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
隋唐历史总结

隋唐历史总结隋唐历史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隋朝和唐朝两个时期。
隋朝建立于公元581年,结束于公元618年。
唐朝建立于公元618年,结束于公元907年。
这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对隋唐历史进行总结。
隋朝是由隋文帝杨坚所建立的。
隋文帝统一了北方各国,建立起了短暂但强大的隋朝。
隋朝的最重要成就是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减少了地方豪强势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加强了国家的治理和军事实力。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继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大工程建设。
例如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运河——大运河,加强了北方和南方的交通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然而,隋朝的统治并不长久,因为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和贪婪暴虐,引发了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抵抗。
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覆灭。
隋朝的统治结束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期,直到唐朝的建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之一,称为“盛唐”。
唐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国家的治理和民生福祉。
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和行政管理。
他还推行了科举制度,大大提升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效率。
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张,对外开展了一系列战争,使中国的影响力达到了最高点。
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国力充实。
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人墨客,如杜甫、白居易、李白等,他们的诗词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
唐朝还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高峰时期,佛教文化对于唐朝社会的发展和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然而,唐朝的统治并不是一帆风顺。
唐朝后期,国内发生了一系列动乱和农民起义,如安史之乱等。
这些动乱严重削弱了唐朝的实力和影响力。
另外,在唐朝后期,唐朝王朝逐渐衰落,政治腐败和贪污现象严重,导致国家治理失控。
最终,唐朝于公元907年灭亡,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
总的来说,隋唐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共18张PPT)

思考二: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 探究(1)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 来评论大运河的开通太简单化了。 (2)好: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 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大运河成为我国东部的 黄金水道,造福了后世的人民,至今很多河段仍然在发挥作用。 坏: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 重的徭役负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扩大了 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 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 的发展
④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 选拔官吏 的主要制度,一直维 持了约1 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暴政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营建工程
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信息
统 一
时间 方式 都城 时间 意义
581年 外戚夺权(外戚 杨坚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
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长安 589年,隋文帝灭掉 陈朝 ,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隋朝经济的发展 (1)措施: 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 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 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 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700 多千米的大运河呢? 原来,我们 的祖先充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 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 建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隋朝历史简介(一)

隋朝历史简介(一)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大隋共传位三代天子: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大隋世宗恭皇帝杨侑、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
大隋疆域之辽阔宏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朝代,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
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
历代之盛,极于此矣。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也是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之一。
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于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长安为都,后来又新建大兴城为京师、以洛阳为陪都,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
589年,挥戈南下,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统一中国。
传说·故事《隋书· 高祖本纪》载: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神光满室。
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
”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
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周太祖见而叹曰:“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
帝尝遣善相者赵昭视之,昭诡对曰:“不过作柱国耳。
”既而阴谓高祖曰:“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
善记鄙言。
”武帝即位,迁左小宫伯。
出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
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
隋朝历史简介

隋朝历史简介隋朝历史简介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最终亡国。
隋朝(公元581—618年)共统治中国三十八年,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但是却引导了一个强大的盛世。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隋朝历史简介,希望对你有用!隋朝的历史简介隋朝(581年—618年)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将帝位禅让于杨坚,建立隋朝定都西安,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炀帝好大喜功开凿京杭大运河过度消耗民力,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大力推行科举制度,触动士族既得利益,引发贵族叛乱;对外战争失利,给叛乱贵族可乘之机。
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政治上,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后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
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开皇之治。
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频繁。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
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杨坚建立了隋朝,统一中国,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定都长安(大兴城),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
关于隋朝历史简介

关于隋朝历史简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享国38年。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隋朝历史,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隋朝历史简介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并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2-5] 以洛阳皇宫紫微城为正宫, [6] 大兴城为陪都。
[7] 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业盛世”。
[8-10] 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
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
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
[8]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
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
军事上继续推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中国文化与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国号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杨坚世袭爵位,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
由于皇室姓杨,又称杨隋,尊称大隋。
历史大隋开国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自称“天元皇帝”,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其中就有杨坚长女杨丽华。
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
大象二年(580)北周宣帝死后,身为关陇门阀之首的杨坚联合刘昉、郑译矫诏以外戚身份辅政。
大定元年(581)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定都大兴城(今西安),北周覆亡。
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

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一、隋朝(581-618)1.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了全国,创立了隋朝。
他还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将南北朝时期的诸侯割据统一起来。
2. 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加强了中央集权。
然而,他的暴政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社会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3. 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在之后的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此外,隋朝还建立了州县制度和均田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二、唐朝(618-907)1.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君主。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府兵制、均田制、和田制等,这些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国家的繁荣。
2. 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设立国子监、加强科举制度等,这些政策大大推动了国家的文化繁荣。
唐玄宗还推崇儒家思想,推行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被后人称为“开元盛世”。
3.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千余年。
唐朝还建立了州县制度和均田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此外,唐朝还建立了长安城,使得长安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交通中心。
4. 唐朝的经济繁荣唐朝时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的联系。
此外,唐朝还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的经济蓬勃发展。
5. 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人物,包括杜甫、李白、王维等。
唐代的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唐朝的科技进步唐朝是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发明包括了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瓷器制作技术等。
此外,唐代还推行了农田水利、养蚕、制盐、炼铁等农业和工业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隋朝中国历史上统一南北的第一个王朝

隋朝中国历史上统一南北的第一个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南北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与统一南北的意义深远。
本文将从隋朝的建立背景、统一南北的重要性以及隋朝统一南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隋朝的建立背景隋朝的建立与南北朝时期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密切相关。
南北朝时期,中国被分为北朝和南朝两个政权,国家处于长期的战乱和割据状态。
到了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时期,他积极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恢复了秦汉时期的统一格局。
隋文帝杨坚发起许多战争,不断扩大政权势力,最终于581年统一北方,建立隋朝。
二、统一南北的重要性1.结束了南北朝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南北朝时期,长期的战乱割据导致国家分裂,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乱局面,使中国恢复了统一的格局。
2.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隋朝统一南北后,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文帝杨坚实行了均田制,平息了农民起义,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的恢复。
隋朝还修建了众多的水利工程,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业产量。
3.促进了社会各地的交流与发展:南北朝时期,由于分裂割据,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长期隔绝,各地发展不平衡。
隋朝的统一南北打破了这种局面,各地的交流与发展得以促进。
经济和文化交流使得南方地区的繁荣更好地传导到北方,全国各地在经济、技术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隋朝统一南北的影响1.为后来的唐朝奠定了基础:隋朝统一南北的成功为后来的唐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和经济改革奠定了唐朝统一和繁荣的基础,成为唐朝统治的先导。
2.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隋朝的统一南北使得社会稳定,百姓不再受战乱影响,安居乐业。
隋朝的农田整顿和水利建设使得农业得到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3.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隋朝统一南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唐五代和十国顺口溜

隋唐五代和十国顺口溜一、隋唐五代和十国简介1. 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581年至618年。
•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分为隋文帝、隋炀帝和隋恭帝三个时期。
•隋朝的最大贡献是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2.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618年至907年。
•唐朝由唐高祖李渊建立,分为贞观、开元、盛唐和中晚唐四个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开元盛世”。
3. 五代•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存在于公元907年至960年。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
•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之一。
4. 十国•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存在于公元907年至979年。
•十国指的是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楚、前蜀、后吴、吴越、闽国、南汉十个政权。
•十国时期是五代后期,中国政权分裂进一步加剧的时期。
二、隋唐五代和十国的政治制度1. 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中央政权对地方有相对较大的控制力。
•隋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隋朝还推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人才。
2.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相对更加宽松。
•唐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官僚体系。
•唐朝的科举制度比隋朝更加健全,选拔了大量人才。
3. 五代的政治制度•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制度相对混乱。
•五代政权多采取分封制,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五代政权多为武将所掌握,军事因素较为突出。
4. 十国的政治制度•十国时期,政权分裂进一步加剧,政治制度多样。
•十国政权多为地方豪强所建立,地方势力较强。
•十国政权多以武力征服和割据形成,军事因素占主导。
三、隋唐五代和十国的经济发展1. 隋朝的经济发展•隋朝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隋朝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隋朝开展了一系列的冶铁、造纸等工业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隋朝短促覆亡:
• (1)物质财富丰富,政权得来容易,这使统治集团 迅速奢侈腐朽,最终导致隋朝短命而亡。 • (2)隋为继秦和西晋之后的第三个短命王朝。
第一节 杨隋代周和统一全国
(公元581-618年)
一、杨隋代周
(一)条件 1.文帝家世:(累世显贵、帝室姻亲)
①父:杨忠,北周开国功臣,“位至柱国,大司空,封 随国公”,忠死后,杨坚袭爵。 ②妻: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第七女,长女为 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第四女为八柱国之一李虎儿子李 昺妻子,即后来唐高祖李渊的母亲。 ③女:周宣帝宇文赟yun皇后。
• 《隋书·高祖纪》:“宣帝时刑政苛酷,群心崩 骇,莫有固志。至是,高祖大崇惠政,法令清简, 躬履节俭。天下悦之。”
• ⑵经济状况:
• 《隋书·食货志》卷二四:“时百姓承平日久, 虽数遭水旱,而户口岁增。诸州调物,每岁河南 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 夜不绝者数月。”
• ⑶社会秩序: • 《隋书·高祖纪下》:“内外职位,遐迩黎 人,家家自修,人人克念,使不轨执法,荡 然俱尽。” • 2.陈朝状况: • ⑴朝政废弛: • “(陈后主)宝衣玉食,穷奢极侈,淫声乐 饮,俾昼作夜。” • ⑵社会矛盾: • “(君臣上下)劫夺阎闾,资产俱竭,驱蹙 内外,劳役弗已。” • ——《隋书·崔仲方传》卷六十
• (四)统一意义
• “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 • ——《隋书· 高祖纪》 • “嗟乎!自昔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 周、齐。战争相寻,年将三百,故割疆土者非一所, 称帝王者非一人,书轨不同,生人涂炭。” • ——《隋书· 高祖纪》 • “使六合之中,观入晓日;八纮之内,若遇新晴。” ——《全唐文》卷171朱敬则《隋高祖论》
• (二)隋唐关系 • 1、统治集团:
• 关陇贵族统治集团内核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 2、国家制度:
• 许多方面一脉相承,二者有渊源和继承关系。 • 隋唐关系密切,我们在学习和研究隋唐史时,应 把隋唐视为一个整体,要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 究。
• 四、隋朝自身的发展特点
• 1、盛世开创之功:
• (1)隋完成统一大业;确立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 中央集权制度; • (2)从隋开始社会繁荣,隋积累大量物质财富,国 库最为充足,隋是历史上最富庶朝代之一。
• (六)改革府兵制:兵农合一
• 1.北魏、西周府兵制
• 职业兵,兵士入军籍,不属州县地方,家属随军编为 军户。实质上是一种战时军事制度。
• 2.隋代府兵制的改革 • 《隋书·高祖纪下》:“诏曰魏末丧乱,寓县瓜分,
役车岁动,未遑休息。兵士军人,权置坊府,南征 北伐,居无定处,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恒为流寓 之人,竟无乡里之号,肤甚愍之。凡是军人,可悉 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 式。”
• 隋朝历史
、历史地位、隋唐社会发展特 点、二个王朝关系、隋朝自身发展特点。 • 首节:杨隋代周和统一全国。 • 次节:文帝社会改革与开皇之治,以及隋亡隐 患。 • 三节: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过程、失败。
综论
——隋朝统一、历史地位、隋唐社会发展特点、 二个王朝关系、隋朝自身发展特点。
开皇元年,高颖制定新律:
死刑 流刑 徒刑 杖刑 绞、斩 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 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
笞刑
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开皇律》是在北魏、北齐旧律基础上修订, 原则是删繁就简,以轻代重,刑律简要。 《开皇律》对后世影响很大,基本上为唐、宋 及以各朝代所沿用。
• 二、统一全国 • (一)社会背景
• 1.经济发展要求:
• 自北魏实施均田制以来,北方经济得到不断恢复与发 展;南方经济在各族人民不断开发下,有很大提高, 已经赶上并渐趋超过了黄河流域。 • 南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南北经济的联 系与交流。
• 2.民族融合结果:
• 南北方民族间的大融合,是促成全国重新统一的重大 因素。(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南方的蛮、 傒、俚、僚族等,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 等方面,基本上与汉族趋于一致。)
⑴名称:吏、礼、兵、都官(刑部)、度支(户部)、
工。
⑵官员:六部长官:尚书,副长官:侍郎 ⑶职责:六曹分管官吏考核选拔、礼仪、军政、刑法、
户口钱谷、营建等方面政事。
(尚书长官一般虚设,左右仆射与六部尚书合 称“八座”,为显赫官职) 总结:隋朝设立的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形 式上继承了汉魏旧制,实际上总结了汉魏以来 的统治经验,发展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制度。
• 3.府兵制特点:(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 3、开创了三百多年的统一局面:
• 隋的建立标志着东晋十六国以来中国历史上空 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告一段落。隋唐大一统格 局,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 关陇集团--关系紧密胡汉/文武混合集团:
• 宇文泰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 其他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非独物质上 应处于同一利害之环境,及精神上亦必具同一渊源之 信仰,受同一文化之薰习。 •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
(二)地方治理 1.变革地方行政区划: ⑴隋初实行三级制: ——州、郡、县 《隋书·杨尚希传》:“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 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隋书·杨尚希传》:“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⑵改为二级制: ——州、县(炀帝时,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二级 制)
2.变革地方官吏任免:
⑴废除州县长官辟除本地人担任佐官的旧制。 ⑵吏部负责任免地方官吏,并负责考核其政绩。 ⑶州县佐官由外地人担任,任期三年不得连任。 《隋书·刘炫传》:“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 皆属考功。” 《隋书`百官志》:别置品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 最。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
• 3、阶级关系变动:
• 南北方门阀大族势力衰微,庶族地主崛起, 这种情形有利于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出现。
• 4、南北力量对比:
•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社会 经济的做法,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日 益壮大,远远超过南方的陈朝,打破了南北 均势。
• (二)隋陈对比
• 1.隋朝状况 • ⑴政治状况:
• (四)更定刑律
• 1.《开皇律》(12卷500条,成为《唐律》及后代法典基础)
• ⑴减轻刑罚 • 《隋书· 刑法志》:“(北朝)决狱定罪,罕依律 文„„车辐驺杖,夹指压踝huai,又立之烧犁耳上, 或使以臂贯烧„„(隋文帝)尽除苛残之法。” • 《隋书· 刑法志》:“蠲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轘huan裂 之法,其流徒之罪皆减从轻。” • 《尚书· 吕刑》孔颖达疏云:“近代反逆缘坐男子, 十五以已下,不应死者,皆宫之。大隋开皇之初, 始除男子宫刑。” • ⑵允许越级申诉直至御前 • ⑶规定死刑处罚要上报朝廷
• 2、政治地位:(手握重权,掌控朝政)
• ①北周宣帝时,官至大司马,“位望日隆”。 • ②北周静帝时,以大丞相身份辅政,都督内 外诸军事,控制北周军政大权,北周统治集 团中核心人物。
隋文帝
• (二)过程
• 1、平定地方势力:利用关中府兵,弭平三方叛乱,
即相州(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宇文泰外甥、郧州(湖 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静帝宇文衍妻父,益州(四川成 都)总管王谦父王雄,府兵初期十二大将军之一。
⑷法外用刑:文帝在朝堂杖杀官员。
《开皇律》与前代刑律相比宽缓清简,但本质仍 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工具.
(五)创立科举制
1.科举先声 • 废除九品中正制,按德才标准选拔官吏: • “开皇十八年(598年),令京官五品以上, 地方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有德)、清 平干济(有才)二科举人。” • 2.正式形成 • 炀帝时,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标志科 举制的建立。
• (三)历史意义
• 1、实现了统治集团的汉化转变:
• 杨隋代周在形式上是政权由关陇集团一个家族转到另 一家族手中,但其意义决不止于宫廷政变或者简单的 家族兴衰,实在于其内部组合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已由鲜卑贵族变为汉人贵 族。
• 2、奠定了汉化改革的政治基础:
• 杨隋代周实际上建立了以关陇汉人贵族为本位的新政 权。新政权以继承汉人传统政治文化为号召,打破以 武将为主体的北周政治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3.取得积极效果:
减省开支,提高行政效能,打击士族地主政治特权, 加强了央对地方的控制。
• (三)整顿吏治
• “高祖初有天下,励精思政,妙简良能,出 为牧宰。”
• ——《隋书·柳俭传》
• 1、息州刺史公孙景茂:法令清静,德化大行 • 2、岷州刺史辛公义:百姓呼为“慈母” • 3、德州刺史司马恭懿:隋文帝称为“天下模 范” • 大批循吏出现,表明文帝吏治政策的成功; 官吏善政大大有助于安定社会秩序,有利于 安定生产,发展经济。
3.阶级性质:(由内容所反映的阶级利益) ⑴ “十恶”条: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
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皆从严惩治, 绝不寛赦。 ⑵ “八议”条:凡在议亲、议故、议贤、议能、 议贵、议功、议勤、议宾等“八议”之科者,及七品已 上官吏,犯罪减一等。 ⑶以铜赎罪:九品已上官吏犯罪者。
(三)过程(588年10月~589年正月,历4个月)
1.开皇七年(587),灭掉后梁(都江陵),扫 除向江南进军障碍。 2.开皇八年(588),杨广领兵五十一万八千大 军,大举攻陈。 3.开皇九年(589),隋将韩擒虎、贺若弼分两 路攻陈建康,俘陈后主,灭陈。 4、其后,岭南在冼夫人的带领下归附隋朝。 至此,自东汉末年以来四百年间的分裂局面结 束了,全国复归于统一。
• 3.创立意义
• ⑴打破了门阀世族把持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 主开辟入仕途径,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 ⑵同时也有利于选拨人才,增强政治效率,有 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 • ⑶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 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历史进步。 • ⑷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自隋唐迄明清, 成为古代社会选拨人才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