做官,后来父亲死了之后,杨坚便继承了父亲杨忠的爵位,后来又娶了独孤信的女儿为妻,于是杨坚又多了一个坚固的政治后盾,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杨坚不但是上层强而有力的军事统帅,而且还是皇亲国戚,所以在政治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二十多年之后,杨坚已经成为了骠骑大将军,成功的坐上了大兴郡公的位置,北周宣帝因病驾崩之后,当时还很年幼的静帝便继位了,杨坚看静帝还很年幼,于是便勾结官臣伪了道诏书,计谋得逞之后,杨坚任辅政大臣,独霸朝政,总揽军政大权,后来又铲除了北周宗室里实力极强的“五王”,又镇压了尉迟迥和司马消难等人的兵变,在581年二月,北周静帝被迫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登基后定国号为大隋,即隋文帝。

杨坚登基以来,在军事上攻灭了陈国,并把分裂已久的中国统一了起来,被世人尊称为圣人可汗,在政治上先是开创了选官制度,发展了经济文化,为中国的盛世做了很大的贡献。

隋文帝杨坚儿子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位儿子,分别是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

杨勇是隋文帝和文献皇后所生的长子,北周政权健在时,杨勇担任大将军等职位。

后来,杨坚推翻了北周政权,登基为帝后,便封杨勇为皇太子。

不久之后,隋文帝越来越不喜欢杨勇的行事作风。

当时,杨广屡立战功,深得文献皇后的喜爱。

在文献皇后和杨素的谏言下,隋文帝废掉杨勇太子身份,改立杨广为太子。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逝,杨广即位后,立马假传隋文帝遗诏,将杨勇杀害。

隋炀帝杨广帝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

【北周皇帝】静帝阐宇文阐

【北周皇帝】静帝阐宇文阐

静帝阐宇文阐宇文阐(573-581),皇后为司马令姬。

大象元年(579)宣帝禅位给宇文阐,史称静帝。

581年,宇文阐被杨坚杀害。

第一章宇文阐生平一、生平北周静帝宇文阐(573年-581年),原名宇文衍,南北朝时期北周末代皇帝(第五代,579年—581年在位),鲜卑族人,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孙子、北周宣帝宇文赟的长子。

母亲是朱满月。

579年,受宣帝内禅即位,时年7岁,当时刘昉,郑译决定以杨坚为辅政大臣(后李德林提议下成为大丞相)。

大象三年(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

至此北周灭亡,隋朝建立。

杨坚封宇文阐为介国公,食邑一万户,车服礼乐仍按周朝天子的旧制,上书皇帝不称为表,皇帝回复不称诏。

虽有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未能实行。

开皇元年五月壬申,宇文阐去世,时年九岁,谥为静皇帝,葬在恭陵。

二、后妃及子女司马令姬相关整本阅读/ebook/9ff2590043323968011c9233.html第二章有关宇文阐的史料记载一、宣帝崩二年夏五月乙未,宣帝寝疾,诏帝入宿于露门学。

己酉,宣帝崩。

帝入居天台,废正阳宫。

大赦天下,停洛阳宫作。

庚戌,上天元上皇太后尊号为太皇太后。

天元圣皇太后李氏为太帝太后,天元大皇后杨氏为皇太后,天大皇后朱氏为帝太后。

其天中大皇后陈氏、天右大皇后元氏、天左大皇后尉迟氏并出俗为尼。

柱国、汉王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上柱国、扬州总管、随国公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柱国、秦王贽为上柱国。

帝居谅闇,百官总己以听于左大丞相。

壬子,以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相州总管。

罢入市税钱。

六月戊午,以柱国许国公宇文善、神武公窦毅、修武公侯莫陈琼、大安公阎庆并为上柱国。

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来朝。

庚申,复行佛、道二教。

旧沙门、道士精诚自守者,简令入道。

二、各项措施辛酉,以柱国杞国公椿、燕国公于实、郜国公贺拔伏恩并为上柱国。

甲子,相州总管尉迟迥举兵不受代。

诏发关中兵,即以孝宽为行军元帅,率军讨之。

沁水之战考释

沁水之战考释

一场战争的成败往往决定一个王朝的更替,沁水之战便是如此。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杨坚专权,相州总管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联络青州总管等北周地方势力举兵发难,攻城略地。

杨坚任命徐州总管韦孝宽为元帅,率兵讨伐尉迟迥。

尉迟迥之子尉迟惇带兵10万进驻武德,在沁水东岸布阵20余里,与韦孝宽进行决战。

尉迟惇大败,韦孝宽乘胜追击,在相州邺城打败了尉迟迥,平定了叛乱。

沁水之战决定了北周小皇帝亡国的命运,为杨坚建立隋朝铺平了道路。

沁水之战的历史背景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战争频繁,各种力量相互牵制,基本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沁水之战就发生在北周时期。

北周又称后周、宇文周。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

历5帝,共24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其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自称周公。

次年初,宇文氏废西魏恭帝建国,国号周,建都于长安,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权力实则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

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宇文护,亲掌朝政。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

沁水之战考释阴皇甫小够韩长松王永红韦孝宽进军路线图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其子宇文赟即位,史称周宣帝。

宇文赟即位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其子7岁的宇文阐继承皇位,史称周静帝。

由于周静帝宇文阐年幼,外戚、左丞相杨坚掌握了朝政大权。

沁水之战的诱因由于周静帝即位时年幼,杨坚在郑泽和刘昉的帮助下,以外戚、左丞相身份控制了北周的朝政。

与此同时,杨坚为稳固其权力,防备北周宗室生变夺权,消除潜在威胁,便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辞,诏赵王、陈王、越王、代王、滕王五王(北周宗室五王)入朝,将北周宗室五王调入京都长安加以控制。

慕容、拓跋、宇文——鲜卑族的三国演义

慕容、拓跋、宇文——鲜卑族的三国演义

慕容、拓跋、宇文——鲜卑族的三国演义秦汉时期,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分为匈奴和东胡两大支。

汉初,匈奴盛极一时,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遂分为两部。

居住在乌桓山的称为乌桓,而居住在鲜卑山的便是鲜卑,二者均受匈奴奴役。

公元91年,窦宪在金微山大破北匈奴,从此北匈奴西遁,南匈奴内附,北匈奴开始了始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

广袤的大草原在匈奴之后成了乌桓和鲜卑的天下,公元207年,曹操北灭乌桓,鲜卑一统今日的蒙古大草原。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人刘聪攻陷洛阳、掳走怀帝,史称“永嘉之乱”,此后晋室衣冠南渡,北方成了五胡十六国相互征伐的战场。

衣冠南渡鲜卑族就是在这个时期登上了逐鹿中原的历史舞台。

•第一个是慕容氏。

曹魏初年,鲜卑慕容部在首领莫护跋率领下迁居辽西,因从司马懿灭公孙渊有功,被朝廷拜为率义王,开始在棘城(今辽宁朝阳)之北建城,因此慕容氏在鲜卑族中第一个入主中原。

十六国时期,慕容氏共建立了五个国家——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和西燕。

公元337年,慕容皝称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这便是前燕。

前燕后来前燕被前秦苻坚所灭,而前秦南征东晋失败后,苻坚被杀,慕容垂建立后燕,慕容泓建立西燕。

随后后燕灭西燕,统一慕容氏。

后燕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崛起,建立北魏,北魏首先将后燕拦腰截为两段,南为南燕,北称北燕。

最终北燕被北魏所灭,南燕被刘裕所灭。

至此慕容氏的燕国全部被灭。

•第二个是拓跋氏。

鲜卑拓跋部起源于大兴安岭北段。

公元386年,拓跋珪趁苻坚在淝水之战战败,秦国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后改称魏王。

公元397年,拓跋珪击败后燕,并将后燕拦腰截断,从此南为南燕,北称北燕。

北魏崛起公元398年六月,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公元408年,太武帝拓跋焘即位,拓跋焘雄才大略,曾13次北征柔然,使柔然臣服。

公元427年,拓跋焘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胡夏统万城。

公元431年,拓跋焘灭胡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

历史趣谈杨坚和宇文邕的关系是什么?揭秘杨坚代周立隋

历史趣谈杨坚和宇文邕的关系是什么?揭秘杨坚代周立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杨坚和宇文邕的关系是什么?揭秘杨坚代周立隋导语: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

周宣帝昏狂暴虐,诛杀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举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

周宣帝昏狂暴虐,诛杀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举朝为此不安。

次年,宣帝传位于子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号所居为“天台”。

580年,宣帝病卒,时静帝还幼,大臣郑译、刘等遂引杨坚入宫辅政,由他总揽朝政。

杨坚原籍为弘农华阴,父杨忠为北周的开国功臣,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被封为“随国公”。

后杨坚袭父爵,并将长女嫁周宣帝为后,地位显赫。

宣帝死后,杨坚自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

由于杨坚当政引起部分朝廷贵族不满,群起叛乱。

这些乱事很快就为杨坚所平,接着他又诛杀周室诸王,率兵平定尉迟迥、王谦和司马消难的叛乱。

公元581年,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是为隋文帝,改元开皇,国号大隋。

杨坚代周杨坚本身是北周的大将军,执掌军权;杨坚的女儿又是北周的皇后,杨坚相当于北周皇帝的岳丈当时杨坚老婆独孤氏听说北周的皇帝要杀死她女儿,遂劝杨坚起兵,杨坚本身就有大志,遂起兵。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

公元560年—578年在位。

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摆脱鲜卑旧俗。

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

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公元575年,宇文邕大举进攻北齐,并于一年半后灭北齐。

公元578年,宇文邕率军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北周静帝宇文阐为什么禅位给杨坚?
北周静帝宇文阐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孙子、北周宣帝宇文赟的长子。

579 年,受宣帝内禅即位,时年7 岁,由隋国公、外祖父丞相杨坚辅政。

大象三年(581 年)禅让帝位于丞相杨坚,杨坚登基。

至此北周灭亡,隋朝建立。

北周静帝宇文阐为什么禅位?
北周边界被揉冉人侵犯,官员们眼见宇文阐年纪幼小无力主理国事,于是请求杨坚登基称王,杨坚为人忠义正直,当场回绝了官员们的要求,独孤氏却劝说杨坚接受推选。

杨坚逼不得已,同意称帝。

南北朝末期,各族经过多年的融合,北方虽然还是胡人政权,但实权已被汉人掌握,杨坚即是代表。

汉人世族也支持汉人重夺政权,当北周的宇文皇帝死掉时,只剩下孤儿寡母,杨坚就顺势夺权,并借北周余威灭掉南陈,重新统一。

宇文阐刚刚上朝不久,杨坚来到朝上接受官员们的推选,宇文阐母亲得知自己的儿子被杨坚推翻,悲痛中回到房中悬梁自尽,独孤氏当场救下了宇文阐母亲,表示要与宇文阐母亲结为亲戚,以后宇文阐母亲必须称独孤氏为母后。

中国通史上是这样说的公元581 年,北周相国杨坚“迫使”自己的外孙,9 岁的周静帝退位,自立为帝。

改国号为隋。

(他的女儿杨丽华是宣帝的皇后,宣帝死后杨坚辅政。

纵览军政大权!)
终上所述,周静帝退位让其外公杨坚,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也是杨坚“半”一手策
划的。

之所以说“半”一手策划,因为上天也给了他称帝的机会,一切太按照他想要的
步骤而来了。

宇文阐与杨坚是什么关系?
北周静帝宇文阐的生母为天大皇后朱满月,并非杨坚女儿杨丽华,而杨丽华只剩下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