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专题复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五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整合——隋唐时期-1

隋朝的灭亡:
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国富民穷,不惜民力,最终引 发大规模起义。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1.关陇集团与唐朝的建立:
所谓关陇大族,指的是自北 魏以来在北方特别是关陇地区建 立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集 团。关陇大族兴起于魏晋之际。 当南北朝政局混乱、战争频起, 大家族起落兴废无常之时,关陇 大族凭借其政治、经济上的优势, 支撑着西魏、北周政权的局面。 其势力之庞大,一直延续到隋唐 时期。
唐太宗
——《资治通鉴》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贞观遗风
劝农桑,薄赋敛、息干 经济
戈、省力役
知人善任,打击保守门 政治
阀世族,
武则天
• 建立的周朝 • 中国历史上唯一
的女皇帝
重视科举,首创殿试, 文化
大开志科。
军事 击败突厥,管理西域
无字碑
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统治期间, 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 有“贞观遗风”的美誉
二、隋唐的政治制度 (二)地方行政制度:
节度使的形成: 唐玄宗为了巩固边防,在边境设置 “藩镇”,长官为“节度使”。掌管 一个地区的军政(自募军队)、民政 (任免官吏)、财政(控制税:
藩镇割据
①概括: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40余个,他们 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1.关陇集团与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接受其所 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 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统一全国。
一、隋唐时期政权的更迭 (二)唐朝的兴亡: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专题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专题复习【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的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
起于581年,止于960年。
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繁荣与开放是其时代特征。
课文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中外交往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况。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耕继续发展,新出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漑工具筒车,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唐三彩;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频繁,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
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外交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气,使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知识梳理】一、政治方面(一)朝代更迭1.隋朝:(1)隋文帝: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2)隋炀帝: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唐朝:(1)唐高祖: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唐高宗:略(4)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后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5)唐玄宗:武则天的孙子,在他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因此时年号“开元”,故称“开元盛世”。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4.1-短暂的隋朝1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一节短暂的隋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统一的原因、意义。
2.掌握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
3.掌握隋朝的灭亡和灭亡的原因。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和重要项目的建设,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分析学习隋朝的灭亡,使学生认识:隋朝的残暴统治被隋末农民战争一举推翻,充分感受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对隋朝统一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已孕育着统一的条件和因素,隋的统一就是客观条件和统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以此来培养学生联系、发展地看待历史的能力。
2.分析隋朝各项建设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认识隋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之上的,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本质的能力。
3.指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
3.隋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1.隋朝统一的原因。
2.国力强大的隋朝,为何短期而亡。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地图:世界地图和隋朝疆域图。
3.一些运河的图片或电视片《话说运河》。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2.演示法:用投影仪演示运河路线;用地图演示隋朝的重要建设项目;用一些运河的图片或电视片《话说运河》的片段演示运河在今天所起的作用。
3.联系比较法:把隋朝与秦朝联系,比较它们之间在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上的相同点和短期而亡的原因。
4.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隋朝统一的原因、统一的作用和开凿运河的原因及作用、隋短期而亡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内容线索较单一,围绕隋朝的三个问题(隋朝的建立统一、建设和灭亡)展开。
在教学中不以讲解法为主而应多开展双边活动。
断代史复习纲要-隋朝

断代史复习纲要·隋朝【隋朝概述】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
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正式推行科举制,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
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
军事上完善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
【大事记】建国:外戚杨坚掌握北周朝政。
580年杨坚矫诏以外戚身份辅政。
581年,杨坚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定都大兴城(西安)。
统一全国:587年废除西梁。
次年发动灭陈战争。
隋文帝命杨广等人攻陈。
589年,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
590年,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
开皇之治:政治方面,隋文帝统一后,一方面躬行俭朴,一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
躬行节俭,使人民的负担得以减轻。
隋文帝还整饬吏治,宽简刑法。
经济方面,沿袭北魏的均田制。
同时隋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
隋朝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
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
工程建设方面,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开凿广通渠。
学术文化方面,隋文帝广求图书。
他鉴于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得三万余卷。
为了招揽人才,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军事方面,隋文帝派兵攻打突厥,后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促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
皇位斗争:604年,杨广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
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隋文帝。
隋文帝大怒,传大臣柳述、元岩拟诏,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
杨广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
不久文帝驾崩,杨广继位。
大业盛世:隋炀帝在位前期营建东京洛阳,开凿京杭大运河,修驰道筑长城,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隋朝版图。
然而由于隋炀帝过于急功好利,这些举措相反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破坏。
609年,隋炀帝在焉支山召开了一场“万国博览会”,会上吐屯设向献地数千里,隋炀帝大悦,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专题5 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2021届中考历史复习必背知识清单与真题演练

2021届中考历史必背知识清单及真题演练专题五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第一部分必背知识清单一、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四、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高考历史旧人教一轮复习隋唐(3):隋唐制度的革新

旧人教一轮复习隋唐(3):隋唐制度的革新一、隋唐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1)性质:隋唐的中央官制;(2)形成确立:隋文帝确立;(3)完善发展:唐太宗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职权;(4)职权划分(5)运行机制:“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6)基本特点:通过“分权达到集权”的目的;① 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制约,各司其政 ; ② 相权一分为三,权力分散,长官品级较低 ; (7)历史作用① 三省六部制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 ② 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③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调整了秦汉以来的皇权与相权之争 ;④ 是秦汉以来三公九卿制不断发展的结果,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 ⑤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封建政治制度日益成熟 。
2、科举制度(1)性 质 :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选官制度 ; (2)产生背景① 魏晋南北朝 :门阀士族势力强盛,推行九品中正制选官 ;② 南朝末年 :士族势力衰弱,庶族地主渐兴,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点拨 :从根本上讲,科举制的兴起,是封建经济发展和地主阶级中士族、庶族力量对比变化的反映。
(3)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4)科举评价※点拨:1、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2、科举制度的演化二、隋唐的经济制度1、租庸调制(1)主要概况①性质:隋唐赋役制度;②实施基础:均田制;③起源:北魏租调制(租:田租,纳谷物;调:户税,纳布(帛));2、隋唐租庸调制3、均田制(1)起源:北魏;3、两税法(1)推行原因※点拨:两税法的实施,适应了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2)基本概况(3)历史作用①统一了税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②以资产和田亩征税,改变了战国以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和进步;③“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④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4)面临的问题①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并且更加严重;②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稼到农民身上,两税之外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重。
2023中考历史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生版)

专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2022版课标要求(紧扣课标找准方向)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二.本专题复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隋文帝、隋炀帝、隋朝的统一;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灭亡;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武则天与“贞观遗风”,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唐盛唐气象的表现(经济、社会风气、唐诗)。
3、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三.本专题知识建构(提纲挈领构建体系)四.本专题重点考向(把握重点冲刺满分)1、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曲辕犁、筒车、唐三彩、文成公主、唐诗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4、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五.本专题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素养提升)【历史解释】本阶段时间界限为581年到907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政治上: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此后隋唐两朝的政权较为稳定,科举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
唐前朝出现了盛世现象,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五代十国相继割据,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
经济上: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文化上: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
隋唐五代复习题选择题题库

隋唐五代复习题选择题题库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隋朝、唐朝和五代十国。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复习这个时期的知识,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选择题题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对隋唐五代的了解。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的年份是:A. 581年B. 589年C. 618年D. 626年2. 隋朝统一全国的最后一战是:A. 陈胜起义B. 青龙之战C. 隋炀帝北伐D. 秦王李世民的平定叛乱3. 隋朝统一全国的最大贡献是:A. 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B. 实行科举制度C. 建造了大运河D. 推行佛教二、唐朝的开创和繁荣4.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5. 唐朝的安史之乱发生在哪个时期:A. 唐太宗时期B. 唐高宗时期C. 唐中宗时期D. 唐玄宗时期6.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哪个时期实行的:A. 唐太宗时期B. 唐高宗时期C. 唐中宗时期D. 唐玄宗时期三、五代十国的分裂和混乱7. 五代指的是:A. 五个朝代B. 五个国家C. 五个王朝D. 五个时期8. 五代十国时期,哪个国家的统治者是女性:A. 后梁B. 后唐C. 后晋D. 后蜀9. 五代十国时期,哪个国家的统治者是外族:A. 后梁B. 后唐C. 后晋D. 后蜀四、隋唐五代的文化成就10. 隋朝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A. 科举制度的推行B. 大运河的修建C. 佛教的传播D. 乐府诗的盛行11. 唐朝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A. 科举制度的推行B. 大运河的修建C. 佛教的传播D. 诗词的繁荣12.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A. 科举制度的推行B. 大运河的修建C. 佛教的传播D. 诗词的繁荣以上是一些关于隋唐五代的复习题,通过做题可以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对这个时期的了解。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多查阅相关的资料,加深对隋唐五代的认识和理解。
祝大家复习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历史专题复习
【知识概述】
本专题内容主要涉及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科举制的创立,隋朝科技与文化成就等基本史实。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西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西晋之后,中国第三次实现大规模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后世影响深远,关注大运河申遗成功热点,都是考试的重点,多以图片或材料分析题出现,复习时更应重视。
【目标要求】
1.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把握“短暂而繁荣”的特点。
2.知道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通过大运河的申遗,领会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3.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认识科举制的作用及影响。
4.通过赵州桥的学习,了解隋朝的科技发展。
【复习线索】
隋朝的历史较短,我们复习时需要抓住的几个点是: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赵州桥等,逐一梳理,形成整体框架。
【复习指导】
1.总体概括法。
本专题内容概括为“一二五”:一朝繁盛(隋朝)、二个皇帝(隋文帝、隋炀帝)、五件大事(隋朝建立、隋朝统一、大运河开凿、科举制创立、建造赵州桥)。
2.要点记忆法。
关于大运河的概况,可以通过要点进行记忆。
三点,抓住中点、南北端点,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热点联系法。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结合这一热点,理解大运河申遗的现实意义。
【知识网络】
1.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3)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4)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隋的灭亡:隋炀帝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存在37年。
2.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盛世局面: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3.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考试正式诞生。
(3)意义: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5.隋朝的科技文化
(1)赵州桥: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是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建造类似的桥要早700多年。
(2)画家展子虔:隋朝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山水卷轴画。
【难点讲解】
1.分析诗歌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评价。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惹得民不聊生,起义军掀起推翻隋朝统治的浪潮。
隋炀帝为炫耀自己开凿大运河便利交通的丰功伟绩,带上百官妃嫔乘船出游,结果奢华的旅程还没有结束,自己就死在途中。
此诗应该是在批评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诗句理解: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隋朝就是让大运河给弄的灭亡的但是从大运河开通至今,南北沟通还都要靠它。
如果没有当年隋炀帝三下江都南巡最终导致灭国的事情,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劳和大禹治水的相比也不差。
这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是客观公允的,自隋以后,每年数十、百万石的漕粮和江淮物资经过邗沟运达关中。
邗沟成为一条重要经济与军事命脉。
隋朝大运河对古对今都关系重大。
2.隋文帝和隋炀帝对科举制作出哪些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历史感悟】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暴政导致灭亡,政策制定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
3.大运河的开通,一方面增加了劳动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而另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我国东部的黄金水道,造福于世世代代的人民,至今很多河段仍然在发挥作用。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取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国家,科举制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政府任职,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