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
隋唐盛世繁荣与衰落

隋唐盛世繁荣与衰落隋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繁荣与衰落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论述隋唐盛世的繁荣与衰落,并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
一、政治因素1. 统一政权的建立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统一政权的建立,实现了北方与南方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如整顿九品官人制度、推行科举制度等,为统一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2. 政治改革唐朝的政治体制相对隋朝更加完善。
唐太宗推行了新政,实行科举制度,平等选拔人才,为政府提供了稳定的人才队伍。
这种治理体制的改革也为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二、经济因素1. 发达的交通网络隋唐时期的交通网络相对较为完善,大运河的修建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交通的便利性为经济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农业生产的发展在隋唐盛世期间,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发展。
引进新的农业工具、耕作技术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度提升,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社会因素1. 社会安定盛世的社会安定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政权的统一和强大,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人们在和平的环境中尽情发展生产力,充分享受盛世所带来的红利。
2. 城市的繁荣隋唐时期的城市繁荣程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长安、洛阳、扬州等城市成为东亚最富有、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这些城市的繁荣不仅源于经济的发展,还反映了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是社会繁荣的象征。
四、文化因素1. 文化繁荣在隋唐盛世期间,文化和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繁荣。
诗词、音乐、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
文人墨客的出现和繁荣,也为社会盛世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2. 对外文化交流隋唐时期的中国积极开展了对外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拓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这些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也增加了盛世的文化魅力。
总结起来,隋唐盛世的繁荣与衰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隋唐帝国的辉煌与瓦解

隋唐帝国的辉煌与瓦解在中国历史上,隋唐帝国是一个充满辉煌与矛盾的时期。
隋唐帝国建立于公元581年,结束于公元907年,历经了隋朝和唐朝两个阶段。
这个时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繁荣的时期,也是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随着辉煌的成就和内外矛盾的日益加深,隋唐帝国最终走向瓦解。
一、隋唐帝国的辉煌1.经济繁荣隋唐帝国的经济繁荣可谓史无前例。
在隋朝时期,隋炀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土地制度改革、财政改革和农业水利建设等,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管理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和农田水利政策,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2.文化繁荣隋唐帝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杜甫、李白、王维等一大批文学家和诗人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不仅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隋唐帝国还大力推行佛教和道教,使得宗教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科技创新在隋唐时期,中国科技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朝的大运河工程、唐朝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发明和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创新的成就使得隋唐帝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隋唐帝国的瓦解1.政权更迭隋唐帝国瓦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权更迭频繁。
隋朝的建立就是通过推翻北周政权来实现的,而唐朝则是通过武则天夺取政权。
这些政权更迭不仅使得国家长期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也导致了统治者对国家治理的疏于管理,加剧了隋唐帝国的瓦解。
2.贪婪腐败隋朝的繁荣并不会持续太久,随着隋炀帝的暴政和腐败的政治体系,国家财政严重亏空,社会动荡频繁。
唐朝的盛世被后期的皇帝和官员的贪腐所破坏,腐败现象严重,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瓦解。
3.农民起义隋唐时期,农民起义频繁,如隋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和唐末的黄巢起义等,这些起义表明了农民对于统治者的不满和对于社会不公的抗议。
这些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隋唐帝国的统治力量,为国家的瓦解埋下了伏笔。
隋朝兴亡总结

隋朝兴亡总结引言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它的兴起和衰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隋朝的兴亡进行总结,了解隋朝的成就和失败原因。
兴起隋朝由隋文帝杨坚于581年建立,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
隋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奠定了隋朝的基础。
他采取了统一文字、通行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通过军事征服消除了其他政权的威胁。
此外,隋文帝还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国内贸易和交通发展。
繁荣时期在隋文帝之后,隋炀帝杨广继位,开创了隋朝的繁荣时期。
他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推行农业政策,提倡耕地增产,加强水利建设。
这些政策使得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国家财政得到了保障。
隋炀帝还着手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建设工程,包括大运河的拓宽和修复、南北长城的修筑、京杭大运河的建设等。
这些工程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也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此外,隋炀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设。
他提倡儒家思想,致力于儒学的推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还建立了太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这些举措为隋朝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衰落原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朝逐渐走向衰落。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腐败和战争。
隋朝后期,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民生困苦。
而隋朝发动的大规模战争,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使得社会对隋朝的统治持有怀疑态度。
此外,杨广的后嗣问题和瓦岗军起义的爆发也加速了隋朝的衰弱。
另一个导致隋朝衰落的原因是统治者对外战争的过度扩张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为了扩大国土,隋朝发动了多次对外战争,如高句丽战争、突厥战争等。
这些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的资源被消耗殆尽,国库空虚,社会动荡。
最终,这些因素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和对隋朝统治的反抗。
结论总体来说,隋朝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的兴起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统一了中国。
隋朝的繁荣时期取得了农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重大成就。
然而,由于腐败、战争和资源消耗等原因,隋朝最终走向衰亡。
隋朝的故事提醒我们,一个强大的帝国如果无法处理好内外问题和资源的利用,最终注定会衰落。
短暂的隋朝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基础知识训练
A 1.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
段是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2.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下列史实能
D 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②知人善
C.江南地区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D.为镇压北方农民起义提供运输通道
C
7.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 ①结束了国家分裂,实现南北统一 ②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对后世
D 影响深远 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启中国盛世局面 ④大运河的
开凿,巩固统一,促进南北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不断上升。
时间: 李隆基统治前期。
开元 之治
政绩
①选 任 。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者为相, 如姚祟、宋景等;精简官吏,定期考核。
②大力发展
。
③限制 。裁汰
,禁建新佛寺。
④实行 制。
⑤大兴文治。发展科举,设 院,广聚学者。
成效:出现继西汉前期之后的第二个鼎盛局面——政治清明、
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
B.便以控制全国 D.位置邻近长安
B
5.史书记载,隋文帝对各地储存的粮食和布帛可供正常使用五、
六十年。以下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A.表明封建经济繁荣
B.说明封建剥削沉重
C
C.反映隋朝统治腐朽
D.体现封建国家强盛
6.以下各项中,说明了隋朝开凿大运河重要原因的是
A.国家的统治中心逐渐东移 B.适应洛阳商业发展的需要
修筑驰道:炀帝为巡游。在北方修两条大道,改善了北方
论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

论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李心宇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其所在的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
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一、隋朝的建立:大隋天子于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隋文帝以大兴城为京师、隋炀帝以洛阳为京师,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
589年,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400年的分裂局面。
二、隋朝的发展与强盛: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
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是唯一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大隋帝国与倭国(即是日本)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
唐王朝与日本则是国与国的关系。
1、优越的政治制度:隋朝能得以强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政治制度上的创新性和优越性。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结束了自先秦以来的沿用了约800年的三公九卿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
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
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
隋唐王朝的崛起和繁荣

隋唐王朝的崛起和繁荣隋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它的崛起和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有许多的丰功伟绩。
一、隋朝的崛起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原地区局势的稳定,为后来的唐朝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改革政策,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实现政治和经济的统一,这些获得了国内外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
随后,杨坚成功灭掉了陳朝和北周,统一了整个中国疆域。
杨坚在位期间的开设科举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对于后来王朝的制度基础,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和繁荣。
二、唐朝的统一和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唐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原地区的再次统一,可谓历代王朝中,最为强盛的一支。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屡次大破外敌,使抗击突厥的战争顺利完成,进一步巩固了唐朝的国家力量。
唐朝的繁荣,来源于其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开展。
唐代商品经济发达,农业生产大规模化。
唐代经济舒展了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使陆海贸易、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网络更为繁密,加重了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
唐朝文化方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高峰之一,著有“唐诗三百首”、“唐三彩”、“唐卡”等众多的文化遗产。
唐太宗李世民和时代人物李白、杜甫,都对于唐朝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隋唐王朝的贡献隋唐王朝的崛起和繁荣是中国历史上无可争议的一大光辉时代。
其建立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王朝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改革,对于中国历史的进步和文明的繁荣,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角度,隋唐王朝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传承,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总之,隋唐王朝的崛起和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
正是因为这个重要成果的推进,才让中国在经济和文化上得到了大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历史隋唐总结的知识点

历史隋唐总结的知识点一、政治1. 隋朝的建立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结束。
隋朝的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他在统一全国之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在隋文帝的统治下,国家的政治制度日益完善,对外交战略也有所调整,使得国家的实力得以进一步强大。
2. 隋朝的强大和衰落隋朝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就取代了南北朝时期分裂的政权,统一了全国。
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内外因素,隋朝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就灭亡了。
这一时期的隋朝强大和衰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唐朝的建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确立。
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统治下,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使得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
唐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唐朝的疆域扩张和统一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对外扩张出现了一个规模空前的疆域,得到了中亚、西域、朝鲜半岛等地的归附,实现了对疆域的统一。
唐朝的统一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国家统一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
5.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治理唐朝在政治制度和治理方面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它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封建国家,实行了科举制度,设立了各级官职,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进步。
6. 唐朝的兴盛和衰落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并且在朝廷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然而,唐朝在后来的几代统治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唐朝的国力开始逐渐衰退。
唐朝的兴盛和衰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唐朝的覆灭和五代政权的建立唐朝在后来的几代统治下,出现了一系列的内忧外患,使得唐朝最终在唐昭宗的统治下灭亡。
唐朝覆灭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乱与割据,使得中国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剑桥中国史-剑桥中国隋唐史

《剑桥中国史——剑桥中国隋唐史》一、隋朝的兴衰1. 隋朝的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位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国家繁荣发展。
2.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在位期间,先后灭掉南陈、西梁,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隋朝统一后,国家版图达到前所未有的广阔,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3. 隋朝的繁荣隋文帝和隋炀帝在位期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特别是隋炀帝时期,开通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国家繁荣一时。
4. 隋朝的衰败然而,隋朝的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隋炀帝在位期间,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导致民不聊生。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崛起与盛世1. 唐朝的建立隋朝灭亡后,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朝初期,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2.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被誉为“贞观之治”。
在这一时期,唐朝国力达到鼎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3. 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国力进一步强盛。
4.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达到了唐朝的巅峰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三、隋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1. 文化交流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交通便利,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交流学习。
2. 文学成就隋唐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得到了长足发展。
尤其是唐诗,达到了古典诗歌的巅峰,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3. 艺术成就隋唐时期,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均为传世之作。
4. 科技进步隋唐时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如赵州桥的设计建造,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唐朝的印刷术、火药等发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其所在的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
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一、隋朝的建立:
大隋天子于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隋文帝以大兴城为京师、隋炀帝以洛阳为京师,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
589年,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400年的分裂局面。
二、隋朝的发展与强盛: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
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是唯一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大隋帝国与倭国(即是日本)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
唐王朝与日本则是国与国的关系。
1、优越的政治制度:
隋朝能得以强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政治制度上的创新性和优越性。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结束了自先秦以来的沿用了约800年的三公九卿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
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
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
三省各有明确分工:内史省为决策机关,掌出纳帝命,起草诏敕;
门下省为审议机,掌进规献纳,纠正违阕;
尚书省为执行机关,掌军政庶务,敷奏万机。
三省的长官纳言、内史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
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民)、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
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民
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不仅为隋朝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也为后来朝代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政治特色。
首先它各有分工,权责明确,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
其次,它削弱了相权并加强了皇权,有利于封建专制阶级的顺利统治,更加坚固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就是朝政的官员众多,容易加大财政开支,从而造成官员办事效率低下,朝廷系统运转日渐失灵。
也许,这也是隋朝后来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2、卓越的选官制度: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王朝虽然希望通过科举制选拔封建国家所需要的统治人才,但是在隋统治的30余年里,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上来的人才却是十分有限的。
"秀异之贡,不过十数"。
此时的科举制无论是在考试目的确定、考试内容的选择,考试规程、方式方法的完善等方面皆不完善,是科举制的初创时期。
但是,没有隋朝对科举制度的首创,后来关于它的发展、完善与壮大都是一纸空谈的。
可见,在教育与人才方面,隋朝功不可没。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建立了一种罕见的公平,表现在它为许许多多出身低微、家境贫寒的平民百姓提供了走上朝政、参与治国的做官机会,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虽然在后期科举制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枷锁之一,但它的积极作用始终不能一并抹去。
3、贯通南北的国家命脉——大运河:
尽管制度上的创新与优越,已成为隋朝兴盛的基石,但那条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所作的贡献同样是为世人所惊叹的。
它不仅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而且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隋朝大运河于公元605年至610年由隋炀帝主持开凿,是隋炀帝非凡的政绩,也是隋炀帝的暴政之一。
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
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
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从客观上看,又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
另一方面,运河的开通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大运河虽然加重了隋朝时期人民的经济负担,但其连接国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位却始终风雨不倒,并且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同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赵州桥一样,这也是举世公认的隋朝伟大成就之最主要的体现之处。
三、隋朝的衰落:
尽管隋朝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其缔造的繁荣盛世也前代罕有,但它却以一个昙花一现的短命朝代出现在中国古代史中,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归根结底,还是出于隋朝帝皇的严苛暴政和腐朽统治。
一方面,隋朝所推行的创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成熟和急功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而且削减了旧贵族的利益,导致内部门阀政权与皇权竞争,造成门阀倾轧内部叛乱,且与外部恶势力勾结,从而催化隋朝的衰败,这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隋炀帝实施苛暴的徭役、兵役,毫无限制地压迫劳动人民,甚至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隋末农民大起义和地主反抗,最终导致隋朝被当时位于太原的唐国公李渊起兵所灭亡。
因此,隋朝的灭亡,乃至整个君主专制及中央集权制度的消亡都是历史所注定的。
隋朝的兴衰成败与辉煌成就,已成为遥远的历史。
但其留下的宝贵物质与精神遗产,还有那些深刻的历史教训,是需要我们今天所紧紧把握的。
我们不仅要为这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朝代所慨叹,而且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安邦治国的精华,为我们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筑基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