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末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部分:第1章《史前时期》,第2章《夏商周》,第3章《春秋战国》;2. 中国近代史部分:第4章《秦汉》,第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第6章《隋唐》;3. 中国现代史部分:第7章《宋元》,第8章《明清》。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脉络;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分期及其主要特征;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区别;2.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历史现象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历史地图、时间轴、图片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2. 课件展示:按章节顺序,详细讲解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知识梳理;3. 例题讲解:针对各章节难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时间轴、历史地图等;2. 板书布局:清晰、简洁,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分期及其特征;(2)列举三个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并说明原因;(3)分析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影响。

2. 答案:(1)分期及特征见教材;(2)示例:秦始皇、诸葛亮、岳飞等,原因可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阐述;(3)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国家制度先进、军队强大、统一意识强烈等;影响:结束战国纷争,实现国家统一,为后世奠定基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知识点梳理
1.1 时代背景
- 新石器时代
- 商代
- 西周
-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1.2 重要历史事件
- 夏朝的建立
- 商朝的建立
- 周朝的建立
- 春秋战国的分裂和统一
- 秦朝的统一
- 汉朝的建立
- 三国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重点知识详解
2.1 春秋战国时期
2.1.1 各国的兴衰
- 齐国: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官僚制度逐渐崛起,经济繁荣。

- 晋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官僚制度日益崛起,分封制逐渐消失。

- 楚国: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经济上颇为繁荣。

2.1.2 远征战争
-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打败曹操,在文化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秦彝之战:晋国崛起,离开封建制管理,实行官僚主义。

南北分裂加速。

2.2 秦汉时期
2.2.1 秦朝的统一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实行郡县制,破除分封制度。

2.2.2 汉朝的建立
- 依托盘庚、太公钓鱼等传说,选汉高祖为天命之人,建立汉朝。

- 实行官僚制度,东汉时期逐渐形成封建王朝。

三、复重点
1. 时代背景的梳理及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兴衰、重要远征战争、孙刘曹三英等历史人物的了解。

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建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度的了解,以及光武中兴、董卓之乱等历史事件的掌握。

四、参考资料
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2.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人类社会的发展
- 人类起源
- 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
- 中华民族的起源
- 三皇五帝及其时代
- 夏、商、西周时期
第三章: 周朝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 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 春秋时期的战争与变革
- 战国时期的群雄割据
第四章: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
- 秦朝的兴起与战争
- 秦始皇统一六国
- 秦始皇的皇度和改革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农业的发展与变革
- 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六章: 交通与文化的发展
- 马车、船只和邮政的发展
- 文化的兴起与传播
- 交通与文化的联系与影响
第七章: 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
- 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
- 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第八章: 总结与复
- 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回顾- 重要历史术语的概念回顾
- 解答一些复中的问题
该文档是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的完整版,内容包括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周朝与春秋战国时期的
政治变革、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交
通与文化的发展、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等章节。

通过这份复习资料,学生们可以回顾和巩固他们在七年级上册学习的历史知识点,并解
答一些复习中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1.1 人类的起源与迁移1.1.1 人类的起源在这个小节中,我们将学习到人类起源的相关知识。

通过考古学的发展,人类起源的谜团逐渐被揭开。

我们将探索地球上最早的人类生活地点和化石证据。

通过了解人类祖先居住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

1.1.2 石器时代的部落与迁移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到石器时代的部落与迁移。

石器的发明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我们将了解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和种植等。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到人类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2.1 河套地区的聚落这一单元将带领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我们将深入研究黄河流域的河套地区聚落,探究早期农耕文明的兴起。

我们将了解到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聚落的形成和特点。

2.2 埃及文明的发展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到古埃及文明的发展。

埃及是古代世界最繁荣强大的文明之一,它的发展与尼罗河的水文情况密切相关。

我们将深入了解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特点。

2.3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代世界最早的城邦文明之一。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我们将深入了解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农业发展和科技成就等方面。

3.1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阶段。

我们将了解到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化成就等。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流派的发展。

3.2 秦始皇与汉武帝这一节课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位伟大的帝王。

我们将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以及兵马俑的发现。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如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科技成就等。

3.3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是世界上最为灿烂辉煌的之一。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部编(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期末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二 古代思想领域的发展

部编(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期末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二 古代思想领域的发展
(3)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有哪两方面?
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或保护措施不到位)。
【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 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 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并要求组员 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择优刊登在校报上。
(2)都江堰的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
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理念:顺应自然(地理),因势利导。
建筑工程:郑国渠、灵渠。(答出其中之一即可)
【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 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 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 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 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
新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期末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二 古代思想领域的发展
古 代 思 想 领 域 的 发 展
古 代 思 想 领 域 的 发 展
古 代 思 想 领 域 的 发 展
1.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失败不
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
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指的是秦朝的“焚书坑儒”
材料一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材料二 武帝即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从政治和经济上进
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汉度武,帝已时成期为的封“建统罢治黜者百的家迫,切需 要。……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独想尊、儒仁术义”思想及君臣伦理观念,又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末总复习课件(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末总复习课件(共35张PPT)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 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 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秦朝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对 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作用:对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 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姓富裕, 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 治”。(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 在西汉。)
民族大融合
1.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 氐、羌),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 日益缩小。
2.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 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对外关系
西汉时期: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前138年)
七年级上历史总复习(二)
复习向导
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 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 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 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 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
经济方面



原始的农耕生活 灿烂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 秦朝在经济上的统一 “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三国经济的发展 江南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目录
CONTENTS
单元概述知识点梳理重点与难点解析习题与答案复习建议
单元概述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01
02
04
03
知识点梳理
发现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年代
约170万年
主要特征:已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北京市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发现地点
约70-20万年
距今年代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生活
主要特征
发现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半坡原始居民
主要特征: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蔬菜等,饲养动物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主要特征: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发现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
01
02
03
04
05
06
炎帝和黄帝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炎帝:发明了农耕器具,教民种植五谷、蔬菜,被称为“神农氏”
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被称为“轩辕氏”
尧、舜、禹
传说中的古代圣君,通过禅让制传承权力
尧:选拔贤能的舜作为继承人,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以孝顺和贤能著称,继承尧的帝位后,推行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政策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建立了夏朝
复习建议
总结词:巩固基础
详细描述: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等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制作知识卡片、背诵重点知识点等方式来巩固基础。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通过多做习题,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同时注意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排除法、比较法等。在练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错题和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

2023年--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2023年--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背景: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天子式微,诸侯势大,相互争霸
材料二: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凡战者,民之所恶也。能使民乐战 者,王(wàn,指统治天下)。 ——《商君书》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变法中“使民乐战”的措施,并分析这一 措施产生的影响。
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士地 影响:使得秦国人民积极的参军作战,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国家对外战 争的实力。
平城 洛阳
人物: 目的: 内容:
影响:
中华民族的先贤英明果敢地变法图强,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 个霸主。 ——《中国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管仲改革的时代背景。
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①改穿汉服②关于在朝堂上说汉语③迁都洛阳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 从上述改革中,你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启示:改革促进社会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持续对外开放;深入同他国交流, 国家经济才能进一步腾飞。(言之有理皆可)
经济 发展
生产力 发展
材料四
图 A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
图B五铢钱
图C汉代讲经图
(4)请你为材料四中图片所示内容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
主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图D霍去病墓
社会变革时期1——春秋战国
商鞅变法
社会变革时期2——三 国两晋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战国)
人物:商鞅
目的:以求富国强兵 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郡县制 B、礼乐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封建亲戚: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 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国家 以藩屏周:让这些国家作为藩篱拱卫 周朝
“封建亲戚,以藩[fān]屏周”反映了西周 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行省制
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 指的是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期末总复 习课件
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 年)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 年)是第一个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 是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复习向导
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 措施)
1、春秋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采取的措施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4、西汉时期:文景之治 5、汉武帝的大一统 6、孝文帝改革
巩固练习
Hale Waihona Puke 春秋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争霸采取的措施
★齐桓公的措施:①善于用人(任用管仲 为相);②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④以“尊王 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⑤齐国盛产鱼 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C.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 法都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
D.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没有他就没有秦 国的变法和强大
“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 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 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 ,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 内容的是
A.说汉语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思想、军事、外交方面)
孝文帝改革
背景、措施、作用 背景:北方民族融合成趋势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
的统治。(由平城迁到洛阳)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
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 汉族的礼法。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的是
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 C.禹传子,家天下 D.启打败有扈氏
人类最初并没有自私心理,自私观念是随 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禹传子,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 )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禅让制仍在继续
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 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1)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2)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建立县制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
A.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 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
B.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 能很可能难以施展
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返回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
确立时期。)
内容与影响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内容、意义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
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
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 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
作业
自己总结我们本学期所学的所有战争(共 ??次战争,要求将战争名称、时间、交 战双方、结果、影响、特点都以表格形式 写出)
谢谢!
4、秦朝中央集权制
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 政、军事、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5、秦朝的郡县制
秦朝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 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 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三、改革与措施
返回
二、政治制度
禅让制 世袭制 西周分封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 秦朝的郡县制
1、禅让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 领的制度。
1.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
2.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 该制度的是禹。
2、世袭制
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 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 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开始了。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 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 庄王做了中原霸主(问鼎中原)。
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
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威望:通过“尊王攘夷”或战争树立威望。
争霸战争的影响 ①消极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积极影响: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
文景之治
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 贫困;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 的负担;②提倡节俭;③重视“以德化 民”。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 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 期称为“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 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西汉。)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 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
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 发展状况)
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 战和、少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 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
政治方面
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 二、政治制度 三、改革与措施
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
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