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5课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5课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5课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同步练习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坚B.孙权C.刘邦D.杨广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3.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宋太祖4.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B.洛阳大都C.余杭洛阳D.洛阳涿郡5.现在官员提拔都提倡通过严格考察、“择优录取”。

历史上最早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6.西方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B.隋炀帝实行分科考试C.隋文帝设进士科D.隋炀帝设进士科7.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

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他”开创科举制度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中“大业三年”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期间?“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科举制在创立之初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巩固测试(含解析)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巩固测试(含解析)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选择题1.下列对隋文帝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统治20多年间,人口大幅增长B.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有关知识。

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

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的是隋炀帝。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

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故答案选择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3.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建立。

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4.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火药武器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战争。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1-3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1-3课

⼈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单元1-3课第1课繁盛⼀时的隋朝【学习⽬标】1了解隋朝的建⽴和统⼀,社会经济的繁荣。

2掌握⼤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

培养学⽣全⾯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

3理解国家的统⼀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的⼯程之⼀,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尚情操。

知识体系建⽴:581年,杨坚定都长安统⼀: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原因:隋⽂帝励精图治,改⾰制度,隋朝建⽴与发展发展发展⽣产,注重吏治表现:国家统⼀安定,⼈⼝⼤幅度增长;繁盛⼀时的隋朝⼈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时间、⼈物:605年,隋炀帝⼤运河的开通概况:以洛阳为中⼼,北达涿郡,南⾄余杭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作⽤:⼤⼤促进我国南北经济交流考点详解考点⼀南北重归统⼀1、隋的建⽴:581年,杨坚(隋⽂帝)夺取北周政权,建⽴隋朝,定都长安。

原因:①国家统⼀,社会安定;②隋⽂帝励精图治,改⾰制度,发展⽣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表现:隋⽂帝在位时期,⼈⼝⼤幅度增长,⼈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粮仓丰实。

典型例题例1长沙中考宋朝李纲曾⾼度评价隋⽂帝“混南北为⼀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帝“有雄才⼤略,过⼈之聪明。

其所建⽴,⼜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帝“混南北为⼀区”是在()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名师点拨:辨析题⼲,提供的关键信息是隋⽂帝“混南北为⼀区”,其实质是考查隋朝统⼀南北的时间。

链接所学历史知识可知,589年,隋朝灭陈,南北重归统⼀。

故选择B项。

标准答案:B考点⼆⼤运河的开通1、⽬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物:605年,隋炀帝开通了⼀条纵贯南北的⼤运河。

3、隋朝⼤运河概况:隋朝⼤运河以洛阳为中⼼,北达涿郡,南⾄余杭,全长两千多公⾥,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11课练习题 新课标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11课练习题 新课标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11课练习题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二、多项选择题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C.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

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

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参考答案一 1.B 2.C 3.D 4.C 5.B 6.D 7.C 8.C 9.B二 10.ABCD 11.ACD三 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填空习题解答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填空习题解答

七年级历史下全册填空习题解答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5.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6.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8.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9.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0.材料二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

……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1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依据是门第出身。

这种制度造成门第出身较高的人,即使不学无术也可以当官,面普通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步入仕途。

12.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科举制。

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更好。

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较低的读书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作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1.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珎,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

2018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2018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隋朝统一的意义: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

2、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大运河的四段组成(自北向南):。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8、开通的作用:。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

3.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公元618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李渊就是唐高祖。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

(3)政治:①;②③;④。

(4)经济上,。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5、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的共同点:(1)共同原因:A、。

B、。

C、。

D、(2)共同表现:二、女皇武则天1.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称她的统治。

三、开元盛世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

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2.“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

”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3.它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南方对成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给养与支持也主要依赖它。

文中的“它”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4.“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A.隋文帝时期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B.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C.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D.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5.泰州有些地方还保留有“状元坊”“状元村”。

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6.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D.郡县数量过多7.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8.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这句话表明()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南朝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9.下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A.分封制度B.察举制度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10.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智慧”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A.B.C.D.11.在美国作家迈克尔・H·哈特撰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隋文帝杨坚名列其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及答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有何意义?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客观条件: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主观条件: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的统治者荒淫奢侈、腐败无能,其统治已江河日下;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初经济繁盛原因及表现: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3、大运河的开通目的、原因概况及作用分别是什么?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概况及作用:③、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④、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⑤、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⑥、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⑦、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⑧、流通七省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⑨、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1)同意。

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到今天。

(2)不同意。

可以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选择题
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勇B.杨广C.杨坚D.杨业
2.京杭大运河未连接经过的主要城市()。

A.涿郡 B.长安 C.咸阳 D.洛阳
3.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A.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B.陈朝国君陈后主荒于政事
C.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
4.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不断的向前发展,下列制度最能体现一定公平性是()
A.军功爵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二、填图题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填出隋朝大运河四段河道的名称及相关地名。

A.
B.
C.
D.
E.
F.
G.
H.
2.简述京杭大运河的积极意义
三、材料一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相关问题。

(一)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隋唐的经济变化
(二)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课外思考:
1.统一建立:一般都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巩固政权?
2.科举制与以前的选官制度有什么不同?
3.隋朝书上出现了几个时间点?
4.回忆前朝(秦朝、东汉)灭亡的原因的相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