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及答案
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中,右图人物排在第 82 位。下列关于这个历史人物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隋文帝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统治 20 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排列, 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始开凿大运河 ③灭亡陈朝
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7.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
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1
2.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存在 30 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
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繁荣
B.二世而亡
C.短暂而繁 荣 D.节俭盛行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NhomakorabeaA.长安
B.涿郡

七年级下(人教部编版)历史同步练习卷:1.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七年级下(人教部编版)历史同步练习卷:1.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

本卷共9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炀帝陵,是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

下列关于隋炀帝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①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②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③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④统治残暴酷虐,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2.下列属于隋朝的历史功绩的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②开创了科举制度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④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交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突出表现了大运河A.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B.巩固了隋朝的统治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促进了民族大交融【答案】C4.历史图片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①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达余杭②它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的交流③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水系④它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5.下面是某同学做的有关“隋朝大运河”的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答案】B6.隋炀帝统治时期的读书人若要实现做官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A.辛勤耕作B.作战立功C.经商致富D.参加科举考试[来源:学。

科。

网] 【答案】D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______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分封B.世袭C.科举D.禅让【答案】C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这是因为它①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有效地抑制了腐朽的士族势力②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能够通过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③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封建官员的文化素质④把选才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门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9.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A.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B.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力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D.结束分裂,统一全国3.《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

”由此可见,隋文帝( )A.崇尚节俭B.重视农业C.整顿吏治D.生活奢侈4.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

”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 )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5.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

这表明大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B.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 )A.禅让制B.世袭制C.察举制D.科举制7.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玄宗时期8.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治世局面。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某校四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袭扰B.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C.丙同学:宦官专权、外戚临朝D.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9.下列对隋朝特点的总结中,哪个观点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短暂而繁荣B.二世而亡C.经济繁荣D.崇尚节俭二、非选择题10.“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一、选择题1.“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战乱达三百年之久,至此□□□再造统一之局,并下开李唐的盛世”。

“□□□”处应是(A)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高祖D. 唐太宗2.有这样一个王朝:历经二世而亡,却繁荣一时,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个朝代是( A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3.隋朝虽然短暂,但在历史上却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里的“光彩”指的是( A )①统一全国②开凿大运河③创立科平制④民族关系融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假如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 )A.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C.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D.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5.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 C )A、乘汽车B、坐轿子C、乘船D、坐火车6.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

这种不论出身和门第,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最早出现在(C)A. 秦朝B. 西汉C. 隋朝D. 唐朝7.隋朝的建立者是( D )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8.“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

”这位皇帝应该是(B)A. 汉武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唐玄宗9.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B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10.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B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11.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D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 __。

2.隋的统一(1)时间:___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3)地位: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易混易错隋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

(×)提示: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

【问题思考】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什么?(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

(3)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__ __,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____。

3.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抵,南至。

4.长度及地位: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才能。

2.过程(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易混易错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

(×)提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不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而是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A. 581-618年B. 589-618年C. 581-600年D. 588-618年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④3.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这说明()A. 唐诗影响深远B. 科学制促进唐诗的繁荣C. 唐诗取材广泛D. 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4.唐朝诗人皮日休曾道:“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5.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的作用是()A.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 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C. 巩固了统治,使统治长治久安D. 加强了民族融合与交流6.《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1300多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是指()A. 监察制度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度D. 科举制7.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使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A. 隋文帝B. 唐高宗C. 宋太祖D. 元世祖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

诗中论及的大运河开通的重大意义在于()A. 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 南水北调C. 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D. 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9.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答案见后)一、单项选择题1.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不能体现出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 汉文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汉武帝2.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隋炀帝B. 隋文帝C. 晋惠帝D. 秦始皇3.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 余杭B. 长安C. 涿郡D. 江都4.考古学家发现,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这段材料意在说明隋朝()A. 政治清明B. 民族融合C. 经济发展D. 国富民强5. 小李家住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地点,那么他是()A.长安人B. 洛阳人C. 余杭人D. 涿郡人6. 隋朝后期,如果有一批牡丹从洛阳沿河运往余杭,需要依次经过()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C.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D.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7. 学习历史要正确认识史实和结论的关系,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 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运河的开通()①持否定态度②持肯定态度③评价客观公正④态度比较偏激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9. 观察右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10. 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A. 辛勤耕作B. 参加科举考试C. 经商致富D. 作战立功11.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1 000多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作业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作业有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历史上外戚专权、夺权的事件非常多,汉朝就是一个例子。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如果你穿越时空到达北朝的北周末年,你会看到下列哪位外戚夺去了北周政权?( A )A.杨坚B.杨广C.刘裕D.王莽2、”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也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对中国影响深远的皇帝是(C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3、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 处建立的是(A )5S1 6IS 960 136SII I I 1①②③④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4、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C )A.秦灭六国B.西晋灭吴C.隋灭陈朝D.元灭南宋5、“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C )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D .创立科举制6、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

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D )7、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A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8、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

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A.都江堰B.大运河C.赵州桥D.明长城9、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胡曾《汴水》)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资治通鉴》评价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

”由此可见,隋文帝()
A.重视农业
B.崇尚节俭
C.整顿吏治
D.生活奢侈
3.“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唐代诗人李敬方的这首《汴河直进船》评述了大运河的利与弊。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西南边防③结束分裂割据局面④巩固隋朝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下令开凿诗中“河”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5.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6.这一制度在中国推行了约1300年,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指的是()
A.科举制
B.禅让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袭制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

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②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③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袭扰
B.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C.土地兼并严重
D.外戚篡夺政权
9.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有()
①江南经济的发展②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③大运河的开通④科举制度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10.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根据材料一可知,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战乱不断,是隋朝结束了这种局面。

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谁?589年,隋灭陈的意义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哪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从这一中心到涿郡、江都分别要经过哪几条渠道?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开通的重要作用。

(5分)
【答案】
1.B
2.B
3.D
4.B
5.C
6.A
7.D
8.B
9.B 10.C
11.(1)隋文帝杨坚。

隋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洛阳。

到涿郡经过永济渠,到江都依次经过通济渠、邗沟。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