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道之行也》有感

合集下载

礼记礼运大同篇读后感

礼记礼运大同篇读后感

礼记礼运大同篇读后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读完《礼记礼运大同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仿佛飘到了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这篇文章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简直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与温暖。

就拿我前段时间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那是一个周末,我去了一个偏远的乡村游玩。

那个村子不大,但是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村子里的人大多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简单而平静。

我在村子里漫步,看到一位老爷爷正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

我走上前去,跟他打了个招呼。

老爷爷很热情,拉着我就开始聊起了家常。

他跟我讲起了村子里的故事,说以前村子里很穷,大家都吃不饱饭。

但是村民们互相帮助,谁家有点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比如农忙的时候,家里劳动力少的,邻居们都会主动去帮忙收割庄稼;哪家孩子上学没钱,大家也会凑一凑,让孩子能有学上。

说着说着,老爷爷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农田说:“你看那片地,就是我们几家一起种的。

我们一起播种、施肥、除草,到了收获的时候,大家一起分享成果。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片农田里的庄稼长得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在村子里住了几天,我发现这样的互助互爱的场景随处可见。

有一次,村里的一位大娘不小心摔倒了,周围的人立刻跑过去,有的把她扶起来,有的关切地询问她有没有受伤,还有的赶紧去请医生。

大家的脸上没有一丝的犹豫和冷漠,满满的都是关心和着急。

还有一天晚上,村里停电了。

大家纷纷拿出自家的蜡烛和手电筒,聚在一起聊天。

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大人们则分享着彼此的生活趣事。

那一刻,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但是大家却笑得格外开心。

大道之行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大道之行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大道之行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大道之行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道之行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道之行读后感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道路问题、方向问题日渐成为一团笼罩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头的疑云,挥之不去、驱散不尽,而且这种疑惑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越发浓重,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厦就在这种不断加深的疑惑中日益风化破损,濒临倒塌。

如何力挽狂澜于既倒,如何让“三个自信”在人民的脑海里扎根?除了党的理论工作者在试图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注解当前中国的发展道路外,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着这个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问题,而且,相较于纯粹官方背景的口径化解读,这种思考往往更务实,更具建设性。

由五位青年学者共同完成的《大道之行》无疑就具有这种特质。

本书在分析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得失的基础上,诚挚指出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下如何改善党的建设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正如该书作者们坦承的那样,“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不屑于隐瞒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作为学者,我们不惮于尖锐的批判与颠覆性创新。

像开垦过的大地裸露自己灵魂一般,我们捧出我们的心灵”,本书的立场观点与他们的良知同样掷地有声。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为我们如何通向那个我们一直都说不清道不明的“圣地”——社会主义——设计了明确的方案,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将一个“空中楼阁”的抽象概念描绘成了一幅生动的施工蓝图,这可以说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

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的信仰终于从不可望不可及的远处,翩翩走来了。

本“方案”从文明、政治、社会、基层、经济五个领域分析得失,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的方法和路径,这些植根于中国发展现状基础上的思索无疑是客观、理性和深刻的。

其逻辑起点,是必须对当前已呈脱缰之势的“资本逻辑”进行制约,给它戴上“笼头”,防止其“获得支配其他领域的最高优先性”。

《大道之行也》和《涉史随笔》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大道之行也》和《涉史随笔》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大道之行也》和《涉史随笔》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①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②,同平章事③。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④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掺⑤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注释】①与(jǔ):同“举”,举荐。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①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①允:符合。

①掺shǎn:拿。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及.为相(______________)(2)辄.谓左右曰(______________)(3)上掺临.镜(______________)(4)陛下殊.瘦于旧(______________)2.与“何不逐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案牍之劳形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至之市D.石青糁之3.划分句子的停顿(划两处)故人不独亲其亲4.翻译句子。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5.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答案】1.等到就面对极,绝2.D3.故/ 人/ 不独亲其亲4.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5.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两点来谈即可。

【解析】选自《涉史随笔》作者:葛洪朝代:宋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观看教学视频《大道之行也》与《小国寡民》心得

观看教学视频《大道之行也》与《小国寡民》心得

视频名称:《大道之行也》与《小国寡民》比较阅读
来源:大名三中语文
网址:
评课:
1、优点:
(1)课堂节奏把握较好,学过的内容适当简化,不熟悉内容讲得较充分,为学生的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2)老师课风沉稳,课堂氛围比较好。

(3)重视诵读,这是学生巩固旧知识、领悟新知识的前提。

课堂特别强化文言文字词的掌握,在不断的提问中检查了学生的文言文基本功。

2、缺点:
(1)有些字词讲得不太准确。

例如,“美其服”的“美”等字。

(2)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叫学生回答,而不是老师一直讲的形式。

3、建议和意见:
(1)问题提出后,应该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或讨论。

(2)老师针对学生思考不到位的地方点拨,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让学生举手回答或小组讨论回答。

4、心得:
在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时候,老师也可以跟着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不适他一个人在学习,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学习这位老师多用板书,可以让学生看得很明白。

在讲解个别字词的时候,老师多与课文,与句子联系,是字词都带有一定语境,更易于理解与学习。

老师最后提问,古代问题在现代有什么可行性,体现了,语文的时代性,把课本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

第十七期巨南新支队巨鹿第五中学语文王曼。

《大道之行也》教案合集7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合集7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合集7篇《大道之行也》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__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__,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

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__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

②於:同“于”。

③卒:终于。

④嗣:继承。

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

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选贤与.能与: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3)女有归.归:____________ (4)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__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2分)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任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

任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

任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读《大道之行》有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句脍炙人口的儒家经典在鄢一龙、白钢、章永乐等五位学者笔下华丽变身,成为了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集中体现。

《大道之行》这本书讨论了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从中国优势、中国危机、中国创新这三大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感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给我阅读这本书的机会,让我能够在大学纷繁的学习生活中静下来细细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履行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基本义务。

下面我将总结一下我阅读这本书后的感悟。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即封建专制统治这一内在逻辑因资本主义列强之侵凌而难以为继,所以实现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的转化任务就变得极为重要。

挽救中国近代以来全面危局的根本,即在建立具有高度组织性、代表性和行动力的新团体,它不仅能够完成对于一切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更要提供一种传统中国所匮乏的集体生活。

唯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过程中,现实地承担起了这样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生产方式居于绝对优势的东方国度,党员之主要构成为异乎寻常坚定强大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先锋队,这种阶级意识通过毛泽东思想的指引,确立了党的主体性。

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视作党的建设之首要问题,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觉悟、理想及主观能动性通过制度性的思想政治建设被不断地强化与突出,从而实现了对非无产阶级出身党员的思想改造,将其个体意识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之下,锻造出坚定的集体意识和党性品质。

当代中国始终是民族国家、政党国家和文明国家的有机整体。

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三者均深刻地内在于当代中国的历史-现实之核心,呈现“三位一体”的形态。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系统中,不但对应于核心政党的角色,同时也是文明传承的核心代表和维系中华民族之为统一体的核心纽带。

这是任何其他现代国家的政党、政党领导的国家所不具备的特性。

读《大道之行》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大道之行》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大道之行》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大道之行》有感—袁孙华大道之行信仰人民相信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一部《大道之行》读罢,颇有收获。

几名中国当世的学界新锐在书中探讨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些”大”问题,视角独到、勇气非凡,其中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不落窠臼,引人深思。

《大道之行》之中阐述分析的都是事关中国发展的”大问题”、”大思维”、”大方向”、”大策略”,其中卷三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书中直言,国家治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和基层,我们属于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最基层,是基础,是稳定器……”基层事务不是靠钱解决的,也不是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能解决的,而是高度依赖群众信任的基层骨干来实现的”,基层党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掩卷沉思,不由再一次联想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

事实上,目前中国面临着很多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做的就是坚定信念,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使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踏实沉稳地走好每一步。

不可否认,当下一些党员缺乏宗旨意识,使得原先密切的党群关系有些疏离,书中对于这些问题并不讳言,而是直面问题,列出了良方。

在看过之后,我再一次深切感觉到要干好工作,办好事情一切的根源在于”以群众为根本”,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习总书记说过,”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公务人员,只有真正领悟了群众立场的真谛,才会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服务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次,人民群众无论何时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依靠,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当前海事”三化”建设正酣,这一方面要依靠上层决策,通过明确方向、路径、方法来推动;另一方面要依靠群众,海事工作的根基在群众、智慧在群众、力量在群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道之行也》有感
读《大道之行也》有感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出自西汉戴圣辑录、编纂的《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里的句子,句子的意思是使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

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就构想了美好的大同社会,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生活的向往。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老人的晚年生活,中年人应有的作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时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这是大同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为实现这样的社会生活而奋斗着,奋斗着……。

社会主义新中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人民是社会主义生活的主人,社会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活水平都逐步提高了。

各种慈善机构相继成立了。

如老年人协会,(还有养老院)、孤儿院、残联协会等等,使“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的思想逐步得到落实。

这是令人高兴的事。

因为它充分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是,就在社会主义公德正在得到认同和颂扬的同时,却正遭受一些人的亵渎。

一次,我到县城去玩。

在餐馆吃午饭时,碰到了这样的一件怪事:一个老奶奶从门外走来,老板说:“老奶奶又来了,真是
小猪儿好卖,天天来呀”!接着是招呼老奶奶坐下,连忙给老奶奶打来饭菜,让老奶奶吃。

因为老奶奶是壮族,老板用汉话告诉我们几个宾客,老奶奶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都很有钱。

分家后,老奶奶轮流着跟四个儿子住,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却让老奶奶成了无人供养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在老大家住,还差四五天才满一个月,可老大就叫着让老二接走。

这到没什么,最让老奶奶受不了的是,每次让老奶奶吃饭,汤汤渣渣就是一碗“咚”地,砸在老奶奶的面前,说:“来,吃饭!”。

老大如此,老二老三老四也是这样。

老奶奶边吃饭边用壮族话对老板表示感谢,说没有老板了,她可能就活不成了。

老板用汉话给我们说,他没有母亲,老奶奶就是他的母亲,他要做老奶奶的儿子。

我听了老奶奶的遭遇,停了老板的话,心里有一股激流在涌动,眼睛湿润了。

临走时,那个老板又说:“只要老奶奶一要钱,他就给,每次都是五元”。

我在想,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不供养自己的老人,而别人却要供养呢?怪哉!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得到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